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总蛋白的参考值

总蛋白的参考值

新生儿46~70g/L(出生~1周 44~76g/L);

7个月~1岁 51~73g/L;

1~2岁 56~75g/L;

3岁以上 60~76g/L;

成年男性:68~82g/L,成年女性:67~81g/L

肾功能检查包括哪些内容

1.血尿素氮(BUN)参考值:正常情况:二乙酰-肟显色法 1.8~6.8mmol/L 尿素酶-钠氏显色法 3.2~6.1mmol/L。

2.血肌酐(Scr)参考值:正常情况:成人 男79.6~132.6μmol/L 女70.7~106.1μmol/L 小儿26.5~62.0μmol/L 全血88.4~159.1μmol/L。

3 .血尿素参考值:正常情况:3.2~7.0mmol/L。

4.血尿酸参考值:正常情况:成人 男149~417μmol/L 女89~357μmol/L >60岁 男250~476μmol/L 女190~434μmol/L。

5.尿肌酐(Cr)参考值:正常情况:婴儿88~176μmmol?kg-1/d 儿童44~352μmol?kg-1/d 成人7~8mmol/d。

6.尿蛋白参考值:正常情况:定性 阴性

7.选择性蛋白尿指数(SPI)参考值:正常情况:SPI<0.1表示选择性好 spi="">0.2表示选择性差。

8.β2-微球蛋白清除试验参考值:正常情况:23~62μl/min

9.尿素清除率参考值正常情况:标准清除值 0.7~1.1ml?s-1/1.73 m2 (0.39~0.63ml?s-1/m2) 最大清除值 1.0~1.6ml?s-1/1.73 m2 (0.58~0.91ml?s-1/m2)。

10.血内生肌酐清除率参考值:正常情况:血浆 一般情况下成人 0.80~1.20ml?s-1/m2 尿液 成人 男0.45~1.32ml?s-1/m2 女0.85~1.29ml?s-1/m2 50岁以上,每年下降0.006ml?s-1/m2。

11.尿素氮/肌酐比值(BUN)参考值:正常情况:12:1~20:1

12.酚红(酚磺太)排泄试验(PSP)

参考值:正常情况:15min0.25~0.51(0.53) 30min0.13~0.24(0.17) 60min0.09~0.17(0.12)120min0.03~0.10(0.06) 120min总量0.63~0.84(0.70)。

有些肾功能损害可以出现在症状之先,肾功能检查可以早期发现肾脏病,并且可了解肾脏受损的部位和程度,还有助于诊断和指导治疗。但是,肾脏病时不一定有肾功能损害,因为肾脏的储备能力很大。有些肾功能异常在肾脏损害明显时才出现。

hb的正常参考值范围

血红蛋白参考值因性别和年龄不同而略有差异,参考范围如下:

1.男

130~175g/L(13.0~17.5g/dl)

2.女

115~150g/L(11.5~15.0g/dl)

3.婴儿

160~220g/L(16.0~22.0g/dl)

4.儿童

110~160g/L(11.0~16.0g/dl)

儿童的血红蛋白量随着年龄的增加逐渐降低而接近于成年人。

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的正常值

甲状腺作为人体最大的内分泌腺体,分泌的主要活性物质有四碘甲状腺原氨酸(T4)和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它们对于蛋白质合成、体温调节、能量产生和调节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T3可由甲状腺直接分泌后释放到血液中,但是大部分T3是由游离T4在外周组织脱去一个碘原子而释放入血。

血清中的T3大多数与结合蛋白结合,其中约90%与甲状腺素结合球蛋白(TBG)结合,其余与白蛋白结合,与甲状腺素结合前白蛋白(TBPA)结合的量极少,仅有少量为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它们之间处于可逆的平衡状态。只有FT3才能进入靶细胞,与T3受体结合,发挥生物效应。

T3 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参考值:1.30-3.10 nmol/L)

T4 甲状腺素 (参考值:66.00-181.00 nmol/L)

FT3 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参考值:3.10-6.80 pmol/L )

