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灸的方法有几类呢
施灸的方法有几类呢
1、直接灸
是将大小适宜的艾炷,直接放在皮肤上施灸。若施灸时需将皮肤烧伤化脓,愈后留有瘢痕者,称为瘢痕灸。若不使皮肤烧伤化脓,不留瘢痕者,称为无瘢痕灸。
(1)瘢痕灸 又名化脓灸:施灸时先将所灸腧穴部位,涂以少量的大蒜汁,以增加粘附和刺激作用,然后将大小适宜的艾炷置于腧穴上,用火点燃艾炷施灸。每壮艾炷必须燃尽,除去灰烬后,方可继续易住再灸,待规定壮数灸完为止。施灸时由于火烧灼皮肤,因此可产生剧痛,此时可用手在施灸腧穴周围轻轻拍打,借以缓解疼痛。在正常情况下,灸后1周左右,施灸部位化脓形成灸疮,5-6周左右,灸疮自行痊愈,结痴脱落后而留下瘢痕。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哮喘、肺结核、瘰疬等慢性疾病。
(2)无瘢痕灸
施灸时先在所灸腧穴部位涂以少量的凡士林,以使艾炷便于粘附,然后将大小适宜的艾炷,置于腧穴上点燃施灸,当灸炷燃剩五分之二或四分之一而患者感到微有灼痛时,即可易炷再灸。若用麦粒大的艾炷施灸,当患者感到有灼痛时,医者可用镊子柄将艾炷熄灭,然后继续易位再灸,按规定壮数灸完为止。一般应灸至局部皮肤红晕而不起泡为度。因其皮肤无灼伤,故灸后不化脓,不留瘢痕。一般虚寒性疾患,均可此法。
2、间接灸
是用药物将艾炷与施灸腧穴部位的皮肤隔开,进行施灸的方法。如生姜间隔灸、隔盐灸等。
(1)隔姜灸
隔姜灸是用鲜姜切成直径大约2-3厘米、厚约0、2-0、3厘米的薄片,中间以针刺数孔,然后将姜片置于应灸的腧穴部位或患处,再将艾炷放在姜片上点燃施灸。当艾住燃尽,再易炷施灸。灸完所规定的壮数,以使皮肤红润而不起泡为度。常用于因寒而到的呕吐、腹痛、腹泻及风寒痹痛等
(2)隔蒜灸用鲜大蒜头,切成厚0、2-0、3公分的薄片,中间以针刺数孔,然后置于应灸俞腧或患处,然后将艾炷放在蒜片上,点燃施灸。待艾炷燃尽,易炷再灸,直至灸完规定的壮数。此法多用于治疗瘰疬,肺结核及初起的肿疡等症。
(3)隔盐灸 用纯净的食盐填敷于脐部,或于盐上再置一薄姜片,上置大艾炷施灸。多用于治疗伤寒阴证或吐泻并作,中风脱证等。
(4)隔附子饼灸将附子研成粉末,用酒调和做成直径约3厘米、厚约0、8厘米的附子饼,中间以针刺数孔,放在应灸腧穴或患处,上面再放艾炷施灸,直到灸完所规定壮数为止。多用治疗命门火衰而致的阳痿、早泄或疮疡久溃不敛等症。
手凉体寒可艾灸足三里
艾灸是冬日常用的养生方法,它是以中药艾叶为原料制成艾绒,点燃以后在特定穴位施以温热熏灼,从而通过经络的传导达到治病和保健的目的。现在市面上常见成品艾条,在家中即可操作,非常方便。
艾灸疗法适用范围十分广泛。中医学认为,艾叶味苦、辛,能通十二经,艾灸疗法有温阳补气、祛寒除湿、消瘀散结、补中益气的作用,可以广泛应用于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疾病,尤其适合手足冰冷、面色苍白、吃凉东西容易腹泻的体寒人群。
家庭保健时,给大家推荐最常用的五个穴位,分别是足三里(外膝眼下四横指)、神阙(肚脐)、关元(肚脐下四横指)、气海(肚脐下两横指)和命门(后腰正中线上,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中),平时经常施灸有利于温补阳气、延年益寿。俗话说“若想身体安,三里常不干”,艾灸足三里是养生长寿的首要方法。具体操作是:将点燃的艾条悬于施灸部位之上,距离皮肤约3厘米,灸5~10分钟,以皮肤红晕、有温热感而不灼伤为度。
需要注意的是,体热有火的人,一般不宜灸疗;孕妇腰腹部也不宜施灸。
艾条可以熏哪些部位
关元穴只要位于脐下3寸,使人体养生保健强壮的要穴,长期施灸有调理气血、补肾固精等功效对人体的健康具有一定好处。
