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肉对人体有哪些作用
猪肉对人体有哪些作用
1、 蛋白质
猪肉的蛋白质为完全蛋白质,含有人体必需的各种氨基酸,并且必需氨基酸的构成比例接近人体需要,因此易被人体充分利用,营养价值高,属于优质蛋白质。猪肉的蛋白质含量平均在13.2%左右,因猪的品种、年龄、肥瘦程度以及部位而异。比如猪身上不同部位的肉,因肥瘦程度不同,其蛋白质含量的差异就会比较大。例如:猪里脊肉蛋白质的含量约为21%,后臀尖约为15%,肋条肉约为10%,奶脯仅为8%,从这里也可以看出猪瘦肉比肥肉的蛋白质含量要高。而猪的皮肤和筋腱主要由结缔组织构成。结缔组织的蛋白质含量为35%-40%,而其中绝大部分为胶原蛋白和弹性蛋白。由于胶原蛋白和弹性蛋白缺乏色氨酸和蛋氨酸等人体必需氨基酸,因此,以猪皮和筋腱为主要原料的食品的营养价值较低。但是,也正因为富含胶原蛋白和弹性蛋白,使得这类原料又成为女士美容的佳品。
2、 脂类
猪肉中的脂类主要是中性脂肪和胆固醇。在畜肉中,猪肉的脂肪含量最高,脂肪的组成以饱和脂肪酸为主,熔点较高。这也是猪油在较低温度下呈固态的原因。猪肉中胆固醇含量在瘦肉中较低,肥肉比瘦肉高,内脏中更高,一般约为瘦肉的3-5倍,脑中胆固醇含量最高,每100克可达2000毫克。虽然胆固醇在人体内有着广泛的生理作用,但它也是血栓和结石的主要成分,所以,高胆固醇食物摄食过多会导致动脉硬化,增加高血压病的发生概率。
3、 碳水化合物
猪肉中的碳水化合物主要以糖原的形式存在于肌肉和肝脏中。
猪肉的营养非常全面,除了蛋白质、脂肪等主要营养成分外,还含有钙、磷、铁、硫胺素、核黄素和尼克酸等。猪瘦肉中还含有血红蛋白,可以起到补铁的作用,能够预防贫血。肉中的血红蛋白比植物中的更好吸收,因此,吃瘦肉补铁的效果要比吃蔬菜好。
4、 浸出物
猪肉在烹煮时可溶解出一些成味物质,这些成味物质就是浸出物,包括含氮浸出物和非含氮浸出物。含氮浸出物包括核苷酸、肌苷、游离氨基酸和嘌呤碱等。浸出物的成分与肉的风味和滋味有密切的关系,尤其是含氮浸出物的含量对肉汤厚鲜味道的影响很重要,浸出物一般可促进食欲并增加消化液的分泌,利于消化吸收。
猪瘦肉的功效与作用 猪瘦肉的宜忌人群
一般人都可食用。
1、适宜阴虚不足,头晕,贫血,老人燥咳无痰,大便干结,以及营养不良者食用。
2、对湿热偏重、痰湿偏盛,舌苔厚腻之人,忌食猪肉。
猪肉的副作用
猪肉的有害于并非在猪生长及饲料的问题,而其有害之处仅存于猪体内本有的多病体多细菌对食用者有害的根本问题上,正如有毒性生物并不因生长环境的改变而有无毒性的改变一样,在此我们将收集到的一些对食用猪肉有害的医学报导,提供各位网友参考。
一位名医学家薛能育博士在他的一本名著作《食品问题》里,提到了食用猪肉可导致记忆力减退及脱发症状的报导。另一位医学博士施弗尔在一九五二年五月卅一日的华盛顿邮报中,也有一份对食用猪肉患病的抽样实验报告,他说∶“在美加地区的人民,每六位中即有一位因食用猪肉而在肌肉中感染有旋毛虫症。旋毛虫系约为八分之一寸长,四百分之一寸宽,形如旋转成的柠檬果状,生长于肌肉的血管中。并有半数的患者,因严重的旋毛虫症而丧生。”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另一位医学家在一次的伤患统计中,及求证后,也意外的发现了食用猪肉对人体巨大的伤害,他发现当时德意志国的伤兵,伤口复原的时间是土耳其伤兵伤口复原食烟的数倍长,原因经调查后,他表示由於德国伤兵多食猪肉,以致猪肉中的多细菌及多病体阻碍了伤口肌肉的再生能力,反之,由于土耳其伤兵不食用猪肉,因此伤口肌肉复合的能力得以正常的再生。”
