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癌的预后
类癌的预后
类癌是一类罕见而有特征性症状的肿瘤,早期发现有赖于医师对本病的认识和警惕,确诊则依靠基础或激发试验下血浆特异性激素的检测。应用各种影像诊断和介入性诊断手段进行肿瘤定位在本病的诊断中居重要地位。胰腺类癌均具有潜在的恶性,但恶性程度一般较低,预后较好,因此对本病的治疗应采取尽量积极的态度,包括扩大根治术、积极的全身或介入性化疗以及对症支持疗法可达到较为满意的疗效。
怎样科学治肝癌
影响肝癌预后的因素有:从性别上看,女性患者的生存期较男性患者长;从肿瘤大小看,病灶小的肝癌患者较病灶大的患者预后好;从肿瘤数目看,单个病灶的患者较多个病灶的患者预后好;有无包膜有无门静脉癌栓等,也影响肝癌预后;肿瘤发生部位对预后亦有影响,位于肝包膜下的癌结节可由于不断生长或肝内癌结节巨大向肝外赘生,可发生破裂出血至腹腔内;直接脱落进入腹腔的肝癌细胞可引起种植性转移,形成多个癌灶,进而形成腹膜癌症,导致恶性腹水的形成。
此外,肝癌细胞生长极其活跃,侵袭性强,易侵犯包膜和血管,致局部扩散和血道转移。肝癌经血道向肝外器官转移可发生在肝癌早期。晚期肝细胞癌患者中有95%出现周围血白蛋白涨NA阳性,说明肝癌细胞入血。肺为肝细胞癌肝外最常见的转移器官,约占90%,其次为骨、肾上腺、肾、脑等器官。肝癌转移对预后有直接影响。值得注意的是,是否根据肝癌的分期选择合适的治疗手段直接影响肝癌预后。
前面谈到,采用现代放疗技术综合治疗肝癌已成为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那么,哪些肝癌患者应首选放疗?一、年老、体弱等不能承受手术的肝癌患者;二、肝癌早期肿瘤微小,没必要动刀开膛的患者;三、术后残留或术后局部复发的患者;四、肝转移癌患者。我常说合适的病人,在合适的时机,选择合适的疗法是科学治疗肝癌的原则,三个合适原则也事关肝癌患者的预后。
肝癌预防预后
肝癌晚期能活几年
晚期如果不治疗,只是做好日常的护理,平均寿命只有3-6个月。国内有资料显示:自出现低浓度AFP至亚临床肝癌(早期)确诊;自亚临床期至出现临床症状(中期);自有临床症状至黄疸、腹水或远处转移或恶液质(晚期);自晚期至死亡,其中间隔时间分别为10个月、7个月、4个月、2个月。因此其自然病程大约为24个月。影响肝癌预后的主要因素就是高复发率,研究表明,肝癌术后5年的复发率可以高达75%以上。肝癌的复发大多数在术后一年内。
肝癌治愈率
肝癌如果小于2公分,可以切除做根治手术,文献报道其5年生存率多在50%左右,癌症结节越小,生存率越高,部分极早期患者甚至可以达到根治。根据上海东方肝胆外科医院统计,自1999—2003年共进行了6446例肝癌手术切除,病人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5. 9%、64. 6%和53. 2%。如果已经发展到晚期或是患者不能耐受手术,只能采用化疗或放疗,平均寿命多不到2年。经过统计,肝癌从诊断开始,80%患者已经失去了手术机会。
肝癌传染吗
肝癌不会传染。约1/3原发性肝癌患者有慢性病毒性肝炎病史。50%~90%原发性肝癌患者常合并肝硬化,长期食用黄曲霉素污染的食物或是兰绿藻等藻类毒素污染水源也是原因之一。由上述导致肝癌的原因可知,肝癌不是传染导致的。不过导致肝癌的主要原因是病毒性肝炎,病毒性肝炎特别是乙肝和丙肝,具有传染性。
肝癌的筛查
建议年龄在40岁以上,有肝炎、肝硬化病史者,或肝炎病毒携带者最好每3个月至半年作一次B超和AFP(甲胎蛋白)检查,可以在症状出现前半年到一年作出肝癌的诊断。因此,对于没有什么症状的早期肝癌来说,通过肝脏B超和验血查甲胎蛋白,能够筛查出大部分“小肝癌”。
