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前几天体温下降
月经前几天体温下降
基础体温是指早上醒来没有活动之前的体温。
女性的体温会随生理周期的变化而变化:
低温时期(卵泡期):36.5度以下,在月经结束到排卵日以前的期间。 高温时期(黄体期):36.8度以上,排卵后到下次月经来潮前的期间。
由低温期与高温期所形成的两条曲线,可以很明确的推算出正确的排卵日。
在月经期间到结束后,体温以0.1度左右的幅度升降,并且持续整个低温期。到了低温期结束的当天早上,会比前一天的体温低0.3-0.4度,这一天就是排卵日。
按月经周期计算,是在月经前的14天左右
通过以上文章的介绍,相信大家都能够了解了相关的知识,在月经期间要多注意休息,也要注意饮食的问题,不要吃辣的凉的食物,这样很容易导致痛经,引起月经不调的。
女性体温在排卵前后有什么样的变化
正常情况下,女性在排卵前基础体温较低,约 36~36.5 摄氏度,称为「低温相」;排卵后卵泡形成黄体,分泌黄体酮,基础体温迅速升高约 0.3~0.5 摄氏度,并在高温期约持续 12 - 16 天 (平均 14 天),称为「高温相」。因此,有排卵月经周期的基础体温呈由低到高的「双相型」。
若未怀孕,黄体萎缩,体温下降,回到基本线,月经来潮。若是已经怀孕,因卵巢受到胚胎分泌荷尔蒙支持,继续分泌黄体酮,体温持续高温。若卵巢功能不良,没有排卵也没有黄体形成,体温将持续低温,没有明显的双相体温。
孕妇内分泌异常致流产做何检查
(1)基础体温测定:黄体正常寿命为12~16日,一般为14日,双相体温的黄体期持续时间至少12日。体温上升迅速,幅度至少在0.3℃以上,如体温上升缓慢(超过2日以上)或基础体温上升少于12日者提示黄体功能不全。
基础体温是指于休息6~8小时后,尚未起床、进食或谈话前所测得的体温,它可以间接反映妇女卵巢的功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人体温度的平衡调节,是通过神经体液控制全身代谢活动所维持的,基础体温是机体在静息的情况下所产生的温度,故亦称为静息体温。
成年妇女卵巢排卵后黄体产生孕酮,有致热作用。其作用于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而使基础体温升高。一般认为,当血液中孕酮浓度达到12.7毫微摩/升时,即可出现基础体温升高的现象,而且开始上升的时间基本上和排卵的时间相一致。因此在整个月经周期中,呈现出卵泡期体温较低而黄体期体温升高的双相曲线变化。但亦有少数病例,体温中枢对孕酮的反应不敏感,则虽有排卵及黄体形成,基础体温无后期升高(单相型曲线)。
测定方法是于每日清晨醒来后(值夜班工作者于休息6~8小时后),尚未起床及参加任何活动之前,用体温表即量体温5.分钟,记录于基础体温单上,按日连成曲线,如有性生活、感冒发热或用药治疗等情况,亦在单上注明,以便诊疗的参考。具有正常卵巢功能的育龄妇女,基础体温有其特有的曲线规律。在月经周期的前半期(卵泡期),基础体温波动于低水平线上(36.5℃左右),在排卵期则稍下降,然后上升进入后半期(黄体期),一般上升0.4℃~0.6℃后,约在37℃左右,维持到月经来潮,体温再下降。排卵期的体温下降,有时不明显,也不是每个周期均出现。黄体期多恒定在14天左右,如高温相不足12日,是由于黄体过早萎缩。体温上升幅度不足0.4℃,但持续时间正常,提示有黄体发育不良,孕激素分泌不足。黄体期延长超过16日,预示可能早孕,如超过20日,诊断早孕的准确率达100%。
(2)子宫内膜组织学检查:黄体期子宫内膜组织学检查能够较真实地反映雌激素、孕酮的生物效应,是目前公认的较为可靠的判断黄体功能的方法。一般于月经周期第22~23日或经前2~3日取内膜,如子宫内膜组织学特征落后于月经周期,可诊断黄体功能不全。
