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常规多长时间才能出结果
尿常规多长时间才能出结果
尿常规是医学检验“三大常规”项目之一,不少肾脏病变早期就可以出现蛋白尿或者尿沉渣中有形成分。
对于某些全身性病变以及身体其他脏器影响尿液改变的疾病如糖尿病、血液病、肝胆疾患、流行性出血热等的诊断,也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同时,尿液的化验检查还可以反映一些疾病的治疗效果及预后。通过此项检查可以判断相应的病征。
做尿常规,白细胞超过5个以上就有可能是尿道炎或膀胱炎,肾盂肾炎.但有了尿道炎,做尿常规白细胞数有些不见得升高。尿常规是最简单、方便的方法.?
尿常规检查结果分析
尿常规检查不仅肾病患者的常用检查手段,也是其他某些疾病的辅助分析工具。尿常规检查结果分析,肾病检查,不少患者感觉不舒服时常去医院接受尿常规检查,看看有无蛋白尿等情况,防止肾病。但是部分患者检查后看不懂结果,现在我们简单的做些尿常规检查结果分析。
肾病患者最好用晨尿做检查。留尿标本应取中段尿:即先排挤一部门尿弃去,以冲去留在尿道口及前尿道的细菌,然后将中段尿留取送检。
检查尿液的比重,正常人24小时尿的比重在1.015左右。常在1.010~1.025间波动,因受饮食、运动、出汗等影响。随意尿比重波动范围为1.005~1.030,24小时混合尿比重增高时,见于高热脱水、急性肾小球肾炎、心功能不全。蛋白尿及糖尿病人尿比重亦增高。
24小时混合尿比重降低见于尿崩症、慢性肾炎等肾脏浓缩功能减退时。尿常规检查结果测定任意一次随意尿,尿中无蛋白及糖时,比重≥1.025,表示肾脏浓缩功能正常,比重≤1.005表示肾脏稀释功能正常,如固定在l.010左右,称等张尿,为肾实质受损,肾脏浓缩及稀释功能降低所致。
应过细不要把非尿因素带入尿内,如女性患者不要混入白带及月经血,男性患者不要混入前线腺液等。正常尿液的色泽,紧张由尿色素所致,其每日的排泄量大概是恒定的,故尿色的深浅随尿量而变化。
正常尿呈草黄色,非正常的尿色可因食物、药物、色素、血液等因素而变革。正常奇怪尿液,除女性的尿可见稍浑浊外,多数是清楚透明的,若安排过久则出现轻度浑浊,这是由于尿液的酸碱度变化,尿内的粘液蛋白、核蛋白等渐渐析出之故。
尿常规检查结果分析目的
1、协助诊断泌尿系统疾病和疗效观察:如结核、结石、肿瘤、血管、泌尿系统炎症、淋巴管病变及肾移植等。
2、协助诊断由于代谢障碍引起的疾病:如糖尿病、胰腺炎、急性和慢性肝炎、急性溶血性疾病等。
3、职业病的辅助诊断:如急性汞中毒、四氯化碳中毒,慢性铅、铬、镉中毒等。
4、健康普查和家庭监护。
这些尿常规问题你知道吗
肾脏一旦出现问题,最早能从尿常规中反映出来,儿童每年查一次尿常规,对早期发现泌尿系统疾病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尿常规中红细胞、白细胞等常出现的问题现在为你一一分析解答。
尿常规检查说明什么问题
尿常规对诊断泌尿系统疾病是一项简单又准确的筛选性检查,常可提供泌尿系统疾病的线索,对早期诊断有帮助。例如尿常规不但可以反映尿中的酸碱度、比重等,如有红细胞、白细胞、管型更能进一步提示该患儿需进行有关其他泌尿系统疾病的实验室检查及追踪、随访,以免延误病情。分析尿液成分的变化为肾脏病变和功能状态以及一些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等)诊断提供依据。
出现红细胞、白细胞、蛋白有何意义
除发热外,尿常规中出现红细胞、白细胞、蛋白尿均提示肾脏泌尿系统存在疾病可能,在首次尿常规检测异常者应进行第二次尿液检查,如先后二次检查均有异常,应赴有关医院肾脏专科咨询或就诊。尿中出现红细胞增多常说明泌尿系统有肾脏疾病如IgA肾炎等;白细胞增多说明有炎症(尿路感染),尤其女孩更应重视。大量蛋白尿如伴有高度浮肿,可能有肾病综合征存在,不可忽视。
