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H5N6会人传人吗 H5N6禽流感最新消息

H5N6会人传人吗 H5N6禽流感最新消息

自4月19日湖南省某医院接收一例原因不明的肺炎病例,经多次采样检测分析,在患者的下呼吸道标本中检测出H5N6禽流感病毒核酸,经国家疾控中心复核确诊为人感染H5N6病例。经过治疗,目前病人清理转好,与患者接触人群均未发现发热、咳嗽等流感样症状。现阶段病毒传播风险较低。

H5N6禽流感症状 高热

H5N6禽流感发病后表现为典型的病毒性肺炎,起病急,病程早期均有发热(38℃以上)、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症状。

H5N6禽流感会传染吗 如何预防H5N6禽流感传播

预防H5N6的关键是尽可能的减少与禽类接触,尤其是与病、死禽类的接触。注意个人卫生,远离家禽的分泌物、在正规家禽失常购买经过检疫的禽类产品,不生吃或者吃半生不熟的禽类制品等。

经常进行体育锻炼,以增加机体对病毒的抵抗能力。从事禽类养殖、贩运、销售、宰杀、加工业等高危人员,则需做好相应的防护。

禽流感有哪几种

1、甲型H1N1

甲型H1N1属季节性流感,深圳发现的流感中80%以上为H1N1。甲流可以治愈,如果没有基础性疾病,一般不会是重症,可以很快治愈。每年3月是深圳流感发病强度上升时期,要多关注老人、儿童、慢性病患者等高风险人群,一旦患病,少数患者可出现并发症(如病毒性肺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等)而导致严重后果。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手段。

2、甲型H3N2

2015年1月~2月,甲型流感H3N2肆虐香港,造成140人死亡。深圳也有人发病,但没有报告死亡病例。

H3N2 也属于季节性流感,是一种由粘病毒引起的呼吸系统疾病,可以通过多种动物的呼吸道传播(狗、鸡、鸭等),患者多表现出普通流行性感冒的症状,有时会出现腹泻和呕吐,重者会继发肺炎和呼吸衰竭,甚至死亡。流感病毒潜伏期为1日至4日,患者可在病发前约一天至病发后5天至7天内感染他人,而幼儿或免疫功能严重受损人士的传染期甚至会更长。患者通常会于2天至7天内咳嗽自行痊愈,但发烧和其他病症一般会在5天至7天内自行减退。接种疫苗是最有效的防范措施。

3、H5N1亚型

1997 年8月,香港报告了全球首个H5N1死亡病例,此后,越南、泰国、柬埔寨、印尼、加拿大等地陆续发现人感染H5N1病例,国内最近的H5N1疫情发生于 2012年9月广东省湛江市,发病鸭14050只,死亡6300只,其余发病家禽全部进行扑杀和无害化处理,疫情并未蔓延。

4、H7N9亚型

H7N9病例于2013年3月在上海和安徽两地率先发现,截至2015年1月,全国北京、上海、山东、河南、广东等多省市均发现H7N9病例。

该类病毒潜伏期一般在7天之内。患者初期表现为流感样症状,例如发热、咳嗽、头痛、肌肉酸痛、流涕、鼻塞、咽痛等,随病情发展会出现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其病死率为40%。

5、H5N6亚型

H5N6 流感病例全球共报告6例,病例均为个案,密切接触人群没有发病。国内首例H5N6病例发现于2014年5月,患者为四川省南充市49岁男性;去年12月 29日,深圳报告一例H5N6病例患者,患者为26岁女性,于去年12月30日下午死亡;2016年1月1日,肇庆市发现H5N6病例,目前患者已隔离治疗。

其病程进展很快,重症的进展比H7N9还快,多在5天~7天出现重症肺炎,体温持续在39℃以上,呼吸困难,最终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纵隔气肿、脓毒症、休克、意识障碍及急性肾损伤等。

禽流感有哪几种

记者近日从省卫计委得知,2015年入冬后,浙江省部分地区陆续出现散发性H7N9病例。这些病例经流行病学调查,均有活禽接触史。

2014年7月1日,浙江省政府颁布第322号令(即《浙江省活禽交易管理办法》),规定全省设区市的主城区为活禽交易限制区,永久停止市场活禽交易;其他地区的活禽交易市场严格实行清洁、消毒和休市制度。

