养生健康

祛痰的中药有什么

祛痰的中药有什么

1、温化寒(湿)痰药:辛苦温燥—寒痰、湿痰

湿痰、寒痰证——咳嗽气喘,痰清稀量多而色白为特征,还可见眩晕、肢体麻木等;

(1)半夏—辛、温。有毒。归脾、胃、肺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外用消肿止痛。用于湿痰、寒痰证。本品具温燥之性,能燥湿而化痰浊,且有止咳作用,为治湿痰之要药。

(2)天南星—苦、辛、温。有毒。归肺、肝、脾经。燥湿化痰,祛风止痉,外用消肿止痛。用于湿痰、寒痰证。本品燥湿化痰功似半夏而温燥毒烈之性更甚,祛痰作用较强。

2、清化热(燥)痰药:甘苦咸凉—热痰、燥痰

热痰证——咳嗽气喘,痰黄粘稠为主症,并伴热象;

燥痰证——痰干粘稠,难咯,干咳等,并兼见其他燥象。

(1)甘草—甘,平。归心、肺、脾、胃经。补脾益气,祛痰止咳,缓急止痛,清热解毒,调和诸药。本品能止咳,兼能祛痰,还略具平喘作用。甘草能促进咽部及支气管粘膜分泌,使浓痰稀释易于咳出;

枇杷性凉,味甘,能润肺化痰止咳。

如果咳嗽的情况比较严重,而且如果是小孩子或者是老年人的话,建议可以采用雾化吸入的治疗方法,相对于一般的服用药物来说,雾化吸入不仅能够止咳化痰,而且治疗的时候节目少了一服药的痛苦,对老人和孩子来说是很好的方法。

秋梨膏能空腹喝吗

秋梨膏可以空腹喝,但是建议用温水冲泡着喝。

秋梨膏是由秋梨和祛痰中药配伍加工而成的药膳饮品,能润肺止咳,生津利咽。有人认为服用秋梨膏越浓越好,更有甚者以为直接饮用最好,事实上秋梨膏糖分很高,渗透压很高,直接饮用往往会刺激口腔及咽喉黏膜,所以直接饮用并非最佳办法,饮用时最好取一两勺,用温开水化开后再服用,空腹饮用更有利于吸收。

支气管扩张吃什么中药

内热炽盛,痰瘀结聚

症状:咳嗽气急,咳吐浓痰或黄白黏痰,尤以清晨咳痰最多,时见痰中带血,或满口咯血,血色鲜红,兼胸闷作痛,乏力,头晕,纳呆,或身热口渴,烦躁不安,舌红,苔薄黄或黄腻,脉滑数。

治则:清热祛痰,化瘀止痛。方用千金苇茎汤合黄芩清肺汤。

常用中药:黄芩,苇茎,桃仁,冬瓜子,薏苡仁,桔梗, 浙贝母,前胡,瓜蒌,鱼腥草,三七,知母。

方中以黄芩,鱼腥草,知母清热泻火,桔梗,薏苡仁,冬瓜子,桃仁,苇茎行瘀散结排脓;浙贝母,瓜蒌,前胡化痰止咳,三七化瘀止血定痛。

肝火犯肺

症状:咳嗽,痰少粘稠,咳吐不利,口干口苦,时吐鲜血或痰中带血,兼心烦,胸肋胀痛,或有身热,症状随情绪的变化而有所增减,舌红,苔薄黄,脉细数。

治则:清泻肝火,肃肝止咳。方用黛蛤散合泻白散加减。

常用中药:桑白皮,地骨皮,黄芩,栀子,青黛,蛤壳,枇杷叶,牡丹皮,天花粉,冬瓜子,白前。咯血或痰中带血,加侧柏叶,茜草;胸闷气逆,加枳壳,施覆花;胸胁胀痛,加川楝子,郁金;口干欲饮,加沙参,麦冬。

方中以牡丹皮,栀子,黄芩泻肝火;桑白皮,地骨皮清肺热;青黛,蛤壳化热痰;天花粉,冬瓜子利痰;枇杷叶,白前降逆止咳。

吃什么能缓解晕眩 陈皮

是一味常用中药,有理气、调中、健胃、燥湿、祛痰的功效,适用于脾胃虚弱和痰湿较盛引起的眩晕。

清热化痰的中药有哪些 白前降气祛痰

性味归经:辛,甘,微温,归肺经。

功效主治:降气祛痰,止咳;用于肺气壅实之咳喘气逆,痰多。

用法用量:内服3-10g。煎汤,或入丸散。蜜灸白前,性较缓和,长于润肺降气止嗽,宜用于肺虚咳嗽。

常用配伍:

