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 不吃早餐影响全天的血糖调节
糖尿病患者 不吃早餐影响全天的血糖调节
研究人员发现,不吃早餐的受试者午餐和晚餐后的血浆葡萄糖峰值分别比三餐均吃的受试者分别高39.8%和24.9%(P <0.0001)。研究人员还发现不吃早餐的受试者午餐和晚餐后的葡萄糖曲线下面积分别比吃早餐的受试者高36.8%和26.6%。此外,不吃早餐者午餐和晚餐后的胰岛素达峰时间分别比吃早餐者延迟了30分钟和60分钟。研究人员还指出,不吃早餐者午餐和晚餐后的血浆胰岛素和C肽浓度较低。
不吃早餐者午餐和晚餐后的血浆游离脂肪酸和胰高血糖素水平显著较高。
“因此这项研究表明,早餐对整个一天的葡萄糖稳态,包括胰岛功能和肠促胰岛素水平都非常重要,”研究人员写道。
研究人员指出,午餐和晚餐后对高血糖应答的确切持续时间目前仍然未知,而胰岛素敏感性、胃排空和时钟基因表达的作用都还没有明确。
不吃早餐的危害
不吃早餐影响健康、学习
早餐摄入的能量占全天能量摄入的30%,经过一夜睡眠,身体有10多个小时一直在消耗能量却没有进食,人体需要含丰富碳水化合物的早餐来重新补充、储藏能量。长期不吃或不科学地吃早餐对身体健康有严重的危害。
成人篇
1、消化道易生病:
不吃早餐首先会精神不振,并影响胃酸分泌、胆汁排出,这会减弱消化系统功能,诱发胃炎、胆结石等消化系统疾病。
2、不能减肥反增肥:
不吃早餐还会使人在午饭时出现强烈的空腹感和饥饿感,不知不觉吃下过多的食物,多余的能量就会在体内转化为脂肪,时间长了脂肪在皮下堆积反而导致肥胖。
3、抵抗力下降:
因为不吃早餐引起的营养不良,还会导致机体抵抗功能下降,易患感冒、心血管疾病等各种不同疾病。
4、损害女性容颜:
对女性来说,不吃早餐只能动用体内储存的糖元和蛋白质,久而久之会导致皮肤干燥、起皱和贫血,加速衰老。
儿童篇
不吃早餐对儿童的不良影响远甚于成人,除危害到现在的健康外,还严重影响他们的生长发育和学习效果。
1、导致营养和发育不良:
不吃早餐的儿童,全天能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和某些矿物质,如钙、铁、维生素B2、维生素B12、维生素A、叶酸等的摄入低于吃早餐的儿童。早餐所提供的营养素很难从午餐或晚餐中得到补充,不吃早餐或早餐营养质量差,是引起全天能量和营养素摄入不足的主要原因之一,长期下去,影响青少年的营养状况和生长发育。
2、影响学习能力和成绩:
学习是一项繁重的脑力劳动,大脑惟一能够利用的能源是血中的葡萄糖,即血糖。不吃早餐或早餐营养质量差,血糖水平相对就低,不能及时为神经系统正常工作输送充足的能源物质,从而影响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
根据对比实验,不吃早餐的青少年在图形识别的错误率、反应能力和数学测试方面的成绩都低于吃早餐的青少年。早餐营养质量好的青少年,标准考试的成绩、逻辑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和身体耐力等明显较好,其它表现如迟到、缺课等现象也明显比营养质量差的青少年少。
长豆角有什么功效与作用 降血糖
长豆角中的磷脂有促进胰岛素分泌,参与糖代谢的作用;长豆角中的烟酸对糖尿病有很重要的意义,是天然的血糖调节剂,糖尿病患者吃长豆角是非常不错的选择。
不吃早餐,增加糖尿病风险
事实上,不吃早餐造成热量摄入中断,可能引起低血糖反应;由于午餐和晚餐要把缺失的热量补回来,很容易进食过多,导致血糖反弹性升高,使血糖出现较大波动,进而影响全天的胰岛素调节。此外,有研究发现早餐缺失的营养,难以通过其他方式补充。因此,无论多忙,早餐不能省。燕麦片有利于控制血糖,不吃早饭会让男性患上心血管病的风险上升27%,而夜里大吃大喝会让心血管病危险上升55%,我们知道,心血管疾病与糖尿病有着分不开的联系,而燕麦不仅对控制血糖有好处,还有轻度的调脂作用。研究证实:每日吃50克燕麦片,就可使每100毫升血中胆固醇含量平均下降39毫克,甘油三酯下降76毫克。
