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的基本症状有哪些
乳腺癌的基本症状有哪些
1、乳头溢液。通常情况下,在患上了乳腺癌以后,患者朋友有可能会在乳房上出现不自觉的溢液现象。乳腺癌溢液的性质多为血性,桨液性或水样,同样是常见的乳腺癌的症状。稀薄的血性溢液多数为癌。乳头溢液中乳腺癌的发生率随年龄的增大而增加。
2、乳房肿块。在患了乳腺癌以后,女性患者通常都会产生乳房肿块的现象,并且只要用手摸就会比较明显,以乳腺肿块为首发乳腺癌的症状,占90%以上,是最常见的乳腺癌的症状表现。大多数患者常无意中发现乳房无痛性,质硬,边缘不规则,表面欠光滑的肿块,少数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隐痛或刺痛。常被患者误认为是炎症或经前期生理性的乳房变化,而丧失警惕,延误诊治。
乳腺癌中医如何治疗
一、肝气郁结型乳腺癌
症状:七情所伤,所愿不遂,肝郁气滞致两胁胀痛,易怒易躁,乳房结块如石,舌苔薄黄或薄白,舌红有瘀点,脉弦有力。
治疗原则:温阳扶正,疏肝解郁,佐以活血化瘀。
处方:乳腺癌基本方加青皮、枳壳、香附等。如血瘀明显,再加橘络、丝瓜络、王不留行子等。
二、冲任失调型乳腺癌
症状:乳肿结块,坚硬如石,推之不移,伴有腰膝酸软,女子月经不调,男子遗精阳痿。五心烦热,舌淡无苔,或有龟裂,脉细。
治疗原则:温阳扶正,疏肝解郁,调理冲任。
处方:乳腺癌基本方加青皮、香附、龟甲、菟丝子、补骨脂等。
三、毒热蕴结型乳腺癌
症状:身微热,乳房结块增大快,已溃破,状如山岩,形似莲蓬,乳头内陷,舌红绛,苔中剥,脉濡数。
治疗原则:清热解毒与温阳扶正并施,根据当时表现,随时调整二者之主次。
处方:乳腺癌基本方减少温阳药物数量及剂量,加清热解毒类药物,如蒲公英、半枝莲、白花蛇舌草、菊花等。
谁知道乳腺癌到底有几种类型
英国韦尔科姆基金会桑格研究所日前发布的一项研究报告称,根据基因分析,乳腺癌可分为多种类型。研究人员认为,对不同类型乳腺癌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法,可获得更好的疗效。研究成果发表在最新出版的英国《自然》杂志上。
通过对乳腺癌基因的对照研究,研究人员发现一些乳腺癌具有独特的DNA(脱氧核糖核酸)损伤类型,每一种类型都显示出一种特定的癌症亚型的特征。
研究人员斯特拉顿说,根据基因分析,乳腺癌至少分为三四类,每一类型从预后到治疗反应都各不相同。他举例说,赫赛汀只对那些对HER-2受体产生阳性反应的乳腺癌有效,而他莫昔芬只有在乳腺癌癌细胞含有雌激素受体的情况下才能产生作用。
斯特拉顿说:“我们的工作佐证了乳腺癌不是单一疾病的观点。如果把这种多样性与不同的预后或对药物的敏感性联系到一起,那么这将在临床上十分有用。随着进一步的乳腺癌基因分析,我们很可能会发现5到10种乳腺癌类别。”
乳腺癌是如何形成的呢
乳腺癌是如何形成的?科学家已经从基因中找到答案。大量的研究发现,起初乳腺癌的发生是从一个正常细胞开始的,这个细胞受遗传的控制和外界因素,如环境因素、情绪与压力、吸烟、生活不规律等因素的影响后,其细胞内部的致癌基因启动以及突变基因形成。这个细胞就具有了不正常的行为,它会不断地裂变,无止境地扩张。
但正常情况下,我们身体有一个强大的抑癌系统,不会轻易让这个恶性细胞得逞的,在一个正常细胞里,除了有致癌基因外,还有一个分管抑癌基因存在。正常致癌基因受到抑癌基因的监视,它的恶性行为是很难得逞的。所以,尽管,我们每天都会遇到一些致癌因素,但绝大多数的人是不发生癌症的。
