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缺铁性贫血的诊断依据是什么
小儿缺铁性贫血的诊断依据是什么
缺铁性贫血(又叫营养性贫血)是婴幼儿的常见病,它是由于缺乏造血所必需的铁而引发的。据调查,6岁以下婴幼儿贫血的发病率在20%~40%。
6岁以下婴幼儿(不包括新生儿)的血红蛋白低于110克/升时,就可诊断为缺铁性贫血。引起缺铁性贫血的原因主要有:①婴幼儿生长发育快,铁的需要量增加,尤其是早产儿。②饮食中缺铁。婴儿3~4个月以后,来自母体的铁已用尽,而以乳类为主的饮食中含铁量极少,不能满足其生长需要。③铁的过多丢失,如肛裂、肠息肉、钩虫病等引起的少量、慢性失血。④其他如腹泻、急慢性感染等。
贫血患儿的症状通常表现为:皮肤粘膜苍白,以口唇、指甲床及口腔粘膜最明显;平易感疲乏、少动;有厌食,甚至出现异嗜癖(喜欢吃泥土、墙壁灰等)。严重的贫血会出现肝、脾、淋巴结肿大,心脏扩大等。而且患儿在出现贫血之前,已有烦躁不安、多动、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记忆差、智商低等表现,但这些表现往往未能引起家长的注意及重视。
当血红蛋白在100~110克/升之间可以通过饮食治疗,即平时多吃些含铁丰富而且铁吸收率高的食物,如动物肝、瘦猪肉、大豆及大豆制品等。动物肝每100克中含铁25毫克,吸收率可达到22%左右;红色的肉类,如瘦猪肉、瘦牛肉中每100克中含铁量分别为2.4毫克和3.2毫克,吸收率也可达到22%;动物的血,每100克中含铁3~4毫克,吸收率为12%。此外,大豆及大豆制品中含铁量也不低,每100克大豆中含铁11毫克,吸收率达到7%,平时也应经常吃。特别需要指出的是,虽然蛋黄中的含铁量较高,但吸收率仅3%,所以平时多吃蛋黄,不是预防及治疗缺铁性贫血的最佳食品。
当血红蛋白在100~110克/升以下时则需要用铁剂治疗,常用的有硫酸亚铁和富马酸铁。铁剂会刺激胃肠道粘膜而引起恶心、呕吐、腹泻等不良反应,可导致患者不能耐受而中途停止治疗,贫血不能纠正。近年来动物实验研究认为,每隔3天或一个星期服2天铁剂治疗缺铁性贫血,具有与每天服铁剂同样的疗效。经临床应用后的结果也证实了上述的效果,并且副反应少,能坚持治疗,使血红蛋白升至100克/升以上。
小儿缺铁性贫血的原因有哪些
铁元素是人体内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需要的量很少,但不可缺少也无法替代。特别是对于婴幼儿来讲,由于他们的成长发育速度非常快,体内的铁元素更要保持足量才能够保证孩子的正常生长发育。造成小儿缺铁性贫血的原因很多,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
1、新生儿体内铁的含量主要取决于血容量和血红蛋白的浓度。而新生儿的血容量和含铁量与体重成正比,所以出生体重如果比正常标准低的话,发生缺铁性贫血的几率也会比正常体重的新生儿高。
2、饮食缺铁也是造成小儿缺铁性贫血的主要原因。母乳的含铁量比较高,铁的吸收率也比较高,母乳喂养的产后妈妈在哺乳期间要注重食用含铁量比较丰富的食物。而使用奶粉喂养的孩子,家长要使用含铁量合乎标准的配方奶粉,及时添加辅食,保证宝宝能够摄入足够的铁元素。
3、如果小儿的生长速度比较迅速,血容量增加很快,此时铁的需求量也会增多。如果体内贮存的铁元素不足以满足小儿正常生长发育的需求,就可能出现缺铁性贫血。
4、长期少量失血也可能造成小儿缺铁性贫血。婴幼儿体内储存的铁元素一般用于补充生长发育所致的血容量扩充,小量的慢性失血可以导致婴幼儿贫血。小儿每日饮超过1L用未经煮旨的鲜牛乳,可出现慢性肠道失血,因此每日饮用的鲜牛乳最好不超过750ml,或应用蒸发奶。
缺铁性贫血儿饮食要注意啥
在我国普查数万名7岁以下的儿童,其中血红蛋白<11g/l者占37.9%,其中多数与缺铁有关。
铁是血红蛋白的重要成分,机体缺铁到一定程度时,必然出现低色素性贫血。
其中6个月至3岁幼儿发病率最高,男女无差异。由于起病缓慢,绝大多数贫血较轻,除轻度面容及黏膜血色差外,常无其他不舒服感觉,一般不被家长所重视。
幼儿缺铁性贫血的特征
当用心观察时,不难发现,缺铁性贫血小儿有行为异常,如食欲差、对外界反应差、易怒不安,智能指数、智能商等均较正常对照组低。经铁剂治疗后能改善。
