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累是肝有病
这样累是肝有病
酒精性肝硬化增多
肝硬化是慢性肝病的后期病变表现,是一种弥漫性肝损害。引起肝硬化的原因很多,但最常见的是肝炎后肝硬化,近些年来酒精性肝硬化出现上升趋势。
病毒性肝炎,尤其是慢性乙型、丙型肝炎,是引起门静脉性肝硬化的主要因素。长期大量酗酒,酒精可直接损伤肝细胞,导致脂肪肝、酒精性肝炎或酒精性肝硬化。
营养不良可降低肝细胞对有毒和传染因素的抵抗力,而成为肝硬化的间接病因。长期或反复接触含砷杀虫剂、四氯化碳、黄磷、氯仿等,或长期使用某些药物如双醋酚 汀、异烟肼、辛可芬、四环素等,可产生中毒性或药物性肝炎,进而导致肝硬化。黄曲霉素也可使肝细胞发生中毒损害,引起肝硬化。
此 外,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慢性缩窄性心包炎可使肝内长期淤血缺氧,引起肝细胞坏死和纤维化,称为心源性肝硬化。肝内胆汁淤积所致者称原发胆汁性肝硬化,由 肝外胆管阻塞所致者称继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血吸虫病时由于虫卵在汇管区刺激结缔组织增生,称为血吸虫病性肝硬化。
早期症状不明显
肝硬化初期(代偿期):可有肝炎临床表现,也可隐匿起病。如有轻度乏力、腹胀、肝脾轻度肿大、轻度黄疸、肝掌、蜘蛛痣等。
肝硬化发展期及后期(失代偿期):有肝功损害及门脉高压症候群。其全身症状有:乏力、消瘦、面色晦暗,尿少、下肢水肿。消化道症状有:食欲减退、腹胀、胃肠 功能紊乱甚至吸收不良综合征。肝源性糖尿病:可出现多尿、多食等症状。出血倾向及贫血:如齿龈出血、鼻衄、紫癜、贫血。内分泌障碍有蜘蛛痣、肝掌、皮肤色 素沉着、女性月经失调、男性乳房发育、腮腺肿大。低蛋白血症:双下肢水肿、尿少、腹腔积液、肝源性胸腔积液。门脉高压:腹腔积液、胸腔积液、脾大、脾功能 亢进、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腹壁静脉曲张等。
支持治疗可阻止病程进展
目前对肝硬化尚无根治办法。但早期发现可以阻止病程进展,延长生命,保持劳动能力。
针对肝硬化的支持治疗:静脉输入高渗葡萄糖液以补充热量。注意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病情较重者可输入白蛋白、新鲜血浆。在肝炎活动期,可给予保肝、降酶、退黄等治疗,如应用肝泰乐、维生素C等。并同时针对门脉高压、脾功能亢进等进行治疗。
腹腔积液的治疗:一般治疗包括卧床休息,限制水、钠摄入。利尿剂治疗,如双氢克尿噻,隔日或每周1-2次服用。氨苯蝶啶,饭后服用。主要使用安体舒通和速 尿。如利尿效果不明显,可逐渐加量。必要时,可行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以降低门静脉压力,适用于食管静脉曲张大出血和难治性腹腔积液。
门静脉高压症的外科治疗: 适应证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经非手术治疗无效;巨脾伴脾功能亢进;食管静脉曲张出血高危患者。包括门-腔静脉分流术、门-奇静脉分流术和脾切除术等。
肝脏移植手术: 适用于常规内外科治疗无效的终末期肝病。包括难以逆转的腹腔积液;门脉高压症,并出现上消化道出血;严重的肝功能损害;出现肝肾综合征;出现进行性加重的肝性脑病;肝硬化基础上并发肝癌。
肝硬化在预防方面需要注意什么
肝硬化病因虽多,但总以病毒性肝炎和长期酗酒为主要原因。针对病毒性肝炎,应积极预防病毒性肝炎的发病,把住病从口入关,尽量避免受血;一旦发病,在急性期应在正规专科医疗机构积极治疗;在慢性期,应定期复查,一旦发现有病毒复制或者肝功能异常,应及时治疗、遵医嘱坚持治疗。针对酒精性肝炎,应严格戒酒,坚决避免复饮。针对药物性肝炎,应积极查明药物名称,避免再次使用。
中医认为肝脏的功能是“主疏泄”,“喜调达”,“恶抑郁”,并认为“肝为疲极之本”,临床观察也证实,情绪剧烈波动、长期抑郁以及劳累是肝病发生的直接原因或者主要诱因。所以乐观情绪、规律作息、劳逸结合在预防和治疗肝病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应予以高度重视。
这样累是肝不好
临床上有很多肝病患者多有肝功能上的波动,而肝功能波动典型表现就是浑身乏力。很多农村患者会明显感觉突然有几天干不动农活,干干活就要休息。就连很多办公族患者也会感觉到一天清闲的工作下来,却会非常乏力。这是为什么呢?
