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科学地对待幼儿保健品
如何科学地对待幼儿保健品
目前市场上有许多名目繁多的保健食品,也有许多针对幼儿生产的强化矿物质,强化维生素,强化氨基酸等保健食品。
处在正常生长发育中的幼儿是否需要吃这些营养品呢?许多专家们认为:正常发育的幼儿只要不挑食、不偏食,平衡地摄入各种食物,那么他就可以均衡地获得人体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物质,而无需再补充什么保健食品。
某些保健食品确实对机体某些方面有积极作用,但人体只有处在一个各类物质均衡的状态中才能保持健康,单方面地强化某一方面的功能,势必打破机体的平衡,反而对健康不利。如现代生化研究证实,赖氨酸可以增加人体对蛋白质的利用率,对幼儿的生长发育有促进作用。为此,导致近几年来世界上赖氨酸产量直线上升。但大量摄入赖氨酸后,人们会食欲减退,体重不增,生长停滞,生殖能力降低,抗病力差,体内还会出现负量平衡。因此不能一味地依赖保健食品。所以说,平衡摄取地各类食品就是有利于人体健康的保健食品。当然如果一个孩子因长期患病而食欲低下,那么在他病后可以考虑给予一些相应的保健食品,但时间也不宜过长。
补血口服液未必真能补血
在日常的生活中,铁锅炒菜对人体的铁都是必要的补充,一般情况下不会缺铁,阿胶对补血有一定作用,但其含量令人质疑,消费者又无从了解。保健品钻了两个空子,一是人们对生的渴望,一是现代科学对生老病死的无奈原因就是消费者对医学不了解。专家提醒,在选择保健食品时要保持理性。
白砂糖+维生素B=补血糖浆,从其成分来看,维生素在一般的食品中都有,吃如此保健食品与普通食品一样,而不同的是,这种保健食品吃多了反而有害健康。其实一个正常人,只要平衡营养和膳食结构,完全没有必要服用如此保健品。
如何对待幼儿园的作业
不是只有小学生、中学生才有作业,幼儿园的小朋友也是有作业的,那么幼儿园的作业的目的是什么呢?家长又该如何应对呢?
幼儿园的课程设置较为丰富,一般包含: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大领域,主要以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为目标,幼儿园会结合课程内容适当布置家庭作业。完成少量的、轻松而愉快的“家庭作业”可以提升幼儿的成就感和责任感。因此,幼儿园会根据幼儿特点,按一定频率布置“家庭作业”,我们希望孩子在一种主动、愉快的气氛中完成作业,而不会成为孩子的一种负担。
为促进幼儿科学发展,我们愿意为家长提供一个明确的、有效的家庭作业指导方针。
一、幼儿园家庭作业的目的:
1、促进家园共育,为家长和幼儿进行相关亲自活动提供素材。
2、丰富孩子们的知识经验,巩固、加深并得到扩展。
3、培养孩子的语言表到能力,锻炼孩子成为家庭与幼儿园交流的使者,使幼儿有时间与父母共同交流讨论他们在园的活动,并在讨论中使园内经验与家庭经验相结合,促进幼儿能力的发展。
二、幼儿园家庭作业的内容:
1、手工操作类活动:如涂色、折叠、剪纸、粘贴等形式,增加幼儿小肌肉运动量,有时与园内教学内容相关。
2、探索尝试类活动:教师会根据课程内容不定时地安排探索尝试类活动作为家庭作业,如寻找季节的三个明显特征,尝试做公交车,说出做公交车的三个体会,寻找春天里草地上的三种花等。
3、交流沟通类活动:如把一件事说给家里人听等。
4、搜集整理类活动:如搜集可以做风筝的材料,搜集3种以上牛奶盒等。
5、游戏表演类活动:如在园内学习的故事、儿歌、歌曲回家表演给家人看,利用识字卡游戏。
6、知识巩固类活动:如听英语、续编诗歌故事,蒙氏数学作业纸等。
三、教师如何布置家庭作业:
1、在每次作业前,用幼儿理解的方式清楚地说明“作业”内容、完成时间、完成的方法等,鼓励幼儿自主完成。
2、以板书的形式向接幼儿的家长清楚说明此次作业的内容、完成时间、完成的方法等,便于家长进行指导。
3、按时收回作业,并用适当的形式展出幼儿的作业成果,及时评价与鼓励。
4、针对幼儿特殊情况及个体差异,与家长联系沟通。
四、 家长对待家庭作业的态度:
1、幼儿除了在园和在家庭中获得知识经验外,还会有其他的兴趣、爱好和经历。家庭作业并不是孩子最重要的事,家庭作业完成情况家长和孩子可以灵活掌握。
2、不要将教师即将教授的内容提前给孩子,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孩子对活动的兴趣。
3、尽量为孩子在家的时间安排各种活动,如体育活动、参与家庭事务、孩子自己选择的活动等。
4、注重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良好学习习惯,鼓励孩子自己记忆和表述老师布置作业的情况,对于孩子良好表现及时表扬和肯定。
五、家长如何指导孩子完成作业:
1、为孩子完成作业创造良好的条件。
2、督促孩子完成作业,需要的情况下,协助孩子一起完成作业。
3、通过提供材料、建议和对问题的讲解和说明来支持孩子。
4、鼓励孩子自己解决作业中遇到的问题,多做倾听者。
5、让孩子做探索者和问题的解决者,您做支持者。
6、当孩子做作业时,鼓励孩子独立思考和做一个有主动精神的人。
7、给予符合实际的期望值,把失败看作学习的经验。
8、激发学习热情,孩子如果看到他们的父母是充满热情的、积极的学习者,读者,探索者,自己也很可能成为高效率的学习者。
9.随时了解孩子作业的情况,并帮助、监督完成情况。
一般来说,幼儿园会在每周末安排适当的家庭作业,你可以及时关注幼儿园的宣传栏及博客,或与教师沟通、查看孩子的书包,与孩子沟通,以便随时了解作业的布置和完成情况。
怎样看待幼儿园的家庭作业
如今大部分的幼儿园都会给孩子留一定的家庭作业,这是一种在教师指导下、在家长帮助下,用孩子的表达方式完成的作业。不但指家长和孩子共同完成的书面类作业,也包括动手操作、亲子体验的实践活动。而随着越来越多的幼儿园小学化,幼儿园作业的负担也越来越重,渐渐变了味道。那么对于幼儿园的家庭作业,家长该怎样看待呢?
作业需要家长的重视
案例一:网友XUXU:我的女儿现在在幼儿园大班,他们班是示范班,各类活动较别的班多,我想,这正是锻炼孩子的好机会,因此,我从思想、行动上特别配合园里老师安排的各项活动,当好孩子的园外辅导员。
有一次,老师安排拿鸡蛋到幼儿园观察,早晨一忙给忘了。我想埋怨她,自己的事怎么不记得,可转念一想,我不也忘了吗?于是,我们又骑车回家去取,路上,我告诉女儿,以后自己的事自己要记住,再出现这种情况,妈妈可就没时间再回家取了。那天晚上回家,女儿说老师夸奖她完成了“家庭作业”。
有的家长对幼儿园的“家庭作业”,没有足够的重视。其实幼儿园的很多作业都是为了让家长帮助孩子在完成的过程中学会怎样动手,以此进行有效的亲子沟通,对孩子的成长有很大的作用。因此,家长不能忽视幼儿园作业,仅仅把它当成一件小事。
培养孩子的兴趣
案例二:荷花(5岁)家长:孩子3岁刚入园时,我很配合幼儿园做家庭作业,有趣的,孩子跟我都喜欢做。现在的作业难度稍微大了,如写字算术等,孩子不太感兴趣,做得很不情愿,自从有了写字作业,他每天的笑容都没有了,总喊累,我有时候着急了就打她的手背。我也很苦恼,到底怎样的家庭作业才适合孩子。
根据孩子的不同年龄,分析一下幼儿园的作业到底有没有超出孩子的能力。如果的确难度过大,家长要及时和老师沟通或者向园方反映,毕竟幼儿园的孩子应该快乐成长,过重的学习负担可能会抹杀将来的学习兴趣。如果不是难度过大,而是孩子本身排斥学习,那么家长就需要科学的引导,从不同的角度挖掘孩子对认知的兴趣,从而培养孩子对作业的热情。
帮助孩子,树立信心
案例三:网友豫-飞雪飘零:孩子的美术作业如果图画较大,我基本上会给他安排分两到三次来完成,并完全由他自己独立完成,我只在旁边进行指点和鼓励。经常看到其他孩子的作品,根本不像一个三四岁孩子自己独立完成的,我觉得就算孩子画得不够漂亮,但那是他自己一点点完成的,渐渐地孩子的自信心就会建立起来。如果不是太大幅的画,我会陪着孩子让他一次性画完并且完全单独地画完,并告诉他,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做事情要认真才可以把事情做好,当天的事情要当天做完。所以之后每次在完成作业时,有时他也会感觉到累,但每次都对我说:“妈妈,今天的事情今天一定要完成,就是累也要完成!”而每次当他完成作业都会很兴奋,拿着作业给她姥姥看!