(3)生殖激素测定:有习惯性流产史者应测血中促卵泡成熟素、黄体生成素、催乳素、雌二醇、孕酮、雄激素的水平。一般反复流产者,促卵泡成熟素水平偏低,黄体生成素、催乳素、雄激素水平偏高,而雌二醇与孕酮水平降低。
(4)超声检查:可动态观察卵泡发育情况和子宫内膜厚度,子宫内膜厚度被视为对孕卵接受的标准,并可间接反映黄体时间。
怎样预防闭经
让自己时刻保持一个愉快舒畅的心情,避免过度精神紧张,同时还应减少精神刺激。保持情绪的稳定,可以让气血更为通畅。
平时应少吃或不吃生冷食物,以免腹部着凉。发生人工流产后,分娩后应尤为注意。行经期间禁止食用生冷的瓜果,因为生冷瓜果易导致自身体温下降,而体温下降免疫力也会随之下降,基础代谢也会跟着下降,其结果就是各种疾病随之而来对人体进行侵袭。
如果身体出现疾病,应及时进行治疗,尤其是月经疾病,如月经后期、月经量少等疾病,以免病情进一步发展,从而引起闭经。
女性在经期身体抵抗力较弱,尤其以腰部以下为要,要保证双脚不受寒,不涉冷水。行经前后和产后都应注意不要受寒、受潮湿的侵袭,以免发生继发性闭经。
平时应注意多摄入蛋白质等营养物质,以加强营养。此外,还应注意脾胃,在食欲良好的情况下,可以多吃一些肉类、禽蛋类、牛奶和新鲜的蔬菜,但不宜多食辛辣刺激性食物。避免过分节食或减肥,以造成营养不良而引发闭经。
基础体温的原理
正常育龄妇女的基础体温与月经周期一样,呈周期性变化,这种体温变化与排卵有关。
女性月经周期以月经见红第一天为周期的开始,周期的长短因人而异,约为21-35天不等,平均约为28天,其中又以排卵日为分隔,分为排卵前的滤泡期,与排卵后的黄体期。滤泡期长短不一定,但黄体期固定约为14天上下两天。排卵后次日,因卵巢形成黄体,分泌黄体素会使体温上升摄氏0。6度左右,而使体温呈现高低两相变化。高温期约持续12-16天(平均14天)。
1、若无怀孕,黄体萎缩停止分泌黄体素,体温下降,回到基本线,月经来潮。
2、若是已经怀孕,因黄体受到胚胎分泌荷尔蒙支持,继续分泌黄体素,体温持续高温。
3、若卵巢功能不良,没有排卵也没有黄体形成,体温将持续低温。
排卵期白带会增多吗 怎么判断排卵期
判断排卵期的方法有很多种,有规律的月经可以通过日期来计算,另外也可以通过排卵试纸检测、体温测定等方法判断。
体温测定原理:排卵前基础体温逐渐下降,相对较低,保持在36.4-36.6摄氏度;在排卵日基础体温下降到最低点;排卵后基础体温升高,一般上升0.3-0.5摄氏度,一直维持到下次月经来潮前开始下降。
排卵试纸检测原理:在排卵前一两天内,体内的黄体生成素水平会增加或者说达到高峰。排卵试纸能够检测出尿液中黄体生成素的这一变化。
什么是正常体温
正常人的体温是相对恒定的,它通过大脑和丘脑下部的体温调节中枢,调节和神经体液的作用,使产热和散热保持动态平衡。在正常生理状态下,体温升高时,机体通过减少产热和增加散热来维持体温相对恒定;反之,当体温下降时,则产热增加而散热减少,使体温维持在正常水平。
正常体温不是一个具体的温度点,而是一个温度范围。机体深部的体温较为恒定和均匀,称深部体温;而体表的温度受多种因素影响,变化和差异较大,称表层温度。临床上所指的体温是指平均深部温度。一般以口腔、直肠和腋窝的体温为代表,其中直肠体温最接近深部体温。
女性排卵期怎样计算
基础体温测试法
早晨醒后未做任何活动时,在床上测得的体温,它可反映卵巢的功能。女性基础体温有周期性变化,排卵前体温比一般时低,排卵时体温下降0.1℃-0.2℃,排卵后体温升高0.3℃-0.5℃,一直到月经来潮前;来潮前1-2天,体温又会下降。此即所谓的双相曲线,表示有排卵。
经期时间推算法
从下次月经来潮的第1天算起,倒数14天或减去14天就是排卵日,排卵日及其前5天和后4天加在一起的这个时期称为排卵期。这个方法适用于月经周期规律者。
月经不规律者:记录下最近六个月的周期,找出最短暂天数的为a,找出最长天数为b。那么你的排卵期就是a-18到b-11.比如你的最短周期为27天,最长周期为31天。首先用27-18=9,在用31-11=20,从大姨妈来之后的第9天到第20天就是黄金排卵期了!