我们先来看看肝脏的功能,肝细胞有一项重要的代谢功能就是参与能量供应。能量供应过程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是三羧酸循环,而其中的参与者是线粒 体。每个肝细胞平均约含有400个线粒体,以进行三羧酸循环。所以肝细胞健康才能够给人体供能,人体才可以进行各种各样的工作。如果肝脏受到了伤害,那么 整个能量供应链断开了,人就会有没劲的表现。
在中医理论中,肝病却和脾脏有很大联系。首先说说脾,中医认为饮进的食物进入体内后,需要脾脏的消化和吸收,才可以将精微散播到四肢百骸、皮 毛、筋肉。因此,脾的消化运输功能正常,才能够提供足够的养料,脏腑、经络等才能得到充足的营养而进行正常的生理活动。其中,脾对四肢肌肉有特殊的意义。 中医认为脾主一身之肌肉,四肢全赖脾脏运输和撒播营养,才可以活动起来轻松有力。如果脾失于健运,无法布散精华,四肢的营养就会不足,可见倦怠无力,甚至 消瘦痿废不用。而大家可能想象不到,肝脏生病的时候就会“欺负”脾脏,使得脾脏无法工作,精微就无法运输到四肢肌肉,自然就会出现乏力的表现。这种情况, 我们就叫它“肝病及脾”。肝病发作的时候,乏力的表现就来源于此。
所以,肝病患者要注意了:一旦出现浑身乏力的症状,要赶紧去正规医院检查肝功能并进行相应治疗,以免耽误病情。
鼻尖发红是肝脏有病了吗
表现1、粉刺增多 人体内黄体荷尔蒙起着促进分泌皮脂的作用。而肝脏则能破坏黄体荷尔蒙,调整荷尔蒙平衡。因此肝脏功能降低会使皮脂分泌增多,最终导致粉刺丛生。
表现2、容易喝醉 有些人,平时酒量很大,然而现在变得喝一点之后就感觉“醉了”,这种征兆提醒您肝脏功能下降,肝受损了,肝脏不能完全分解酒精代谢物乙醛。
表现3、伤口容易化脓感染 肝脏对人体代谢起着重要的作用,肝脏功能受损的话,皮肤再生就会受到阻碍。另外,肝脏的解毒功能下降容易引起伤口感染细菌。
表现4、脸色发黑 肝脏对铁的代谢起着重要作用,平时肝脏内积蓄有铁成份。肝细胞遭到破坏的话,肝细胞内的铁会流入血管,使血液内铁成份增加,导致脸色发黑。这种症状最容易在男性和闭经
表现5、鼻头发红 所谓“红鼻子”就是鼻头部分的毛细血管扩张形成的。虽然“红鼻子”并不一定是肝脏受损导致的,但女性在肝脏功能降低、荷尔蒙紊乱时容易出现“红鼻子”。
表现6、蜘蛛痣和掌红斑 有的肝病病人,特别是有肝硬化的人,会出现蜘蛛痣和掌红斑。 蜘蛛痣是在皮肤上出现一个小红点,这个小红点,微微高出皮肤,从红点向外,伸出一些细小的毛细血管,样子就像蜘蛛的肢脚,所以把它称为“蜘蛛痣”。如果用一支铅笔尖按压在小红点的中央,那些扩张的毛细血管就消失了,笔尖一松,它们又重新出现。这种蜘蛛痣,经常出现在面部、脖颈及上肢部位,在肚脐以下的地方就少见了。如果病人的肝功能改善,蜘蛛痣也会减少甚至消失。
脂肪肝出现反复复发的原因是什么
1·我们时常会发现,脂肪肝患者就在我们身边,甚至我们自身或家人就可能是脂肪肝患者,害怕脂肪肝有传染性的人也是大有人在。脂肪肝有传染性吗?随着我们生活条件的提高和交际方式的改变,脂肪肝几乎已经成为我国大多数城市居民的高发疾病。实际上,脂肪肝不但不具有传染性,还是是可逆性。
2·由于病毒性肝炎是会传染的,如果脂肪肝合并有病毒性肝炎时就应当引起注意。虽然脂肪肝伴有病毒性肝炎这毕竟是少数,但是如果周围人群或家人朋友有脂肪肝最好是到医院检查一下,有没有伴随病毒性肝炎。
