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中医按摩帮你甩掉哮喘

中医按摩帮你甩掉哮喘

按揉丰隆

此穴在小腿前外侧,外膝眼(膝盖外下方凹陷处)与外踝尖连线的中点处。按摩此穴能和胃气、化痰湿、清神志,治疗咳嗽、眩晕、腹痛、下肢痛、咽喉肿痛等症。

点按少商

此穴在拇指末节桡侧(即手背朝上远离食指的一侧),距指甲根角0.1寸处(约0.1cm)。用拇指指腹先后点按两侧少商穴各1~2分钟。按摩此穴能通经气、苏厥逆、清肺逆、利咽喉,治疗咳嗽、气喘、咽喉肿痛、呼吸衰竭、卒中昏迷等症。

按揉鱼际

此穴在第1掌骨中点之桡侧,赤白肉际处(即手背与手掌皮肤相交接处)。用拇指指腹先后按揉两侧鱼际穴各1~2分钟。按摩此穴能散风化痰、清肺利咽,治疗咳嗽、气喘、头痛、咽喉肿痛等症。

中医按摩 帮你甩掉哮喘

哮喘是常见的呼吸道疾病之一,患有哮喘的人群不在少数。每年一到换季时候,由于空气变得更加干燥起来,而且空气中的悬浮颗粒也大量增加,引发了许多哮喘患者的病症,使得该病人群特别恐慌。现在我们就来简单介绍一下怎样防治哮喘。

小儿哮喘治疗比较棘手。除了服药、打针、功能锻炼、调节饮食等措施之外,经常按摩也是较好的方法。按摩可调节神经—内分泌功能,促进血液循环,防止哮喘发作。

按揉丰隆

此穴在小腿前外侧,外膝眼(膝盖外下方凹陷处)与外踝尖连线的中点处。按摩此穴能和胃气、化痰湿、清神志,治疗咳嗽、眩晕、腹痛、下肢痛、咽喉肿痛等症。

哮喘的中医推荐按摩疗法

1、按揉丰隆:此穴在小腿前外侧,外膝眼(膝盖外下方凹陷处)与外踝尖连线的中点处。按摩此穴能和胃气、化痰湿、清神志,治疗咳嗽、眩晕、腹痛、下肢痛、咽喉肿痛等症。

2、点按少商:此穴在拇指末节桡侧(即手背朝上远离食指的一侧),距指甲根角0.1寸处(约0.1cm)。用拇指指腹先后点按两侧少商穴各1~2分钟。按摩此穴能通经气、苏厥逆、清肺逆、利咽喉,治疗咳嗽、气喘、咽喉肿痛、呼吸衰竭、卒中昏迷等症。

3、按揉鱼际:此穴在第1掌骨中点之桡侧,赤白肉际处(即手背与手掌皮肤相交接处)。用拇指指腹先后按揉两侧鱼际穴各1~2分钟。按摩此穴能散风化痰、清肺利咽,治疗咳嗽、气喘、头痛、咽喉肿痛等症。

4、按揉列缺:两手虎口交叉,一手食指尖按在另一手的桡骨茎突上,当食指尖处即为此穴。用食指按揉两侧列缺穴各1~2分钟。按摩此穴能宣肺祛风、疏经通络,治疗咳嗽气喘、头痛、咽痛等症。

5、按揉膻中:此穴位于胸骨正中线上,平第4肋间隙,两乳头之间的中点处。用食指或中指的指腹按揉膻中穴3~5分钟。按摩此穴能调气降逆、清肺化痰、宽胸利膈,治疗咳嗽、支气管哮喘、胸痛、胸闷、肋间神经痛等症。

6、点按天突:此穴位于胸骨切迹上方正中凹陷处。用食指或中指指腹慢慢地点按天突穴1~2分钟。按摩此穴能宣肺化痰、利咽开音,治疗咳嗽、支气管哮喘、咽喉炎、扁桃体炎等。

以上就是对哮喘的中医按摩疗法的介绍,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帮助。哮喘是一种不易治愈的疾病,患者一定要积极治疗。

不运动怎么减肥最快 站立扭腰

这个可以在中午或者晚上练习。如果在看电视,不妨再看广告的空当,起身站立,挺胸收腹,然后左右扭腰(类似肚皮舞的扭腰动作,要借助腰部用力,而不是腿部或者是背部力量)100下,每天都坚持,保证能帮你甩掉小肚腩!

