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端午节的粽子怎么做 江南灰汤粽

端午节的粽子怎么做 江南灰汤粽

灰汤粽江南各地都会做,属于区域特色传统食物,在端午的那一天或者前一天将稻草烧成灰,铺在白布上,用水冲一冲,得到的就是深褐色的碱水,将糯米放在其中浸泡一段时间,捞起来沥干,然后用粽叶包裹煮熟,得到的就是可口的灰汤粽了,灰汤粽属于碱粽,吃起来甘美滋润,甜而不腻。

南北方端午习俗大PK

第一场PK:粽子

南方粽子

南方:馅料丰富,咸主打

单看形状,南方粽子就显得多姿:三角形、火炬形、锥形、方形,外表的玲珑先吊足你的胃口。

不同于北方的红枣甜粽,南方的馅料更为丰富。豆沙、鲜肉、火腿、蛋黄……

北方粽

北方:红枣豆沙,甜甜的

北方的粽子是甜的,粽子主要原料是糯米配上红枣或者是蜜枣,有的还用豆沙或果脯,为了增加甜度,有的还会加上白糖。粽子个头有大有小,但一般不会小于小女孩的拳头,形状为斜四角形或三角形。

第二场PK:辟邪

菖蒲、艾条

南方:菖蒲、艾条

南方以菖蒲、艾条插于门楣,悬于堂中,目的是辟邪。湖南省博物馆秦汉史专家王树金介绍,端午挂艾、悬菖蒲,相当于春节放鞭炮。古人还有佩戴香囊的习俗,在长沙马王堆,不少出土文物都透露了这一信息。香囊内装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以往汨罗江畔的居民还有“抢龙水”的风俗。村民们挑着水桶,来到汨罗江边抢水,谁抢到第一桶水,用这桶“龙水”洗头,头发就会变得更好,洗脸能达到明目的效果,给孩子们洗澡还能驱邪。

五毒铜钱

北方:佩戴五毒铜钱

北方端午节有佩戴钟馗祛五毒铜钱以辟邪的习俗,不过现在逐渐被小孩子穿五毒肚兜的习俗替代。有的地方流行姑姑姨姨送,有的地方流行祖母或外祖母送。

五毒肚兜颜色鲜红,上面绣着蜈蚣、蝎子、蛤蟆、老鼠和蛇五种毒物,据说可以驱毒辟邪。五色丝线也是人们端午辟邪的一种方式。将红黄蓝绿等各色丝线编在一起,戴在手腕和脚腕上,美观精致。

第三场PK:习俗活动比拼

南方:赛龙舟

南船北马。赛龙舟是南方独一无二的过节习俗。随着船头鼓手或快或慢的鼓点,整条船的龙舟手边吆喝边舞桨,恢宏的气势足以震出远山的回响。你追,我就赶;争先恐后的豪气在怀,彼此都不相让。

北方:“踏柳”

古时,河北赵县的端午节,地方官府会至城南举行聚会,邀请城中士大夫宴饮赋诗,称为“踏柳”。而发展到现在,端午吟诗的习俗依然存在,只是缺少了到城外宴饮赋诗的雅兴。

现在有些地方举行大规模的端午爱国诗文征稿活动。大家聚集在一起交流感情,吟诵爱国诗文。

端午节的习俗有哪些 端午食粽

粽子,是端午节时必吃的一样食物,从春秋时期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和和美美的过端午节,粽子,又称“角黍”、“筒粽”等。粽子的由来已久,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

小贴士:端午节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粽子哪里最出名 湖南粽子哪里最出名

汨罗粽子。

汨罗粽子品种多、制作精巧,是很不错的粽子选择,端午节吃粽子有纪念屈原的意思在里面,屈原在湖南汨罗投江,汨罗粽子的食材非常丰富,有香菇、虾米、猪肉等等数十种,是口感非常丰富的粽子品种。

