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电视引发儿童歪头性斜视
看电视引发儿童歪头性斜视
我们知道,人的眼球之所以能左右上下自如地转动,主要依靠眼球旁的6条眼肌间的平衡运动。这些肌肉又受神经和大脑的支配。一旦大脑、神经或6条肌肉中某一条或几条发生障碍,眼球的转动就会受到限制而形成斜视。
斜视可分为内斜、外斜、隐斜视、麻痹性斜视。
据临床观察,引发儿童出现看电视时歪头性斜视的主要眼病是单眼性内斜,即注视眼固定于一侧,多因两眼视力相差悬殊,经常用视力较好的眼注视,视力差的眼则沦为内斜。
预防要点:
·预防斜视要从婴幼儿时期抓起,家长要注意仔细观察孩子的眼睛发育和变化。
·婴幼儿在发热、出疹、断奶时,家长应加强护理,并经常注意双眼的协调功能,观察眼位有无异常情况。
·要经常注意孩子的眼部卫生或用眼卫生情况。如灯光照明要适当,不能太强或太弱,印刷图片字迹要清晰,不要躺着看书,不可长时间看电视及打游戏机与电脑,不看三维图等。
·对有斜视家族史的孩子,尽管外观上没有斜视,也要在2周岁时请眼科医生检查一下,看看有无远视或散光。
·孩子看电视时,除注意保持一定距离外,不能让小孩每次都坐在同一位置上,尤其是斜对电视的位置。应时常左中右交换座位,否则孩子为了看电视,眼球老往一个方向看,头也会习惯性地向一侧歪。时间久了,6条眼肌的发育和张力就不一样,失去了原来调节平衡的作用,一侧肌肉老是处于紧张状态,另一侧则松弛,就会造成斜视。
宝宝眼病咋能引起歪脖子
6个月大的小华脖子出了问题,看东西时小脖子总是歪向一边,骨科、神经科、外科……看了个遍,可歪头现象越来越明显。
北京儿童医院检查后确诊小华患的是先天性上斜肌麻痹,是由于眼睛斜视造成的。手术后歪头现象完全消失了。
眼科于刚主任介绍,儿童最常见的斜颈原因是颈部肌肉纤维化,但容易被忽略的是,还有许多是由于先天性眼肌麻痹引起的“眼性斜颈”。
麻痹性斜视的宝宝看物体会产生复视,孩子通过歪头可以减轻由于斜视带来的复视,维持双眼视觉。但长期歪头会为孩子带来许多不良后果,包括脸部不对称、颈椎的侧弯、下颌骨的发育畸形。
先天性眼肌麻痹属于比较复杂的眼病,必须由有经验的眼科专科医生,借助特殊的设备(如同视机),特殊的检查(如复像检查等)才能诊断。但由于年龄小,3岁以下的孩子检查、治疗都十分困难。
警惕眼底病的高发致盲率
目前,眼底病的致盲率很高,甚至在国内一些地区,眼底病已取代白内障成为致盲的主要原因。早期治疗不及时,就有失明的危险。因此,如果出现视力减退,视物模糊或变形,应立即检查眼底,以早期发现,及时治疗。
拖延治疗可致失明
据了解,多数眼底病都可以通过激光或手术治疗治愈或消除症状。长期以来,大多数患者由于不了解眼底病的危害,没有到专业的眼科中心诊治,或者因为不了解激光的作用、害怕手术而放弃治疗,一些无法单靠药物来治疗的眼底病也一直都依靠药物来控制,导致病情不断加重,有些甚至完全失明。
小编提醒患者朋友,千万不要轻视眼底病变,如果眼底病变拖延治疗将会导致很严重的后果,有的甚至会造成失明。
如何发现自己的孩子可能患上眼病呢?
