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因素容易导致大学生心理受挫
哪些因素容易导致大学生心理受挫
(一)自然环境因素
自然因素是指非人力所能及的一切客观因素。例如自然灾害、 台风、地震、酷热、洪水、疾病、事故等。对于大学生来说,大学生疾病、家庭遭自然灾害导致贫困等都可以导致挫折。如正当踌躇满志的大学生收到一个极有影响的工作单位的面试通知,设想着美好的前程之时,一场突然其来的大病却使他不能参加面试,从而丧失了应聘的良机而产生的失落感。
(二)社-会环境因素
我国正处在一个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化的时期,既有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评价体系、行为模式等方面正发生着根本性的变化。这种深刻的社-会变革在客观上对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带来了深刻的影响。
首先,市场经济呼唤人的主体意识,承认个人利益的合理性,鼓励积极竞争和个人的发展,要求人们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原先的安贫乐道、知足常乐的观念正受到挑战。面对这种变化,如何处理个人与他人、社-会,个体发展与社-会发展、合作与竞争等等关系往往令成长中的大学生,一方面,原有的价值观还在对其发生着影响;另一方面,他们又希望张扬自己的个性,施展自己的才华。这种冲突会增加大学生的挫折感。
其次,当代大学生身处东西方价值观并存互相冲突的复杂环境中,各种外来思潮的涌入,直接影响大学生的价值选择。文化心理学家霍兰威尔提出,在某些情况下,外来文化移入压力会对人们的心理健康具有非常有害的影响。
这是因为,当一种文化移入另一种文化时,由于文化刺激的泛滥,会造成价值体系的重新认知和整合,使人们难以依据自己已有的认知经验,合理而又准确地选择和认同一种社-会价值观念系统,从而陷入无以参照、无以归附的境地,也容易产生心理失调和挫折感。由于大学生缺乏社-会经验和锻炼,极有可能遇到挫折。
(三)家庭影响
家庭的一些潜在或显性的条件,如家庭的自然结构、家庭的人际关系、家庭的教育方式、家庭的抚养方式以及家长的素质等对大学生的心理挫折都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有关研究表明,大学生的不少心理问题是与家庭生活的不良背景、早期不良家庭生活经历联系在一起的。自小娇生惯养和过分受保护、被溺爱的孩子进-入大学后,更容易产生心理挫折。
家庭贫穷、双亲不和或单亲家庭的孩子,由于父母对他们过分管制或放任不管,他们上大学后,有些人表现得蛮横无礼或做出一些违背社-会规范的反常举动;有些人表现出内向、孤僻的性格,很少与人交往,不易表露感情,抑郁寡欢,也容易产生心理挫折。
家庭的社-会经济状况对大学生的心理产生着潜在影响,贫困大学生除所有大学生面对的个人发展与就业压力外,还面临巨大的生活压力与经济压力,因为经济而影响其学业发展与个人发展会导致更多的心理冲突,而产生挫折感。
哪些因素容易导致耳聋
一、外伤性耳聋:颅脑外伤及颞骨骨折损伤内耳结构,导致内耳出血,或因强烈震荡引起内耳损伤,均可导致感音神经性聋,有时伴耳鸣、眩晕。轻者可以恢复。
二、突发性耳聋:是一种突然发生而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聋。耳聋可在瞬间显现,也可在数小时、数天内迅速达到高峰,多为单侧,亦有双耳患病,伴耳鸣,有的可伴眩晕。早期治疗可获得较好效果。
三、噪声性耳聋:是由于长期遭受85db(a)以上噪声刺激所引起的一种缓慢进行的感音神经性聋。主要表现为耳鸣、耳聋。亦可出现头痛、失眠、易烦躁和记忆力减退等症状。
四、爆震性耳聋:系由于突然发生的强大压力波和强脉冲噪声引起的听器急性损伤。
五、传染病源性耳聋:各种急性传染病、细菌性或病毒性感染,如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腮腺炎、化脓性脑膜炎、麻疹、猩红热、流行性感冒、耳带状疱疹、伤寒等均可损伤内耳而引起轻重不同的感音神经性聋。
六、药物中毒性耳聋:多见于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如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多粘菌素、双氢链霉素、新霉素等,其他药物如奎宁、水杨酸、顺氯氨铂等都可导致感音神经性聋。双侧性,多伴有耳鸣,前庭功能也可损害。