不过尽量不要选速溶麦片,即配料表中含糊精或植脂末的麦片。要选择煮后再吃的纯燕麦片,纯燕麦片是燕麦粒轧制而成,呈扁平状,形状完整。
专家指出,病人如果等到出现这些低血糖症状,才赶紧找东西来填饱肚子,很可能会因为感到过度饥饿吃得过量,这导致身体承受血糖过低和过高的大幅度波动,进一步恶化糖尿病人胰岛素分泌失调的问题。
早餐是一天中最重要也最容易被忽略的一餐。忙碌的都市人经常因为要赶着上学上班,没空吃早餐。不吃早餐对一般健康人来说,短期内可能不会产生多大影响,他们顶多饿了提早吃午餐,不过糖尿病人要空腹撑到中午就大不妙了。隔了一整晚没有进食,糖尿病人到了早上血糖一般偏低,要是不吃早餐,很可能会出现冒冷汗、头痛、手脚发抖、脾气变坏等低血糖症状。专家指出,病人如果等到出现这些低血糖症状,才赶紧找东西来填饱肚子,很可能会因为感到过度饥饿吃得过量,这导致身体承受血糖过低和过高的大幅度波动,进一步恶化糖尿病人胰岛素分泌失调的问题。
研究也发现,不吃早餐的糖尿病人空腹胰岛素水平偏高,这意味着病人容易感到饥饿,还没到下一餐身体就发出肚子饿的信号,这导致病人容易过量进食,很难控制血糖水平。
糖尿病人若长期没有控制好血糖水平,可能引起并发症,包括影响眼睛视觉,产生白内障,严重则可能造成心脏病、中风、截肢和肾衰竭等。
早餐对糖尿病人显然很重要,有助稳定早餐后以至全天的血糖水平,但是要吃什么、吃多少才算健康呢?
专家介绍,除了通过计算和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取量来避免吃得太多,糖尿病人也可以多吃低升糖指数的食物来维持饱足感,以免太快感到饥饿。所谓升糖指数(简称GI指数)指的是人们进餐后食物在体内血糖引起的反应。被归类为低升糖指数的食物,在肠胃中停留的时间比较长,碳水化合物被消化转化为葡萄糖的速度比较慢,这意味着餐后的血糖会慢慢升高,对糖尿病人有利。升糖指数低的食物包括:糙米、通心粉、燕麦、苹果等。
人们每天所需的热量应来自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根据美国糖尿病协会的指导原则,碳水化合物摄取量,应该占每天总热量的45%-65%,同时,糖尿病人也应该摄取含有不同营养的食物。比起只含碳水化合物的食品,搭配了不同营养的食品,可以发挥延缓血糖升高的效用。在城市里的许多年长糖尿病人,习惯拿面包配咖啡当早餐,他们可能以为分量这么小,应该不会对血糖产生太大影响。事实上,这样的早餐只含有碳水化合物,很容易导致血糖快速升高。
相比之下,如果病人吃的是搽上植物油或加了芝士的全麦面包,外加一小杯脱脂牛奶,这份早餐所含的蛋白质和少量脂肪有助减缓血糖升高的速度,病人不单吃得更营养,也会因为能维持饱足感而不会过量进食。
学生早餐的3个重要性
1.大脑工作的热能来自血糖,不吃早餐或早餐中的热能不足,血糖的浓度就低,大脑细胞得不到充足的血糖供应,就会降低学习效率,从而影响学习成绩。
2.不吃早餐和早餐质量不好的学生,上午第一二节课就会出现精力不集中、疲劳、思考问题不积极,第三四节课时上述现象更明显,因此全天然热能和营养素摄入不足,严重时导致营养缺乏症,如营养不良、缺铁性贫血等。
3.经常不吃早餐,影响消化系统的功能,容易诱发胃炎、胆结石等消化系统疾病。所以,经常不吃早餐不仅影响学习成绩,而且对健康会产生一系列的危害 “一日之际在于晨”。每天早上起来吃早餐是必不可少的。特别是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期,学习用脑频繁,经过一些的消耗能量不足,早餐正是给大脑送去了能量。经常不吃早餐还会引起营养不良贫血等症状,不仅会影响学习成绩更影响学生生长发育,所以早餐对学生是非常重要的。
你会检测血糖吗
作为糖尿病患者,你是否会自我检测血糖呢?如果不会,请详看下文,我们将会教会你如何自我检测
