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源是什么
放射源是什么
放射源一般都装在特殊设计的专用容器内,以防止对人体造成伤害。放射源包装容器种类很多,大多为球形和圆柱形,一般用铅、铸铁、钢、塑料、石蜡等材料制成。
一般密封的放射源体积不是很大,在正常的情况下,它看起来就是一个金属物或者铅罐,有的放射源可能看起来亮闪闪的,很像钥匙链或坠饰,难免有些人会当成贵重金属或者废铁卖掉,包括一些熊孩子会捡回家把玩,很多事故就是这样发生的。
在医学方面放射源广泛用于医学诊断、治疗和消毒灭菌。在农业方面用于辐照育种,可以改良品质,增加产量,还可用于灭菌保鲜等。在工业方面可用于石油、煤炭等资源勘探,矿石成份分析,工业探伤、无损检测、材料改性和料位、密度、厚度测量等。放射源还可用于人造卫星供电,火灾烟雾报警,污水治理等。
放射源的制备方法
在设计和制备放射源时要考虑到源的实用性,即辐射种类、
放射源
放射源
能量和强度能符合使用要求,源的有用辐射效率高和源的安全性能好。制备放射源首先是选择合适的放射性核素,然后再根据其化学性质和源的使用要求确定制备工艺。
活性块制备
制备密封放射源是先将放射性物质制成活性块,然后再进行包壳密封。制成的活性块要求在空气中稳定,在水中放射性浸出率低。常用的制备活性块的方法,有玻璃、陶瓷、搪瓷法,粉末冶金法,电镀法等。
① 玻璃、陶瓷、搪瓷法 其共同点是把放射性物质以氧化物的形式和玻璃料、陶瓷料或搪瓷釉料一起烧结而成。所得活性块的化学稳定性、热稳定性和耐辐照性能都很好。放射性氧化物或其他化合物和某些金属混合后,在高温下形成金属陶瓷体,具有金属和陶瓷两重性,是一种较好的活性块形式。
② 粉末治金法(又称粉末治金-滚轧法) 把放射性金属陶瓷体经粉末冶金处理后包在金、银等延展性好的金属中,在轧机上滚轧成箔源。这种工艺适于生产强度较低的大批量的α源和β源。
③ 电镀法 常用于某些α源、低能β源和低能γ(X)射线源的制备。低能γ(X)射线源又称低能光子源,包括低能γ源、X射线源和轫致辐射源。
除上述方法外,还有一种不需进行化学加工处理的制备活性块方法,即直接用反应堆辐照过的适当形式和形状的靶材料制成活性块。例如常用的钴60和铱 192γ放射源的活性块就是这样制成的。
包壳密封 把源的活性块密封在相应的包壳里。包壳材料不仅要便于实施密封,而且还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抗腐蚀等性能,以保证放射源在使用过程中不会破损而使放射性物质散落出来,污染环境。
包壳所选用的材料、形状、规格和密封技术等,一般根据源的射线特点、源的强度及使用条件而定,常用的材料是不锈钢。α源、低能β源和低能γ(X)射线源的源窗部分须选用耐辐照的薄材料,以保证具有较高的射线发射效率。高能β源、γ放射源和中子源大多用不锈钢包壳,氩弧焊密封。
放射分为外照射和内照射
由放射源或辐射发生装置(如粒子加速器)释出的贯穿辐射由体外作用于人体,称为外照射。在向环境释放大量放射性物质的事故中,向下风向移动的放射性烟云以及已沉降于设备、建(构)筑物及地面表面上的放射性物质也可成为人体外照射的放射源。
人们每时每刻都受到天然本底辐射的照射。在生产、应用电离辐射源的过程中,工作人员除了受到天然本底照射外,还受到附加的职业照射。邻近生产、应用电离辐射源地区居住的或受人工放射性污染影响的公众,同样也受到天然本底照射以外的附加公众,同样也受到天然本底照射的以外的附加照射。在使用电离辐射源的医疗诊治措施(如X射线检查、放射治疗)时,受检者或病人也会受到电离辐射外照射。一旦发生核与辐射事故或遭受涉及核与辐射的恐怖袭击,则可能导致较高水平的外照射。
放射源的应用
前言
以放射源发射出的射线与物质作用所产生的电离、吸收、散射和活化等效应为基础。
电离
带电粒子主要通过电离作用把能量转移给周围介质。中子、γ射线与物质作用产生高能带电粒子,再进行电离。α粒子和低能β粒子的射程短,比电离值高,在较短的射程内可产生大量的离子对,形成高密度的离子云,可用于放射性静电消除器、离子感烟探测器、电子捕获鉴定器和真空电子管中所用的电离源等。γ射线有很强的穿透力,能在较大体积内产生电离作用,其应用有辐射消毒、灭菌,食品辐照保藏,辐射育种,放射治疗和辐射加工等。