七、老年性耳聋:多因老年血管硬化、骨质增生,使螺旋器毛细胞和螺旋神经节供血不足,发生退行病变,或中枢神经系统衰退,导致听力减退。
哪些因素容易导致产后抑郁
激素因素
在妊娠、分娩的过程中,体内内分泌环境会发生很大变化,尤其是产后24小时内,体内激素水平的急剧变化是产后抑郁症发生的生物学基础。怀孕期间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逐渐增高到峰值,分娩后的3~5天内逐渐降至基础水平。研究显示,孕激素下降幅度越大,产后抑郁的可能性也就越大。研究发现,临产前胎盘类固醇的释放达到最高值,患者表现为情绪愉快,分娩后胎盘类固醇分泌突然减少时患者表现为抑郁。
躯体因素
产时及产后并发症、难产、滞产、手术产等是产后抑郁症不可忽视的诱因。由于分娩带来的疼痛与不适使产妇感到紧张恐惧,出现滞产、难产时,产妇的心理准备不充分,紧张、恐惧的程度增加,产程持续时间更长,导致躯体和心理的应激增强,从而诱发产后抑郁的发生。其次,有躯体疾病或残疾的产妇易发生产后抑郁,尤其是感染、发热对产后抑郁的促发有一定影响。
遗传因素
遗传因素是精神障碍的潜在因素。有精神病家族史,特别是有家族抑郁症病史的产妇,产后抑郁症的发病率较高。此外,过去有情感性障碍的历史、经前抑郁史等均可引起产后抑郁症。而患有产后抑郁症的妇女如果再次怀孕分娩,则具有较高的复发率,其比率可高达50%,过去任何时候有过重度抑郁症的妇女,发生产后抑郁症的危险性可增加30%~40%。
社会因素
支持系统被认为是一个重要因素,它包括丈夫、家人的支持及其本人对婚姻的满意度等。产后抑郁症患者多存在支持系统不利、夫妻关系不合、产后亲属关心较少、居住环境恶劣等因素,这些都是促发产后抑郁的危险因素。不良的分娩结局,如死胎、死产、畸形儿及产妇家庭对婴儿性别的反感等,是产后抑郁症的诱发因素。
产妇经历的负性生活事件,诸如失业、夫妻分离、亲人病丧、家庭不和睦等,是促发产后抑郁症的重要诱因。同时,低龄、单亲、低社会地位、多子女的母亲、父母早年离异、低学历、低收入、新移民等因素均可增加产妇产后抑郁的易感性。此外,产后抑郁症还与产妇的年龄、职业、孕产期保健服务的质量、产后的母乳喂养、产妇成长过程中所经历的不幸事件等因素有关。
心理因素
产后抑郁症多见于以自我为中心、成熟度不够、敏感、情绪不稳定、好强求全、固执、社交能力不良、与人相处不融洽和内向等性格特点的人群。产前情绪不稳定、有经前期紧张综合征者发生产后抑郁症情况的较多。产褥期妇女情感处于脆弱阶段,特别是产后1周情绪变化更为明显,心理处于严重不稳定状态。
青少年抑郁症是怎么患上的
1、学习压力:目前学生学习压力过大:升学、中考、高考、考研,不停的考试。特别是步入青春期后,感情因素、生活压力、虚拟网络等,让很多学生患上抑郁症。
2、情感纠葛:现在的早恋已经从大学发展到中学,甚至小学。而速食爱情更是让诸多感情经验不足的学生倍受伤害,一旦感情出现变故,极易诱发抑郁症。
3、心理脆弱:很多家长忽略了对孩子精神需求的给予,导致学生心理脆弱,无法和家长、老师、同学等正常沟通,稍遇挫折就容易诱发抑郁症,走上极端之路。
4.、经济压力:很多学生由于家庭条件差,同学之间相互攀比,很容易让一些学生出现自卑心理,导致抑郁症出现。
5、虚拟网络:很多青少年深陷网络,一旦重新回到现实就会出现严重的悲观厌世,心境低落等抑郁症状,伴随头痛、消化不良、便秘、不明疼痛、食欲不振和睡眠障碍等现象。
抑郁症对大学生的三种危害
对于大学生来讲,抑郁症不难理解,忧抑、郁闷、情绪低落、悲观情绪;对社会事物的认识产生一定的偏离;严重时为了结束痛苦,受罪和困惑而产生死亡的念头和行为;由于患者自身思维逻辑基本处于正常状态,也极易对他人产生伤害。近年来各大高校大学生抑郁症的发病率在不断的上升,而且抑郁症也已成为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主要疾病,专家指出:大学生群体是祖国未来的栋梁,是充满朝气的一群年轻人;但同时也是患上抑郁症的高危人群。
抑郁症对大学生有哪些危害
一、人际间的扩散传播: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不同程度患有抑郁症状的人数占大学生总体不良心理反应的一半以上。众所周知,人的情绪是会传染的,抑郁情绪也一样会在大学生人群中蔓延开。因此大学生心理抑郁症在学生群体间具有普遍出现的态势。
二、弱化社会适应能力:大学生心理抑郁症给学生带来的精神痛苦和折磨,有时超过身体上的心理疾病,甚至影响着一生的生活。由于无知和人的习惯把心理疾病都冠以“精神病”的偏见,因此很多出现抑郁症状的大学生都不愿将自己的病情告之于人。而耽误了最好的诊断时间。
三、引发心理行为异常:大学生心理抑郁症患者只靠自己心理上的默默忍受,以致造成心理和精神上的巨大压力,并陷入焦虑、、孤独、恐惧等症状中不能自拔,对学习和生活造成了极其严重。