1月11日,记者兵分多路,分别暗访了杭州市中心以及萧山区、滨江区的多家农贸市场和小区果蔬门店,结果发现:想在市中心买活禽,很难。但在萧山、滨江,还有少部分摊主,仍在偷偷售卖活禽。

如何预防H7N9

1、冬春季是H7N9高发季节,市民应加强自我预防,日常生活中,应尽量避免直接接触活禽类、鸟类或其粪便,假如有过接触,须尽快用肥皂和流动的水清洗双手。

2、不要购买活禽,更不要自行宰杀,应在正规市场购买有“一证两标”净膛上市的杀白禽。

3、生禽、畜肉和鸡蛋等,一定要烧熟煮透,加工处理生禽畜肉和蛋类后,要彻底洗手。

4、注意饮食卫生,食品加工过程中要做到生熟分开;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5、若有发热及呼吸道症状,应戴上口罩,尽快就诊,切记要告诉医生发病前的禽类接触史等,并在医生指导下正规治疗和用药。

禽流感有哪几种?

1、甲型H1N1

甲型H1N1属季节性流感,深圳发现的流感中80%以上为H1N1。甲流可以治愈,如果没有基础性疾病,一般不会是重症,可以很快治愈。每年3月是深圳流感发病强度上升时期,要多关注老人、儿童、慢性病患者等高风险人群,一旦患病,少数患者可出现并发症(如病毒性肺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等)而导致严重后果。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手段。

2、甲型H3N2

2015年1月~2月,甲型流感H3N2肆虐香港,造成140人死亡。深圳也有人发病,但没有报告死亡病例。

H3N2 也属于季节性流感,是一种由粘病毒引起的呼吸系统疾病,可以通过多种动物的呼吸道传播(狗、鸡、鸭等),患者多表现出普通流行性感冒的症状,有时会出现腹泻和呕吐,重者会继发肺炎和呼吸衰竭,甚至死亡。流感病毒潜伏期为1日至4日,患者可在病发前约一天至病发后5天至7天内感染他人,而幼儿或免疫功能严重受损人士的传染期甚至会更长。患者通常会于2天至7天内咳嗽自行痊愈,但发烧和其他病症一般会在5天至7天内自行减退。接种疫苗是最有效的防范措施。

3、H5N1亚型

1997 年8月,香港报告了全球首个H5N1死亡病例,此后,越南、泰国、柬埔寨、印尼、加拿大等地陆续发现人感染H5N1病例,国内最近的H5N1疫情发生于 2012年9月广东省湛江市,发病鸭14050只,死亡6300只,其余发病家禽全部进行扑杀和无害化处理,疫情并未蔓延。

4、H7N9亚型

H7N9病例于2013年3月在上海和安徽两地率先发现,截至2015年1月,全国北京、上海、山东、河南、广东等多省市均发现H7N9病例。

该类病毒潜伏期一般在7天之内。患者初期表现为流感样症状,例如发热、咳嗽、头痛、肌肉酸痛、流涕、鼻塞、咽痛等,随病情发展会出现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其病死率为40%。

5、H5N6亚型

H5N6 流感病例全球共报告6例,病例均为个案,密切接触人群没有发病。国内首例H5N6病例发现于2014年5月,患者为四川省南充市49岁男性;去年12月 29日,深圳报告一例H5N6病例患者,患者为26岁女性,于去年12月30日下午死亡;2016年1月1日,肇庆市发现H5N6病例,目前患者已隔离治疗。

其病程进展很快,重症的进展比H7N9还快,多在5天~7天出现重症肺炎,体温持续在39℃以上,呼吸困难,最终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纵隔气肿、脓毒症、休克、意识障碍及急性肾损伤等。

谈H7N9会不会成为非典第二

十年前,非典爆发让举国恐慌;而今突然来袭的H7N9禽流感,又引起广泛关注。截至记者发稿,全国H7N9禽流感病例增至21例。其中上海10例,死亡4例;浙江3例,死亡2例;江苏6例;安徽2例。

H7N9病毒会不会人传人?会不会像10年前的非典一样大面积爆发?到底有多大的危险性?

