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泥胡菜的形态特征

泥胡菜的形态特征

一年生草本,高30-100厘米。茎单生,很少簇生,通常纤细,被稀疏蛛丝毛,上部常分枝,少有不分枝的。[1]

基生叶长椭圆形或倒披针形,花期通常枯萎;中下部茎叶与基生叶同 形,长4-15厘米或更长,宽1.5-5厘米或更宽,全部叶大头羽状深裂或几全裂,侧裂片2-6对,通常4-6对,极少为1对,倒卵形、长椭圆形、匙形、倒披针形或披针形,向基部的侧裂片渐小,顶裂片大,长菱形、三角形或卵形,全部裂片边缘三角形锯齿或重锯齿,侧裂片边缘通常稀锯齿,最下部侧裂片通常无锯齿;有时全部茎叶不裂或下部茎叶不裂,边缘有锯齿或无锯齿。全部茎叶质地薄,两面异色,上面绿色,无毛,下面灰白色,被厚或薄绒毛,基生叶及下部茎叶有长叶柄,叶柄长达8厘米,柄基扩大抱茎,上部茎叶的叶柄渐短,最上部茎叶无柄。[1]

头状花序在茎枝顶端排成疏松伞房花序,少有植株仅含一个头状花序而单生茎顶的。总苞宽钟状或半球形,直径1.5=3厘米。总苞片多层,覆瓦状排列,最外层长三角形,长2毫米,宽1.3毫米;外层及中层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长2-4毫米,宽1.4-1.5毫米;最内层线状长椭圆形或长椭圆形,长7-10毫米,宽1.8毫米。全部苞片质地薄,草质,中外层苞片外面上方近顶端有直立的鸡冠状突起的附片,附片紫红色,内层苞片顶端长渐尖,上方染红色,但无鸡冠状突起的附片。小花紫色或红色,花冠长1.4厘米,檐部长3毫米,深5裂,花冠裂片线形,长2.5毫米,细管部为细丝状,长1.1厘米。瘦果小,楔状或偏斜楔形,长2.2毫米,深褐色,压扁,有13-16条粗细不等的突起的尖细肋,顶端斜截形,有膜质果缘,基底着生面平或稍见偏斜。冠毛异型,白色,两层,外层冠毛刚毛羽毛状,长1.3厘米,基部连合成环,整体脱落;内层冠毛刚毛极短,鳞片状,3-9个,着生一侧,宿存。花果期3-8月

泥胡菜的营养价值与功效

泥胡菜性味苦凉,具有清热解毒、消肿祛瘀的功效。治痔漏、痈肿疗疮、外伤出血、骨折。《贵州草药》载“清热解毒,法瘀生肌。”。四川民间用于治疗白内障,疗效较好。

江浙一带清明节有食用青团的习惯,做青团用的野菜一般有三种,泥胡菜、艾蒿、鼠曲草。 泥胡菜氽后色做碧绿,以前常用,今已用的不多见。桐乡、德清一带用泥胡菜与发芽的小麦等原料做成的青色团子叫做甜麦圆子,又叫做甜麦塌饼,每年清明左右都会制作,深受当地人喜爱。

泥胡菜的食用方法

主料:泥胡菜500克调料:姜10克,盐5克,味精2克,醋10克,白砂糖10克,胡麻油15克炝泥胡菜的特色:此菜色泽碧绿,脆嫩爽口,咸鲜微甜酸。教您炝泥胡菜怎么做,

如何做炝泥胡菜才好吃 1.将泥胡菜洗净,切成段,入开水锅中焯熟,捞出沥水,放入盆中。 2.将姜丝、精盐、味精、糖、醋、花椒油趁热加入盆中拌匀,加盖稍焖,装入盘中即可。

