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茯苓跟芡实哪种祛湿好

茯苓跟芡实哪种祛湿好

两者功效不一样,需要具体辩证使用。

茯苓性平,味甘、淡,入心经、脾经、肺经、肾经等,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的功效,芡实性平,味甘、涩,入脾经、肾经,具有补脾止泻、利湿健中的功效,两者功效不一样,需要具体辩证使用,日常可以适量食用做养生食疗,若是疾病治疗则建议去正规的医院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用药。

盆腔炎附件炎吃什么药效果好 土茯苓猪肉汤

功效:健脾补肾,解毒祛湿。

材料:土茯苓50克,芡实30克,金樱子15克,石菖蒲12克,猪瘦肉

100克,盐少许。

做法:将猪瘦肉洗净后,切成小块,与土茯苓、芡实、金樱子、石菖蒲一同放入锅中,加水慢火煲汤,直至猪肉熟烂后,加入少量盐调味,饮汤食肉。

芡实加什么祛湿效果强 芡实茯苓粥

原料

芡实、茯苓、粳米、大米。

1、将芡实、茯苓磨成粉状,用温水调成糊状;

2、将粳米清洗干净,用冷水浸泡半小时;

3、将粳米倒入锅中,加入冷水,用大火煮开;

4、将芡实茯苓粉倒入锅中,搅拌均匀;

5、用小火煮20分钟,待大米煮成粥时,放盐调味,即可食用。

祛湿芡实需要炒吗 芡实茯苓粥

材料:芡实、茯苓、大米、盐。

1、将芡实、茯苓磨成粉末状。

2、加入温水将芡实、茯苓冲成糊状物。

3、大米淘洗干净后浸泡2个小时。

4、将大米倒入锅中熬煮。

5、煮开后加入芡实、茯苓粉。

6、搅拌均匀。

7、米粒煮烂后加入适量食盐调味。

8、盛出食用。

祛湿芡实茯苓用炒熟吗

炒熟更好。

芡实茯苓都是常用的利水渗湿药,本身就有去湿气的作用,一般直接煮熟就可以了,不用炒熟后再煮,不过芡实中含有较多的淀粉、膳食纤维,不好消化,先炒熟后再煮能够加快食物软化的速度,吃后也更易消化吸收,而且炒过芡实茯苓略有香气,性偏温,增强了补脾胃的功效,对脾胃不好且湿气重的人食用效果更佳。

茯苓芡实薏米红豆水的功效与作用 养胃祛湿

茯苓、芡实、薏米、红豆都具有健脾、养胃的作用,因此对于一些因为脾胃虚弱所导致的食欲不振、便溏泄泻、久泻不止等症状来说,都可以适当地喝一些茯苓芡实薏米红豆水,来起到养胃祛湿的作用。

鸡头米煮多久能熟 芡实怎么吃祛湿最好

芡实可以煮成粥或者煎汤服用来祛湿,但是单纯用芡实的祛湿效果有限,建议搭配白术、茯苓、白扁豆、薏米等具有健脾除湿功效的食材、药材一起用,祛湿的效果会更好。

食材:芡实、茯苓各15克,大米一杯,水1200毫升。

做法:

1.将芡实、茯苓、粳米洗净,放入电压力锅中。

2.加入水,盖上锅盖,煮1小时。

3.出锅后加入适量的盐,放温后即可食用。

白术搭配什么祛湿

想要白术祛湿效果好,那么可以将其与具有祛湿作用的中药材一起吃,比如莲子、茯苓、芡实、山药、赤小豆、白扁豆以及薏米等,一起搭配。

因为白术挥发油中的主要成分为苍术酮、苍术醇、白术内酯等成分,适量进行服用具有补脾健胃、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等功效,适量进行服用具有一定健脾祛湿的效果,但如果想健脾胃祛湿效果更好的话,可以将其搭配莲子、茯苓、芡实、山药、赤小豆、薏米、白扁豆等都是不错的。