1.白前配紫菀,半夏:肺气壅实,痰多而咳嗽不爽,气逆喘促偏寒者。

2.白前配桑白皮,地骨皮:肺气壅实,痰多咳喘之偏热者。

3.白前配荆芥,桔梗,陈皮:外感风寒咳嗽。

注意事项:本品辛散下气,对胃黏膜有刺激性,故肺虚干咳者不宜用,胃病或有出血倾向者慎用。

三个月婴儿咳嗽发烧怎么办

退热中药:

(1)麻黄、金银花、板蓝根均有不同程度的解热作用。

①麻黄挥发油对实验性发热动物有解热效果。

③金银花对实验性动物发热模型有明显的退热作用。

⑥板蓝根对实验性动物发热显著降低。

镇咳中药:

(2)苦杏仁、鱼腥草通过不同方式发挥镇咳作用。

①苦杏仁镇咳作用显著,因其产生氢氰酸,抑制呼吸中枢,使呼吸运动安静而发挥止咳作用。

②鱼腥草能抑制过敏性收缩,以及拮抗组胺、乙酰胆碱引起的收缩,而发挥镇咳作用。

祛痰中药:

(3)麻黄、甘草具有祛痰作用。

①麻黄挥发油有一定的祛痰作用,能促进气管排泌酚红,起到化痰及祛痰作用,同时,亦能增加支气管纤毛的蠕动,促进排痰;

②甘草能促进咽部及支气管粘膜分泌,使浓痰稀释易于咳出;

退热止咳祛痰中成药:

选择针对儿童发烧咳嗽的中成药一定要慎重,药物治疗方面,可以选择含有麻黄、杏仁、石膏、黄芩、甘草等中药成分的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在退热的同时,止咳祛痰,治疗孩子感冒、发烧、咳嗽。

婴儿的感冒发烧咳嗽主要是由于病毒引起的,体温的下降和呼吸道发炎、感染也会对婴儿的身体造成影响。三岁孩子的身体还极其脆弱,一有什么病症征兆家长需要及时观察、就诊,尽量减少孩子的病痛,保护孩子的健康成长。以上一些简单的治疗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宝宝咳嗽反复发热这些治疗方法很管用

药物治疗

退热中药

(1)麻黄、石膏、金银花、黄芩、连翘、板蓝根均有不同程度的解热作用。

①麻黄挥发油对实验性发热动物有解热效果。

②石膏的单独应用具有降温作用,认为与其钙离子有关。

③金银花对实验性动物发热模型有明显的退热作用。

④黄芩解热作用强于阿斯匹林。

⑤连翘对实验性动物发热显著下降。

⑥板蓝根对实验性动物发热显著降低。

镇咳中药

(2)苦杏仁、鱼腥草通过不同方式发挥镇咳作用。

①苦杏仁镇咳作用显著,因其产生氢氰酸,抑制呼吸中枢,使呼吸运动安静而发挥止咳作用。

②鱼腥草能抑制过敏性收缩,以及拮抗组胺、乙酰胆碱引起的收缩,而发挥镇咳作用。

祛痰中药

(3)麻黄、甘草具有祛痰作用。

①麻黄挥发油有一定的祛痰作用,能促进气管排泌酚红,起到化痰及祛痰作用,同时,亦能增加支气管纤毛的蠕动,促进排痰;

②甘草能促进咽部及支气管粘膜分泌,使浓痰稀释易于咳出;

退热止咳祛痰中成药

选择针对儿童发烧咳嗽的中成药一定要慎重,药物治疗方面,可以选择含有麻黄、杏仁、石膏、黄芩、甘草等中药成分的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在退热的同时,止咳祛痰,治疗孩子感冒、发烧、咳嗽。

幼儿感冒咳嗽发烧怎么办

退热中药

(1)麻黄、石膏、金银花、黄芩、连翘、板蓝根均有不同程度的解热作用。

①麻黄挥发油对实验性发热动物有解热效果。

②石膏的单独应用具有降温作用,认为与其钙离子有关。

③金银花对实验性动物发热模型有明显的退热作用。

④黄芩解热作用强于阿斯匹林。

⑤连翘对实验性动物发热显著下降。

⑥板蓝根对实验性动物发热显著降低。

镇咳中药

(2)苦杏仁、鱼腥草通过不同方式发挥镇咳作用。

①苦杏仁镇咳作用显著,因其产生氢氰酸,抑制呼吸中枢,使呼吸运动安静而发挥止咳作用。

②鱼腥草能抑制过敏性收缩,以及拮抗组胺、乙酰胆碱引起的收缩,而发挥镇咳作用。

祛痰中药

(3)麻黄、甘草具有祛痰作用。

①麻黄挥发油有一定的祛痰作用,能促进气管排泌酚红,起到化痰及祛痰作用,同时,亦能增加支气管纤毛的蠕动,促进排痰;

②甘草能促进咽部及支气管粘膜分泌,使浓痰稀释易于咳出;