另一份医学报告更是有令人惊心动魄的报导,一位医学家曾以两种不同的肉类,其中一种为猪肉,放在同温同湿度的环境下,做了同时间的实验,他惊人的发现猪肉的腐坏度是另一片肉类的数倍,再经他以腐肉的品质分析后,他发现导致猪肉迅速腐坏的原因是由于猪肉中有多达十五种的病体及细菌,这十五种细菌分别为结肠小袋虫、姜片虫、线虫、钩虫、猪丹毒、旋毛虫、猪天花,以及猪条虫等等,而这些病虫也是制造痢疾、贫血、恶性黄疸、肺病、伤寒、皮肤病等病体的导因之一。
吃猪肉的时候要避免的几个误区
【别吃烧煮过度的肉】
无论吃什么肉,人们都感到炖煮得越烂越好。于是,高压锅便应运而生,用它来炖排骨等,十几分钟的时间,连骨头都变得软绵绵的。 但是,在200℃~300℃的温度下,肉类食物中的氨基酸、肌酸肝、糖和无害化合物会发生化学反应,形成芳族胺基,这些由食物衍生的芳族胺基含有12种化合物,其中9种有致癌作用。 当代生活中,工业污染对人体致癌影响占50%,而饮食的影响占35%。以前我们低估了食物中的有毒化学物致癌这一因素。在芳族胺基化合物问题没有完全搞清之前,不要吃过度烧煮的肉。最好的方法是用微波炉烧肉,然后倒掉有许多化合物的肉汤,这样就可以避免芳族胺基化合物对人体的危害。
【不宜用热水浸洗猪肉】
有些人常把买回来的新鲜猪肉放在热水中浸洗,这样做,会使猪肉失去很多营养成分。 猪肉的肌肉组织和脂肪组织内,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可分为肌溶蛋白和肌疑蛋白。肌溶蛋白的凝固点是15℃~16℃,极易溶于水。 当猪肉置于热水中浸泡的时候,大量的肌溶蛋白就会丢失。同时,在肌溶蛋白里含有机酸、谷氨酸和谷氨酸钠盐等成分,丢失它们会影响猪肉的味道。因此,猪肉不要用热水浸泡,而应用凉水快速冲洗干净。
【忌吃病死的猪肉】
猪的胃肠中存在着数量众多的细菌,有沙门氏菌、链球菌、葡萄球菌、变形杆菌等。在猪患病机体抵抗力下降时,这些细菌经淋巴管进入血循环,在内脏和肌肉组织内大量繁殖,并产生毒素。病猪死后的肉由于发生质的变化,蛋白质被破坏、凝固,又极不容易煮透,所以人吃了这种带病菌的死猪肉后就可能感染发病。如果人吃了受沙门氏菌感染而病死的猪肉,就可能也受沙门氏菌感染而发生急性胃肠炎,出现呕吐、腹泻、腹痛、高烧及其他并发症,不及时治疗,则可能危及生命。因此,切不可食用病死猪肉。
【吃瘦肉也应适量】
有些人认为吃肥肉会发胖,吃瘦肉既不会发胖又能保证营养的摄入,就大吃瘦肉。事实上,多吃瘦肉未必就好。瘦肉中的蛋氨酸含量较高,蛋氨酸在某种酶的催化下可变为同型半胱氨酸,而同型半胱氨酸过多也会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动物实验表明,同型半胱氨酸会直接损害动物内皮细胞,形成典型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因此,吃瘦肉要适量,并非多多益善。
【不要吃豆猪肉】