中医按摩帮你甩掉哮喘

此穴在小腿前外侧,外膝眼(膝盖外下方凹陷处)与外踝尖连线的中点处。按摩此穴能和胃气、化痰湿、清神志,治疗咳嗽、眩晕、腹痛、下肢痛、咽喉肿痛等症。

点按少商

此穴在拇指末节桡侧(即手背朝上远离食指的一侧),距指甲根角0.1寸处(约0.1cm)。用拇指指腹先后点按两侧少商穴各1~2分钟。按摩此穴能通经气、苏厥逆、清肺逆、利咽喉,治疗咳嗽、气喘、咽喉肿痛、呼吸衰竭、卒中昏迷等症。

按揉鱼际

此穴在第1掌骨中点之桡侧,赤白肉际处(即手背与手掌皮肤相交接处)。用拇指指腹先后按揉两侧鱼际穴各1~2分钟。按摩此穴能散风化痰、清肺利咽,治疗咳嗽、气喘、头痛、咽喉肿痛等症。

肚子大减肥方法

早晨空腹喝两杯水

当体内水分不足的时候,食物残渣就会留在肠道中,肠道中的水分会不断被吸收,影响肠道蠕动的速度,因此要及时补充水分。早晨起来的时候空腹喝两杯水,可以帮助排便,清洗肠胃中残留的食物,轻松的甩掉小肚腩。

晚餐少吃

晚饭进食过多,不易消化,造成脂肪堆积在腹部,日长月久自然会长成小肚腩啦每天晚饭尽量少吃,而且要吃得清淡,如果不是饿得厉害,只吃三至五成饱即可帮你甩掉小肚腩。饭后两小时不妨来点酸牛奶帮助消化肠胃中的食物。晚餐少吃绝对是帮你甩掉小肚腩首要前提哦!

多喝酸奶

喝酸奶也是减肚子有效的方法之一,酸奶具有促进消化、排便的作用,减肚子的效果相当明显。酸奶含有益生菌,有助于消化,同时益生菌会在肠道中的纤维发酵,生成有机酸,促进肠道蠕动。最好选择低脂酸奶,而且要适量饮用,否则会导致糖分摄入过多,反而容易发胖。

中医按摩 帮你快速排出肾脏毒素

肾脏也会染“毒”。肾脏毒素有四大症状表现。当肾脏有毒素时,我们应及时清理。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肾脏毒素症状表现以及肾脏排毒的方法有哪些吧!

肾脏毒素症状表现

1、容易疲倦。身体内的毒素消耗了肾的能量,肾脏提供的能量减少,于是出现体倦,神疲思睡,四肢无力。

2、月经量少,或经期短,颜色暗。月经的产生和消失,都是肾功能是否旺盛的表现,如果肾脏中有很多毒素,经血就会减少。

3、下颌长痘。脸部下颌部位由肾管辖,肾的排毒不足,多余的毒素会表现在下颌部位。

4、水肿。肾脏管理体内的液体运行,肾脏堆积毒素后,排出多余液体的能力降低,就出现了水肿。

四小方法 排出肾脏毒素

食补抗毒:山药

山药虽然可以同时滋补很多脏器,但最终还是以补肾为主,经常吃山药可以增强肾脏的排毒功能。拔丝山药是很好的一种食用方法,用焦糖"炮制"过的山药,补肾抗毒的功效会相应增强。

食补排毒:冬瓜

冬瓜富含汁液,进入人体后,会刺激肾脏增加尿液,排出体内的毒素。食用时可用冬瓜煲汤或清炒,味道尽量淡一些。

按摩排毒:涌泉穴

涌泉穴,是人体最低的穴位,如果人体是一幢大楼,这个穴位就是排污下水管道的出口,经常按揉它,排毒效果明显。涌泉穴位置在足底的前1/3处(计算时不包括足趾),这个穴位比较敏感,不要用太大的力度,稍有感觉即可,以边按边揉为佳,持续5分钟左右即可。

晨起喝白开水排毒

肾脏最适合的排毒时间为早晨5~7点,身体经过一夜的修复,到了早晨毒素都聚集在肾脏,所以早晨起来最好喝一杯白水,冲刷一下肾脏,将毒素排出体外。

小肚子胖该怎么减肥呢

肚子胖怎么减肥最快一、按摩

按摩腹部,对减肚子上的赘肉有非常好的效果,特别是配合摩素的效果会非常明显。先将摩素均匀地涂抹在小肚子上,手掌紧贴腹部赘肉的地方,用力按压揉捏,并以顺时针方向,由下往上推按,直到摩素完全吸收。

肚子胖怎么减肥最快二、站立扭腰

这个可以在中午或者晚上练习。如果在看电视,不妨再看广告的空当,起身站立,挺胸收腹,然后左右扭腰(类似肚皮舞的扭腰动作,要借助腰部用力,而不是腿部或者是背部力量)100下,每天都坚持,保证能帮你甩掉小肚腩!

中医按摩3招帮你减掉腰部赘肉

核心提示:很多女性朋友都很烦恼,腰部赘肉越来越多,像套上了游泳圈,怎么办呢?中医按摩3招帮你排忧解难!