粽子的文化习俗

国内

粽子不仅形状很多,品种各异,由于中国各地风味不同,主要有甜、咸两种。甜味有白水粽、赤豆粽、蚕豆粽、枣子粽、玫瑰粽、瓜仁粽、豆沙猪油粽、枣泥猪油粽等。

咸味有:猪肉粽、火腿粽、香肠粽、虾仁粽、肉丁粽等,但以猪肉粽较多。也有南国风味的柊叶蛋黄肉粽(海南)、什锦粽、豆蓉粽、冬菇等;还有一头甜一头咸、一粽两味的“双拼粽”。这些粽子均以佐粽的不同味道各异。

广东地区

南方粽子的代表品种。个头大,外形别致,除鲜肉粽、豆沙粽外,还有用咸蛋黄做成的蛋黄粽,以及用鸡肉丁、鸭肉丁、叉烧肉、蛋黄、冬菇、绿豆蓉等调配为馅料的什锦粽。

潮汕的粽子别具特色,其中一种叫“双烹”的粽子,是潮汕地区久负盛名的传统名小食。裹蒸粽是肇庆特产,人称“茶点王”,但与人们熟悉的“端午粽”却有明显的区别。一般的粽子多用芒叶裹包,呈扭身四角形或长条形,而肇庆裹蒸则用本地特有的冬叶包裹、水草包扎,呈枕头状或埃及金字塔形。

广西地区

桂中地区喜包形态酷似枕头的大枕头粽。桂中地区的大枕头粽一个用上半斤至一斤米;而桂林地区喜包一斤米可做六七个粽子的小枕头粽。桂林以北则喜包形态恰似狗头的狗头粽。在粽子包制过程中的配料方面又各有特色。如桂林人包粽子喜加点碱粉,以煮熟的粽子产生碱香味;而全州人包粽子喜欢用稻草灰水浸泡糯米,用这种方法包制出来的粽子既有适中的碱香味,亦有诱人食欲的色彩。

海南地区

与大陆北方的粽子不同,它由柊叶包成方锥形,重约半公斤左右,糯米中可放入咸蛋黄、猪肉、猪蹄、咸鱼、叉烧肉、鸡翅等作馅料。风味独具,热粽剥开,先有柊叶和糯米的清香,后有肉、蛋的浓香。香浓淡兼有,味荤素俱备,令食者胃口大开。海南粽子又以定安黑猪肉粽、儋州洛基粽子、澄迈瑞溪粽子最为驰名。此外,海南粽子还有将草木灰泡水后取上层清液浸泡糯米后,制作的碱水粽。海南黎族也有三色粽和用椰子叶包制的粽子。[5]

福州地区

福州的粽子可分为咸粽、原味碱粽、花生碱粽等,是端午节祭拜先人的供桌上必备主食。在绑扎方面讲究协调统一、大小一致,仅用一根绳成串绑扎,一般十个一串,头尾五个相互对称。

台湾地区

带有浓厚的闽南风味,品种甚多,有白米粽、绿豆粽、叉烧粽、八宝粽、烧肉粽。

闽南地区

厦门、泉州的烧肉粽、碱水粽皆驰名海内外。烧肉粽的粽米必选上乘,猪肉择五花肉并先卤得又香又烂,再加上香菇、虾米、莲子及卤肉汤、白糖等,吃时蘸调蒜泥、芥辣、红辣酱、萝卜酸等多样佐料,香甜嫩滑,油润而不腻。闽南的粽子分碱粽、肉粽和豆粽。碱粽是在糯米中加入碱液蒸熟而成,兼具黏、软、滑的特色,冰透后加上蜂蜜或糖浆尤为可口。肉粽的材料有卤肉、香菇、蛋黄、虾米、笋干等,以泉州钟楼肉粽店的肉粽最为出名。豆粽则盛行于泉州一带,用九月豆混合少许盐,配上糯米裹成,蒸熟后,豆香扑鼻。当然,也有蘸白糖吃的,那是白水粽。

