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术后患侧上肢的功能锻炼
乳腺癌术后患侧上肢的功能锻炼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治疗乳腺癌的手术方式目前已有很多,本文主要指接受了腋窝淋巴结清扫的患者,如何进行患侧上肢的术后锻炼。尽管目前的锻炼方法很多,但都大体相似;患者及家属在网上检索的内容也比较繁杂,我们在此提供三种主要的锻炼方法。
第一种方法:简单明了。术后24小时,活动腕关节;术后1~2天,练习伸指、握拳简单动作;术后2~3天,练习屈肘屈腕,坐位屈肘前臂伸屈动作;术后3~5天,用患肢手摸同侧耳和同侧肩;5~7天,练习肩关节抬举、屈曲肩关节抬至90度;7~10天,练习患肢上举,进行“爬墙”运动,以后逐日增加运动量;10天后,练习“吊环”运动,每日数次。
第二种方法:专门针对上肢功能锻炼的健身操,由专科护士指导进行。
第三种方法:将乳腺癌术后的功能锻炼分为卧床期、下床活动期及出院后期。
1. 卧床期的功能锻炼:为术后1-3天,主要应锻炼手、腕部及肘关节的功能,可做伸指、握拳和屈腕屈肘等锻炼。
2.下床活动期的功能锻炼:为患者开始下床活动至出院时为止的期限。锻炼的方法为:(1)术后的3-4天,患者可坐起,开始进行屈肘运动;(2)术后5天解除固定患者上肢的胸带后,可练习患者手掌扪对侧肩部及同侧耳部的动作;(3)术后9-10天以拆除切口缝线。此时,可锻炼抬高患肢上肢,将患侧的肘关节屈曲抬高,手掌置于对侧肩部。初时可用建侧手掌托扶患侧肘部,逐渐抬高患侧上肢,直至与肩平;(4)术后14天,练习将患侧手掌置于颈后,使患责侧上肢逐渐抬高至患者自开始锻炼时的低头位,达抬头、挺胸位、进而能以患侧手掌越过头顶并触摸对侧耳部为止。为了扩大肩关节的活动范围,此时还可做扶墙锻炼,加强抬高患侧上肢的功能。
3.出院后上肢功能的锻炼:患者出院后,应继续坚持患肢的功能锻炼:(1)上肢旋转运动:先将患肢上肢自然下垂,无指伸直并拢。自身体前方逐渐抬高患肢至最高点,再从身体外侧逐渐恢复原位。注意上肢高举时要尽量伸直,避免弯曲,动作应连贯,亦可从反方向进行锻炼;(2)上肢后伸运动:患者应保持抬头挺胸。此外,患者还可在日常生活中制定提、拉、抬、举、物体的各种负重锻炼,以增强患侧上肢的;力量,使其功能完全恢复正常。
以上锻炼要求每天锻炼1-3次,每次30分钟。注意避免过度疲劳,应循序渐进,适可而止。对有特殊情况的患者,应酌情减少或延缓锻炼时间,但不可停止练习。
我们的经验:患者术后,大体上要以上面的说法为理论依据,进行合理的上肢功能锻炼。但同时也要注意:
1.上肢功能锻炼必须遵循循著渐进,决不能操之过急;
2.功能锻炼的目的是让上肢功能保持良好、减少水肿、血栓、运动受限等问题,但早期活动一定不能超过必要的限度,那样会影响术后伤口的愈合,势必引起新的问题;
3.部分乳腺癌患者术后对于肢体功能锻炼的重视程度可能偏高,导致其锻炼过度,造成新的问题;
4.由于手术技术的提高,绝大部分患者术后肢体功能都会得到很好的康复;5.远期还应该注意,患侧上肢避免剧烈活动、提重物等情况。
乳腺癌术后如何进行康复锻炼
乳腺癌手术后的康复锻炼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上肢功能锻炼;二是消除上肢水肿。
(1)简单易行的上肢功能锻炼
