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性脑病的饮食
肺性脑病的饮食
1、体重正常的病人给予平衡饮食,以增强呼吸道的抵抗力;体重低于正常者,予高热能高蛋白饮食,以利于受损伤的支气管组织修复。应少量多餐、易于消化。
2、适量限制奶类:因奶制品易使痰液变稠,使感染加重。
3、维生素A和C亦可增强机体免疫力,促进支气管粘膜修复,应注意补充,必要时用药物。
4、增加液体摄入量,大量饮水有助于痰液稀释,保持气管通畅,每天至少2000ml。
5、忌刺激性食物,过冷、过热及其它刺激性食物,可刺激气管粘膜,引起咳嗽。
6、不能口服饮食的需管饲饮食及静脉营养。管饲饮食的原则同上,静脉营养则需降低糖脂比,补足维生素及矿物质。
7、可食食物:米面,鱼肉蛋类,黄绿色蔬菜如胡萝卜,油菜等。
8、限制及禁忌食物:牛奶,过冷、过热及其它刺激性食物,咖啡、可可、茶叶、及可乐饮料。
肺性脑病中药治疗
1.积极改善通气,纠正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以持续性、低浓度、低流量给氧为标准,无效时可口罩加压给氧,必要时需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使用机械呼吸器。
2.控制感染
肺部感染是肺性脑病的重要原因,能否控制肺部感染是抢救肺性脑病成败的关键。控制感染可改善通气和换气功能,减轻心脏负担。在获得细菌培养结果之前,宜用广谱抗生素或能控制不同菌种的两种以上的抗生素联合用药,并以大剂量、静脉给药为宜,痰细菌培养阳性者,则按细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
3.呼吸兴奋药的使用
常用尼可刹米、回苏林等。尤以大剂量、间断静脉点滴效果为佳。近几年新型呼吸兴奋药如双甲磺酰酸(Almitrinebismesylate)、吗乙苯吡酮(doxapram)应用于临床,具有增加通气量、提高Pa02和降低PaC02及副作用少的优点。
4.肾上腺皮质激素
肾上腺皮质激素对改善脑细胞的活性与代谢、减轻支气管黏膜水肿、增加机体的应激性均有良好的效果,在肺性脑病的早期即应静脉予以大剂量给药3~5d,常用氢化可的松或地塞米松,近年来甲泼尼龙冲击治疗在临床上也得到了较好应用。
5.脱水疗法肺性脑病发生脑水肿。一般不主张积极使用脱水疗法,因脱水后可以引起血液浓缩,加重呼吸与循环衰竭及水、电解质紊乱。对重症患者可采取轻度或中度脱水,再辅以冰帽、降温等物理措施。常用20%甘露醇125ml,3~4次,d,静脉滴注或用利尿药每日1~2次静脉滴注。
肝性脑病和肺性脑病的区别
1、肝性脑病:是严重肝病引起的、以代谢紊乱为基础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的综合病征,主要临床表现是意识障碍、行为失常和昏迷。门体分流性脑病,强调门静脉高压,门静脉与腔静脉间有侧枝循环存在,从而使大量门静脉血绕过肝脏流入体循环,是脑病发生的主要机理。 肺性脑病:又称肺气肿脑病、二氧化碳麻醉或高碳酸血症,是因各种慢性肺胸疾病伴发呼吸功能衰竭、导致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而出现的各种神经精神症状的一种临床综合征。
2、肝性脑病的临床表现主要诊断依据为:①严重肝病 (或 ) 广泛门体侧支循环;②精神紊乱、昏睡或昏迷;③肝性脑病的诱因;④明显肝功能损害或血氨增高。扑翼(击)样震颤和典型的脑电图改变有重要参考价值。对肝硬化患者进行数字连接试验和心理智能测验可发现轻微肝性脑病。 肺性脑病的临床表现主要诊断依据为:①已确诊慢性肺部疾病和呼吸障碍疾病引起肺功能不全的基础上;②如发现抑制状态和朦胧、昏睡、兴奋不安、昏迷;③动脉血气、CO2分压、CO2结合力提示氧和pH降低时就应诊断为肺性脑病。