无锡地区

无锡的粽子相较同为吴地文明的苏州,无论是包的方式还是用料等,都不是那么讲究,更没有那么精致。从包粽子的方法上看,无锡人包粽子更喜欢包小脚粽、三角粽等。用料方面,无锡普通百姓家庭吃的粽子多是赤豆馅、白米馅以及肉粽,这些馅料相对取材简单,保存时间也长。

湖南地区

湖南汨历来以品种多、制作精巧而着称于世。汨罗的烧肉粽,糯米必选上乘,猪肉择三层块头,先卤得又香又烂,再加上香菇、虾米、莲子及卤肉汤、白糖等,吃时蘸调蒜泥、芥辣、红辣酱、萝卜酸等多样作料,油润不腻。

杭州地区

杭州粽区别于嘉兴粽与湖州粽,在外形、扎法上自成风格。其代表就是百年汇昌店的“塘栖粽”,主要特点是五花肉、绍兴酒、杜糯米、青竹叶、土灶头、铁锅子、老汤煮。杭州粽蒸煮上也有独特手法,要求时间特别长,强调“千滚不如一闷”。陈国明《食汇昌粽子》诗:“斯文满口老冬烘,一世青衫不道穷。解得人间真味道,米家书画汇昌粽。”

宁波地区

浙江宁波粽子为四角形,有碱水粽、赤豆粽、红枣粽等品种。其代表品种碱水粽,是在糯米中加入适量的碱水,用老黄箬叶裹扎。煮熟后糯米变成浅黄色,可蘸白糖吃,清香可口。

湖州地区

浙江湖州,地处太湖之滨,自古以来就是有名的鱼米之乡。湖州粽子成枕头型,故得名枕头粽。也有人因为它颇具线条美,又小巧优雅,故称其为美人粽。

端午节养生三个要点

运动通调气血

端午时节是一年中阳气至盛的时段,天气较烦闷,假如工作压力大,人体生理气血运行不顺,容易烦躁忧郁、心悸胸闷。情绪的变化,会影响脏腑的功能,亦可导致精神疾患,如喜伤心、怒伤肝、忧伤脾。夏季养生,宜使脾胃心肺之气调顺。所以除了药物、食疗及平和心态外,也应同时加强运动。全身气血畅通,可增益心肺功能,调理脾胃代谢,通调气血循行,忧郁情绪也随之化开。

综上所述,在端午节之际,吃粽子以食疗食补增加营养,挂艾蒿以清洁消毒避邪,喝雄黄酒以加强自我保护,划龙舟以加强锻炼增强体质,实为一套系统的养生健身体系,从此也可看出祖国的民族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饮食强身防病

古代过端午还有饮雄黄酒的风俗。在“本草”中对雄黄的药性早有记载,雄黄性辛温,具有解虫蛇毒、燥湿、杀虫功效。因为端午节后即进入炎热季节,各种病菌随气温升高而滋生,此时用雄黄杀虫解毒防病最为适时。

每年到端午节这一天,人们都有吃粽子的习俗。相传它起源于纪念爱国诗人屈原五月初五投汨罗江殉国,以寄托对这位爱国诗人的哀思。久而久之,便形成了国人到五月初五食粽子的习俗。北方的江米小枣粽子,以甜味素食凉吃为主。而南方则可分苏式和广式两大类:苏式粽子有糯米、赤豆、豆沙等素粽及鲜肉、火腿等荤粽;广式粽子则大多偏于荤食粽,有叉烧蛋黄、猪油豆沙、鲜肉蛋黄粽等。

尽管我国南北方的粽子风味、特点和做法不同,但都以糯米和粽叶为主料。祖国医学认为,糯米是粮食中的佳品,具有很好的食疗作用。据“本草”中的药性分析,糯米味甘性平,有益气健脾、开胃消食的作用。粽子的配料也有很好的保健作用。如小枣、赤小豆、绿豆等具有补血安神、利尿排毒的功效,而火腿、鸭蛋黄、鲜肉等都是营养丰富的食品。更值得一提的是,用来包裹粽子的粽叶更有讲究。北方大多用芦苇叶,南方多用竹叶或荷叶,这些叶子都有很好的药用功能。如:苇叶可以清热生津、除烦止渴;竹叶可以清热除烦、利尿排毒;荷叶能清热利湿、和胃宁神。