芡实和茯苓祛湿的区别 芡实茯苓祛湿的禁忌

茯苓有利水渗湿的功效,芡实能够健脾除湿,肾虚多尿者食用会加重病情。

茯苓和芡实里面都含有大量的淀粉,糖尿患者食用容易引起血糖上升。

芡实有收敛的作用,便秘患者食用会加重病情,所以不宜食用茯苓芡实粥。

虽然芡实茯苓一起煮粥可有利水除湿、健脾止泻、补肾固精、增强免疫力等多种功效,但也不能过量,否则反而会引发肠胃不适等健康问题。

芡实和茯苓祛湿的区别

祛湿区别并不大。

从中医上来看,茯苓性平,味甘、淡,入心经、脾经、肺经、肾经等,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的功效,芡实性平,味甘、涩,入脾经、肾经,具有补脾止泻、利湿健中的功效,可按两者功效不一样,如日常用于祛湿使用的话,对于正常人来说区别并不大,但从食用口感来说,茯苓的味道比芡实好吃些,长期祛湿食用茯苓更容易接受些。

炒芡实祛湿的注意事项

1.适量食用。

炒芡实较难消化,过量食用容易导致肠胃不适。

2.配伍使用。

炒芡实有一定的祛湿效果,配伍白术、茯苓等药材同服,健脾除湿的效果更好。

3.坚持食用。

用炒芡实祛湿,要讲究疗程服药,坚持短期适量食用才能看到一定效果。

相关推荐

湿疹应该吃哪些食物 芡实杞龙龟苓汤

原料:乌龟1只,土茯苓60克,芡实、龙眼肉各50克,枸杞子30克。 制法:土茯苓芡实、枸杞子、龙眼肉分别洗净,芡实稍浸泡。乌龟放入盆中,淋热水使其排尿、排便,用开水烫死后洗净,去内脏、头、爪。将全部原料放入锅中(龟甲也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清水,先用武火煮沸,然后改用文火煲约3小时,调味即可。 用法:佐餐食用。 功效:滋阴清热,祛湿解毒,健脾益肾。适用于湿疹患者食用。

芡实和什么搭配除湿 芡实茯苓

原料:芡实茯苓各15克,大米适量。 1.将芡实粉、茯苓磨粉状,一同放入碗内,用温水调成糊; 2.粳米淘洗干净,用冷水浸泡半小时,捞出,沥干水分; 3.锅中加入约1200毫升冷水,将粳米放入,用旺火烧沸; 4.缓缓倒入芡实茯苓糊,搅拌均匀,改用小火熬煮; 5.见米烂粥成时,下入盐调好味,稍焖片刻,即可盛起食用。

补脾益气的中药有哪些 芡实补脾止泻

芡实别名鸡头米,鸡头,刺莲蓬头,其味甘,涩,性平,归脾,肾经。有补脾止泻,固肾摄精,祛湿止带的功效。常用于脾虚湿盛,久泻不愈,此外,也可用于带下,遗精滑精等症,芡实与莲子功效相似,而除湿效果更好一些。 适宜人群:脾虚湿盛,久泻不愈者;脾肾两虚所致带下清稀或湿热带下黄稠者;肾虚精关不固,腰膝酸软,遗精滑精者。 不宜人群:多食不易消化;食滞不化者不宜多吃。 吃法: 芡实30克,茯苓10克,粳米100克。 将芡实茯苓捣碎;粳米淘洗干净;锅中倒入适量水,加入芡实茯苓煮软,再加入粳米,煮至粥成。每日早晚温热食用

茯苓芡实哪个祛湿效果好 茯苓一般怎么吃

茯苓大多数人可以食用,可以煎服、熬粥、泡茶,煲汤。 材料:猪骨、扁豆、薏米、土茯苓、赤小豆、蜜枣、茨实等。 做法 1.把这些药物分别处理干净,用冷水稍微浸泡。 2.猪骨切成段后洗净,放入锅中的热水当中灼烫两分钟,捞出再用清水冲洗干净。 3.最后,把所有材料同时放入砂锅中,加水适量煲2小时,服用前加适量盐调味即可。 功效:茯苓性味甘淡,平,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的功效;赤小豆味甘酸、性平,有利水消肿,解毒排脓的功效,两者搭配不仅可以除湿利水,还具有温胃进食、补虚赢、补中生气等作用。

