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件事可以促进婴儿骨骼发育
6件事可以促进婴儿骨骼发育
婴儿骨骼数量比成年人多
婴儿的骨骼数量多于成年人。成年人体内拥有206块骨头,但婴儿的数量会多些。一个新生儿的骨架大约由300个不同的部位构成,它们是骨骼和软骨的混合物。软骨会最终固化为骨骼,这一过程被称为骨化。随着时间的推移,婴儿体内“额外”的骨头会融合形成更大的骨头,到成年时骨骼的总数量就减少到206块。
接下来,就来看看促进婴儿骨骼发育的方法吧。
6件事可促进婴儿骨骼发育
选择母乳喂养:母乳中的钙质最容易吸收,因此吃母奶的孩子骨骼发育较好。而好的容貌与骨骼的发育有很大的关系,因为骨骼的发育决定脸形及体形。哺育高品质母乳6—9个月以上的婴儿,双臂的力量可以把自己吊在一根横杆上,具有运动员的雏形;丰润的双颊能容纳更大量的氧气;挺直的鼻梁,使呼吸更为顺畅,这种优势终其一生都受用无穷。
注意饮食,适当补充微量元素:维生素A、C、D和矿物质钙、铁、磷等是促进幼儿长高的重要成分。牛奶、蛋类、豆类、鱼类、瘦肉等食品中含量丰富。
多运动、多晒太阳:运动可以促进新陈代谢,加速血液循环,给骨骼组织输送更多的营养物质,使骨骼生长加速,骨质致密。
宝宝爬坐交替:爬坐交替可满足宝宝不愿安静坐的习惯,又锻炼了胸腹腰背及四肢的肌肉,可促进骨骼的生长,为以后站立和行走打下良好的基础。爬坐交替是一项激烈的活动,消耗能量多,有助于食得多、睡眠好,从而促进身体良好的发育。
保持良好的坐姿、站姿:爸妈要在平时注意幼儿坐立、行走的正确姿势,桌椅、床铺等等设施都要适合幼儿的身体发育状况,否则易导致幼儿出现驼背、佝偻等疾病。
骑童车有助于宝宝骨骼健康发育:骑童车,是幼儿锻炼身体的好方法,适当、科学的锻炼,可促进幼儿骨骼和肌肉的发育。但由于幼儿的生长发育尚未完全完善,爸妈需特别注意别让孩子在骑车中受伤。
宝宝游泳的六大好处
宝宝游泳的六大好处,新生儿游泳,是产后妈咪一定要做的一件事,在0-1岁这一关键时期,对婴儿实施有效合理、科学的婴儿游泳保健,对新生儿是有很大好处的。下面为大家细数新生儿游泳的6大好处。
要注意的一项就是,新生儿游泳必须要由专业人士用专用游泳器具对新生儿进行一对一的游泳训练、水中按摩等,并辅助新生儿自主游动,温柔自然地刺激婴儿的视觉、嗅觉、触觉,尤其是平衡觉。
新生儿游泳的6大好处:
1.提高婴儿机体免疫力和抗寒能力,有助于婴儿形成健康快乐的情绪。
2.有利于胎便早排除:胎便当中含有较多的胆红素,尽快排出,可使新生儿黄疸程度减轻、持续时间缩短。
3.促进婴儿脑神经发育:水中全身运动可以提高大脑的功能,促进大脑对外界环境的反应能力。促进正常睡眠的节律,减少不良睡眠习惯的形成。
4.增强婴儿心肺功能,提高儿童肺活量,调节儿童免疫力。
5.促进婴儿肠蠕动,消除腹部胀气、便秘等症状。
6.促进肌肉与骨骼的生长:刺激婴儿骨骼、关节、韧带、肌肉发育,促进儿童身高增长,使儿童体格健壮。
婴儿腿部骨骼发育期要怎么样促进
婴儿腿部畸形的原因
过早负重,例如过早站立或过度肥胖,都易因负重造成骨骺发育异常,另外,肥胖及平底足(实心脚)小孩一般容易形成X型腿。
喂养不当,添加辅食时间不对造成宝宝营养跟不上。
佝偻病。
许多家长容易被忽略的生活习惯,比如不少孩子喜欢跪着玩,趴着睡觉,这也有可能造成孩子的腿型异常。比如有些喜欢跪着坐的地区,罗圈腿就比较普遍。这是由于孩子在跪着玩或者趴着睡觉时,腿脚没能伸到正常位置造成的。比如长期趴着睡,如果孩子脚心朝内,容易造成O型腿,反之则容易造成X型腿。这是因为孩子的骨骼尚处于发育期,可塑造性很强。在趴睡时足踝会呈现内翻或外翻状,对于一整天有一半以上时间处于睡眠状态的小宝宝而言,或许会产生些微不良影响,很在意宝宝腿型发展的家长可酌情适当避免。
