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肾病综合征的原因
小儿肾病综合征的原因
1、因肾小球上皮足突细胞肿胀
融合,使原有涎酸糖蛋白结构破坏,阴电荷消失而使带负电荷的白蛋白通过而形成蛋白尿。
2、免疫学发病机制
体液免疫参与:
包括免疫复合物(IC)、免疫球蛋白异常(血中IgG低下,分解增加,合成减少)、抗体生成减少等诸多因素。
细胞免疫异常:
循环中T淋巴细胞数目减少和功能降低而出现一系列异常变化。
补体系统:
包括旁路途径B因子不足影响机体对带荚膜的大肠埃希杆菌、肺炎球菌的调节能力,补体活力下降,C5b-9(膜攻击复合物)的出现等。
3、其他因素
包括抗体直接损伤肾小球,中性多形核粒细胞(PMN)释放蛋白溶解酶,产生活性氧,释放阳离子蛋白,单核细胞聚集释放多种蛋白酶,胶原酶、氧自由基、细胞因子、血小板活化因子等均参与肾病发病机制。
当心小儿肾病综合征引发心血管疾病
(1)感染:由于大量免疫球蛋白自尿中丢失,血浆蛋白降低,影响抗体形成。肾上腺皮质激素及细胞毒苭物的应用,使病人全身抵抗力下降,极易发生感染,如皮肤感染、原发性腹膜炎、呼吸道感染、泌尿系感染,甚至诱发败血症。
(2)冠心病:小儿肾病综合征患者常有高脂血症及血液高凝状态,因此容易发生冠心病。有人报告肾病综合征病人的心肌梗塞发生率比正常人高8倍。冠心病已成为肾病综合征死亡原因的第三因素(仅次于感染和肾功能衰竭)。
(3)血栓形成:小儿肾病综合征患者容易发生血栓,尤其是膜性肾病发生率可达25%~40%。形成血栓的原因有水肿、病人活动少、静脉淤滞、高血脂、血液浓缩使粘滞度增加、纤维蛋白原含量过高及v、Ⅶ、Ⅷ、x因子增加和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而血液易发生高凝状态等,
(4)急性肾功能衰竭:小儿肾病综合征患者因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脂血症,体内常处在低血容量及高凝状态、呕吐、腹泻、使用抗高血压苭及利尿剂大量利尿时,都可使肾脏血灌注量骤然减少,进而使肾小球滤过率降低,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此外,肾病综合征时肾间质水肿,蛋白浓缩形成管型堵塞肾小管等因素,也可诱发急性肾功能衰竭。
(5)电解质及代谢紊乱:反复使用利尿剂或长期不合理地禁盐,都可使小儿肾病综合征患者继发低钠血症;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及大量利尿剂导致大量排尿,若不及时补钾,容易出现低钾血症。
小儿肾病综合症要补钙
小儿肾病综合症是由多种原因引起肾脏纤维化的过程中,肾小球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导致大量蛋白尿的临床症候群,主要表现是大量蛋白尿,继而低蛋白血症,高脂血症和不同程度的水肿,小儿肾病综合征的水肿为双下肢可凹性水肿,若检查尿可尿蛋白+++至++++,血>0.1克/千克。
小儿肾病综合症的病因
肾病综合征发病年龄多见于3~6岁的幼儿,且男孩多于女孩,其病因不详,易复发和迁延,病程长。患肾病综合征的幼儿在病情稳定期可以上幼儿园,只要幼儿园加强对患儿的护理,有利于幼儿的全面康复。
小儿肾病综合症需要补钙
小孩最近时间突然出现了惊厥、手足搐搦,医生经过诊断说是由于低钙造成的。肾病综合征患儿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有大量的蛋白尿排出。蛋白尿丢失的主要是白蛋白。