治疗气管炎如何祛痰方法

支气管炎常用的祛痰药可分为两种类型。包括刺激性祛痰药和粘液溶解药。

痰的主要来源是由气管、支气管的腺体与杯状细胞所分泌的。当呼吸道发生急性炎症时,浆液腺分泌物增加,形成了多而稀的痰液。炎症后期或慢性炎症时;杯状细胞及粘液腺的分泌增多,痰液则变得粘稠,此时呼吸道内形成积痰。祛痰药主要通过稀释痰液或液化粘痰,使之易于咳出,常用的祛痰药可分为两种类型。

(1)刺激性祛痰药:则直接作用于支气管粘膜或刺激胃粘膜,反射性地促进支气管分泌增加,使痰液变稀,后者又称恶心祛痰药。常用的有氯化铵,成人每次0.3~0.6克,每日3次。5%碘化钠溶液,每次5~10毫升,每日3次。适用于呼吸道慢性炎症造成的积痰不易咳出。含皂的中药如远志、桔梗、吐根、前胡、紫菀、款冬等,除供调配中药处方外,多与其他镇咳法痰药配成复方制剂使用。

(2)粘液溶解药:能使稠厚的痰液溶解,粘度降低从而易于咯出。常用的溴己新,能裂解痰中的粘多糖纤维素,使痰的粘度下降而易于咳出,口服或注射均有作用。口服还可反射性地增加支气管分泌而有祛痰作用。临床适用于支气管炎、肺气肿、矽肺等积有白色粘痰不易咳出者。竣甲基半胱氨酸,能促使痰液中主要成分的粘蛋白的二硫键裂解而使痰液粘度下降,并可润滑气管内壁使痰易于咳出,且可促进受损支气管粘膜的修复,从而达到祛痰的效果。主要用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肺部感染、肺癌等呼吸道疾病引起的痰液粘稠。

相关推荐

桔梗热性还是寒性

是平性的。 中药四气五味之分,而且不同的性味会导致药物的作用千差万别,比如寒凉药多具清热、解毒、泻火、凉血、滋阴等作用,温热药多具温中、散寒、助阳、补火等作用。 但根据记载,桔梗不属于热性也不属于寒性,而是一种性味苦、辛、平,归肺经,宣肺、利咽、祛痰、排脓的功效,在临床上常用于咳嗽痰、胸闷不畅、咽痛、音哑、肺痈吐脓、疮疡脓成不溃等病症。

急性支气管炎的非处方药物

常用的非处方药物 一、西药非处方药 急性支气管炎及慢性支气管炎的药疗,一般采用对症治疗。如发热、骨节酸痛时,可服用扑热息痛、阿司匹林、布洛芬、复方对乙酰氨基酚(Ⅰ)、(Ⅱ)等解热止痛药。若前胸、喉部不适时,可吸入水蒸气或喷雾剂,如乙酰半胱氨酸喷雾剂、硫酸沙丁胺醇气雾剂等。尚咳嗽、吐痰、气喘时,可选用镇咳、祛痰、平喘的药物,如盐酸氯丙那林片、二羟丙茶碱片、硫酸沙丁胺醇片、盐酸氨溴索片、盐酸溴己新片等。(请参阅本刊2007年第5期《咳嗽》一文)。 二、中成药非处方药 支气管炎属于中医学“咳嗽”、“哮喘”、

正确选用儿童咳嗽药

咳嗽是身体的一种保护性反应,如吃饭时不小心,米粒入呛喉管,可通过剧烈的咳嗽将其排出;气管炎、肺炎时,通过咳嗽、咯痰,把肺内的细菌及组织破坏产物排出体外。咳嗽药助于这一过程。 平常说的咳嗽药,实际上是包括镇咳药、祛痰药和平喘药三类。镇咳药甘草合剂、甘草片、咳必清片、咳特灵等。祛痰碘化钾、痰咳净等。平喘药麻黄素、氨茶碱、喘定等。 引起咳嗽的各种原因,要经过分析,以便对症下药。如感冒引起的咳嗽,是由于上呼吸道炎症的刺激,这时咳嗽对身体并无任何保护作用。因而用镇咳药将咳嗽止住对疾病好处。但患气管炎、肺

止咳药不等于祛痰

止咳和祛痰是两个概念,比如因感冒出现刺激性咳嗽时,也要分痰、无痰两种情况用药,而不是说吃点止咳药就能达到既祛痰又能止咳的效果。 止咳药主要用于减轻咳嗽不适,其中可待因、咳必清等止咳药在痰多或痰液黏稠的情况下不能使用;复方甘草合剂和各种止咳糖浆等则适用于因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咳嗽,而且痰量要很少。 一般来说,咳嗽、无痰可用一般的止咳药;如果发热、痰多等炎症可加用消炎药和祛痰药;如果是肺结核导致的咳嗽,应用抗结核药配合止咳药。

