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犊鼻的准确位置是哪里

犊鼻的准确位置是哪里

犊鼻位于膝部,髌骨与髌韧带外侧凹陷中央处。取穴时正坐屈膝,在髌骨下缘,髌韧带(髌骨与胫骨之间大筋)两侧可见两个凹陷,外侧凹陷正中即是本穴。

犊鼻又叫外膝眼,属足阳明胃经,位于膝部,是膝关节病变的敏感反应点和特效治疗部位。膝盖是人体薄弱部位,最易受风寒侵袭,出现膝腿运动系统病症,适当刺激可以起到预防下肢,膝关节病变引起的膝痛,屈伸不利,下肢麻痹的作用,又可作为膝关节常用保健穴位。

犊鼻的准确位置图视频 犊鼻的准确位置图

犊鼻属足阳明胃经穴道,屈膝,在膝部,髌骨和髌韧带外侧的凹陷中。

快速取穴:

1.坐位,屈膝呈135度,在髌骨下缘,髌韧带外侧凹陷中,按压有酸胀感。

2.侧坐屈膝135度,下肢用力蹬直时,在膝盖外边见一凹陷处,按压有酸胀感。

犊鼻的准确位置 犊鼻保健按摩方法

用中指指腹按揉本穴,每次1-3分钟,每天坚持按摩,可以改善膝部疼痛,酸软,远离下肢麻痹,膝关节炎。

犊鼻的准确位置 犊鼻穴穴位解剖

内侧为髌韧带,有膝关节动,静脉网;布有腓肠外侧皮神经,腓总神经关节支。

少商准确位置是哪里

在手拇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侧掌,微握掌,拇指上翘,手拇指爪甲桡侧缘和基底部各作一线,相交处取穴。少商为肺经之井穴,五行属性属木,其疏通,条达,开泄之作用较强,善清肺泻火,驱邪外出,具有清肺利咽,开窍醒神的作用。适用于咽喉肿痛,咳嗽,鼻出血,高热,昏迷等症,现代常用于治疗肺炎,扁桃体炎,中风,昏迷,手指麻木等症。少商不宜艾灸,适合按摩或是放血法治疗。少商穴宣泄郁热的作用很强,用三棱针点刺少商放血主治肺炎所致的高热,惊厥,呼吸急促和中风昏迷等症;急性咽炎,扁桃体炎发作时,在少商处放几滴血,可有效缓解症状。

龟尾的准确位置是哪里

龟尾位于尾骨端下,当尾骨端与肛门连线的中点处。推拿常用揉法。龟尾穴性平和,揉龟尾有通调督脉之经气,调理大肠之功能,既有止泻作用,又能帮助通便。主治泄泻,便秘,脱肛,遗尿等病症。多与揉脐,推七节骨等相配合,以治疗腹泻,便秘等症。

犊鼻的准确位置图视频 按摩犊鼻的作用

1.犊鼻穴位胃经上的穴位,这个穴位有一个作用,就是冲刷穴内的脾土微粒,使穴内的五行气血只保留属于肝肾二经的气血,腿部的肝经和肾经气血通畅了,膝关节周围的肌肉和关节积液也就正常了,腿脚自然也就可以正常活动了。

2.犊鼻穴具有通经活络,疏风散寒,理气消肿止痛的作用,长期按摩此穴为,能够治疗膝关节痛,下肢麻痹,脚气水肿,膝脚无力,不能久站等病症。

3.长期按压这个穴位,对肛门括约肌功能消失或减退,常下痢或大便失禁等,也具有很好的治疗,调理,保健作用。

犊鼻的定位在哪里

犊鼻的准确位置

犊鼻属足阳明胃经穴道,屈膝,在膝部,髌骨和髌韧带外侧的凹陷中。

快速取穴:

1.坐位,屈膝呈135度,在髌骨下缘,髌韧带外侧凹陷中,按压有酸胀感。

2.侧坐屈膝135度,下肢用力蹬直时,在膝盖外边见一凹陷处,按压有酸胀感。

按摩犊鼻的作用

1.犊鼻穴位胃经上的穴位,这个穴位有一个作用,就是冲刷穴内的脾土微粒,使穴内的五行气血只保留属于肝肾二经的气血,腿部的肝经和肾经气血通畅了,膝关节周围的肌肉和关节积液也就正常了,腿脚自然也就可以正常活动了。

