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动脉瘤对人体有哪些危害
脑动脉瘤对人体有哪些危害
脑动脉瘤又叫颅内动脉瘤,并不是真正的肿瘤,而是脑动脉一种异常的突起。脑动脉瘤能在任何年龄发生,但最常见的年龄是35~60岁。脑动脉瘤发病率居脑血管意外病人中的第三位,仅次于脑梗塞及高血压脑出血,占蛛网膜下腔出血的70%。病因多由先天性因素、动脉硬化、感染或创伤、血流冲击等因素造成。由于动脉瘤壁薄,极易破裂引起出血。
常见的症状有突然发作剧烈的头痛。生活中,头痛是常见的事,很多人不把它当回事。但是,北京天坛普华医院神经外科的专家指出,如果是剧烈头痛,可要警惕了,它有可能预示着某种危险的疾病,比如脑动脉瘤的典型临床表现就是剧烈头痛。脑动脉瘤是一种严重危及患者生命的疾病,就像一颗不定时炸弹,一旦破裂,就有可能因脑出血而致患者死亡。患者可能出现下列症状和体征:突然发生剧烈的头痛,通常是有生以来最严重的头痛,感觉就像要爆炸或钳子紧紧夹在头上一样,常伴有恶心和呕吐。头晕甚至失去知觉,出现复视或对光亮非常敏感。有时候会有颈部疼痛。可能会出现嗜睡和难以苏醒。
脑动脉瘤破裂后,抢救的时机非常重要,一定要分秒必争。因此,北京天坛普华医院神经外科专家提醒:当患者出现剧烈的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等症状时,最好立即到正规医院的神经外科紧急就诊。
烟雾病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1.脑动脉硬化 因脑动脉硬化引起的颈内动脉闭塞患者多为老年,常有多年的高血压、高血脂史。脑血管造影表现为动脉突然中断或呈不规则狭窄,一般无异常血管网出现。
2.脑动脉瘤或脑动静脉畸形 对于烟雾病出血引起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时,应与动脉瘤或脑动静脉畸形相鉴别。脑血管造影可显示出动脉瘤或有增粗的供血动脉、成团的畸形血管和异常粗大的引流静脉,无颈内动脉狭窄、闭塞和侧支循环等现象。故可资鉴别。
头痛欲裂难忍,小心脑动脉瘤
颅内动脉瘤多为发生在颅内动脉管壁上的异常膨出,是造成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首位病因,在临床上脑血管意外中,发病率仅次于脑血栓和高血压脑出血,位居第三,但死亡率、致残率却排名第一位。西安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赵海康主任提醒大家:头痛欲裂难忍,小心脑动脉瘤!
很多人认为在脑动脉瘤破裂之前,患者并未有症状表现,几分钟前还好好的一个人,却因脑动脉瘤破裂,顷刻间便命悬一线。赵海康主任指出,“脑动脉瘤无症状表现这一说法是不够全面的,因为如果对该病的认识不足而步入误区,常造成很多患者直至死亡都未查出是什么原因。”
40%~60%的动脉瘤在破裂之前有某些先兆症状,这些先兆症状在女性病人中出现的机会较多,青年人较老年人发生率高,各部位动脉瘤以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动脉瘤出现先兆症状的发生率最高,后部循环的动脉瘤出现先兆症状最少。如表现为全头痛、恶心、颈部僵硬疼痛、腰背酸痛、畏光、乏力、嗜睡、局部头痛、眼面痛、视力下降、视野缺损和眼球外肌麻痹、运动障碍、感觉障碍、幻视、平衡功能障碍、眩晕等,当患者出现上述情况时,应到医院进行初诊,经验丰富的神经外科医生通过TCD,头颅CT,DSA及MRI等检测常能判断脑部是否有动脉瘤。
