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亢的临床表现
甲亢的临床表现
其中最常见的是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世界上讲英语国家称之为Graves病,欧洲大陆其它国家称之为Basedow病。这是甲亢最常见的原因,也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甲状腺疾病。
Graves病在20-40岁最常见,10岁以前罕见,极少时为“淡漠型”。临床主要表现包括弥漫性甲状腺肿、甲状腺毒症、浸润性眼病,偶尔有浸润性皮肤病。
(1) 代谢增加及交感神经高度兴奋表现:患者身体各系统的功能均可能亢进。常见有怕热、多汗、皮肤潮湿,也可由低热;易饿,多食,而消瘦;心慌,心率增快,严重者出现心房纤维性颤动、心脏扩大以及心力衰竭;收缩压升高,舒张压正常或者偏低,脉压增大;肠蠕动增快,常有大便次数增多,腹泻;容易激动、兴奋、多语、好动、失眠、舌及手伸出可有细微颤动;很多病人感觉疲乏、无力、容易疲劳,多有肌肉萎缩,常表现在肢体的近躯干端肌肉受累,神经肌肉的表现常常发展迅速,在病的早期严重,治疗后数月内能迅速缓解。
(2)甲状腺肿大:呈弥漫性,质地软,有弹性,引起甲状腺肿大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和甲状腺生长抗体关系密切,此种抗体对甲状腺功能影响不大,故病时甲状腺肿大程度与病情不一定平行。在肿大的甲状腺上可以听到血管杂音或者扪及震颤。
(3)眼病:大部分病人有眼部异常或突眼,而眼突重者,甲亢症状常较轻。
(4)较少见的临床表现:小儿和老年患者病后临床表现多不明显。
不少年龄较大的病人,只表现有少数1-2组症状,或只突出有某个系统的症状。有些年龄较大的病人,以心律不齐为主诉;也有的因为体重下降明显去医院检查。还有的诉说食欲不佳,进食减少;或以肢体颤抖作为主诉。极少数老年病人,表现身体衰弱、乏力、倦怠、情神淡漠、抑郁等,称之为“淡漠型甲亢”。有的儿童在患甲亢以后,体重并不减轻。有些病人的甲状腺不肿大,或非对称肿大。还有的病人指甲变薄、变脆或脱离。少数病人可分别伴有阵发性肢体麻痹、胫前局限性粘液水肿,白癜风、甲状腺杵状指或有男性乳房增生等。Graves病可伴有先天性角化不良及耳聋,但很少见。
老年甲亢多有反常表现
甲亢的临床表现可归纳为两组症状,即高代谢率和高兴奋性表现。典型甲亢的高代谢表现为食欲亢进,且消耗增加而吃不饱、长不胖。不过,老年甲亢可以呈厌食型,不仅可无食欲亢进,甚至还厌食、恶心呕吐等,易被误诊为胃炎,有些消瘦明显的常误诊为胃癌;甲亢的高兴奋性表现为话语多、易激动、性急、易火等,但老年甲亢可以呈淡漠型,不但无神经精神兴奋性表现,甚至出现淡漠、抑郁和发呆,常被误诊为老年性痴呆。
甲亢病人还有两大重要体征,即甲状腺肿和眼球突出。然而,老年人的组织反应性和增生能力减弱,且有些组织已有老年性萎缩,故老年甲亢可以无甲状腺肿大和眼球突出等体征。
当出现反常症状时,请多长个心眼,别被误诊漏诊了。
甲亢会引起恶心吗
甲亢指的是甲状腺功能亢进,即甲状腺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功能增强,摄碘功能增强,患者呈现出一系列高代谢的临床症候群,比如怕热、多汗、心悸、手抖、腹泻、体重减轻等临床症状,一般不会出现恶心的表现,但是如果甲亢非常严重,出现了甲亢危象或者相关并发症,比如甲亢性心肌病,那么甲亢的患者是有可能出现恶心、呕吐的临床表现。
甲亢最好的药物
甲亢,近些年来,发病率在逐年的上升,而且由于病情比较顽固,治疗比较困难,已经成为人们最为头痛的疾病,很多人在患上甲亢之后,久治不愈,感到非常的痛苦,耗费了人们大量的精力和金钱,给家庭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这让人们非常的不爽,对于甲亢这种疾病,认识和感知也越发的深刻,那到底,对于人们来说,甲亢有什么好的临床表现?治疗甲亢,有什么好的方法?有没有能够治疗甲亢的药物?
