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音乐疗法
自闭症音乐疗法
音乐疗法,可以帮助自闭症患者调整身体状况,大大改进孤僻的生活状态。这种疗法能把孤僻的症状缩小到很小的程度,它的原理在于通过刺激听觉系统,达到刺激大脑的目的。那么,如何运用音乐进行治疗呢?
1、演唱“问候歌”
音乐治疗师开始时与儿童建立关系的方法可以握着儿童的手唱着轻柔的《你好歌》,此时自闭症儿童很少拒绝。尤其在歌曲中加进被治疗儿童的名字,儿童对治疗师的“戒心” 更可能逐步消退。治疗师在《你好歌》中可以培养儿童目光对视治疗师的机会。自闭症儿童与治疗师目光对视行为的增加是愿意与外界建立关系的重要特征之一。
当音乐治疗结束时,一般情况自闭症儿童的情绪都会比治疗开始时有所改善,因此自闭症儿童可以接受唱《再见歌》的方式结束治疗。在音乐治疗初期,许多抵触情绪比较重的自闭症儿童在结束治疗唱《再见歌》时,才开始产生交流愿望。治疗结束时治疗师可以再次提示儿童目光对视,儿童在唱《再见歌》时与治疗师目光对视的可能性比治疗开始唱《你好歌》时增加了。
2、演奏小敲打乐器
经过《你好歌》后,治疗师可以引导自闭症儿童选择自己喜爱的小敲打乐器为音乐或歌曲伴奏,此时辅助音乐治疗师也同儿童一起演奏小敲打乐器,使儿童在模仿音乐治疗师的过程中能正确地把握演奏小敲打乐器的要领。这种训练一般都是儿童随治疗师演奏或播放的音乐打节奏。
3、演奏儿童爵士鼓
还有一些自闭症儿童喜欢强烈的爵士鼓演奏,尤其有攻击行为的儿童喜欢在音乐治疗中用比较长的时间打爵士鼓。打爵士鼓对转移、削减其攻击行为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治疗师为这类儿童配置的音乐常需要跟随儿童打的节奏即兴创作音乐,然后逐步过渡到让儿童随治疗师的音乐节奏打鼓。虽然儿童不可能掌握太多爵士鼓演奏技巧,但多个鼓的敲打和加上脚踩鼓的爵士鼓特色,明显在训练儿童协调能力等方面优于普通大鼓的单一打法。
4、演奏木琴、甩琴等
自闭症儿童对小敲打乐器、甩琴、木琴等一般兴趣都不会太长,虽然有时可能继续按音乐治疗师要求去操作乐器,但从其游离的目光就可以发现儿童已处于被动状态,这时治疗师需要换下一种训练项目,尽快结束儿童注意力不集中状态。
5、音乐律动训练
针对抵触情绪较重的自闭症儿童可以靠演奏或播放音乐来打动儿童,治疗师根据儿童的现场表现找到适合他的音乐,允许儿童在感受音乐时自由活动,其间治疗师及时抓住儿童表现出的律动节奏,为儿童即兴创作或播放适合他的音乐。
6、听赏乐曲
单纯播放音乐或即兴弹奏、哼唱无词歌的形式适合重度自闭症儿童和语言表述能力较差、注意力集中时间太短以及年龄偏小的自闭症儿童。适合自闭症儿童的听赏音乐风格大部分为比较欢快的节奏,不局限儿童音乐的选曲范围和地域。在自由活动中感受一段音乐后,儿童有可能接受过去从来不接受的与治疗师简短对话和治疗师指令。
总之,自闭症儿童在感受一段欢快音乐后,原有对外界的抵触情绪有可能发生变化。大量的中外自闭症儿童音乐治疗案例显示听赏音乐可以引发自闭症儿童与他人建立关系的欲望。
7、带表演的歌唱
带表演的歌唱活动在许多自闭症儿童中不是太受欢迎,一方面由于歌词的语言表达对于部分自闭症儿童有一定困难,可能产生压力后影响演唱兴趣,另一方面许多自闭症儿童对与音乐治疗师一同进行歌表演有被“束缚”的感觉,似乎歌词限制了儿童的某种“宽松感”。但许多表演唱歌词中的认知内容对儿童的成长是有益的,自闭症儿童也可接受一些歌表演活动,时间不宜过长。
8、拍手唱
儿童常常沉浸身体自我刺激的突出表现就是玩弄手,所以我们可以借助这个动作进行一对一的互动,跟着节拍唱歌,尽管孩子不说,但她也会隐隐的知道了音乐的节拍概念,当你与孩子击掌时她,尽管一开始并不对视,但随着你唱歌声音增大,以及稍稍变化节奏时,孩子会发现变化,从而开始注意到你的存在。当你加速和减速的时候,孩子会有情绪反应,甚至有时会出现少数的主动语言。慢慢将互相击掌演化出一些其他的随音乐律动的动作,可以形成舞蹈。
产后抑郁怎么办 享受音乐
