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得肛管炎
为什么会得肛管炎
肛管炎是长期的粪便刺激和不良的排便习惯引起的,如反复便秘或反复腹泻均会引起肛管部位的炎症。
其病因如下:
一、常见于肛窦炎波及肛管。肛窦底部有能够分泌液体的肛门腺和肛门腺导管,平时能分泌出粘性液体,润滑大便和保护直肠肛门。若发生肛窦炎,则炎症有可能波及肛管。
二、异物刺伤或强酸强碱灼伤肛管均可刺激肛管发炎。
三、痔疮的感染。痔疮如内痔脱出,常带出许多刺激性的粘液,长期的肿物脱出和粘液的刺激,均可造成肛管炎的形成。
四、局部用药过敏等因素所致。医学证明,许多不合理的药物如局部的抗过敏药物,或是涂抹药膏过量等均可导致肛管炎的发生。
为什么会得肛门息肉原因有哪些
1.炎症刺激引起的肛门息肉:由于直肠的粘膜经常受到炎症的刺激,慢慢的就会生成了肛门息肉。因为肠粘膜发生炎症而导致了水肿和充血,在一些溃疡愈合了以后疤痕就会渐渐的收缩而变成了息肉,再加上一些慢性的炎症刺激而导致了腺体发生阻塞而出现了肛门息肉;
2.饮食因素引起的肛门息肉:饮食因素和肛门息肉的形成是有着一些关系的,如胆酸及细菌的相互作用就是一些腺瘤性的息肉形成的主要原因;
3.遗传因素引起的肛门息肉:一些遗传因素或者基因发生了突变都和肛门息肉的形成有着很密切的关系。当前的研究表明,突变的基因是从父母那里遗传给子女的,而且他们的遗传机率是相等的;
4.异物刺激和机械性的损伤引起的肛门息肉:由于一些异物或者是粪便的残渣经常性的刺激肠粘膜的上皮而导致直肠的粘膜发生了损伤,一些细胞发生了异常的增生而导致了肛门息肉。
肛裂是怎么回事
1、解剖因素
肛管外括约肌浅部在肛门后方形成肛尾韧带,较坚硬,伸缩性差;肛提肌大部分附着于肛管两侧,因此肛管前部和后部不如两侧坚强,容易损伤;肛管和直肠形成肛管直肠角,使肛管后部承受粪便压力大等都是造成肛裂的因素。
2.外伤
慢性便秘患者,由于大便干硬,排粪时用力过猛,易损伤肛管皮肤,反复损伤使裂伤深及全层皮肤,形成慢性感染性溃疡。有人报道,便秘致肛裂占14%~24%,但是便秘也可能是肛裂的后果,是由于病人惧怕排便所致。此外,产伤也可致肛裂,约占3%~9%。腹泻时频繁排便,肛管敏感紧缩也易损伤,反复损伤形成慢性感染性溃疡。
3.感染
齿状线附近的慢性炎症,如后正中处的肛窦炎,向下蔓延而致皮下脓肿,破溃而成为慢性溃疡;肛管损伤后亦难愈合的原因至今不明,有人认为主要是损伤合并感染所致,感染时炎性细胞可以释放溶胶原酶,阻止上皮组织再生与延伸。
4.缺血
近期有人提出肛管后正中线缺血是肛裂好发于该处的原因,因为肛管远端是由直肠下动脉供应,该血管穿越坐骨直肠窝,分出小支经肛管括约肌至黏膜,但多数后联合处缺乏直肠下动脉分支(占85%)。从毛细血管形态学研究也提示后正中线处内括约肌内部的毛细血管较稀疏。有人应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测得肛管后联合处的血流较其他象限处为少。以上都说明缺血确是慢性肛裂发病的主要因素。
5.肛管狭窄
先天畸形、外伤或手术所致的肛管狭窄,在干结粪便通过时更易受损而发生肛裂。
6.内括约肌紧张
肛裂患者有不正常的内括约肌过度收缩现象。反射性内括约肌痉挛目前认为是肛裂不易愈合的重要原因。肛裂患者肛管内压力明显高于正常人,达127.5-42.2kPa(956-316mmHg),而正常人仅为86.3-33.3kPa(647-250mmHg)。这种高压在经扩肛治疗后可恢复到接近正常。
为什么年轻人也会得肛裂
为什么年轻人也会得肛裂?很多网友这样咨询。肛裂是一种常见的肛管疾患,也是中青年人产生肛管处剧痛的常见原因,肛裂给年轻人带来很大的危害,因此我们需要积极治疗。
