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龄齿”不是乳牙
“六龄齿”不是乳牙
别把“六龄齿”误认成乳牙
人的一生有乳牙和恒牙两副牙齿,儿童到了6周岁左右,在牙列的最后面,即在第二乳磨牙的后面萌出的牙,就是第一恒磨牙,也就是孩子的第一颗“终身性”大牙。因为第一恒磨牙常在孩子6-7岁左右萌出于口腔内,因此习惯称为“六龄齿”。
“‘六龄齿’是萌出最早的恒牙,它将陪伴人一生,因此在口腔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陈主任称,因为“六龄齿”萌出时不会经历乳牙脱落的过程,所以常常被家长忽视,以为它是还要被恒牙替换的乳牙,从而对它的龋坏置之不理。
现在每天都有10几名儿童因“六龄齿”龋坏来就诊,其中有90%的家长根本不知道这就是“六龄齿”,都把“六龄齿”误认为是乳牙。殊不知,严重的龋坏可能造成“六龄齿”无法保留而被拔除,成为永久性缺牙。这不仅会大大降低儿童的咀嚼功能,造成儿童营养不良,还会影响颌骨的发育。
“六龄齿”坏了甚至影响长相
六龄齿”实际上有4颗,分别是人上下两排牙左右两侧的第一颗“大牙”。它是恒牙列中最强壮的,牙冠最大,牙尖最多,咀嚼面积最宽,承担的咬合力和咀嚼功能都比其它恒牙大。
同时,“六龄齿”位于整个牙弓的中部,成为牙弓的主要支柱,对于保持上下颌牙齿正常的排列,维持正确的咬合关系以及保证颌面部的正常发育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六龄齿”过早缺失,很可能使孩子的面部骨骼发育异常,从而导致长相发生变化,造成无法弥补的后果。
护好第一颗牙很重要
刚刚萌出的“六龄齿”并不十分结实,而且未经磨耗的咬合面凹凸不平,窝沟很深,易堆积食物残渣和菌斑,且不易清洁,所以它们受到细菌产酸的侵蚀,很容易出现龋坏。可以用窝沟封闭的方法,在龋齿发生之前,填平咬合面深的窝沟,使食物残渣和菌斑不易堆积,达到预防龋齿的效果。
儿童口腔的保健方法
儿童中最常见的口腔疾病就是龋病(“虫牙”),据统计,我国儿童乳牙患龋率高达80%~90%。家长必须重视儿童在不同的年龄时期的口腔保健工作。
胎儿期。由于乳牙的牙胚是在胎儿6~7周开始形成的,因此母亲妊娠期的健康状况和营养状况必然和孩子的牙齿有关。母亲应适当补充各种营养物质,如蛋白质、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D和钙、磷、铁等微量元素,多进食肉类、鸡蛋、豆制品,牛奶和蔬菜水果等,促进孩子牙齿硬组织的形成和钙化。另外,某些药物会影响牙胚发育,还有可能造成唇腭裂等畸形,因此,孕妇必须在医生指导下谨慎服药。
婴幼儿期。婴儿由于各种饮食中含丰富的糖类与碳水化合物,因此提供了容易患龋齿的环境。家长应特别注意喂养方式,切忌让孩子含奶瓶睡觉。最好在每次哺乳后或每天晚上由妈妈用手指缠上纱布或使用市售指套牙刷,蘸清水轻轻擦洗乳牙的牙面,清除食物残渣及菌斑。
幼儿期及学龄前期。孩子3岁左右乳牙全部萌出,此时家长就应教孩子刷牙,建立每天早晚两次刷牙的卫生习惯。正确刷牙方法是,采用竖刷法,将牙刷放在牙龈部位,上牙往下刷,下牙往上刷,并按照一定的顺序刷牙,从后向前,从左到右,刷完牙齿外侧,刷内侧,再刷咀嚼面,刷完上牙刷下牙,每个牙面刷8~10次,刷完全口牙齿需要3分钟。