治疗抑郁症“音乐疗法”是一种很受欢迎的方法,轻音乐或者患者自己的喜欢的音乐类型,可以缓解病人情绪。大脑边缘系统和脑干网状结构,对人体内脏及功能起到主要调节作用,而音乐能对这些神经结构产生直接或间接的作用。因此情绪不佳时听听音乐也是一种释放。
精神分裂症音乐疗法
音乐疗法或称“心理音乐疗法”。自本世纪40年代起,人们已逐渐将音乐作为一种医疗手段,在某些疾病的康复中起一定的效果,如降低血压、减轻疼痛及消除紧张等。从80年代开始,在精神病学方面也进行了音乐对精神病康复的探索和临床研究。概括起来,在起初阶段大多采用单纯聆听的型式,称为“被动聆听”或“被动感受”;后来发展到既聆听又有主动参与,如包括简单乐器操作 训练,还有选择地按音乐知识学习、乐曲赏析、演唱歌曲、音乐游戏、音乐舞蹈等而形成综合性音乐活动。由于形式各异及工作深度不同,因而认识也有所差异,但仍较普遍地认为这种综合性安排的效果较好于单听音乐。音乐疗法的对象多数针对具有淡漠、退缩及思维贫乏等阴性症状者,据称有较好效果。也有少数试行于抑郁症、神经症与心身疾病患者。
音乐疗法的疗程一般定为1-2月,也有以3月为一疗程,每周5~6次,每次1~2小时。在具体实施时,如何选择音乐或歌曲是一个亟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原则上应适合患者的心理(尤其情绪方面)、更要适合患者的病情;然后编制设计,规定出一系列适用的音乐处方,故宜深入这方面的研究讨论,以促成相对统一的定式化、规范化。至于音乐治疗的作用机理,目前尚未明了,一般认为对精神病的阴性症状效果较好,也有报道认为作用不待久。推测由于适用的音乐在心理上能调动和激活潜在的情绪功能、提高兴趣和爱好以及促进思维联想等,以是一种辅助疗法。
儿童孤独症人际关系发展早期干预
一、行为分析法
基于行为主义理论而形成的行为疗法作为心理治疗的一个重要分支,在世界各地产生极大影响,也是目前临床实践领域运用最多、最广的一种治疗方法。行为治疗主要包括塑造法、锁链法、强化法、消退法以及应用行为分析法等气以锁链法为例,锁链法即将目标行为分解成一连串连续行为。由最初入门简单环节开始,综合强化使儿童牢固掌握每一步骤,直到掌握整个目标行为气锁链法在训练自闭症儿童刷牙、穿衣服、系鞋带等生活适用技能方面效果非常显著。同样,以负强化来矫正自闭症儿童吸吮大拇指为例,干预人员可以通过在儿童大拇指涂上辣椒粉,这样儿童再吸吮手指就会产生不舒适感,出现厌恶体验,以后就会降低吸吮大拇指的频率,从而逐步改掉这一不良行为。
行为治疗法能够得到人们的肯定的主要原因是其易操作、针对性强且效果明显。不过各种行为治疗方法大都主张对儿童进行高强度和高密度的训练,许多人对此提出异议,认为这是一种独断而专横的操作,将来会使儿童变成一种只会被动反应的机器人。但是,这种高强度高密度针对性很强的行为治疗对自闭症儿童语言、动作及常规的习得都是其他治疗方法所不能替代的。随着行为心理学的进一步发展,行为治疗法的内容也在不断丰富,如应用行为分析等方法在自闭症儿童康复训练中的应用研究。
二、结构化教育法
结构化教育法是由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医学院精神科学系的斯考普勒创建的,该法被认为是最有代表性的适用于自闭症儿童的干预方法。
结构化教育法提出并倡导在干预过程中考虑、尊重“自闭症文化”。自闭症作为一种广泛性的发展障碍,影响儿童的思维、饮食、着装、工作、休闲、交流等活动的方式,由于这些特异方式的存在,儿童往往会遭受社会或他人较低的评价。结构化教育者认为这具有某种文化的特质,因此“自闭症”在指代一个群体的同时,也揭示着这个群体的所共同具有的某些特征和可预测的某些思维和行为模式。干预者的角色就被定义为“自闭症文化”和“主流文化”之间的“翻译者”,因此,他们要理解这两种文化之间的异同。比如,自闭症文化就具有以下一些特征:过分关注于细节、泛化困难、视觉优势、强迫倾向明显等。
系统的结构化教育法通常是由五个部分组成,包括视觉结构、空间结构、常规、程序时间表和个人工作系统。