持续血尿怎么办
正常儿童尿常规中红细胞仅为0-2/高倍镜。经离心尿检查尿红细胞≥3/高倍镜,名为镜下血尿,离心尿对诊断有意义。此外尚有肉眼血尿,无论镜下血尿或肉眼血尿均可表现为持续或间歇性,镜下血尿多为持续性。血尿为一临床症状而非疾病,其中以孤立性血尿(旧称单纯性血尿)在儿科多见,它不伴有蛋白尿及浮肿,无高血压,肾功能检查正常。根据我们儿童医院历年收治孤立性血尿分析,经过尿红细胞形态检查,可分肾性血尿及非肾性血尿两大类。因此如持续性血尿应赴医院就诊作进一步检查,找出原因,需要重视,不可忽视。
尿液收集应注意的环节
尿液标本按检验目的,大致可分几种,常用的是随机尿,由于方便,常用于门诊,但受饮食、运动、药物等影响。晨尿:此种标本不受上述因素干扰,最适合用于肾脏病患者尿液一般检查。
收集方法:盛器应清洁、干燥。将尿液标本2~5毫升留取于清洁容器中,对女婴或不配合的婴幼儿应清洁外阴,以避免污染(尤其避免粪便混入),应尽快进行送检,如放置室温中可使细胞溶解。若不能及时检查,应将所取尿标本冷藏。
蛋白尿、血尿定性及定量
尿中蛋白含量超过正常范围称为蛋白尿。正常人也有微量蛋白,但不易察觉。
目前比较公认为尿蛋白>150mg/日或>100mg/m2/d为异常。目前血尿的检测方法也有改进,如使用镜下检测其结果“+”相当于红细胞50个,须进一步检查。
什么情况要“抽血”检查
当尿常规出现红细胞、白细胞、蛋白尿超出正常值范围,需进一步检查有关血液生化如总蛋白、白蛋白、胆固醇、肌酐等以及免疫球蛋白、补体等,以进一步明确临床分型,了解肾功能变化等,有助于临床诊断。必要时包括影象学检查,如常用者为肾脏B超,可了解双侧肾脏大小、结构变化以及是否有先天解剖畸形,及早诊断,及时处理。
尿常规检查结果异常的原因
1、白细胞异常:
尿常规白细胞如果出现大量+,提示有泌尿系感染,或结石、结核等。如果病人有典型的尿频、尿急、尿痛症状,基本可以判断为尿路感 染。对于反复发作的慢性尿路感染,用药前最好做个尿细菌培养。根据培养出的致病菌和药敏实验结果,选择有效抗生素治疗。
2、红细胞异常:
正常人尿中没有红细胞(或偶见),如果尿常规出现红细胞,并超过3个+,提示有泌尿系炎症、结石、肿瘤、肾炎等。需要注意的是, 女性查出尿中红细胞,要看是否在月经期,以避免假阳性。
3、尿蛋白异常:
尿蛋白+是肾炎、肾病综合征的标志。不过你别怕,严重尿路感染、剧烈运动也会出现尿蛋白。专家说,检验报告中+的多少和尿 中蛋白的量有一定关系,要想明确诊断,还需查24小时尿蛋白定量,以诊断属于哪一种肾病,还可以判断病情轻重。
引产的检查项目有哪些
检查项目:妇科检查、血常规、出凝血试验
⒈详细询问病史,包括过去史、出血史、肝肾疾病史、月经史、妊娠分娩史和本次妊娠的经过。
⒉全身检查和妇科检查,白带常规化验。
⒊测体温、脉搏、血压、验血、尿常规等,必要时测肝、肾功能,胸透,和心电图检查。
⒋严重宫颈炎或分泌物多,需先予以治疗,待病情改善后方可进行;术前给抗生素预防感染。必要时作分泌物培养及药敏试验。
⒌妊娠月份大、宫颈发育不良、宫口小、颈管长者术前需要给一定的药物。
⒍必要时作B超进行胎盘定位,低置胎盘者禁忌。
尿常规试纸怎么看结果
尿隐血(尿潜血)试纸阳性反映的是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尿液中含有较多的红细胞,称为血尿。正常人尿液中无红细胞,或偶有微量红细胞(每高倍镜视野0~2个)。在剧烈运动、重体力劳动或久站后,尿中可出现一过性微量红细胞,这种情况属正常,没有临床意义。但是,如果尿液中经常出现较多的红细胞则提示异常,应密切加以检查。血尿的诊断标准是:
①新鲜晨尿不沉淀,直接做涂片检查,每2~3个高倍视野中红细胞>1个。
②尿沉渣镜检,每高倍视野红细胞>3个;或用牛包华氏计算盘计数红细胞>8000个/ml,或尿红细胞排泄率>10万个/小时。
③12小时尿沉渣红细胞计数(Addis计数)>50万个。
若尿比重过低、尿液呈碱性或尿标本放置过久,则尿液中红细胞会被破坏,虽有血尿,而尿沉渣中亦可检不出红细胞。引起血尿最常见的是泌尿系统疾病,其中又以肾小球疾病、结石、感染和肿瘤较为多见。
尿液中含有游离的血红蛋白,称为血红蛋白尿。正常血浆中含有少量的游离血红蛋白与结合珠蛋白结合,因其分子量大,不能从正常的肾小球滤过膜滤过,故正常人尿液中不会出现血红蛋白。急剧溶血时,大量红细胞被破坏,破坏的红细胞释放出游离血红蛋白,当游离血红蛋白超过结合珠蛋白的结合能力时,未被结合的游离血红蛋白从肾脏排出,而发生血红蛋白尿。尿检时出现隐血,但镜检无红细胞。
严重时尿液呈酱色。引起血红蛋白尿的原因有尿路中发生溶血、肾梗塞和血管内溶血。前两种情况较罕见,临床上主要见于溶血。
尿液的成分主要是水分。体内的多种废物也可以经过尿液的排出过程而排毒。因此,我们经常说要多喝水,排尿,排毒。尿液的成分如果有蛋白质、红细胞等,说明肾脏的重吸收能力障碍。这就要求我们检查肾脏、膀胱等功能状态了,其实这也是给我们警醒。
轻微尿路感染症状有哪些?
1.医生会让尿路感染的患者去做血常规,尿路感染的患者就会出现白细胞上升的症状。
2.医生为了确诊还会让怀疑是尿路感染的患者做尿常规,尿路感染的患者会出现尿常规出现白细胞、红细胞以及蛋白尿。
3.上尿路感染的病人特别是急性尿路感染的病人以及伴有尿路梗阻的病人会出现头痛、寒战、发热的症状,这种全身中毒性的症状一般来说比较容易被误诊为感冒。
4.急性期患者往往会有明显的尿路刺激反应,比如尿频、尿急、尿痛和排尿不适等,但是这种症状在慢性期和老年小孩的身上表现不是很明显,往往只有比较轻微的表现。
做试管婴儿之前夫妻双方要做哪些检查
1.男方:抽血化验乙肝五项、甲肝、丙肝、艾滋病、梅毒,ABO及Rh血型,肝功能及血糖。精液常规(禁欲2-7天),精液支原体及衣原体检查。
2. 女方:抽血化验ABO及Rh血型、血常规、尿常规、出凝血时间(血凝系列)、性激素(月经第3-5天检查)、乙肝五项、甲肝、丙肝、艾滋病、梅毒、肝肾功能、空腹血糖。白带常规、阴道分泌物检查衣原体。心电图。
3.输卵管造影、宫腔镜检查、染色体检查等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决定是否需要检查,不是常规检查。
尿常规检查结果分析
尿常规检查结果分析
尿常规检查不仅肾病患者的常用检查手段,也是其他某些疾病的辅助分析工具。尿常规检查结果分析,肾病检查,不少患者感觉不舒服时常去医院接受尿常规检查,看看有无蛋白尿等情况,防止肾病。但是部分患者检查后看不懂结果,现在我们简单的做些尿常规检查结果分析。
肾病患者最好用晨尿做检查。留尿标本应取中段尿:即先排挤一部门尿弃去,以冲去留在尿道口及前尿道的细菌,然后将中段尿留取送检。
检查尿液的比重,正常人24小时尿的比重在1.015左右。常在1.010~1.025间波动,因受饮食、运动、出汗等影响。随意尿比重波动范围为1.005~1.030,24小时混合尿比重增高时,见于高热脱水、急性肾小球肾炎、心功能不全。蛋白尿及糖尿病人尿比重亦增高。
24小时混合尿比重降低见于尿崩症、慢性肾炎等肾脏浓缩功能减退时。尿常规检查结果测定任意一次随意尿,尿中无蛋白及糖时,比重≥1.025,表示肾脏浓缩功能正常,比重≤1.005表示肾脏稀释功能正常,如固定在l.010左右,称等张尿,为肾实质受损,肾脏浓缩及稀释功能降低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