乳腺癌怎么做预后
与乳腺癌预后因素相关的因素很多,其中主要的有肿瘤侵犯范围及病理生物学特性有关。
(一)肿瘤侵犯范围
1.肿瘤大小:在没有区域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的情况下,原发灶越大和局部浸润越严重,预后越差。
2.腋淋巴结转移:腋淋巴结无转移时预后好,有转移时预后差。且转移数目越多预后越差。转移位置高,预后差。
3.远处转移:多于1年左右死亡。
(二)肿瘤的病理类秃头只潭?肿瘤的病理类型、分化程度,肿瘤的侵袭性以及宿主对肿瘤的免疫能力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特殊型乳腺癌的预后较非特殊型好,非特殊型癌中非浸润性癌比浸润性癌预后好,分化好的肿瘤预后比分化差的好。有些肿瘤恶性程度高,在生长迅速时可出现坏死,肿瘤坏死严重说明肿瘤的侵袭性强,预后较差。
(三)临床分期TNM分期为临床医师所熟悉,期别高预后差。但需认识两点,其一,从分期来讲同属一个期别的病例,腋淋巴结有无转移较肿瘤大小更为重要;其二、临床腋淋巴结检查有无转移常有误差。
(四)甾体激素受体与预后 甾体激素受体测定不仅可作为选择激素治疗的参考,也可 作为估计预后的一个指标,受体阳性病人的预后较阴性者好,两者的预后相差约10%,尤其在淋巴结转移阳性的病例中更明显。在雌激素受体和孕酮受体中,孕酮受体更为重要,两项都是阳性者的预后较单一项阳性或两项都是阴性者预后好。
胆管癌应该如何预防
1.保持愉快的心理状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禁食辛辣,少食厚腻食品,不要饮烈性酒。
2.对于40岁以上的人,特别是妇女,要定期进行B超检查,发现有胆囊炎、胆结石或息肉等,更应追踪检查,发现病情有变化应及早进行治疗。
3.积极治疗癌病变前,迟早社除可能引起癌变的诱因。
胆管癌预后胆癌预后不太理想,其中胆管癌预后是极差的.胆管癌手术切除组一般平均生存期为13个月,很少存活5年.如单作胆管内或外引流,其平均生存仅6~7个月,很少超过1年。
术前的准备:由于肝门部胆管癌切除手术范围广,很多情况下需同时施行肝叶切除术,且病人往往有重度黄疸、营养不良、免疫功能低下,加上胆管癌患者一般年龄偏大,所以良好的术前准备是十分重要的。
一般准备:系统的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了解全身情况,补充生理需要的水分、电解质等,并在术前和术中使用抗菌药物。术前必须确认心肺功能是否能够耐受手术,轻度心肺功能不良术前应纠正。凝血功能障碍也应在术前尽量予以纠正。
贲门癌的预后与什么有关
肿瘤体积、浸润深度、大体分型、组织学类型、淋巴结转移、血管淋巴管瘤栓等都或多或少地影响预后,其中关系较密切的有浸润深度、组织学类型和淋巴结转移等三项。病变早期局限于黏膜或黏膜下时,切除术后5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组织学分化好的癌预后好,分化差的癌预后差。
近年来反映机体免疫状态和其他机体防御性反应的病理形态改变已被人们重视,已经发现:
(1)癌旁和引流区淋巴结的免疫反应,如为滤泡增生或淋巴增生,其预后比无改变或衰竭型的好。癌四周有淋巴细胞反应或纤维包裹的比无反应或无包裹的好。
(2)癌的组织学类型是决定预后的最基本因素,高分化癌中的Ⅰ级腺癌手术后5年及10年生存率分别为56.5%和40%,Ⅰ级腺癌如果同时存在癌周淋巴细胞反应,癌周纤维包裹和淋巴结免疫反应三项阳性指标,5年生存率达100%(52/52)。