身体对铁需求量高,加之生长发育迅速,铁的摄入不足,成为引起幼儿缺铁性贫血的主要原因。
缺铁性贫血幼儿的喂食要点
对于幼儿缺铁性贫血,一般以食疗为主,药疗为辅。
1.使用铁锅和母乳喂养可以有效防止缺铁性贫血的发生。
2.把握膳食含铁情况,从含铁丰富且易吸收的食品中补充铁。如在瘦肉、肝、禽蛋中含量高又能吸收多,而植物如面、玉米、豆类虽有,但含量低吸收少,一般认为菠菜“补铁”,其中含铁虽比其他蔬菜稍高,但机体吸收率低,故食疗补铁不能依靠植物。
3.每日铁的总摄入量以元素铁1mg/kg为宜。补铁时间可持续1~3年。
4.注意补充维生素c含量丰富的食物或维生素c剂,可帮助铁的吸收。
5.符合缺铁性贫血诊断者应尽力查明和除去病因,在医生指导下接受铁剂治疗。
6.用铁剂治疗时,每日口服元素铁1~6 mg/kg。首选硫酸亚铁,每日10~20 mg/kg至血红蛋白正常后,根据膳食含铁情况,维持治疗1~3个月,同时口服维生素c剂。
7.另外,茶、咖啡、蛋类、牛奶及植物纤维不利于铁的吸收,故铁剂不要与这些食物同时服用。
缺铁性贫血诊断标准
缺铁性贫血的诊断,我们经常是会要首先考虑它有什么原因,像小孩就生长发育的问题,那一个另外就女性她有一个月经比较多,常常是在月经,是50岁以下绝经之前她月经多,有痔疮出血,也有一个病因要考虑的,经常问病史都说就是要问这些东西都不能够让它缺乏,一定要考虑清楚,那么它的是血常规改变,一个贫血就是血液学的改变,那么缺铁性贫血主要的血液学改变是有贫血,而且是表现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所谓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就是红细胞的素跟血红蛋白的降低它是不平行的,血红蛋白降低的更厉害。
此外它通过这些检查,现在机器检查像平均红细胞体积、平均红细胞的血红蛋白、血红蛋白浓度这些都是低的。那么另外是铁代谢的检查,血清铁它是低的,血清铁蛋白也是很低的。当然此外可以总铁结合力、不饱和铁结合力、铁饱和度这些都是降低的。如果做骨髓,那骨髓的内铁外铁,那么是减少的。
通过这些就可以诊断缺铁性贫血,但还要强调一点就是缺铁性贫血诊断了,一定要查出缺铁性贫血的病因,这点是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特别是男性的缺铁性贫血,一般男性不会出现缺铁性贫血,男性出现缺铁性贫血一定要找出病因,比如痔疮、消化道出血,消化道出血特别注意,胃肠的肿瘤问题,这点是缺铁性贫血可治,但是如果是胃肠道肿瘤不早期治疗到晚期,就会延误病情,所以这点是临床上也是一定要注意的问题。
小儿缺铁性贫血的的危害
1.导致缺铁性贫血
对于育龄妇女和儿童的健康影响非常严重,重度缺铁性贫血可增加儿童和母亲的死亡率。
2.损害智力发育
婴幼儿处在脑发育的关键阶段,此时若出现铁缺乏,会造成不可逆的脑发育损伤。
3.损害听觉传导通路
影响婴幼儿的注意力、学习力和记忆力,同时耐力下降,对刺激的应答反应也会减弱。
4.影响机体免疫和抗感染能力
以上就是小儿缺铁性贫血会对孩子造成的严重伤害,所以我们一定要做好预防和治疗小儿缺铁性贫血的工作,不能让孩子受到这样委屈。
缺铁性贫血症状有哪些 缺铁性贫血如何确诊
缺铁性贫血的诊断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确立是否存在缺铁引起的贫血,和明确引起缺铁的病因两个方面。首先我们需要仔细询问和分析病史,加上患者的体格检查,可以得到诊断缺铁性贫血的一系列线索,确定诊断还需要有实验室的证据支持。临床上我们可以将缺铁及缺铁性贫血分为缺铁、缺铁性红细胞生成及缺铁性贫血三个阶段。以下就具体的缺铁性贫血的诊断标准做描述,缺铁性贫血是指红细胞内血红蛋白减少明显,呈现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它的诊断依据包括三个方面,一,符合缺铁及缺铁性红细胞生成的诊断;二,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三,铁剂治疗有效,三个方面的因素可以共同确诊此疾病。
补铁没效果是怎么回事
在很多人的观念中,贫血多因缺铁,但其实并不完全是这么回事。针对你女儿出现的情况,我建议你先弄清楚以下三个问题:
第一、在她身上缺铁性贫血诊断是否成立?