3·顾名思义,造成脂肪肝的原因是肝细胞内脂肪堆积过多的病变。这可以由多方面引起,比如长期饮酒、脂肪热量摄入过多、肝功能下降(患有其他肝病引起)、偏食、身体肥胖、经常不参加运动等,甚至减肥方法都可能引起脂肪肝。可见脂肪肝并不是胖人的专利。
4·现在我们对脂肪肝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脂肪肝仅仅是肝内脂肪含量过多、脂肪细胞大量充盈于肝细胞内而引起的肝脏脂肪化。它并不是由于微生物等作用引起的,而只是甘油三酯堆积所致的代谢性肝功能异常,一旦肝脏内蓄积的过多脂肪消除后,肝功能大多可以恢复正常,也不留下任何后遗症,因此,脂肪肝不但不具有传染性,还是是可逆性的。
脂肪肝具有传染性吗
对于家人或朋友患有脂肪肝的人,专家肯定的告诉大家脂肪肝有传染性吗这个问题完全不用担心,单纯性的脂肪肝是绝对不传染的。
从名字上我们就应该知道,脂肪肝就是肝细胞内脂肪堆积过多的病变。这可以由多方面引起,比如长期饮酒、脂肪热量等摄入过多、肝功能下降(患有其他肝病)、偏食、身体肥胖、经常不参加运动等,都可能引起脂肪肝。甚至减肥方法不恰当的人群也是脂肪肝的“袭击”目标。
现在我们对脂肪肝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脂肪肝仅仅是肝内脂肪含量过多、脂肪细胞大量充盈于肝细胞内而引起的肝脏脂肪化。它并不是由于微生物等作用引起的,而只是甘油三酯堆积所致的代谢性肝功能异常,一旦肝脏内蓄积的过多脂肪消除后,肝功能大多可以恢复正常,也不留下任何后遗症,因此,脂肪肝是可逆性的,也是不具有传染性的。
脂肪肝有传染性吗?大家已经有了答案,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病毒性肝炎是会传染的,而脂肪肝又与病毒性肝炎存在一定的关系,患有肝炎的人长更容易患脂肪肝,这可能是肝炎患者常肝功能异常或营养摄入失衡(比如大补或吃不下饭等)引起的。虽然脂肪肝伴有病毒性肝炎这毕竟是少数,但是如果周围人群或家人朋友有脂肪肝最好是到医院检查一下,有没有伴随病毒性肝炎。
胆固醇高跟肝有关系吗
胆固醇高可能跟肝有关系。肝脏是人体主要合成和转化胆固醇的场所,如果肝脏发生病变,可能会引起胆固醇升高。但并非所有的胆固醇高都是肝脏问题引起的。
哪种脸色是肝有病
脸色变了可能有病
“中国人的脸色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那就是‘红黄隐隐’。”为什么这么说呢?王鸿谟解释,因为我们在两侧颧骨处的红色比较明显,其他部位则是黄色。这两种颜色隐约交替,没有明显的界限。当你的面色发生哪些变化,就说明可能有病呢?他指出:
第一是面色变得太深或太浅;
第二是红黄隐隐中,突然红色消失,全部变成了黄色,或者黄色消失,都变成了红色;
第三是脸上突然出现了原本没有的颜色;
第四是面色违背了季节规律,正常应是春季略青、夏季略红、秋季略黄、冬季略灰;
第五是颜色出现在了不该出现的部位,比如应在两侧颧骨部位的红色转移到了其他部位。
脸上出现这3种颜色,你可能病的不轻
有3种颜色,如果突然出现在脸上,是最明显的疾病标志。王鸿谟说,它们分别是白色、青色和黑色。