1.不能注视眼前的物体或不会追随灯光转动眼球,这基本上表明小儿双眼视力极差。当遮盖一只眼睛小儿无反应,而遮盖另一只眼睛可引起小儿烦躁、哭闹时,说明小儿有单眼视力障碍或弱视。
2.平时喜欢眯眼看物体,歪头看电视,看书或看电视距离近,则可能是视力不好,有屈光不正、远视、近视或散光等。有些孩子歪头是由于斜视引起的,称为眼性斜颈。
3.两眼相互位置不正常。如“斗鸡眼”(内斜视)、外斜视、上斜视等。
4.畏光。先天性青光眼、内翻倒睫、角膜炎症及损伤、白化病、间歇性外斜视、上斜视等眼病都会怕光刺激。
5.流泪、眼屎多,可能有结膜炎、睑内翻、倒睫、先天性鼻泪管闭塞等疾病。
6.眼红。可能有结膜炎、角膜炎、虹膜睫状体炎等。
7.白瞳症。即为黑色的瞳孔区显现白色、黄白色反光,俗称“猫眼”,可能为视网膜母细胞瘤、未成熟儿视网膜病变、先天性白内障等眼病。
8.睑裂和眼球大小不正常,如上睑下垂、小角膜、小眼球、虹膜缺损、先天性青光眼(大角膜)等。
孩子长期看电视容易引发哪些疾病呢
斜视
大人看电视时,或抱着孩子,或把婴儿连同摇篮一起放在身边,婴幼儿在电视声响的吸引下,往往会侧头凝望电视。经常保持同一姿势,就天然会造成斜视。稍微大一点的孩子看电视过久,视力会疲劳,为了看得更清晰,有时会不由自主呈现歪头姿势,时刻长了,也会斜视。
近视
婴幼儿的视觉调理成果还没发育完善,对付强光的直接刺激,视觉难以调理和顺应。而婴儿在浏览电视时,又出格喜欢看那些屏幕闪动频仍,颜色刺激性强的节目,比如,大人很少能在孩子寓目广告时,乐成地把孩子从电视机前拉走。婴幼儿,出格是2岁以下的儿童,他们的屈光,眼位等调理系统尚未发育完善,看电视必定对他们的视力发育倒霉。
自闭症
电视会剥夺孩子的思考力,因为看电视需要的只是孩子的被动留意力,小孩子在看电视的认知进修中会变得不再爱动思维。入神于电视的孩子在糊口中缺乏主动性,对电视的太过存眷让他们忽略本身的玩具和小伴侣,守在电视机前看那些并不得当他们的节目,不愿意和其他人交换,从而呈现“电视自闭症”。
儿童肥胖
有的宝宝喜欢边看电视边用饭,家长也发明这样宝宝在用饭时会较量诚恳,爽性让他一边看一边吃,有时辰乃至特意在宝宝用饭时打开电视机。宝宝的心思全在电视上,往往不知道什么时辰肚子饱了,会吃的过多,导致肥胖;同时,这样也影响宝宝的消化,造成胃肠成果紊乱。
儿童心律反常症
儿科门诊陈诉,越来越多的孩子因过多地看电视呈现身材异常,许多儿童没有器质性心脏病,却存在心律反常,研究发明这些孩子有一个共同点:每天看电视高出3小时,一连2周以上。
由此看来,帮孩子戒掉喜欢看电视的瘾很有须要哦。
看电视为什么会造成小儿斜视
只知道看电视可能会引起近视,还不知道看电视能造成斜视,不用怀疑,这是真的。那么,看电视为什么会造成斜视呢?
