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乳腺癌术后患侧上肢的功能锻炼

乳腺癌术后患侧上肢的功能锻炼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治疗乳腺癌的手术方式目前已有很多,本文主要指接受了腋窝淋巴结清扫的患者,如何进行患侧上肢的术后锻炼。尽管目前的锻炼方法很多,但都大体相似;患者及家属在网上检索的内容也比较繁杂,我们在此提供三种主要的锻炼方法。

第一种方法:简单明了。术后24小时,活动腕关节;术后1~2天,练习伸指、握拳简单动作;术后2~3天,练习屈肘屈腕,坐位屈肘前臂伸屈动作;术后3~5天,用患肢手摸同侧耳和同侧肩;5~7天,练习肩关节抬举、屈曲肩关节抬至90度;7~10天,练习患肢上举,进行“爬墙”运动,以后逐日增加运动量;10天后,练习“吊环”运动,每日数次。

第二种方法:专门针对上肢功能锻炼的健身操,由专科护士指导进行。

第三种方法:将乳腺癌术后的功能锻炼分为卧床期、下床活动期及出院后期。

1. 卧床期的功能锻炼:为术后1-3天,主要应锻炼手、腕部及肘关节的功能,可做伸指、握拳和屈腕屈肘等锻炼。

2.下床活动期的功能锻炼:为患者开始下床活动至出院时为止的期限。锻炼的方法为:(1)术后的3-4天,患者可坐起,开始进行屈肘运动;(2)术后5天解除固定患者上肢的胸带后,可练习患者手掌扪对侧肩部及同侧耳部的动作;(3)术后9-10天以拆除切口缝线。此时,可锻炼抬高患肢上肢,将患侧的肘关节屈曲抬高,手掌置于对侧肩部。初时可用建侧手掌托扶患侧肘部,逐渐抬高患侧上肢,直至与肩平;(4)术后14天,练习将患侧手掌置于颈后,使患责侧上肢逐渐抬高至患者自开始锻炼时的低头位,达抬头、挺胸位、进而能以患侧手掌越过头顶并触摸对侧耳部为止。为了扩大肩关节的活动范围,此时还可做扶墙锻炼,加强抬高患侧上肢的功能。

3.出院后上肢功能的锻炼:患者出院后,应继续坚持患肢的功能锻炼:(1)上肢旋转运动:先将患肢上肢自然下垂,无指伸直并拢。自身体前方逐渐抬高患肢至最高点,再从身体外侧逐渐恢复原位。注意上肢高举时要尽量伸直,避免弯曲,动作应连贯,亦可从反方向进行锻炼;(2)上肢后伸运动:患者应保持抬头挺胸。此外,患者还可在日常生活中制定提、拉、抬、举、物体的各种负重锻炼,以增强患侧上肢的;力量,使其功能完全恢复正常。

以上锻炼要求每天锻炼1-3次,每次30分钟。注意避免过度疲劳,应循序渐进,适可而止。对有特殊情况的患者,应酌情减少或延缓锻炼时间,但不可停止练习。

我们的经验:患者术后,大体上要以上面的说法为理论依据,进行合理的上肢功能锻炼。但同时也要注意:

1.上肢功能锻炼必须遵循循著渐进,决不能操之过急;

2.功能锻炼的目的是让上肢功能保持良好、减少水肿、血栓、运动受限等问题,但早期活动一定不能超过必要的限度,那样会影响术后伤口的愈合,势必引起新的问题;

3.部分乳腺癌患者术后对于肢体功能锻炼的重视程度可能偏高,导致其锻炼过度,造成新的问题;

4.由于手术技术的提高,绝大部分患者术后肢体功能都会得到很好的康复;5.远期还应该注意,患侧上肢避免剧烈活动、提重物等情况。

乳腺癌术后如何进行康复锻炼

乳腺癌手术后的康复锻炼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上肢功能锻炼;二是消除上肢水肿。

(1)简单易行的上肢功能锻炼

①局部按摩:用对侧手掌轻压手术疤痕的上下左右,推动皮肤进行按摩,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使紧张的皮肤得以松弛;