三伏天喝什么汤去湿气

三伏天可以喝:红豆薏米汤、冬瓜荷叶汤、茯苓芡实汤等汤水来给身体去湿气。 湿气是中医养生理论,中医认为自然界中的雨水和潮湿的气候、食肉等是湿气的来源,湿邪过重则易伤阳气,因此,湿气过重需要进行调节,传统中医认为:通过饮食、起居可以对湿气进行调节,红豆薏米汤、冬瓜荷叶汤、茯苓芡实汤等汤水是具有清热利水功效的食材和药材,可以对身体中的湿气进行有效调节,因此,湿气重的人可以在三伏天放时候适当的饮用具有利水祛湿的汤水进行身体养护。

茯苓芡实能一起吃吗 茯苓芡实怎样一起吃

原料: 茯苓10克、芡实10克、粳米120克、蜂蜜适量。 做法: 1.将粳米洗淘干净,茯苓芡实放清水中浸泡15分钟; 2.将茯苓芡实倒入锅中,加入适量清水; 3.用武火煮20分钟,再用文火熬15分钟; 4.将粥盛入碗中,加蜂蜜调味即可。

湿热体质常喝2款营养粥可有效去湿热

1.薏米红豆粥: 人人皆宜的去湿佳品,薏米,在中药里称“薏苡仁”,红豆,在中药里称作“赤小豆”,也有明显的利水、消肿、健脾胃之功效,因为它是红色的,红色入心,因此它还能补心。(注意:不放米效果特好) 2.清热祛湿粥: 赤小豆30克,白扁豆、薏苡仁、木棉花、芡实各20克,灯芯花、川萆薢各10克,赤茯苓15克。 制作: 将川萆薢、赤茯苓、木棉花、灯芯花洗净水煎至2碗,去渣取汁,加入赤小豆、白扁豆、薏苡仁、芡实同煮成粥。 温热服食。 疗效: 清热祛湿。适用于因暑热而引起的小便不利,胃滞不适,腹胀脘闷等症。 但大

甘草熬水喝有什么副作用吗 甘草加什么去湿气

薏米、山药、茯苓等。 甘草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中药材,其药用价值是很高的,具有较好的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等功效。 本身并没有去湿气的功效,将其用于祛湿,那么只能与具有祛湿作用的食材一起吃搭配,生活中常见的祛湿食材有薏米、山药、冬瓜、茯苓芡实、苍术等。 生活中导致人体湿气重的原因是很多的,不同原因对应的治疗方法不一样,所搭配的中药材也不一样,因此去湿气最好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用药。

体质寒湿怎么调理呢

1.清热祛湿粥 原料:赤小豆30克,白扁豆、薏苡仁、木棉花、芡实各20克,灯芯花、川萆薢各10克,赤茯苓15克。 制作:将川萆薢、赤茯苓、木棉花、灯芯花洗净水煎至2碗,去渣取汁,加入赤小豆、白扁豆、薏苡仁、芡实同煮成粥。 疗效:清热祛湿。适用于因体热而引起的小便不利,胃滞不适,腹胀脘闷等症。 2.鲜土茯苓煲猪汤 原料:鲜土茯苓200克、猪[月展]肉500克、生姜1-2片。 制作:鲜土茯苓洗净,切片状;猪肉洗净,整块不必刀切。然后与生姜一起放进瓦煲内,加入清水3000毫升(约12碗水量),武火煲沸后,改为文

秋季养生首先要祛湿

茯苓 茯苓,又称玉灵、茯灵、万灵桂、茯菟。茯苓,含茯苓酸,具有增强免疫力、抗肿瘤以及镇静、降血糖等的作用。此外,长期食用茯苓还可以起到利水渗温、健脾祛湿的功效。对慢性肝炎也有一定的帮助。 赤小豆薏仁茶 赤小豆和薏仁虽是常见的食材,却也是养生的佳品。平时常喝用赤小豆、薏仁、芡实、马齿苋、槐米、淡竹叶、绿茶制成的赤小豆薏仁茶,有利于消除水肿、祛湿清热。不但祛湿,还能养心、养脾胃。 白扁豆 白扁豆,味甘,性微温,有健脾化湿,利尿消肿,清肝明目等功效。长期食用,可以起到祛湿的作用,还有助消化、增强食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