通过对抑郁症对大学生有哪些危害的综合介绍,相信你对抑郁症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患者还可以出现多种不适的感觉,如会有莫明其妙的空虚感、恐惧感、孤寂感和强迫感等。这都需要家属给予更多的关怀和帮助,如果经过一段时间的自我调理而无效者,此时,专业医生的介入也许会对您摆脱此类症状有良好的帮助。相信每个人都愿望有一个无忧无虑的生活。
浅析大学生如何缓解压力
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压力按程度大小排列依次为前途压力、人际关系压力、适应压力、学习与个人能力压力。其中大学生前途压力感的年级差异非常显著,即越接近毕业,前途压力越明显。 大学毕业班学生群体中出现的上述现象,是由心理冲突或个人遭受挫折以及可能要遭受挫折而产生的一种紧张、恐惧的情绪状态
一是培养高度的社会适应能力,处理好个人自我性发展与社会客观性发展之间的关系。要做到这一点,应重点解决 3 个问题:对所处社会的制度和组织持正确的态度;学会把自我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统一起来;掌握使个体与客观世界之间保持和谐关系的恰当方式。 二是发展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人格个性,特别是发展抗拒压力、耐受挫折的能力和持续发展的能力。
女大学生应注意心理素质日常培训,热爱生活并积极投身其中,培养自信、热情和爱,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多与人接触,尤其要融入集体,感受集体的有和力量,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培养能力与自信心。这些都是形成健康心理的有效途径。
对于,大学生如何缓解压力,生活中的负面能量、情绪时应当正确解决处理,当代大学生应该处理好个人的素质与修养,提升综合身体和心理素质,做一名合格的大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锻炼,与人打交道,接触,不要形成个人的感官世界,同时积极增强体育锻炼。
四种因素容易导致盆腔炎
(1)产后或流产后感染
患者产后或小产后体质虚弱,宫颈口经过扩张尚未很好地关闭,此时阴道、宫颈中存在的细菌有可能上行感染盆腔;如果宫腔内尚有胎盘、胎膜残留,则感染的机会更大。
(2)妇科手术后感染
行人工流产术、放环或取环手术、输卵管通液术、输卵管造影术、子宫内膜息肉摘除术,或粘膜下子宫肌瘤摘除术时,如果消毒不严格或原有生殖系统慢性炎症,即有可能引起术后感染。也有的患者手术后不注意个人卫生,或术后不遵守医嘱,有夫妻生活,同样可以使细菌上行感染,引起盆腔炎。
(3)月经期不注意卫生
月经期间子宫内膜剥脱,宫腔内血窦开放,并有凝血块存在,这是细菌滋生的良好条件。如果在月经期间不注意卫生,使用卫生标准不合格的卫生巾或卫生纸,或有夫妻生活,就会给细菌提供逆行感染的机会,导致盆腔炎。
(4)邻近器官的炎症蔓延
最常见的是发生阑尾炎、腹膜炎时,由于它们与女性内生殖器官毗邻,炎症可以通过直接蔓延,引起女性盆腔炎症。患慢性宫颈炎时,炎症也能够通过淋巴循环,引起盆腔结缔组织炎。
盆腔感染会造成妇女生理和心理上的影响,故一旦发现有上述不适症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切不可胡乱服用药物,以免贻误治疗而迁延不愈。
国人心理素质现状令人担忧
这几年,有关心理健康、抑郁症以及心理素质教育的话题一次次地被我们在不同的地方重复。有关专家在谈及这一问题时,都深有忧虑地指出,中国学生的心理素质令人堪忧。其实,不用专家说话,很多人的心理素质不好,几乎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中科院院士、心理学专家王极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现在有36.7%的学生感到学习的压力使他们难以承受。他在对北京市两万多名中学生跟踪调查后发现,32%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较差。