②肩部运动:上肢自然下垂,以肩部为中心,上肢做前后左右运动,活动程度及运动量逐渐加大,以局部不产生疼痛为度。

③外展运动:两手握拳,两上肢向外做平举外展运动,重复多次,然后两手手指交叉,置于脑后,两肘努力向后振动,使胸壁皮肤受牵拉,一张一弛;

④摸高运动:面壁而立,尽力用手摸及壁的某一高度,做下标记。这样,可使上肢皮肤因牵拉而变得松弛。

(2)预防上肢水肿发生,促使水肿消退

①抗感染(抗炎治疗):减少或避免腋窝积液及伤口感染;

②加强上肢功能锻炼:促进淋巴、血液回流;

③避免患肢过久下垂:平时注意抬高患肢,睡觉时用枕头将手臂垫高;

④对肿胀严重的病人可用绷带包扎,压迫患肢。

乳腺癌术后患者如何进行康复锻炼

从临床上来讲,乳腺癌术后做适当的恢复对于后期康复是非常重要的,目前临床上多通过患侧肢体功能锻炼和心理指导来促进康复,使患者能够尽快的摆脱因疾病带来的困扰,并尽快重新树立起生活的信心。乳腺癌术后的康复锻炼在早期可进行简单易行的上肢功能锻炼,主要措施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肩部运动:以肩部为中心,上肢做前后左右运动,活动程度以局部不产生疼痛为度,可逐步增加运动量。

(2)局部按摩:用手掌轻压手术疤痕的周边,轻轻的做下局部按摩以促进血液循环。

(3)外展运动:两臂向上向下向外做伸展运动,重复多次,然后两手手指交叉,置于脑后,两肘努力向后振动,使胸壁皮肤受牵拉,一张一弛,松弛上肢皮肤。

乳腺癌术后适合的锻炼方法

1、卧床期的功能锻炼

乳腺癌根治术后,为了使皮肤愈合良好,避免发生积液,术后须放置橡胶引流管,并用胸带加压包扎。回病房后,即将橡胶引流管接通负压吸引器,故术后1-3天为患者卧床期。此期主要应锻炼手、腕部及肘关节的功能。可做伸指、握拳和屈腕屈肘等锻炼。

2、下床期活动的功能锻炼

下床活动期为拔除皮瓣下的负压吸引管后,患者开始下床活动至出院时为止。此期主要为肩关节的锻炼,由于接近腋下切口处的癍痕组织尚为形成,故早期进行锻炼可使三角肌、斜方肌和背阔肌尽快恢复功能。这是乳腺癌根治术后,上肢功能锻炼的重要一环。锻炼的方法为:

(1)术后的3-4天,患者可坐起,开始进行屈肘运动;

(2)术后5天解除固定患者上肢的胸带后,可练习患者手掌扪对侧肩部及同侧耳部的动作;

(3)术后9-10天以拆除切口缝线。此时,可锻炼抬高患肢上肢,将患侧的肘关节屈曲抬高,手掌置于对侧肩部。初时可用建侧手掌托扶患侧肘部,逐渐抬高患侧上肢,直至与肩平;(4)术后14天,练习将患侧手掌置于颈后,使患责侧上肢逐渐抬高至患者自开始锻炼时的低头位,达抬头、挺胸位、进而能以患侧手掌越过头顶并触摸对侧耳部为止。为了扩大肩关节的活动范围,此时还可做扶墙锻炼,加强抬高患侧上肢的功能。

3、出院后上肢功能的锻炼

患者出院后,应继续坚持患肢的功能锻炼。可重复做上述的各项练习,特别是扶墙抬高上肢的运动,可使上肢及肩关节的活动范围逐渐恢复正常。为了进一步使各项动作协调、自然、轻松、还可以进行以下几项功能锻炼;

(1)上肢旋转运动:先将患肢上肢自然下垂,无指伸直并拢。自身体前方逐渐抬高患肢至最高点,再从身体外侧逐渐恢复原位。注意上肢高举时要尽量伸直,避免弯曲,动作应连贯,亦可从反方向进行锻炼。