乳腺作为身体的外挂器官,也有自己的“行动纲领”,但由于它很容易受到情绪和女性激素的影响,就成立一个癌细胞“青睐”的地方,成为一个多灾之地。乳腺癌同其他癌症一样,一旦发生,一定是要准备癌变的那个细胞没有被“监视”好或者是被“漏网”了,它就会“疯狂”的生长。本来,人体这个生物机器运行得天衣无缝,然而癌症改变了这种情形,因为癌细胞的任务就是破坏。起初,你很难知道它的破坏行径,由“叛变”的正常细胞衍生成的癌细胞早期就是在作自我能量的储备,不断强大自己的“势力”,他们脱离本来细胞的指令,自行设定增殖速度,累积到10亿个以上时我们才会有所察觉。推荐阅读:如何发现早期乳腺癌
乳腺癌是如何形成的?科学家发现,癌细胞的增殖速度用倍增时间计算,1个变2个,2个变4个,以此类推。比如,胃癌、肠癌、肝癌、胰腺癌、食道癌的倍增时间平均是33天;乳腺癌倍增时间是40多天。想一想,这样倍增下去,一个恶性肿瘤不就“诞生”了吗。所以,我们会发现一个癌症病人,癌症越往晚期进展得越快。如果继续下去,就将拖垮人体。这些癌肿瘤的行为是很“嚣张”的,它们有侵略性,会转移到身体的其他部位“安营扎寨”,破坏另一个无辜的组织和器官,乳腺癌转移最多的地方时肺、骨骼、大脑等。
怎么才能知道自己的乳腺癌
正常情况下,我们身体有一个强大的抑癌系统,不会轻易让这个恶性细胞得逞的,在一个正常细胞里,除了有致癌基因外,还有一个分管抑癌基因存在。正常致癌基因受到抑癌基因的监视,它的恶性行为是很难得逞的。所以,尽管,我们每天都会遇到一些致癌因素,但绝大多数的人是不发生癌症的。
乳腺肿块
乳腺肿块是乳腺癌常见症状之一,早期乳腺肿块局限于乳腺实质内,尚可推动,但一旦侵犯筋膜或皮肤,肿块就不能推动,病期亦属较晚期。
此外,对于早期乳腺癌患者的乳房肿块常较小或者是很隐匿,不容易被发现,待病情进入乳腺癌中晚期时则已出现腋下转移。
乳头溢液
乳腺癌中晚期患者乳头溢液较为严重,此时可对乳头溢液人进行涂片细胞学检查以明确诊断。
腋窝淋巴结肿大
乳腺癌中晚期患者常会出现腋窝淋巴结肿大,侵犯淋巴管,发生远处扩散转移。乳腺癌远处扩散转移最常见的淋巴转移部位就是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
乳腺疼痛
绝大多数乳腺癌早期患者无明显疼痛感觉,但到了中晚期乳腺癌患者,乳腺疼痛较为明显,且为多发性刺痛、隐痛等。
以上就是一些乳腺癌十分常见的症状,通过上述症状的判断我们就可以了解到是否是患有乳腺癌了。因此广大女性朋友在发现自己有以上症状的时候一定要尽快的去医院做检查去,这样才能在第一时间得到治疗。
乳腺癌的发病原因
已知的几种诱发乳腺癌的主要因素:
1 年龄:在女性中,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上升,在月经初潮前罕见,20岁前亦少见,但20岁以后发病率迅速上升,45~50岁较高,但呈相对的平坦,绝经后发病率继续上升,到70岁左右达最高峰。死亡率也随年龄而上升,在25岁以后死亡率逐步上升,直到老年时始终保持上升趋势。
2 遗传因素:家族的妇女有第一级直亲家族的乳腺癌史者,其乳腺癌的危险性是正常人群的2~3倍。
3 其他乳房疾病。
4 月经初潮年龄:初潮年龄早于13岁者发病的危险性为年龄大于17岁者的2.2倍。
5 绝经年龄:绝经年龄大于55岁者比小于45岁的危险性增加。
6 第一次怀孕年龄:危险性随着初产年龄的推迟而逐渐增高,初产年龄在35岁以后者的危险性高于无生育史者。
7 绝经后补充雌激素:在更年期长期服用雌激素可能增加乳腺癌的危险性。
8 口服避孕药。
9 食物:尤其是脂肪饮食,可以增加乳腺癌的危险性。
10 饮酒。
11 体重增加可能是绝经期后妇女发生乳腺癌的重要危险因素。
12病毒感染
13放射线作用:易提高患乳腺癌的危险性
14精神因素:焦虑、紧张可抑制抗癌瘤的免疫
(二)发病机制
(1) 遗传因素:Li(1988)报道,美国患有软组织恶性肿瘤的年青人,而他们的孩子有的即患乳腺癌,这是乳腺癌综合征。研究证明了女性乳腺中有部分病人是由遗传基因的传递所致,即发病年龄越小,遗传倾向越大。随着遗传性乳腺癌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将来可能会有一定的阐述。遗传性乳腺癌的特点有:①发病年龄轻;②易双侧发病;③在绝经前患乳腺癌病人,其亲属亦易在绝经前发病。