学龄期。儿童6岁左右乳牙开始脱落,恒牙逐渐萌出。此时要特别注意六龄齿。六龄齿对儿童颌面部的发育,保持上下牙齿的咬合关系、维持面部的形态都是非常重要的。要保护好孩子的“六龄齿”,最好的方法就是带孩子去医院做窝沟封闭的防龋治疗。
孩子换牙时常见问题
第一是牙齿拥挤。恒前牙比乳前牙大很多,因此在恒前牙萌出后很多孩子都会表现为前牙区的拥挤,而替换乳磨牙的双尖牙一般要比乳磨牙小一些,因此在乳磨 牙替换完成后前牙区的拥挤能得到消除或缓解。对家长来说,没有必要因为孩子前牙替换后单纯的拥挤不齐而着急。即使对那些的确是牙齿排列不齐拥挤的患者,一 般也要到12岁乳牙完全替换完成后再进行正畸治疗。
第二是两个正中门牙有间隙。很多孩子的两个上门牙在萌出后都有间隙,到尖牙(虎牙)替换后,这个间隙就消失了,这是很正常的现象,但需要排除多生牙和 上颌唇系带附着过低的情况。多生牙是指两个门牙之间的牙槽骨内,可能有肉眼看不到的多余牙齿,必须通过拍片才能看到。上颌唇系带是指嘴唇和牙龈之间的一条 系带,正常情况下会随着牙齿的萌出而退缩,如果没有退缩,就会致使两个正中门牙靠不拢。不及时纠正,还会影响到其他牙齿的正常萌出,造成牙列不齐。
第三是乳牙滞留。有些孩子的乳牙在恒牙萌出后还不掉,这种现象为乳牙滞留。家长可以检查一下孩子的乳牙是否松动,如果已经松动可以待其自行脱落,如果丝毫不动,就需要到医院将乳牙拔除。
另外,替牙期一个很重要的变化是6岁左右萌出六龄齿,这是儿童生长的第1颗恒磨牙,即第一恒磨牙(俗称大牙)。每个人上下左右各1个共4个。一般情况 下此牙在6岁左右萌出,故俗称为“六龄齿”。六龄齿是承担咀嚼功能最主要的牙齿,由于萌出早,如果不注意保护,很容易患龋病(虫牙),所以是窝沟封闭的主 要对象。7~8岁六龄齿完全萌出,是进行窝沟封闭的最佳年龄。窝沟封闭是一种能有效增强牙齿抗龋能力的技术,就像给牙齿穿上了一层保护衣,使被封闭部位的 牙齿组织免受食物和细菌的侵蚀,从而增强牙齿抗龋能力。
小孩长重牙是什么时候
小儿换牙阶段往往出现双层牙,这是怎么回事呢?小儿从6-7个月开始长乳牙,先换门牙,然后继续换后边的乳磨牙。20颗乳牙都要先后脱落代之以新生的恒牙,至14岁左右全部换完。6岁时从每侧第五个乳牙后边新萌出一颗恒牙,是第一大磨牙,也叫六龄齿。这颗牙担负重要的咀嚼功能,一生中使用时间较长,应注意保护。
在门齿乳恒牙交替时,常常因为乳牙还没脱落,新生的恒牙已在其舌侧露头萌出。这时应及时到口腔科请医生将滞留的乳牙拔除,以便恒牙正常萌出。否则,因为乳牙挡在那里,恒牙没有位置萌出,就长得不整齐。
小儿换牙阶段往往出现双层牙,这是怎么回事呢?小儿从6-7个月开始长乳牙,先长门牙,然后继续长出乳磨牙。于6岁大后,20颗乳牙都要先后脱落,由相应的恒牙取而代之,至13-14岁全部换完。在门齿乳恒牙交替时,因为乳牙还没脱落,新生的恒牙已在其舌侧露头萌出,这种现象称为双侧牙。这时应及时到口腔科请医生将滞留的乳牙拔除,以便恒牙正常萌出。否则,因为乳牙挡在那里,恒牙没有位置萌出,就长得不整齐。
幼儿牙齿的保护