3、肝性脑病是由各型肝硬化 ( 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最多见 ) 和门体分流手术引起,包括如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 (tips) ,如果连轻微肝性脑病也计算在内,则肝硬化发生肝性脑病者可达70%.小部分肝性脑病见于重症病毒性肝炎、中毒性肝炎和药物性肝病的急性或暴发性肝功能衰竭阶段。其余见于原发性肝癌、妊娠期急性脂肪肝、严重胆道感染等。
肺性脑病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肺性脑病是以中枢神经系统障碍为主要表现的一种临床综合征。是由于呼吸衰竭发展到严重阶段,机体严重缺氧及二氧化碳潴留所引起的。 肺性脑病的主要病理改变是脑部毛细血管的扩张、充血和通透性增高所致。肺性脑病临床表现:
(1)一般症状:常见于肺性脑病早期,病人神志清醒、主诉头痛、头昏、精神疲倦、记忆力减退、工作能力降低等慢性肺功能不全的症状。
(2)意识障碍:轻者嗜睡、昏沉,重者昏迷。
(3)精神症状:表现为兴奋、烦躁不安、胡言乱语,忧郁,有的可出现幻觉 、妄想等。
(4)神经症状:约30%左右的人发生抽搐。
辅助检查:血气及电解质改变。 西医治疗主要为对症处理,如吸氧,控制肺部感染,纠正酸碱失衡和水电解质紊乱,给予兴奋剂等。
结合临床表现肺性脑病属中医“喘症”、“肺胀”、“昏迷”等范畴。其病变与心、肺有关,其病因病机为邪蔽心窍,或上扰清空及阴虚阳脱,心神耗散。
对于脑部的神经系统,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身体健康。以上就是肺性脑病的临床表现。尤其是小孩子患上这种病情的可能性会更大一些。所以当出现以上的症状后,就要及时的进行治疗。药物的治疗和物理疗法都是可以的。
肺性脑病如何预防
1.加强安全防护。将患者转移到安全房间,避开窗边,以免出现意外。去除房内的不必要的设备和危险物品,如热水瓶、刀、剪、绳子,以免伤人和自伤。
2.对于出现早期肺性脑病症状的患者,除进行必要的监护外,需及时和患者家属取得联系,说明病情,让家属配合治疗,并请家属陪护。同时派专职护理人员守护。
3. 患者出现脾气性格改变、情绪反常、暴躁时,应以说服劝导的口气,并配合必要的治疗,切不可用镇静剂使患者安静,否则会加重患者病情,使患者进入昏迷。
肝性脑病饮食治疗
1、肝性脑病病人的膳食治疗原则是控制总能量和蛋白质,减少体内代谢产氨。能量供应应适当控制,每日供给(1600kcal)为宜。饮食应以碳水化合物为主,应占总能量的75%。昏迷不能进食时,若无食道静脉曲张者,亦可用胃管供给营养素,当有食道静脉曲张者,应采用静脉滴注20%葡萄糖生理盐水或滴注高渗50%葡萄糖液(可加入维生素C和能量合剂),以维持热能需要。
2、维生素供给应充足,尤其是维生素C的供给量应更多一些,以利解毒。低蛋白饮食常会导致钙、铁、维生素B2、维生素K等缺乏,应在饮食之外予以补充。研究表明肝衰竭时脑中铜、锌降低,可能为肝昏迷的原因之一,因此,在膳食治疗中应注意锌、铜的补充。
3、对于昏迷患者每日蛋白质供给量控制在0.5g/kg/人。若有血氨增加同时又有神经系统症状者,在2~3d内不宜给予动物蛋白质,以后从0.2~0.3 g/ kg/人开始供给,每隔2~3d调整一次。对患有肾功能不全或肝肾综合症的患者,应严格限制蛋白质的摄入量,特别是动物性蛋白。
4、水和盐的供给视有无腹水和水肿而定,若伴有腹水或水肿者,应给予低盐或无盐饮食,并需限制液体。
肺性脑病西医治疗方法
1、去除诱因:主要是防止肺部感染复发,切记禁用安眠药和镇静药(主要是Ⅱ型呼衰患者),勿高浓度氧吸入。
2、积极改善通气:纠正缺氧和CO2潴留时抢救肺性脑病的关键性措施,方法已如前述,常规治疗无效时,应果断的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术,给予机械通气,确保CO2的排出和低氧的纠正。