乳腺癌的预后
与乳腺癌预后因素相关的因素很多,其中主要的有肿瘤侵犯范围及病理生物学特性有关。
(一)肿瘤侵犯范围 1.肿瘤大小:在没有区域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的情况下,原发灶越大和局部浸润越严重,预后越差。 2.腋淋巴结转移:腋淋巴结无转移时预后好,有转移时预后差。且转移数目越多预后越差。转移位置高,预后差。 3.远处转移:多于1年左右死亡。
(二)肿瘤的病理类型和分化程度肿瘤的病理类型、分化程度,肿瘤的侵袭性以及宿主对肿瘤的免疫能力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特殊型乳腺癌的预后较非特殊型好,非特殊型癌中非浸润性癌比浸润性癌预后好,分化好的肿瘤预后比分化差的好。有些肿瘤恶性程度高,在生长迅速时可出现坏死,肿瘤坏死严重说明肿瘤的侵袭性强,预后较差。
(三)临床分期分期为临床医师所熟悉,期别高预后差。但需认识两点,其一,从分期来讲同属一个期别的病例,腋淋巴结有无转移较肿瘤大小更为重要;其二、临床腋淋巴结检查有无转移常有误差。
(四)甾体激素受体与预后 甾体激素受体测定不仅可作为选择激素治疗的参考,也可作为估计预后的一个指标,受体阳性病人的预后较阴性者好,两者的预后相差约10%,尤其在淋巴结转移阳性的病例中更明显。在雌激素受体和孕酮受体中,孕酮受体更为重要,两项都是阳性者的预后较单一项阳性或两项都是阴性者预后好
恶性肾肿瘤如何预防
肾癌患者主诉和临床表现多变,肾脏位置隐蔽,对早期自我诊断、自查造成困难,血尿是肾肿瘤最常见的症状,常为无痛性、间歇性全血尿,注意在老年人中血尿常认为是前列腺增生及结石所致,应警惕肾癌可能性。血尿伴有腰痛与肿块仅占肾肿瘤的10%,应警惕出现的肾外表现,如发热、高血压、高血钙、血沉加快、贫血、肝功能异常、消瘦、红细胞增多及平卧位不消失的左侧精索静脉曲张都有肾癌可能,应及时就诊。定期做健康体检,尤其对有致癌诱变剂接触史者的健康监护,重点查血尿常规,肾脏的B 超检查,争取使直径小于1cm 的肿瘤得以早期发现。肾癌一经发现应尽快力争采取手术切除,根治性肾切除包括切除肾周筋膜、脂肪、肾上腺、淋巴组织及中上段输尿管,肾静脉和下腔静脉内癌栓应予摘除。肾癌采用化疗与放疗疗效欠佳,免疫治疗有一定疗效。
3.三级预防 病人晚期可出现恶病质,局部疼痛明显,肿瘤内出血引起严重贫血,可采用支持疗法,输血、静脉高营养,姑息性肾切除或选择性区域性动脉内化疗加栓塞治疗,用于严重出血、疼痛和肿瘤外症候群、周围脏器受压等,对症治疗如止痛等减少病人痛苦,延长病人生命。预后:肾癌的组织学结构对预后无影响,乳头状囊腺癌预后尚好。癌细胞的分化程度影响预后,透明细胞癌预后好,颗粒细胞癌和混合型预后略差,梭形细胞癌和小细胞癌预后最差。肾切除治疗后5年生存率为35%~40%,10 年生存率为17%~30%。肾癌预后有时难以估计,可在肾切除后20 年、30 年或更长时间出现转移。对于肾静脉内或下腔静脉内癌栓,如能手术彻底摘除,则预后良好;若肿瘤侵犯静脉壁,则应切除受累静脉壁,否则预后不良;肿瘤侵入肾周脂肪和肾筋膜,如能根治性切除,近一半可生存5 年;有局部淋巴结转移者,预后不良,极少生存5 年;肾癌侵入邻近器官者的生存时间较短。肿瘤大小,对预后无明显影响
食道炎与食道癌的区别 预后不同
食管炎:食管炎在经过科学治疗后一般预后良好,病人在平时生活中注意饮食及生活习惯,可以减少复发的可能。但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恶化以致发生食道黏膜溃疡,出现呕血或者便血。