FT4 游离甲状腺素 (参考值:12.00-22.00 pmol/L)

TSH 促甲状腺激素 (参考值:0.270-4.200 mIU/L)

TG-Ab 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 (参考值:0.00-115.00 kIU/L)

TPO-Ab 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 (参考值:0.00-34.00 kIU/L)

肝功能指标的正常值是多少

1、谷草转氨酶(AST)正常值:谷草转氨酶检查正常值为 :8-40 U/L,当谷丙转氨酶(ALT)明显升高,谷草(AST)/谷丙(ALT)比值>1时,就提示有肝实质的损害。

2、谷丙转氨酶(ALT)正常值:参考值为男 :5-40 U/L,女:5-35 U/L。谷丙转氨酶是诊断肝细胞实质损害的主要项目,其高低往往与病情轻重相平行。当谷丙转氨酶检查结果偏出肝功能检查正常值时,就有可能肝脏出现了问题。

3、总蛋白(TP)、白蛋白(A)、球蛋白(G)正常值 :总蛋白(TP)正常值为成人坐立位:64-83 g/L,成人卧位:60-78 g/L,白蛋白(A)为35-52 g/L,球蛋白(G)为22-38 g/L,白蛋白(A)/球蛋白(G)为1.3-2.5。

4、碱性磷酸酶(ALP)正常值 :正常参考值为成人:40-150 U/L。碱性磷酸酶(ALP)主要用于阻塞性黄疸、原发性肝癌、继发性肝癌、胆汁淤积性肝炎等的检查。

5、谷氨酰转移酶(GGT)正常值 :男:11-50 U/L,女:7-32 U/L。GGT在反映肝细胞坏死损害方面不及谷丙转氨酶(ALT),但在黄疸鉴别方面有一定意义。

6、血清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正常值 :总胆红素的正常值为3.0-20.0 umol/L;直接胆红素的正常值为:1.7-8.0 umol/L;间接胆红素的正常值为:3.4-13.5 umol/L。

7、前白蛋白(PA)正常值 :检查正常值25-38ug/dl。

8、甲胎蛋白(AFP)正常值 :甲胎蛋白是一种糖蛋白,英文缩写AFP。主要在胎儿肝中合成,分子量6.9万,在胎儿13周AFP占血浆蛋白总量的1/3。在妊娠30周达最高峰,以后逐渐下降,出生时血浆中浓度为高峰期的1%左右,约40mg/L,在周岁时接近成人水平(低于30μmg/L)。

白细胞的正常值是多少

首先告诉你,不是正常值,而叫参考值

白细胞参考值是:(4--10)X10的9次方/L

红细胞参考值是:男(4--5.5)X10的12次方/L

女(3.5--5。0)X10的12次方/L

新生儿(6.0--7。0)X10的12次方/L

血红蛋白参考值是:男120--160g/L女110--150新生儿170---200血小板参考值:100---300 X10的9次方/L

常见的肝功能检查项目

常用的肝功能检查项目有:

1、谷-丙转氨酶(ALT、GPT)参考值0.0-40U/L;

2、谷-草转氨酶(AST、GOT)参考值0.0-41U/L;

3、γ-谷氨酰转肽酶(GGT)参考值5-50U/L;

4、碱性磷酸酶(ALP、AKP)参考值15-121U/L;

5、总胆汁酸 (TBA)参考值0-12umol/L;

6、总蛋白(TP)参考值60-85g/L白蛋白(Alb,A)参考值40-55g/L球蛋白(Glb,G)参考值20-30g/L;

7、总胆红素(TBil)参考值0-20umol/L直接胆红素(DBil)参考值0.0-5.6umol/L间接胆红素(IBil)参考值1.7-17.3umol/L。

别看这么多数据吓了你一跳,它的上下波动可是各有各的意义,主要临床意义有:

1-4项为主要的酶类检查。肝细胞坏死时,肝细胞内的各种酶释放到血液中,导致酶指标增高。

1、ALT:为肝细胞受损最敏感的指标之一,主要分布肝细胞内。轻-中度增高见于脂肪肝、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血吸虫病、心脏疾病、胆囊疾病、使用某些药物后、化学药品中毒等,显著增高见于急性病毒性肝炎、急性中毒性肝炎等。

2、AST:主要分布组织细胞内,心肌细胞内最多,其次为肝细胞中。增高见于急性心肌梗死、外伤、肝癌、激烈运动后、使用某些药物后等。特别要指出的是要注意ALT/AST的比值变化,>1提示急性肝炎和慢性肝炎轻型;<1提示肝硬化、肝癌、重症肝炎、肝坏死、心肌梗死;若<3通常为原发性肝癌。

3、GGT:广泛分布于肝细胞毛细胆管和胆管系统。轻度增高见于急慢性胰腺炎、胆囊疾病,中度增高见于急慢性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炎、肝癌、显著增高见于胰腺癌等。阻塞性黄疸的患者明显升高。

4、ALP:大部分来自于肝脏、骨骼、小肠、肾脏等。增高见于阻塞性黄疸、黄疸性肝炎、肝硬化、佝偻病、使用某些药物后,显著增高>500U/L者,应警惕恶性病变。

5、TBA:是由胆固醇在肝内分解产生的。增高见于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等,对慢性肝炎尤其是肝硬化的诊断有较高价值。

6、TP、Alb,A、Glb,G、A/G:A/G比值为1.5-2.5:1,当肝功能受损时,可出现总蛋白降低、A/G比值减小甚至倒置,一般白蛋白降低程度与肝炎的严重程度相平行。慢性和重型肝炎及肝硬化患者白蛋白浓度降低,同时球蛋白产生增加,A/G比值倒置。

7、TBil、Dbil、IBil:用于判断黄疸类型及黄疸程度。

肝功能的各项指标含义

功能的各项指标代表着什么呢?

常用的肝功能检查项目有:

1、谷-丙转氨酶(alt、gpt)参考值0.0-40u/l;

2、谷-草转氨酶(ast、got)参考值0.0-41u/l;

3、γ-谷氨酰转肽酶(ggt)参考值5-50u/l;

4、碱性磷酸酶(alp、akp)参考值15-121u/l;

5、总胆汁酸 (tba)参考值0-12umol/l;

6、总蛋白(tp)参考值60-85g/l白蛋白(alb,a)参考值40-55g/l球蛋白(glb,g)参考值20-30g/l;

7、总胆红素(tbil)参考值0-20umol/l直接胆红素(dbil)参考值0.0-5.6umol/l间接胆红素(ibil)参考值1.7-17.3umol/l。

别看这么多数据吓了你一跳,它的上下波动可是各有各的意义,主要临床意义有:

1-4项为主要的酶类检查。肝细胞坏死时,肝细胞内的各种酶释放到血液中,导致酶指标增高。

1、alt:为肝细胞受损最敏感的指标之一,主要分布肝细胞内。轻-中度增高见于脂肪肝、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血吸虫病、心脏疾病、胆囊疾病、使用某些药物后、化学药品中毒等,显著增高见于急性病毒性肝炎、急性中毒性肝炎等。

2、ast:主要分布组织细胞内,心肌细胞内最多,其次为肝细胞中。增高见于急性心肌梗死、外伤、肝癌、激烈运动后、使用某些药物后等。特别要指出的是要注意alt/ast的比值变化,>1提示急性肝炎和慢性肝炎轻型;<1提示肝硬化、肝癌、重症肝炎、肝坏死、心肌梗死;若<3通常为原发性肝癌。

3、ggt:广泛分布于肝细胞毛细胆管和胆管系统。轻度增高见于急慢性胰腺炎、胆囊疾病,中度增高见于急慢性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炎、肝癌、显著增高见于胰腺癌等。阻塞性黄疸的患者明显升高。