豆猪肉也不能吃。豆猪肉是猪囊虫寄生在猪体内引起的病致死的猪肉,人如果吃了未煮熟的豆猪肉,囊虫会在人的小肠中发育为钩绦虫。虫卵在猪肠内孵化成细虫,再通过肠壁进入血流,到达全身各部,会在肌肉或脑中发育成囊虫,所以切忌食用豆猪肉。
【忌食用高温油炸的咸肉】
咸肉含硝,油炸油煎后,会产生致癌物质亚硝基砒咯烷。因此食用咸鱼、咸肉、香肠、火腿等食品时,忌煎炸。正确的食用方法是:把咸肉、香肠、火腿等食品煮熟蒸透,使亚硝胺随水蒸气挥发。同时,烧制咸熏食物时最好加些米醋,因为醋有分解亚硝酸盐的作用,而且能杀菌。
【不要吃肉疙瘩】
食用时应易除猪脖子等处灰色、黄色或暗红色的肉疙瘩,即称为“肉枣”的东西,因为这些地方含有很多病菌和病毒,苦食用则易感染疾病。
大蒜烂了还能吃吗 大蒜发霉还能吃吗
大蒜发霉了,但没有烂,不能吃。
发霉的东西都不能吃,有致癌作用,大蒜虽然能够起到杀菌的作用,但也不是对所有的细菌都有作用,发霉后除发霉的部位,其他部位最好也不要食用。对身体有害的,最好不要食用,发了霉的物质对人体都有害,最好都不要食用,发芽的是可以食用。
人参果热性还是寒性 人参果可以蒸热吃吗
可以蒸熟吃。
人参果是茄科类食物,这类食物有茄子、西红柿、辣椒等,是可以作为蔬菜炒、蒸、煮等方法食用的,而且蒸人参果的口感清甜、香软多汁,适宜搭配肉类一起蒸制,不仅味道好吃,而且营养丰富,具有解腻开胃、补中益气、润肠通便等作用,具体做法参考如下步骤:
1、准备适量的猪肉、人参果、大葱等材料。
2、把猪肉与大葱一起剁碎,加调味料制成馅。
3、然后把人参果从中间切开,去掉瓤以后把肉馅放到人参果中。
4、然后入锅隔水蒸制,开锅以后再蒸半小时,蒸好以后关火取出就能食用。
吃猪肉有什么饮食禁忌
1别吃烧煮过度的肉
无论吃什么肉,人们都感到炖煮得越烂越好。于是,高压锅便应运而生,用它来炖排骨等,十几分钟的时间,连骨头都变得软绵绵的。
但是,在200℃~300℃的温度下,肉类食物中的氨基酸、肌酸肝、糖和无害化合物会发生化学反应,形成芳族胺基,这些由食物衍生的芳族胺基含有12种化合物,其中9种有致癌作用。
当代生活中,工业污染对人体致癌影响占50%,而饮食的影响占35%。以前我们低估了食物中的有毒化学物致癌这一因素。在芳族胺基化合物问题没有完全搞清之前,不要吃过度烧煮的肉。最好的方法是用微波炉烧肉,然后倒掉有许多化合物的肉汤,这样就可以避免芳族胺基化合物对人体的危害。
2不宜用热水浸洗猪肉
有些人常把买回来的新鲜猪肉放在热水中浸洗,这样做,会使猪肉失去很多营养成分。
猪肉的肌肉组织和脂肪组织内,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可分为肌溶蛋白和肌疑蛋白。肌溶蛋白的凝固点是15℃~16℃,极易溶于水。
当猪肉置于热水中浸泡的时候,大量的肌溶蛋白就会丢失。同时,在肌溶蛋白里含有机酸、谷氨酸和谷氨酸钠盐等成分,丢失它们会影响猪肉的味道。因此,猪肉不要用热水浸泡,而应用凉水快速冲洗干净,不可久泡。
3忌吃病死的猪肉
猪的胃肠中存在着数量众多的细菌,有沙门氏菌、链球菌、葡萄球菌、变形杆菌等。在猪患病机体抵抗力下降时,这些细菌经淋巴管进入血循环,在内脏和肌肉组织内大量繁殖,并产生毒素。病猪死后的肉由于发生质的变化,蛋白质被破坏、凝固,又极不容易煮透,所以人吃了这种带病菌的死猪肉后就可能感染发病。
如果人吃了受沙门氏菌感染而病死的猪肉,就可能也受沙门氏菌感染而发生急性胃肠炎,出现呕吐、腹泻、腹痛、高烧及其他并发症,不及时治疗,则可能危及生命。因此,切不可食用病死猪肉。