吸收
射线通过物体时被吸收。β和γ射线束通过吸收体后被减弱的程度可用下式表示:式中I0、I分别为射线束通过吸收体前后的强度值,ρ和d为吸收体的密度和厚度值,μm为吸收体对该射线束的质量吸收系数。测得射线束强度变化,即可由上式确定吸收体的厚度或密度。其应用有透射式同位素密度计、厚度计和料位计等。
射线可使感光胶片感光,根据透过吸收体的射线使感光胶片的感光情况显示,可以进行射线照相探伤。
散射
β射线、γ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会产生散射,其散射角甚至可大于90°,散射的程度与散射体的厚度、密度及原子序数有关。根据这一效应建立的反散射测量仪,可用于测定材料的厚度和密度,特别适用于涂层厚度的测量。
快中子与轻元素碰撞,能量迅速降低,待分析材料中如含氢丰富,中子慢化程度就高。根据此原理建立了中子测水分和中子测井(石油)技术。
活化
低能β粒子与适当的磷光体作用可以发光,根据这种效应已经制成了氚发光粉和氚灯。低能光子可以激发元素发射特征X射线,利用配有同位素低能光子源的X射线荧光分析仪可进行元素分析。放射性核素发射的α粒子和高能γ射线,可诱发轻元素原子核发生(α,n)、(γ,n)核反应。利用这些核反应制成的中子源可用于元素的中子活化分析。但是这类中子源的中子强度比反应堆的低得多,因此只适用于某些高反应截面核素(元素)的活化分析。
什么叫远,近距离放疗
按照射距离不同,放疗又分为远距离放疗和近距 离放疗。60钴、加速器属远距离放疗;将放射性核素外 面包裹上一层金属,制成针状、管状或粒子状,置于组 织或器官内,称腔内放疗;置人肿瘤组织内,称间质内 放疗,后两者统称为近距离放疗。远距离放射治疗时,放射线必须穿过空气和正常 组织才能到达肿瘤组织,肿瘤治疗剂量常受其周围正常组织耐受量的限制,故需要选择不同能量的放射线 和采用多野照射技术。近距离放射治疗所用放射源的强度较小.放射源 直接在肿瘤组织内起作用。但治疗距离短,剂量分布 的均匀性较差。鉴于两种治疗方法的特点,对合适的肿瘤,例如 前列腺癌,通常以远距离照射为主,近距离放射治疗 作为剂量补充。其他一些手术不能完全切除的肿瘤 病灶,也有采取此种技术的尝试,但确切的疗效尚在 观察之中。
如何防护放射源
如何防护放射源:放射源发射的射线有:阿尔法射线(α射线)、贝塔射线(β射线)、伽玛射线(γ射线)、中子射线(η射线)等,它们看不见,摸不着,必须使用专门的仪器才能探测得到。不同的射线在物体中穿透能力也各有不同。一张厚纸可挡住阿尔法射线;有机玻璃、铝等中有效阻挡贝塔射线;伽玛射线穿透力较强,可以用混凝土、铅等阻挡;中子射线需用石蜡等轻质材料来阻挡。因此,放射源并不可怕,对放射源无端的恐惧是没有必要的,特别是那些已经采取了安全保护措施,正常使用的放射源,对人体是基本没有危害的。防止或减少放射源发出的射线对人体的伤害,主要有以下三种防护手段:一、距离防护;距离放射源越远,接触的射线就越少,受到伤害也越小;二、屏蔽防护:选取适当的屏蔽材料(如混凝土、铁或铅等)做成屏蔽体遮挡放射源发出的射线;三、时间防护:尽可能减少与放射源的接触时间。在实际工作中,通常将上述三种防护手段组合应用。
孕妇可以玩手机吗 注意事项
一般来说,辐射危害只是相对核电站或医院的一些透射光机等强辐射的,我们平常接触的一些生活辐射都在人们身体可承受范围之内,因此孕妇也不必太紧张,注意避免像X光、放射治疗仪和CT扫描这样的放射源即可。
几种常见的子宫癌的治疗方法
1、放射治疗,这种治疗子宫癌的方法适用Ib期及以后各期子宫癌,内外放疗结合。内放射源采用腔内镭或137Cs,主要针对宫颈原发病灶,一般剂量约为6000mg/h,就可以达到治疗子宫癌的目的。外放射源采用60Co、线型加速器或电子回旋加速器,主要针对转移灶,包括盆腔淋巴结引流区,剂量一般为60GY。早期治疗子宫癌,先行内照射;晚期治疗子宫癌,尤其是瘤体大、出血多,或伴感染,则先行外照射。
