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尿尿问题
孩子尿尿问题
我家宝宝现在两周带一个月大了,从小以来尿尿就很频繁,而且中间时间也很短。有时不自觉的就出来了,这时才知道喊妈妈要尿尿了,再端他尿,还是有尿出来。夜里面还要拉三四次的尿,不然就会尿床。上次去做过一次尿检,检查没什么问题,请问这是什么原因呀?有什么方法治疗吗?
孩子长大点,自然会正常.不用太担心!!
回复一
我宝宝以前也是这样。长大一点慢慢就好咯。楼上妈妈不必担心。
回复二
受潮了大人吃了给宝宝买新的吧
回复三
不是质量问题,奶粉运输过程中碰撞摇晃会产生静电,偶尔会形成结块,对品质没有影响,开罐后注意密封保存
回复四
和奶粉有关系,换个牌子。(澳优,美素,多美滋。。)别吃雅培,那个糖重,再添加一点葡萄糖粉,那个也是清火的,而且是单糖,容易分解,不会造成宝宝虚胖。
儿童尿路感染治疗方法
儿童出现尿路感染问题,治疗方法上还是需要先看重护理方法。要是尿路感染引起了孩子的低烧问题,建议爸爸妈妈们先采用物理降温的方式进行处理。比如选择用温水擦拭宝宝的身体,帮助孩子的身体散热。
孩子们还需要多喝水,增加孩子小便的次数,能够更高频率的冲洗尿道,这样也能够缓解尿道感染的问题。当孩子排尿之后,还需要注意清洁方式。我们要注意保持孩子排尿器官的干爽。孩子所使用的尿布,要经过高温消毒,才能够防止病菌的残留。
选择药物要慎重。对于儿童尿路感染问题,我们也要注重药物的选择。有些药物存在副作用,会引发孩子的呕吐以及食欲变差的问题。我们建议爸爸妈妈们要遵循医生的指导,合理选择药物,才能够对症治疗。
新生儿尿多正常吗
1、 病理性尿频
病理性尿频可能是患有感染、结石、肿瘤或存在异物,以尿路感染为多。小儿尿路感染以后,每次尿量不多,但排尿次数却明显增加,并可有尿急、尿痛等症状。由于疼,孩子排尿时往往哭闹。此外,患了尿路感染后,通常伴有全身症状。如体温增高、食欲减退、呕吐等等。做尿常规检验可帮助诊断。治疗时要多给孩子饮水,让他们休息好,在医生指导下应用抗生素等药物。
蛲虫刺激也可引起小儿尿频。感染蛲虫后,晚上成虫会爬到肛门附近产卵,检查时可见到白色线头样小虫。治疗时要给孩子剪指甲、纠正孩子吮手习惯、烫洗内裤和被褥罩,并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驱虫剂。
2、 生理性尿频
生理性尿频除了饮水过多、天气寒冷、裤子不合身等生活因素外,最常见的当属精神性尿频。短时的尿频往往与孩子希望引起父母注意有关。许多年轻的父母都有这方面的经验:当大人聊天聊得正起劲时,孩子会不时地高喊:“妈妈(爸爸)我要尿尿!”这种尿频一般是暂时的,当父母带孩子上厕所而中断谈话后,尿频自然消失。但如果家长对孩子关注不够,使得孩子总将尿尿做为寻求注意的“王牌”,就可能落下习惯性精神性尿频的毛病,此时再纠正就很难。
一旦发现孩子尿频,就要找找原因,即不要紧张地追问孩子这呀那的,也不要大惊小怪地逢人就询问治法,以免强化孩子“尿尿,妈妈会注意我”的想法。更不能呵斥孩子“不许尿!”而要循循善诱地引导,使他自觉克服。造成精神性尿频的原因很多,要获得良效就要找准原因,有针对地疏导。
孩子尿床该怎么治 切勿轻忽尿床问题
在传统刻板观念里,总认为孩子尿床只是因发育尚未成熟而无法控制排尿所致。许多爸比妈咪,甚至医护人员都相信尿床并无大碍,尿床现象将会随着孩子的成长而随之消失。对于尿床都视为当然或采取观察态度。
事实上研究发现患有尿床的孩子比起无尿床习惯的孩子,明显有较严重的情绪(如:经常感到焦虑和抑郁)、思想、注意力以及行为问题,同时自尊亦受到严重的损害。然而当他们痊愈之后,所有心理及行为问题都有明显的改善。
因此,尿床并非如过去相信的无害,特别是针对己经出现上述现象的孩子应给予及早治疗。
此外,也有研究发现,患有严重尿床的孩子可能同时具有睡眠障碍与膀胱功能失调的症状,特别是那些曾经接受过多种治疗而又失败的孩子,这些种种问题都必须得到适当的注视和检查,从而恰当地提供针对不同类别尿床的有效治疗,才能有满意的效果。
孩子尿床该怎么治 难以启齿的尿床问题
尿床,又称夜间遗尿,在2、3岁前的孩子身上是很常见的,随着年龄成长,其膀胱控制能力会逐渐成熟稳定。大部分的孩子在4~5岁左右,就能够获得较稳定的膀胱排尿控制能力。
曾有学者针对尿床议题进行相关的流行病学调查,发现6~12岁的国小年龄群中,在过去一个月内曾发生一次以上尿床的盛行率为5.5%,随着年纪增长,尿床比例慢慢减少,7岁为9.3%、12~13岁为0.6%。
从性别来看,男孩因为泌尿性系统成熟度较慢,且先天肾脏泌尿系统疾病发生率较高,因此男孩的尿床比率约为女孩的2倍,此盛行率与欧美国家的调查结果差不多。
尿床若年满5岁、每周2次,应求医!