1.将泥湖菜去杂质洗净,入沸水锅中焯一下,捞出洗净,挤干水分,切段。豆腐干切长片。

2.油锅烧热,下葱花煸出香味,放入豆腐干、精盐炒至入味,再投入泥湖菜煸炒,加入味精,出锅即成。

马蹄菜​形态特征

多年生水生草本,花两性,须根系,主要分布在10-15cm土层;根状茎具叶及匍匐枝,后者在节部生根,并生具叶枝条及其它匍匐枝。叶椭圆状矩圆形,长 3.5-6厘米,宽5-10厘米,下面蓝绿色,两面无毛,从叶脉处皱缩;叶柄长25-40厘米,和花梗均有柔毛。花直径1-2厘米,暗紫色;花梗长 6-10厘米;萼片及花瓣条形,长1-1.5厘米,先端圆钝;花药条形,约长4毫 米;心皮条形,具微柔毛。坚果矩圆卵形,有3个或更多成熟心皮;种子1-2,卵形。花期6月,果期10-11月。

韭菜形态特征

韭,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高20-45cm。

根:为弦线根的须根系,没有主侧根。主要分布于30cm耕作层,根数多,有40根左右 ,分为吸收根、半贮藏根和贮藏根3种。着生于短缩茎基部,短缩茎为茎的盘状变态,下部生根,上部生叶

茎:茎分为营养茎和花茎,一、二年生营养茎短缩变态成盘状,陈称为鳞茎盘,由于分蘖和跳根,短缩茎逐渐向地表延生生长,平均每年伸长1.0-2.0cm,鳞茎盘下方形成葫芦状的根状茎。根状茎为贮藏养分的重要器官。叶:叶片簇生叶短缩茎上,叶片扁平带状,可分为宽叶和窄叶。叶片表面有蜡粉,气孔陷入角质层。

花:锥型总苞包被的伞形花序,内有小花20-30朵。小花为两性花,花冠白色 ,花被片6片,雄蕊6枚。子房上位,异花授粉。果实种子: 果实为蒴果,子房3室,每室内有胚珠两枚。成熟种子黑色,盾形,千粒重为4-6g。

泥胡菜和荠菜在外观上怎样区别

泥胡菜形态特征:

株高30一90cm。茎直立,光滑或有白色蛛丝状毛。基生叶莲座状,有柄,叶片倒披针形或倒披针状椭圆形,长7–21cm,提琴状羽状分裂,顶裂较大,三角形,有时3裂,侧裂片7一8对,长椭圆状倒披针形,上面绿色,下面被白色蛛丝状毛,茎中部叶片椭圆形,无柄,羽状分裂,上部叶片条状披针形至条形。头状花序多数,总苞球形,艮12–14mm,总苞片5–8层,背面顶端下有紫红色鸡冠状附片,花紫红色,全部为管状花。瘦果圆柱形,长2.5mm,具15条纵肋棱,冠乇白色,2层,羽状。

荠菜形态特征:

高20-50cm。茎直立,有分枝,稍有分枝毛或单毛。基生叶丛生,呈莲座状,具长叶柄,达5-40mm;叶片大头羽状分裂,长可达12cm,宽可达2.5cm,顶生裂片较大,卵形至长卵形,长5-30mm,侧生者宽2-20mm,裂片3-8对,较小,狭长,开展,卵形,基部平截,具白色边缘,十字花冠。总状花序。四强雄蕊。短角果扁平。花瓣倒卵形,呈圆形至卵形,先端渐尖,浅裂或具有不规则粗锯齿;茎生叶狭被外形,长1-2cm,宽2-15mm,基部箭形抱茎,边缘有缺刻或锯齿,两面有细毛或无毛。总状花序项生或腋生,果期延长达20cm;萼片长圆形;花瓣白色,匙形或卵形,长2-3mm,有短爪。短角果,倒卵状三角形或倒心状三角形,长5-8mm,宽4-7mm,扁平,无毛,先端稍凹,裂瓣具网脉,花柱长约0.5mm。种子2行,呈椭圆形,浅褐色。花、果期4-6月。