1、刺激腰背穴位

腰部穴位有:带脉穴,位于第十一肋顶端,与肚脐同高度;腹洁穴,位于顺乳头线往下,比肚脐低3厘米处的位置。背部穴位有:京门穴,位于第十二肋骨顶端;志室穴,位于第二腰椎突起向下5厘米处。

用拇指、食指,或二三指按揉、点捏、掐压这些穴位及其有关的肌肉。

2、捏揉按摩腰部带脉

带脉位于带脉穴一带,系腰最细处。经常按摩此一经脉,减腰肥效果甚好。可从前后两个方向,用双手两边按捏、揉点、提拿带脉。

3、按摩刺激腹部肌肉

若以强烈的刺激,按揉腹部的腹直肌和肋腹肌肉中的腹斜肌,也能使腰部减肥并纤细。具体手法,同按摩腰部带脉相同。

中医按摩防止胸部下垂

中医按摩防止胸部下垂 很多女性因为生完孩子以后或者上了年纪胸部会出现下垂,穿衣服也不好看,怎么能防止胸部下垂呢?中医按摩来帮你。下面几步就能让你拥有魅力“胸峰”。

中医按摩防止胸部下垂

中医按摩防止胸部下垂---从乳房中心开始画圈,往上直到锁骨处。

中医按摩防止胸部下垂---从乳房外缘开始,以画小圈方式做螺旋状按摩。

中医按摩防止胸部下垂---两手掌轻轻抓住两边乳房,向上微微拉引,但是别捏得太用力。每天洗完澡后花5分钟进行按摩就可以,每个动作重复8-10次。

中国有句话“贵在坚持”每天坚持10分钟就会让你提拔做女人。

相关推荐

哮喘发作的急救措施

1、协助病人取坐位或半卧位休息;或让病人抱着枕头跪坐在床上,腰向前倾。此位置有利病人呼吸。 2、迅速取出家用吸氧瓶,以每分钟3L的高流量氧气通过鼻导管或面罩给病人吸入。 3、吸入β2受体激动剂类气雾剂:哮喘发作时应立即吸入β2受体激动剂类气雾剂约2~4喷,此后依据病情可以每20分钟重复一次。 4、口服缓释茶碱类药:吸入β2受体激动剂类气雾剂1小时后若仍未能缓解的患者应及时口服缓释茶碱类药,配合吸入糖皮质激素气雾剂如必可酮400ug左右,并继续每间隔4小时左右吸入一次β2受体激动剂。 5、吞咽动作:哮喘患者

八大食谱甩掉双下巴

一、胡萝卜丝炒青蒜 材料:胡萝卜300克、肥瘦肉100克、酸咸菜60克、蒜苗20克、生姜5克、盐少许。 制作步骤: 1.胡萝卜洗净去皮,擦成丝;肥瘦肉剁成碎肉;生姜洗净去皮,切碎;酸咸菜切小丁,蒜苗洗净切碎备用; 2.锅中放入少许油加热至五成,放入碎肉和生姜碎翻炒至颜色变白,然后依次放入料酒和老抽翻炒均匀; 3.锅中放入适量油加热,放入胡萝卜丝翻炒片刻,加入少许生抽和盐调味; 4.然后依次放入炒好的碎肉、咸酸菜和蒜苗碎,翻炒均匀即可出锅。 二、柠檬蜂蜜水 材料:柠檬1个、蜂蜜、水、盐。 制作步骤: 1.将

小儿哮喘按摩图 哮喘儿童按摩方

家长可以选择补脾经,补肺经,补肾经,运内八卦各1分钟,揉膻中,顺时针摩腹各2分钟,揉足三里,揉丰隆各1分钟,搓摩胁肋10遍,捏脊4遍。 按摩方解:补脾经,揉板门,运内八卦,顺时针摩腹,搓摩胁肋,揉足三里,揉丰隆能助健脾顺气化痰,补肺经,补肾经,捏脊补益先天不足而扶正。

防治哮喘先保暖

既然哮喘与风寒有关,防治哮喘首先就应注意防寒保暖。对于哮喘患者,防寒保暖重点部位在背部,因为肩背部有一风门穴(位于背部,当第2胸椎棘突下,旁开 1.5寸处),是“风”出入胸腔的“门户”。此穴的位置,刚好对应两肺叶,对肺的影响非常大。哮喘患者千万不要让背部受寒,除天热时不穿露背的衣服外,平时也要适当按摩。按摩的时间以不超过10分钟为宜。按摩方法选择掌推、点、按均可。 按摩风池防感冒除了保护好背部之外,也要特别预防感冒。在临床中,绝大多数哮喘是因为感冒引起的。在这里教给大家一种预防感冒的穴位按摩法——风池穴按