①局部按摩:用对侧手掌轻压手术疤痕的上下左右,推动皮肤进行按摩,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使紧张的皮肤得以松弛;
②肩部运动:上肢自然下垂,以肩部为中心,上肢做前后左右运动,活动程度及运动量逐渐加大,以局部不产生疼痛为度。
③外展运动:两手握拳,两上肢向外做平举外展运动,重复多次,然后两手手指交叉,置于脑后,两肘努力向后振动,使胸壁皮肤受牵拉,一张一弛;
④摸高运动:面壁而立,尽力用手摸及壁的某一高度,做下标记。这样,可使上肢皮肤因牵拉而变得松弛。
(2)预防上肢水肿发生,促使水肿消退
①抗感染(抗炎治疗):减少或避免腋窝积液及伤口感染;
②加强上肢功能锻炼:促进淋巴、血液回流;
③避免患肢过久下垂:平时注意抬高患肢,睡觉时用枕头将手臂垫高;
④对肿胀严重的病人可用绷带包扎,压迫患肢。
乳腺癌术后患者如何进行康复锻炼
从临床上来讲,乳腺癌术后做适当的恢复对于后期康复是非常重要的,目前临床上多通过患侧肢体功能锻炼和心理指导来促进康复,使患者能够尽快的摆脱因疾病带来的困扰,并尽快重新树立起生活的信心。乳腺癌术后的康复锻炼在早期可进行简单易行的上肢功能锻炼,主要措施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肩部运动:以肩部为中心,上肢做前后左右运动,活动程度以局部不产生疼痛为度,可逐步增加运动量。
(2)局部按摩:用手掌轻压手术疤痕的周边,轻轻的做下局部按摩以促进血液循环。
(3)外展运动:两臂向上向下向外做伸展运动,重复多次,然后两手手指交叉,置于脑后,两肘努力向后振动,使胸壁皮肤受牵拉,一张一弛,松弛上肢皮肤。
乳腺癌术后适合的锻炼方法
1、卧床期的功能锻炼
乳腺癌根治术后,为了使皮肤愈合良好,避免发生积液,术后须放置橡胶引流管,并用胸带加压包扎。回病房后,即将橡胶引流管接通负压吸引器,故术后1-3天为患者卧床期。此期主要应锻炼手、腕部及肘关节的功能。可做伸指、握拳和屈腕屈肘等锻炼。
2、下床期活动的功能锻炼
下床活动期为拔除皮瓣下的负压吸引管后,患者开始下床活动至出院时为止。此期主要为肩关节的锻炼,由于接近腋下切口处的癍痕组织尚为形成,故早期进行锻炼可使三角肌、斜方肌和背阔肌尽快恢复功能。这是乳腺癌根治术后,上肢功能锻炼的重要一环。锻炼的方法为:
(1)术后的3-4天,患者可坐起,开始进行屈肘运动;
(2)术后5天解除固定患者上肢的胸带后,可练习患者手掌扪对侧肩部及同侧耳部的动作;
(3)术后9-10天以拆除切口缝线。此时,可锻炼抬高患肢上肢,将患侧的肘关节屈曲抬高,手掌置于对侧肩部。初时可用建侧手掌托扶患侧肘部,逐渐抬高患侧上肢,直至与肩平;(4)术后14天,练习将患侧手掌置于颈后,使患责侧上肢逐渐抬高至患者自开始锻炼时的低头位,达抬头、挺胸位、进而能以患侧手掌越过头顶并触摸对侧耳部为止。为了扩大肩关节的活动范围,此时还可做扶墙锻炼,加强抬高患侧上肢的功能。
3、出院后上肢功能的锻炼
患者出院后,应继续坚持患肢的功能锻炼。可重复做上述的各项练习,特别是扶墙抬高上肢的运动,可使上肢及肩关节的活动范围逐渐恢复正常。为了进一步使各项动作协调、自然、轻松、还可以进行以下几项功能锻炼;
(1)上肢旋转运动:先将患肢上肢自然下垂,无指伸直并拢。自身体前方逐渐抬高患肢至最高点,再从身体外侧逐渐恢复原位。注意上肢高举时要尽量伸直,避免弯曲,动作应连贯,亦可从反方向进行锻炼。