4吃瘦肉也应适量
有些人认为吃肥肉会发胖,吃瘦肉既不会发胖又能保证营养的摄入,就大吃瘦肉。事实上,多吃瘦肉未必就好。瘦肉中的蛋氨酸含量较高,蛋氨酸在某种酶的催化下可变为同型半胱氨酸,而同型半胱氨酸过多也会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动物实验表明,同型半胱氨酸会直接损害动物内皮细胞,形成典型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因此,吃瘦肉要适量,并非多多益善。
5不要吃豆猪肉
豆猪肉也不能吃。豆猪肉是猪囊虫寄生在猪体内引起的病致死的猪肉,人如果吃了未煮熟的豆猪肉,囊虫会在人的小肠中发育为钩绦虫。虫卵在猪肠内孵化成细虫,再通过肠壁进入血流,到达全身各部,会在肌肉或脑中发育成囊虫,所以切忌食用豆猪肉。
6忌食用高温油炸的咸肉
咸肉含硝,油炸油煎后,会产生致癌物质亚硝基砒咯烷。因此食用咸鱼、咸肉、香肠、火腿等食品时,忌煎炸。正确的食用方法是:把咸肉、香肠、火腿等食品煮熟蒸透,使亚硝胺随水蒸气挥发。同时,烧制咸熏食物时最好加些米醋,因为醋有分解亚硝酸盐的作用,而且能杀菌。
7不要吃肉疙瘩
食用时应易除猪脖子等处灰色、黄色或暗红色的肉疙瘩,即称为“肉枣”的东西,因为这些地方含有很多病菌和病毒,苦食用则易感染疾病。
吃野猪肉对人体有何好处
野猪,是家猪的祖先,全身都是宝,是营养滋补的保健食品,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比较详尽地论述了野猪的肉、脂、黄、胆、外肾的药用价值。在论及野猪肉时指出:野猪肉"气味甘、平、无毒。主治:癫痫,补肌肤,益五脏,令人虚肥,不发风虚气。炙食,治肠风泻血,不过十顿"。 "特种野猪"集正宗野猪、瘦肉型家猪之长,显示出比较好的杂交优势,既继承了野猪瘦肉率高、适应性强、野味浓厚的优点,又克服了野猪季节发情、产仔少和不易饲养等缺点,使之能正常繁殖和饲养。一头成年特种野母猪,年产2-2.5窝小猪仔,一般每窝6-8头,多的在10-12头以上。一年每头可长180-250斤,二年可长到280-350斤,大的野猪数年内可长到600-800斤,有的可达1000斤以上。 "特种野猪"肉质鲜嫩,营养丰富,瘦肉率高,脂肪含量低,含有17种氨基酸、亚油酸,含量比家猪高出2-2.5倍。亚油酸是目前科学界认为唯一的人体最重要的脂肪酸,对人体生长、发育、长寿有极为重要的作用,深受国内、国际市场青睐,特别是采取无公害养殖模式,在饲养过程中,吃的几乎都是野生花草、树叶、树根、山果、山泉等,没有任何污染,属于典型的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放心食品,深受消费者喜欢
老母鸡的营养价值 营养价值
100g的老母鸡中可食用部分含水量在74.2g,蛋白质21.5g脂肪2.5g、糖0.7g,热量在111千卡等,是一款营养价值比较高的食物。鸡肉的蛋白质含量是比较高的,利于人体的吸收和利用,而且老母鸡中还含有对人体生长发育有作用的磷脂类产物,对于人体有很好的滋补作用。而且老母鸡中的维生素A的含量比较多,在量的方面虽然没有蔬菜或者肝脏多,但是要比牛肉猪肉强,所以其还是一个比较有营养食物。