20世纪70年代,糖尿病治疗领域一项最为重要的进展就是自我血糖监测(Self monitoring of blood glucose,SMBG)的出现,国外有学者将SMBG技术称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研究进展。SMBG是使用方便、快速、几乎无痛的技术,由糖尿病患者本人完成。血糖监测帮助血糖更容易、更安全地达到治疗目标,是保证糖尿病治疗达标的最基本的手段。
快速血糖测定注意事项
快速血糖测定仪的优点:
①取血量少,大约一滴血;
②所需的测定时间短,通常1min内出结果;
③价格便宜,每次测定需一条血糖试纸,约人民币5元。
快速血糖测定仪的不足:
采用的是毛细血管血,如指血,也就是全血,由于全血中含有有形的细胞成分,因此,快速血糖测定仪测得的血糖值一般要比血浆糖或血清糖的数值低15%左右。但血糖测定仪监测的是同一患者自身的血糖,这种全血与静脉血之间的系统误差已经得到了避免。诊断糖尿病要依靠静脉血糖,而不是快速血糖仪的测定值,所以,作为监测手段,这一点差别对指导临床用药的实际意义不大。另外,有的血糖仪制造商为了减少对血糖仪检测的血糖值与静脉血糖值的差异,在血糖仪计算系统中把结果进行了调整,使显示的数值为“血浆血糖值”。还有的血糖仪改进了试纸,增加一层滤膜,使检测数值即为血浆血糖值。所以在使用前应先了解该血糖仪的功能。
在快速血糖测定仪的可测定范围内(一般是3~20mmol/L),测得的血糖值比较准确可靠。超过这个范围,测定值与实际血糖值的差距很大,测定仪甚至不显示血糖值,而只显示L或H来表示低于或高于可测定值。此时,应该抽血送检以了解确切的血糖值。其他注意事项包括仪器的校正、血糖试纸是否过期和储存是否合适、试纸编号与仪器的密码是否配套、血样采集和滴血是否准确等。
血糖测定时间
测定血糖的时间应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可以一天测4次,也可以测7次,甚至8次。4次指的是早餐前、午餐前、晚餐前和晚上睡前,或者是空腹血糖和三餐后2h血糖;7次指的是三餐前后加睡前,必要时加测凌晨2:00~3:00的血糖。对于未用胰岛素的血糖相对稳定的患者,空腹和早餐后2h的血糖基本上可以代表全天的血糖。
使用胰岛素治疗的1型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主要受外源性胰岛素控制,不同时间的血糖变化很大。空腹血糖不能代表全天血糖水平,因此,要进行多点血糖监测。可先测定凌晨4:00的血糖,在此基础上调整胰岛素用量。三餐前和睡前血糖控制均较为满意了,再加测餐后血糖,使全天血糖得到良好控制。如果患者白天血糖控制良好,而清晨有高血糖,则须测定夜间血糖,排除夜间高血糖(“黎明现象”)或夜间低血糖引起的高血糖(“苏木杰反应”),一般建议患者检测凌晨2:00左右的血糖。
使用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监测血糖的次数可以相对少一些,因为这些患者体内有一定量的胰岛素分泌,这些自身分泌的胰岛素在避免发生酮症和稳定血糖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自我检测血糖是糖尿病患者必须要会的,希望以上内容对你有所帮助,让你更好的治疗糖尿病
饿肚子可以有效降糖吗
张大妈半年前查出有糖尿病,听医生和病友们介绍说糖尿病患者要控制饮食,她除按医嘱吃药外,严格控制自己的一日三餐,每顿饭只吃半个馒头或一小碗米饭,菜是少荤多素,水果、甜食一点都不能沾。有时候两顿饭之间饥饿难耐,张大妈硬是控制着自己不吃东西,一想到大夫说糖尿病并发症非常可怕,张大妈就想非把糖尿病制服不可。即便是这么严格地控制饮食,张大妈的血糖还是常常升高。有时候为了使早晨的空腹血糖降下来,张大妈连早饭都不吃。
“我每天饭吃得很少,主食也就三四两,为什么血糖还是控制不好!”