(2)上肢后伸运动:患者应保持抬头挺胸。此外,患者还可在日常生活中制定提、拉、抬、举、物体的各种负重锻炼,以增强患侧上肢的;力量,使其功能完全恢复正常。

以上锻炼要求每天锻炼1-3次,每次30M。注意避免过度疲劳,应循序渐进,适可而止。对有特殊情况的患者,应酌情减少或延缓锻炼时间,但不可停止练习。

乳腺癌术后不妨试试上肢功能锻炼

乳腺癌可以说是女性乳房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原因可能与性激素的改变和紊乱有关,发病年龄多在40~60岁之间。手术是乳腺癌的主要治疗方式,主要包括保乳术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两种类型。

尽管目前乳腺癌的手术方式正在朝着缩小切除范围的方向发展,但乳腺癌患者的术后恢复工作仍不容忽视。上肢功能锻炼对乳腺癌患者的术后恢复有促进作用,其具体操作如下。

1、术后24小时内,患者可活动手指及腕部,可作伸指、握拳、屈腕等动作。

2、术后1~3天,患者可进行屈肘、伸臂等锻炼,逐渐过渡到肩关节的小范围前屈、后伸运动,前屈小于30度,后伸小于15度。

3、术后4~7日,鼓励患者用患侧手洗脸、刷牙、进食等,并适当进行患侧手触摸对侧肩部及同侧耳朵的锻炼。

4、术后1~2周,患者可适当进行肩部活动,待伤口愈合后可循序渐进地增加肩部功能锻炼,如手指爬墙运动、患侧梳头或经头到对侧耳廓等动作,以尽量恢复上肢功能。

患者在进行上肢功能锻炼时,应根据个人实际情况而定,一般以每日3~4次,每次20~30分钟为宜。

乳腺癌患者需要身心上的共同治疗

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不要悲观失望。患癌之初,多数患者都有恐惧心理,若长期的精神紧张、悲伤和忧虑,可能抑制机体的免疫功能而降低对癌的抵抗力,有可能促使癌的复发。因此迅速地从痛苦和紧张的心情中解脱出来,培养一种乐观的思想情绪,对于提高机体的免疫力,战胜病魔很有好处。其实乳腺癌是预后较好的一种恶性肿瘤,多数患者能够长期生存,甚至治愈。乳腺癌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缺乏战胜疾病的信心。

要坚持术后治疗,不要中断或拒绝。乳腺癌患者就诊之初,不少已发生血行转移,以微转移灶形式潜于体内,但目前尚无有效检测手段而难以查知。手术和放疗仅是局部治疗,化疗、内分泌治疗及生物治疗等是杀灭周身微转移灶的有效方法。一般Ⅲ期和腋淋巴结转移患者术后化疗6个月~1年,雌激素受体阳性患者需要内分泌治疗2~5年。

要坚持定期复查,不要间断或终止。患者术后有什么不适或症状,应及时到医院复查。无症状者术后3年内应1~3个月复查一次,3~5年时应半年复查一次,5年以后每年复查一次。乳腺癌残留于体内的癌细胞生长缓慢,可以潜伏许多年,某些病变如局部复发,通过手术或放疗仍有治愈的机会。

要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不要好吃懒做。术后患者重新参加工作,不仅为社会做出贡献,增加经济收入,而且能使思想放松,利于康复。

要坚持功能锻炼,不要半途而度。术后侧上肢功能一般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通过功能锻炼可以恢复。 上肢功能的恢复标准是双臂上举水平一致,患侧上肢通过头部触到对侧的耳廓。若出院后上肢功能没有恢复或恢复后不坚持锻炼,上肢活动可能受限,影响生活质量。此外,户外活动如打太极拳、做气功等也是值得提倡的。

要保持和谐的夫妻生活,不要怀孕。育龄期患者术后有适度而和谐的性生活,可以增加夫妻感情,对身体有益,但应避免怀孕,因为妊娠可能会促使肿瘤的复发。已婚未育、想要小孩的患者,在术后2~5年病情稳定时,在医生指导下可生育一胎。

