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穴位敷贴治疗自汗 自汗敷贴方五
如何用穴位敷贴治疗自汗 自汗敷贴方五
穴位:神阙穴(即为人体肚脐中)。
附贴方法:用五倍子10克,赤石脂10克,没食子10克,煅龙骨、煅牡蛎各10克,辰沙5克,一起研磨成细末后放入密闭容器中备用。自汗出时可在睡前取10克药粉用凉开水、醋各半调和均匀后涂抹于神阙穴,外面欧诺个纱布覆盖固定,每日换药1次。
冬季养生贴个三九贴
“三九贴”与“三伏贴”是防治“冬病”相辅相成的治疗体系。“三九”与“三伏”交替贴敷,阴阳互补,有序循环,共同纳入防治“冬病”的治疗系统。“三九贴”可增强病人抵抗寒邪的能力,更是对“三伏贴”疗效的有效巩固。
“三九”是大自然处于阴阳交替阶段,所谓“阴极而生阳”的时段,也是人体的阳气(即正气、体质)最弱的时候,这个时候容易患病,尤其易患呼吸道疾病。所谓“三九”敷贴疗法,是以中医经络学说为理论依据,在冬季“三九”时段采用具有辛散温通功效的中药进行穴位贴敷治疗,通过药物对穴位的刺激,达到调整机体和治疗目的的方法。根据中医理论,“三九”时段采用具有辛散温通功效的中药进行穴位贴敷治疗,可疏散风寒、温补肺肾,达到疏通经络、平衡阴阳、止咳平喘、调和脏腑的功效,从而达到增强人体抵抗力、祛除疾病的目的。目前,医院用“三九”敷贴疗法,治疗冬春季节容易发作和加重的疾病。如:反复感冒、呼吸道感染、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慢性虚寒性胃痛、过敏性鼻炎、寒性腰腿疼痛、痛经、自汗盗汗等虚损性疾病。
如何用穴位敷贴治疗自汗 自汗敷贴方二
穴位:神阙穴,即为人体肚脐中。
敷贴方法:将朱砂5克,五倍子50克,一起研磨成细末,在临睡前取药末10克,用食醋调和后敷贴于神阙穴上,外面用纱布覆盖后胶布固定。在第二日晨起时出去,每晚1次。
三伏贴能治什么病 冬病夏治三伏贴孕妇和婴幼儿不适合
包括成人哮喘、老年性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疾病都可透过此法改善症状,但并非每个人都适用,像是对中药过敏或孕妇、三岁以下幼儿、严重心肺功能不足等,较不适合三伏贴治疗;若接受穴位敷贴治疗,每次敷贴时间不得超过四小时,且必须配合作息和饮食调养,避免吃生冷食物或浸泡冷水等活动,才能有效让三伏贴发挥疗效。
穴位敷贴治疗呕吐 脾胃虚寒呕吐敷贴方法
症状:脾胃虚寒所导致的呕吐表现为饮食稍多即可发生呕吐,时发时止,平日消化不良,胸脘痞满,不欲饮食,面色晄白,肢体倦怠无力等症。
敷贴穴位:神阙穴(肚脐)
敷贴方法:将生姜100克,洗净后同50克橘皮一起捣碎,然后加入米饭团约50克,一起捣成泥状,外敷于神阙穴上,上面盖上纱布,再用热水袋在敷贴处热熨20分钟。
敷贴穴位:中脘穴(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中上4寸处)、膻中穴(两乳连线中点),脾俞穴(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行间穴(在足背侧,当第一、二趾间,趾蹼缘的后方赤白肉际处)。
方法方法:用生半夏20克,黄连5克,公丁香15克,一起研磨成细末后用黄酒调和成稠膏状备用,进行敷贴时需现在中脘穴处拔火罐15分钟,然后在分别在每个穴位上进行敷贴,最后盖上纱布用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
口腔溃疡竟然也可以用足贴
如果你口腔溃疡了,先想到的一般都是多喝水、用溃疡贴这些很常规的方法。其实,按照中医整体论治的原则,这嘴里的毛病,还能通过治脚来医。
专家介绍,口腔溃疡是口腔黏膜疾病中常见的溃疡性损害之一,也被称为“口疮”。目前西医对口腔溃疡的治疗,多通过局部施用消炎药、止痛药、烧灼类药物等来缓解局部症状,但对于其反复发作却效果不佳。
而祖国传统医学认为,口腔溃疡多由心脾积热、阴虚火旺引起,如用药物对心脾进行调节就能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依据中医外治法中穴位敷贴疗法的理论,可选用茱萸、肉桂等,将其研成细末,用姜汁、醋等调成糊状,直接贴敷脚底的涌泉穴,或腿上的足三里等相关穴位,让药物透皮吸收,随经络运行至患处,就能有效缓解溃疡的疼痛症状,缩短愈合期,延长复发时间,且没有任何不良反应。