端午正值立夏之后,食粽能于清淡中平补,在平补中清化,确实是一个适时的食补、食疗的绝妙处方。当然,食用时也应有所节制,糖尿病者、老人及小孩不宜多吃。

中草药避毒祛邪

说端午不得不话艾草。它是一种药用植物,艾叶味苦,微温无毒,有温气血、逐寒湿之功,又有芳香避秽之能。据说,民间有“悬艾人,戴艾虎,饮艾酒,食艾糕,熏艾叶”的民俗。有的人家在堂屋、床头等处也挂上艾草。端午时节空气潮湿,而艾叶的芳香清新,能祛除毒气,除污浊,净化空气,保持室内清洁卫生,起到消毒预防疾病的作用。民间有种说法:艾草可以治百病、招百福,挂在门上可以祛除各种毒物,使人身体健康。所以古人称“艾”可以“避邪”,至今有“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来”之说。

此外,端午节常用的中草药还有菖蒲、青蒿、香茅、柚叶等,一起用水煎后当茶饮用,或者泡酒饮用,都有很好的保健疗效,可以预防疾病。

端午节吃粽子含有什么意思 端午节的传统习俗是什么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端午节不可不吃的美味食物就是粽子,这种传统源于汨罗江边的渔夫,将米丢入江中平息江中的蛟龙,希望它们不要伤害屈原。因为南北方的饮食文化差异,粽子里面的馅儿也有所不同,北方多为甜味粽子,以豆沙、红枣等做馅儿,而南方则多为咸味粽子,以肉、坚果等做馅儿。在朝鲜、韩国和日本等亚洲国家,也有吃粽子的习俗。

端午节最应景的节目就是赛龙舟。端午节也叫龙舟节,可见赛龙舟是端午节必不可少的一项活动。

过去插艾草、菖蒲是为了避毒虫,现在是避煞气,防止传统位理学上禁忌入内的邪气。切记:一定要在下午3点前插艾草和菖蒲。

无论是自住还是租房,都可驱散屋宅的煞气。

用刻有蝎子、蛤蟆、蜘蛛、蜈蚣、蛇“五毒”的印子盖在饼上,内有五种不同颜色的饼。把“五毒”吃掉,使它们不能毒人,防止小人捣鬼。

用雄黄酒在小儿额头画“王”字,一借雄黄驱毒,二借猛虎镇邪,对于经常受惊的孩子特别管用。

用红纸剪了葫芦或蛇、蝎、蜈蚣、蟾蜍、壁虎五毒图案,以白纸为衬,从农历五月初起贴在门楣上,或用硬纸折成粽子形状,缠上五色丝线佩戴于身,待五月初五一过,五色纸粽子和剪纸葫芦一并扔至门外,可以驱散邪气带来好运。

香包用五色丝线缠成,或用碎布缝成,内装香料(用中草药白芷、川芎、芩草、排草、山奈、松、高本行制成),佩在胸前,香气扑鼻。可以驱邪醒脑,增加运势。

在门口挂艾草、菖蒲(蒲剑)或石榴、胡蒜。将艾、榕、菖蒲用红纸绑成一束,或插或悬在门上。还可焚烧艾蒿等驱赶蚊蝇。

端午节的习俗有哪些

端午食粽

粽子,是端午节时必吃的一样食物,从春秋时期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和和美美的过端午节,粽子,又称“角黍”、“筒粽”等。粽子的由来已久,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

小贴士:端午节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赛龙舟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一项重要民俗活动,端午节赛龙舟最早当是古越族人祭水神或龙神的一种祭祀活动,史书记载,赛龙舟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兴起的。赛龙舟不仅是一项体育娱乐活动,也体现出人们心中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

门上悬艾叶、菖蒲

俗话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

在端午节前一天或者前几天,传统一些的家庭会洒扫庭院,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也有将艾叶等香草制成花环、佩饰的,这些饰品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