2.犊鼻穴具有通经活络,疏风散寒,理气消肿止痛的作用,长期按摩此穴为,能够治疗膝关节痛,下肢麻痹,脚气水肿,膝脚无力,不能久站等病症。

3.长期按压这个穴位,对肛门括约肌功能消失或减退,常下痢或大便失禁等,也具有很好的治疗,调理,保健作用。

犊鼻的保健按摩方法

1.正坐或仰卧,膝盖关节弯曲90度。

2.双手掌心向下,轻置膝盖上。

3.用中指的指腹用力伸入穴位,垂直揉按,会有酸胀感和痛感。

4.每天早晚各揉按一次,每次揉按1-3分钟。

商曲准确位置是哪里

商曲在上腹部,当脐中上2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针刺商曲穴有调理肠胃的功能,临床上常用于治疗腹肠之疾,如便秘,泄泻,胃疼等;治疗腹痛,溏泻,配中脘,天枢,足三里,健脾胃,理肠腑;治腹胀,便秘,配支沟,丰隆,以清三焦,调肠腑;治胃痛,腹痛,配中脘,足三里,有理中气,调肠胃的作用。

犊鼻的准确位置图作用 犊鼻穴常用配伍疗法

1.配梁丘,阳陵泉,内膝眼,膝阳光,委中,以通络止痛,治疗经脉痹阻之膝关节疼痛,肿胀,屈伸不利等。

2.配足三里,阴陵泉,三阴交,八风,以除湿通络,治疗湿邪下注之脚气。

相关推荐

气海俞的准确位置在哪里

气海俞的准确位置 科学定位:在腰部,第3腰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快速取穴法:坐位,两髂前上棘最高点的水平连线与脊柱相交所在的椎体为第4腰椎向上数1椎体(第3腰椎),引一垂线,再从肩胛骨内侧缘引一垂线,两条垂线之间距离的中点处,按压有酸胀感。 气海俞属足太阳膀胱经,腰腹内补的温热水汽由此外输膀胱经,该穴有理气活血,舒筋通络之功,临床上常用于治疗经脉痹阻之腰痛,腿膝不利,气血瘀滞之月经不调,痛经,痔漏等症。

太冲行间准确位置哪里

太冲 在足背部,当第1,2趾间沿第1跖骨内侧向小腿方向触摸,摸到第1凹陷处,或触及动脉搏动处。 太冲肝经上最重要的穴位,治疗各类肝脏疾病的特效穴位,能够降血压,平肝清热,清利头目,熄风止痉,活血化瘀,补肝养血之功,而且对女性月经不调也有调理效果,刺激这个穴位可以疏肝解郁,还能使偏旺的肝火下降, 调护肝脏的保健要穴。 主治疾病 :头痛,眩晕,目赤肿痛,口苦咽干,月经不调,小儿惊风,癫狂,痫证,胁痛,腹胀,黄疸,呕逆,下肢痿痹等,现代常用此穴治疗脑血管病,高血压,青光眼,面神经麻痹,癫痫,肋间神经痛,

天突的准确位置哪里

天突位于人体的颈部,当前正中线上,两锁骨中间,胸骨上窝中央。 取穴时,可以采用仰靠坐位的姿势,沿着颈部正中线向上,一直摸到骨性标志结束的地方,胸骨上窝的中央即。 天突位置接近气管,相当于肺与自然相通的通道,清气从这里进入肺,浊气又从这里呼出,有通利气管,定喘止哮的作用,说明天突穴治疗哮喘的主穴之一。刺激天突穴可以使清气入肺,排出浊气,以起到宽胸理气,化痰利咽之功,主治咳嗽,气喘,打嗝,咽喉肿痛,胸痛,咽喉肿痛等。 按摩天突的方法 按揉法:用自己的拇指或食指指腹,按揉天突穴,每次30下,一天3-4次,力

感冒鼻塞风油精擦哪里 太阳穴

位置:太阳穴的正确位置在颞部,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一横指的凹陷处就太阳穴。 功效:太阳穴主治头痛、偏头痛、眼睛疲劳、牙痛等疾病。