(2)上肢后伸运动:患者应保持抬头挺胸。此外,患者还可在日常生活中制定提、拉、抬、举、物体的各种负重锻炼,以增强患侧上肢的;力量,使其功能完全恢复正常。
以上锻炼要求每天锻炼1-3次,每次30M。注意避免过度疲劳,应循序渐进,适可而止。对有特殊情况的患者,应酌情减少或延缓锻炼时间,但不可停止练习。
乳腺癌术后不妨试试上肢功能锻炼
乳腺癌可以说是女性乳房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原因可能与性激素的改变和紊乱有关,发病年龄多在40~60岁之间。手术是乳腺癌的主要治疗方式,主要包括保乳术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两种类型。
尽管目前乳腺癌的手术方式正在朝着缩小切除范围的方向发展,但乳腺癌患者的术后恢复工作仍不容忽视。上肢功能锻炼对乳腺癌患者的术后恢复有促进作用,其具体操作如下。
1、术后24小时内,患者可活动手指及腕部,可作伸指、握拳、屈腕等动作。
2、术后1~3天,患者可进行屈肘、伸臂等锻炼,逐渐过渡到肩关节的小范围前屈、后伸运动,前屈小于30度,后伸小于15度。
3、术后4~7日,鼓励患者用患侧手洗脸、刷牙、进食等,并适当进行患侧手触摸对侧肩部及同侧耳朵的锻炼。
4、术后1~2周,患者可适当进行肩部活动,待伤口愈合后可循序渐进地增加肩部功能锻炼,如手指爬墙运动、患侧梳头或经头到对侧耳廓等动作,以尽量恢复上肢功能。
患者在进行上肢功能锻炼时,应根据个人实际情况而定,一般以每日3~4次,每次20~30分钟为宜。
乳腺癌患者需要身心上的共同治疗
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不要悲观失望。患癌之初,多数患者都有恐惧心理,若长期的精神紧张、悲伤和忧虑,可能抑制机体的免疫功能而降低对癌的抵抗力,有可能促使癌的复发。因此迅速地从痛苦和紧张的心情中解脱出来,培养一种乐观的思想情绪,对于提高机体的免疫力,战胜病魔很有好处。其实乳腺癌是预后较好的一种恶性肿瘤,多数患者能够长期生存,甚至治愈。乳腺癌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缺乏战胜疾病的信心。
要坚持术后治疗,不要中断或拒绝。乳腺癌患者就诊之初,不少已发生血行转移,以微转移灶形式潜于体内,但目前尚无有效检测手段而难以查知。手术和放疗仅是局部治疗,化疗、内分泌治疗及生物治疗等是杀灭周身微转移灶的有效方法。一般Ⅲ期和腋淋巴结转移患者术后化疗6个月~1年,雌激素受体阳性患者需要内分泌治疗2~5年。
要坚持定期复查,不要间断或终止。患者术后有什么不适或症状,应及时到医院复查。无症状者术后3年内应1~3个月复查一次,3~5年时应半年复查一次,5年以后每年复查一次。乳腺癌残留于体内的癌细胞生长缓慢,可以潜伏许多年,某些病变如局部复发,通过手术或放疗仍有治愈的机会。
要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不要好吃懒做。术后患者重新参加工作,不仅为社会做出贡献,增加经济收入,而且能使思想放松,利于康复。
