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功能衰竭的基本常识
心功能衰竭的基本常识
1、感染:肺部感染是诱发心力衰竭的常见诱因,感染除可直接损害心肌外,发热使心率增快也可加重心脏的负荷。
2、过重的体力劳动或情绪激动。
3、心律失常:尤其是快速性心律失常,如阵发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等,均可使心脏负荷增加,心排血量降低而导致心力衰竭。
4、妊娠分娩:妊娠期孕妇血容量增加,分娩时由于子宫收缩,回心血量明显增多,加上分娩时的用力,均加重心脏负荷。
5、输液:液体或钠的输入量过多,血容量突然增加,心脏负荷过重而诱发心力衰竭。
6、严重贫血或大出血使心肌缺血缺氧,心率增快,心脏负荷加重。
引起心功能衰竭的原因分析
1、原发性心肌舒缩功能障碍:这是引起心衰最常见的原因。
(1)心肌病变:主要见于节段性心肌损害如心肌梗死、心肌缺血,弥漫性心肌损害如心肌炎、扩张型心肌病、肥厚型和限制型心肌病及结缔组织病的心肌损害等。由于心肌病变常是不可逆的,故由本类病因所导致的心衰一般预后较差。
(2)原发或继发性心肌代谢障碍:常见于冠心病、肺心病、高原病、休克和严重贫血等各种疾病。主要是由于心肌缺血缺氧,引起心肌能量代谢障碍或伴发酸中毒(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使能量产生减少导致舒缩功能障碍。维生素B12缺乏,糖尿病心肌病及心肌淀粉样变性等病变也可发生心衰。
2、心脏负荷过度
(1)压力负荷过度:又称后负荷过度,是指心脏在收缩时所承受的阻抗负荷增加。左室压力负荷过度常见于高血压、主动脉流出道受阻(主动脉瓣狭窄、主动脉缩窄);右室压力负荷过度常见于肺动脉高压、肺动脉狭窄、肺阻塞性疾病及肺栓塞等。
(2)容量负荷过度:又称前负荷过度,是指心脏舒张期所承受的容量负荷过大:①左室容量负荷过度:主动脉瓣、二尖瓣关闭不全及由右向左或由左向右分流的先天性心脏病;②右室容量负荷过重:房间隔缺损、肺动脉瓣或三尖瓣关闭不全等;③双室容量负荷过度:严重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脚气性心脏病及动静脉瘘等。
先天性心脏病能活多久
一般来说,在幼年期进行了正规治疗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能和正常儿童一样生长发育。如不治疗,到后期很可能引起心功能衰竭等并发症。
出现心功能衰竭以前治疗的青少年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寿命和同年龄组正常人相似。出现心功能衰竭以后才进行治疗的病人,寿命就明显短于同年龄组正常人。
而出现心功能衰竭以前治疗的成人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寿命略短于同年龄组正常人,出现心功能衰竭后治疗的成人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治疗效果差。
目前90%以上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都可以进行手术治疗。经过术后随访发现,手术后大多数生长发育正常,很多做手术时的婴儿现在已和正常儿童一样入学了,并能参加正常的体育活动。
心功能衰竭要如何治疗
1、注意改善生活方式:心衰病人必须在医生的咨询支持、教育下戒烟、限盐、限水、限制摄入热卡过量。许多心衰的临床表现来自对外周循环的反应和肌肉代谢的改变。进行康复锻炼的病人能够有明显的进步。虽然没有过硬的资料提示康复锻炼延长寿命,但它能明显提高生活质量。
2、充分地处理血液动力学:心衰要怎么治疗?已有大量资料说明,降低后负荷,使心室的每搏量重新分布,由二尖瓣返流变为直接的心输出量,其作用如药物二尖瓣成形术。因此,治疗的目的是使病人达到脑供血、活动及排尿所需的最低收缩压。
3、注意神经内分泌阻滞:当前心衰治疗的主要进步是认识到阻滞神经内分泌的种种“代偿”机制,尤其是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和交感神经系统,增高远期生存率。在这方面我们已有上好的药物,包括ACE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醛固酮拮抗剂和许多种β阻滞剂。治疗大多数病人时,医生可以根据价格和简便的原则选用药物。