乳腺癌术后如何进行上肢功能锻炼

(1)患侧上肢水肿的处理和预防:乳腺癌手术后的病人在术后一个月后出现渐进性患侧上臂水肿,并呈进行性加重。病人述患侧肢体有肿胀、沉重感,活动时出现功能障碍。出现这种并发症一是因该侧上肢静脉回流不畅,二是该侧上肢淋巴液回流受阻所致。有人曾较形象地解释:腋窝淋巴结清扫后,就等于腋窝的“水池”遭到破坏,“水管”(淋巴管)输送至腋窝后,因淋巴结已经清除,上肢淋巴液回流受阻,出现上肢淋巴水肿理所当然。此外,由于在清扫腋窝淋巴结时,许多进入腋静脉的小静脉被结扎,致使患侧上肢静脉回流不畅,也是造成患侧上肢水肿的重要原因之一。

术后应积极预防患侧上肢水肿,采取相应措施。

①当胸壁创口正常愈合后(约术后2周),此时就应该开始做患侧上肢的活动锻炼。锻炼应从小幅度开始,以前臂活动为主。前臂以肘关节为中心,做伸屈、外展、内旋;手握拳后松开活动手指及腕关节,每天做2次,每次15分钟。

②术后第三周,上臂开始活动,做平举、平肩外展、前臂上抬后,每天逐渐加大幅度,最后连同前臂一起上举;双臂平举半内收姿态,进行左右扭腰活动。

③此外,每天还可用健侧手的拇指与四指分开,用手指捏压患侧上肢,从上至下,从下至上,反复多次,每日坚持2次。在出现水肿前每天进行锻炼,水肿会减轻,坚持3~5个月,水肿会很快缓解。

(2)患侧上肢功能康复锻炼方法:由于腋窝淋巴结清扫后,腋窝形成一弯顶形状,在皮瓣愈合过程中最易形成瘢痕挛缩,可严重影响患侧上肢的功能。又因为手术(行根治术),切除了患侧胸大肌、胸小肌,患侧上肢的肌肉支撑力减弱,再由于术后患侧上肢疼痛缘故,故患侧上肢不敢活动,加重腋窝皮瓣的挛缩。康复后患侧上肢活动幅度明显减低,加上肌肉“用进废退”的生物规律,届时患侧上肢形成伤残肢体,这会给病人带来严重的心理压力和日常生活中的不便。

因此,为了恢复患侧上肢的功能,刀口拆线后,在他人帮助下要逐步进行锻炼,恢复肢体的功能,减少腋窝皮瓣瘢痕的挛缩。在长时间的锻炼后,患侧上肢功能会逐步恢复。

①术后1周,助手每天用手指压捏患者患侧肢体,开始时要轻柔,从上至下,从下至上,反复压捏,使该肢体的血液循环逐渐恢复到术前,在压捏中对肢体肌肉群也是一个锻炼;除压捏处,助手还可用双手掌把患者上肢夹在其中进行搓揉,从轻轻搓揉慢慢加大力度,每次10分钟,每天搓揉2次,此举可以增强血液循环,不至于使肌肉萎缩。

②术后2周,开始活动患侧上肢的前臂,可做屈曲、外旋、内收、伸展,逐渐加大力度,必要时可请助手协助完成;术后3周,协同上臂一起活动,幅度逐渐增大。上肢做上举动作时由助手协同完成,逐渐增大力度。

③术后4周,每天将患侧上肢尽其可能做上举动作,首先是用手自摸头顶。随后逐渐超过头顶,最后用手摸到对侧耳朵为准。此项锻炼,要循序渐进,当越过头顶摸到对侧耳朵时,每天要坚持锻炼,直至活动自如为准。坚持3~5个月,届时患侧上肢水肿可以缓解,上肢肌群也不会萎缩。更重要的是,同侧腋窝瘢痕挛缩也会减轻或消失。