婴儿腿部发育的促进方法
维生素A、D、C和矿物质钙、铁、磷等是促进幼儿长高的重要成分。牛奶、蛋类、豆类、鱼类、瘦肉等食品中含量丰富。
让幼儿多在户外活动,多晒太阳。运动可以促进新陈代谢,加速血液循环,给骨骼组织输送更多的营养物质,使骨骼生长加速,骨质致密。
为了保护幼儿骨骼正常发育,要注意培养孩子正确的坐姿、立姿,同时还要保证孩子有充足的睡眠 。
运动胜过牛奶。喝再多牛奶的儿童,并不一定能拥有更健康的骨骼,想拥有健康骨骼,运动锻炼比增加钙摄入更为重要。
最后,再来了解了解婴儿腿部发育的过程吧。
婴儿腿部发育的过程
腿、踝关节和脚长得有多直依赖于某些因素,包括婴儿生下时发育的类型以及他们是否有软骨病(由于缺乏维生素D)。有些婴儿似乎有膝外翻和脚踝内弯的趋势,即使从来没生过软骨病。身体重的孩子更容易出现这种情况。另一些婴儿似乎一生下来就有弓形腿和脚趾向内的倾向,撇开软骨病不谈。我认为这尤其对非常活跃的运动型婴儿来说,确实如此。如果一个婴儿有膝外翻的趋势,并且还有由于软骨病而骨头松软的话,你就可以观察到膝外翻发展的更快更严重的原因了。弓形腿的情况也同样如此。另一个因素可能是婴儿放脚和放腿的姿势。比如,你偶尔瞧见一只脚在脚踝处往里弯,那是因为婴儿在坐的时候那只脚总是以那样的姿势蜷曲着。人们有时怀疑婴儿因为常常俯卧而使脚尖向内互指,或者在扶车里脚的外部的边缘走路产生脚趾向内。
所有的婴儿在开始走路时脚尖都会有某种程度的向外,然后当他们进步时,脚的前面部分就会逐渐向内。有的婴儿开始时就象查理·卓别林那样双脚外翻,最终却只是脚尖略向外长。一般婴儿开始时脚尖稍有点外长,但最终双脚是平行的。一开始双脚就长得平行的婴儿最终很可能会脚尖向内。脚尖向内和弓形腿往往一同发生。
促进儿童骨骼发育的食谱
鲫鱼汤
材料:小鲫鱼7条、水适量、葱适量、蒜适量、姜适量、料酒适量、盐适量。
做法:
1、鲫鱼去鳞甲内脏,洗净,加入料酒腌制片刻。葱切段,姜切片,蒜去皮,和腌制好的鲫鱼一起放入大碗。
2、加适量水和少许盐,放入炖盅隔水炖煮1-2小时。熟透出锅。
3、捞去葱段,撒上葱花。
黑豆筒骨汤
材料:猪筒骨400克、黑豆150克、黄芪10克、米醋5克、食盐1小勺、葱1棵、花雕酒10克。
做法:
1、筒骨用热水充分洗净,放入电压力锅内;黑豆提前浸泡至表皮裂开,洗净。
2、锅内加足水,放入黑豆,黄芪;加入适量花雕酒去腥。
3、加适量米醋,帮助骨头里的钙质溶解,也帮助黑豆更软烂,都放好以后选择煲汤模式;烹饪完成以后加盐调味,再闷几分钟,舀出来以后撒上葱花即可。
海带排骨汤
材料:海带100克、排骨500克、食盐1汤匙、葱1段、姜2片、八角1粒、陈醋1汤匙、料酒2汤匙、香菜少许、水适量。
做法:
1、准备材料。
2、排骨凉水下锅,焯出血沫后洗净。
3、电砂锅里放入葱、姜片、八角。
4、放入排骨,倒入适量料酒、醋,加适量热水,小火炖制2小时。
5、炖至排骨软烂后放入泡发好的海带、盐,再炖20分钟即可。
6、放入少许香菜,营养美味的海带排骨汤就做好了。
金针菇鱼丸木耳汤
材料:鱼丸250g、木耳36g、金针菇60g、猪骨汤适量、椒盐适量、鸡粉。
做法:
1、准备材料。
2、预先煲好的猪骨汤,将猪骨捞起,留汤。
3、将食材全部洗净,放入煮锅中。
4、盖锅盖,大火,煮10分钟。
5、揭盖,加入适量的鸡粉。
6、倒入适量的味椒盐。
7、煮滚,即可关火。
新生儿游泳的好处
1.有利于胎便早排除:胎便当中含有较多的胆红素,尽快排出,可使新生儿黄疸程度减轻、持续时间缩短。
2.促进婴儿脑神经发育:水中全身运动可以提高大脑的功能,促进大脑对外界环境的反应能力。促进正常睡眠的节律,减少不良睡眠习惯的形成。
3.促进肌肉与骨骼的生长:刺激婴儿骨骼、关节、韧带、肌肉发育,促进儿童身高增长,使儿童体格健壮。