专家介绍说,大人看电视时,或抱着孩子,或把婴儿连同摇篮一起放在身边,婴幼儿在电视声响和影像吸引下,往往会侧头注视电视。有时大人看多久他也会看多久,而且常是同一姿势。时间一长,自然就造成斜视了。
还有一种情况是,幼儿由于看电视太久,视力疲劳,为使两眼看得更清晰些,不得不使用眼内肌过度调节,或用不正常的头位姿势来缩短角膜两焦线的距离,以此增加视觉的清晰度,于是便不由自主地出现歪头姿势,其结果也会造成斜视。
看电视为什么会造成小儿斜视
斜视的危害很多
1、从外观上讲,由于斜视影响孩子容貌的美观,斜视儿童常被人起外号,给儿童心理发育蒙上阴影,从而造成其孤僻、自卑及反常心理。
2、从视功能损害上讲,大部分斜视儿童斜眼的视力都比较差,易形成斜视性的弱视,即使斜视眼的视力正常,视物时也仅能用一眼注视,视野不如正常人开阔,更重要的是没有融像能力和立体视觉,使斜视患儿在从事许多专业时会受到限制,如:驾驶、绘图等。
3、还有一些麻痹性斜视的患者,由于眼肌麻痹,常采用偏头、侧脸等一些特殊的头位来克服视物时的不适,医学上称“代偿头位”。如不及早矫治,会导致全身骨骼发育畸形,如脊柱的侧弯等。
专家提醒,斜视的危害是巨大的,所以,当孩子得了斜视,家长一定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及时发现及时治疗,以免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机。
为何宝宝容易出现弱视
3-5岁儿童易患弱视
医生介绍说,3-5岁儿童除了少量先天性近视,这个年龄危害较大、发病率较高的是屈光不正造成的远视、散光以及其所引起的斜视、弱视。对弱视的治疗是“苏州过后无艇搭”,年龄越小,疗效越好,3岁以内的孩子治疗后几乎都可痊愈。
谈及弱视的危害,如果得不到及时而有效的治疗,孩子长大以后不仅学驾驶会有困难,而且还不能从事有关测绘以及各种精细用眼的工作。最让人担忧的是,不少家长对眼睛保健知识都很匮乏,弱视患儿中真正能得到有效治疗的儿童不到1%,使得儿童的视力逐年下降。
小孩弱视的一些表现
1、眼睛有无斜视;
2、是否经常眯眼;
3、看书或者看电视时,是否歪头、偏脸;
4、看东西是否凑得很近。
4大因素造成小儿弱视
1、斜视;
2、屈光不正;
3、形觉剥夺;
4、先天性白内障。
儿童看电视有四害
看电视可促进儿童的语言发育,扩大词汇量,有助于大脑的开发,可以拓宽儿童的知识面,直观认识各种从未接触过的物体:各种社会角色、动物、鱼类、鸟类、古生物恐龙等。但是,电视也有其危害性。
1. 易导致斜视 婴幼儿在电视声响的吸引下,往往会侧头注视电视。经常保持同一姿势,自然会造成斜视。稍微大一点的孩子看电视过久,视力会疲劳,为了看得更清晰,有时会不由自主地歪着头看,时间长了也会斜视。
2. 产生近视、散光等眼睛损伤 婴幼儿的视觉调节功能还没发育完善,对于强光的直接刺激,视觉难以调节和适应。而婴儿在欣赏电视时,又特别喜欢看那些屏幕闪动频繁、颜色刺激性强的节目,大人很少能在孩子观看广告时成功地把孩子从电视机前拉走。婴幼儿,特别是两岁以下的儿童,他们的屈光、眼位等调节系统尚未发育完善,看电视肯定对他们的视力发育不利。
3. 诱发孤独症 人在出生之后6个月内所见所闻的学习经验(光、声音的学习经验),会成为成长之后行动的基础。如果让婴儿太早接受过强的光及声音的刺激,婴儿的大脑会对机械的声音产生反应,对于母亲和其他亲人的声音反而没有反应了,这是造成儿童孤独症的一大原因。