想要了解治疗甲亢的药物,我们必须先对甲亢有一定的了解,才能针对自己的病情选择最合适的药物,甲亢初始症状具体表现为进食增多,机体能量消耗增多,患者表现体重减少;产热增多表现怕热出汗,个别患者出现低热;甲状腺激素增多刺激交感神经兴奋,临床表现心悸、心动过速,失眠,对周围事物敏感,情绪波动,甚至焦虑,如果不及时治疗,还会引起消瘦和甲亢性心脏病,从而造成更加严重的后果。
既然甲亢危害那么大,那到底我们该如何在生活中预防呢?对此,专家告诉我们,首先,在饮食上要注意,无碘食物和有碘食物,要配合食用,多吃蔬菜和瓜果,养成良好的生活和作息习惯,多多的进行舒缓压力,缓解平时的紧张情绪,就能一定程度上避免甲亢的发生。
那到底该如何治疗甲亢?有什么好的治疗甲亢的药物?对此,医生指出,单纯的药物治疗,并不一定适应所有的甲亢患者,如果真的采用药物治疗,多建议选择甲硫咪唑、丙基硫氧嘧啶、卡比吗唑和甲基硫氧嘧啶,配合普萘洛尔、碘剂以及甲状腺制剂来使用,不过每个患者病情不同,很多患者单纯的药物治疗,效果是不会很好的,很多时候,手术治疗、物理治疗也是很有必要的。
甲亢是什么病
甲亢临床表现,但不少病人仅表现其中部分特征,熟悉甲亢的临床特征有利于及时发现疾病,及早治疗。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核医学科周荫葆
突眼可表现为单侧或双侧,可在其他症状出现以前或同时或以后出现,有一些甲亢病人始终没有突眼。有一些病人只表现突眼常为单侧而甲功正常,称为“眼型甲亢”或“甲功正常Graves病”,可发展成甲亢也可长期保持正常甲功。
甲状腺肿大是甲亢常见的体征,可表现为弥漫性或结节性,常见中度肿大,但有的病人甲状腺不大,容易忽略甲亢的存在。
心血管系统表现为心动过速、心音亢进、心律不齐、心脏扩大和心力衰竭等,是甲亢的重要的临床表现。不少病人是以心动过速或心律不齐来就诊,应注意甲亢的可能。老年人甲亢心率可能不快,要参考过去的心率来分析。
由于心搏亢进使得頸动脉搏动增强,这是甲亢的一个重要的体征,经治疗后可恢复正常,掌握这个体征对于辩别甲亢的存在很有帮助。
高代谢症状如怕热、多汗、消瘦、易饥、大便次数增多等可同时存在或部分存在。
警惕孩子患甲亢会影响智力
临床表现不典型
小儿甲亢由于临床表现不如成人典型,往往容易被忽视和漏诊。生活中像茜茜这样的个案并不在少数。小儿甲亢最早的临床表现多是情绪失调,性情容易急躁,容易激动甚至哭泣,学习成绩下降,也有表现为多动、不安静或爱与人争吵,部分有食欲亢进和食量增加,因在生长发育期体重可能下降或保持不变,不像成人患者体重下降那样明显。小儿甲亢患者,甲状腺的大小表现不同,大多数仅为轻度增生,少数可不肿大。总之,临床表现不如成年患者严重和典型。
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据有关资料报道,小儿甲亢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作为年轻的父母更应提高警惕,切不可一时疏忽而铸成终身大错。一般而言,小儿甲亢发病高峰在9到14岁。
值得一提的是新生儿甲亢不容忽视。据有关资料报道,一过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占出生婴儿的1.9%;永久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占出生婴儿的 0.15%。新生儿甲亢是由于母亲体内有引起甲亢的抗体,在怀孕期间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使出生婴儿生下来就有甲亢表现,有的可延缓到出生后几周或更长的时间才发病。患甲亢的母亲生的婴儿中大约有1%可发生新生儿甲亢。这些孩子出生后很快出现甲亢症状,但也有一部分症状延迟到出生后数周。