H7N9病毒目前没发现人传人

来自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的最新消息称,目前疫情尚处于散发状态,还没有发现人传人,而所有病例的密切接触者都已采取医学观察措施,未发现异常情况。世界卫生组织也表示,尚未发现有证据表明该疫情出现人际传播。

但是,目前没有发现H7N9病毒人传人,这并不意味着,它就不会在人际间传播。事实上,世界卫生组织亦指出,虽然没有发现人传人的病例,但已经发现H7N9病毒出现变异,变得易于感染人体。

“世卫组织说H7N9禽流感病毒出现变异,变得易于感染人体,我不觉得奇怪。”对此,钟南山院士表示,因为禽间流感病毒传播到人,中间存在种属屏障。但如果病毒在禽间发生重配,易感染性会增强,能被人感染上。“目前掌握的证据来看,病毒是在禽间发生了重配,但没有证据证明人感染的H7N9病毒发生了变异。”

科普作家方舟子则指出,流感病毒通过和细胞表面上的受体结合才能感染细胞。人细胞和鸟类细胞上的受体并不相同,人流感病毒和禽流感病毒分别只和相对应的受体结合,因此人流感病毒通常不能感染鸟类,禽流感病毒通常也不能感染人,只有在很偶然或发生变异的情况下才会传染给人,“如果再发生变异,就可能在人与人之间传播”。

广东省疾控中心首席专家何剑峰表示,虽然H7N9基因完全来自于禽鸟,没有发现猪等哺乳动物的基因,从生物学基础看,人际传播的可能性不大。但从基因序列分析发现,此种病原比H5更接近人类,也就是说,更容易被复制到人体内。

事实上,对疾控专家们而言,现在最要害的问题就是H7N9病毒会不会人传人?因为一旦H7N9病毒存在人际传播,该疫情蔓延的风险就非常高。而由于病毒在不断演变,到底在哪种情况下会造成人际传播,这是个世界难题。以H5N1病毒为例,1997年开始就有人感染,至今已16年,它一直在变,变得更容易传给人,但依然没有变成人传人。其中缘由,无从知晓。

如今,病原比H5更接近人类的H7N9病毒,会不会大规模流行,重演10年前的非典疫情?

“我们已有了针对H7N9的检测试剂盒,下一步不断报告新病例,这一点也不奇怪。但分母是多少,我们还不知道,需要不断扩大监测范围。”钟南山表示,从目前病例及流行病学调查证据看,H7N9还没有能够人传人、大规模流行的表现。而对比10年前的非典和2009年源自墨西哥的H5N1,H7N9 的发现、发展过程与前两者有着截然不同的规律:SARS传染性强,H7N9则是致死率高。

“H7N9与SARS是完全不同的病毒。正如钟南山院士所言,目前和病人有过密切接触的人都没有出现相应病症,因此像SARS一样传播的可能性极小。”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应急中心主任冯子健表示,随着监测力度的加大以及监测程序和策略的调整,相信未来会发现更多病例,但不会大爆发。

H7N9和H1N1、H5N1有何不同?

在H7N9病毒作乱的同时,其近亲甲型H1N1禽流感病毒也不甘示弱,目前深圳、广西、四川、兰州纷纷发现H1N1患者。而H7N9病毒的另一近亲H5N1,曾在东南亚大规模爆发。

H7N9病毒与H1N1、H5N1病毒到底有何不同?

据专家介绍,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流感病毒可分为甲(A)、乙(B)、丙(C)三型。流感病毒颗粒外腊由两型表面糖蛋白覆盖,一型为植物血凝素(即H),一型为神经氨酸酶(即N),H又分15个亚型,N分9个亚型。其中,甲型流感依据流感病毒特征可分为HxNx共135 种亚型,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只是其中的一种。所有人类的流感病毒都可以引起禽类流感,但不是所有的禽流感病毒都可以引起人类流感,禽流感病毒中,H5、H7、H9可以传染给人,其中H5为高致病性。

虽然这三种病毒都是甲型流感病毒,但它们有明显区别。H7N9和H5N1被认为是动物流感病毒,只是偶尔会感染人类。H1N1病毒可以分为通常感染人类与通常感染动物的两种。