4、alp:大部分来自于肝脏、骨骼、小肠、肾脏等。增高见于阻塞性黄疸、黄疸性肝炎、肝硬化、佝偻病、使用某些药物后,显著增高>500u/l者,应警惕恶性病变。

5、tba:是由胆固醇在肝内分解产生的。增高见于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等,对慢性肝炎尤其是肝硬化的诊断有较高价值。

6、tp、alb,a、glb,g、a/g:a/g比值为1.5-2.5:1,当肝功能受损时,可出现总蛋白降低、a/g比值减小甚至倒置,一般白蛋白降低程度与肝炎的严重程度相平行。慢性和重型肝炎及肝硬化患者白蛋白浓度降低,同时球蛋白产生增加,a/g比值倒置。

7、tbil、dbil、ibil:用于判断黄疸类型及黄疸程度。

总蛋白的正常值是多少

一、总蛋白的参考值:

总蛋白是由白蛋白和球蛋白组成,不同的年龄阶段,总蛋白的正常值是各不相同的:

新生儿:46~70g/L(出生~1周 44~76g/L);

7个月~1岁:51~73g/L;

1~2岁:56~75g/L;

3岁以上:60~76g/L;

成年男性:68~82g/L;

成年女性:67~81g/L。

检查中总蛋白有可能是生理性升高,也有可能是病理性升高。

二、总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

1、增高

主要是血清中水分减少,使总蛋白浓度相对增高,如高度脱水所致血液浓缩(腹泻、呕吐、休克、高热、大量出汗)及多发性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症等;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时,钠丢失继发水分丢失,进而促使血浆出现浓缩现象。

2、降低

各种原因引起的水钠潴留,使血浆被稀释,或静脉注射过多的低渗溶液而形成血浆中总蛋白降低。

肝功能障碍,则肝脏合成蛋白质减少,主要以白蛋白的下降明显。

蛋白质丢失,如严重大面积烧伤、大量血浆渗出、大出血;肾病综合征时,尿液中蛋白质长期被丢失;溃疡性结肠炎时,可随粪便排出一定量的蛋白质。

营养不良或消耗增加,如长期食物中蛋白质含量不足或慢性肠道疾患所致吸收不良,患有慢性消耗性疾病如结核病、恶性肿瘤、肝硬化等。

肾功能检查结果分析

1、血尿素氮(BUN)参考值:正常情况:二乙酰-肟显色法 1.8~6.8mmol/L 尿素酶-钠氏显色法 3.2~6.1mmol/L。临床意义:增高:急慢性肾炎、重症肾盂肾炎、各种原因所致的急慢性肾功能障碍,心衰、休克、大量内出血、烧伤、失水、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前列腺肥大、慢性尿路梗阻等。

2、血肌酐(Scr)参考值:正常情况:成人 男79.6~132.6μmol/L 女70.7~106.1μmol/L 小儿26.5~62.0μmol/L 全血88.4~159.1μmol/L。临床意义:增加:肾衰、尿毒症、心衰、巨人症、肢端肥大症、水杨酸盐类治疗等。减少:进行性肌萎缩,白血病,贫血等

3 、血尿素参考值:正常情况:3.2~7.0mmol/L。临床意义:升高表示急慢性肾炎、重症肾盂肾炎、各种原因所致的急慢性肾功能障碍,心衰、休克、烧伤、失水、大量内出血、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前列腺肥大、慢性尿路梗阻等。

4、血尿酸参考值:正常情况:成人 男149~417μmol/L 女89~357μmol/L >60岁 男250~476μmol/L 女190~434μmol/L。临床意义:增加:痛风、急慢性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恶性贫血、肾衰、肝衰、红细胞增多症、妊娠反应、剧烈活动及高脂肪餐后等。

5、尿肌酐(Cr)参考值:正常情况:婴儿88~176μmmol·kg-1/d 儿童44~352μmol·kg-1/d 成人7~8mmol/d。临床意义:增高:饥饿、发热、急慢性消耗等疾病,剧烈运动后等。 减低:肾衰、肌萎缩、贫血、白血病等。