1 白色多与肺病、虚证有关
脸色过白的人,往往都患有贫血。不仅如此,还会感觉没力气、爱出汗,这是血虚和气虚的表现。
2 青色多与肝病、气滞血淤有关
通常形容一个生气的人,会用到“青筋爆出”、“脸都绿了”这类词。中医认为,肝能反映人的情绪,所以面色偏青的人一般性格暴躁,要谨防肝病。而满面青紫,往往是由血淤、组织缺氧引起的,严重者会发生剧痛或猝死。
3 黑色多与肾病有关
青色和黑色都是最为严重的病色,提示有重大疾病。当脸上出现两者结合的青黑色时,就意味着有严重的血淤。而整个面色发灰、发黑的时候,可能是慢性肾病的表现,主要特征是腰膝酸软、排尿失常、性功能减退。
此外,黄色和红色如果太多,也说明有一定的疾病。脸色过黄表示脾胃不和,可能表现为吃饭不香,吃点东西肚子就胀,长期腹泻、大便溏稀。如果不注意,时间长了,会逐渐发展为消瘦或虚胖,甚至黄疸。
一旦出现白眼仁发黄,必须及时就诊,否则可能危及生命。红色多与心病有关。一般人提到满面红光,总觉得很健康,其实,脸发红的人要提防心脏病,还有一些感染引起的热证,如伤寒、肺结核等。
生气是导致肝气郁结的罪魁祸首
第一就要不生气,因为气生百病,不仅仅是肝的问题,五脏六腑是相连,中医和西医不同,中医看成一个整体,肝有病就影响心脏、脾、胃,肝横逆打咯,这是肝气犯胃,脾消化不好,都是因为肝木可堵了,五脏六腑按照中医讲五行是相生相克的,互相都影响,气生百病肝首当其冲,肝是一个将军之关,而且它特别爱怒,怒则气上。高血压的病人,慢性病的病人,高血压脑血管有点脑梗、脑血栓怒就脑出血。
尤其女同志,而且女同志爱生闷气,小心眼,很多人都是这样,生闷气更不好,还不如暴脾气,生气发泄出来这样更好,往往生闷气人容易得癌症。有气不要忍,甭管任何压力或者有生气了,一定想方设法疏泄出去,大家可以唱唱歌,找好朋友聊聊天,旅游,上山上大喊,你想方设法把气发泄出去。
这种口臭是肝有病
口腔是呼吸、消化系统的共同通道,因此诱发口腔异味的原因非常多。胃肠道疾病、肝病、肾炎和心脏病等都可以引起口臭。而其中,肝病引起的口臭尤其特别,它的味道是腐臭味,程度尤其严重。
肝病患者之所以口臭,主要是因为肝功能异常,导致血液中的尿素氮和氨含量增多,而氨经过呼吸,会从口鼻排出一部分。
肝病患者出现明显的口臭往往是肝病加重的表现,需要及时诊治。一旦因肝病出现肝昏迷,同时伴有口腔出血和明显的口臭,说明肝功能衰竭,患者生命即将走到尽头。
想消除口腔异味,您首先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口腔卫生习惯。如果口腔仍有异味,应及时到综合医院检查治疗全身疾病,以免延误全身疾病的治疗。
不少人认为,人们呼出的难闻气味是口腔疾病或早晨忘了刷牙所致。然而,现代医学已经证明很多全身性疾病,如肝、肺、肾、胃有病也会引起口臭,如果经常出现要寻找病因。
这样口臭是肝有病
腐败味——上呼吸道疾病
鼻窦炎、扁桃体炎和咽喉炎等上呼吸道疾病都会分泌大量含蛋白质的黏液,部分形成鼻涕,剩下的从鼻道流入口咽部。这些黏液部分黏附于舌根后部或口咽部,当蛋白质分解后,就会产生腐败味。
酸臭味——胃病
胃幽门部狭窄或梗阻时,食物在胃内留置时间过长,会产生酸臭腐败的气味,通过口腔散发出来。反流性食管炎等胃病还可导致病理性口臭,黏附在口腔、咽喉部位的呕吐物不停释放“酸气”。通常在积极治疗胃病后,口臭能得到显着改善。