H1N1病毒通常是通过病人或病毒感染者说话、咳嗽或打喷嚏等方式将病毒散播到空气中,易感者吸入后即可被感染。所以,人群拥挤、空气不流通的公共场所传播最快。

“近期深圳季节性流感中八成为甲型H1N1流感,与H7N9禽流感不一样,H1N1已经是一种常见的季节性流感亚型,市民无需恐慌。”4月6 日,深圳市疾控中心举行新闻发布会,通报深圳检测出3例H1N1禽流感患者。此前数日,深圳出现了5例不明原因肺炎的消息在网上热传,并一度被传为是 H7N9禽流感,引起市民恐慌。

多数人感染甲型H1N1流感后症状轻微,早期症状与普通流感相似,出现流感样临床表现,包括咽痛,咳嗽,畏寒或寒战、高热、头痛、全身酸痛、全身乏力、食欲减退等。不过,甲型H1N1流感也可能引发重症肺炎。为此,专家提醒,5岁以下儿童及65岁以上老年人,慢性疾病人群和免疫功能低下者等高危人群,可以接种流感疫苗。甲型H1N1流感病毒对乙醇、碘伏、碘酊等常用消毒剂敏感,对热敏感,56℃条件下30分钟可杀灭病毒。

而H7N9与H5N1病毒的临床表现很相像。据悉,H7N9病毒是一种禽源性病毒,是由H7和H9两种禽病毒重新洗牌、重组后的产物,且没有发现人类基因。

“人感染H7N9或H5N1后,都会出现病毒性肺炎,起病急,病程早期均有38℃以上高热、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症状。后期发展为重症肺炎,部分病例可迅速发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并死亡。”钟南山表示,但H5N1的传染链条已比较明确,就是从禽到人,因此一直处于散发的状态。H7N9是新的重配病毒,传染链条尚不清楚。现在很关键的问题就是疾控部门要很好溯源,了解H7N9的传播途径。排查的范围还应更广泛,比如野禽、家禽、鸽子都是可能的传染源。

-提醒

防治禽流感关键在于早发现

“预防H7N9,不可掉以轻心。”广东省疾控中心首席专家、传染病预防控制所所长何剑峰提醒说,广东既是流感高发省,又是禽类养殖大省,所以禽流感防治工作还是有压力。

何剑峰表示,防治禽流感的重点在于早发现,如此才能尽早隔离并进行对症治疗,而抗病毒药物“达菲”一般在发病的48小时之内对治疗H7N9病毒比较有效。据了解,国家疾控中心发出的首期5套H7N9病毒检测试剂盒已经送抵广东,每套试剂盒可为200人份检测,合计共可检测1000人份,试剂盒目前已经分装完毕。通常情况下,可在3-5小时内检测出样本是否为H7N9病毒。

何剑峰提醒市民,职业易感人群如从事买卖、宰杀、饲养禽类的人士应注意做好个人防护工作,比如接触禽类一定要戴手套、口罩,完整着装。一旦发生高烧不退,呼吸困难的情况,应及时就医,并向医生汇报接触禽类史。

禽流感为什么能够流行久远

禽流感在中国大地上的肆虐让人谈禽色变,因为其极强的传播性和致命性让很多人都心存畏惧。然而这种疾病并不是只发生在我国,在世界的其他国家也有发生,那为什么它能传播或者流行得那么远,那么久呢?现在就跟大家介绍一下这个问题。

禽流感是世界范围分布的,1994年、1997年、1999年和2003年分别在澳大利亚、意大利、中国香港、荷兰等地爆发,2005年则主要在东南亚和欧洲爆发。除鸡群中的禽流感主要发生在冬、春季节外,没有其他明显的规律性。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的蔓延引起世界关注。我国气象专家对疫情地气候特征的分析表明,禽流感“不喜”睛热天气。

禽流感:无需谈“禽”色变

世界卫生组织(WHO)认为,病禽粪便是传播的主要渠道,也有专家认为,候鸟的迁徙也是传播途径之一。

天气气候条件作为自然环境中的一个重要因子,其变化或异常通常会对一些疾病的发生、加重或缓解起一定作用。专家认为,禽流感病毒喜欢冷凉和潮湿,阳光中的紫外线对病毒有一定的杀灭作用。冬末春初,冷空气活动频繁,气温忽高忽低,对控制和预防禽流感的发生将是不利的。另外,随着气温的回暖,候鸟将会向北迁徙,候鸟传播病毒的范围将会扩大,对控制禽流感发生也将是不利的。