西安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赵海康主任还提到,时间就是生命,用争分夺秒来形容脑动脉瘤的救治一点也不夸张,因为脑动脉瘤一旦破裂,可致严重的颅内出血。第一次出血的死亡率达30%,要及时通过手术治疗避免动脉瘤再次破裂。因为出血后三天是脑血管痉挛的高峰,也是再度出血的危险期,第二次出血的死亡率达80%左右,即使存活也将高度残疾。
脑动脉瘤破裂出血与高血压脑出血的鉴别
高血压脑出血是由于长期血压高,脑部已经硬化的小动脉形成一种栗粒大小的微动脉瘤,当血压骤然升高时,瘤体可能破裂而引起脑出血。
所以从严格意义上说它也是脑动脉瘤破裂脑出血。但它又与一般的脑动脉瘤破裂脑出血有很大的不同:
(1)这些微动脉瘤多发生在小动脉的分叉处,这些微动脉瘤非常小,目前的检查手段是无法发现的;而一般的脑动脉瘤主要发生在管径较大的脑动脉分叉处,通过脑血管造影基本都能发现。
(2)高血压脑出血的部位常见于基底节区,主要表现为脑实质出血即脑血肿。而脑动脉瘤破裂脑出血一般表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这种出血不像脑血肿那样是形成一个血块,而是散布在脑表面有一层脑膜即蛛网膜的下面,虽部分病人也伴有脑血肿,但脑血肿的部位一般位于额或颞叶的表面。
(3)高血压脑出血的病人都有高血压的病史,发病人群以50岁以上的人为主。脑动脉瘤破裂脑出血较多时候也会合并高血压,但也有一部分病人没有高血压,且任何年龄均可发病。
得了肝脏多发性血管瘤怎么办
① 动脉瘤夹闭:
术其原理为用特制的一种无磁金属夹将动脉瘤从根部夹闭从而达到彻底治愈目的。首先,根据脑血管造影查出动脉瘤所在的位置,采用锁孔技术、微创开颅,开一个小 孔,然后在高倍显微镜下把蛛网膜包裹的载瘤动脉解剖出来,降低动脉瘤内压,将血管充分显露出来;其次,将动脉瘤的瘤颈、瘤体显露出来,且将与动脉瘤粘贴的 细小脑穿通血管从动脉瘤表面分离出来,防止因手术误夹这些血管而带来的严重脑损害;最后用特制的脑动脉瘤夹夹闭脑动脉瘤与正常脑动脉相连的“脖子”,阻断 动脉瘤体遭受到血液的冲击从而防止动脉瘤破裂出血。若一次未到位,可再调整。目前,动脉瘤夹闭术是最主流、最直接的动脉瘤治疗手段。
② 介入技术治疗动脉瘤
③ 动脉瘤填塞或孤立术等临床应用也较多,但研究报道动脉瘤完全闭塞率较低。且很多动脉瘤体不符合进行该项治疗的条件。
④ 动脉瘤壁加固术可保脑血管一时安全,长期来看,动脉瘤仍面临破裂危险。
你是脑动脉瘤的高危人群吗
女性多见,年轻人也好发!
在脑血管意外中,脑动脉瘤引起的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发病率仅次于脑血栓和高血压脑出血,位居第三,但死亡率却是第一,尤以女性更多见。
许多人以为脑动脉瘤只出现在老年人身上,而事实是脑动脉瘤并非老年人的“专利”,脑动脉瘤最常发生于30~60岁的人群,其中30岁左右的患者往往因先天性血管薄弱,随着血流的长期冲击而发生脑动脉瘤。而50岁以上的脑动脉瘤患者一般因有动脉硬化,并伴有高血压等疾病而导致动脉瘤的发生,且多发动脉瘤更常见,破裂率也较高。
目前,中国有数以千万计的脑动脉瘤患者,并非我们想象的那么遥远和少见。更为严重的是,我国破裂后的脑动脉瘤的病因诊断率和治疗率仅5%~10%,未破裂动脉瘤的治疗率则更低,仅占治疗动脉瘤的10%,而发达国家这一比例高达60%~80%,有些医疗中心更是达到100%。
但更值得我们关注的是,在破裂的动脉瘤中,大约60%左右的动脉瘤患者因病情过重而失去治疗的机会或残留下严重的残疾,同时治疗的时间、费用、难度、风险以及患者承受的痛苦均大大增加。而未破裂动脉瘤的治疗则与此迥然不同。造成这个现象的重要原因,是公众没有及时关注自己的血管健康,对脑动脉瘤不够了解,导致大量病人丧失了治疗的最佳时机,甚至来不及治疗就死亡了。
高血压等三类人群小心脑动脉瘤!