及时诊治最重要
小儿甲亢的治疗并不困难,但容易漏诊和误诊。当你的孩子出现不可解释的情绪变化时,应去医院做进一步的检查。在某些经济发达国家,为及时发现并治疗新生儿甲状腺功能异常,已对新生儿常规测定血甲状腺激素水平,这是一项值得提倡和推广的明智之举。
新生儿甲亢的自然病程大约为6~12周,过了这段时间病情可自然好转。因此,建议患甲亢的孕妇在孩子出生后3个月内,应每月带婴儿到医院检查一次。新生儿和婴儿得了甲亢后,如果诊断和治疗不及时,持续时间长,会引起颅缝过早闭合,婴儿头颅小于正常。由于生后一年中大脑发育最快,颅缝过早闭合,会影响大脑的正常发育,可导致智力低下。
甲亢的临床表现
1 代谢增加及交感神经高度兴奋表现:患者身体各系统的功能均可能亢进。常见有怕热、多汗、皮肤潮湿,也可由低热;易饿,多食,而消瘦;心慌,心率增快,严重者出现心房纤维性颤动、心脏扩大以及心力衰竭;收缩压升高,舒张压正常或者偏低,脉压增大;肠蠕动增快,常有大便次数增多,腹泻;容易激动、兴奋、多语、好动、失眠、舌及手伸出可有细微颤动;很多病人感觉疲乏、无力、容易疲劳,多有肌肉萎缩,常表现在肢体的近躯干端肌肉受累,神经肌肉的表现常常发展迅速,在病的早期严重,治疗后数月内能迅速缓解。
2甲状腺肿大:呈弥漫性,质地软,有弹性,引起甲状腺肿大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和甲状腺生长抗体关系密切,此种抗体对甲状腺功能影响不大,故病时甲状腺肿大程度与病情不一定平行。在肿大的甲状腺上可以听到血管杂音或者扪及震颤。
3眼病:大部分病人有眼部异常或突眼,而眼突重者,甲亢症状常较轻。
4较少见的临床表现:小儿和老年患者病后临床表现多不明显。
不少年龄较大的病人,只表现有少数1-2组症状,或只突出有某个系统的症状。有些年龄较大的病人,以心律不齐为主诉;也有的因为体重下降明显去医院检查。还有的诉说食欲不佳,进食减少;或以肢体颤抖作为主诉。极少数老年病人,表现身体衰弱、乏力、倦怠、情神淡漠、抑郁等,称之为“淡漠型甲亢”。有的儿童在患甲亢以后,体重并不减轻。有些病人的甲状腺不肿大,或非对称肿大。还有的病人指甲变薄、变脆或脱离。少数病人可分别伴有阵发性肢体麻痹、胫前局限性粘液水肿,白癜风、甲状腺杵状指或有男性乳房增生等。Graves病可伴有先天性角化不良及耳聋,但很少见。
原发性甲亢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1、胃肠系统:食欲亢强,食量与餐次增多,但体重却明显减轻。少数年轻患者也可食量明显增大,而保持体重不变。腹泻,便次增多,大便呈糊状,含较多不消化食物。有时脂肪消化吸收不良则呈脂肪痢。由于营养障碍与过多甲状腺素的毒性作用,使肝脏轻度肿大。
2、精神行为方面:易怒,好与人争吵,注意力焕散,学习效率减低,神经质,焦虑,失眠,猜疑等。偶则可出现幻觉,躁狂或抑郁状态。
3、心血管系统:以早搏较为常见。心悸气急,活动后加重。严重病例可出现心律失常,心房颤动。查体可发现心动过速,每分钟可至90~130次,睡眠时脉率仍可每分钟80次以上,且脉搏洪大有力。血压可呈收缩性高血压,可见毛细血管搏动,触诊有水冲脉。
4、神经肌肉系统:累及近侧大肌肉和肩或髋带肌群,呈进行性肌无力,可发生言语与吞咽困难,并可导致呼吸肌麻痹,也可与甲亢危象同时发生。患者普遍表现肌无力,倦怠,手震颤,腱反射亢强。在儿童可出现舞蹈手足徐动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