每个人一生都有两副牙齿,一副是乳牙,另一副是恒牙。乳牙一共有20颗,在两岁半左右就全部都萌出了。恒牙从6岁左右开始萌出,出齐共有32颗。
由于牙齿的形态不一样,因而功能也不一样。乳牙从口腔的正中,由一侧向后数,第一颗是中切牙,它像铲子一样用来切割食物,又俗称“大门牙”。挨着中切牙的是侧切牙,第三颗牙齿叫作尖牙,它有一个明显的尖,也就是俗称的“犬牙”。再往后数是两个磨牙,它比切牙、尖牙都要大,而且咬东西的那一面是坑洼不平的,是用来嚼碎食物用的。总之,乳牙影响着儿童的健康,促进颌骨发育,并确保有足够的地方容纳恒牙。在发育、美观等方面,都有很大作用。
乳恒牙的替换
有些人说,乳牙有病没事,反正乳牙是要换的,等换了自然就好了。实际上这是一种非常具有代表性的错误观点。因为乳牙维持的时间较长,几乎是孩子整个生长发育期,如果不及时治疗,一是会影响其消化;二是会影响到牙根尖下面的恒牙胚的发育。所以我们一定要注意乳牙龋病的防治。
儿童乳牙的龋病发病率是极高的,有了龋病一定要及时治疗,尤其是乳磨牙。因为乳、恒磨牙替换的时间非常晚,在12~13岁的时候才开始替换。如果乳磨牙过早脱落,会造成将来的恒牙排列不齐,也不易于清洁,容易发生龋齿。
六龄齿的保护
儿童上了小学以后,恒牙逐渐萌出,这个时候就要注重恒牙的保健了。儿童的第一对恒磨牙多在6岁左右萌出,故又称为“六龄齿”。因为它常悄悄长在最后一颗乳磨牙的后面,所以常被家长误认为是乳牙而忽视对它的保护。
六龄齿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一萌出就不再替换,是伴随人一生时间最长、担负咀嚼功能最重要的牙齿。它还负责确定上下牙弓之间的关系,引导其它恒牙排列,它在口腔中的“战略地位”可想而知。据调查,小学生中90%的龋齿发生在六龄齿的咬面窝沟。其原因除个人不注意口腔卫生外,还有六龄齿本身在结构形态上存在的发育缺陷,即咬面面积大,且凹凸不平,窝沟很深很窄,最细的牙刷毛也无法进去,成为食物残渣滞存和致龋菌生长繁殖的最有利的场所。所以,刷牙漱口对窝沟龋的预防效果不佳。
“窝沟封闭”防龋术
口腔医学专家们经过数十年的研究,终于发明了一种通过“填平窝沟”,来达到从根本上预防窝沟龋的有效方法——“窝沟封闭”。这种方法是将一种液态的高分子复合树脂填涂在咬面的窝沟处,待其渗入窝沟后,再使之变硬、固化,从而在咬面形成坚固光滑的平面。没了窝沟,口腔中的致龋菌自然就失去了滋生的环境,同时被封闭存留在窝沟中的细菌也会因为断绝食物来源而无法产酸、致龋。
这种方法操作简单,只需几分钟,不破坏牙齿,无疼痛感,填充后不影响咀嚼和味觉,孩子容易接受。保护六龄齿要以预防为主,恒磨牙刚刚萌出1~2年内,是最易于发生龋坏的时期,在此期间做窝沟封闭,越早效果越好。一般坚持2~3年的窝沟封闭后,恒磨牙就不容易患龋病了。
孩子换牙要注意什么,儿童换牙会遇到的问题都在这了! 儿童换牙会遇到的问题
如果乳牙脱落后,新牙很长时间长不出来,是需要及时带孩子去拍牙片,了解恒牙的牙胚发育情况。
这是因为有时候新牙可能已经长出牙槽骨,但是由于长期的咀嚼摩擦,使牙龈变厚变硬,从而难以顺利长出来。这时候医生会采用助萌术,切除恒牙表面的牙龈组织,使新牙尽早长出来。