“问题就出在这吃饭上。你有控制总热量的意识,这很好,但还要学会合理分配餐次,形象地说就是要学会吃零食!”
营养医生的话让张大妈疑惑不解,糖尿病患者不是要控制饮食吗,怎么还要吃“零食”?如果您也有同样的疑问,就让我们一起来听听营养医生的讲解。
为什么过分饿肚子,血糖反而会升高
这是一种机体的代偿功能。如果过分饿肚子,就会出现低血糖。而机体为了维持重要器官如脑的能量供应,往往通过一些代谢调节来升高血糖,以保证血糖的稳定和脑的葡萄糖供应。这样代谢调节的结果就会使血糖升高。
正常人因胰腺功能正常,当血糖上升时,胰岛素分泌亦随之增多,使血糖仍维持在正常水平。由于糖尿病患者的胰岛功能存在缺陷,不能使代谢调节后升高的血糖降下来,反而使血糖升得更高。因此,如果糖尿病患者主食吃得过少,而过多食入脂类、肉类或豆制品,血糖不仅不会降低,反而有所升高,甚至合并高脂血症和高尿酸血症。
在临床上,遇到最多的问题就是患者发现自己空腹血糖很高时就不吃早餐,把早餐的量并人中餐和晚餐之中,这样往往会造成中午之前出现低血糖,晚餐因摄入过多而又造成第二天早晨空腹血糖过高,形成恶性循环。
糖尿病患者如何安排每日餐次
为了减轻胰岛负担,糖尿病患者的进餐原则是少量多餐、定时定量定餐。把一天的摄入量计算出来后,分几次食用,这样可以避免一次摄入过多而造成血糖猛升。
一日3餐:适用于症状轻、体重正常的糖尿病患者。三餐适合于大多数人的工作和生活节奏,也容易坚持。并能和胰腺分泌胰岛素的节律相吻合。
具体方法:将全天的主食、副食、蔬菜、油分成5份或3份,按早、中、晚餐分配,分别占1/5、2/5、2/5或1/3、1/3、1/3。冬季也可按照2/5、2/5、1/5分配。主食量应相对固定。
每餐都应有主食(米、面、粗粮)、副食(瘦肉、鱼、蛋等)、蔬菜、水果、油和水,以便达到平衡膳食,全面营养。
一日5~6餐:适用于儿童、老年人、孕妇、乳母和病情较重者,糖耐量降低或有低血糖反复发作者,也可将全天食物分成5~6餐食用。如果经计算全天主食量超过300克(6两),也要采用少食多餐的方法,使每次正餐的主食量不超过100克(2两)。这样使餐后血糖不致升得很高,可减少胰岛素的消耗,减轻胰腺的负担,使病情稳定。
老年糖尿病患者夜间低血糖应如何护理
老年糖尿病患者在夜间发生低血糖危险性极大,如不能及时纠正将会导致患者神经系统损害,甚至可因抢救处理不及时导致患者死亡。
预防护理夜间低血糖的方法主要有如下几种:
1、观察病情变化:观察患者神志和活动情况,有无脸色苍白、浑身无力、饥饿、发抖出虚汗、视力模糊、头晕嗜睡等。
2、做好血糖监测:糖尿病患者应监测睡前血糖,及时发现无症状性低血糖,最好做到每周二次全天血糖监测,根据血糖波动,及时调整降糖药物用量。
3、饮食平衡:患者饮食量和用药量要保持平衡,制订严格的、科学的饮食方案,老年患者如睡前血糖偏低,小于6.7mmol/L,要及时加餐,同时减少降糖药物用量,防止低血糖。
4、加强健康教育:加强糖尿病教育,认识低血糖的危害性,科学合理的应用降糖药,掌握夜间低血糖症状和防治措施。
5、及时调整药物:治疗中需严格把握降糖药物的剂量,降糖不宜过快、过低,当合并感冒、发烧、手术等应激状态影响进食或合并肾病、肾功能不全时,要及时下调降糖药物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