(2)基因突变:癌基因可有两种协同的阶段但又有区别,即:启动阶段和促发阶段。目前对癌基因及其产物与乳腺癌发生和发展的关系,已得出结论为:有数种癌基因参与乳腺癌的形成;正常细胞第1次引入癌基因不一定发生肿瘤,可能涉及多次才发生癌;癌基因不仅在启动阶段参与细胞突变,而且在乳腺癌形成后仍起作用;在正常乳腺上皮细胞增生癌变过程中,可能有不同基因参与。
①放射线照射可引起基因损伤,使染色体突变,导致乳腺癌发生。
②内分泌激素对乳腺上皮细胞有刺激增生作用,动物实验表明雌激素主要作用于癌形成的促发阶段,而正常女性内分泌激素处于动态平衡状态,故乳腺癌的发生与内分泌紊乱有直接关系。
雌激素、黄体酮、催乳素、雄激素和甲状腺激素等,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均有关系。乳腺中的雌激素水平比血液中雌激素水平高若干倍。乳腺中的胆固醇及其氧化产物,即胆固醇环氧化物可诱发乳腺上皮细胞增生,且胆固醇环氧化物本身便是一种致突变、致癌、有细胞毒性的化合物。
③外源性激素,如口服避孕药,治疗用雌激素、雄激素等,都可引起体内上述内分泌激素平衡失调,产生相应的效应。
④饮食成分和某些代谢产物如脂肪与乳腺癌的关系:由动、植物油引起的高脂血症的小鼠乳腺肿瘤发生率增加。在致癌剂对小鼠的致癌作用的始动阶段,增加脂肪量不起作用,但在促发作用阶段,脂肪喂量增加,肿瘤增长迅速加快。
(3)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机体免疫力下降,不能及时清除致癌物质和致癌物诱发的突变细胞,是乳腺癌发生的宿主方面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年龄的增加,机体的免疫功能尤其是细胞免疫功能下降,这是大多数肿瘤包括乳腺癌易发生于中老年的原因之一。
(4)神经功能状况:乳腺癌病人不少在发病前有过精神创伤,表明高级神经系统过度紧张,可能为致癌剂的诱发突变提供有利条件。
乳癌是什么引起的
(1)遗传因素:Li(1988)报道,美国患有软组织恶性肿瘤的年青人,而他们的孩子有的即患乳腺癌,这是乳腺癌综合征。研究证明了女性乳腺中有部分病人是由遗传基因的传递所致,即发病年龄越小,遗传倾向越大。随着遗传性乳腺癌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将来可能会有一定的阐述。遗传性乳腺癌的特点有:①发病年龄轻;②易双侧发病;③在绝经前患乳腺癌病人,其亲属亦易在绝经前发病。
(2)基因突变:癌基因可有两种协同的阶段但又有区别,即:启动阶段和促发阶段。目前对癌基因及其产物与乳腺癌发生和发展的关系,已得出结论为:有数种癌基因参与乳腺癌的形成;正常细胞第1次引入癌基因不一定发生肿瘤,可能涉及多次才发生癌;癌基因不仅在启动阶段参与细胞突变,而且在乳腺癌形成后仍起作用;在正常乳腺上皮细胞mdash;增生mdash;癌变过程中,可能有不同基因参与。
①放射线照射可引起基因损伤,使染色体突变,导致乳腺癌发生。
②内分泌激素对乳腺上皮细胞有刺激增生作用,动物实验表明雌激素主要作用于癌形成的促发阶段,而正常女性内分泌激素处于动态平衡状态,故乳腺癌的发生与内分泌紊乱有直接关系。
雌激素、黄体酮、催乳素、雄激素和甲状腺激素等,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均有关系。乳腺中的雌激素水平比血液中雌激素水平高若干倍。乳腺中的胆固醇及其氧化产物,即胆固醇环氧化物可诱发乳腺上皮细胞增生,且胆固醇环氧化物本身便是一种致突变、致癌、有细胞毒性的化合物。
