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罐子有什么好处
拔罐子有什么好处
1、通过拔火罐,可以将身体里的湿气、寒气,通过皮肤组织渗透出来,从而排除邪气,让人精神百倍。
2、因为身体的经络、穴位和五脏六腑都是相连相通,所以通过外接的吸力,会刺激身体表面的穴位,进而通过筋骨经络,使得人体内部器官得到相应的调理,让人气血畅通,强身健体。
3、对于人体局部的组织损伤、腰间盘突出等症状,拔火罐也有一定的功效,长期定期进行拔火罐,可以减轻疼痛,缓解症状。
4、现在,很多美容、瘦身的店铺,也开始研究和推出,通过拔火罐减肥的方法。
拔罐多长时间合适 不同人群拔罐时间的区别
在拔罐的时候,如果病人紧痛感厉害,特别难受,可以提早器官;如果病人感觉舒适,罐子的吸力也不是很大,而且局部肌肉又比较丰满,时间就可以长一些。
体质消瘦虚弱的人群,拔罐时间要短,并且拔罐力量要小;体质健壮的人群,罐子吸拔的时间要长,拔罐力量要大。
病人比较敏感,耐受能力比较差,吸拔的时间要短;病人耐受强,拔罐时间就可以长一些。
需要注意的是,拔罐的主要治疗原理在于负压,而不在于时间,所以拔罐具体拔多长时间,应该遵循医生建议。
拔罐掉罐是怎么回事
视情况而定。
拔罐有一套专用的手法,这样才能使罐子准确地紧密贴合在相应的部位,如果拔罐操作手法不准确的话,就会使罐内进入较多的空气,在拔罐的过程中罐子就会很容易脱落了,而且如果人体的脂肪太少的话,也会容易出现掉罐的情况。
对于不同地方的部位来说,所用的火罐大小也是不一样的,一般来说部位越大的地方就要用口径越大的罐子,如果在小部位用大口径罐子的话,罐子就会出现不密封的状态,就会很容易掉落了。
后背疼拔罐有效果吗
拔罐是传统中医常用的一种治疗疾病的方法,可以逐寒祛湿、疏通经络、祛除瘀滞、行气活血、消肿止痛、拔毒泻热,具有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解除疲劳,增强体质的功能,进而达到扶正祛邪,治愈疾病的目的。许多疾病都可以采用拔罐疗法进行治疗。对于后背疼痛的患者,通过对后背脊柱两侧进行走罐,对痛点进行拔罐,不过十余分钟,就可大大缓解疼痛。
拔罐一般使用玻璃罐即可。拔罐时,一般用一只手持罐,另一只手拿已点着火的探子,将着火的探子在罐中晃上几晃后,撤出,将罐迅速放在要治疗的部位,然后用手轻轻拔一拔罐子,看是否拔上了。拔罐时应注意:不要将探子上的酒精抹在罐子口上,也不要将探子上的酒精滴落在病人的皮肤上,否则,将会烫伤病人,出现不必要的意外情况。
向下取罐子时,为避免疼痛宜用一只手使罐子倾斜,用另一只手压迫罐子对侧之皮肤,使之形成一个空隙,空气由此得以入于罐中,此时罐子之吸引力立即消失而坠落,如今患者自行皮肤收缩亦很易使罐子坠落若于同一部位重复拔火罐时,必须选择未拔过的空隙地方施行。
拔罐的由来
拔罐疗法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烧、挤压等方法排除罐内空气,造成负压,使罐吸附于体表特定部位(患处、穴位),产生广泛刺激,形成局部充血或淤血现象,而达到防病治病,强壮身体为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拔火罐与针灸一样,也是一种物理疗法,而且拔火罐是物理疗法中最优秀的疗法之一。儿童同样适用。还称“拔罐子”。有火罐、气罐等。
拔罐法又名“火罐气”“吸筒疗法”,古称“角法”。这是一种以杯罐作工具,借热力排去其中的空气产生负压,使吸着于皮肤,造成郁血现象的一种疗法。古代医家在治疗疮疡脓肿时用它来吸血排脓,后来又扩大应用于肺痨、风湿等内科疾病。建国以后,由于不断改进方法,使拔罐疗法有了新的发展,进一步扩大了治疗范围,成为针灸治疗中的一种重要疗法。
拔罐排毒位置示意图 拔罐排毒的注意事项
1.应根据不同的部位选择大小合适的罐子,拔罐时火焰要旺,动作要快,罐口向上倾斜,避免火源掉下烫伤皮肤。
2.拔罐时要选择适当的位置,像皮肤褶皱处,凹凸不平的骨骼处以及毛发较多的地方,均不宜拔罐。
3.使用多个罐子拔罐时,火罐的排列距离一般不宜太近,否则会因皮肤被火罐牵拉而产生疼痛,同时由于罐子的互相排挤,也不容易拔牢。