功能锻炼是一个十分艰巨而痛苦的事,如果通过功能锻炼恢复到术前状态,将会对提高生活质量大有好处,心理上也可解除压力。

乳腺癌术后的功能锻炼

1、乳腺癌卧床期的乳腺癌功能锻炼

乳腺癌根治术后,为了使乳腺癌患者皮肤愈合良好,避免乳腺癌患者体内发生积液,乳腺癌术后须放置橡胶引流管,并用胸带加压包扎。乳腺癌患者回病房后,即将橡胶引流管接通负压吸引器,故乳腺癌术后1-3天为乳腺癌患者卧床期。此期乳腺癌患者主要应锻炼手、腕部及肘关节的功能。乳腺癌患者可做伸指、握拳和屈腕屈肘等锻炼。

2、乳腺癌患者下床期活动的乳腺癌功能锻炼

乳腺癌下床活动期为拔除皮瓣下的负压吸引管后,乳腺癌患者开始下床活动至乳腺癌患者出院时为止。此期主要为乳腺癌患者肩关节的锻炼,由于接近腋下切口处的癍痕组织尚为形成,故乳腺癌患者早期进行锻炼可使三角肌、斜方肌和背阔肌尽快恢复功能。这是乳腺癌根治术后,上肢功能锻炼的重要一环。

下床期乳腺癌功能锻炼的方法为:(1)乳腺癌术后的3-4天,乳腺癌患者可坐起,乳腺癌患者开始进行屈肘运动;(2)乳腺癌术后5天解除固定乳腺癌患者上肢的胸带后,可练习乳腺癌患者手掌扪对侧肩部及同侧耳部的动作;(3)乳腺癌术后9-10天以拆除切口缝线。此时,乳腺癌患者可锻炼抬高患肢上肢,将乳腺癌患者患侧的肘关节屈曲抬高,手掌置于对侧肩部。

初时可用建侧手掌托扶患侧肘部,逐渐抬高患侧上肢,直至与肩平;(4)乳腺癌术后14天,练习将患侧手掌置于颈后,使患责侧上肢逐渐抬高至患者自开始锻炼时的低头位,达抬头、挺胸位、进而能以患侧手掌越过头顶并触摸对侧耳部为止。为了扩大肩关节的活动范围,此时还可做扶墙锻炼,加强抬高患侧上肢的功能。

3、乳腺癌患者出院后上肢功能的锻炼

乳腺癌患者出院后,应继续坚持患肢的功能锻炼。乳腺癌患者可重复做上述的各项练习,特别是扶墙抬高上肢的运动,可使上肢及肩关节的活动范围逐渐恢复正常。为了进一步使各项动作协调、自然、轻松、乳腺癌患者还可以进行以下几项功能锻炼;(1)上肢旋转运动:先将患肢上肢自然下垂,无指伸直并拢。自身体前方逐渐抬高患肢至最高点,再从身体外侧逐渐恢复原位。注意上肢高举时要尽量伸直,避免弯曲,动作应连贯,亦可从反方向进行锻炼;(2)上肢后伸运动:乳腺癌患者应保持抬头挺胸。此外,乳腺癌患者还可在日常生活中制定提、拉、抬、举、物体的各种负重锻炼,以增强患侧上肢的;力量,使其功能完全恢复正常。

以上锻炼要求每天锻炼1-3次,每次30M。注意避免过度疲劳,应循序渐进,适可而止。对有特殊情况的乳腺癌患者,应酌情减少或延缓锻炼时间,但不可停止练习。

乳腺癌术后复查项目 乳腺癌术后注意事项

乳腺癌手术也是创伤较大的手术,尤其是乳腺癌扩大根治术手术范围更大,抗感染治疗可避免切口感染和腋窝积液。

正常来讲,乳腺癌术后五年后都要继续进行内分泌治疗,可起到预防乳腺癌复发的目的。

现在乳腺癌术后的康复治疗也很受重视,做好康复治疗可决定患者术后的活动能力。进行简单易行的上肢功能锻炼可逐渐恢复上肢活动能力,还能预防上肢水肿的出现,避免日后上肢无力的情况出现。