不仅中学生如此,大学生也同样存在着同样的问题。北京市组织有关专家成立专门课题组,对北京高校大学生心理素质状况进行调查研究,结果也显示出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忽视。依据心理量表调查结果,北京市大学生中存在中度以上心理问题的比例为16.51%,11%的学生自我评价心理素质较差或很差。与国内正常人群调查结果相比,大学生各种心理症状的得分显著高于正常人群,说明大学生群体相对于正常人群而言,是心理卫生问题高发群体。与国内大学生群体比较,北京高校大学生心理卫生问题尚属较轻,可见全国大学生心理卫生问题更为严重。
相关调查显示:在普通人群中,患严重抑郁症的比例高达3‰,情节较轻的一般占10%至15%。
大学生心理问题有哪些
社会交往上升到第一位,其次是情感、学习问题。
来自本市某高校心理咨询中心去年下半年对2639名大一新生的思想、心理健康状况的测试分析,表明:在一年内有自杀倾向的达65人,占2.4%,测试异常人数高达196人,占7.4%,对“至今你觉得心理健康方面有问题吗”做出肯定选择的有800人,占到29%。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容乐观。
如今的大学生呈现出的心理问题增多,且在重要性的次序上也发生了变化。情感、社会交往和学习是老一代大学生心理问题上的重要程度分列前三位,现在的前三位仍是这些问题,但社会交往已上升到第一位,情感排第二,学习问题在第三位。外表、就业、性等因素也成为大学生心理咨询的新热点。这是记者从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获知的信息,中心成立于2004年,设专职人员两位,3年来,中心整合学校各方面的力量,通过心理知识普及、专题讲座、心理咨询、团体辅导及各种生动有效的教育活动,协助同学们克服在学习、生活或成长中所遇到的心理困扰。
经过这几年的连续的跟踪调查,中心老师发现,目前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突出表现在几个方面:
自我意识的模糊与困惑:我怎么处处不如人
调查中21%的学生对如何发挥自己的优点和克服缺点感到迷茫、有一部分学生看到班上有些多才多艺、能力较强的同学,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事事不如人,产生自卑心理;有些学生知道自己不足,但又不知道如何突破自己。中心主任吉梅老师指出,在大学阶段,新生的个体自我意识逐步增强,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他们并没有形成关于自己的稳固形象,自我意识还不够稳定,看问题往往片面主观,加上心理的易损性,一旦遇上暂时的挫折和失败,往往灰心丧气,怯懦自卑。而且新生对于周围人给予的评价非常敏感和关注,哪怕一句随便的评价,都会引起内心很大的情绪波动和应激反应,以致对自我评价发生动摇。
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有哪些
在当今的社会中,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会产生一些负面的情绪,面对生活他们焦躁不安、内心忧郁,影响着身体和心理上的健康,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关系着未来社会的发展,也成为了关注的焦点,只有摆脱心理上的问题,才会更好的来面对社会。
对于大学生来说,拥有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艰苦奋斗的精神、适应环境及自我控制情绪的能力和人际交往的能力等心理素质,是确保他们顺利成才的重要因素,也是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基本要求。对待大学生心理的要求也日益增高,既要预防心理疾病的产生,还要加强心理上的教育,这样才可以摆脱心理疾病的困扰。
研究发现,高校中有三分之一的学生都存在着心理问题,这可以表明,大学生心理健康已经成为了严重的问题,关注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也成为了社会各界的焦点。大学生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才可以在社会上有立足之地。
在激烈的竞争中进入大学,而现实和理想存在很大差距,如学校没有想象中的那样完美,专业没有想象中的那样理想,学习没有想象中的那样轻松,自己没有在中学时那样卓越等。自豪感与自卑感的交织,不想学和不得不学的矛盾,造成了情绪的波动和低落,因而产生了厌学和压抑等消极情绪。