家庭作业虽然需要家长的大力协助,但并不意味着要家长包办代替。如果父母能循序渐进的协助孩子完成,不仅树立了孩子的自信心和成就感,也真正锻炼了能力。
好的幼儿园是不会强制要求儿童完成“家庭作业”的,而且“家庭作业”以启发性、兴趣性和动手性的作业为主,而如果是正儿八经的像小学一样做作业,是不靠谱了。不过现在大多数幼儿园作业的完成者是家长,我个人认为和孩子一起做“家庭作业”,是非常好的亲子时光,但是如果能让孩子自己动手,家长把要求降到最低,不要给孩子任何负担感就最好了。
给宝宝吃过多鱼肝油可能导致缺钙
佝偻病是我们常说的婴幼儿“缺钙”,发病率很高,时下秋冬季节正是小儿佝偻病的高发时节。
猛吃鱼肝油 孩子一样会缺钙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儿童保健门诊主任医师谭美珍告诉记者,该中心儿保门诊一个月6000左右门诊量中,有2000~3000患儿或多或少存在缺钙现象。
“门诊中发现,家长普遍存在一个认识误区,以为给孩子吃很多鱼肝油就能补钙。实际上,小孩如果真正缺钙,一味吃鱼肝油是没有用的,反而会拖延小孩缺钙的病情。”谭美珍说,市面上销售的鱼肝油属于保健品而不是药品,能促进钙吸收的量是相对较少的,只适合一般人群补充营养。如果孩子缺钙,需要咨询医生进行科学的补钙,而不是迷信市面上的各种补钙保健品。
给宝宝吃鱼肝油好吗?给宝宝吃鱼肝油需要注意哪些问题?不少家长在日常喂养时常常会给宝宝补钙,那么吃鱼肝油成为普遍的一种现象。但是育儿专家认为,给宝宝吃过多的鱼肝油可能会导致宝宝缺钙!
佝偻病是我们常说的婴幼儿“缺钙”,发病率很高,时下秋冬季节正是小儿佝偻病的高发时节。
猛吃鱼肝油 孩子一样会缺钙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儿童保健门诊主任医师谭美珍告诉记者,该中心儿保门诊一个月6000左右门诊量中,有2000~3000患儿或多或少存在缺钙现象。
“门诊中发现,家长普遍存在一个认识误区,以为给孩子吃很多鱼肝油就能补钙。实际上,小孩如果真正缺钙,一味吃鱼肝油是没有用的,反而会拖延小孩缺钙的病情。”谭美珍说,市面上销售的鱼肝油属于保健品而不是药品,能促进钙吸收的量是相对较少的,只适合一般人群补充营养。如果孩子缺钙,需要咨询医生进行科学的补钙,而不是迷信市面上的各种补钙保健品。
维生素D与鱼肝油不可一起吃
现象一:鱼肝油、维生素“叠加”吃
一个孩子在家的补品可以堆成小山,从鱼肝油、各种强化钙剂,到各种维生素片……除了每天在家吃,就连上幼儿园、去春游,家长也把这些补品带到学校里,让老师中午休息时给孩子服用。
不少家长总认为,多吃点、多补点,对孩子健康总有好处。儿保科郭志平教授却给家长“泼了冷水”。郭教授说,在医生的指导下,适量地服用一、两种保健品可能没问题,但将各种保健品都混在一起乱吃,如果吃得太多,可能引起营养素“叠加”,其中有的营养素的量可能超过需要的标准,出现隐患。
现象二:成人补品儿童减半服
大人的补品孩子也能吃?记者发现,一些家长盲目以为大人吃的保健品,孩子也能吃。每次自己服用时,也不忘记“好心”地给孩子分一半。比如:一粒维生素片扳开一半,给孩子服用,还自以为:减少一半的剂量就是儿童的服用量。
成人保健品与孩子混用,这绝不可取。郭教授说,给儿童服用维生素片等保健品,最好选用儿童的专用型,不可与成人的混用。毕竟,在儿童体内所需的营养元素的剂量和种类,与成人的并不完全相同。
现象三:孩子每月补品花费500元