三、地板时光法
顾名思义,地板时光就是坐在地板上和儿童互动,建立和谐融洽的关系,让儿童通过游戏互动和做事来学习,在这个互动过程中建立眼神的交流、逻辑思维交流、语言交流以及情感之间的交流。该方法由美国斯坦利・格林斯潘及其工作团队创设,是一套经过长期的研究和实践、效果得到研究证明的有效方法。目前,地板时光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传播与推广使用。
以发展和关怀为取向的地板时光法所遵循的基本原则就是:早期干预与日常生活中的互动和游戏一样,充满自发性和趣味性,不同之处在于干预人员(包括家长)在与儿童互动的过程中还附带促进发展的角色。这个角色对孩子而言是一个非常主动的游戏伙伴。
四、人际关系发展干预法
1995年,美国临床心理学家史蒂文・E・葛斯汀博士根据多年的自闭症儿童临床经验和实践,提出并创立了人际关系发展干预法。该方法着眼于自闭症儿童的核心障碍,重视社交体系中的静动态系统的变化,同时根据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成果,灵活借鉴正常儿童人际关系技能发展的模式,系统总结自闭症儿童在人际关系发展上的六大缺陷,表现在:情感参照能力、社会性调适能力、陈述性语言、灵活的思维方式、社交信息处理、前瞻和回顾能力。实施步骤:评估;确定儿童适宜的发展目标;与家长及其他干预人员的确认;准备训练环境;规划干预时间;经验分享;建构简单适宜的活动;干预治疗权由治疗师转向家长;互动的控制权转向儿童的伙伴;帮助儿童选择适当的伙伴;在活动中加入更多的元素;尽可能符合自然生活环境。
五、其他方法
1.药物治疗法
目前国内外均没有治疗自闭症的特效药,有些药物副作用明显,如治疗精神病常用的Therazine等药易导致血栓的形成,不过还是有一些药物可以减轻自闭症儿童的一些自伤、狂躁、抑郁等症状气因此,家庭教育中只可适当地辅助采用一些药物疗法,但要注意所有的药物必须在精神大夫处方下才能给予,切忌按广告服药,以免贻误治疗时机或出现不良反应。
2.感统训练法
美国心理学家艾瑞斯认为感觉统合是人体将各部分器官输入的感觉信息组合起来,经大脑统合作用,完成对身体内外知觉并做出反应。在艾瑞斯感觉统合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对儿童前庭、本体感和触觉有刺激作用的活动,来改善儿童的运动协调、语言等功能的方法,即感统训练法。该方法被不少学者所接受并在康复机构中大量使用,在机构老师的引导下,现在很多家庭教育中运用也较为普遍。
3.音乐治疗法
美国自闭症研究院院长瑞蓝德认为,自闭症人士的音乐能力几乎是宇宙性的,尽管他们对外面的世界漠不关心,有的甚至没有语言,但他们对音乐大都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有些孩子甚至具有超凡的音乐感和超强的辨音能力。研究人员发现,通过打击乐的学习,能加强身体机能的协调与反应,成为积极的情绪宣泄方式。这对于缺乏沟通技巧的自闭症儿童而言,是多元、安全的感官运动,有助于抒发压抑情绪,从而有效抑制问题行为与不良情绪的滋生。香港、台湾有的音乐治疗师还发现,通过培养对音乐技能如歌唱、器乐演奏的兴趣,能大大降低自闭症儿童异常玩耍行为和自我刺激行为的出现,减少自言自语的说话方式,不但可以促进他们生活兴趣的正常化,塑造日常生活的正确行为,而且有助于培养集中注意力。研究者强调音乐治疗法在使用过程中要与其他方法综合使用,如音乐综合治疗法,以在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基础上建立的奥尔夫音乐治疗方法为主。
治疗自闭症的几种方法
感觉统合疗法
感觉统合失常乃是由於脑功能障碍,无法将人类的视觉,听觉,触觉,前庭觉及肌肉关节动觉等五种基本感觉的刺激加以统合并适切反应。感觉统合疗法的目的即在於提供以上几种感觉刺激的输入,并适当的控制,让孩童依内在驱策力引导自己的活动,自动形成顺应性的反应,藉此促成这些感觉的组合和统一。