用穴位敷贴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在热天或晚上用热水泡完脚以后进行效果最好,只要没有皮肤过敏反应,可以贴6—10小时,一般连续贴三天即可。
穴位敷贴治疗自汗 自汗敷贴方一
穴位:神阙穴,即为人体肚脐中。
敷贴方法:用桑叶15克,五倍子30克,麻黄根10克,一起研磨成细末,放入密闭容器中备用。使用是取散末10克,以口涎调匀敷于神阙穴,外面用纱布覆盖后胶布固定,每天换药1次。
穴位敷贴治疗自汗 自汗敷贴方四
穴位:肺俞穴(位于第三胸椎棘突旁开1.5)。
敷贴方法:取五倍子30克,桂枝15克,一起研磨成细末,用醋调成糊状,每取5分钱币大小,0.5厘米厚,敷贴于穴位上,用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3次为一个疗程。
如何用穴位敷贴治疗失眠 心胆气虚失眠治疗
症状:由心胆气虚证所导致的失眠症状主要表现有:失眠,多噩梦,易于经常于睡梦中惊醒,终日惕惕,胆怯心悸,并可伴有气短自汗,倦怠乏力等症状。
穴位:神阙穴(肚脐中),膻中穴(两乳之间连线的中点处),气海穴(于人体的下腹部,直线连结肚脐与耻骨上方,将其分为十等分,从肚脐3/10的位置)。
敷贴方法:用珍珠层粉,紫丹参,硫磺各准备10克,研磨成细粉后,储藏备用。在每晚临睡前,取细粉1克,撒如肚脐中按紧,外面用胶布固定,在用适量的药粉用醋调敷于膻中穴、气海穴上,外用胶布固定,每3日换药一次。
穴位敷贴的优点 老少皆宜,适应症广
穴位敷贴保健治疗的适应人群很广,基本上没有严格的年龄限制,不仅可以用来治病,而且还具有保健强身的功效。同时穴位敷贴既能避免其他治法的不足,又能发挥自身穴位、药物相结合的有点,其作用了治外达内,效果明显。
穴位敷贴治疗感冒 气虚感冒敷贴疗法
症状:气虚感冒的人群平时就常表现为体弱易疲劳,气短懒言,容易出现反复感冒。感冒时较为怕冷,发热而无汗出;头痛身楚;咳嗽,咳痰色白而无力;舌淡苔白。
敷贴穴位:神阙穴(肚脐)。
操作方法:取防风10克,黄芪10克,肉桂10克,蝉蜕10克,一起研磨成细末后放入密闭瓶中备用,气虚感冒时可取药粉适量,用纱布包裹后敷贴于神阙穴处,再用纱布覆盖,用胶布固定。
穴位敷贴治疗哮喘 寒哮发作期敷贴疗法
症状:哮喘发作时喉咙中哮鸣音如水鸡声,呼吸急促,喘憋气逆,胸膈满闷如塞,咳嗽不甚,痰少咯吐不爽,色白而多泡沫,口不渴或者渴喜热饮,形寒怕冷,天冷或受寒后容易发作,患者一般面色青晦,舌苔白滑。
敷贴穴位:百劳穴(在项部,当大椎穴直上2寸,后正中线旁开1寸),肺俞穴(第三胸椎棘突旁开1.5寸),膏盲穴第四胸椎棘突下,左右四指宽处)。
敷贴穴位:将白芥子20克,延胡索20克,甘遂10克,一起研磨成细末,用生姜汁调匀,搓成直径为3厘米的药饼6个,分别敷贴在上述穴位上,每日一次,连续5次为一个疗程。
敷贴穴位:肺俞穴(第三胸椎棘突旁开1.5寸),心俞穴(第五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膈俞穴(当第七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操作方法:准备细辛、白芥子、延胡索、白芷、川乌、草乌、甘遂、麻黄各等分,一起研磨成细末后用生姜汁调匀,做成6个小药饼,在药饼中心放荜拨粉一份,敷贴于上述穴位上,2-4小时候取下,每日1次。
敷贴穴位:涌泉穴(足底第2、3跖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与后2/3交点上)。
操作方法:将麻黄、生半夏、吴茱萸、白芥子、明矾等份一起研磨成细末,用凡士林调成软膏状,敷贴于足心穴位处,每日1次,15次为一疗程。
穴位:肺俞穴(第三胸椎棘突旁开1.5寸),定喘穴(第七颈椎棘突下定大椎穴,旁开0.5寸处)。
操作方法:用麻黄10克,细辛l0克,白豆蔻6克,牙皂6克,桔梗6克,沉香6克,白介子15克,冰片3克,公丁香3克。将上药共研细末,过细筛后备用。敷贴时先用手指摩擦穴位局部,至皮肤发红,然后取药粉适量撤布在普通的麝香风湿膏上贴穴上。每3日换药1次,每日用热水袋在贴药处热敷2次,连用半个月为1疗程。
使用注意:敷贴期间及用药后1个月内禁洗冷水及食生冷辛辣刺激性食物,皮肤过敏较重者应当及时停用,局部起泡者,可将水泡刺破,用龙胆紫外涂即可。
敷贴穴位:神阙穴(即为肚脐)。
操作方法:用细辛30克,白僵蚕30克,一起研磨成细末,用纱布包好后敷贴于神阙穴上,隔日换药1次,5次为一疗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