一个才5岁的孩子,家长为他每个月安排的保健品花费高达500多元,甚至超过一位普通老人的保健品花费……据医生透露,如今在儿保门诊中,一位普通的孩子每天服用一二种保健品一点也不稀奇,每天服用三四种、甚至五六种保健品的孩子不在少数。
一些总担心孩子营养不良的家长甚至还把成人的进补食品给孩子服用,像西洋参、冬虫夏草、蜂皇浆等以往只有老人才服的补品,如今都成为孩子的进补品。
如何科学对待早熟的孩子
一、父母用对成人的要求引导和教育孩子。
孩子的主要任务是玩,是通过游戏来增长知识和能力,但父母却不允许他们与小朋友一起“疯玩”,要他们规规矩矩地坐下来学习,扼杀了孩子的天性。
二、孩子所受到的熏陶和教育超越了孩子的接受能力,所模仿的对象成人化。
生活中的许多孩子,特别是独生子女教育的家庭,由于城市家庭老死不相往来,把孩子局限在家庭的小天地里,结果,可供孩子模仿的对象只有成人,孩子每天看到和听到的东西大都超过他们本身的接受能力,最终导致孩子成人化。
三、父母填鸭式的教育使孩子背上难以承受的包袱。
孩子生活在由父母组成的世界中,像玩具一样被大人摆弄来、摆弄去,父母始终控制着孩子,硬灌输给他们方方面面的、孩子难以承受的知识,并对孩子提出过高的、常常超出孩子忍受力的要求,从而过分刺激孩子的智力,使孩子无法醉心于自己喜爱的游戏和活动之中。
针对以上原因,要防止孩子早熟,还孩子以童真,作为父母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要给孩子自己支配的时间和空间,不要把孩子控制得太死、太严。
·尽量让孩子到儿童社会中去生活,使孩子从以大人为伙伴的环境中解脱出来。独生子女的家庭更是要注意为孩子创造这样的环境,鼓励、支持,甚至有时要“强迫”孩子多与小朋友交往。
·尽可能停止对孩子进行填鸭式的教育,尽量做到不给孩子增加额外的负担。
心慌时莫要慌科学对待慎选药
心慌不一定有病
很多人认为,自己之所以出现心慌的情况,一定是心脏出现了问题,为此整天忧心忡忡。其实这是没有必要的。心律失常可见于各种器质性心脏病,也可发生在健康人和植物神经功能失调者身上。
正常的心跳,由窦房结发起,频率是60~100次/分,节律整齐,因为来源于窦房结所以医学上称之为窦性心律。心跳不是永恒不变的,它随着活动情况和情绪而波动,活动、高兴、恼怒时,心跳可以增快;安静休息和睡觉的时候可以变慢。医学上将心跳超过100次/分,叫做窦性心动过速;低于60次/分,叫做窦性心动过缓;节律不整齐,则称之为窦性心律不齐;起源于窦房结以外的心律,均是非正常心律。心律失常即指心律起源部位,心搏频率、节律以及冲动传导等任何一项异常,可分为快速性(如早搏和心动过速等)和缓慢性(如传导阻滞等)心律失常。
平日里如果出现心慌的情况,不要着急担心,要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诊治。如果心慌发作的时间短,建议做个24 小时动态心电图,这一检查可以准确记录心慌时的心电图情况,能帮助医生分析判断是不是出现了心律失常,属于哪种类型,进而判断是否需要治疗以及如何治疗。
检查先辨清良恶
心律失常分为良性心律失常和恶性心律失常,从名称可以看出,并不是所有的心律失常都必须治疗。
良性心律失常(也叫非器质性心律失常,如偶发房早、室早、右束支传导阻滞等),可以只观察,而不必着急治疗。这里要特别说明一点,有些人发现自己有左或右束支传导阻滞,十分担心着急,其实没有必要。单纯束支传导阻滞,如没有症状,不会对心脏造成太大影响。当然,新出现左束支传导阻滞和多分支传导阻滞的情况除外。