3、呼吸兴奋药的使用:肺性脑病的早期使用呼吸兴奋剂,效果较好。方法见呼吸衰竭的治疗。
4、肾上腺皮质激素的使用:原则是大剂量,短程疗法。琥珀酸考地松400~800mg/d或地塞米松20~40mg/d,静脉给药。疗程3~5天。
5、脱水疗法: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均可引起脑细胞和脑间质严重水肿,更有甚者可以形成脑疝。理应积极脱水,但多因脱水后导致血液浓缩,痰液难于排出,促使微栓形成和加重呼吸,循环衰竭等影响,所以多主张以轻度或中度脱水为妥。并给以足量的胶体溶液,以促细胞和细胞外液回吸血管内,有利液体的排出。
6、纠正酸碱失衡与电解质紊乱:纠正酸碱平衡失调和电解质紊乱在肺性脑病的诊治过程中。应针对常见的几种酸碱平衡失调的类型进行治疗,做到对症治疗。
7、抗感染治疗:呼吸道感染是呼吸衰竭及肺性脑病最常见的诱因;在建立人工气道机械通气和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可反复发生感染,且不易控制。所以此类患者一定要在保持呼吸道痰液引流通畅的条件下,根据痰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的结果,选择有效的药物控制呼吸道感染。还必须指出,慢阻肺肺心病患者反复感染时,临床表现多不典型。往往无发热,无血白细胞升高等,而常以气促加重,痰量增加,胃纳减退等为主要表现。如不及时处理,轻度感染也可导致失代偿性呼吸衰竭,肺性脑病的发生。在经验治疗中,常需要使用广谱高效的抗菌药物如第三代头孢菌素,氟喹诺酮,哌拉西林等
8、对神经、精神障碍作对症处理。
什么是肺性脑病
肺性脑病又称肺心脑综合症,是慢性支气管炎并发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及肺功能衰竭引起的脑组织损害及脑循环障碍。发病机制较为复杂,主要是肺部损害致二氧化碳潴留及缺氧,引起高碳酸血症及低氧血症,加之因肺部循环障碍及肺动脉高压更进一步诱发或加重脑组织的损害,而引起肺性脑病。
这种疾病早期可表现为头痛,头昏,记忆力减退,精神不振,工作能力降低等症状,继之可出现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轻者呈嗜睡,昏睡状态,重则昏迷。主要系缺氧和高碳酸血症引起的二氧化碳麻醉所致,此外还可有颅内压升高,视神经乳头水肿和扑击性震颤,肌阵挛,全身强直-阵挛样发作等各种运动障碍,精神症状可表现为兴奋,不安,言语增多,幻觉,妄想等。
肺性脑病是如何发生的
肺性脑病是肺源性心脏病并发症之一,亦是呼吸衰竭发展到严重阶段。导致机体组织的细胞严重缺氧和二氧化碳潞留,引起以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一种临床综合征,其病死率高,是肺源性心脏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必须重视对肺性脑病的早期诊治。
肺性脑病常由于急性呼吸道感染、严重的支气管痉挛、呼吸道痰液阻塞等,使肺通气与换气功能明显降低,或由于治疗不当,特别是使用镇静剂不当,使用吗啡或苯巴比里钠引起呼吸中枢抑制,或供氧不当,如高浓度氧吸人.降低了颈动脉对缺氧的敏感性,导致呼吸抑制,或由于心力衰竭、离子紊乱,诱发肺性脑病的发生。肺性脑病病人原有慢性肺部疾患.如胸廓病变或脊柱严重畸形等,也可能在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如脑炎、脑外伤、重症肌无力危象等。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因呼吸衰竭未能有效纠正,在临终阶段也可发生肺性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