乳腺癌病人在术后五年内复发的几率很大,如能尽早发现复发可进行有效治疗,如发现较晚,治疗效果就比较差,由此产生的生存期差异也很大,建议定期查PET-CT,该检查的高精确性可保证在最早时间发现复发和转移。

相关推荐

乳腺癌术后肢如何康复锻炼

(1)术后1~2天(卧床),侧肢体内收进行伸指、握拳、曲腕活动;(2)术后3~4天,锻炼同上并练习屈肘;(3)术后5~7天,胸带松开,练习用侧手扪对侧肩及同侧耳;(4)术后7~10天,锻炼抬高肢屈肘,初始可用健侧手托肢肘部,逐渐抬高肢肘部与肩平或采用拉绳锻炼;(5)术后10~14天,练习侧手臂越过头顶摸到对侧耳,并练习将双侧手放于颈后,开始可低头位,逐渐到抬头挺胸位,进而做手指爬墙运动,每日记录高度,加强侧肢体抬高功能。方法是:术侧身体尽量贴近墙壁(面部与墙壁呈90。),侧手掌贴墙,手指逐

乳腺癌手术后会出现哪些并发症

乳腺癌手术后会出现哪些并发症?专家说在临床上手术是治疗乳腺癌的首选方法,但由于创伤较大,术后容易出现一些并发症,如出血、积液、皮瓣坏死、上肢水肿、乳腺癌手臂水肿等。要预防手术并发症,做好以下几点很重要: 1、正确设计切口,充分考虑切除足够的病灶,防止局部复发,伤口缝合张力不要过大。切缘要整齐,分离层次应在皮下脂肪的浅层,皮瓣分离厚薄要均匀,不要灼伤皮肤层。 2、术中认真止血,腋动脉、腋静脉及内乳动脉的属支或分支均应结扎或缝扎。 3、术后保持通畅的引流,当引流量较多时,应适当推迟拔管时间,只有当引流液为淡黄

切除乳癌未必要大刀阔斧

1985年及1986年在美国召开的国际乳腺癌治疗专题讨论会上,专家们一致认为局部肿瘤切除加综合性治疗是治疗早期乳腺癌安全可行的方法。专家们认为,乳腺癌根治术除具有创伤面积大、破坏局部淋巴引流、影响上肢运动功能以及破坏美容等缺点外,对病人精神上是一个摧残,使整个机体神经内分泌功能发生紊乱,给病人带来心理和社会的负担。保留乳房的手术,优点在于创伤小,保留局部解剖学结构及上肢功能,有利于美容,减轻病人的心理压力。 乳腺癌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当其发展到临床可以作出诊断时,就已经具有血行播散的可能,因此即使是扩大根治

中医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水肿

上肢水肿作为乳腺癌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可以说是乳腺癌治疗过程中最疑难及让人恐惧的并发症,相关文献报道其发生率为 20%~30%。该并发症一旦发生,常常使病人终生忍受该病带来的外观异常、疲劳乏力、反复感染,以及肩关节活动受限等上肢功能障碍、麻木、疼痛等感觉异常,严重的影响着病人形体美观及日常生活。 当前,治疗该并发症的方法主要有:1.物理方法,包括手法按摩、功能锻炼、肢体气压治疗仪、微波治疗,但这些方法起效慢,耗时长,易反复发作,远期疗效差,收效甚微;2.药物治疗,目前尚无针对该水肿的有效治疗药物;3.外科

乳腺癌者出现上肢淋巴水肿是为什么

其实有很多因素影响导致乳腺癌者出现上肢淋巴水肿。首先如果乳腺癌者进行手术治疗后,出现上肢淋巴水肿的概率很高。因为主要由肢淋巴回流障碍或血液回流障碍引起的。知道了为什么乳腺癌者会出现上肢淋巴水肿,那么其发病机理具体是怎样的呢? 由于乳腺癌者术后出现上肢淋巴水肿是因为淋巴回流障碍引起,可伴有组织纤维化及炎症反应。乳腺癌根治性手术会破坏局部细微的淋巴管,造成腋窝创面积血积液、继发性感染,可能会造成过多的蛋白质,而高浓度的蛋白质又会吸收水分,改变局部的血流动力学,机体局部免疫功能紊乱可能影响巨噬细胞的功