良性心律失常大多由于日常生活中的不良生活习惯、情绪刺激、寒冷刺激、剧烈运动等因素引起来的,症状一般较轻,表现为轻微的心慌、胸痛、失眠,有些人甚至没有什么不适的感觉。一般情况下,去除了诱因,生活中注意调理就能恢复。
相对于非器质性心律失常来说,由冠心病、心肌病、心力衰竭、风心病等各种心脏疾病导致的心律失常属于器质性心律失常,这类心律失常不仅会引发明显的心慌、气短、胸闷、胸痛等症状,还会加重原发病,甚至可能导致心跳骤停,对生命造成威胁,因此也成为恶性心律失常。经检查被确诊为器质性心律失常的患者必须进行治疗,而且一定要查清原发疾病,在积极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才有可能治愈心律失常。
治疗心律失常分为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的药物有Na+通道阻滞剂(普罗帕酮、利多卡因等)、β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比索洛尔等)、动作电位延长剂(胺碘酮)及钙离子拮抗剂(维拉帕米);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药物有阿托品、异丙肾上腺素等。由于药物治疗容易产生耐药性,并有致心律失常,抑制心肌收缩等副作用,因此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非药物治疗目前有消融、人工心脏起搏、电复律等。
幼儿保健十大误区
误区之一+鸡蛋的早餐方式
如果早餐没有谷类食品,像馒头、面条、米粥等,就很容易影响孩子的身高发育。其次,牛奶对于幼儿可以当水喝,家长可以在孩子喝完牛奶以后,给孩子喝少量的水用于清洁孩子的口腔。
误区之二
婴幼儿体内并不缺钙,而是缺乏促使钙被人体吸收的维生素D。因此用少量鱼肝油滴剂直接滴入孩子口中等食补的方式,其补钙效果将胜于吃钙片。
误区之三
温度高达近30℃,幼儿园的一些孩子仍然穿着毛裤。其实孩子运动时的热量常常比大人还多,家长只要让孩子穿得和自己一样多就行了。
误区之四
豆制品可看作荤菜,如果孩子光吃肉末豆腐,就会缺乏蔬菜。而番茄炒鸡蛋则是适当的荤蔬搭配。
误区之五
仅吃香蕉是不管用的,最重要的是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排便时间要固定。
误区之六
有些家长在孩子晒太阳时,给孩子蒙上纱巾、戴上帽子,有的甚至还隔着玻璃晒。正确的方法是给孩子晒头后部、手腕、脚腕、屁股,防止生病。
误区之七
内脏对孩子的发育大有裨益,很多家长拼命给孩子吃肝脏,以为这样就行了。实际上,内脏还包括心、肺、腰,而肝脏内经常存有有害成分,不宜多吃。因此家长应该多给孩子吃些其它内脏。
误区之八
应该多给孩子吃些零食,补充体内营养成分。特别是身材瘦小的孩子,最好晚饭后就给他们吃零食,一直吃到睡觉前为止。上了小学的孩子也可以采用这种方法增强发育。
误区之九
其实蔬菜连皮煮汤很有营养,如带皮煮的萝卜汤、丝瓜汤。菜叶比菜梗有营养,比如煮青菜汤就很有营养。
误区之十
其实孩子不喜欢吃那种难以咀嚼的肉类,像鸡肉、牛肉、羊肉,孩子是喜欢吃那种易咀嚼的肉类,如牛蛙、虾仁、黄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