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子矮检查什么 生长激素激发试验
个子矮检查什么 生长激素激发试验
孩子长不高,需要治疗时,就需要检查孩子自身生长激素分泌情况,而生长激素在体内呈脉冲式分泌,平时值很低,只是在夜间深睡眠时出现3~5个高峰,夜间采血孩子可能会醒,且时间长采血次数多,因而不采用,随机采血无法检测到峰值水平,无法反应生长激素是否正常,所以要进行生长激素激发试验,以了解孩子情况,好采取正确的方式进行治疗。
小孩身高矮小怎么办 及时检查
当发现孩子个子矮,每年身高增长少于4cm,就存在生长过缓的可能,应该去看医生。医生会根据孩子的具体表现、家族史等,进行针对性的检查。主要进行的检查有以下几项:
1、生长激素药物激发试验:看孩子的生长激素水平、分泌功能是否正常。
2、X线检查:测孩子的骨龄,骨龄明显落后于年龄是生长激素缺乏症的特征表现;同时看孩子的骨骺线是否闭合。
3、甲状腺功能:排除孩子是否有甲状腺的异常。
4、颅脑磁共振:确定分泌生长激素的器官——垂体,是否有缩小等异常表现;同时排除垂体瘤等疾病。
如何区分孩子“矮小”还是“晚长”
七个小矮人和白雪公主的幸福生活只能发生在童话故事里,在现实生活中,身材矮小带来的问题却太多太多。孩子矮小是一种“病”,得治!那么,矮小症应该到哪个科就诊?通过哪些检查可以明确诊断呢?
3至4岁是干预矮小症的最佳年龄,家长们应带小孩到正规三甲大医院小儿内分泌专科就诊,不要到了孩子骨骺闭合、生长停止后才意识到,致使孩子丧失了长高的机会。专家强调:“希望家长带孩子就诊时一定把资料带齐,一定要告诉大夫孩子的生长情况。现在百分之七八十的家长在就诊时说不出孩子去年身高是多少,最近半年长了多少。”
孩子矮小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才不会错过治疗的最佳时期,而正确的诊断还需要一系列的检查来辅助。目前的检查除了常规检查外,还需查骨龄、头颅垂体MRI检查、甲状腺功能、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生长激素激发试验等判断矮小原因。此外,在必要情况时可能还会加查染色体检查或肾上腺B超检查等。
矮小症的检查
1、X线检查骨龄。骨龄测定常呈延迟。
2、生长激素水平减低。生长激素激发试验常用有精氨酸、胰岛素、可乐定、L-多巴、运动、睡眠激发分泌试验。生长激素峰值<10ng/ml。
夜间12h生长激素刺激试验示脉冲减少。
3、血T3、T4、TSH测定多数正常或低值。
4、生长介质测定常低于正常。
5、胰岛素低血糖试验,精氨酸负荷试验均无反应。
6、颅脑占位性病变可作头颅X线摄片和CT显象。
另外对于身材矮小的小儿应注意与以下情况相鉴别:
1、慢性疾病所引起的生长发育障碍:如慢性感染、慢性肝病、营养不良、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肾小管疾病。
2、青春期延迟症(体质性生长延迟症):患儿青春期延迟,不但性发育较迟,其体格发育包括骨骼发育比正常小儿可落后2~4年,智力正常。一旦到达青春期后即有很大变化,生长速度加快,最后能达到完全正常的高度。
儿童矮小症的检查
矮小儿童到医院就诊时家长需提供以下资料:
1、母亲妊娠情况,还有婴儿出生时情况,是否难产、窒息以及采用何种分娩方式,出生时身高和体重等。
2、每年身高增长速度,测定时需脱去鞋子。
3、父母身高和青春发育情况,家族中是否有矮身材。
4、智力发育情况,有无慢性肝炎、肾脏疾病和哮喘病。
5、是否用过影响生长发育药物,如泼尼松(强的松)、地塞米松等糖皮质激素等。
孩子到了医院,常规进行血、尿检查,肝、肾功能检测和甲状腺激素水平检测,女孩要做核型分析。其次需对左手腕掌指进行X线照片,以测算骨龄,判断孩子骨骼生长情况,骨骺闭合的程度和生长潜力。如有需要还要抽血检测生长激素、生长因子等的水平。此外,如考虑为生长激素缺乏性身材矮小,需做生长激素激发试验才能诊断。矮小儿童都要进行颅部的MRI检查,以排除先天发育异常或肿瘤的可能性。
需要注意:有些检查可能需要空腹,请注意检查前避免进食,有的检查当天可能无法出结果,具体请咨询主治医生。
孩子个子矮小打生长激素好不好
现在有很多的小孩患上了矮小症,家长带去医院治疗时,很多的医院医生都说要给孩子大生长激素,很多家长对这个方法存在质疑,怕对孩子的身体有所不好的影响,那么,孩子个子矮小打生长激素好不好?