4、注意维持电的稳定性:心衰要怎么治疗?临床已有充分的根据说明抗心律失常的重要性。医生必须密切关注病人是否有发生重大电事件“高危”,并给予干预。
心功能衰竭的的症状
根据心脏出毛病的左右边不同其症状也不同,假如两边都有问题的话两边的症状均会出现。
心脏左侧将血从肺泵入器官,心脏左侧衰竭导致肺静脉充血,其结果是对于组织的血补充不足。主要得呼吸症状是气短以及在严重情况下容易昏迷。端坐呼吸可以减轻躺时的呼吸短缺,其测量数为要舒适地躺着的时候需要的枕头。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是夜间发生的严重呼吸停止,一般发生于入睡后数小时。体内循环不足导致晕眩、神智不明、出虚汗和四肢发冷。
心脏右侧将血液从组织泵入肺来进行二氧化碳与氧气的交换。因此由此心衰竭导致周边组织充血。这会导致周边充水或者全身性水肿和夜尿。在严重的情况下会导致腹腔积液和肝肿大。
代偿失调很容易导致心衰竭。间发病(如肺炎),但是尤其心肌梗死、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心律失常,可能导致心衰竭,这些疾病对心肌产生更大的压力,往往会使得病症迅速恶化。大量纳入水或者盐(包括静脉注射)以及会导致液体停滞的药物(比如非类固醇消炎止痛药和噻唑烷二酮)也会导致代偿失调。
心功能衰竭的早期症状
心功能衰竭的早期症状
1、心力衰竭的早期症状包括脚踝肿胀和运动或稍剧烈活动后容易疲劳及呼吸急促。然而,许多人认为,这些症状是由于平时缺乏锻炼、身体肥胖或者吸烟造成的。
2、心力衰竭早期的体征有:肝脏开始淤血肿大;颈静脉充盈;肺底出现“移动性”啰音;心率较快等。
3、心力衰竭的早期症状还表现在一般体力活动时病人既感到疲劳、四肢无力,休息后则能减轻或消除。在进行稍剧烈的活动时,如:走路稍快些、上楼的速度稍快时则出现呼吸困难需要停下来休息一段时间再继续前进。这些表现则提示左心衰竭出现的早期症状。
4、临床中心跳加快常也是心衰代谢的早期表现,脉膊快或不规则,稍加活动脉率每分钟超过100次,或有间歇脉(心律失常),都提示应该及早去医院做心电图和心功能检查。
5、右心衰竭的早期症状主要是食欲不振、腹胀不适、右上腹有时疼痛、尿量减少、体重逐渐增加,手、足等皮肤有紧绷感。
心功能衰竭的分类
一级:心脏储备能力正常,一般体力活动不受限制,不出现疲劳、乏力、心悸、呼吸困难及心绞痛等症状,无心力衰竭体征。通常称心功能代偿期。
二级:心脏储备能力轻度减低,体力活动稍受限制,休息时无症状,但中等体力活动时,如常速步行500-1000米或登3-4层楼即出现疲乏、心悸、呼吸困难、心绞痛等症状及心力衰竭体征,如心率增快、肝肿大等。亦称Ⅰ度或轻度心力衰竭。
三级:心脏储备能力中度减低,体力活动明显受限,休息时无症状,轻微体力活动,如:日常家务劳动、常速步行500-1000米、登二层楼等,即出现心悸、呼吸困难或心绞痛等症状及肝肿大、水肿等心力衰竭体征。卧床休息后症状好转,但不能完全消失。亦称Ⅱ度或中度心力衰竭。
四级:心脏储备能力重度减低,不能胜任任何体力活动,休息时仍有乏力、心悸、呼吸困难、心绞痛及明显的心力衰竭体征。亦称Ⅲ度或重度心力衰竭。
心功能衰竭的2种征兆
一、咳嗽、气喘貌似气管炎、哮喘病
左心衰最初往往表现为频繁干咳或胸闷气喘,活动及劳累时尤甚。还有的在夜间突然憋醒,呼吸短促,被迫坐起后症状才逐渐缓解。这是由于左心衰导致肺瘀 血及支气管黏膜水肿、分泌物增多,使呼吸道通气受阻所致。
由于老年人多有慢性肺部疾患(如慢支、肺气肿等)病史,因而当心衰以呼吸道症状为突出表现时,常常被误诊为支气管炎或哮喘发作。心源性咳喘与体位关系密切,卧位时症状重,坐(立)位时症状轻,并且常常在夜间发作。
二、食欲不振、腹胀、腹泻貌似胃肠炎
这种情况主要见于右心衰。由于右心回流血液受阻,使体循环的静脉压升高,导致内脏(胃肠道、肝、胆等)瘀血,出现食欲不振、腹胀、恶心、呕吐等症状,病情严重者还可因胃肠平滑肌缺血性痉挛而导致腹疼、腹泻。如果不详细询问病史及查体(右心衰一般有肝大、下肢浮肿、颈静脉怒张等阳性体征),很容易被误诊为慢性胃肠炎等消化道疾病。
心功能衰竭的基本常识
心功能衰竭是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造成心脏的肌肉不能有效地将血液从心脏排出,而引起全身各个器官的缺血、淤血以及器官功能失调。而有可能导致心功能衰竭的原因有一下几个:
1、感染:肺部感染是诱发心力衰竭的常见诱因,感染除可直接损害心肌外,发热使心率增快也可加重心脏的负荷。
2、过重的体力劳动或情绪激动。
3、心律失常:尤其是快速性心律失常,如阵发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等,均可使心脏负荷增加,心排血量降低而导致心力衰竭。