青菜形态特征

一年或二年生草本,高25-70厘米,无毛,带粉霜;根粗,坚硬,常成纺锤形块根,顶端常有短根颈;基直立,有分枝。基生叶倒卵形或宽倒卵形,长20-30厘米,坚实,深绿色,有光泽,基部渐狭成宽柄。全缘或有不显明圆齿或波状齿。中脉白色。宽达1.5厘米,有多条纵脉;叶柄长3-5厘米,有或无窄边;下部茎生叶和基生叶相似,基部渐狭成叶柄;上部茎生叶倒卵形或椭圆形,长3-7厘米,宽1-3.5厘米,基部抱茎,宽展,两侧有垂耳,全缘,微带粉霜。总状花序顶生,呈圆锥状;花浅黄色,长约1厘米,授粉后长达1.5厘米;花梗细,和花等长或较短;萼片长圆形,长3-4毫米,直立开展,白色或黄色;花瓣长圆形,长约5毫米,顶端圆钝,有脉纹,具宽爪。长角果线形,长2-6厘米,宽3-4毫米,坚硬,无毛,果瓣有明显中脉及网结侧脉;喙顶端细,基部宽,长8-12毫米;果梗长8-30毫米。种子球形,直径1-1.5毫米,紫褐色,有蜂窝纹。花期4月,果期5月。

泥胡菜的营养价值

泥胡菜直根系,主根发达,侧根较少,主要分布在30厘米左右的土层中。茎直立,光滑或有白色蛛丝状毛。叶片倒披针形或倒披针状椭圆形,茎中部叶片椭圆形,无柄,羽状分裂;基生叶莲座状,有柄。泥胡菜性凉,味苦,具有清热解毒、消肿去瘀的功效。可用于痔漏、痈肿疗疮、外伤出血、骨折、乳痈、淋巴结炎、风疹湿痒。另泥胡菜是一种春季短期饲用牧草,是猪、禽、兔的优质饲草,全株切碎煮熟喂猪,饲用价值更高,进入结子期,根出叶老化,除煮熟喂猪外,多数家畜不再采食。

泥胡菜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粗纤维、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等。泥胡菜开花前的嫩叶被称为糯米菜,可见其味美。烹调时可以焯熟、洗净后凉拌,也可以炒食。

泥胡菜的主要价值

泥胡菜莲座期叶片柔软,气味纯正,开花期前茎秆脆嫩,水分多,纤维少,花蕾和幼苗不仅为多数家畜所喜食,而且是人们春季食用的野菜,是猪、禽、兔的优质饲草,全株切碎煮熟喂猪,饲用价值更高。进入结籽期,根出叶老化,茸毛粗硬,叶绿体解体,叶片枯黄,除煮熟喂猪外,多数家畜不再采食。所以,泥胡菜是一种春季短期饲用牧草。另外,全草可入药,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功效,可治疗乳腺炎,疔疮、颈淋巴炎、痈肿,牙痛、牙龈炎等病症。

泥胡菜性味苦凉,具有清热解毒、消肿祛瘀的功效。治痔漏、痈肿疗疮、外伤出血、骨折。《贵州草药》载“清热解毒,法瘀生肌。”。四川民间用于治疗白内障,疗效较好。

江浙一带清明节有食用青团的习惯,做青团用的野菜一般有三种,泥胡菜、艾蒿、鼠曲草。[4] 泥胡菜氽后色做碧绿,以前常用,今已用的不多见。桐乡、德清一带用泥胡菜与发芽的小麦等原料做成的青色团子叫做甜麦圆子,又叫做甜麦塌饼,每年清明左右都会制作,深受当地人喜爱。

泥胡菜的主要价值

泥胡菜莲座期叶片柔软,气味纯正,开花期前茎秆脆嫩,水分多,纤维少,花

泥胡菜 蕾和幼苗不仅为多数家畜所喜食,而且是人们春季食用的野菜,是猪、禽、兔的优质饲草,全株切碎煮熟喂猪,饲用价值更高。进入结籽期,根出叶老化,茸毛粗硬,叶绿体解体,叶片枯黄,除煮熟喂猪外,多数家畜不再采食。所以,泥胡菜是一种春季短期饲用牧草。另外,全草可入药,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功效,可治疗乳腺炎,疔疮、颈淋巴炎、痈肿,牙痛、牙龈炎等病症。