游戏治疗
游戏疗法(play therapy)是基於心因论的一种心理治疗方式。对於儿童无法完全明确的使用语言表达及理解的情况下,治疗者用儿童能够以身体机能表达心理面的游戏取代语言作为沟通的方法。在游戏的过程中,儿童可了解人我之分离,并学习人际社交技巧,培养社会适应力。游戏治疗的目的就是藉游戏的特质发挥儿童本身的自我治愈力,以抒发内在的情结,使人格得以正常发展。
行为疗法
行为疗法是自闭症教育治疗中最常被采用且有效的方法。其乃是应用个体自发性的反应行为,及所谓的操作制约,来改善与去除自闭症状与不适应行为或者形成适应行为与日常生活自理及专业技能。
音乐治疗
音乐疗法可分为团体治疗与个别治疗;主要的治疗工具为大鼓和铜钹,让自闭儿即兴,自由的敲打以达到自我宣洩,解放及自我表现的目的。音乐治疗可协助自闭者集中注意力,培养想像力,稳定情绪,促进社会化与语言互动,发展新的休闲技能与新的兴趣。
艺术治疗
艺术治疗即一般所谓的绘画治疗。其目的是是藉著绘画及其创造性的自由表现活动将潜意识内压抑的感情与冲突呈现出来,并且从绘画过程中获得抒解与满足,而达到诊断与治疗的效果。
自闭症的治疗护理方法有哪些
游戏治疗
游戏疗法(play therapy)是基於心因论的一种心理治疗方式。对於儿童无法完全明确的使用语言表达及理解的情况下,治疗者用儿童能够以身体机能表达心理面的游戏取代语言作为沟通的方法。在游戏的过程中,儿童可了解人我之分离,并学习人际社交技巧,培养社会适应力。游戏治疗的目的就是藉游戏的特质发挥儿童本身的自我治愈力,以抒发内在的情结,使人格得以正常发展。
行为疗法
行为疗法是自闭症教育治疗中最常被采用且有效的方法。其乃是应用个体自发性的反应行为,及所谓的操作制约,来改善与去除自闭症状与不适应行为或者形成适应行为与日常生活自理及专业技能。
音乐治疗
音乐疗法可分为团体治疗与个别治疗;主要的治疗工具为大鼓和铜钹,让自闭儿即兴,自由的敲打以达到自我宣洩,解放及自我表现的目的。音乐治疗可协助自闭者集中注意力,培养想像力,稳定情绪,促进社会化与语言互动,发展新的休闲技能与新的兴趣。
自闭症治疗方法有哪些
1.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
儿童自闭症病发较早,并且不容易发现,家长应仔细观察孩子的行为,发现孩子有自闭倾向,及时向专家求助。儿童自闭症最佳治疗时期是3岁到6岁,错过最佳治疗期对治疗效果影响很大,所以孩子最好可以定期到医院的预防保健科做心理健康测试,发现病情,及早治疗。
2.行为分析法
人们在尝试理解、解释、描述和预测自闭症患者的行为的基础上,对孩子行为进行干预的治疗手法。具体是对儿童进行高密度的行为训练,通过设计清晰具体有实际功效的行为课程,把各种适应性行为教给孩子,使孩子逐渐适应社会,培养其独立生存能力。
3.游戏治法
治疗师通过与患儿进行游戏,使患儿获得愉悦与满足,并且共同分享愉悦体验的治疗方法。此方法可使孩子在游戏中宣泄不良情绪,通过游戏了解、探索、学习自己与世界。游戏疗法促进患者于他人进行交流,有利于患儿智力的提升和社会交际能力的提高。不过游戏疗法需要专业治疗师进行才有作用。
4.音乐疗法
音乐疗法最主要的作用是稳定自闭症患者的情绪,使其心情平和宁静,从对自闭症患者的行为学习而更有利,所以音乐疗法一般与其他治疗方法配合使用。
5.药物疗法
通过精神科药物来改善自闭症患者的行为症候,需要注意的是没有药物可以根治自闭症,并且药物治疗必须严格遵照专业医生的处方,不能私自用药。
自闭症音乐疗法的特殊疗效
自闭症的治疗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其中,音乐疗法以其特色治疗方式成功吸引了众人的焦点。自闭症的音乐疗法并不停留在对一般音乐能力的培 养,而是运用音乐增强自信、建立良好的人际交往关系。音乐疗法疗运用了精神分析理论,可以引起自闭症儿童有意识或无意识的反应。当然根据不同患者,选择音 乐调理时间和方法以及达到的效果也不尽相同。