4.增强婴儿心肺功能,提高儿童肺活量,调节儿童免疫力。
5.促进婴儿肠蠕动,消除腹部胀气、便秘等症状。
6.提高婴儿机体免疫力和抗寒能力,有助于婴儿形成健康快乐的情绪。
医院开展新生儿游泳,是产后延伸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在0-1岁这一关键时期,对婴儿实施有效合理、科学的婴儿游泳保健,并持之以恒坚持一年,对孩子未来的成长和发展有重大意义。
婴儿骨骼发育家长要注意什么
一是让宝宝长时间坐着。
很多家长一边要忙家务,一边又要待宝宝,很多时候常常只能让宝宝在车里坐着,这样既不会受伤,又可以做事,但是这样长时间的让宝宝坐着,对宝宝的生长发育会造成不良的影响。宝宝的骨骼比较柔软,骨骼中的钙含量不多,里面的胶质和皮肤肌肉不能承受宝宝长时间的坐姿,会导致宝宝局部的血液不流通,还可能导致脊柱变形等后果。
二是抱姿不正确。
很多家长都喜欢抱宝宝,这样虽然可以促进亲子之间的情感交流,但是如果家长长时间的采取错误的方式抱宝宝,那么就会对宝宝是生长发育造成危害。宝宝的骨骼还没有完全发育和定型,处于比较柔软的状态,如果脊柱长时间弯曲,没有纠正的话,那么宝宝长大后就可能有驼背的现象。
有些家长在抱宝宝的时候会很习惯的摇晃宝宝,这样是很容易伤害到宝宝的大脑的。宝宝头部,脖子比较娇嫩,也不够坚硬,还不能很好的支撑宝宝头部,如果摇晃宝宝的幅度过大,或者频率过高就会使宝宝的脖子承受不了,就容易使宝宝的脑髓和脑壳相撞,导致脑损伤。
促进儿童骨骼发育方法
增加矿物质
人体的长高,决定于骨骼的生长发育,其中下肢长骨的增长与身高最为密切。也就是说,只有长骨中骺软骨细胞的不断生长,人体才会长高,钙、磷是骨骼的主要成分。
多运动、多晒太阳。运动可以促进新陈代谢,加速血液循环,给骨骼组织输送更多的营养物质,使骨骼生长加速,骨质致密。
要保证充足的睡眠
睡眠也是使人体长高的“营养素”。 由于睡眠不仅可消除疲劳,而且在人体入睡后,生长激素分泌比平时旺盛,并且持续时间较长,有利于长高。因此要养成规律的生活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
婴幼儿骨骼发育过程
1、骨的化学成分骨组织中有两种主要的化学成分,即有机物和无机物。孩子骨中的化学成分与成人不同,成人骨中的有机物和无机物的含量比例约为3∶7,孩子骨中的有机物和无机物的含量比例约各占一半。因此,孩子骨骼硬度小、柔韧性大,不易骨折,但容易弯曲变形。家长和家长要注意矫正孩子的某些不良姿势,在体育活动和劳动中应避免其负荷过重,以免发生畸形。
2、骨髓骨髓是主要的造血器官,它存在于骨髓腔和骨松质的空隙内。胎儿和儿童时期全是红骨髓,6岁以后躯体骨髓内逐渐有脂肪产生,至成年时除短骨、扁骨和长骨两端的骨松质内的红骨髓终身保持造血机能外,其他部分的红骨髓均为脂肪组织代替成为黄骨髓,从此失去造血功能。
3、骨的生长人体内大多数骨是通过软骨成骨的途径完成骨的生长发育过程的。早在胚胎时期先形成软骨的雏形,以后在软骨的中间部分开始骨化。随着年龄增长,骺软骨不断增生并骨化使骨增粗,从而身体不断长高。脊柱发育的时间最长,一般到青春发育期开始才基本定型。在14岁以前,椎体充满软骨,约15岁椎体之间充满新的骨化点,20~25岁左右全身的骨与骨骺才接合成一个整体,骨化过程完成,骨的生长停止。在骨的生长发育过程中,还受内、外环境的影响,如脑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以及性腺激素等对骨的生长和成熟起着重要作用。维生素A、D、C对骨的生长和代谢也有密切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