倘若5岁以后,偶尔发生尿床现象,也不必过于担心。但若5岁以上的孩子,每周仍都有不自主的尿床达2次以上,就会建议至门诊进行检查。求诊目的在于确认是否罹患先天肾脏泌尿系统疾病或是其他潜在因素造成孩子尿床,并给予适当的生活及治疗建议。
导致尿床的原因众多,主要还是根据发生频率及检查结果来评断。一般而言,若检查结果没有肾脏及泌尿系统问题,大多只是孩子的成熟度较慢,大部分这样的孩子随着年纪增长会有所改善。
根据统计,5岁以上的孩子,每年会有15~20%的孩子会逐渐自行改善尿床问题。
10个防止儿童尿床的建议
1.带孩子看医生。如果从来不尿床的孩子突然开始尿床,家长应该带孩子看医生,做必要的检查。突然尿床应当警惕泌尿系统感染、糖尿病和神经系统疾病等危险。睡眠呼吸暂停也可能是孩子尿床的罪魁祸首。
2.与孩子好好谈谈。多项研究发现,很多尿床的孩子觉得自己应该能够控制的事情却发生了“失控”,因而自尊受挫,自责难过。这时候,家长应该好好和孩子谈谈,帮助和鼓励他提高自信。
3.切勿惩罚。孩子尿床并非故意,惩罚孩子无济于事。
4.关注孩子便秘。便秘会压迫膀胱,造成膀胱难以正常储尿,小便感增强。如果孩子排便困难,大便干结,最好带孩子看看儿科医生。
5.给孩子警告。这是解决儿童尿床问题的最佳方案,有效率可达75%。儿童泌尿专家建议,一旦发现孩子尿床,立即叫醒他,然后教孩子自己换床单、冲澡,再回床睡觉。当孩子意识到每次尿床都要这么做的时候,就会自然醒来尿尿。
6.药物治疗。醋酸去氨加压素是控制尿床(遗尿)的最常见药物,治疗儿童尿床的有效率为50%~75%。可以征求医生建议,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7.做尿床日记。在日历上记录下孩子尿床和不尿床的夜晚,有助于给孩子以鼓励和动力,帮助他尽快解决尿床。
8.喝水排尿训练。鼓励孩子白天多喝水,一旦有便意立即去小便,可以很好地训练膀胱。专家表示,如果白天对膀胱不够注意,那么夜晚就更难注意膀胱,也就更容易发生尿床。
9.少喝咖啡因饮料。晚饭后孩子可以喝水,但不要喝苏打水和运动能量饮料,因为咖啡因是利尿剂,会诱发尿床。
10.叫醒孩子起床尿尿。上床前应让孩子小便一次。父母睡觉前,也最好叫醒孩子小便一次。这些训练有助于增强孩子睡觉时对膀胱胀满的感觉。
关于宝宝尿尿的常见问题
宝宝尿液发黄是怎么回事?
婴幼儿正常的尿液一般为淡黄色,清亮透明,有的还具有轻微的芳香气味。如果天气炎热,宝宝出汗多,就会出现尿液发黄、变少的情况。这种情况下,只要及时补充水分,尿液就会逐渐恢复为淡黄色。
有的宝宝因为服用了某些药物或吃了某些颜色较深的食物,也会出现尿液变黄的情况,比如核黄素、痢特灵、非那西汀、大黄、牛黄类药物、胡萝卜等。如果宝宝吃了红心的火龙果,还会出现尿液变红的情况。这种情况下,只要停服药物或停食食物很快就能恢复正常。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宝宝的尿液呈深黄色或黄褐色并且伴有皮肤泛黄、精神萎靡、腹胀、呕吐等症状,则应及时就医。
宝宝尿液呈乳白色是怎么回事?