丢失大量白蛋白的同时,血液中容易与白蛋白相结合的钙也随蛋白尿一并排出体外。而此时患儿处在生长发育旺盛阶段,机体对钙的需求量相对增多,易致患儿体内缺钙。如果不注意给患儿及时补钙或摄取含钙食物不足,终致血钙偏低,诱发低钙惊厥、手足抽搐。
除此之外,治疗肾病综合征需要长期使用大剂量肾上腺皮质激素。药理研究表明,激素有对抗人体肠壁吸收维生素D和钙的作用。如此使患儿体内钙缺乏更加严而,从而易导致小儿骨质疏松,活动易发生骨折。
因此,在采用综合治疗小儿肾病综合症的同时,应注意补充维生素D和钙剂,以弥补缺钙现象,避免患儿发生低钙惊厥、手足抽搐、骨质疏松和骨折等,这是医生和患者在治疗小儿肾病综合征时都应该注意到的。家长则多给孩子吃钙食品,在药补的同时配合食补,就可以减轻甚至避免低钙并发症。
小儿肾病综合症需要做哪些检查呢
无论是小儿肾病综合症还是成年人患肾病综合症都是需要进行检查的,由于小儿的身体器官还处于一个生长发育的阶段,任何的损害都会对身体成长造成很大的障碍,特别是像肾病综合症这一类严重的疾病来说,及时准确的诊断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大家简单的了解一下,小儿肾病综合症要做的检查都有什么?尿常规、血浆蛋白、血清胆固醇、肾功能检查。下面专家详细介绍:尿常规检查是诊断小儿肾病综合症病情,最有效的一种检查手段,尿常规主要的检查内容,就是小儿肾病综合症患者尿液之中,蛋白质的含量是不是超标。血浆蛋白,是进一步的检查,主要是为了检查小儿肾病综合症患者的血液之中,蛋白质的浓度,是不是低于正常水平。血清胆固醇,高脂血症,是小儿肾病综合症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所以,进行血清胆固醇的检查,就是为了更好的了解患者的病情,然后做出正确的诊断效果。
肾功能检查小儿肾病综合症检查的最后一项,也是最重要的一项。但是,进行肾功能的检查,并不能够确定是不是小儿肾病综合症,只有将几种检查综合起来,才会有最精准的结果。
小孩子患有肾病综合症还是应该在检查出来就第一时间接受治疗,有些时候肾病综合症如果继续恶化下去是会转化为尿毒症的,这里还是来介绍一种治疗尿毒症的方法,来做了解。
小儿肾病综合征有哪些症状
肾病综合征(NS)是一种多原因的临床综合征,该疾病不分男女老少不分年龄均可发病,而发病人群最多的是小孩及青少年,引发小儿肾病综合征的原因比较多,其临床症状表现也多种多样,最常见的症状详见以下介绍:
1、低蛋白血症与营养不良:长期大量蛋白流失导致营养不良。患者出现毛发稀疏、干脆及枯黄、皮色光白、肌肉消瘦和等营养不良的表现。在低白蛋白血症明显时,血浆中其他蛋白浓度也发生改变。分子量较小而所带电荷与白蛋白相似的蛋白质降低,主要是从尿中丢失。血清白蛋白浓度低于25g/L时出现低蛋白血症。
2、高脂血症:主要由于低蛋白血症导致肝脏合成胆固醇、三酰甘油及磷脂增加,其分解代谢降低,血浆渗透压降低也使导致高血脂症的重要因素。这四项为肾病综合征四大经典特征。
温馨提示:小儿肾病综合征需积极进行预防,平时应注意保持居室空气新鲜,不到人群密集的场所;防止感染,有感染时及时诊治;做好皮肤清洁护理以保持皮肤清洁;进食易消化、清淡饮食;注意口腔卫生;锻炼身体,增强机体免疫力;定期进行肾脏方面评估。
春季感冒多小心肾病缠上体弱宝宝
●小儿肾病多发于2~6岁的儿童
●学龄前儿童抵抗力低,呼吸道感染常常是诱因
●肾病综合征可以治愈,但病程较长,要维持1年半至2年的规范治疗,激素治疗仍为首选
最近,乍暖还寒的春天让不少医院的儿科迎来了一拨又一拨的小病号,他们的症状大多是发烧、咳嗽和喉咙痛等。然而,在这些看似小问题的背后,还潜伏着可怕的“杀手”——小儿肾病综合征。