要坚持功能锻炼,不要半途而度。术后侧上肢功能一般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通过功能锻炼可以恢复。 上肢功能的恢复标准是双臂上举水平一致,患侧上肢通过头部触到对侧的耳廓。若出院后上肢功能没有恢复或恢复后不坚持锻炼,上肢活动可能受限,影响生活质量。此外,户外活动如打太极拳、做气功等也是值得提倡的。
要保持和谐的夫妻生活,不要怀孕。育龄期患者术后有适度而和谐的性生活,可以增加夫妻感情,对身体有益,但应避免怀孕,因为妊娠可能会促使肿瘤的复发。已婚未育、想要小孩的患者,在术后2~5年病情稳定时,在医生指导下可生育一胎。
乳腺癌术后如何进行上肢功能锻炼
(1)患侧上肢水肿的处理和预防:乳腺癌手术后的病人在术后一个月后出现渐进性患侧上臂水肿,并呈进行性加重。病人述患侧肢体有肿胀、沉重感,活动时出现功能障碍。出现这种并发症一是因该侧上肢静脉回流不畅,二是该侧上肢淋巴液回流受阻所致。有人曾较形象地解释:腋窝淋巴结清扫后,就等于腋窝的“水池”遭到破坏,“水管”(淋巴管)输送至腋窝后,因淋巴结已经清除,上肢淋巴液回流受阻,出现上肢淋巴水肿理所当然。此外,由于在清扫腋窝淋巴结时,许多进入腋静脉的小静脉被结扎,致使患侧上肢静脉回流不畅,也是造成患侧上肢水肿的重要原因之一。
术后应积极预防患侧上肢水肿,采取相应措施。
①当胸壁创口正常愈合后(约术后2周),此时就应该开始做患侧上肢的活动锻炼。锻炼应从小幅度开始,以前臂活动为主。前臂以肘关节为中心,做伸屈、外展、内旋;手握拳后松开活动手指及腕关节,每天做2次,每次15分钟。
②术后第三周,上臂开始活动,做平举、平肩外展、前臂上抬后,每天逐渐加大幅度,最后连同前臂一起上举;双臂平举半内收姿态,进行左右扭腰活动。
③此外,每天还可用健侧手的拇指与四指分开,用手指捏压患侧上肢,从上至下,从下至上,反复多次,每日坚持2次。在出现水肿前每天进行锻炼,水肿会减轻,坚持3~5个月,水肿会很快缓解。
(2)患侧上肢功能康复锻炼方法:由于腋窝淋巴结清扫后,腋窝形成一弯顶形状,在皮瓣愈合过程中最易形成瘢痕挛缩,可严重影响患侧上肢的功能。又因为手术(行根治术),切除了患侧胸大肌、胸小肌,患侧上肢的肌肉支撑力减弱,再由于术后患侧上肢疼痛缘故,故患侧上肢不敢活动,加重腋窝皮瓣的挛缩。康复后患侧上肢活动幅度明显减低,加上肌肉“用进废退”的生物规律,届时患侧上肢形成伤残肢体,这会给病人带来严重的心理压力和日常生活中的不便。
因此,为了恢复患侧上肢的功能,刀口拆线后,在他人帮助下要逐步进行锻炼,恢复肢体的功能,减少腋窝皮瓣瘢痕的挛缩。在长时间的锻炼后,患侧上肢功能会逐步恢复。
①术后1周,助手每天用手指压捏患者患侧肢体,开始时要轻柔,从上至下,从下至上,反复压捏,使该肢体的血液循环逐渐恢复到术前,在压捏中对肢体肌肉群也是一个锻炼;除压捏处,助手还可用双手掌把患者上肢夹在其中进行搓揉,从轻轻搓揉慢慢加大力度,每次10分钟,每天搓揉2次,此举可以增强血液循环,不至于使肌肉萎缩。
②术后2周,开始活动患侧上肢的前臂,可做屈曲、外旋、内收、伸展,逐渐加大力度,必要时可请助手协助完成;术后3周,协同上臂一起活动,幅度逐渐增大。上肢做上举动作时由助手协同完成,逐渐增大力度。
③术后4周,每天将患侧上肢尽其可能做上举动作,首先是用手自摸头顶。随后逐渐超过头顶,最后用手摸到对侧耳朵为准。此项锻炼,要循序渐进,当越过头顶摸到对侧耳朵时,每天要坚持锻炼,直至活动自如为准。坚持3~5个月,届时患侧上肢水肿可以缓解,上肢肌群也不会萎缩。更重要的是,同侧腋窝瘢痕挛缩也会减轻或消失。