6、尿蛋白参考值:正常情况:定性 阴性临床意义:正常人每日自尿中排出约40~80蛋白,上限不超过150mg,其中主要为白蛋白,其次为糖蛋白和糖肽。这些蛋白的0.60(60%)左右来自血浆,其余的来源于肾、泌尿道、前列腺的分泌物和组织分解产物,包括尿酶、激素、抗体及其降解物等。生理性增加:体位性蛋白尿、运动性蛋白尿、发热、情绪激动、过冷过热的气候等。

7、选择性蛋白尿指数(SPI)参考值:正常情况:SPI<0 1="" spi0="" 1="" 0="" 2="" spi="">0.2表示选择性差。临床意义:当尿中排出大分子IgG的量少时,表示选择性好。相反,表示选择性差。

8、β2-微球蛋白清除试验参考值:正常情况:23~62μl/min临床意义: 增高:肾小管损害。本试验是了解肾小管损害程度的可靠指标,特别有助于发现轻型患者。

9、尿素清除率参考值正常情况:标准清除值 0.7~1.1ml·s-1/1.73 m2 (0.39~0.63ml·s-1/m2) 最大清除值 1.0~1.6ml·s-1/1.73 m2 (0.58~0.91ml·s-1/m2)。临床意义见菊粉清除率。 儿童纠正清除值=1.73/儿童体表面积×实得清除值 儿童体表面积与成人相差甚大,纠正公式为:最大清除值=1.73/儿童体表面积×实得清除值。

10、血内生肌酐清除率参考值:正常情况:血浆 一般情况下成人 0.80~1.20ml·s-1/m2 尿液 成人 男0.45~1.32ml·s-1/m2 女0.85~1.29ml·s-1/m2 50岁以上,每年下降0.006ml·s-1/m2。内生肌酐清除率降至0.5~0.6ml·s-l/m2(52~63ml/min/1.73 m2)时为肾小球滤过功能减退,如<0.3ml·s-1/m2(31ml/min/1.73 m2)为肾小球滤过功能严重减退。注意:在慢性肾炎或其他肾小球病变的晚期,由于肾小管对肌酐的排泌相应增加,使其测定结果较实际者高。同样,慢性肾炎肾病型者,由于肾小管基膜通透性增加,更多的内生肌酐从肾小管排出,其测得值也相应增高。

11、尿素氮/肌酐比值(BUN)参考值:正常情况:12:1~20:1临床意义:增高:肾灌注减少(失水,低血容量性休克,充血性心衰等),尿路阻塞性病变,高蛋白餐,分解代谢亢进状态,肾小球病变,应用糖皮质类固醇激素等。 降低:急性肾小管坏死。

12、酚红(酚磺太)排泄试验(PSP)参考值:正常情况:15min0.25~0.51(0.53) 30min0.13~0.24(0.17) 60min0.09~0.17(0.12)120min0.03~0.10(0.06) 120min总量0.63~0.84(0.70)。临床意义:肾小管功能损害0.50(50%)时,开始表现有PSP排泄率的下降。 降低: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盂肾炎,肾血管硬化症,范可尼综合征,心衰,休克,重症水肿,妊娠后期,尿路梗阻,膀胱排尿功能不全等。

血常规检查项目参考值

1、白细胞计数(WBC)(参考值:4~10),(单位:10^9/L)

2、红细胞计数(RBC)(参考值:3.5~5.5),(单位:10^12/L)

3、血红蛋白浓度(HGB)(参考值:120~160),(单位:g/L)

4、红细胞压积(HCT)(参考值:40~48),(单位:%)

5、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参考值:80~97),(单位:fL)

6、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参考值:26.5~33.5),(单位:pg)

7、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参考值:300~360),(单位:g/L)

8、血小板计数(PLT)(参考值:100~300),(单位:10^9/L)

9、淋巴细胞比值(LY%)(参考值:17~48),(单位:%)

10、单核细胞比例(MONO%)(参考值:4-10),(单位:%)

11、中性粒细胞比例(NEUT%) (参考值:43~76),(单位:%)