心脑血管发病率日趋低龄化,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患者是脑动脉瘤高发人群,日常体检应特别注意。
脑动脉瘤是脑血管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多发生在脑部血管动脉的分叉薄弱部位,动脉瘤形如在血管壁长出的一个气球,一旦气球破裂,大量的血液就会进入脑部,导致脑部缺血缺氧,以及导致颅内高压,患者在短时间内可能因此死亡。
目前,随着高血糖、高血脂、糖尿病及心脑血管这些疾病发病率越来越高,可瞬间夺人性命的脑部血管疾病开始高发,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患者,并伴有长期头痛,或有家族病史的,患脑动脉瘤疾病的风险更大,因此,在日常体检时就应该有针对性地进行CT血管成像等检查。
自我检查: 一旦出现头部突然疼痛、作呕、昏迷,以及肢体麻木、眼睛感觉睁不开等这些不明症状,应该引起高度重视,到医院作脑部CT等检查,及时查找原因。一旦发现动脉瘤等脑血管疾病,立即手术,千万不要“等”。
巨大型脑动脉瘤如何治疗?
巨大型脑动脉瘤术前应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神经影像学发现,脑侧支循环功能的估测等选择手术方式,如瘤颈夹闭、动脉瘤切除加脑血管重建、载瘤动脉结扎伴或不伴颅内外动脉吻合术等。
1. 瘤颈夹闭:应作为巨大型脑动脉瘤治疗的首选方法,特别适合有适当瘤颈、动脉瘤位于颈内动脉床突旁或床突上段、大脑中动脉、前交通动脉、基底动脉分叉处、椎动脉等。但是,由于瘤体巨大、瘤颈宽重要穿通支和脑动脉分支与动脉瘤关系密切,使瘤颈夹闭困难或不可能。大组病例报道直接手术成功率30%~80%。
手术入路的选择、术时暂时阻断脑动脉,应用“逆行性抽血”或瘤体切开取栓特种瘤夹应用等是提高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于基底动脉或大脑后动脉巨型动脉瘤,由于位置深在,载瘤动脉常被瘤体遮盖,术时难以达到控制载瘤动脉,因此更增加手术的难度,常需采用降温、体外循环下手术。
2.动脉瘤切除加脑血管重建适用于不能直接夹闭的大脑中动脉、颈内动脉、大脑前动脉和椎动脉瘤。动脉瘤切除后在颅内重建(端端或端侧吻合)脑动脉。
3.载瘤动脉阻断或动脉瘤孤立术伴或不伴颅内外动脉吻合:载瘤动脉近端阻断可降低动脉瘤内压力,促使瘤内血栓形成,从而达到减少动脉瘤破裂出血。如载瘤动脉远端也参与供血,则需结扎载瘤动脉远、近端,称动脉瘤孤立术。
脑血管动脉瘤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脑动脉血管瘤指的是颅内动脉瘤,病程隐匿,起病突然,一旦发病,死、残率极高,因而被称为颅内的“不定时炸弹”,是最危险的脑血管病之一颅内动脉瘤发病原因尚不十分清楚。动脉瘤形成的病因,概括有以下几种:先天:脑动脉管壁的厚度为身体其他部位同管径动脉的2/3,周围缺乏组织支持,但承受的血流量大,尤其在动脉分叉部。后天:①动脉硬化;②感染;③创伤;④其他。如颅底异常血管网症、脑动静脉畸形、颅内血管发育异常及脑动脉闭塞等也可伴发动脉瘤。
巨大型脑动脉瘤的临床表现
巨大型脑动脉瘤占脑动脉瘤的2%~5%。其分布异于一般中、小型脑动脉瘤,40%分布于颈动脉,30%分布在椎基动脉,在椎基动脉好发为其特点。病人年龄、性别同一般动脉瘤。
巨大型脑动脉瘤指直径≥2.5cm的脑动脉瘤,它们在分布、临床表现和诊断治疗等方面不同一般中小型动脉瘤。
巨大型脑动脉瘤占脑动脉瘤的2%~5%。其分布异于一般中、小型脑动脉瘤,40%分布于颈动脉,30%分布在椎基动脉,在椎基动脉好发为其特点。病人年龄、性别同一般动脉瘤。
巨大型脑动脉瘤的临床表现