怎么知道卵子排出来了
月经周期天数减去18天即为排卵期第一天,而月经周期天数减去11天,则为排卵期最后一天,在这期间如果发现自己有白带明显增多,变得像蛋清一样透明,可以拉长为丝状,则为卵子排出。
早晨醒后测量体温,一般情况下,女性在月经前半段时间体温较低,到达排卵日基础体温会突然降低,排卵日过后体温又会升高,一直保持到月经来潮时再次出现体温下降,如果发现自己体温波动较低时,疑似是排卵。
很多女性在排卵期间会表现为性欲增强,容易有性兴奋的现象,但也有的人表现为性欲减退,还有的人会感到乳房胀痛、脾气暴、情绪低落等等,如果发现自己情绪、性欲有异常表现的话,可能是排卵引起的。
女性如何正确测量基础体温
从基础体温可知道6件事
可预测下一次月经
低温期结束后,紧接着就是高温期,通常会持续两周,而当高温期结束,体温下降不久,月经就要来了。
可算出容易受孕的时期
由于排卵日当天或隔天体温就会上升,因此低温期的最后一天可能就是排卵日,所以可以预期下次月经来之前的11-19天之间最容易受孕。
可知道自己是否怀孕
如果受孕,黄体酮就会持续分泌,使体温不会下降,如果持续高温超过16天以上,就可能是怀孕了。
可估算预产期
只要从排卵日向后推算264-268天,或加上38周即可推算出预产期。
可知道自然流产的可能性
如果受孕后持续高温超过3周以上,却发生出血及体温下降的情况,就有可能流产,应立即就医。
可提早知道身体出了什么问题
如果体温没有明显的变化,表明没有排卵,月经期体温没有下降而持续高温,表示可能患子宫疾病,需去就医确诊。
经期前一个星期体温高正常吗
人的体温正常时口腔(舌下)温度为36.2--37.3度.腋下温度为36.0--37.0度.直肠内温度(肛温)为36.5--37.5度.
在一昼夜中,正常人体温在凌晨睡眠中最低,从早上7--9点时急骤上升,以后则缓慢上升,到下午17--19点时达到最高值,继而下降,到晚23--24点时达到最底稳定值.最高与最低值之差,通常在1度之间.
一般女性的体温略高于同年龄的男子,女子在月经前体温较高,月经来潮时体温下降约0.2--0.3度,到排卵时体温通常又降低0.2度,此后则突然升高.
正常人的体温每天有一定的波动,成年女性体温的波动还与月经周期有关.女性在月经周期中,排卵以前的基础体温常较低,正常每日清晨起床前体温(即基础体温)在37度以下,约在36.4--36.6度左右.排卵后,平均上升0.5度左右,一直维持到月经来潮前才开始下降.