12、淋巴细胞计数(LY)(参考值:0.8~4.0),(单位: 血常规10^9/L)

13、单核细胞计数(MONO)(参考值:0.3~0.8),(单位:10^9/L)

14、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参考值:1.2~6.8),(单位:10^9/L)

15、红细胞分布宽度(参考值:11~14.5),(单位:%)

16、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参考值:9~18),(单位:%)

17、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参考值:7.4~12.5),(单位:fL)

18、大血小板比例(P-LCR)(参考值:10~50),(单位:%)

血沉的参考值

魏氏法

<50岁:男性 0~15mm/h,女性 0~20mm/h;

>50岁:男性 0~20mm/h,女性 0~30mm/h;

>85岁:男性 0~30mm/h,女性 0~42mm/h;

儿童: 0~10mm/h。

潘氏法

成人:

男性 0~10mm/h;

女性 0~12mm/h。

(注:其中魏氏法是临床检验中常用的方法)

肾功能检查项目

1、血尿素氮(BUN) 参考值:正常情况:二乙酰-肟显色法 1.8~6.8mmol/L 尿素酶-钠氏显色法 3.2~6.1mmol/L。

临床意义:增高:急慢性肾炎、重症肾盂肾炎、各种原因所致的急慢性肾功能障碍,心衰、休克、大量内出血、烧伤、失水、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前列腺肥大、慢性尿路梗阻等。

2、血肌酐(Scr) 参考值:正常情况:成人 男79.6~132.6μmol/L 女70.7~106.1μmol/L 小儿26.5~62.0μmol/L 全血88.4~159.1μmol/L。

临床意义:增加:肾衰、尿毒症、心衰、巨人症、肢端肥大症、水杨酸盐类治疗等。减少:进行性肌萎缩,白血病,贫血等。

3 、血尿素 参考值:正常情况:3.2~7.0mmol/L。

临床意义:升高表示急慢性肾炎、重症肾盂肾炎、各种原因所致的急慢性肾功能障碍,心衰、休克、烧伤、失水、大量内出血、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前列腺肥大、慢性尿路梗阻等。

4、血尿酸 参考值:正常情况:成人 男149~417μmol/L 女89~357μmol/L >60岁 男250~476μmol/L 女190~434μmol/L。

临床意义:增加:痛风、急慢性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恶性贫血、肾衰、肝衰、红细胞增多症、妊娠反应、剧烈活动及高脂肪餐后等。

5、尿肌酐(Cr) 参考值:正常情况:婴儿88~176μmmol·kg-1/d 儿童44~352μmol·kg-1/d 成人7~8mmol/d。

临床意义:增高:饥饿、发热、急慢性消耗等疾病,剧烈运动后等。 减低:肾衰、肌萎缩、贫血、白血病等。

6、尿蛋白 参考值:正常情况:定性 阴性

临床意义:正常人每日自尿中排出约40~80蛋白,上限不超过150mg,其中主要为白蛋白,其次为糖蛋白和糖肽。这些蛋白的0.60(60%)左右来自血浆,其余的来源于肾、泌尿道、前列腺的分泌物和组织分解产物,包括尿酶、激素、抗体及其降解物等。生理性增加:体位性蛋白尿、运动性蛋白尿、发热、情绪激动、过冷过热的气候等。

7、选择性蛋白尿指数(SPI) 参考值:正常情况:SPI<0 1="" spi0="" 1="" 0="" 2="" spi="">0.2表示选择性差。

临床意义:当尿中排出大分子IgG的量少时,表示选择性好。相反,表示选择性差。

尿蛋白定量参考值

24小时尿蛋白正常值是1.5g/24小时,即1500mg/24小时,结果高于正常。1,+2,+3是定性的,不是定量的,而是有一个提示的蛋白质,但没有一定的量,但越多的蛋白质越多指导意见:尿中有一种蛋白质对肾脏有损害,最好是积极治疗西医,中医治疗,除了要注意饮食,不要吃含蛋白质的食物,多喝水,多吃水果和蔬菜