电视对于头脑还在发育的小孩,尤其是0~2岁的小孩会产生完全的破坏作用。电视会剥夺孩子的思考力,小孩子在看电视的认知学习中会变得不再爱动脑筋。沉迷于电视的孩子在生活中缺乏主动性,对电视的过度关注让他们忽略了自己的玩具和小朋友,不愿意和其他人交流,从而出现“电视孤独症”。
4. 造成儿童肥胖 有的宝宝喜欢边看电视边吃饭,家长也发现这样的宝宝在吃饭时会比较老实,干脆让他一边看一边吃,有时候甚至特意在宝宝吃饭时打开电视机。宝宝的心思全在电视上,往往不知道什么时候肚子饱了,会吃得过多,导致肥胖。
儿童不同年龄的斜视是什么
斜视指的是两眼向前注视时,两只眼位不平行,有一只眼向内斜(内斜视)或向外斜(外斜视)。内斜视时这只眼的眼白部分外侧多,黑眼珠(角膜及其后面的虹膜)偏向鼻部;反之为外斜。在幼儿时期,由于鼻梁尚未发育,加上眼内角与鼻根部皮肤较紧,以致两眼内眼角之间较宽些,使两眼内侧的眼白部分被遮,显得外侧的眼白部分多于内侧,好像两眼内斜。只要待鼻骨发育高些,将两眼间皮肤撑起,就不再显内斜了。但是真正的斜视就不如此,儿童长大,斜视不变。如到入学时再查视力,会发现斜视的眼视力不好,也不能用眼镜矫正,这称之为弱视,也就是经过检查来发现眼有器质性改变,而视力又不能矫正。
另外有些小孩子即使眼位是正常的,看起来也有点像"对眼",通常称之为"假性内斜视"。虽然说这种外观随着年龄的增长一般会好转,不需治疗。也有些家长把孩子喜欢歪头看电视当作斜视,其实这不一定是眼科所指的斜视,应认真检查是否有真性斜视或散光等问题存在。
孩子总歪脖子可能是患斜视
日前,北京儿童医院接诊了一个6个月大的小患者,孩子看东西时脖子总是歪向一边。经诊断,孩子患的是先天性“眼性斜颈”,歪头是眼睛斜视造成的。专家提醒家长,如果发现孩子斜视要尽快治疗,否则可能影响孩子终身的视力。
北京儿童医院眼科于刚主任介绍,造成小宝宝斜颈的原因很多,如肌肉、骨骼、神经异常,都会使宝宝的脖子歪到一侧。容易被忽略的是,临床上还有很多孩子的歪脖子是斜视引起的。据介绍,“眼性斜颈”多数是由先天性眼肌麻痹造成的,由于看物体会产生复视,孩子要歪头来减轻斜视带来的复视。但长期歪头会给孩子带来不良后果,如脸部不对称、颈椎侧弯、下颌骨发育畸形等。
专家指出,由于斜视宝宝两只眼不能同时看同一个目标,最终双眼视觉得不到正常发育,虽然有的孩子长大后斜视不明显了,但视力仍会受到影响。
小儿斜视如何鉴别诊断
1,儿童侧视症,斜视的孩子视物时会出现面部及眼部向一侧偏斜的情况,也有些孩子平时头位正常。眼位,眼球运动以及屈光等各项检查都没有异常,只有在专心看电视时,出现面部及眼部向一侧偏斜,双眼侧看向前凝视,这种现象为"侧视症"。侧视症的孩子只出现在看电视这一特殊的环境下歪头,眼位检查没问题,不是斜视引起的。
2,假性内斜视,婴幼儿当中有相当一部分属于假性内斜,表面看上去似斗鸡眼或对眼。这是因为婴幼儿的鼻梁宽且扁平,盖住了部分内眦部(俗称大眼角),两个黑眼珠似乎向中央集中,角膜外侧的白眼珠露的比内侧多,给人一个内斜视的假象。鉴别假性内斜的简便方法就是捏起鼻梁的皮肤,露出内眦部的白眼珠,内斜的外观就消失了,也可以通过遮盖法,当遮盖去遮盖时,假性内斜视的眼球是不会移动的。假性内斜视随着年龄的增长,会逐渐得到改善。