正常体温的介绍
人体内部的温度称体温。保持恒定的体温,是保证新陈代谢和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体温是物质代谢转化为热能的产物。
正常人的体温是相对恒定的,它通过大脑和丘脑下部的体温调节中枢,调节和神经体液的作用,使产热和散热保持动态平衡。在正常生理状态下,体温升高时,机体通过减少产热和增加散热来维持体温相对恒定;反之,当体温下降时,则产热增加而散热减少,使体温维持在正常水平。
正常体温不是一个具体的温度点,而是一个温度范围。机体深部的体温较为恒定和均匀,称深部体温;而体表的温度受多种因素影响,变化和差异较大,称表层温度。临床上所指的体温是指平均深部温度。一般以口腔、直肠和腋窝的体温为代表,其中直肠体温最接近深部体温。正常值:口腔舌下温度为37℃(范围36.3-37.2℃),直肠温度37.5℃(比口腔温度高(0.3-0.5℃),腋下温度为36.0℃(范围35.8℃-36.3℃)。
正常体温的标准是根据多数人的数值,并非为个体的绝对数值。
受精卵着床体温有什么变化
受精卵着床体温变化:受精卵着床后的体温会下降。着床降温,是建立在能准确测量基础体温的基础上而言。基础体温是把自己的低温和高温作比较,只要高低温的差别能够有0.3~0.5度以上,就是正常的。根据基础体温的曲线,你可以做出几项比较正确的判断,在低温向高温过度的时候,会出现一个极低温,这个极低温往往就是你的排卵日,因为卵泡破裂的时候,雌激素会激烈下降,而雌激素的下降也会影响到体温。进了高温区,黄体的寿命是14天,所以总是会维持12天左右的高温期,当发现在排卵后的第6天—第10天之间,有一天体温突然下降,而在第二天体温又明显升高了,这个突然的低温就是着床降温。
还有一点值得注意:一般女性的体温略高于同年龄的男子,女子在月经前体温较高,月经来潮时体温下降约0.2--0.3度,到排卵时体温通常又降低 0.2度,此后则突然升高。女性的妊娠期(一般在孕3--4周),体温可有持续性轻度升高。如果月经周期一向规则,但此次月经未按期来潮,而且基础体温持续三周多的时间在37度以上时,则在排除其他发热情况后,可以考虑为早孕。
由此可见,受精卵着床后的体温是有一些下降的,因此掌握好受精卵着床体温变化也可以作为判断是否可能着床的一个因素。
人体正常温度是多少
人的体温正常时口腔(舌下)温度为36.2--37.3度。腋下温度为36.0--37.0度。直肠内温度(肛温)为36.5--37.5度。
在一昼夜中,正常人体温在凌晨睡眠中最低,从早上7--9点时急骤上升,以后则缓慢上升,到下午17--19点时达到最高值,继而下降,到晚23--24点时达到最底稳定值。最高与最低值之差,通常在1度之间。
一般女性的体温略高于同年龄的男子,女子在月经前体温较高,月经来潮时体温下降约0.2--0.3度,到排卵时体温通常又降低0.2度,此后则突然升高。
正常人的体温每天有一定的波动,成年女性体温的波动还与月经周期有关。女性在月经周期中,排卵以前的基础体温常较低,正常每日清晨起床前体温(即基础体温)在37度以下,约在36.4--36.6度左右。排卵时稍下降,排卵后平均上升0.5度左右,一直维持到月经来潮前才开始下降。
5方法计算排卵期
第1种:基础体温测量法
健康人的体温在不同时间会出现细微的变化,成年女性的体温会随着月经周期发生波动,特别是排卵日会出现较大波动,所以可以通过测量基础体温推算排卵期。具体办法是:连续数天早晨刚睡醒就用体温计测量自己的舌下体温,然后进行记录。一般来说,女性在排卵前体温波动较小,排卵日基础体温会突然降低,排卵日过后体温又会升高,一直保持到月经来潮时再次出现体温下降。
第2种:排卵期疼痛感受法
有些女性在两次月经中间的某个日子会感到一侧下腹部微微疼痛,但一段时间就会过去,身体检查也没有异常情况,这就很可能是排卵期疼痛,主要是由于排卵过程造成的,由此可以准确地推算出排卵的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