孩子个子矮小打生长激素好不好?
专家介绍到:引发矮小症的病因有很多,其中并不仅仅是由于生长激素的缺乏,才导致患儿的矮小症。还有很多可能是由于遗传因素、营养代谢障碍、染色体异常、精神社会性引起的矮小症。因而,家长不能单单只认为孩子患上了矮小症就必须要打生长激素,家长要明白这种思想是完全不科学的。
生长激素不是万能药,它并适合所有矮小症的患者。同时,如果家长盲目的给孩子打生长激素,可能会适得起反。生长激素它会对儿童的身心产生一定程度的伤害,近年来,研究报告指出滥用生长素可能引发心脏衰竭以及癌症等疾病。因而,专家提醒广大家长,对于孩子矮小,应当及时的带孩子去正规医院做检查,根据病因来确定孩子的治疗方案。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要选择对孩子无毒无害的治疗技术,以免一病未愈一病又起的现象产生。
温馨提示:孩子个子矮小打生长激素好不好?相信大家在看了以上的介绍后,应该都有所了解了吧,孩子如果选择通过生长激素长高的话,家长不一定要带孩子去正规的医院治疗。
个子矮如何长高 青少年个子矮怎么长高
青少年女孩身高发育的高峰期在11-13岁左右,男孩一般在13-15岁左右身高窜得最快。在这一阶段,孩子个子矮的家长要更加注意孩子的营养是否充分、运动是否合理,以免错过最佳的长高时期。
青少年个子矮和营养不均衡也是有一定关系的,特别是还在发育期就减肥、厌食、挑食的孩子,所以在日常饮食中,营养应全面均衡,避免孩子挑食、偏食等不良习惯,以免影响少年的健康成长。
青少年个子矮小有一定的原因是因为缺乏运动,运动能促进青少年生长激素的分泌。青少年的多做运动可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促进青少年生长激素的分泌,加快骨组织生长,益于青少年的骨骼快速成长。
因此个子矮的青少年最好每天保持适量的运动、锻炼,如慢跑、跳绳、篮球、排球等。
生理或者心理上的不健康都会导致少年个子矮。
青少年常受虐待、受到严重刺激,其生长速度会减慢,身高会比同龄的孩子低。而身体矮小又会加重青少年的自卑心理,抑制垂体分泌生长激素。当青少年的成长环境得到改善后,生长速度可恢复正常。
慢性疾病也会影响青少年长高,生活中常见的青少年慢性疾病有肝炎、哮喘、贫血等等,这些都是会影响长高的,因此发生这些疾病要及时诊治,以免耽误孩子的身高。
孩子得矮小症的常见原因
1、家族遗传因素 身高偏矮孩子本人的生长速度正常,骨龄也正常,矮小情况不严重,也无青春发育的延迟,只是父母的身高偏矮。
2、低出生体重儿生长缓慢 这类孩子出生足月但体重小于2500克,又称足月小样儿,无家族矮小史,也没有内分泌异常的情况,生长速度在正常低值范围内,骨龄正常或落后。他们的生长激素激发试验正常,但有生长激素分泌节律的改变。
3、家庭环境、心理压力 对儿童的身高发育有影响,可导致儿童矮小症。
4、严重营养不良,慢性心肝肾疾病,婴儿期慢性腹泻 这类宝宝矮小并不严重,内分泌检查生长激素也不低,在调整营养、治疗疾病后,身高和骨龄将有机会进入正常范围,可导致矮小症。
生长激素分泌过多
1、生化测定:垂体生长素可增加肾小管对磷的重吸收而使尿磷,粪磷排出减少,使血磷增高,垂体生长激素影响糖代谢使血糖升高并刺激胰岛素分泌,垂体生长激素分泌过多时可出现糖耐量减退或糖尿病,查空腹及饭后血糖均增高。
2、垂体生长激素及靶腺激素测定: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生长激素水平显示明显增高,空腹值>5mg/ml以下,如有相应的靶腺功能障碍,可分别测血中性腺、甲状腺、肾上腺皮质激素等以判断。