泥胡菜性味苦凉,具有清热解毒、消肿祛瘀的功效。治痔漏、痈肿疗疮、外伤出血、骨折。《贵州草药》载“清热解毒,法瘀生肌。”。四川民间用于治疗白内障,疗效较好。

江浙一带清明节有食用青团的习惯,做青团用的野菜一般有三种,泥胡菜、艾蒿、鼠曲草。[4] 泥胡菜氽后色做碧绿,以前常用,今已用的不多见。桐乡、德清一带用泥胡菜与发芽的小麦等原料做成的青色团子叫做甜麦圆子,又叫做甜麦塌饼,每年清明左右都会制作,深受当地人喜爱。

【来源】菊科泥胡菜属植物泥胡菜,以全草入药。四季可采,洗净,鲜用或晒干扎捆,用时切段。

【性味归经】辛,平。

【各家论述】

1.《质问本草》:煎汤,洗大肠痔漏。

2.

药材基源:为泥胡菜的全草或根。《贵州草药》:清热解毒,祛瘀生肌。

【功能主治】消肿散结,清热解毒。用于乳腺炎,颈淋巴结炎,痈肿疔疮,风疹瘙痒。

清热解毒;散结消肿。主痔漏;痈肿疔疮;乳痈;淋巴结炎;风疹交通规则痒;外伤出血;骨折。

【用法用量】 3~5钱。外用适量,鲜草捣烂敷患处或煎水外洗患处。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附方】

①治各种疮疡:泥胡菜、蒲公英各一两。水煎服。(《河南中草药手册》)

②治疔疮:泥胡菜根、苎麻根、折耳根各适量,捣绒敷患处。

③治乳痈:泥胡菜叶、蒲公英各适量。捣绒外敷。

④治刀伤出血:泥胡菜叶适量。捣绒敷伤处。

⑤治骨折:泥胡菜叶适量。捣绒包骨折处。(②方以下出《贵州草药》[5]

性味:味辛;苦;性寒

泥鳅形态特征

我们在餐桌上经常吃到泥鳅,那么对于泥鳅到底长什么样子,大家知道吗?其实,泥鳅有须5对,最长口须后伸到达或稍超过眼后缘。无眼下刺。鳞小,埋于皮下。尾柄上皮褶棱低,与尾鳍相连。尾柄长大于尾柄高。尾鳍圆形。肛门靠近臀鳍。

泥鳅体较小而细长,前端呈亚圆筒形!腹部圆,后端侧扁。体高与体长之比为 1.7:8。

泥鳅头部较尖,吻部向前突出,倾斜角度大,吻长小于眼后头长。口小,亚下位,呈马蹄形。唇软,有细皱纹和小突起。眼小,覆盖皮膜,上侧位视觉不发达。鳃裂止于胸鳍基部。

泥鳅的体表黏液丰富。体背及体侧2/3以上部位呈灰黑色,布有黑色斑点,体侧下半部灰白色或浅黄色。栖息在不同环境中的泥鳅体色略有不同。

现在城市发展越来越快,我们很多小孩子只知道在课本上看到一些生物,现实生活中很少看到。关于泥鳅有时候都会认识错误。其实泥鳅背鳍无硬刺,不分支鳍条为3根,分支鳍条为8根,共11根。背鳍与腹鳍相对,但起点在腹鳍之前,约在前鳃盖骨的后缘和尾鳍基部的中点。胸鳍距腹鳍较远,腹鳍短小,起点位于背鳍基部中后方,腹鳍不达臀鳍。尾鳍呈圆形。胸鳍、腹鳍和臀鳍为灰白色,尾鳍和背鳍具有黑色小斑点,尾鳍基部上方有显著的黑色斑点。