1.颅内占位表现:
为巨型脑动脉瘤的主要表现,依所在部位不同可表现眶后痛、复视或眼睑下垂以及大量鼻出血等(海绵窦内动脉瘤),不对称性视野缺损、单侧视力减退(颈眼动脉瘤)、癫痫、智力减退伴视野缺损(颈内动脉分叉动脉瘤),精神症状伴视野缺损(前交通动脉瘤),癫痫、轻偏瘫(大脑中动脉瘤),共济失调、痴呆、眼肌麻痹和Weber征(基底动脉分叉动脉瘤),展神经麻痹、脑积水、痴呆和锥体束征(基底动脉主干动脉瘤),桥小脑角征如听力减退、半侧面部感觉异常、面瘫等 (椎基动脉汇合处动脉瘤),后组脑神经麻痹、四肢轻瘫、呼吸困难等(椎动脉瘤)。
2.蛛网膜下腔出血:
发生率为 14%~35%。虽然巨型脑动脉瘤内常有血栓形成,约见40%病例,但仍容易出血。由于巨型动脉瘤的瘤壁张力高,较小型动脉瘤更易引起大出血。按 Laplace定律:动脉瘤壁张力=PR/2e,P为瘤内压力,R是瘤直径,e为瘤壁厚度,可见瘤越大,瘤内压越大,瘤壁承受张力亦更大。
什么是脑动脉血管瘤
脑动脉血管瘤是由于脑动脉壁结构发育不良或因外伤、动脉硬化造成的动脉壁损伤或老化,使局部血管壁向外膨大而形成的囊状瘤体,就像脑血管壁上吹起的气球,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肿瘤。脑动脉血管瘤是生命的隐形不定时炸弹,假如破裂,致死率和致残率极高。
颅内动脉瘤多因脑动脉管壁局部的先天性缺陷和腔内压力增高的基础上引起 ,为颅内动脉壁上的异常突起,好发于脑底大动脉上,常伴管壁结构的薄弱和缺损,高血压、脑动脉硬化、血管炎与动脉瘤的发生与发展有关。动脉瘤有先天性(发育性)动脉瘤,感染性动脉瘤 ,外伤性动脉瘤 ,动脉硬化动脉瘤 ,剥离性动脉瘤。好发年龄为40-60岁,女性多见。
脑动脉瘤是怎么回事
先天性因素:
脑动脉管壁的厚度为身体其他部位同管径动脉的2/3,周围缺乏组织支持,但承受的血流量大,尤其在动脉分叉部。管壁中层缺少弹力纤维,平滑肌较少,由于血流动力学方面的原因,分叉部又最易受到冲击,这与临床发现分叉部动脉瘤最多、向血流冲击方向突出是一致的。管壁的中层有裂隙、胚胎血管的残留、先天动脉发育异常或缺陷(如内弹力板及中层发育不良)都是动脉瘤形成的重要因素。先天动脉发育不良不仅可发展成囊性脑动脉瘤,也可演变成梭形成脑动脉瘤。
后天性因素:
(1)创伤 颅脑闭合性或开放性损伤、手术创伤,由于异物、器械、骨片等直接伤及动脉管壁,或牵拉血管造成管壁薄弱,形成真性或假性脑动脉瘤。
(2)其他 此外还有一些少见的原因如肿瘤等也能引起动脉瘤。颅底异常血管网症、脑动静脉畸形、颅内血管发育异常及脑动脉闭塞等也可伴发动脉瘤。
(3)动脉硬化 动脉壁发生粥样硬化使弹力纤维断裂及消失,削弱了动脉壁而不能承受巨大压力。硬化造成动脉营养血管闭塞,使血管壁变性。40~60岁是动脉硬化发展的明显阶段,同时也是脑动脉瘤的好发年龄,这足以说明二者的相互关系。
(4)感染 感染性动脉瘤约占全部动脉瘤的4%。身体各部的感染皆可以小栓子的形式经血液播散停留在脑动脉的周末支,少数栓子停留在动脉分叉部。颅底骨质感染、颅内脓肿、脑膜炎等也会由外方侵蚀动脉壁,引起感染性或真菌性动脉瘤。感染性动脉瘤的外形多不规则。
什么是脑动脉瘤
脑动脉瘤也叫颅内动脉瘤,虽然叫“瘤”却不是肿瘤,是指颅内血管上鼓起的包或泡泡,由于长期的血流冲击,泡泡长大,在薄弱的地方就可能爆裂出血,形成脑出血,导致所谓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会出现突然剧烈的头痛、呕吐等,严重的数分钟内昏迷死亡,由于该疾病发病时多比较急,人们常常称之为颅内的“颅内定时炸弹”,既然是定时炸弹,如果发生过出血,如果不手术或介入处理随时可能再次出血而发生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