2、手术治疗,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术和盆腔淋巴结清除术都是常见的手术治疗子宫癌的方法。适用于Ⅰb~Ⅱa期,尤其是年轻需保留卵巢功能者(因子宫癌转移至卵巢的机会极小);合并妊娠、贫腔炎块或卵巢肿瘤不宜放疗者;或对放疗不第三的子宫癌患者。凡过度肥胖、年老体弱以及有心血管、肺部等慢性疾患者禁忌。
3、手术及放射综合治疗,这一治疗子宫癌的方法适用于宫颈浸润癌手术后,证实有淋巴结转移者,尤其是腺癌患者。
放射源危害
Ⅰ类放射源(极危险源):
●危害:没有防护情况下,接触几分钟到1小时就可致人死亡。
●用途:用在辐照装置、远距放射治疗仪和伽马刀上。
Ⅱ类放射源(高危险源):
●危害:没有防护情况下,接触几小时至几天可以致人死亡。
●用途:用在工业和伽马照相,短距放射治疗仪上。
Ⅲ类放射源(中危险源):
●危害:没有防护情况下,接触几小时就可对人造成永久性损伤,接触几天至几周也可致人死亡。
●用途:多用在工业测量仪上,如物位计、挖泥机测量仪、传送带测量仪、测井仪等。
Ⅳ类放射源(低危险源):
●危害:基本不会对人造成永久性损伤,但对长时间、近距离接触这些放射源的人可能造成可恢复的临时性损伤。
●用途:用在骨密度仪、静电消除仪、厚度、料位测量仪上。
Ⅴ类放射源(极低危险源):
●危害:不会对人造成永久性损伤。在我国被盗或失控的放射源多数属于Ⅳ类放射源或Ⅴ类放射源。
●用途:如眼敷贴器和科研仪器上的放射源。
危害
严重会致死,可引起基因突变
放射源一旦失控,就可能对人体造成伤害。
在短期内接受超过一定剂量的照射,称为急性照射,可引起急性伤害。照射量较低时,少数人出现头晕、乏力、食欲下降等症状,剂量增大会导致消化道症状为主的肠型急性放射病,或脑损伤症状为主的脑型急性放射病,最终导致死亡。
在较长时间内分散接受一定剂量的照射,称慢性照射。长期接受超剂量限值的慢性照射,可以引起慢性放射性伤害。如白血球减少、慢性皮肤伤害、造血障碍、生育能力受损、白内障等。
受到放射源照射后,胎儿的畸形率和死亡率会升高。而在长期受照射的人群中有白血病、肺癌、甲状腺癌、乳腺癌、骨癌等发生。
部分放射源的辐射能引起生殖细胞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形成有害的遗传效应,使受照者后代的各种遗传病的发生率增高。“受到辐射的人要到指定医院接受治疗,处置方式要根据患者本身是否沾染上放射源决定。如果沾染了液体的放射源,有时候要在原地进行抢救,以免辐射扩散。 ”
放射源对人体的危害大吗
放射源是指用放射性物质制成的能产生辐射照射的物质或实体,放射源按其密封状况可分为密封源和非密封源。密封源是密封在包壳或紧密覆盖层里的放射性物质,工农业生产中应用的料位计、探伤机等使用的都是密封源,如钴-60、铯-137、铱-192等。非密封源是指没有包壳的放射性物质,医院里使用的放射性示踪剂属于非密封源,如碘-131、碘-125、锝-99m等。
放射源发射出来的射线具有一定的能量,它可以破坏细胞组织,从而对人体造成伤害。当人受到大量射线照射时,可能会产生诸如头昏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时会导致机体损伤,甚至可能导致死亡;但当人只受到少量射线照射(例如来自天然本底辐射的照射)时,一般不会有不适症状发生,也不会伤害身体。
防止或减少放射源发出的射线对人体的伤害,主要有以下三种防护手段:
(一)距离防护:距离放射源越远,接触的射线就越少,受到的伤害也越小。
(二)屏蔽防护:选取适当的屏蔽材料(如混凝土、铁或铅等)做成屏蔽体遮挡放射源发出的射线。
(三)时间防护:尽可能减少与放射源的接触时间。在实际工作中,通常将上述三种防护手段组合应用。
通过对上述文章的了解,详细大家都已经知道了放射源对我们人体会造成破坏细胞组织的后果。如果人体接受了大量的放射射线时,就不免会出现头晕恶心、浑身乏力、食欲减退等等情况,严重的时候还会造成机体受到损坏而死亡,所以我们应该有效的避免接触放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