正常情况下,人尿中含有的蛋白质或蛋白质只含微量,但当肾脏病变发生时,随着血液循环的蛋白质通过肾脏,因为肾小球滤过功能降低而蛋白质逃逸。蛋白质从尿道漏出尿液形成蛋白尿。尿蛋白含量越高,肾功能越好,这是肾功能的重要指标。

正常情况下,肾小球滤过膜只能是小分子量。每日正常尿蛋白一般为40-80毫克,蛋白质的定性检测方法无法检测的内容。患某些疾病时,蛋白质漏出增多,可检测尿液蛋白阳性。因此,尿蛋白定性分析的结果是粗略的,24小时尿蛋白定量检测可以准确测量尿中排出的蛋白量。

临床上,判断肾脏疾病是否发生,尿常规检查尿蛋白定性定量分析两项指标综合判断。尿蛋白定性指标常被称为阴性或阳性尿蛋白。如果尿蛋白检测结果阳性,肾反应程度见几用。尿蛋白定量测定能准确反映受试者的肾功能,常用诊断指标为24小时尿蛋白定量。

相关推荐

转氨酶高的参考

肝功能十三项正常参考 谷草转氨酶 GOT正常是0-37u/L(各种肝病、心肌梗塞早期、肝细胞坏死变性肝硬化肝癌都异常偏高) 谷丙转氨酶 GPT正常是0-40u/L(肝炎药物中毒阻塞性黄疸、肝变性硬化胆管炎胆管瘤都有异常偏高) 谷丙/谷草正常比是1.5~2.5 : 1(当比例小于1时称为倒置、是慢性肝炎或肝硬化特γ-谷氨酰转肽酶γ-GT正常是 0-50u/L(原发性或转移性肝癌胆道感染肝硬化、心肌梗塞都异常偏高) 碱性磷酸酶AKP(ALP) 正常是15-112u/L(阻塞性黄疸、急、慢性黄疸型肝

肾功能检查标准是什么

肾功能的检查意义:用于急慢性肾炎、肾病、尿毒症、肾衰竭等疾病的检查。那么对于肾功能检查人们了解的还是特别的少,对于肾功能检查究竟要查的项目有哪些呢?那么这些项目对于临床上又有哪些意义呢? 肾功能检查标准 1、血尿素氮(BUN) 参考:正常情况:二乙酰-肟显色法 1.8~6.8mmol/L 尿素酶-钠氏显色法 3.2~7.1mmol/L。 临床意义:增高: (1)急慢性肾炎、重症肾盂肾炎、各种原因所致的急慢性肾功能障碍。 (2)心衰、休克、烧伤、失水、大量内出血、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前列腺肥大、慢性尿路

血糖正常的科学判断

1,糖尿病的诊断主要是通过血糖测定来判断,正常人空腹血糖(FBG)参考:葡萄糖氧化酶法:3.9~6.1mmoi/L 邻甲苯胺法:3.9~6.4mmoi/L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参考:轻度糖尿病:7.0~8.4mmol/L,中度糖尿病:8.4~11.1mmol/L,重度糖尿病:大于11.1mmol/L。2,可以通过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来判断,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30分钟~1小时,正常为:7.8~9.0mmol/L,2小时后不大于7.8mmol/L,3小时后应当恢复到空腹血糖水平,即3.9~6.

转氨酶的参考

肝功能十三项正常参考 谷草转氨酶 GOT正常是0-37u/L(各种肝病、心肌梗塞早期、肝细胞坏死变性肝硬化肝癌都异常偏高) 谷丙转氨酶 GPT正常是0-40u/L(肝炎药物中毒阻塞性黄疸、肝变性硬化胆管炎胆管瘤都有异常偏高) 谷丙/谷草正常比是1.5~2.5 : 1(当比例小于1时称为倒置、是慢性肝炎或肝硬化特 征之一) γ-谷氨酰转肽酶γ-GT正常是 0-50u/L(原发性或转移性肝癌胆道感染肝硬化、心肌梗塞都异常偏高) 碱性磷酸酶AKP(ALP) 正常是15-112u/L(阻塞性黄疸、急、

