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性脑病的食疗方法
肝性脑病的食疗方法
无论是什么疾病,其在临床上的治疗方法往往是多种的,肝性脑病也不例外。专家介绍,肝性脑病是一种较为严重过的慢性疾病,在其治疗上,若采用饮食疗法作为辅助的话,相信效果会更好。那么,肝性脑病患者的饮食疗法有哪些呢?
肝性脑病患者的饮食疗法:
1、膳食中脂肪量以每日30~40g为宜,为防止供给热能不足,可采用脂肪乳化剂,既可提高能量,同时也可预防腹泻。
2、维生素供给应充足,尤其是维生素C的供给量应更多一些,以利解毒。低蛋白饮食常会导致钙、铁、维生素B2、维生素K等缺乏,应在饮食之外予以补充。研究表明肝衰竭时脑中铜、锌降低,可能为肝昏迷的原因之一,因此,在膳食治疗中应注意锌、铜的补充。
3、肝性脑病病人的膳食治疗原则是控制总能量和蛋白质,减少体内代谢产氨。能量供应应适当控制,每日供给6.7MJ1600kcal为宜。饮食应以碳水化合物为主,应占总能量的75%。
4、昏迷不能进食时,若无食道静脉曲张者,亦可用胃管供给营养素,当有食道静脉曲张者,应采用静脉滴注20%葡萄糖生理盐水或滴注高渗50%葡萄糖液可加入维生素C和能量合剂,以维持热能需要。
5、对于昏迷患者每日蛋白质供给量控制在0.5g/kg/人左右,以后每隔2~3d调整一次供给量,但最大限量不超过1g/kg/人。若有血氨增加同时又有神经系统症状者,在2~3d内不宜给予动物蛋白质,以后从0.2~0.3g/kg/人开始供给,每隔2~3d调整一次。对患有肾功能不全或肝肾综合症的患者,应严格限制蛋白质的摄入量,特别是动物性蛋白。
对于疾病,相信您只要保持良好的态度,且坚持治疗,您的病情就会有所改善。以上是关于肝性脑病的饮食疗法是什么的简单介绍,希望能为您疾病的好转带来希望。专家提示,肝性脑病患者在饮食上不宜吃一些蛋白质丰富的食物。
肝性脑病可以分为哪些类型
肝性脑病的治疗重点在于对因治疗,所以根据病因可以将肝性脑病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
(1)A 型
由于急性肝功能衰竭导致的肝性脑病。
(2)B 型
由于门静脉-体循环异常分流所导致的肝性脑病。
(3)C 型
由于肝硬化导致的肝性脑病。
避免诱发因素拒绝肝性脑病
肝性脑病是肝功能衰竭的一种严重表现,预后不良,死亡率高。了解肝性脑病的诱发因素对肝性脑病的预防和治疗都是有利的。
一、引起肝性脑病的诱发因素有:
(1)肝硬化所致门脉高压引起食管胃底静脉破裂出血。大出血后,一方面血容量减少致使红细胞减少而携氧不足、可直接使脑细胞缺血缺氧,引起昏迷;另一方面,由于肠道积血在细菌作用下产氨,引起血氨升高,促发肝性脑病。
(2)大量放腹水或利尿之后电解质紊乱,蛋白质丢失过多,诱发肝性脑病。
(3)肝硬化病人易合并感染,细菌和其他毒素侵人肝脏的机会和途径增多,加重了肝细胞的变性坏死,促进了肝性脑病。
(4)有的药物如氛化胺、利尿药中双氢克尿噻、镇静止痛剂,可使血氨升高,电解质紊乱,以及加重肝细胞的损害而引起肝性脑病。
(5)其他还有麻醉、手术、短时间过多蛋白质的摄人等均可诱发肝性脑病。
二、现代医学解释肝性脑病发病机理的学说:
肝性脑病(以前叫肝昏迷),是严重肝病引起的以意识和昏迷为主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肝性脑病的发病机理尚未完全清楚,目前倾向于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现分述各学说如下:
(1)氨代谢紊乱所致氨中毒学说:目前公认肝硬化氨中毒是肝性脑病特别是外源性肝性脑病的重要原因。
(2)硫醇学说:肝性脑病病人的呼气中有类似大蒜、尿液或烂苹果样味,谓之“肝臭”。这是因肝脏不能分解蛋氨酸的中间产物硫醇等,致使血和尿中的硫醇等明显增加之故。所以怀疑硫醇与肝性脑病有关。
(3)假性递质学说:在正常情况下,神经冲动的传导是通过递质来完成的。肝性脑病时,正常的递质明显减少,取而代之的是鲜胺,故称为假性递质。临床上使用左旋多巴抗肝性脑病,就是根据此学说。
(4)其他代谢紊乱
①氨基酸代谢失衡:支链氨基酸明显下降,而芳香族氨基酸则见增加。
②中分子量物质:中分子量物质与肝性脑病病人的神志状态有关。
③脂肪代谢异常:丁氨酸等短链脂肪酸在肝性脑病时明显增高。
④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尤其是低钾与低钾性减中毒能使血氨增加,加重肝性脑病。
什么是急性型肝性脑病
什么是急性型肝性脑病?