功能锻炼是一个十分艰巨而痛苦的事,如果通过功能锻炼恢复到术前状态,将会对提高生活质量大有好处,心理上也可解除压力。
乳腺癌术后的功能锻炼
1、乳腺癌卧床期的乳腺癌功能锻炼
乳腺癌根治术后,为了使乳腺癌患者皮肤愈合良好,避免乳腺癌患者体内发生积液,乳腺癌术后须放置橡胶引流管,并用胸带加压包扎。乳腺癌患者回病房后,即将橡胶引流管接通负压吸引器,故乳腺癌术后1-3天为乳腺癌患者卧床期。此期乳腺癌患者主要应锻炼手、腕部及肘关节的功能。乳腺癌患者可做伸指、握拳和屈腕屈肘等锻炼。
2、乳腺癌患者下床期活动的乳腺癌功能锻炼
乳腺癌下床活动期为拔除皮瓣下的负压吸引管后,乳腺癌患者开始下床活动至乳腺癌患者出院时为止。此期主要为乳腺癌患者肩关节的锻炼,由于接近腋下切口处的癍痕组织尚为形成,故乳腺癌患者早期进行锻炼可使三角肌、斜方肌和背阔肌尽快恢复功能。这是乳腺癌根治术后,上肢功能锻炼的重要一环。
下床期乳腺癌功能锻炼的方法为:(1)乳腺癌术后的3-4天,乳腺癌患者可坐起,乳腺癌患者开始进行屈肘运动;(2)乳腺癌术后5天解除固定乳腺癌患者上肢的胸带后,可练习乳腺癌患者手掌扪对侧肩部及同侧耳部的动作;(3)乳腺癌术后9-10天以拆除切口缝线。此时,乳腺癌患者可锻炼抬高患肢上肢,将乳腺癌患者患侧的肘关节屈曲抬高,手掌置于对侧肩部。
初时可用建侧手掌托扶患侧肘部,逐渐抬高患侧上肢,直至与肩平;(4)乳腺癌术后14天,练习将患侧手掌置于颈后,使患责侧上肢逐渐抬高至患者自开始锻炼时的低头位,达抬头、挺胸位、进而能以患侧手掌越过头顶并触摸对侧耳部为止。为了扩大肩关节的活动范围,此时还可做扶墙锻炼,加强抬高患侧上肢的功能。
3、乳腺癌患者出院后上肢功能的锻炼
乳腺癌患者出院后,应继续坚持患肢的功能锻炼。乳腺癌患者可重复做上述的各项练习,特别是扶墙抬高上肢的运动,可使上肢及肩关节的活动范围逐渐恢复正常。为了进一步使各项动作协调、自然、轻松、乳腺癌患者还可以进行以下几项功能锻炼;(1)上肢旋转运动:先将患肢上肢自然下垂,无指伸直并拢。自身体前方逐渐抬高患肢至最高点,再从身体外侧逐渐恢复原位。注意上肢高举时要尽量伸直,避免弯曲,动作应连贯,亦可从反方向进行锻炼;(2)上肢后伸运动:乳腺癌患者应保持抬头挺胸。此外,乳腺癌患者还可在日常生活中制定提、拉、抬、举、物体的各种负重锻炼,以增强患侧上肢的;力量,使其功能完全恢复正常。
以上锻炼要求每天锻炼1-3次,每次30M。注意避免过度疲劳,应循序渐进,适可而止。对有特殊情况的乳腺癌患者,应酌情减少或延缓锻炼时间,但不可停止练习。
乳腺癌术后复查项目 乳腺癌术后注意事项
乳腺癌手术也是创伤较大的手术,尤其是乳腺癌扩大根治术手术范围更大,抗感染治疗可避免切口感染和腋窝积液。
正常来讲,乳腺癌术后五年后都要继续进行内分泌治疗,可起到预防乳腺癌复发的目的。
现在乳腺癌术后的康复治疗也很受重视,做好康复治疗可决定患者术后的活动能力。进行简单易行的上肢功能锻炼可逐渐恢复上肢活动能力,还能预防上肢水肿的出现,避免日后上肢无力的情况出现。
乳腺癌病人在术后五年内复发的几率很大,如能尽早发现复发可进行有效治疗,如发现较晚,治疗效果就比较差,由此产生的生存期差异也很大,建议定期查PET-CT,该检查的高精确性可保证在最早时间发现复发和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