注意吃猪肉的7大禁忌
吃猪肉的7大禁忌
1、别吃烧煮过度的肉
无论吃什么肉,人们都感到炖煮得越烂越好。于是,高压锅便应运而生,用它来炖排骨等,十几分钟的时间,连骨头都变得软绵绵的。
但是,在200℃~300℃的温度下,肉类食物中的氨基酸、肌酸肝、糖和无害化合物会发生化学反应,形成芳族胺基,这些由食物衍生的芳族胺基含有12种化合物,其中9种有致癌作用。
当代生活中,工业污染对人体致癌影响占50%,而饮食的影响占35%。以前我们低估了食物中的有毒化学物致癌这一因素。在芳族胺基化合物问题没有完全搞清之前,不要吃过度烧煮的肉。最好的方法是用微波炉烧肉,然后倒掉有许多化合物的肉汤,这样就可以避免芳族胺基化合物对人体的危害。
2、不宜用热水浸洗猪肉
有些人常把买回来的新鲜猪肉放在热水中浸洗,这样做,会使猪肉失去很多营养成分。
猪肉的肌肉组织和脂肪组织内,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可分为肌溶蛋白和肌疑蛋白。肌溶蛋白的凝固点是15℃~16℃,极易溶于水。
当猪肉置于热水中浸泡的时候,大量的肌溶蛋白就会丢失。同时,在肌溶蛋白里含有机酸、谷氨酸和谷氨酸钠盐等成分,丢失它们会影响猪肉的味道。因此,猪肉不要用热水浸泡,而应用凉水快速冲洗干净,不可久泡。
3、忌吃病死的猪肉
猪的胃肠中存在着数量众多的细菌,有沙门氏菌、链球菌、葡萄球菌、变形杆菌等。在猪患病机体抵抗力下降时,这些细菌经淋巴管进入血循环,在内脏和肌肉组织内大量繁殖,并产生毒素。病猪死后的肉由于发生质的变化,蛋白质被破坏、凝固,又极不容易煮透,所以人吃了这种带病菌的死猪肉后就可能感染发病。
如果人吃了受沙门氏菌感染而病死的猪肉,就可能也受沙门氏菌感染而发生急性胃肠炎,出现呕吐、腹泻、腹痛、高烧及其他并发症,不及时治疗,则可能危及生命。因此,切不可食用病死猪肉。
4、吃瘦肉也应适量
有些人认为吃肥肉会发胖,吃瘦肉既不会发胖又能保证营养的摄入,就大吃瘦肉。事实上,多吃瘦肉未必就好。瘦肉中的蛋氨酸含量较高,蛋氨酸在某种酶的催化下可变为同型半胱氨酸,而同型半胱氨酸过多也会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动物实验表明,同型半胱氨酸会直接损害动物内皮细胞,形成典型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因此,吃瘦肉要适量,并非多多益善。
5、不要吃豆猪肉
豆猪肉也不能吃。豆猪肉是猪囊虫寄生在猪体内引起的病致死的猪肉,人如果吃了未煮熟的豆猪肉,囊虫会在人的小肠中发育为钩绦虫。虫卵在猪肠内孵化成细虫,再通过肠壁进入血流,到达全身各部,会在肌肉或脑中发育成囊虫,所以切忌食用豆猪肉。
6、忌食用高温油炸的咸肉
咸肉含硝,油炸油煎后,会产生致癌物质亚硝基砒咯烷。因此食用咸鱼、咸肉、香肠、火腿等食品时,忌煎炸。正确的食用方法是:把咸肉、香肠、火腿等食品煮熟蒸透,使亚硝胺随水蒸气挥发。同时,烧制咸熏食物时最好加些米醋,因为醋有分解亚硝酸盐的作用,而且能杀菌。
7、不要吃肉疙瘩
食用时应易除猪脖子等处灰色、黄色或暗红色的肉疙瘩,即称为“肉枣”的东西,因为这些地方含有很多病菌和病毒,苦食用则易感染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