急性型肝性脑病相当于内源性肝性脑病,又称非氨性脑病,系因急性重型肝炎或中毒性肝炎引起大块肝坏死所致的肝性脑病。由于大量肝细胞被破坏,残存肝细胞不能代偿。代谢失衡,毒物不能有效清除,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
急性型肝性脑病症状:常无诱因、急剧起病、病程短,无前驱症状,短时间内急剧进人昏迷,消化道及全身症状明显。查体:肝肿大、有触痛,肝脏逐渐缩小;无门静脉高压体征;扑翼震颤偶见。化验检查,转氨酶明显增高,黄疽明显,但严重者可有胆酶分离。预后差,绝大部分病人很快死亡。
以上就是关于什么是急性型肝性脑病的介绍,知道了这些肝性脑病的常识,相信您应该对肝性脑病有了大致的了解了吧。
肝性脑病知识大全
一、什么是肝昏迷 肝性脑病
肝性脑病又称为肝昏迷或门体脑病。它是指肝病进行性发展,肝功能严重减退,伴有(或)广泛门体短路时出现的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等。
二、肝性脑病病因病理
1、肝性脑病的病因
①急性肝性脑病:如暴发性、重症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炎,化学药品如四氯化碳或毒蕈引起的中毒性肝炎,以及急性妊娠期脂肪肝。
②慢性肝性脑病:见于各种病因的晚期肝硬化、门-腔吻合术后、晚期肝癌、门静脉血栓形成以及任何慢性肝病的终末期。
肝性脑病早知早防
“肝性脑病”老百姓俗称称“肝昏迷”,是由于肝脏严重损害、引起以意识行为异常和昏迷为主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是肝硬化病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根据轻重程度不同可分为0-Ⅳ级。肝性脑病是一种非常严重的并发症,如果在早期没有及时救治会发展至昏迷甚至有生命危险,因此早期发现肝性脑病及时治疗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如何早期发现肝性脑病呢?首先要了解肝性脑病的早期表现。肝性脑病的早期表现一般有以下特征:患者本人可能会感到头晕、困倦、睡眠颠倒(晚上失眠、白天多睡)、记忆力减退,家属可能发现病人反应迟钝、定向力(患者不知道身在何处)、计算力减退(如简单的加减法都会算错)或有性格行为的异常,如有的病人本来性格开朗,喜欢说笑,突然变得沉默寡言;有的病人本来很豁达,突然变得执拗、小心眼儿等,如果家人发现肝硬化患者出现上述性格行为的异常应警惕是否患了肝性脑病,及时到医院就诊,如果化验血氨水平显著升高有助于确诊。
平日应如何预防肝性脑病呢?肝性脑病是由于肝脏的解毒功能障碍,致毒性代谢产物在体内滞留。其中血氨水平升高,血氨对脑细胞的毒性作用是肝性脑病的关键因素。因此防止血氨升高有助于预防肝性脑病的发生。血氨主要来自于蛋白质的分解及肠道的吸收, 因此曾有肝性脑病病史的患者应适当限制蛋白质的摄入,推荐每日蛋白质的摄入量1.2g/kg,植物蛋白优于动物蛋白。保持大便通畅(使肠道积存的氨及时排出体外,减少吸收入血)有助于预防肝性脑病的发生。另外还有一种很重要的药物是肝性脑病的良药-乳果糖,乳果糖在肠道内被细菌分解为乳酸和醋酸,使肠道酸化,能够阻止氨的吸收,另外其渗透活性有轻度的导泻作用,有利于氨排出体外。肝硬化病人应该经常备用乳果糖,保持大便通畅,使血氨维持在较低的水平,以防肝性脑病的发生。