WHO认为,病鸡粪便中的H5N1禽流感病毒株会散布在空气中,并被风带走而传播禽流感。从日照时数看,分析材料显示,日照较少的地区易发生禽流感。这与农业专家提出的禽流感病毒在阳光下只能存活24~28h,一般多在冬春两季流行,在5~10月份就基本平复的观点是一致的。

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主要通过空气进行传染,借助病毒表面的血凝素(H),与呼吸道黏膜上皮细胞表面的相应受体结合,吸附可宿主的呼吸道上皮细胞上。又借助病毒表面的神经氨酸酶(N)作用于核蛋白的受体,使病毒和上皮细胞的核蛋白结合,在核内组成 RNA型可溶性抗原,并渗出至胞质周围,复制子代病毒,通过神经氨酸本作用,以出芽方式排出上皮细胞。一个复制过程的周期为4~6h,排出的病毒扩散至附近细胞,产生炎症反应,临床上出现发热,肌肉痛和白细胞减低等全身毒血症样反应。

病毒主要侵入呼吸道黏膜的上皮细胞,引起上皮细胞增生、坏死、黏膜局部充血、水肿和浅表溃疡等卡他性病变。4~5d后,基底细胞层病变可扩展到支气管、细支气管、肺泡和支气管周围组织,引起黏膜水肿、充血、淋巴细胞浸润,并伴有微血管栓塞、坏死、小动脉瘤形成和出血等,引发全身毒血症样反应。少数重症进行性肺炎除细支气管炎症变化外,可有肺泡壁充血水肿、纤维蛋白渗出,单核细胞浸润和透明膜形成,以及肺出血等,引起诸多并发症。

因此,一旦被传染上禽流感,身体里面的病毒就会在里面慢慢的扩散,从而引起其他的并发症。如果没有及时的得到治疗的话,蔓延的速度是非常快的,而且这个病是很棘手的,毒性也是很强的。

H5N6有什么症状

高热

H5N6禽流感发病后表现为典型的病毒性肺炎,起病急,病程早期均有发热(38℃以上)、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症状。

呼吸困难

起病5-7天出现呼吸困难等重症肺炎相关表现,并进行性加重,部分病例可迅速发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并死亡。

H5N6会人传人吗

H5N6不会人传人

人体感染禽流感病毒的概率并不高,至于目前发现的H5N6禽流感病毒是流感病毒的一种亚型,病毒来源是禽类,导致人感染和传播的风险较低,还不能够人传人,因此H5N6随然有传染性,但不会造成人传人的广泛流传,大家不需恐慌。


禽流感传播途径有哪些

禽流感传播途径有哪些

深圳2015年12月29号报告的一例H5N6流感病例患者,因抢救无效,已于12月30号下午死亡。据疾控专家介绍,经基因测序分析,目前深圳活禽市场外环境存在H5N6流感病毒。

禽流感是禽流行性感冒的简称,是由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禽类传染性疾病,容易在鸟类(尤其是鸡)之间引起流行,过去在民间称作鸡瘟。禽类感染后死亡率很高,禽流感传播途径主要有:

1、呼吸道传播

飞沫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之一。病者与正常人接触后,在交流时很容易将疾病传染给正常人。人身体越虚弱,抵抗力越低,感染疾病的机率越高。感染疾病后,若不被隔离,在密集人群中工作,很容易将疾病传染给周围人,导致发病区域进一步扩大。

2、饮用受病毒污染的水

人在不经意时饮用了不卫生的水,若水被病毒污染,就会患病。患病者被隔离开来,医务人员又没查出病因。那么,其他人再饮用受病毒污染的水,也会感染禽流感。如此循环,发病者越来越多,疾病不受控制地大范围出现。

3、接触感染的禽类

菜市场是感染疾病的重要区域。很多宰杀禽类的档主接触病禽后,很容易得病。但并非所有的禽类都患病,只是部分一两只患病,但宰杀者并不知道是哪一只。若不做好防护措施,突然发病的情况会出现。为防治疾病,宰杀禽类的档主应到专业医院注射抗病毒疫苗,增强自身抵抗力。