端午节的由来 端午节传统美食

端午食粽,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粽子,又叫做“角黍”、“粽籺”、“筒粽”,其由来久远,花样繁多。

有句老话说:喝雄黄酒能够驱魔辟邪。雄黄酒是由发酵的谷物和雄黄粉酿制而成。

古代,人们认为雄黄可以解所有的毒药,有效杀灭昆虫,驱魔辟邪。所以,端午节大家都会喝点雄黄酒。

端午节吃茶叶蛋是江西南昌的风俗。

人们把煮熟的茶叶蛋外壳染成红色,用五颜六色的网袋装着,挂在小孩的脖子上,人们相信这能给孩子带来好运。

吃黄鳝是中部武汉人的端午节风俗。端午时节的黄鳝,圆肥丰满,肉嫩鲜美,营养丰富。

煎堆是一种用面粉、大米以及增加甜味的东西制成的油炸圆饼。在中国东部的福建省,家家户户都在端午节这天吃煎堆。

端午节吃什么蛋好

1、茶蛋

江西南昌地区,端午节要煮茶蛋和盐水蛋吃。蛋有鸡蛋、鸭蛋、鹅蛋。蛋壳涂上红色,用五颜六色的网袋装着,挂在小孩子的脖子上,意为祝福孩子逢凶化吉,平安无事。

2、盐蛋

据说,在煮粽子的锅里同时煮些鸡蛋、鸭蛋、鹅蛋,吃过蘸糖的甜粽之后,再吃蘸盐的蛋“压顶”,这样就能一夏天不生疮;把粽子锅里煮的鸭蛋、鹅蛋放在正午时阳光下晒一会再吃,可以整个夏天不头痛。

3、蒜蛋

河南、浙江等省农村每逢端午节这天,家里的主妇起得特别早,将事先准备好的大蒜和鸡蛋放在一起煮,供一家人早餐食用。有的地方,还在煮大蒜和鸡蛋时放几片艾叶。早餐食大蒜、鸡蛋、烙油馍,这种食法据说可避“五毒”,有益健康。

4、白煮蛋

端午早晨,东北一带是由长者将煮熟的鸡鸭鹅蛋放在儿童的肚皮上滚动,然后剥皮让儿童吃下。妈妈、奶奶还会拿温热的鸡蛋在小孩小肚子上滚几滚,边做边说“一年不会肚子痛”一类的话。在这一天,出嫁了的姑姑也会给侄子送来煮熟的鸡蛋,送来一年的祝福。

5、咸鸭蛋

端午节吃咸鸭蛋也是一大习俗,俗话有云:“要吃咸蛋粽,才把寒意送。”因为端午节过后预示着炎热的夏天来临,动植物生命活动进入旺盛阶段,再加上气候潮湿,病虫细菌活跃,容易引发众多疾病。端午节吃咸鸭蛋,可以祛毒,利于保持身体健康。

6、皮蛋

端午节除了盐蛋,武汉人还喜欢吃皮蛋。皮蛋的原材料可以是鸡蛋、鸭蛋、鹌鹑蛋等,成品以有松花的松花蛋为佳。在东南沿海地区,端午节这天,还有“立蛋”的习俗:在端午这一天正午12点试着把鸡蛋立起来,据说立蛋成功时许下的心愿一定会实现。

肉粽的简介

粽子是端午节的节日食品,古称“角黍”,传说是为祭投江的屈原而开始流传的,那一天便互相送粽子作为纪念。并且粽子还是中国历史上迄今为止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传统食品。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

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用菰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东汉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碱,用菰叶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为广东碱水粽。

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这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还添加中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 时人周处《岳阳风土记》记载:“俗以菰叶裹黍米,……煮之,合烂熟,于五月五日至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黍。”南北朝时期,出现杂粽。米中掺杂禽兽肉、板栗、红枣、赤豆等,品种增多。粽子还用作交往的礼品。