食道癌:食道癌预后较差,早期手术效果较好,但到了中晚期,癌细胞扩散后治疗相对复杂,治疗效果多不理想,晚期手术非常困难,预后很差。
肾癌的预后需要注意什么
肾癌的发病部位主要是在肾小管上皮,生长速度一般较慢,但有时可很快,绝大多数有一层纤维包膜包裹,可生长于肾实质的任何部位。质硬,表面血管大多呈扩张。发现时体积大小不一。大多是单个的,少数有多个的。肾癌在发现时约有50%尚局限于肾内,但有30%在初次诊断时肾癌已有远处转移。前列腺癌的早期症状在肾癌手术后出现远处转移者占50%。肾癌在术后的存活率大致是3年为50%,5年为40%,10年为20%。只有3%病例未经任何治疗能存活3 年。
肾癌(renalcellcarcinoma,rcc)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占全身恶性肿瘤的3%,居泌尿系统肿瘤的第二位。约有20%-30%的肾癌患者就诊时已出现不同程度的扩散或转移,有20%-40%的术后患者仍会出现远处转移。肾癌患者一旦出现远处转移,其中位生存为6-12个月,5年生存率小于10%。我们对目前不能接受手术或术后发生远处转移的肾癌患者可进行的药物、免疫及放射疗法等。
肾癌预后与肿癌大小、数目和重量的关系据bell分析,直径小于3cm者,45例中只有2%有转移;直径小于5cm者,69例中5~7%有转移;而直径超过10cm者,84例中70例(83%)有转移。petkovic统计,肿瘤直径超过5cm者56%转移,而直径超过10cm者75%有转移。并发现42例多发性肿瘤中,无1例生存3年以上。另有一组病例的单发肿瘤的5年存活率为54%,10年为40%;而多发性肿瘤的5年存活率为 50%,10年为20%。亦有人统计肿瘤重量小于500g者,5年存活率比大于1000g者高2倍。
肾癌细胞的类型与预后也有关系。透明细胞癌的恶性程度较低,预后较好;颗粒细胞癌恶性程度较高,预后较差;梭形细胞癌分化最差,恶性程度最高,常在早期即有转移,预后恶劣。但有很多肾癌细胞的类型是混合的,在这种情况,以恶性程度最高的一类癌细胞估计其预后。
肾癌预后与肾癌的治疗方法的关系。生物免疫治疗作为新型的肿瘤治疗手段,已经初露锋芒,在治疗肾癌的领域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乳腺癌预防预后
1.避免情绪刺激和忧郁,保持乐观、平和的心境,饮食起居有规律.睡眠充足,坚持适当锻炼,增强机体抗病能力。
2.饮食要均衡,不要过多忌口使营养不足,导致身体抵抗力下降,不利康复甚至出现复发转移。
3.在手术、放疗、化疗结束后仍有必要维持一段时间的中两医结合治疗,以巩同疗效。尤应注意定期到医院随访.最初2年内,每三个月复查1次;2~5年,每六个月复查1次;5年以上,每年复查1次。随访内容:血常规、肝功能,CEA、CAl5-3、胸片、肝B超,必要时行CT或骨扫描。
继发性肝癌预后方法
1、检查要“勤”
这里的“勤”并不是让大家没事就做检查,而是在某些检查上不能偷懒。比如体检时都有指检一项,患者觉得不舒服或不好意思,医生有时候也觉得麻烦,加上这项检查必须在一个私密的地方进行,所以很多人选择了放弃。
在结直肠癌的筛查上,有两项检查是必须做的,一项是大便隐血实验,如果结果是阳性,就要小心了;一项是血中肿瘤标志物检查,常用的是CEA和CA19-9.有1/3的人通过这两个检查能早期发现癌症。专家提醒,中年人,尤其是40岁以上的人群每年最好去做一下这两种检查。
2、饮食要“苦”
大家都听过一句话,"肠癌是吃出来的癌",这话很有道理.以前苦日子过惯了,生活好起来后,恨不得天天大鱼大肉,还有的人,一顿没吃肉感觉就像没吃饭一样.