肝性脑病饮食护理措施
肝性脑病对患者造成了严重的危害,治疗肝性脑病除了有传统的药物治疗以外,还可以通过食物的方法进行调养,在日常生活中注重饮食是治疗肝性脑病的关键之一,下面就为大家详细介绍肝性脑病患者的饮食保健。
一、肝性脑病患者饮食宜忌
1、对能进食者供给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可选葡萄糖、米汤、藕粉、果汁、果酱、果冻等,以及细粮和纤维少的水果。豆制品含丰富的亮氨酸、异亮氨酸等支链氨基酸,为肝性脑病病人蛋白质的良好来源。牛乳蛋白质产氨较少,在病情好转时可适量逐渐增加。要注意电解质的变化,纠正电解质紊乱。
2、肝昏迷前驱期,宜选用易消化的低蛋白、低脂肪、低盐、高碳水化合物的半流质饮食或流质饮食,已有昏迷者,可用鼻饲流食。
3、肝昏迷少渣半流质饮食:能量1600kcal,蛋白质30g,脂肪30g,碳水化物300~320g,食盐1~2g,铜3mg,锌15mg。微量元素不足者可应用相应的营养素补充剂补充。
4、肝昏迷鼻饲流质饮食:能量5.9~1400~1500kcal,蛋白质20g,脂肪30g,碳水化合物280g,食盐1~2g,铜3mg,锌15mg。
5、肉类、蛋类等蛋白质产氨较多,不宜供给。
二、肝性脑病食疗方
1.舒肝理气、健脾养胃食疗方:鸡内金10克,生山楂9克,茯苓10克,薏米10克。每日一副,煎熬后,分4次口服,疗程2个月。
2.活血养阴、补肾益肝食疗方:桑葚10克,麦冬10克,沙参9克,紫河车9克,圆肉6克。每日一副,煎熬后,分4次口服,疗程2个月。
以上文章为大家详细介绍肝性脑病患者的饮食保健,我们都知道,正确的饮食可以辅助疾病的治疗,希望大家能够记住以上的保健方法,在日常生活中多加尝试以上的食疗方,只要您耐心坚持,相信您的病情会逐渐好转的。
肝性脑病原因
1、感染:各种感染因素是肝性脑病的主要诱因之一。严重肝病患者肝脏合成蛋白质功能下降导致机体免疫力急剧降低,容易引起各种感染,感染可加重肝脏的损害,增加组织分解代谢,在一定程度上促使肝性脑病的发生。
2、电解质紊乱:在肝性脑病的诱发因素中占第二位,其中以低钾低钠血症为多见。低血钾时人体内环境发生改变,血液的pH值上升,引起碱中毒,有利于肠道氨的产生和吸收及肾小管对氨的吸收,氨可透过血脑屏障从而诱发肝性脑病。低钠血症可影响细胞内外渗透压而导致脑细胞水肿,脑细胞能量代谢障碍进而诱发肝性脑病。
3、肾功能不全:严重肝病时常伴肝肾综合征,通常认为这是一种功能性肾功能衰竭。肾功能不全时排氨减少,可诱发肝性脑病。
4、大量排除腹水:大量放腹水可导致腹压骤降使有效循环血量不足,从而导致大脑缺血、缺氧诱发肝性脑病。
5、消化道出血:消化道出血后一方面有效循环血量减少,使肝窦内血液流出维持外周有效循环血量,加重了肝脏缺血、缺氧和肝功能损害,合成尿素功能降低;另一方面出血后进人肠道的血液经细菌分解产生大量的氨,血氨增高诱发肝性脑病。
6、高蛋白饮食:过多摄入含氮的高蛋白食物,使肠道氨的产生增加,导致血氨增高诱发肝性脑病。
7、不合理用药:苯二氮卓类药物可以诱发肝性脑病,肝性脑病患者中发现内源性的苯二氮卓类物质浓度增加。因此增加外源性苯二氮革类可诱发肝性脑病。
肝性脑病是严重影响肝癌患者预后的一个重要因素,专家表示:及时去除诱因,积极对症治疗,可有效降低肝性脑病的病死率,改善肝癌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