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莹如玉”,其形状出现锥形、菱形。日本文献中就记载有“大唐粽子”。宋朝时,已有“蜜饯粽”,即果品入粽。诗人苏东坡有“时于粽里见杨梅”的诗句。这时还出现用粽子堆成楼台亭阁、木车牛马作的广告,说明宋代吃粽子已很时尚。元、明时期,粽子的包裹料已从菰叶变革为箬叶,后来又出现用芦苇叶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现豆沙、猪肉、松子仁、枣子、胡桃等等,品种更加丰富多彩。

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端午节吃粽子含有什么意思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端午节不可不吃的美味食物就是粽子,这种传统源于汨罗江边的渔夫,将米丢入江中平息江中的蛟龙,希望它们不要伤害屈原,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端午节也变得温情起来,吃粽子也变成了团聚的象征。

端午节粽子哪里最好吃

嘉兴粽

嘉兴 制作的粽子在是在全国都有名的,江南地区的富饶丰盛成就了该地区粽子的多样性,嘉兴粽的粽叶一般为干箬叶,香味不会特别浓,食材选用优质糯米和精心腌制过 的大肉,被白酒、老抽、白糖和油润的肥肉汁包裹的圆糯米,经过水煮之后散发着江南粽典型的酱色,咬上一口,肥而不腻的油香充满口腔。

江南灰汤粽

灰 汤粽江南各地都会做,属于区域特色传统食物,在端午的那一天或者前一天将稻草烧成灰,铺在白布上,用水冲一冲,得到的就是深褐色的碱水,将糯米放在其中浸 泡一段时间,捞起来沥干,然后用粽叶包裹煮熟,得到的就是可口的灰汤粽了,灰汤粽属于碱粽,吃起来甘美滋润,甜而不腻。

相关推荐

清明节吃什么传统食品 粽子

最初吃粽子不是端午,而是清明前一天的寒食。到现在,塘栖、长兴、吴江一带仍盛行清明吃粽子的风俗。如今粽子更是千品百种,璀灿纷呈。现今各地的粽子,一般都用箬壳包糯米,但内涵花色则根据各地特产和风俗而定,着名的有桂圆粽、肉粽、水晶粽、莲蓉粽、蜜饯粽、板栗粽、辣粽、酸菜粽、火腿粽、咸蛋粽等等。

肉粽的沿革

春秋时期: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 东汉末年:草木灰水浸黍米,因水中含碱,用菰叶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就成广东碱水粽。 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这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米外,还添加中药材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 南北朝:出现杂粽。品种增多,米中掺杂禽兽肉、板栗、红枣、赤豆,裹成的粽子还用作交往的礼品。 唐代:粽子用米已“白莹如玉”,粽的形状出现锥形、菱形。日本文献中就记载有“大唐粽子”。 宋代:有“以艾叶浸米裹之”的“艾香粽”,还有“蜜饯粽”,见

艾草叶有哪些作用 端午节有哪些习俗

1、端午节人们会赛龙舟。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在中国南方地区很多地方都有。人们会把船雕刻装扮成龙的模样,在水面上开始比赛,在急促的鼓声中,龙舟会争先向前。传说划龙舟为了驱赶江中的鱼虾,不让鱼虾吃掉屈原的身体。 2、端午节粽子。每年五月,家家都会把糯米泡上,来制作端午节粽子粽子现在发展出了不同的口味,基本上有甜咸两种口味。 3、端午节会悬挂艾叶。端午节前后气温逐渐升高,是传染病的高发时期,古人通过悬挂艾叶等方式来驱赶蚊虫,防止传染病。 4、端午节给小孩戴五彩线,挂香囊。端午节给小孩子挂五彩丝线和香

端午节为什么吃鸭蛋 哪些地区端午节吃绿豆糕

湖北武汉、南京、安徽芜湖、陕西西安等地都有端午节吃绿豆糕的传统,其他地区也有端午节吃绿豆糕但是受众人群和覆盖范围要比这些地区少。 小贴士:西安地区还有端午节送礼物送粽子和绿豆糕的传统,说是端午吃粽子一定要和绿豆糕一起,可见传统之深厚。