3,外科斜颈,外科斜颈可分为先天性肌性斜颈和先天性骨性斜颈,前者是由于一侧胸锁乳突肌挛缩引起的头颈歪斜的先天性颈部畸形,相当多见;后者是因颈椎骨质发育畸形所致的斜颈,较少见,还有一类斜颈是眼性斜颈,外科斜颈和眼性斜颈的鉴别也有一个简便方法就是遮盖一只眼睛后看斜颈是否有改善,有改善者多为眼性斜颈,否则多为外科斜颈。
如何提早发现孩子弱视
弱视指在视觉发育期(0~12岁),由于单眼斜视、未矫正的屈光参差、高度屈光不正及形觉(人眼辨别物体形状的能力)剥夺,引起单眼或双眼最佳矫正视力低于相应年龄;或双眼视力相差两行及以上,视力较低的一只眼睛为弱视。儿童视力逐步发育成熟,3~5岁视力正常值下限为0.5,6岁及以上为0.7。
儿童弱视病因主要有斜视、屈光参差、未及时矫正的高度远视或高度散光、先天性白内障、重度上睑下垂等。此外,弱视还可能与遗传、早产、发育迟缓等因素有关。弱视对视功能损害不仅是最佳矫正视力下降,还可能令对比敏感度降低、固视不良、双眼单视功能障碍及立体视觉破坏等,患儿无法辨别事物的远近、高低、前后、深浅、凹凸,生活在三维世界中却只能看到二维画面,给学习和生活带来极大不便。
家长如何提早发现孩子弱视?对于婴幼儿,家长可以观察其双眼有没有追光、追物反应;两只眼睛大小是否均匀对称,瞳孔中间有没有发白的情况,眼睛看东西时会不会快速颤动。3岁及以上儿童,家长可以教孩子看视力表,发现视力低下及时就诊。
此外,还要留意孩子的异常行为:
1.看东西时喜欢歪头、侧头或眯眼;
2.看书、写字、看电视时距离太近;
3.做作业、写字时有跳字现象,字写得歪歪扭扭;
4.注意力不集中、多动;
5.眼睛容易疲劳,常揉眼睛;
6.动作笨拙,走路常跌倒,老拿不到东西等。
儿童看电视要从小预防歪头性斜视
预防要点:
1,预防斜视要从婴幼儿时期抓起,家长要注意仔细观察孩子的眼睛发育和变化。婴幼儿在发热 、出疹、断奶时、家长应加强护理,并经常注意双眼的协调功能,观察眼位有无异常情况。
2,要经常注意孩子的眼部卫生或用眼卫生情况。如灯光照明要适当,不能太强或太弱,印刷图片字迹要清晰,不要躺着看书,不可长时间看电视及打游戏机与电脑,不看三维图等。
3,对有斜视家族史的孩子,尽管外观上没有斜视,也要在2周岁时请眼科医生检查一下,看看有无远视或散光。
4,孩子看电视时,除注意保持一定距离外,不能让小孩每次都坐在同一位置上,尤其是斜对电视的位置。应时常左中右交换座位,否则孩子为了看电视,眼球老往一个方向看,头也会习惯性地向一侧歪。时间久了,6条眼肌的发育和张力就不一样,失去了原来调节平衡的作用,一侧肌肉老是处于紧张状态,另一侧则松弛,就会造成斜视。
孩子歪着头看电视易导致近视
看电视、上网,是很多青少年暑期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专家指出,电视机的显像管辐射出的x射线,可大量消耗视网膜中的视紫质,加上连续看电视和上网的时间太长、房间光线不好等,已经使许多孩子的视力明显减退。有资料显示:连续看电视4个小时,可使视力暂时减退达30%。
儿童近视常有早期“嗜好”
专家称,儿童做事容易集中精力,即使眼睛有些疲劳,视力稍有减退,也不理会。可是当儿童自己感觉视力变坏时,多数已经相当严重。因此,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应多关心孩子,只要发现异常,就要及早采取措施。
家长平时稍稍留神,就可发现孩子有些“嗜好”。孩子爱把眼睛眯成缝看东西,因为眼睛近视时,用眯细眼的方法就可以看清东西。爱紧皱眉头,看近处的物体时容易皱眉。爱歪头,当全神贯注地看电视时,出现歪头现象,但要注意有歪头习惯看东西的儿童,最容易发展成斜视。看书和看电视距离太近,小于30厘米;看电视时,总喜欢靠近电视机。