那么日常生活中要怎样预防禽流感呢?预防禽流感注意事项,一起来看看。

预防禽流感注意事项

1、健康的生活方式对预防该病非常重要。平时应加强体育锻炼,多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不吸烟,勤洗手;注意个人卫生,打喷嚏或咳嗽时掩住口鼻。

2、保持室内清洁,使用可清洗的地垫,避免使用难以清理的地毯,保持地面、天花板、家具及墙壁清洁,确保排水道通畅;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应每天开窗换气两次,每次至少10分钟,或使用抽气扇保持空气流通;尽量少去空气不流通的场所。

3、注意饮食卫生,进食禽肉、蛋类要彻底煮熟,加工、保存食物时要注意生、熟分开;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搞好厨房卫生,不生食禽肉和内脏,解剖活(死)家禽、家畜及其制品后要彻底洗手。

4、发现疫情时,应尽量避免与禽类接触;公众特别是儿童应避免密切接触家禽和野禽。

5、注意生活用具的消毒处理。禽流感病毒不耐热,100℃下1分钟即可灭活。对干燥、紫外线照射、汞、氯等常用消毒药都很敏感。

6、若有发热及呼吸道症状,应戴上口罩,尽快就诊,并切记告诉医生发病前有无外游或与禽类接触史。

7、一旦患病,应在医生指导下治疗和用药,多休息、多饮水,注意个人卫生。

H5N6禽流感症状 家禽接触史

H5N6禽流感主要是通过动物进行传播,受感人员一般都有过家禽接触史,到目前为止,尚未发现人传人的报道。

相关推荐

警惕禽流感

3感染H7N9禽流感 3月31日,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通报,上海和安徽发现3例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两例上海患者已死亡,一例安徽患者病情危重,消息一出,引起广泛关注。昨日,华西城市读本记者获悉,自贡市疾控中心已开始部署此次禽流感的预防措施。据疾控中心工作员介绍,冬春季节是禽流感的多发时期,而且此次出现的感染H7N9禽流感是全球首次发现的新亚型流感病毒,市民要引起重视,学正确防护。 感染途径 三种途径 或将感染禽流感 据了解,按病原体的类型,禽流感可分为高致病性、低致病性和非致病性三大类。非

怎样远离H7N9禽流感病毒

尽量避免直接接触病死禽、畜,勤洗手、室内勤通风换气 中国疾控中心相关专家:流感是一种急性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勤洗手、室内勤通风换气、注意营养、保持良好体质有利于预防流感等呼吸道染病。出现打喷嚏、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症状时,要用纸巾、手帕掩盖口鼻,预防感染他。此外,还要特别注意尽量避免直接接触病死禽、畜。目前尚无针对H7N9禽流感病毒的疫苗。 基因序列分析显示,该病毒对神经氨酸酶抑制剂类抗流感病毒药物敏感。根据其他型别流感抗病毒治疗的经验,发病后早期使用神经氨酸酶抑制剂类抗流感病毒药物可能是有效的,但对类新

怎样区分普通感冒和禽流感

普通感冒和禽流感有什么区别呢?这让很多在大冬天伤风感冒的倍感纠结。实际上,区分禽流感和普通感冒并不难。为你讲解普通感冒和禽流感的区别。快来看看吧。 老多注意要远离活禽 你知道吗?至今为止,发现的H7N9禽流感病毒并未发生明显的变异,病毒特性没有改变,且不具备的能力。预防H7N9禽流感,关键要尽量少接触活禽,尤其是老年等免疫力低下的群。如果无法避免和活禽接触,事后应该尽快洗手,做好卫生防护措施。 禽流感与感冒的区别 看看禽流感和普通的感冒有什么区别吧。感染H7N9禽流感后潜伏期一般为7天,患

h7n9疫苗的展望

截至目前,H7N9禽流感病毒感染的病例仍以散发形式存在。H7N9禽流感病毒虽还不能,却是一个潜在的大流行流感病毒用H7N9禽流感疫苗的研发刻不容缓。目前已有H7N9禽流感 病毒灭活疫苗、 减毒活疫苗、重组疫苗完成了一期或二期临床研究,但距离疫苗投产尚有一段距离。 新型重组疫苗在临床试验中表现出较好的免疫保护效果,但其生产过程中使用了腺病毒表达系统,长期多次使用可能对接种者造成不可预估的影响。 现阶段研发的用H7N9禽流感经典疫苗,除减毒活疫苗外,均需加入佐剂才能更好地激起机体的免疫反应。因此,