4.皮肤具有过敏,溃疡以及水肿等病症的患者不宜拔罐。
拔罐和刮痧的区别
拔罐和刮痧的区别
刮痧是用刮痧板蘸刮痧油反复刮动,摩擦患者某处皮肤,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
刮痧原理:是根据中医十二经脉及奇经八脉、遵循"急则治其标"的原则,运用手法强刺激经络,使局部皮肤发红充血,从而起到醒神救厥、解毒祛邪、清热解表、行气止痛、健脾和胃的效用。
工具、体位:刮痧板由水牛角制成,形状为长方形,边缘钝圆。背部刮痧取俯卧位,肩部取正坐位。刮拭后会出现青紫色出血点。
适应症:感冒、发烧、中暑、头痛、肠胃病、落枕、肩周炎、腰肌劳损、肌肉惊挛、风湿性关节炎等病症。
拔罐:拔罐疗法是传统中医常用的一种治疗疾病的方法,这种疗法可以逐寒祛湿、疏通经络、祛除瘀滞、行气活血、消肿止痛、拔毒泻热,具有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解除疲劳、增强体质的功能,从而达到扶正祛邪,治愈疾病的目的。所以,许多疾病都可以采用拔罐进行治疗。
拔罐疗法采用的工具——罐,有许多种,有玻璃罐、陶瓷罐、竹罐、橡胶罐等,甚至家中的罐头瓶也可以用于拔罐。临床中用得较多的是玻璃罐、陶瓷罐、竹罐。而橡胶罐在家庭中用的较多,因为它使用方便,用手一捏,即可嘬住,不管你是否懂医,非常容易掌握,只要明白哪里痛就拔哪里即可。但它没有用火,少了一个重要的环节,效果就要差一些,所以医院一般不用这种。玻璃罐光滑透明,可以透过玻璃观察罐内皮肤充血、瘀血、起泡及放血时的出血情况等,所以临床中用得最多。
拔罐疗法使用中的另一个工具——就是探子,或叫火把。可用一截较粗的铅丝,一头弯成圆圈状,易于用手握住,另一头缠上棉花及纱布,用来蘸酒精、点火。
拔罐的方法很多,主要有四种:拔罐、闪罐、走罐、放血拔罐。
拔罐是最简单最基本的方法。一般用一只手持罐,另一只手拿已点着火的探子,将着火的探子在罐中晃上几晃后,撤出,将罐迅速放在要治疗的部位,然后用手轻轻拔一拔罐子,看是否嘬上了。拔罐时应注意:不要将探子上的酒精抹在罐子口上,也不要将探子上的酒精滴落在病人的皮肤上,否则,将会烫伤病人。
闪罐就是将已拔上的罐子,迅速取下,然后再拔、再取下,反复多次。闪罐法多用于虚寒证,或肌肉萎缩,或需重点刺激的穴位。闪罐时应注意:罐子在反复闪拔中,罐子本身的温度也在迅速升高,故应备有多个罐子,交替使用,防止烫伤皮肤。
走罐是指在罐子拔上以后,用一只手,或两只手抓住罐子,微微上提,推拉罐体在患者的皮肤上移动。可以向一个方向移动,也可以来回移动。所以说,走罐不是作用于一个穴位,而是作用了数个穴位,一部分或一段经络。如后背的膀胱经,就是经常走罐的部位。走罐时应注意:走罐前要在欲走罐的部位或罐子口涂抹一些润滑剂,如甘油、石蜡油、刮痧油等,以防止走罐时拉伤皮肤。走罐,常用于后背酸痛、发凉,头晕,感冒等。
放血拔罐是指在选定的穴位上或脓肿处,用三棱针扎上几针,再在上面拔罐。体内的瘀血、脓血会沿着针眼流出。放血拔罐时应注意:起罐后应做好消毒工作。本法一般用于发热、热毒引起的疾病。
拔罐时经常采取的体位:仰卧位、俯卧位、坐位等。
拔罐疗法的禁忌症:心脏病、血液病、皮肤病及皮肤损伤者、精神病或神经质的人、肺结核及各种传染病、各种骨折、极度衰弱、过度疲劳、孕妇、妇女月经期、过饱、过饥、过渴、醉酒等,均应慎用或禁用拔罐疗法。
拔罐时的注意事项
1.保暖。拔罐时均要在脱衣服后,才能治疗,所以治疗时应避免有风直吹,防止受凉,保持室内的温度。
2.避免烫伤。不要将燃烧的酒精落在病人的身上,过热的罐子勤更换。
3.不宜拔的部位:心前区、皮肤细嫩处、皮肤破损处、皮肤瘢痕处、乳头、骨突出处均不宜拔罐。
4.同一部位不能天天拔。在拔罐的旧痕未消退前,不可再拔罐。
5.在给患者拔罐时,应密切观察病人的情况,如有晕罐等情况,应及时处理。
上班族注意 拔罐有助缓解后背疼痛
那些坐办公室伏案用电脑工作的上班族,发生后背疼痛的几率多一些。专家建议上班族在工作40分钟至1小时左右应起来活动一下,伸伸胳膊,弯弯腰,像学生一样做做操,可以解除肌肉的疲劳,缓解疼痛。治疗后背疼痛时,除了运动辅助缓解外,拔罐、走罐是最简单有效的方法。