乳腺癌术后的需要注意什么

1、适当地进行运动 乳腺癌术后,为防止术后因活动少、 皮肤疤痕牵扯所致的上肢抬举受限,者应尽早活动上肢,面立墙边,将肢扶在墙上,尽可能上爬,然后轻轻用力依靠体重前压,由轻至重慢慢进行。 每天早、中、晚各1次,直至肢与健肢爬的高度一致。每次爬墙之后,前后活动上肢,并以健侧手对肢进行按摩,功能恢复时,应坚持以太极拳等锻炼强身。 2、合理饮食 乳腺癌术后,应多服补气养血、宽胸利膈之品,如橘子、薄荷、桂圆、大枣、海参、甲鱼、薏米粥、淮山药粉、丝瓜、红萝卜、莲藕等。多吃富含维生素A、C的蔬菜和水果。

如何预防乳腺癌复发 注意锻炼预防乳腺癌复发

对于乳腺癌治疗后的者,应该多加强功能锻炼。因为乳癌手术范围较大,局部皮肤,皮下脂肪、血、神经、淋巴管以及肌肉等都会有不同程序的损伤,从而影响上肢的活动,甚至出现胸廓畸型,身体的免疫力也会相应下降,所以要预防乳腺癌复发,应该注重体育锻炼,增强人体的免疫力,降低乳腺癌的复发率。

乳腺癌不做手术怎么治疗效果会好些

一、良好充足的睡眠 在进行乳腺癌手术之后一定要卧床进行休息,还要进行充足的睡眠和适当的休息,大家一定不能够忽略了,可进行伸指、握拳、屈腕、屈肘等动作加以锻炼。 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乳腺癌者对于平时里能自己做的尽量不要依靠别人,还要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进行适当的身体锻炼,增强肢的力量。坚持锻炼上肢功能接近健侧者可达95%以上。术后的三到四天可以练习屈肘。 三、积极锻炼 在此病恢复期的时候,可以进行适当的上肢旋转运动,以及扩胸运动等,但是一定要注意,不要运动过量。每日锻炼1~3次,每次30分钟,

乳腺癌术后上肢为什么会出现肿胀呢

乳腺癌术后上肢出现肿胀,这是因为乳癌手术时清除了腋窝部大量的淋巴组织。淋巴被清除、淋巴管被结扎后上肢淋巴液回流受阻,术后局部组织发生粘连、感染以及术后放疗等因素都会加重这一症状,而以体型肥胖者更易发生。 因此,病人术后更应早期进行功能锻炼,促进血液循环。平时应经常锻炼上肢,可做一些轻微上肢劳动,避免肢下垂过久,同时也要注意不要用侧提重物。在术后3-6个月内尽量避免在侧肢上量血压、输液。 乳腺癌专家特别提醒:对乳腺癌术后出现上肢肿胀时间比较久的者,一定要引起高度警惕,因为这有肿瘤复

乳腺癌者术后应该怎么保养身体呢

建议:乳腺癌术后注意事项: 1、乳腺癌术后,为防止术后因活动少、皮肤疤痕牵扯所致的上肢抬举受限,者应尽早活动上肢,面立墙边,将肢扶在墙上,尽可能上爬,然后轻轻用力依靠体重前压,由轻至重慢慢进行。每天早、中、晚各1次,直至肢与健肢爬的高度一致。每次爬墙之后,前后活动上肢,并以健侧手对肢进行按摩,功能恢复时,应坚持以太极拳等锻炼强身。 2、乳腺癌术后,应多服补气养血、宽胸利膈之品,如橘子、薄荷、桂圆、大枣、海参、甲鱼、薏米粥、淮山药粉、丝瓜、红萝卜、莲藕等。 3、乳腺癌术后应保持精神愉快,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