由于上面这些习惯,常导致儿童全身倦怠、懒散、伴有头痛,看书、学习缺乏耐心,常有厌烦情绪。性格与情绪同时发生改变,如好急躁,与小朋友的关系恶化;行动和思维能力突然减退;看到喜爱的东西,也不像以前那样激动。于是,最终导致学习花费时间多,成绩反而提不高。
斜视会造成儿童歪脖子
有些家长发现,孩子经常歪着脖子看书、写字、看电视,每次都屡教不改。专家介绍:斜视是造成儿童歪脖子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斜视造成的歪脖子现象,临床上称之为代偿头位,又叫眼性斜颈,它不同于外科斜颈,因此不能针对颈椎加以治疗。
斜视会造成儿童歪脖子:
一般小孩如有斜眼歪头、斜颈脸偏一边或低头眼球向上等现象,均为眼睛出现问题的征兆,通常垂直型上下斜视的小孩从其眼睛的位置来看,很难发现有斜视的问题,但他们会为了看更清楚而自然将头歪向一边或脸偏一边,而形成歪头歪脑,让不少父母以为孩子是歪脖子而做外科手术或复健的治疗。
斜视是两眼球的视线无法同时落在目视的地方,而产生一眼看东西其另一眼看别处,若是这种情形是比较容易察觉的,但若是上下斜视就很不明显了,而且还会并发弱视,最好在六至七岁前进行治疗,越早治疗则治愈率越高。
斜视的治疗方式是将一眼遮蔽及配戴棱镜或手术等方法,目的在于矫正弱视以恢复正常,平时最重要须适当的矫正用眼姿势以预防斜视的发生。家长发现孩子有斜视的问题,应该尽早带孩子去专业的医院检查并矫治,才能有效地遏止斜视给孩子带来的伤害。
有效预防麻痹性斜视的方法是什么
注意卫生:注意孩子的眼部卫生,用眼卫生。如灯光照明要适度,不能太强或太弱,印刷图片字迹要清晰,不要躺着看书,不要长时间看电视,少打游戏机或电脑游戏,不看三维图等,以免发生麻痹性斜视。
平时生活中的注意事项:要注意仔细观察孩子的眼睛变化情况及一举一动,及时纠正孩子的不良用眼习惯,看电视时不能老坐一个位置或一种姿势。幼儿园老师应留意孩子学习、手工操作、活动时的用眼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反馈给家长,幼儿园每年最好要请眼科医生对每位儿童进行常规的麻痹性斜视检查,以便及时发现麻痹性斜视,及时得到治疗,对于有屈光不正的患儿可及时配镜,以防发生麻痹性斜视及弱视。
注意有无遗传问题:对有斜眼家族史的儿童,尽管外观上没有麻痹性斜视,也要在2周岁时请眼科医生检查,注意有无远视或散光。
特殊时期加强护理:婴幼儿的发热、出诊、断奶时应加强护理,并经常注意双眼的协调功能,观察眼位有无异常情况。
及早做眼科检查:孩子3岁时应去医院做一次眼科检查,包括视力、眼底、有无麻痹性斜视,若检查发现为眼视力不等或差别较大时,立即进行散瞳验光,以明确有无屈光不正,如有,应及时矫正并坚持戴镜。如等孩子长大后再治疗,那将错过治疗的良机。
由支配眼球运动的神经核、神经以及眼外肌本身麻痹所致的斜视,称为麻痹性斜视。伴有眼球运动的障碍是其典型特点。属于非共同性斜视的一种。非共同性斜视以其病因又分为痉挛性斜视和麻痹性斜视两类。由于原发性肌肉(神经)痉挛引起的斜视极为少见,只在破伤风、神经官能症等偶然见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