烂苹果味——糖尿病丙酮酸中毒
当一个人血糖超标,未加控制时,体内的脂肪分解,就会产生酮体,其中的α-酮戊二酸会发出一种酸酸的烂苹果味道。当呼出这种气味时,患者体内的酮体浓度已经非常高了,接近或达到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水平,需要及时就医,否则会有生命危险。
尿臊味——尿毒症
尿臊味多是患有慢性肾炎或肾病的患者发出的。病程进展到慢性肾功能衰竭阶段(俗称尿毒症)时,由于无尿,某些毒性物质不能排出体外而潴留于血中,就会使病人呼出的气体散发出尿味,这是病情趋于危重的信号。
排泄物臭味——肝衰竭
肝衰竭时,肝脏代谢能力减弱,分解毒素的能力下降,导致血氨升高,使口中出现略带甜味的排泄物臭味,又被称为“死亡的气息”。体内某些支链氨基酸代谢能力减弱,还会导致烂苹果味。
有眼疾就是肝有病吗
生活中,很多广东人一发现眼睛红,就会自己买些清肝热的夏枯草煮水喝,或者到凉茶店喝碗清肝热的凉茶,经常都会有效。的确,不管是急性或慢性眼病,中医治法很多都从“肝”入手,如清肝泻火、平肝潜阳、疏肝解郁、滋养肝肾等。
黄仲委介绍道,中医理论认为,肝的经脉上联于目系,目的视觉功能有赖于肝气之疏泄和肝血之营养,而肝的生理和病理状况,可由目反映出来。如肝火上炎,眼部表现为红赤、黑睛生翳,可用龙胆泻肝汤等治疗;肝血不足,目失所养,出现两眼干涩、视力模糊或夜盲,进补应重在养肝明目,可用杞菊地黄丸治疗。这里的“肝”正是中医概念的“肝”。
“但中医治病还强调与身体整体关系,眼病的治疗需要全身五脏六腑辩证对待,不能仅仅认为‘肝’有问题。”黄仲委强调。例如白眼珠病就跟肺关系密切,急性结膜炎病初发时,眼白发红肿属肺经风热,用清泻肺火的药;眼睑病跟脾脏关系密切,眼睑上的麦粒肿(俗名眼挑针)就需要用清脾胃湿热的药;老人常见的眼底病跟肾关系密切,常需要用补益肝肾的药。
怎样自测肝有病
我国是世界上肝炎严重流行区之一.那么,如何对自己进行肝病自测,以便及时就诊治疗呢?一般地说,出现下列几方面情形时,要引起注意:
肝炎流行季节或流行地区以及家中有急性肝炎患者时,应高度警惕、时时提防。
少数人在发病前曾有过类似“感冒”的症状。
无明显诱因而突然感到神疲力乏、精神倦怠、两膝酸软等。
突然出现食欲不振、泄泻或便秘等消化道症状。
右肋部有隐痛、胀痛、刺痛或灼热感。
巩膜、皮肤、小便发黄或呈浓茶色。
两眼虹膜上斑点明显。
手掌呈金黄色,或整个掌面有暗红色或紫色斑点。
手掌表面,特别是大、小鱼际部分和指端掌面的皮肤充血性发红。
两手无名指第二指关节掌面有明显压痛感。
在两耳廓相应的肝点区,有一结节状隆起,用火柴棒轻压此点时,疼痛较其他部位明显。
面色黧黑无光泽。
全身皮肤表面可见散在性的四周有脚(红丝)的红点,用一带尖的物体轻轻按压红点中心时四周的红丝可消失,停止按压后红丝又复现。
右侧颈动脉怒张。
腹部膨隆,腹壁上青筋暴露明显。
下肢明显水肿,甚至全身浮肿,小便短少。
有长期酗酒史或长期服用某些对肝脏有损害的药物,如四环素、口服避孕药、氯丙嗪、磺胺类等药物者应警惕酒精性肝炎或药物性肝炎。
肝癌患者可触及肝脏表面不平整,有结节感,压痛明显。
严重患者口中常有一种类似苹果的气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