相关推荐

费菜的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根状茎短,粗茎高20-50厘米,有1-3条茎,直立,无毛,不分枝。 叶互生,狭披针形、椭圆状披针形至卵状倒披针形,长3.5-8厘米,宽1.2-2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楔形,边缘有不整齐的锯齿;叶坚实,近革质。 聚伞花序有多花,水平分枝,平展,下托以苞叶。萼片5,线形,肉质,不等长,长3-5毫米,先端钝;花瓣5,黄色,长圆形至椭圆状披针形,长6-10毫米,有短尖;雄蕊10,较花瓣短;鳞片5,近正方形,长0.3毫米,心皮5,卵状长圆形,基部合生,腹面凸出,花柱长钻形。 蓇葖星芒状排列,长7毫米;种子

泥胡菜的中药介绍

【药 名】:伪泥胡菜 【来 源】:为双子叶植物药菊科植物伪泥胡菜的根。 【功 效】:解毒透疹。 【主 治】:用于麻疹初期透发不畅、风疹瘙痒。 【性味归经】:辛,凉。入肺经。 【用法用量】:内服:9一15克,水煎服。 【别 名】:黄升麻、升麻(《陕西》) 【动植物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内蒙古、河北、河南、陕西、甘肃、新疆、山东、江苏、江西、湖北。 【拉丁名】:Serratula coronata L 【考 证】:始载于《中国高等植物图鉴》。

灰菜的形态特征

灰菜,又名粉仔菜、灰条莱、灰灰菜、灰藋、白藜、涝藜、涝蔺、落藜、盐菜等,为藜科藜属植物藜Chenopodium albumL.,以全草食用或入药。夏季采,切段晒干用或鲜用。 一年生草本,高30-150厘米。茎直立,粗壮,具条棱及绿色或紫红色色条,多分枝;枝条斜升或开展。叶片菱状卵形至宽披针形,长3-6厘米,宽 2.5-5厘米,先端急尖或微钝,基部楔形至宽楔形,上面通常无粉,有时嫩叶的上面有紫红色粉,下面多少有粉,边缘具不整齐锯齿;叶柄与叶片近等长,或为叶片长度的1/2。 花两性,花簇于枝上部排列成或大或小

胡桃核的形态特征

胡桃树,高达20. 25米;树干较别的种类矮,树冠广阔;树皮幼时灰绿色,老时则灰白色而纵向浅裂,小枝无毛,具光泽,被盾状着生的腺体,灰绿色,后来带褐色。奇数羽状复叶长25-30厘米,叶柄及叶轴幼时被有极短腺毛及腺体;小叶通常5-9枚,稀3枚,椭圆状卵形至长椭圆形,长约6-15厘米,宽约3-6厘米,顶端钝圆或急尖、短渐尖,基部歪斜、近于圆形,边缘全缘或在幼树上者具 稀疏细锯齿,上面深绿色,无毛,下面淡绿色,侧脉11-15对,腋内具簇短柔毛,侧生小叶具极短的小叶柄或近无柄,生于下端者较小,顶生小叶常具长约3-

韭菜的形态特征

韭,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高20-45cm。 根:为弦线根的须根系,没有主侧根。主要分布于30cm耕作层,根数多,有40根左右 ,分为吸收根、半贮藏根和贮藏根3种。着生于短缩茎基部,短缩茎为茎的盘状变态,下部生根,上部生叶。 茎:茎分为营养茎和花茎,一、二年生营养茎短缩变态成盘状,陈称为鳞茎盘,由于分蘖和跳根,短缩茎逐渐向地表延生生长,平均每年伸长1.0-2.0cm,鳞茎盘下方形成葫芦状的根状茎。根状茎为贮藏养分的重要器官。 叶:叶片簇生叶短缩茎上,叶片扁平带状,可分为宽叶和窄叶。叶片表面有蜡粉,气孔陷入角