据了解,小儿肾病综合征(简称肾病)为儿童肾脏疾病中十分常见的类型之一,虽然大部分患儿可治愈恢复,但部分患儿病情反复或迁延,少数甚至发展成慢性肾功能衰竭。据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主任于力介绍,2~6岁的儿童抵抗力低,呼吸道感染常常会诱发肾病综合征,所以家长切莫对“小病”掉以轻心。
发烧3天全身浮肿 原来得了肾病
今年3岁的男孩丁丁最近几天发烧,并且嚷嚷喉咙痛。妈妈先是给他服用退烧药和清热解毒的中成药,然而2天后,丁丁依然高烧不退。去医院就诊,医生诊断为急性咽喉炎,开了几天抗生素。然而,丁丁妈妈认为孩子没有咳嗽,吃抗生素有滥用之嫌,于是没有按医嘱用药。在随后的3天里,丁丁一直发低烧,好几天都不想吃东西,双眼睑及下肢还肿了起来,尿也少了。妈妈赶紧带丁丁到医院检查,结果发现丁丁的尿中有大量的蛋白。医生说,丁丁因上呼吸道感染,诱发了小儿肾病综合征。
据于力介绍,小儿肾病综合征临床上表现为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脂血症及高度水肿的“三高一低”症状。发病年龄多见于2~6岁的儿童,男孩多于女孩,男女比例约为1.5~3.7∶1。
呼吸道感染常常是诱因
小儿原发性肾病目前病因不清,但医学界普遍认为上呼吸道感染是诱因,比如感冒、扁桃体炎、急性咽炎等,如果不及时有效控制感染,在1~4周后就有可能诱发肾病综合征。免疫力低下也是诱因之一。值得注意的是,每年初春或季节交替之时,该病的病例就会有所增多。
除此以外,肾病综合征也有继发的,常见原因为系统性红斑狼疮、过敏性紫癜、乙肝、类风湿、代谢性疾病、继发感染、药物中毒等。
于力提醒,水肿是小儿肾病一个比较明显的特征。如果孩子之前有呼吸道感染病史,早晨起床时又出现眼睑水肿,甚至全身水肿,就要留意。“有些男孩的阴囊会因为水肿表现光亮,而且不少患儿还会出现疲倦、厌食、精神萎靡、面色苍白等症状。”
据了解,小儿肾病综合征若治疗不及时可合并有低血容量休克、血管栓塞、急性肾功能衰竭等。“因此,如果孩子出现上述的表现时,家长们一定要引起重视,并及时带孩子就医诊治,以免延误病情,耽误了治疗的最佳时机。”
护理贴士:预防感冒是重点
患病后的护理重点是预防感冒,患儿不宜吃多盐和高蛋白食物。因患儿长期服用激素,免疫力下降,易于并发呼吸道感染,应严格限制孩子的活动量,做些安静的游戏,避免剧烈运动使孩子疲劳,加重病情。此外,要及时给孩子增减衣服,注意保暖。
遇上流感高发季节,家长要注意掌握疫情,避免交叉感染,幼儿园一旦出现其他疾病的传染源,应及时将肾病患儿隔离。另外,平时应注意观察孩子的小便,如发现孩子的小便颜色有改变等,应及时送小便到医院化验。
需要注意的是,小儿肾病不能打预防针,待肾病完全缓解和停药1年以上,才可打预防针。
治疗:
激素是首选
家长别抗拒
于力指出,小儿肾病综合征病程长,易反复,临床治疗上有一定难度。目前,沿用了几十年的激素仍为肾病综合征治疗的首选。对于激素耐药、频复发、激素依赖肾病者,可采用细胞毒类药物。此外,近年来国内外一些学者采用新型的免疫抑制剂治疗,也取得较好的效果。
“采用以激素为主的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小儿肾病是可以治愈的,患儿可与正常儿童一样健康成长。”于力说,但关键是要坚持治疗,定期复查,严格按医嘱服药。
然而让不少医生感到头痛的是,部分家长由于担心激素的副作用,常常没有按医嘱给孩子吃药,甚至把医生开的激素扔掉,结果使孩子的病情反复发作。“其实,家长无需过于担心服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所带来的副作用,这些副作用的危害比起肾病综合征反复发作对身体带来的伤害要少得多。而且只要按时复查,监测治疗效果和药物副作用,这些药物的副作用是有限的。”