命门穴主要是位于人体背后第二腰椎之下与脐相对,是人体生命力的中心,为元气“住宿”的地方,经常用艾条熏对人体的健康具有帮助。
中脘穴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上4寸处,相当于五指宽度。用艾条灸10-15分钟或艾罐灸20-30分钟,能有效缓解胃部疾病的各种症状。
艾条可以熏哪些部位
关元穴
关元穴只要位于脐下3寸,使人体养生保健强壮的要穴,长期施灸有调理气血、补肾固精等功效对人体的健康具有一定好处。
命门穴
命门穴主要是位于人体背后第二腰椎之下与脐相对,是人体生命力的中心,为元气“住宿”的地方,经常用艾条熏对人体的健康具有帮助。
中脘穴
中脘穴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上4寸处,相当于五指宽度。用艾条灸10-15分钟或艾罐灸20-30分钟,能有效缓解胃部疾病的各种症状。
艾灸的副作用
艾灸副作用不可疏忽
1、艾灸的副作用主要表现在错误的判断了身体的体质,错误的选择了施灸的穴位,从而造成的身体的不适,经过正确的方法指导是可以调节过来的。
2、艾灸具有效果明显、简便易行、经济实用的优点,几乎没有什么毒性和副作用,只要操作方法得当,穴位掌握准确,对人体一般不会产生不良反应。 艾灸为身体补充阳气,尤其适用于阳虚体质。
3、艾灸有补泻的作用,对于阴虚火旺热症体质的人,要先从泻法开始,滋阴的同时再调理阴阳的平衡。也就是施灸的穴位和方法有所不同。
4、如果操作不当,也可能会产生不适,就会被理解是所谓的艾灸的副作用,建议应该到专业的地方进行指导。比如专业的艾灸养生馆。
5、艾灸是一种物理和药理结合的中医疗法。是绿色自然疗法,起源于中国古代,是艾草制成的艾绒燃烧来治病养生的方法。
6、但由于体质和症状不同,开始施灸可能引起发热、疲倦、口干、全身不适等反应,一般不需顾忌,继续施灸即能消失。
艾灸排毒如何操作
将新鲜的生姜切成厚约0.3里面的生姜片,用针在生姜片上扎数个小孔,放置于施灸穴位上,用大,中艾炷点燃放在姜片中心施灸,若有灼痛感,可以将姜片提起,使之离开皮肤片刻,旋即放下,再行灸治,反复进行,以局部皮肤潮红湿润为度,一般每次施灸5到10壮。
隔蒜灸有隔蒜片灸和隔蒜泥灸两种,前者是将独头大蒜横切成0.3厘米的薄片,用针扎孔数个,放在患处或施灸穴位,用大,或中艾炷点燃放在蒜片中心施灸,每施灸4-5壮需更换新蒜片,继续灸治;隔蒜泥灸则是将大蒜捣成蒜泥状,置患处或施灸穴位,在蒜泥上放上艾绒或艾炷,点燃施灸,这两种隔蒜灸法,每穴每次宜灸足7壮,以灸处泛红为度。
将干燥的食盐纳入脐中,填平脐空,上置大艾炷施灸,待患者有灼痛感时,可更换艾炷,也可以在盐上放置姜片施灸,待有灼痛感时,将姜片提起,保留余热至燃完一注,一般可灸3-7壮。
温和灸:将艾条的一段点燃,对准腧穴部位或患处,距离皮肤2到3厘米进行熏烤,以患者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感为宜,一般每穴灸10到15分钟,至皮肤红晕潮湿为度。
回旋灸:点燃艾条,悬于施灸部位上方约3厘米高处,艾条在施灸部位上左右往返移动,或反复旋转进行灸治,使皮肤有温热感而不至于灼痛,一般每穴灸10到15分钟。
颈椎病怎么艾灸 艾柱灸
艾柱灸是临床上最常用的的灸法,可以分为直接灸和间接灸。
直接灸又名明灸,着肤灸,是把艾柱直接放在皮肤上进行艾灸的方法。
在施灸部位放置小艾柱,用线香点燃施灸,不等艾柱燃烧尽而患者感觉灼痛时,立即用镊子夹去艾柱,更换新艾柱再灸,一般灸3-7壮,以局部皮肤红润为止。注意不使皮肤烧伤起泡,或者起泡后亦不成灸疮。