③外源性激素如口服避孕药,治疗用雌激素、雄激素等,都可引起体内上述内分泌激素平衡失调,产生相应的效应。
乳腺癌是怎么引起的
1、年龄:在女性中,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上升,在月经初潮前罕见,20岁前亦少见,但20岁以后发病率迅速上升,45~50岁较高,但呈相对的平坦,绝经后发病率继续上升,到70岁左右达最高峰。死亡率也随年龄而上升,在25岁以后死亡率逐步上升,直到老年时始终保持上升趋势。
2、 遗传因素:家族的妇女有第一级直亲家族的乳腺癌史者,其乳腺癌的危险性是正常人群的2~3倍。
基因突变:癌基因可有两种协同的阶段但又有区别,即:启动阶段和促发阶段。目前对癌基因及其产物与乳腺癌发生和发展的关系,已得出结论为:有数种癌基因参与乳腺癌的形成;正常细胞第1次引入癌基因不一定发生肿瘤,可能涉及多次才发生癌;癌基因不仅在启动阶段参与细胞突变,而且在乳腺癌形成后仍起作用;在正常乳腺上皮细胞—增生—癌变过程中,可能有不同基因参与。
3、月经初潮年龄:初潮年龄早于13岁者发病的危险性为年龄大于17岁者的2.2倍。
4、 绝经年龄:绝经年龄大于55岁者比小于45岁的危险性增加。
5 、第一次怀孕年龄:危险性随着初产年龄的推迟而逐渐增高,初产年龄在35岁以后者的危险性高于无生育史者。
6、绝经后补充雌激素:在更年期长期服用雌激素可能增加乳腺癌的危险性。
7、神经功能状况:乳腺癌病人不少在发病前有过精神创伤,表明高级神经系统过度紧张,可能为致癌剂的诱发突变提供有利条件。
8、 饮食成分和某些代谢产物如脂肪与乳腺癌的关系:由动、植物油引起的高脂血症的小鼠乳腺肿瘤发生率增加。在致癌剂对小鼠的致癌作用的始动阶段,增加脂肪量不起作用,但在促发作用阶段,脂肪喂量增加,肿瘤增长迅速加快。
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机体免疫力下降,不能及时清除致癌物质和致癌物诱发的突变细胞,是乳腺癌发生的宿主方面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年龄的增加,机体的免疫功能尤其是细胞免疫功能下降,这是大多数肿瘤包括乳腺癌易发生于中老年的原因之一。体重增加可能是绝经期后妇女发生乳腺癌的重要危险因素。
乳腺增生
正在乳腺肿瘤干细胞实验室的生物狗第一次回答问题,如下:
乳腺增生大部分是良性疾病,可以通过服用药物进行控制,但是事实上,临床观察发现通过饮食和心理调整可以自我恢复。目前没有找到乳腺增生和乳腺癌之间明确的关联,医生会建议乳腺增生患者长期观察。但是生物学上认为乳腺增生如果是由于雌性激素水平升高导致的,那么需要对乳腺癌的风险进行评估,因为高水平的雌性激素E1被认为是致癌因子,有可能会导致乳腺癌,欧美地区过高的脂肪摄入刺激雌性激素的合成导致较高的乳腺癌发病率就是这个道理。
而事实上,乳腺癌可以通过视诊判断,包括观察两乳对称性,乳房是否出现局部凸起的小肿块,乳头非先天性凹陷和橘皮状皮肤等方式,女性可自行进行判断。同时中国乳腺癌高发年龄段在四十岁左右和六十岁左右,建议绝经较晚,暴露于雌性激素水平较高的处于该年龄段的女性每一到两年到医院乳腺外科进行筛查,目前早期发现的乳腺癌基本上都是可控的。
因此对于乳腺增生患者,积极调整吧,但是也不要掉以轻心。
就是这样了。
哪些癌症会遗传 乳腺癌
近亲患乳腺癌风险增3倍,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如有一位近亲患乳腺癌,则患病的危险性增加3倍;如有两位近亲患乳腺癌,则患病率将增加7倍。
专家提醒,如果家族中有多名年龄较小(低于50岁)就发生乳腺癌的患者,那么很可能是家族乳腺癌基因,你很可能就是高危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