与此同时,肾病综合征病程较长,极易反复发作,要维持1年半至2年的规范治疗才能维持和巩固治疗效果。但临床上不少患儿2~3岁时发病,到10~12岁时病还没有好,原因之一就是没有坚持治疗。“长期反复发作可影响小儿的生长发育,使得治疗变得极为困难,严重的病例还会演变成慢性肾衰竭。”于力认为,该病最好在固定的医院坚持治疗,而且治疗疗程结束后仍需定期门诊复查随访至少2年。
肾病综合征容易引发的四种常见并发症
1、感染:因小儿肾病综合征患儿病程迁延、抵抗力低下,极易得感冒和肺炎,也容易得腹膜炎、丹毒等病、而这疾病又常是使小儿肾病综合征病情反复发作的诱因。每当患儿肾病综合征的并发症时,浮肿、尿少则加剧,尿中蛋白含量也增加。
2、低血钠症:小儿肾病综合征患儿可因长期忌盐或应用过多的利尿剂而得这样的肾病综合征的并发症,加之感染、呕吐、腹泻等原因,使血内钠盐减少,出现食欲减退、神萎嗜睡、口渴但不思饮、浮肿加重、血压降低,严重者可出现休克、惊厥。
3、低血钾症:当浮肿消退时或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时,常有大量钾盐自尿中排出,造成血钾过低,小儿肾病综合征患儿可出现腹胀、全身肌肉软弱无力,心音低钝、腱反射减弱或消失,严重时可因呼吸肌无力而出现呼吸困难、青紫。
4、低血钙症:在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期间,肠道对钙的吸收不良,且在排出蛋白尿的同时,常可有大量钙盐排出,故小儿肾病综合征患儿常可因血钙过低而发生低钙惊厥,或引起骨质疏松。
感冒可诱发小儿肾病综合征
肾病综合征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但青年和儿童多发。小儿肾病综合征发病年龄多见于2~6岁的幼儿,通常在感染病菌后1~4周发病,一般来说,小儿肾病综合征有前期的感染症状,其突出特点是三高一低,即高度浮肿、高度蛋白尿、高胆固醇血症和低蛋白血症。感冒是诱发小儿肾病综合征的重要原因之一,其诱发机制详见以下介绍:
感冒时,人体内的免疫细胞会吞吃入侵体内细菌及病毒,形成一种抗体,而后死亡,达到消灭病菌的功能,以确保人体不受影响。小孩因为体质弱,体内免疫细胞比正常的人少,免疫功能还不强,因此免疫细胞有时不但没有吞吃病菌,而是暂时把病菌包容起来,身体中的病菌抗体与病菌本身结合成一种免疫复合物,随着血液循环,到了肾脏时,会沉积到肾小球的基底膜,从而对肾脏有一种损害,使大量蛋白流失,最终导致小儿肾病综合征。
小儿肾病综合征患儿需少食豆腐
豆腐的蛋白质含量比大豆高,而且豆腐蛋白属完全蛋白,不仅含有人体必需的八种氨基酸,而且其比例也接近人体需要,营养效价较高。豆腐还含有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虽然豆腐可以给人体补充必需的营养,但是患有小儿肾病综合征的患儿却不能多食,具体原因见以下介绍:
对小儿肾病综合征患儿来说,每日蛋白质的摄入量应根据尿中蛋白质丢失的多少来确定,一般以每日1.5―2.0g/kg体重为适度,以优质高蛋白饮食如肉、蛋、奶、鱼类为好。如患儿多食豆腐会引起肾功能障碍,在正常情况下,人吃进体内的植物蛋白经过代谢的变化,最后转变为含氮废物,由肾脏排出体外。小儿肾病综合征患儿的肾功能不强,肾脏排泄废物的能力低下,此时若不注意饮食,大量的食用豆腐,摄入过多的植物性蛋白,势必会使体内生成的含氮废物的增多,加重肾脏的负担,使肾功能进一步衰退,不利于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