端午节含有什么意思 端午节养生吃什么好

雄黄酒是中药材,也是端午节传统饮食中很重要的一环,每年农历初一的时候就会将酿造好的雄黄酒放在室外晒太阳,一直晒到初五,等到中午的时候吃粽子、饮雄黄酒。 咸鸭蛋是端午节必吃的一道食物,每年端午的时候,餐桌上总有一道咸鸭蛋,蛋壳发青,但是内部的蛋黄金光闪闪、咸香四溢,非常好吃。 端午节吃茶叶蛋是江西南昌特有的饮食习惯,也有吃盐水蛋的,蛋的种类有鸡蛋、鸭蛋、鹅蛋等蛋类,人们在蛋壳上面涂上鲜艳的红色,寓意平安。 端午节的时候,是一年之中最适合吃黄鳝的季节,此时,黄鳝的肉质最嫩,有“端午黄鳝赛人参”的俗谚,所以,端

粽子

粽子是南方沿海一些城市以及某些闽南地区的特殊粽子类型。其中,最有名气的肉粽子产于三个地方,泉州、厦门和浙江嘉兴。肉粽子有别于大部分北方地区的甜馅粽子,它有着咸香可口的独特风味。肉粽子以香菇、虾米、芋头粒、栗子、猪肉、糯米等为原料,色泽红黄闪亮,口感油而不腻,因此法也很有讲究。下面简单为您介绍一下肉粽子法。 法一 主料:糯米一小盆,花生适量,赤小豆适量,粽叶20片,火腿一根,五花肉300克 调料:食盐,料酒,生抽半勺,老抽半勺,白糖一大勺,五香粉一小勺,花椒粉少许 1、五花肉切大片用生抽、老抽、料

端午包粽子寓意着什么

纪念屈原 现如今,端午节粽子最为广泛所知的寓意是为了纪念屈原,传说,爱国诗人屈原在面临亡国之痛时,于五月初五的时候悲愤投汨罗江。 而老百姓为了不让鱼虾损伤他的躯体,就纷纷用竹筒装入米而投入江中,这也就是粽子的前身,名为筒粽。 驱赶蛟龙 建武年间,长沙人梦中有一人称老板姓所祭奠的东西都被蛟龙所吃,需要用艾叶和五色丝线这两样蛟龙最怕的东西捆绑住,这样就可以驱赶蛟龙了,粽子也就慢慢演变成了角黍,然后随着时间的慢慢推移,也就演变成了现在种类繁多的粽子。 求子 九子粽是粽子中的一种,在端午节包九子粽也是寓意着求子

端午节吃什么传统美食 吃粽子

端午节粽子端午节不变的一种习俗,粽子的种类和法也不尽相同,口味有咸甜之分;南方粽子以苏州、宁波、嘉兴等地最负盛名,馅料多以豆沙、火腿、咸肉、枣泥为主;北方粽子以小枣粽为代表,常见馅料有小枣、果脯等。

南方小年吃什么 年粽

南宁人有过小年吃“年粽”的习俗,年粽是新年吉祥的象征,俗话说:“年粽年粽,年年高中(粽)”。 年粽跟端午节的凉粽不一样,它有馅,有大有小,有长有短,有圆有扁。剥去叶子后,皮是糯米,馅是绿豆和猪肉,也有人放自己喜欢的食品馅料。

芒种要注意科学养生

芒种的时节是吃粽子的时节,这个时候是农作物的交替时节,过了之这个芒种时节,农作物就不太容易生长了,因此这个时节的种植都成为“芒种,忙忙种”,这个时节虽然已经接近夏天,但是还是不能完全脱掉厚衣物,要注意温度的变化。 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同一节气的气候特征也有差异。六月初,我国中部的长江中、下游地区,雨量增多,气温升高,是连绵阴雨的梅雨季节,空气十分潮湿,天气异常湿热,各种衣物、器具极易发霉,所以,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把这种天气叫“黄梅天”。另外,我国的端午节多在芒种日的前后,民间有“未食端午粽,破裘不可送”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