自闭症音乐疗法的特殊疗效
高频音乐(高频音乐【译】: 一种处在高频段的音乐,基本上女高音、重度摇滚、京戏等都可以视为高频音乐。)疗法可以帮助自闭症使用者调整身体状况,虽然不能保证使用者能够在短时间内 痊愈,但是却能大大改进孤僻的生活状态。我们的产品能把孤僻的症状缩小到很小的程度,它的原理在于通过刺激听觉系统,达到刺激大脑的目的。
而根据每个患有自闭症的人的不同,选择调理治疗的时间和方法不一样,那么调理治疗结果也会不尽相同。此外,调理治疗的进展不是一条笔直的线,有效果好的时候也会有效果稍差的时候,但是当你坚持一段时间后你将看到以下几个显着的效果:
1、开始学会专注:是孤僻的人变得调谐,能够专注做某一事情。
2、减少挑衅,激进的行为。
3、变得更可爱: 孩子会主动的坐在你的腿上,期待与你玩和被爱抚。
4、会主动的与人说话。
5、减少抵触心理:当他们抵触心理减少时,会表现出与人交流的渴望,社交能力也会逐步的增强
6、更好的自我感觉: 一旦他们能够联系到他们的声音,就会开始有好的自我评价。
7、提高社交技巧: 他们会开始寻找接触新的人群,也会懂得怎么与人交流。
8、减小对声音的敏感度: 他们将能更好地处理噪音。能够达到一边听到其他的声音一边做不同的事。因为他们不再感到围绕在他们周围声音的威胁,并且开始逐步地建立他们与周围发生事情的联系,由此减少了急躁的情绪。
9、提高语言技艺:孤僻的孩子的语言技巧会显着提高,他们会尝试发出各种声音,并用他们自己的声音做试验。有了一定语言技巧的孤僻孩子,他们说话的方式 也会改变,他们可以使用更长的句子,用更适合的词去描述事物,会正确的使用“我”和“你”。语言技巧的掌握会激起使用者渴望交流的愿望。
音乐疗法对忧虑症的作用
1、改善抑郁心情
抑郁症患者多情绪低落、无精打采、容易悲伤,失去了快乐的能力,整日郁郁寡欢。而抑郁症音乐疗法可以帮助患者放松心情,唤起美好的回忆,从而使患者能够以更加明朗的心情参与社会活动。
2、恢复生活能力
抑郁症患者意志活动通常很低,很难专心致志地工作,有的甚至连起床洗漱的能力都没有。抑郁症音乐疗法可以帮助患者重拾对外界事物的兴趣,并帮助患者恢复正常行为的能力,从而使患者能更长时间的集中精力,专心致志的工作和学习。
3、改善睡眠状况
通过抑郁症音乐疗法,能够使患者更快的进入深度睡眠状态,可以有效缓解失眠、多梦、早醒等状况出现的频率,从而大大改善了抑郁症患者的睡眠状况。
能有效治疗儿童自闭症的方法有哪些
一、自闭症的音乐治疗
音乐疗法可分为团体治疗与个别治疗;主要的治疗工具为大鼓和铜钹,让自闭儿即兴,自由的敲打以达到自我宣洩,解放及自我表现的目的。音乐治疗可协助自闭者集中注意力,培养想像力,稳定情绪,促进社会化与语言互动,发展新的休闲技能与新的兴趣。
二、自闭症的行为疗法
行为疗法是自闭症教育治疗中最常被采用且有效的方法。其乃是应用个体自发性的反应行为,及所谓的操作制约,来改善与去除自闭症状与不适应行为或者形成适应行为与日常生活自理及专业技能。
三、自闭症的感觉统合疗法
感觉统合失常乃是由於脑功能障碍,无法将人类的视觉,听觉,触觉,前庭觉及肌肉关节动觉等五种基本感觉的刺激加以统合并适切反应。感觉统合疗法的目的即在於提供以上几种感觉刺激的输入,并适当的控制,让孩童依内在驱策力引导自己的活动,自动形成顺应性的反应,藉此促成这些感觉的组合和统一。
四、自闭症的艺术治疗
艺术治疗即一般所谓的绘画治疗。其目的是是藉著绘画及其创造性的自由表现活动将潜意识内压抑的感情与冲突呈现出来,并且从绘画过程中获得抒解与满足,而达到诊断与治疗的效果。
五、自闭症的游戏治疗
游戏疗法是基於心因论的一种心理治疗方式。对於儿童无法完全明确的使用语言表达及理解的情况下,治疗者用儿童能够以身体机能表达心理面的游戏取代语言作为沟通的方法。在游戏的过程中,儿童可了解人我之分离,并学习人际社交技巧,培养社会适应力。游戏治疗的目的就是藉游戏的特质发挥儿童本身的自我治愈力,以抒发内在的情结,使人格得以正常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