用黄豆大小的艾柱直接放在穴位上施灸,局部组织经烫伤后产生无菌性化脓现象,从而达到保健治疗的作用。每灸完一壮,即用蒜汁涂抹一次所灸皮肤后再灸。一般7、8壮即可,化脓时间约持续一周左右,注意保护化脓区域,注意避免感染。灸疮约45天左右愈合,留有瘢痕,一般较少用于治疗颈椎病。
间接灸有被称为隔物灸,是在艾柱与皮肤间垫上某种物质进行艾灸的一种方法。常用的间隔物有姜片、蒜片、附片、食盐、药饼等。治疗颈椎病根据其施灸部位特点和治疗需要,常采用的是姜片、蒜片及药饼等介质进行艾灸。下面以隔姜灸简单介绍其施灸方法:
取新鲜的生姜切片,约0.5CM左右的姜片,在中心处用粗针刺数孔,放在穴位上的皮肤上,然后再将艾柱放在姜片上点燃施灸,艾柱燃尽时用镊子更换艾柱。一般在施灸处出现湿润、红热现象、患者感觉舒适为宜。
艾灸有副作用吗
对于艾灸 副作用这个问题一定要引起注意,艾灸有副作用吗?初识艾灸的人都有这样的担心。艾灸是一种纯天然自然疗法,艾灸本身是不会产生副作用的。
艾灸的副作用主要表现在错误的判断了身体的体质,错误的选择了施灸的穴位,从而造成的身体的不适,经过正确的方法指导是可以调节过来的。艾灸具有效果明显、简便易行、经济实用的优点,几乎没有什么毒性和副作用,只要操作方法得当,穴位掌握准确,对人体一般不会产生不良反应。 艾灸为身体补充阳气,尤其适用于阳虚体质。艾灸有补泻的作用,对于阴虚火旺热症体质的人,要先从泻法开始,滋阴的同时再调理阴阳的平衡。也就是施灸的穴位和方法有所不同。如果操作不当,也可能会产生不适,就会被理解是所谓的艾灸的副作用,建议应该到专业的地方进行指导。比如专业的艾灸养生馆。艾灸是一种物理和药理结合的中医疗法。是绿色自然疗法,起源于中国古代,是艾草制成的艾绒燃烧来治病养生的方法。正是因为它的绿色天然一直流传至今。
艾灸疗法调理要有耐心,勿急于求成,灸从久,要有长久坚持下去的信心,这样才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对于养生保健,更要持之以恒。但由于体质和症状不同,开始施灸可能引起发热、疲倦、口干、全身不适等反应,一般不需顾忌,继续施灸即能消失.其实任何治疗方法都有副作用,关键在于怎么去处理。和其他治疗方式比起来,艾灸的副作用算是最小的,是唯一可长期用于自我保健的方法。
艾灸的副作用
任何事物都是有两面性的,艾灸具有如此多的作用,这其中必然也会有一些副作用。
1、艾灸的副作用主要表现在错误的判断了身体的体质,错误的选择了施灸的穴位,从而造成的身体的不适,经过正确的方法指导是可以调节过来的。
2、艾灸具有效果明显、简便易行、经济实用的优点,几乎没有什么毒性和副作用,只要操作方法得当,穴位掌握准确,对人体一般不会产生不良反应。艾灸为身体补充阳气,尤其适用于阳虚体质。
3、艾灸有补泻的作用,对于阴虚火旺热症体质的人,要先从泻法开始,滋阴的同时再调理阴阳的平衡。也就是施灸的穴位和方法有所不同。
4、如果操作不当,也可能会产生不适,就会被理解是所谓的艾灸的副作用,建议应该到专业的地方进行指导。比如专业的艾灸养生馆。
5、艾灸是一种物理和药理结合的中医疗法。是绿色自然疗法,起源于中国古代,是艾草制成的艾绒燃烧来治病养生的方法。
6、但由于体质和症状不同,开始施灸可能引起发热、疲倦、口干、全身不适等反应,一般不需顾忌,继续施灸即能消失。
陈艾保健灸
1.温通经脉
行气活血气血运行具有遇温则散,遇寒则凝的特点。灸法其性温热,可以温通经络,促进气血运行。
2.培补元气
预防疾病艾为辛温阳热之药,可补阳壮阳,故艾灸有培补元气,预防疾病之作用。
3.健脾益胃
培补后天在中脘穴施灸,可以温运脾阳,补中益气,常灸足三里,不但能使消化系统功能旺盛,亦可收到防病治病,抗衰防老的效果。
4.升举阳气
密固肤表气虚下陷,则皮毛不任风寒,清阳不得上举,因而卫阳不固,腠理疏松。常施灸法,可以升举阳气,密固肌表,起到健身、防病治病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