胡椒的形态特征

质攀援藤本;茎、枝无毛,胡椒 节显著膨大,常生小根。叶厚,近革质,阔卵形至卵状长圆形,稀有近圆形,长10-15厘米,宽5-9厘米,顶端短尖,基部圆,常稍偏斜,两面均无毛;叶脉5-7条,稀有9条,最上1对互生,离基1.5-3.5厘米从中脉发出,余者均自基出,最外1对极柔弱,网状脉明显; 叶柄长1-2厘米,无毛;叶鞘延长,长常为叶柄之半。 花杂性,通常雌雄同株;花序与叶对生,短于叶或与叶等长;总花梗与叶柄近等长,无毛;苞片匙状长圆形,长3-3.5厘米,中部宽约0.8毫米,顶端阔而圆,与花序轴分离,呈浅杯状,狭

蕨菜的形态特征

蕨菜为凤尾蕨科生落叶草本植物。蕨菜一般株高达一米,根状长而横走,有黑褐色绒毛,早春新生叶拳卷,呈三叉状。柄叶鲜嫩,上披白色绒毛,此时为采集期。叶柄长30~100cm,叶片呈三角形,长65~150cm,宽30~60cm,2~3次羽状分裂,下部羽片对生,褐色孢子囊群连续着生于叶片边缘,有双重囊群盖。多生长在山区土质湿润、肥沃、土层较深的向阳坡上。 根 地下根茎黑褐色,长而横向伸展,直径0.6~0.8厘米,长10余厘米,最长可达30厘米。 叶 蕨菜的叶由地下茎长出,细脉羽状分枝。叶缘向内卷曲。叶柄细嫩时有细茸毛

花菜的形态特征

别名: 花椰菜,又名花菜、椰花菜、花甘蓝、洋花菜、球花甘蓝,有白、绿两种,绿色的叫西兰花、青花菜。白花菜和绿花菜的营养、作用基本相同,绿花菜比白花菜的胡萝卜素含量要高些。 形态特征: 花椰菜是由十字花科甘蓝演化而来,原产于地中海东部海岸,约在19世纪初清光绪年间引进中国。 花椰菜为十字花科植物,它的的茎叶,为一年生植物。根上生叶,叶上长主茎及支茎,茎上长满小棵粒组成花状,整体很像一个大花朵。色白美观。花椰菜肉质细嫩,味甘鲜美,食用后很容易消化吸收。 花椰菜质地细嫩,味甘鲜美,食后极易消化吸收,其嫩茎纤维,

菜心的形态特征

菜心为十字花科[1] 芸薹属芸薹种白菜亚种中 以花薹为产品的变种。 根系特征 浅根系,须根多,再生能力较强。 茎部特征 抽薹前短缩,绿色。抽生的花薹圆形,黄绿或绿色。 叶状特征 宽卵圆形或椭圆形,绿色或黄绿色,叶缘波状,基部具有裂片或无,或叶翼延伸,叶脉明显。叶柄狭长,有浅沟,横切面为半月形,浅绿色。花茎上的叶片较小,卵形或披针形,下部的叶柄短,上部无叶柄。 花 总状花序,完全花,具分枝。花冠黄色,十字形。雄蕊为四强雄蕊,雌蕊为合生雌蕊。上位子房,侧膜胎座。 果 长角果,两室,成熟时黄褐色。种子近圆形,褐

苦菜的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30-100 (-200) 厘米;根状茎横卧或斜生,节处生多数细根;茎直立,黄绿色至黄棕色,有时带淡紫色,下部常被脱落性倒生白色粗毛或几无毛,上部常近无毛或被倒生稍弯糙毛,或疏被2列纵向短糙毛。基生叶丛生,花时枯落,卵形、椭圆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长 (1.8-) 3-10.5厘米,宽1.2-3厘米,不分裂或羽状分裂或全裂,顶端钝或尖,基部楔形,边缘具粗锯齿,上面暗绿色,背面淡绿色,两面被糙伏毛或几无毛,具缘毛;叶柄长3-12厘米;茎生叶对生,宽卵形至披针形,长5-15厘米,常羽状深裂或全裂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