怎样区分普通感冒和禽流感

多注意要远离活禽 你知道吗?至今为止,发现的H7N9禽流感病毒并未发生明显的变异,病毒特性没有改变,且不具备的能力。预防H7N9禽流感,关键要尽量少接触活禽,尤其是老年等免疫力低下的群。如果无法避免和活禽接触,事后应该尽快洗手,做好卫生防护措施。 禽流感与感冒的区别 看看禽流感和普通的感冒有什么区别吧。感染H7N9禽流感后潜伏期一般为7天,患者一开始表现出流感的症状,体温大多持续在39度,出现高热、流涕、鼻塞、咳嗽、咽痛、头痛等不适应症,部分患者可有恶心、腹痛、腹泻、稀水样便等消化道症状。

H7N9吗 感染H7N9禽流感怎么办

一旦但发生感染H7N9禽流感请立刻马上送去医院治疗,确诊后控制病情,避免恶化。从2013年首次发现H7N9禽流感病毒至今,医院已经可以成熟应对,并有多治愈,无需太恐慌。

甲流与普通感冒的区别

区别一:主要症状 关键词:警惕突然高烧 普通流感:起病急骤,畏寒、发热、头痛,体温在数小时至24小时内升达高峰,39-40℃甚至更高。可伴有咽痛、流涕、流泪、咳嗽等呼吸道症状。少数病例有食欲减退,伴有腹痛、腹胀、呕吐和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禽流感:除了高热、咳嗽、流涕、肌痛等,多数伴有严重的肺炎,严重者心、肾等多种脏器衰竭导致死亡。潜伏期一般为1天-3天,通常在7天以内。 甲型H1N1流感:体潜伏7天后才表现出病征。最初症状类似普通流感,但体温突然超过39摄氏度,肌肉酸痛感明显增强,伴随有眩晕、头疼、

什么是甲型h1n1流感

甲型H1N1流感为急性呼吸道染病,其病原体是一种新型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在群中播。早期被称为猪流感。与其他季节性流感病毒不同,该病毒毒株包含有猪流感、禽流感和流感三种流感病毒的基因片段。群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普遍易感,并可以感染甲流后的早期症状与普通流感相似,包括发热、咳嗽、喉痛、身体疼痛、头痛、发冷和疲劳等,有些还出现腹泻或呕吐、肌肉痛或疲倦、眼睛发红等。最明显症状是,体温突然超过39℃,肌肉酸痛感明显增强,伴随有眩晕、头疼、腹泻、呕吐等症状或其中部分症状。 如果个体身体素

感染新型甲型H1N1流感的几率有多大

通常情况下,类很少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 2009年3月份发生于墨西哥、美国等地的疫情患者感染 的是一种新型H1N1亚型流感病毒,它包含流感病毒、 北美洲禽流感病毒和北美洲、欧洲、亚洲三类猪流感病毒 的基因片段,事实证明这种新型甲型H1N1流感新病毒 可以,但只有在疫区或与确诊病例密切接触过的 感染几率较大,而其他只要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和 合理的防护措施,感染的几率不大。

禽流感途径多

禽流感病毒可分为高致病性、低致病性和非致病性三大类。其中高致病性禽流感是由H5和H7亚毒株(以H5N1和H7N7为代表)引起的疾病。高致病性禽流感因其在禽类中播快、危害大、病死率高,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列为A类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高致病性禽流感H5N1是不断进化的,其寄生的动物(又叫宿主)范围不断扩大,可感染虎、家猫等哺乳动物,正常家鸭携带并排出病毒的比例增加,尤其是在猪体内更常被检出。 禽流感播途径 主要经呼吸道播,通过密切接触感染的禽类及其分泌物、排泄物,受病毒污染的水等,以及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