为什么年轻人也会得肛裂:
肛裂好发于25至45岁之间的男女,女又比男稍多,多半是因为水喝得少、运动少,常出现便秘问题后,肛裂特别容易发生;除此以外,若天生肛门内括约肌较紧,或是职业妇女因在外上厕所不方便,常错过排便时机,属于较易罹患的族群。
由于年轻人内括约肌的敏感度较高,加上饮食、生活不规律,便秘较多,所以发病率高。儿童肛门括约肌尚未发育成熟,饮食中蔬菜和粗纤维食品少,粪便较粗硬,同样也会多发。女性的会阴部括约肌较薄弱,尤其在月经期和怀孕期,盆腔充血,回流不畅,再加上分娩时一用力,导致肛管缺血易撕裂,所以发病率高于男性。
痔疮、肛门 瘘管及肛裂是常见的肛门疾病,其中痔疮最为人所知,而肛裂虽不像痔疮常听闻,但事实上很常见。
肛裂病患人数甚至与痔疮人数不相上下。而导致罹患肛门疾病的原因,通常是患者有长期便秘、经常腹泻或是肛门内压过高所造成。
专家提醒:肛裂患者血色鲜红,多带于干硬大便的表面或染于手纸上,滴血较少,射血更少见,由此可见危害很大,患者一定要及早的治疗,千万不要耽搁。
肛裂病因
解剖因素(30%):
肛管外括约肌浅部在肛门后方形成肛尾韧带,较坚硬,伸缩性差;肛提肌大部分附着于肛管两侧,因此肛管前部和后部不如两侧坚强,容易损伤;肛管和直肠形成肛管直肠角,使肛管后部承受粪便压力大等都是造成肛裂的因素。
外伤 (12%):
慢性便秘患者,由于大便干硬,排粪时用力过猛,易损伤肛管皮肤,反复损伤使裂伤深及全层皮肤,形成慢性感染性溃疡,有人报道,便秘致肛裂占14%~24%,但是便秘也可能是肛裂的后果,是由于病人惧怕排便所致,此外,产伤也可致肛裂,约占3%~9%,腹泻时频繁排便,肛管敏感紧缩也易损伤,反复损伤形成慢性感染性溃疡。
感染(15%):
齿状线附近的慢性炎症,如后正中处的肛窦炎,向下蔓延而致皮下脓肿,破溃而成为慢性溃疡;肛管损伤后亦难愈合的原因至今不明,有人认为主要是损伤合并感染所致,感染时炎性细胞可以释放溶胶原酶,阻止上皮组织再生与延伸。
缺血 (10%):
近期有人提出肛管后正中线缺血是肛裂好发于该处的原因,因为肛管远端是由直肠下动脉供应,该血管穿越坐骨直肠窝,分出小支经肛管括约肌至黏膜,但多数后联合处缺乏直肠下动脉分支(占85%),从毛细血管形态学研究也提示后正中线处内括约肌内部的毛细血管较稀疏,有人应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测得肛管后联合处的血流较其他象限处为少,以上都说明缺血确是慢性肛裂发病的主要因素。
急性肛裂发病时期较短,色红,底浅,裂口新鲜,整齐,无瘢痕形成,慢性肛裂病程较长,反复发作,底深不整齐,上端常有肥大乳头,下端常有前哨痔,一般称为肛裂“三联征”,前哨痔是因淋巴瘀积于皮下所致,似外痔,由于在检查时因先看到此痔而后看到裂口,对诊断有帮助,故称为前哨痔或裂痔,在晚期还可并发肛周脓肿及皮下肛瘘。
肛裂的确切病因尚不明了,下列因素与肛裂的发生有关:
1.肛管狭窄 先天畸形,外伤或手术所致的肛管狭窄,在干结粪便通过时更易受损而发生肛裂。
2.内括约肌紧张 肛裂患者有不正常的内括约肌过度收缩现象,反射性内括约肌痉挛目前认为是肛裂不易愈合的重要原因,肛裂患者肛管内压力明显高于正常人,达127.5±42.2kPa(956±316mmHg),而正常人仅为86.3±33.3kPa(647±250mmHg),这种高压在经扩肛治疗后可恢复到接近正常。
肛管炎用什么抗生素好
(1)消炎止痛:细菌感染,除选用致菌培养有效抗生素外,可选用黄连素0 3g,每日3次;元胡止痛片3片,每日3次;胃肠灵4片,每日3次。病情出现发热、脱水、休克可适当选用抗生素,必要时输液输血或吸氧。