脑脊液生化怎么查

正常脑脊液蛋白电泳图的条区与血清电泳图相似,主要分为前白蛋白、白蛋白、α1、α2、β1、β2与γ球蛋白等,因使用电泳的方法不同而含量差异很大,也与脑脊液蛋白含量有关。 脑脊液中蛋白量增高时,前白蛋白比例降低,甚至可消失;白蛋白来自血清,分子量较小,容易通过血脑屏障,脑脊液蛋白增高时,白蛋白也增高。α1、α2球蛋白增加主要见于中枢神经系统萎缩性与退行性病变。γ球蛋白增高而总蛋白量正常见于多发性硬化和神经梅毒,两者同时增高时则见于慢性炎症和脑实质恶性肿瘤,也与血脑屏障通透性增加有关,寡克隆区带(oligocl

直接胆红素偏高的参考

直接胆红素的参考为0-7 μmol/L 间接胆红素的参考为0.0-18.0μmol/L 总胆红素的参考为2.52~25.76μmol/L需要注意的是,在此列出的参考只能作为大致参考,不能作为诊断依据,因为使用的检测仪器和试剂不同,所以参考也有差别,所以建议去询问检测医院的医生。

血常规正常参考

WBC——白细胞计数:成人(4~10)×10^9/L ; 新生儿(15.0~20.0)×10^9/L 2.RBC——红细胞计数:成年男性:(4.0~5.5)×10^12/L(400万~550万/mm3); 成年女性:(3.5~5.0)×10^12/L(350万~500万/mm3); 新生儿:(6.0~7.0)×10^12/L (600万~700万/mm3)。 3.HB——血红蛋白浓度:120~160g/L 4.HCT——红细胞压积:40%~48% 5.MCV——平均红细胞体积:80~97fL 6.MCH—

肾功能检查项目有哪些

肾脏是人体重要器官之一,对我们人体排毒解毒、维持酸碱平衡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现代人因为工作压力的增大,不注意健康的生活方式,引起了很多肾功能疾病。于是进医院进行肾功能检查的人越来越多了。那么肾功能检查都有哪些检查项目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肾功能检查是研究肾脏功能的实验方法。常用尿液显微镜检查和化学检查以及血液的某些化学检查等指标来衡量肾功能的变化。常用的测定项目有:尿样、尿比重、尿沉渣镜检、尿素氮、肌酐、非蛋白氮定量以及酚红排泄实验等。很多环境污染物,例如铅、汞、镉、铬、砷、烃类溶剂、石油产品等

血常规检查有哪些需要注意的

步骤/方法 1淋巴细胞计数(LY)(参考:0.8?4.0),(单位:10 - 9 / L,),(2)淋巴细胞比(LY%)(参考:17?48),(单位:%)红细胞数,红细胞压积,血红蛋白,红细胞平均体积,中间的红血细胞的数量,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红细胞分布宽度的变化,红细胞分布宽度标准差系数用于检查是否存在贫血情况。增加可能患红细胞增多症和地中海贫血,数下降,可能会患贫血。 2红细胞计数(RBC)的:男:4.0-5.5×10的12次方/ L,(400万-550万个/ mm3

如何看懂尿常规化验单

在一张尿常规化验单上,如果一些项目后面写了“+”号(或“++”、“+++”,表明程度不同),这在医学上叫做阳性结果; 相反,“-”号就叫阴性结果。阳性结果通常是泌尿系统疾病的标志。报告单上报告验出大量白细胞(WBC++---+++),多提示泌尿系统感染; 尿中大量红细胞(RBC+---+++),说明患有泌尿道结石、肿瘤、感染或泌尿系统损伤。 如果尿中化验出有管型,那就表示肾脏有一定损伤,常见于急慢性肾炎、肾盂肾炎或肾病综合症等。 尿常规化验单上的指标和具体临床意义如下: 一、尿白细胞(LEU) 正常人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