有些孩子的乳牙在恒牙萌出后还不掉,这种现象为乳牙滞留。家长可以检查一下孩子的乳牙是否松动,如果已经松动可以待其自行脱落,如果丝毫不动,就需要到医院将乳牙拔除。
恒前牙比乳前牙大很多,因此在恒前牙萌出后很多孩子都会表现为前牙区的拥挤,而替换乳磨牙的双尖牙一般要比乳磨牙小一些,因此在乳磨牙替换完成后,前牙区的拥挤能得到消除或缓解。
对家长来说,没有必要因为孩子前牙替换后单纯的拥挤不齐而着急,即使对那些的确是牙齿排列不齐拥挤的患者,一般也要到12岁乳牙完全替换完成后再进行正畸治疗。
孩子到了六岁左右,在上下左右最后一颗乳磨牙的后面会静静的长出第一恒磨牙,因其通常在六岁萌出,又称"六龄齿"。
六龄齿是承担咀嚼功能最主要的牙齿,由于萌出早,加上很多家长以为它也是会替换的,疏于护理,导致许多小朋友的第一恒磨牙早早开始龋坏。
所以六龄齿是窝沟封闭的主要对象。
7-8岁六龄齿完全萌出,是进行窝沟封闭的最佳年龄。窝沟封闭是一种能有效增强牙齿抗龋能力的技术,就像给牙齿穿上了一层保护衣,使被封闭部位的牙齿组织免受食物和细菌的侵蚀,从而增强牙齿抗龋能力。
儿童换牙多久长出新牙 换牙期间常见的牙齿问题
恒牙已经萌出而对应的乳牙没有正常脱落,会出现“双排牙”,此时应把乳牙拔掉,否则会令牙齿排列不齐、咬合不正。
乳牙早已脱落而对应的恒牙尚未长出。会使邻牙挤占该缺失部位,继任的恒牙失去生长空间,成为畸形齿。此时应去牙科给孩子做“间隙保持器”。
乳牙有龋齿,不能坐视不理等着换牙。如果龋坏的乳牙发炎,会直接破坏到恒牙胚,使其釉质发育不全。
第一磨牙又名“六龄齿”,一般在6岁左右萌出,因位置靠里,且没有对应脱落的乳牙,有些宝妈往往会当成乳牙来对待,忽略了对它的保护。六龄齿十分重要,对恒牙的生长、排列有定位作用,但因窝沟较深,易发生龋齿,因此进行窝沟封闭是对它最好的保护。
一种是正常现象,缝隙会随着两旁侧切牙和尖牙的萌出而消失;另一种情况是病理因素造成的,如:两颗门牙间有埋伏的多生牙存在,门牙间的缝隙不能自行消失,应到医院及时治疗。
尖牙的萌出时间很晚,由于间隙不足,它可能就会长在牙槽骨的唇侧,俗称“虎牙”。一般不要轻易拔除这颗牙,因为它是撕裂食物的“一把手”,应听医生建议来确定治疗方案。
换牙早期症状有哪些?
乳牙滞留
乳牙该掉的时候而不掉,应及时带孩子去医院检查治疗。恒牙已萌出而乳牙仍未脱落的滞留牙,应尽早拔除,以免影响恒牙在正常位置上萌出。超过换牙年龄而乳牙未脱落,恒牙未萌出者,则不要轻易拔掉,若是恒牙先天性缺失,应尽量保持乳牙。
乳牙早失
乳牙在应脱落之前脱落,称为乳牙早失。往往造成两侧邻牙向缺牙空隙倾斜,使缺牙间隙变小,恒牙因间隙不够而错位萌出。应在乳牙缺隙处戴缺隙保持器,防止两侧牙齿倾斜,直至恒牙萌出。
恒牙萌出困难
恒牙是在牙根发育过程中产生萌出力,使恒牙向龈方移动逐渐萌出,上前牙尤为明显。恒牙在超过替牙期仍没有萌出,叫做恒牙迟萌,主要原因:乳牙早失、多生牙、牙瘤或囊肿的阻碍、恒牙本身发育异常、遗传因素等。
牙齿错位咬合
换牙期牙齿替换,颌骨发育,逐渐建立咬合关系,有时出现暂时性错位咬合,在牙齿发育过程中,往往会自行调整恢复正常。有的错位咬合不能自行调整,会影响颜面发育,应去医院诊治。
双层牙
乳牙还没脱落,恒牙就钻出来,造成牙齿排成前后两排,这并不罕见,这很可能是乳牙根未被完全再吸收造成的。通过口腔X光可确定乳牙和恒牙的相对位置,以诊断乳牙能否自行脱落或需要拔除。