从临床来看,小儿贫血的原因有很多,如缺铁性贫血、地中海贫血、溶血等,首先要明确病因,这一点通过抽血检查铁代谢即可明确。
第二、要弄清缺铁性贫血的原因是什么?
如果证实孩子确实为缺铁性贫血,在治疗之前还需进一步弄清楚是什么导致她缺铁,比如:是因为外源性获得太少、吸收不良,还是因为丢失太多?如果是外源性获得太少,可以使用铁剂等增加铁的补充;而铁丢失太多则需要查明导致丢失过多的原因,如消化道出血、寄生虫、血管内溶血等,然后针对病因进行治疗。
第三、孩子接受的补铁治疗是否规范?
如果确需补铁治疗,一般首选口服铁剂,如硫酸亚铁、多糖铁复合物等,每天补充150~200mg元素铁,可同时服用维生素C或者琥珀酸以促进铁吸收,忌与茶同服,因其可抑制铁吸收。一般铁剂要连续服用两个月左右,血红蛋白才能恢复正常,而此后需继续治疗3个月以补足贮存铁。
如何有效诊断缺铁性贫血
根据这些贫血以下的共同点而有别于缺铁性贫血:1,体内贮备铁含量增加,包括骨髓含铁血黄素(细胞外铁)增多、骨髓铁粒幼细胞和含铁红细胞(细胞内铁)增多,2,总铁结合力减低.
缺铁性贫血依据是:有缺铁病史,特别是慢性失血史;可有外胚叶组织病变;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骨髓象及骨髓铁染色检查有缺铁特点;血清铁减低,血清总铁结合力明显增高;铁剂治疗有显著疗效.
地中海贫血,血红蛋白电泳测定血红蛋白F和血红蛋白Az含量增多;铁粒幼细胞性贫血时,通过骨髓铁染色可见大量环状铁粒幼细胞(粗而多的铁质颗粒排列成衣领状,围绕着有核红细胞的胞核人维生素B6及肝制剂可能使贫血改善;慢性铅中毒的特点为点彩红细胞增多,尿中粪叶琳半定量阳性和尿中分氨基酮戊酸增多;载铁蛋白缺乏性贫血的总铁结合力减低.
缺铁性贫血的病因甚多,对以下致患者铁缺乏病因的认真追询和认定,有利于缺铁性贫血的诊断.慢性失血;铁需要量增加;铁吸收障碍;食物中铁缺乏.以上致病因素既可以单项也可以两项以上联合致病.
缺铁性贫血的诊断依据
一,红细胞平均体积<80fl,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28pg,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30%,红细胞大小不一,小的红细胞比较常见,形态不规则,红细胞中心淡染区扩大,甚至变成狭窄环状。
二,幼红细胞增多,胞浆发育不平衡,血清铁明显降低。
三,有明确的缺铁病因及临床表现。
四,血清铁小于60μg/dl,总铁结合力大于360g/dl。
五,运铁蛋白饱和度小于15%,骨髓细胞外铁消失,细胞内铁小于15%,血清铁蛋白小于14μg/L。
六,患者朋友们可能偏食或母乳、牛奶喂养时间过长。
七,患者朋友们生过重病史或者有过寄生虫病史。
八,患者朋友们的症状多为:发育迟缓、面色苍白、厌食、恶心、便秘、疲乏、心悸、头晕、头痛、注意力不集中,严重的患者朋友们会伴有口角炎、舌炎。
九,患者朋友们在体检皮肤时,皮肤表现为干燥,毛发干枯易脱落,指甲薄、脆,严重的患者朋友们指甲呈匙状甲。
十,血红蛋白男性小于120g/L,女性小于110g/L,红细胞平均体积小于80fl,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小于26pg,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小于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