拔罐是传统中医常用的一种治疗疾病的方法,可以逐寒祛湿、疏通经络、祛除瘀滞、行气活血、消肿止痛、拔毒泻热,具有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解除疲劳,增强体质的功能,进而达到扶正祛邪,治愈疾病的目的。许多疾病都可以采用拔罐疗法进行治疗。对于后背疼痛的患者,通过对后背脊柱两侧进行走罐,对痛点进行拔罐,不过十余分钟,就可大大缓解疼痛。
拔罐一般使用玻璃罐即可。拔罐时,一般用一只手持罐,另一只手拿已点着火的探子,将着火的探子在罐中晃上几晃后,撤出,将罐迅速放在要治疗的部位,然后用手轻轻拔一拔罐子,看是否拔上了。拔罐时应注意:不要将探子上的酒精抹在罐子口上,也不要将探子上的酒精滴落在病人的皮肤上,否则,将会烫伤病人,出现不必要的意外情况。
走罐是指在罐子拔上以后,用一只手或两只手抓住罐子,微微上提,推拉罐体在患者的皮肤上移动。可以向一个方向移动,也可以来回移动。走罐不是作用于一个穴位,而是作用于数个穴位、一部分或一段经络,如后背脊柱两侧就是经常走罐的部位。走罐时应注意:走罐前要在欲走罐的部位或罐子口涂抹一些润滑剂,如甘油、石蜡油、刮痧油等,以防止走罐时拉伤皮肤。走罐除了可以治疗后背酸痛、发凉外,也可用于头晕、感冒的治疗。
在拔罐时,病人一般采取俯卧的体位,以利于在后背部拔罐治疗。如果遇有心脏病、血液病、皮肤病及皮肤损伤者,精神病或神经质的人,肺结核及各种传染病,各种骨折,极度衰弱,孕妇或妇女月经期,过饱、过饥、过渴、醉酒等,均应禁用或慎用拔罐疗法。
拔罐时注意哪些问题
1.保暖。拔罐时均要在脱衣服后才能治疗,所以治疗时应避免有风直吹,防止受凉,保持室内的温度。
2.避免烫伤。不要将燃烧的酒精落在病人的身上,过热的罐子勤更换。
3.不宜拔的部位有皮肤破损处、皮肤斑痕处、皮肤有赘生物或骨突出处。
4.同一部位不能天天拔。在拔罐的斑痕未消退前,不可再做拔罐。
5.在给患者拔罐时,应密切观察病人的情况,如有晕罐等情况,应及时处理。后背疼痛,以及疲劳综合征等均可以采用拔罐疗法治疗,其方法简便,操作简单,易于掌握,可在家中应用。
在家里拔火罐的注意事项
医生介绍,拔罐简单易行,一般患者在家中就可以操作。以后背疼痛来讲,通过对后背脊柱两侧进行走罐,对痛点进行拔罐,不过10余分钟,就可大大缓解疼痛。
医生介绍,拔罐一般使用玻璃罐即可,甚至家中的罐头瓶也可以用于拔罐,橡胶罐也可使用,但不能走罐。拔罐时,一般用一只手持罐,另一只手拿已点着火的探子,将着火的探子在罐中晃上几晃后,撤出,将罐迅速放在要治疗的部位,然后用手轻轻拔一拔罐子,看是否拔上了。拔罐时应注意:不要将探子上的酒精抹在罐子口上,也不要将探子上的酒精滴落在病人的皮肤上,否则,将会烫伤病人,出现不必要的意外情况。
走罐是指在罐子拔上以后,用一只手或两只手抓住罐子,微微上提,推拉罐体在患者的皮肤上移动。可以向一个方向移动,也可以来回移动。所以说,走罐不是作用于一个穴位,而是作用了数个穴位、一部分或一段经络。如后背脊柱两侧就是经常走罐的部位。走罐时应注意:走罐前要在欲走罐的部位或罐子口涂抹一些润滑剂,如甘油、石蜡油、刮痧油等,以防止走罐时拉伤皮肤。走罐除了可以治疗后背酸痛、发凉外,也可用于头晕、感冒的治疗。
如果是治疗后背痛,病人在拔罐时,一般采取俯卧的体位。俯卧位是指患者脸向下趴在床上。以利于在后背部,上下肢的后侧、内外侧拔罐治疗。
医生提醒,拔罐时如果遇有心脏病、血液病、皮肤病及皮肤损伤者、精神病或神经质的人、肺结核及各种传染病、各种骨折、极度衰弱、孕妇、妇女月经期、过饱、过饥、过渴、醉酒等,均应禁用或慎用拔罐疗法。
医生还提醒大家,在家拔罐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保暖。拔罐时均要在脱衣服后才能治疗,所以治疗时应避免有风直吹,防止受凉,保持室内的温度。
2.避免烫伤。不要将燃烧的酒精落在病人的身上,过热的罐子勤更换。
3.不宜拔的部位:皮肤破损处、皮肤斑痕处、皮肤有赘生物或骨突出处均不宜拔罐。
4.同一部位不能天天拔。在拔罐的斑痕未消退前,不可再做拔罐。
5.在给别人拔罐时,应密切观察病人的情况,如有晕罐等情况,应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