哪些中药泡水喝可延年益寿

中药1.枸杞 枸杞是补肾培元之品,具养阴补血、益精明目、延年益寿之功效。枸杞可降低血糖,降低血清胆固醇,并一定阻止动脉硬化形成作用,还可调节免疫功能,十分适合老年人长期应用。夏季开水冲泡代茶饮,每次3~10克。 中药2.麦冬 麦冬是中医常用的滋阴清热药,具清心火、养脾胃、滋阴液之功效。麦冬可改善老年人心脏功能,对胰岛细胞和神经中枢功能改善作用,一定消炎、镇咳、祛痰、平喘、利尿功效。开水冲泡后代茶饮用,每次3~10克,每天1次。 中药3.决明子 决明子清暑明目、润肠通便、清肝火之效。决明子还

支气管炎的治疗

1抗菌药物治疗。 根据感染的病原体,病情轻重情况,可选用抗菌药物治疗。 2对症治疗。 咳嗽较剧无痰时,可用维静宁,痰稠不易咳出时可复方氯化铵合剂,溴已新,也可用雾化疗法帮助祛痰中药止咳、平喘亦一定效果,可以选用。 3预防治疗。 增强体质,防止感冒,改善劳动卫生环境,防止空气污染,做好个人防护,避免接触诱发因素和吸入过敏原 注意事项: 注意休息,多喝水,忌油腻食物,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煤气、尘烟、油气等刺激。 加强身体锻炼,增强抗病能力,注意寒沮调节,防止受凉,尤其是秋冬季节,特别注意胸部保暖。

去痰的中草药哪些

1、去痰的中草药马兜铃。 马兜铃为马兜铃科植物北马兜铃和马兜铃的果实。中医认为,其性寒,味苦、微辛,功能清肺化痰,止咳平喘,适用于肺热咳喘,痰壅气促,肺虚久咳,咯血,失音,痔漏肿痛等症。 2、去痰的中草药前胡。 前胡为伞形科植物白花前胡和紫花前胡的根。中医认为,其性凉,味苦、辛,功能疏风清熟,下气消痰,适用于风热头痛,痰热咳喘,呕逆,胸膈满闷等病症。 3、去痰的中草药紫菀。 紫菀为菊科植物紫菀的根及根茎。中医认为,其性微温,味甘、苦,功能止咳化痰,定喘,解热,适用于风寒咳嗽气喘,虚劳咳吐脓血,喉痹,

别同时用止咳药祛痰

止咳药的作用是阻止身体反射或要咳嗽的欲望。并非所的咳嗽均需要镇咳治疗,轻度咳嗽利于排痰,一般不需要用镇咳药。滥用止咳药,可使痰液阻塞在呼吸道内,痰内大量的病原体得以繁殖,致使感染迟迟不能得到控制。但严重的咳嗽,特别是激烈无痰的咳嗽可影响休息与睡眠,此时须在针对病因治疗的同时,加用镇咳药。 祛痰药的功能是稀释或液化体内引起充血的分泌物,比如痰。如果病人的咳嗽程度为轻微干咳或痰量很少,可选用复方甘草片、复方甘草口服溶液、急支糖浆等药物。如果病人的咳嗽频繁、剧烈、夜间加重,可选用止咳露止咳药。如果病人的咳嗽

踝关节退行性变怎么治疗

双膝关节退行性改变是指关节软骨出现退行性改变,并伴软骨下骨质增生,使关节破坏、畸形,影响膝关节功能的退行性疾病。好发于50岁以上人群,症状以关节疼痛伴功能受限或关节活动协调性变差为主,是直接影响生活、工作质量的慢性病,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炎的发生是一个慢性渐进病理过程,发作以急性期与缓解期交替,临床症状以本虚标实为特点。 治疗原则以止痛和恢复关节功能为主。急性期宜活血通络止痛,缓解期应补肝肾、强筋骨。在治疗中电针可通络止痛,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消除局部炎症。配合中药内服以补肝肾、强筋骨、活血祛痰;中药熏洗能消

咳嗽用药要看痰

如果咳嗽频繁、剧烈,以致影响学习、工作或睡眠,才需用药。咳嗽、咳痰,该吃什么药呢?应该根据无痰、痰和痰液的状况用药。 1、无痰干咳:无痰干咳可应用中枢性止咳药。中枢性止咳药是一类特殊药品,严格的适应症,只适用于剧烈的无痰干咳。它虽然对咳嗽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对咳嗽中枢会产生较强的抑制作用,服用一段时间后还会成瘾,所以不可擅自服用,必须医生处方,并且只能少量短时间使用。老年人、孕妇、小儿都应避免服用中枢性止咳药。 2、多痰咳嗽:多痰患者要禁用中枢性镇咳药,多痰或痰液黏稠的患者,要选择祛痰或化痰的止咳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