也有的大学生不能很好的进行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缺乏人际交往的经验,这样很容易导致内心孤独、空虚、烦躁、困惑等情况的产生, 在情感上也容易产生消极的倾向,喜欢把自己封闭起来,长期以往会容易导致抑郁症。
大学生抑郁现象不容忽视
面对这近年来大学生的自杀事件的增多,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已经逐渐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据调查显示抑郁是造成大学生自杀的主要原因之一,29%的大学生存在抑郁情绪,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值得关注。
近来上海高校陆续发生大学生自杀事件,而多数大学生的自杀源于抑郁症。上海体育学院师生对上海市10所高校千余名大学生展开了问卷调查。分别为985工程院校三所;211工程院校三所;地方性(公立)院校两所;民办院校两所。检测出存在抑郁情况的大学生占总人数的29%。
负责此次调研的上海体育学院运动健康专家表示,在校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处在踏入社会前的过渡阶段,生活上,从依赖到相对独立;学业上,从填鸭式学习到自主性学习,经历着巨大的身心调整和变化。同时在学业、就业、人际关系等方面,大学生所面临的压力与日俱增。大学生群体因此成为抑郁症的易发人群,抑郁症也成了当下大学生心理的隐形杀手。
女大学生更易抑郁。调查结果显示,71%的高校大学生情绪处于正常状态,29%的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状况,其中20%为轻度抑郁,7%为中度抑郁,2%的大学生存在重度抑郁。
有31%的女大学生存在抑郁倾向,比男大学生高出5个百分点。其中,16%的男大学生和23%的女大学生表现出轻度抑郁,8%的男大学生和6%的女大学生表现出中度抑郁,重度抑郁的男女大学生均占2%。女大学生更易产生抑郁情绪,但从抑郁程度的构成比分析,男生出现抑郁情绪后相对于女生更易恶化。原因可能是女生较为敏感,容易出现情绪波动,但同时女生又比较擅于沟通,抑郁情绪比较容易得到缓解。男大学生则不愿意表达和寻求支持,容易出现抑郁情绪恶化的现象。
调查显示,58%的地方性院校学生、72%的985院校学生、77%的211院校学生以及74%的民办高校学生的情绪处于正常状态。这一结果表明,地方性院校大学生较其他类别院校的学生更易产生抑郁的情绪,而以往调查显示重点大学抑郁发病率高于一般大学。专家指出,由于近些年用人单位比较看重学生的毕业院校,所以地方性院校的学生对未来的就业更为担心,更易产生抑郁情绪。
抑郁源:考试就业压力大调查显示,有83%的大学生有学业方面的压力,其次是就业压力,达到了48。1%,学业和就业仍是大学生压力的两大来源。此外,情感方面、自信心以及人际关系也占有30%左右的比重,社会适应、健康问题等约占20%。比较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抑郁源,非独生子女在经济和情感方面的影响因素要较独生子女大些。
抑郁者不愿向家长倾诉在选择倾诉对象时,有75。6%的大学生在心情抑郁时会选择朋友;家人交流也是大学生们较常见的排解方式;此外,依次为较陌生的网友、其他、老师、宗教以及心理咨询。抑郁者与正常大学生倾诉对象的最大差异在于家人。只有28%的抑郁大学生在有不良情绪困扰时寻求家人的倾诉和理解,而41%的正常大学生会选择对家人倾诉。差异显现出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超过半数的大学生选择了听音乐K歌、睡觉、自我心理调节和旅游散心作为日常的抑郁排解方式。在这之中,听音乐K歌的比例达到了69。2%,可见音乐在排解抑郁情绪上拥有相当大的影响力。
非抑郁大学生对于运动的选择率明显高于抑郁大学生,其中以球类和跑步最为突出。在其它日常各类活动的分析比较中,是否选择旅游或外出散心是抑郁和非抑郁大学生最大的活动差异,近50%的非抑郁大学生会选择该种方式排解情绪放松自我。调查同时发现,选择抽烟喝酒、停滞放弃、暴饮暴食作为排解方式的大学生也不在少数,但是其中有抑郁状态的大学生明显占了多数。而不恰当的压力排解方式,会使抑郁大学生的状况更加严重。
大学生抑郁是导致大学生自杀的主要原因之一,已经引起了社会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因此大学生有抑郁情绪的需要及时咨询心理医生,以防造成更大的悲剧。如果您有关于大学生抑郁的的问题,可以随时免费咨询我们的在线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