六龄齿龋坏
大约6岁左右,在第二乳磨牙的后方,悄悄长出第一恒磨牙,又叫“六龄齿”。它不顶替掉任何乳牙,容易把它误认为乳牙。临床上发现不少孩子六龄齿龋坏,严重的已经发展成牙髓炎或根尖炎。为了预防六龄齿龋坏,应及早对它进行窝沟封闭。
换牙时,牙齿一般都会自然脱落,家长不必担心,如担心乳牙滞留,可在牙齿松动到一定程度时(摇动间隙大于牙齿本身时 从牙齿松动开始约两个星期时)稍微借助外力将其拨除,介时会有小量的出血,可不必担心,本身的机能会自然止血。
乳牙晃动拔还是不拔
换牙期易出现的问题
孩子5-7岁之间开始换牙,这时候长出来的恒牙将伴随宝宝的一生,其重要性可想而知,所以爸爸妈妈要帮助宝宝做好换牙方面的护理。
乳牙滞留
乳牙滞留,恒牙已萌出而乳牙仍未脱落的滞留牙,应尽早拔除,以免影响恒牙在正常位置上萌出。超过换牙年龄而乳牙未脱落,恒牙未萌出者,则不要轻易拔掉,若是恒牙先天性缺失,应尽量保持乳牙。
乳牙早失
乳牙在应脱落之前脱落,称为乳牙早失。往往造成两侧邻牙向缺牙空隙倾斜,使缺牙间隙变小,恒牙因间隙不够而错位萌出。应在乳牙缺隙处戴缺隙保持器,防止两侧牙齿倾斜,直至恒牙萌出。
恒牙萌出困难
恒牙在超过替牙期仍没有萌出,叫做恒牙迟萌,主要原因有乳牙早失、多生牙、牙瘤或囊肿的阻碍、恒牙本身发育异常以及遗传因素。
牙齿错位咬合
牙齿错位咬合 换牙期牙齿替换,颌骨发育,逐渐建立咬合关系,有时出现暂时性错位咬合,在牙齿发育过程中,往往会自行调整恢复正常。
双层牙
乳牙还没脱落,恒牙就钻出来,造成牙齿排成前后两排,这并不罕见,这很可能是乳牙根未被完全再吸收造成的。
六龄齿龋坏
大约6岁左右,在第二乳磨牙的后方,悄悄长出第一恒磨牙,又叫“六龄齿”。它不顶替掉任何乳牙,容易把它误认为乳牙。临床上发现不少孩子六龄齿龋坏,严重的已经发展成牙髓炎或根尖炎。
少量出血不必在意
换牙时,牙齿一般都会自然脱落,如担心乳牙滞留,可在牙齿松动到一定程度时(摇动间隙大于牙齿本身时 从牙齿松动开始约两个星期时)稍微借助外力将其拔除,届时会有少量的出血,可不必担心,本身的机能会自然止血。
六龄齿什么时候长
六龄齿在人的一生中承受的咀嚼力最大,在咬碎、研磨固体食物的过程中起着主要作用,所以保护好六龄齿变得尤为重要。我们都知道换牙拔牙发生在孩童时代,那么六龄齿什么时候长呢?
一般来说,六龄齿是儿童在六岁左右长出的第一颗恒牙,长牙时一般情况下不发烧,牙肉也不会发炎。六龄齿经历了混合分列阶段和恒牙列阶段的全部时间,在人的一生中使用的时间最长。根据六龄齿在全牙列所处的位置,它担负着重要的咀嚼功能。
六龄齿是陪伴我们一生的牙齿,但是因它是在6岁时长出的,此时儿童尚不能有效地刷牙和不懂得维护口腔清洁卫生的重要性,而且此牙是在最后一个乳磨牙的后面长出的,而不同其它一些恒牙那样在乳牙这下方萌出,致使许多家长常误作是乳牙,以为还会替换而不加注意,加上六龄齿萌出最早、牙合面的窝沟裂隙较多,矿化程度较差,食物容易滞留。如果儿童不注意刷牙,又喜食甜食、零食,那么这颗牙是最容易发生龋病的。因此,对六龄齿应倍加爱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