期门的准确位置在哪里

期门的准确位置图 科学定位:在胸部,第6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乳头直下,与巨阙穴齐平。 快速取穴法: 在胸骨,锁骨中线上,前正中线旁开4寸,男性沿乳头向下推2个肋间隙(第6肋间隙),女性则以锁骨中线的第6肋间隙处。 期门为足厥阴肝经,足太阴脾经,阴维脉之会。人体肝气易郁,肝气郁结会引起胁痛,食少,胃痛,呕吐,呃逆,食不化等症;气郁还能化火,肝盛化火,上逆侮肺可导致咳引胁痛,咳喘症,这时多刺激有舒肝郁,清肝热,泻肝实之功的期门穴,有疏肝,利气,化积通瘀的作用,自然能消除诸症。 用双手的大鱼际按揉两侧期门

阳谷的准确位置哪里

阳谷在腕后区,手腕背部横纹尺侧末端,尺骨茎突与三角骨之间的凹陷中。该穴为手太阳小肠经的腧穴,有清心明目,震惊聪耳的功效,经常按压刺激该穴位,可用于治疗五官科的一些疾病。如神经性耳聋,耳鸣;此外还有通经活络之功,主治目赤肿痛,手腕痛,牙痛,肩痛等症。

外关的准确位置在哪里

外关的准确位置 科学定位:在前臂后区,阳池与肘尖的连线上,腕背侧远端横纹上2寸,尺骨与桡骨之间。 快速取穴法: 1.抬臂,从腕背横纹中点直上量约2横指处,在前臂尺骨与桡骨间隙中点,与内关相对,用力按压有酸胀感。 2.正坐或仰卧,俯掌,外关穴位于前臂背侧,手腕横纹上2寸处,与正面内关相对。 外关穴为三焦经之络穴,八脉交会穴之一,通阳维脉,阳经主外,维护人的体表,按摩外关能有效调动阳维脉的功能,等于通过外关将火调向体表,所以本穴解表退热要穴,也小儿退烧的常用腧穴;不少上班族因压力大,长时间劳累,水分补给不

天泉的准确位置在哪里

天泉的准确位置 科学定位:在臂内侧,于腋前纹头下2寸,肱二头肌的长,短头之间。 快速取穴法:侧坐位,在胸部,先取乳头下的第4肋间隙,再从锁骨中线外量1横指处,按压有酸胀感。 作用与功效 类属:手厥阴心包经。 功效作用:宽胸理气,止咳平喘,通络止痛。 主治病证: 1.气滞血瘀,痰浊瘀组之胸痛,胸闷,心痛诸病证。 2.痰浊阻肺,肺失宣肃降之咳嗽,气喘诸症。 3.经脉痹阻之肘臂挛痛诸症。 常用配伍 1.配巨阙,膻中,郄门,丰隆,太渊,针刺泻法,宽胸理气,化痰降浊,治疗痰浊心痛,胸满。 2.配膻中,巨阙,膈俞,阴

云门的准确位置在哪里

云门的准确位置 科学定位:在胸前臂的外上方,肩胛骨喙突上方,锁骨下窝凹陷处,距前正中线6寸。 快速取穴法: 1.正坐位,以手叉腰,锁骨外端下方出现的三角窝的中点处。 2.在胸前臂的外上方,锁骨下缘,距前正中线6寸处。 云门为手太阴肺经腧穴,本穴为手太阴脉气所发,具有通经行气,肃肺止咳,清肺理气,泻四肢热,疏经活络,平喘之功。 主治病证: 1、肺气失宣或壅滞之咳嗽,气喘,胸中烦满,胸痛诸症。 2、经络不通之肩臂痛诸症。 常用配伍 云门+俞府:云门为手太阴肺经腧穴,有肃肺止咳,通经行气之功;俞府为足少阴肾经腧

小儿脾经的准确位置哪里

小儿脾经位于拇指末节指腹。操作方法有补脾经,清脾经与清补脾经之分。 按摩者一手持患儿拇指以固定,另一手以拇指指腹旋推患儿拇指指腹;或将患儿拇指屈曲,以拇指指端循患儿拇指指尖桡侧缘向指根方向直推100-500次。称补脾经。按摩者一手持患儿拇指伸直以固定,另一手以拇指指端向患儿指根方向直推至指尖100-500次,往返推称为平补平泻,称清补脾经。 补脾经,可以健脾胃,补气血,常用脾胃虚弱,气血不足所致食欲不振,肌肉消瘦,消化不良等虚证。 清脾经,可以清热利湿,化痰止呕,常用于湿热熏蒸,皮肤发黄,恶心呕吐,腹泻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