4、妊娠分娩:妊娠期孕妇血容量增加,分娩时由于子宫收缩,回心血量明显增多,加上分娩时的用力,均加重心脏负荷。
5、输液:液体或钠的输入量过多,血容量突然增加,心脏负荷过重而诱发心力衰竭。
6、严重贫血或大出血使心肌缺血缺氧,心率增快,心脏负荷加重。
心功能衰竭的表现症状
呼吸
作了一些轻微活动时,或者处于安静状态时,出现呼吸短促现象,但不伴咳嗽,咳痰。这种情况很可能是左心功能不全的表现。
脸色
如果脸色灰白而发紫、表情淡漠,这是心脏病晚期的病危面容。如果脸色呈暗红色,这是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的特征。如果呈苍白色,则有可能是二尖瓣关闭不全的征象。
鼻子
如果鼻子硬梆梆的,这表明心脏脂肪累积太多。如果鼻子尖发肿,表明心脏脂肪可能也在肿大或心脏病变正在扩大。此外,红鼻子也常预示心脏有病。
皮肤
慢性心力衰竭、晚期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皮肤可呈深褐色或暗紫色,这与机体组织长期缺氧,肾上腺皮质功能下降有关。皮肤粘膜和肢端呈青紫色,说明心脏缺氧,血液中的还原血蛋白增多。
耳朵
心脏病人在早期都有不同程度的耳鸣表现,这是因为内耳的微细血管动力异常,病症尚未引起全身反应时,内耳就得到了先兆信号。如果你的耳垂出现一条连贯的皱褶,极有可能是冠状动脉硬化所致。
先天性心脏病能活多久
先天性心脏病能活多久
常常有网友问,是不是先天性心脏病活不过三十五岁,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
先天性心脏病粗分为左向右分流、右向左分流和无分流的先天性心脏病三类,每一种先天性心脏病的预期寿命都不一样,同一种先天性心脏病的病人,因为个体差异,其预后也不完全一样,因此,说先天性心脏病活不过三十五岁本身就是一种误解。
我国每年约有十五万新出生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但我国每年手术和介入治疗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加起来不到两万,因此,有大量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没有得到及时治疗,成为了成人先天性心脏病的来源。
因为医疗条件差和医学常识的缺乏,有很多成人先天性心脏病人都是在出现心功能衰竭症状之后到医院检查才发现先天性心脏病,这当中有很多人是在五十多岁才发现患有先天性心脏病。
一般来说,在幼年期进行了正规治疗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能和正常儿童一样生长发育。
出现心功能衰竭以前治疗的青少年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寿命和同年龄组正常人相似。出现心功能衰竭以后才进行治疗的病人,寿命就明显短于同年龄组正常人。
出现心功能衰竭以前治疗的成人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寿命略短于同年龄组正常人,出现心功能衰竭后治疗的成人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治疗效果差。
心功能衰竭的预防
1.加强老年病科医护人员和基层卫生保健人员的培训,提高对MOFE的认识和警惕。
2.加强对高危人群的卫生宣教,增强自我保健意识,使能主动预防各系统慢性疾病,防止反复发作,掌握器官衰竭的早期临床表现,便于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对于免疫功能低下、伴有慢性肺部疾病的患者应采取一些提高免疫功能的治疗措施。
3.老年人由于疾病而出现营养不良者,应积极给予营养疗法。危重病人的营养支持疗法目标是提供足够的热量和蛋白质,保证各器官正常代谢所必需的能源。
4.由于老年人对药物的吸收、排泄、代谢、分布及其作用与青年人明显不同,并且老年人常同时患有多种疾病,用药种类繁多,容易出现矛盾和不良反应,有时可使病情急转直下。加强对老年人尤其是重危患者的合理用药,是减少MOFE发生率的重要措施。
5.肺部感染是老年人的杀手,尤其应加以预防,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增强体质,做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