(2)解痉止痛:阿托品0.5~1mg,或645-2,5~10mg,肌肉注射;或普鲁苯辛15~30mg,日3次。
(3)止泻剂可选用,次碳酸铋1~2g,每日3次;复方樟脑酊4mg,每日3次。
(4)精神性腹泻者,可服利眠宁10mg,每日3次;或眠安宁1片,日2次。
(5)中药方面:①脾虚泄泻,可给予补中益气丸或人参健脾丸。②肾阳虚衰泄泻,附桂八味丸、或附子理中丸。③肝气乘脾泄泻,予痛泻要方或逍遥丸服用。
小儿大便失禁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1、肛管直肠疾病。最常见的是肛管直肠肿瘤,如直肠癌、肛管癌,侵犯到肛管直肠并累及到肛门括约肌时,或溃疡性结肠炎长期腹泻引起肛管炎时就会导致发病。
2、外伤:由于外伤损伤了肛管直肠环,使括约肌失去了括约功能而至大便失禁。如刺伤、割伤、灼伤、冻伤及撕裂伤,以及肛管直肠手术的损伤,如肛瘘、痔、直肠脱垂、直肠癌等手术损伤了肛门括约肌致大便失禁。
得了肛管炎应该怎么处理
1、治疗肛管炎可口服抗生素,治疗引起该病的腹泻等肠道感染;或使用缓泻剂,使粪便排泄正常,如麻仁润肠丸等。
2、治疗肛管炎可以使用各种痔疮栓和痔疮膏。
3、治疗肛管炎可以温盐水坐浴局部,使局部保持清洁,并可在肛窦底部涂5%~10%硝酸银溶液,每日1次。也可用橄榄油30~60mL灌肠。
4、治疗肛管炎可以选用水杨酸偶氮磺胺吡啶,发作期成人开始每日2-3克,分3-4次服,如无不良反立,则逐日增至每日4~6克,分3~4次服,症状好转后渐减至每日1~2克,分3次服,至少维持1年,89%的人可保持无症状.增大用量虽可提高疗效,但副作用也增加。
5、肛管炎的手术治疗切口应距离肛缘3-5cm,以免损伤括约肌。应置管或放置油纱布条引流。骨盆直肠间隙脓肿要在腰麻或全麻下进行,切开部位因脓肿来源不同而不同:
发生肛管炎,要及时到正规的医院进行治疗,不可疏忽大意,患者要注意饮食清淡,要养成按时排便的好习惯,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疲劳,要配合医生的治疗。
怎么样正确的判断肛裂
肛裂的主要症状是疼痛。多数病人排便时即感疼痛,排便后有一短暂疼痛减轻的间隙期,随后,出现持续且加剧的疼痛。疼痛的时间长短因肛裂的程度不同而不同,可长达数小时至整日。为什么会有如此剧烈的疼痛呢?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排粪时肛裂裂口内神经末梢受到刺激,立刻引起肛门内烧痛和刀割样疼痛,从而使得肛门内括约肌痉挛收缩,导致持续性疼痛。
然后,随着时间的推移,括约肌渐渐疲乏松弛,疼痛随之减轻,并逐渐消失。这在肛裂疼痛症状中,称之谓“疼痛的一个周期”。另外,不仅排粪可引起肛裂的剧痛,咳嗽、喷嚏,以及排尿等都可引起这种疼痛周期。
肛裂是齿线以下肛管皮肤层小溃疡。其方向与肛管纵轴平行,长约0.5~1.0CM,呈梭形或椭圆形,常引起剧痛,愈合困难。而肛管表面裂伤不能视为肛裂,因很快自愈,且常无症状。肛裂是一种常见的肛管疾患,也是中青年人产生肛管处剧痛的常见原因。肛裂最多见于中年人,但也可发生于老人及小儿。一般男性略多于女性,但也有报告女多于男。肛裂常是一个裂口,绝大多数发生在肛管后正中线中。
肛裂症状主要临床表现为肛裂病人的典型临床表现是疼痛、便秘和便血。
1、便血排便时常在粪便表面或便纸上见有少量新鲜血迹,或滴鲜血。大出血少见。
2、便秘因肛门疼痛不愿排便,久而久之引起便秘,粪便更为干硬,便秘又可使肛裂加重,形成恶性循环。
3、其它如瘙痒、分泌物、腹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