天冷的时候,宝宝的尿液有时会变成乳白色,像牛奶一样,这是怎么回事呢?这其实是正常现象,爸爸妈妈们不必过于紧张。
这是因为小宝宝肾脏功能发育不完善,有的物质不能吸收,会直接出现在尿液里。如果宝宝吃了含有碳酸盐、磷酸盐、草酸盐等物质的食物,含有这些物质的尿液在遇冷时会出现结晶、沉淀,于是便形成了白色浑浊的尿液。这种尿液在加热时,结晶会消失,尿液也会重新变得清亮。
爱尿床,睡前少喝甜饮料
长期尿床会给孩子留下心理阴影
对于尿床这件事,家长们可以分成两种态度:一种觉得很正常,长期忽略;另一种觉得很严重,一直很焦虑。其实这两种态度都不正确。
毛医生的电脑里留着一张照片,照片里是一名6岁的小男孩,缩在医院住院部走廊尽头的垃圾桶边的角落里,让这名男孩出现这种举动的原因,就是长期尿床。
“当时他的父母找到我看病,我正在查房,等空下来要看看这名小男孩的时候,他的父母发现小男孩不见了,出门一找,发现小男孩竟然缩在角落里。”毛医生说,因为长期的尿床,被父母责骂,小男孩显得很自卑。
尿床的发生率在全世界都是比较高的,毛医生拿出了一张全球各国尿床的发病率,最低的是荷兰,只有6.5%,最高的是澳大利亚,达到了18.9%,所以尿床的家长们不用太焦虑,全球各地的孩子们都存在这个问题。
大部分人的尿床情况会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好转,等到了18周岁以后,尿床的发生率会下降到2%,不过自愈的倾向并不代表可以不关注孩子尿床的问题,因为没有哪个人可以保证,自己的孩子不属于这2%的人,而且长期尿床给孩子和家长都带来许多不便,特别是当孩子要住校时,尿床就是一个大问题了。
“尿床的原因主要有四方面:器质性病变、晚上尿量过多、存在唤醒障碍和膀胱过小,很少有人存在泌尿系统的器质性病变,大多数人都是后面三种原因。”毛医生说,这三方面的原因都是可以通过药物以及夜间唤醒报警器等办法干预的。
给孩子用尿不湿并不是件丢人的事
对于尿床,民间有一种说法,就是要定时给孩子把尿,很多老一辈会在孩子还很小的时候,就开始通过把尿的办法,训练孩子定时尿尿。对于这种办法,毛医生不是很赞同。
“我不赞同家长们给孩子定时把尿,特别是半夜起来给孩子把尿,这对于家长和孩子来说都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特别是这样冷的冬天。”毛医生说,夜晚是孩子分泌生长激素的黄金时间段,如果为了把尿,把孩子从床上拉起来,打断了孩子的睡眠节奏,反而得不偿失。
孩子尿床,并不是通过把尿就能纠正的,因为像尿量过多等原因都是孩子生长发育未完全导致的,随着年龄的增长,会逐渐得到改善,所以尿床具有一定的自愈性。
不少家长会焦虑,孩子已经上幼儿园了,还一直不肯拿掉尿不湿,觉得很丢脸,也怀疑是不是因为长期使用尿不湿导致孩子尿床。其实这种担忧是不必要的,毛医生觉得如果孩子没有尿路感染的情况,完全可以使用尿不湿,直到孩子自己不愿意使用为止。特别是晚上,使用尿不湿,可以让孩子保证充足的睡眠,对于生长发育都是有利的。使用尿不湿和是否尿床没有必然联系。
“我对家长的建议,就是少给孩子喝甜的饮料,因为含糖的饮料会使孩子尿量增多,特别是晚上,这样的举动会增加尿床的概率。”毛医生说,5周岁以前没必要为孩子尿床的事情担忧,因为孩子还处于生长发育过程中,如果5周岁以后,孩子还会尿床,而且每周两次以上,建议带孩子到医院看一看,采取适当的干预措施,以免给生活和孩子的心理健康造成影响。
儿童尿路感染怎么回事
1.尿布的使用。孩子刚刚出生的时候,我们一般会使用尿布。当孩子将大小便都排在尿布上时,爸爸妈妈们要是没有及时处理,容易引发细菌的感染,从而引发孩子的尿路感染问题。
2.尿路问题。身体自身的发育状况也会引发孩子的儿童尿路感染。比如孩子的尿路存在畸形问题,要是存在这种情况,就容易出现尿路感染的情况。这种情况也是存在较多的无奈。
3.儿童免疫能力差。孩子自身抵抗能力也会影响到健康。比如孩子此前曾经存在病菌感染的情况,爸爸妈妈们还选择用抗生素进行治疗。抗生素治疗对于孩子的影响很大,容易破坏孩子的自身抗菌屏障。孩子尿路也容易变得比较脆弱,容易引发尿路感染。
4.宝宝体质弱。当女性没有选择母乳喂养宝宝的时候,孩子自身抵抗能力会变得弱一些,孩子的局部免疫能力也是和这个有关系的。局部免疫能力变差,那么孩子也可能会出现尿路感染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