3、垂体功能试验——生长激素抑制试验:由于高血糖可抑制生长激素的释放,因此可做葡萄糖生长激素抑制试验判断有无生长激素分泌亢进。正常人口服100g葡萄糖后血生长激素可抑制到3mg/ml以下,而巨人症病人生长激素不被抑制或反而增高。
如患者有上述典型的体征和临床表现,及测定激素、激素调节的血中生化物质水平,定位检查等,则不难诊断是是否是生长激素分泌过多导致的巨人症。
孩子身高不长检查应分三步
孩子身高增长过慢的话,应该分三步检查:
第一步:给孩子测一下身高,评价一下孩子是在什么范围内。然后给孩子拍个左手腕正位片子,看一下孩子的骨龄和实际年龄是否相符。如果两者都明显有问题,则继续下一步的检查;如果没有问题或在正常范围的下限,那就观察着,应每半年复查一次。
第二步:如果孩子的身高在正常范围以外的话,就要找找原因,可以做些检查,如,生长激素激发试验、甲状腺功能、肝脏功能、肾脏功能等。如果是女孩的话,还应该做染色体检查和B超检查等。
第三步:如果确诊孩子是因为疾病引起的身材不长的话,可以使用生长激素治疗。在治疗前应该再做些检查,比如,脑垂体核磁检查、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检查、脊柱正侧位片子等。
男生想要增高有没有激素增高的方法呢
生长激素能通过促进肝脏产生生长素介质,间接促进生长期的骨骺软骨形成,促进骨及软骨的生长,从而使躯体增高。人在幼年时,如果生长素分泌不足,会导致生长发育迟缓,身体长得特别矮小,称“侏儒症”;如果生长素分泌过多,可引起全身各部过度生长,骨胳生长尤为显著,致使身材异常高大,称“巨人症”;成年后,骨骺已融合,长骨不再生长,此时如生长素分泌过多,将激发肢端骨、面骨、软组织等增生,表现为手、足、鼻、下颌、耳、舌以及肝、肾等内脏显示出不相称的增大,称“肢端肥大症”。 孩子长不高,我们切不可单纯地将“罪责”归结为生长激素缺乏上。科学表明,生长激素的缺乏,需经过严格内分泌检查,如垂体激发试验,经过多次抽血观察生长激素域值的变化,方可确诊。生长激素矫正增高,仅仅只是对一部分身材矮小的患者有一定作用,患者必须在检查确诊后并在专家的指导下方可使用。
胃泌素瘤的检查
1.胃泌素测定
诊断胃泌素瘤的最灵敏和具有特异性的检测方法是测定血清胃泌素浓度。胃泌素瘤患者空腹血清胃泌素水平常>150pg/ml,平均水平接近1000pg/ml。临床上有消化性溃疡症状和高胃酸分泌的患者,空腹血清胃泌素浓度明显增高时(>1000pg/ml),胃泌素瘤的诊断即可成立。
2.X线钡餐检查
放射影像异常对诊断胃泌素瘤有一定价值,胃皱襞常明显突起且胃内含有大量液体,整个十二指肠和部分空肠的黏膜皱襞变厚增宽,十二指肠扩张,小肠襻彼此分开,小肠腔内存在大量液体,造成钡剂不规则絮状沉淀。上消化道钡餐检查一般不能显示胰腺胃泌素瘤,但常可发现突出于十二指肠壁的肿瘤。
3.激发试验
(1)促胰液素激发试验 是判断胃泌素瘤患者最有价值的刺激试验。静脉注射促胰液素后,超过95%的胃泌素瘤出现阳性反应,本试验的假阳性罕见。
(2)钙剂激发试验 80%的胃泌素瘤患者在输注钙剂后表现胃泌素释放增多,且多数胃泌素瘤患者浓度增加显著(增加量>400pg/L),最高胃泌素浓度通常在注射初始就达到。钙剂激发试验的敏感度和特异性较促胰液素激发试验差。若胃泌素瘤患者对促胰液素激发试验无阳性反应,一般也不会对钙剂激发试验发生反应。
(3)标准餐刺激试验 标准餐包括1片面包、200ml牛奶、1个煮蛋、50g奶酪(包括20g脂肪,30g蛋白质,25g糖类),摄食前15分钟、0分钟以及摄食后每隔1分钟分别抽血测定胃泌素值,直至摄食后90分钟。上述检查应在开始任何激发试验(如促胰液素激发实验)之前完成。如果高胃泌素血症系由胃酸缺乏或胃酸过少引起,则没有必要做胃泌素瘤的进一步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