中医按摩缓解眼部疲劳

一:捂眼 先闭紧双眼数到8,再眼部放松休息着数到8,多次重复进行。然后睁大眼睛,保持8秒钟,重复三次。闭上眼睛,手掌半握扣在眼睛上,要当心不要碰到眼球,通过想象黑暗来放松。 二:让眼睛转转圈 身体坐直,眼睛平视前方,保持头部不动。右臂向右侧完全伸直,抬至肩膀高度,保持手臂绷直并完全伸展,朝头中部呈弧形移动,同时摆动食指,两眼跟着食指的运动,让眼球先滚动到最右边,再向上到眼窝最上方,然后到最左边,再到眼窝的底部。 眼球在每一位置停留一秒钟,开始时做6次,逐渐增加到10至12次。然后用左手重复动作,让眼球沿相

五个瘦身妙招,一周瘦5斤

晚饭进食过多,不易消化,造成脂肪堆积在腹部,日长月久自然会长成小肚腩啦。每天晚饭尽量少吃,而且要吃得清淡,如果不是饿得厉害,只吃三至五成饱即可。饭后两小时不妨来点酸牛奶助消化。7个瘦肚子的方法,晚餐少吃绝对是甩掉小肚腩首要前提哦! 晚饭后半小时,让整个身体背向着紧贴墙壁,夹紧臀部,让臀部、背部、腿部、腰部、头、脖子等都尽量贴紧墙面,刚开始可以夹着纸片,以纸片不会掉下来为准。几分钟后就会很很累,肌肉发酸,但是一定要坚持,15分钟后就可以解放了!这个方法不仅能瘦腰瘦肚子,连大腿、脖子还有脸都能变瘦呢!每

生完孩子后如何收腹呢

1、每天15分钟有氧运动,摄入食物的能量小于消耗的能量的时候,就会达到瘦肚子的效果 2、药物和节食减肥是不可取的,只有运动减肥才是最健康的方式,建议散步减肥,最好穿上形体训练鞋,由于是负跟的,穿上后会有效改善怀孕引起的骨盆前倾,提臀收腹,形成挺拔体态,使运动死角——小腹得到锻炼,还可以促进肠道蠕动,增加排便次数,长期坚持,还能有效缓解产后腰痛 3、晚餐少吃如果晚餐吃得太多,容易不消化,造成脂肪堆积在腹部,日长月久自然会长成小肚腩。每天晚餐尽量少吃,而且要吃得清淡,如果不是饿得厉害,只吃三至五成饱即可。饭后

中医按摩消除脸部浮肿

中医按摩消除脸部浮肿有的人第二天起床脸会不知道怎么回事浮肿起来,这都是因为晚上睡觉前喝太多水了,怎么能快速消除浮肿的脸呢?小编推荐--中医按摩消除脸部浮肿 >>>中医按摩去皱纹 中医按摩消除脸部浮肿 中医按摩消除脸部浮肿--下巴、鼻翼、鼻头等处用指尖分别按摩5次。 中医按摩消除脸部浮肿--额头的部分要用指尖按摩3次,注意按摩的时候是呈螺旋状。 中医按摩消除脸部浮肿--手指顺着下巴的下方道脸颊,由下至上按摩10次。 中医按摩消除脸部浮肿--需在眼睛的下方揉三次,再太阳穴的地方停留按压。 如果第二天脸上出现水

哮喘怎么调理比较好

哮喘最初得病是由于受到风寒或风热之邪引起的,加之治疗不当造成寒邪残留体内,这也就是哮喘的病根。秋冬季节气温骤降,中医认为这是自然界“阳气衰减”之时。此时人体肺气较弱、肾阳渐衰,人体抵抗力相对减弱,空气中的寒气稍加刺激哮喘便会发作。 1防治哮喘先保暖既然哮喘与风寒有关,防治哮喘首先就应注意防寒保暖。对于哮喘患者,防寒保暖重点部位在背部,因为肩背部有一风门穴(位于背部,当第2胸椎棘突下,旁开 1.5寸处),是“风”出入胸腔的“门户”。此穴的位置,刚好对应两肺叶,对肺的影响非常大。哮喘患者千万不要让背部受寒,除

中医按摩摆脱失眠噩梦

失眠常常给人们带来很多危害,每天辛苦上班,晚上还睡不好的话,势必会影响一整天的工作效率,长期失眠会使人脾气暴躁,攻击性强,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精神疲劳。 中医治疗失眠的方法: 1、仰卧揉腹 每晚入睡前,仰卧床上,意守丹田(肚脐),先用右手按顺时针方向绕脐稍加用力揉腹,一边揉一边默念计数,揉计120次;再换用左手逆时针方向同样绕脐揉120次。笔者已坚持20多年,对上半夜进入深睡有良好作用。下半夜如再不能入睡,可按上述方法各揉腹60次,对睡眠也有一定作用。由于揉腹能使胃肠蠕动,特别是年岁大的人,消化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