3、眼睛要“毒”
因为绝大多数肿瘤都不释放毒素,不容易早期发现,所以这里的“毒”其实是提醒大家,要善于用眼睛发现癌症的蛛丝马迹,尤其"要善于发现大便里的异常".。便血,从临床来看,80%的直肠癌患者都有便血的情况;大便习惯改变,原来有规律的大便突然增多或减少、腹泻、便不净等;性状改变,大便变扁、变细或不规则等都是预警信号。
肠癌预后
预后:
小肠癌早期诊断较难,切除率约为40%。切除术后5年生存率为平滑肌肉瘤约40%,淋巴瘤约35%,腺癌约20%
大肠癌可沿肠壁向上向下及环周浸润。侵穿肠壁后还会波及到邻近的器官和组织。侵及黏膜及黏膜下层时,通常没有淋巴结转移,局部切除即可治愈,5年生存率可达85%~100%。侵及肌层、深肌层,但未穿出肠壁,又未发现淋巴结及其它脏器转移者称中期癌,根治性手术5年生存率可达60%~76%。若已穿透肠壁或侵及邻近脏器,或已有淋巴结及其它脏器转移,便属于晚期癌,根治性手术后,5年生存率只有25%左右
保健:
1.用药 遵医嘱服药,不可随意增减药量或停药。
2.饮食多食蔬菜、水果以及富含维生素的食物,避免烟酒,忌食辛辣燥热之品、少食高脂肪之品。
3.运动 适当运动,不宜过劳。
4.生活起居 避免持重和过度用力;保持大便通畅,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便秘者可使用缓泻剂;保持肛门清洁,每日便后清洁肛门。
5.情志 保持积极乐观的精神,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忌悲观紧张情绪,协助患者调节心理适应过程。
6.定期复诊 遵医嘱定时复诊,如出现进行性消瘦、大便习惯改变、大便带血时应及时就医。
肺癌也分好与坏
上周我们讲过,恶性肿瘤的分期是综合评估肿瘤大小、有没有淋巴结转移和身体其他部位的转移而定的。因其涉及的内容太过专业,在此不便详细讲解,只要弄明白肺癌是分Ⅰ、Ⅱ、Ⅲ、Ⅳ期就行了,Ⅰ期肺癌预后最好,生存期最长,Ⅳ期肺癌预后最坏,生存期最短。
说了这么多,回到今天的主题,得了肺癌,到底能活多久?
这个问题我每天都会被患者家属问到,很遗憾,对于单个病人来说,我不能给出确切的时间,特别是Ⅰ、Ⅱ、Ⅲ期肺癌的患者,影响生存的因素有很多,比如心态,虽然在正规的教科书里都没有写心态和生存期的关系,但我们在临床上确实能看到因惧怕肿瘤而迅速进展的病例,同样也有的患者带瘤生存很长时间。
我只能给大家一些率的概念来做参考:Ⅰ、Ⅱ期非小细胞肺癌经过手术治疗后许多患者可以治愈,五年生存率可达到45%-65%,有部分早期肺癌病人生存期甚至超过10年、20年或长期生存。Ⅲ期肺癌经过多种治疗手段(以后我会详细讲解)后,五年生存率可达50%。Ⅳ期肺癌预后最差,1年生存率为30-40%,两年生存率为10-15%。没有远处转移的小细胞肺癌有20%左右的治愈率,但是如果出现远处转移,治疗后两年生存率不足15%,五年生存率会更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