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降糖中药有哪些
说说降糖中药有哪些
一、运动锻炼对糖尿病人的益处: 运动锻炼对糖尿病人来说具有以下益处: 1.增强心肺功能,促进物质代谢,提高机体抵抗力,减少感染的机会; 2.改善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促进肌肉及周围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使血糖下降,可增强降糖药物疗效,较小剂量可获得良好疗效; 3.加速脂肪分解,增加胆固醇利用,既可降脂又可减肥。 二、运动前准备要充足 糖尿病患者开始运动前应咨询医生,结合自身的血糖控制、用药、并发症及体能情况制定合理的运动方案。运动方案包括运动强度、运动方式、持续时间、运动频率等。方案制定后应密切监测运动效果以及机体对运动的反应,对运动后效果要定期评估,适时调整,逐步完善。运动方案的调整应遵循由少到多、由轻到重、循序渐进、量力而行的原则。 糖尿病运动降糖太重要,明白这9条效果不一般! 三、糖尿病各类运动锻炼的小窍门: 1、步行: 步行速度可因人而异,全身情况较好的轻度肥胖患者可快速步行,每分钟120-150步;不太肥胖者可中速步行,每分钟110-115步;老年体弱或心功能不全者可慢速步行,每分钟90-100步。开始步行,每天半小时,以后逐渐加大到每天一小时,可分早晚两次进行。 2、走跑交替步行和慢跑交替: 常用于体力不足者。步行30秒后跑20秒交替进行,并逐渐缩短步行时间,延长慢跑时间。 3、室内运动: 适合于后期有多种合并症的患者,或身体比较虚弱者以及住院者。蹲下起立开始时,每次做15-20 次,以后可增加至100次。 4、仰卧起坐: 开始时,每次做5个,以后逐渐增加至20-50个。 5、床上运动: 分别运动上、下肢,做抬起放下,左右分开等动作。对卧床患者较为适合。 6、身体条件好患者的运动: 还可做慢跑、骑自行车、游泳、羽毛球、老年门球等活动。 四、糖尿病患者运动注意事项: 1.做有氧运动(吸入的氧气满足运动时身体氧化的需要),运动量不宜过大。以心率=170-年龄为宜(例如:60岁,心率=170-60=110次/分)。但有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或其他严重疾病者,不适合此公式,这些人要量力而行,以不出现心慌、心绞痛、呼吸困难、全身不适为标准。 2.做全身性运动,如散步、慢跑、做操、打太极拳、太极剑、跳舞、扭秧歌,使全身得到锻炼。家务劳动常是以局部运动为主,不能代替全身运动。 3.预防足部损伤,穿有弹性、底稍厚、鞋帮不软不硬的鞋,如运动鞋。要经常检查鞋中是否有异物,及时清理以防受到伤害。 4.不要空腹运动,防止低血糖,最好三餐后都要运动,至少于早餐后、晚餐后运动。 5.足部或其他部位受到小伤要及时处理或到医院治疗,不要觉得“没什么”,不要等待,幻想自愈,往往因此酿成大祸,导致严重感染、坏疽、截肢。 6.运动时携带物品:血糖仪、血糖试纸、糖类食物、求助卡。以便及时测血糖、捕捉低血糖的瞬间,及时自救,及时寻求别人的帮助。 五、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对糖尿病运动治疗解读: 成人糖尿病患者每周至少150分钟(如每周运动5天,每次30分钟)中等强度(50%-70%最大心率,运动时有点用力,心跳和呼吸加快但不急促)有氧运动。 1、中等强度的体育运动 包括快走、打太极拳、骑自行车、打乒乓球、打羽毛球、打门球、打保龄球、打高尔夫球、园艺活动等;较强强度体育运动包括:舞蹈、健身操、慢跑、游泳、骑车上坡等。 2、若身体情况允许,每周最好进行2次抗阻运动 锻炼肌肉力量和耐力,训练时阻力为轻或中度,联合进行抗阻运动和有氧运动可获得更大程度的代谢改善。 3、建议2型糖尿病患者的最佳运动方案 有氧耐力训练与间歇力量性训练相互结合,运动时间在开始阶段可以稍短,以后随机体对运动逐步适应,逐渐延长。每次运动前应进行5-10分钟的准备活动,运动后进行至少5分钟的放松活动。运动中有效心率的保持时间必须达到10-30分钟。运动时间和运动强度影响运动量的大小,所以当运动强度较大时,运动持续时间应相应缩短;当运动强度较小时,运动持续时间应适当延长。 4、合理的运动频率 为每周至少3-4次,运动应持之以恒。研究发现,如果运动间歇超过3-4天,胰岛素敏感性会降低,运动效果及积累作用就减少。如果每次的运动量较大,可间隔1-2天,但不要超过3天。如果运动量事宜,身体条件允许,坚持每天运动1次最为理想。 5、运动时间和强度很关键 直接关系到2型糖尿病和肥胖糖尿病患者的锻炼效果,应区别对待。较低强度的运动,能量代谢以利用脂肪为主,中等强度的运动则有明显的降低血糖的作用。肥胖糖尿病患者选择较低的运动强度为好,以利于体内脂肪的利用和消耗。
糖尿病患者不能只盯着降糖
糖尿病学会前任主任委员、北京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纪立农教授指出,糖尿病患者主要的疾病是大血管病变,大血管病变是因为脑血管病、心血管病致残致死。大多数的糖尿病患者死于心脑血管疾病等大血管并发症,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增高,正是糖尿病心脑血管事件(如冠心病和卒中)的首要病因。据纪立农教授介绍,如果比较中国和发达国家在糖尿病治疗领域的差距,主要集中在对糖尿病治疗指南的贯彻和落实上,中国的内分泌医生应该摆脱“血糖中心化”(即只盯着降糖)。而糖尿病患者也应学会关注自己的胆固醇问题,要明确自己所属的血管危险分层等级,明确自己的胆固醇控制水平,更积极地进行他汀治疗。
与正常人群相比,糖尿病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即血管狭窄和血栓形成)发生早、进展快,病变更弥漫,且病变常发生在血管远端。一旦形成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或急性发病,难以进行血管重建。
糖尿病患者更要控制胆固醇
纪立农指出,从流行病学调查以及糖尿病患者和心血管疾病相关的各危险因素强度来看,第一位是高血脂,即“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过高;第二位是高血压;第三位是生活方式和吸烟;第四位是血脂紊乱(包括甘油三酯);第五位才是高血糖。因此,各大指南对糖尿病患者胆固醇的控制都有严格的标准。
我们可以用“赤橙黄绿”四个颜色来标示患心脑血管病的危险程度:红色表示极高危;橙色表示高危;黄色表示中危;绿色表示低危。不同人群的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程度不同,对应的胆固醇控制管理的正常范围也随之不同。我国专家最新的共识推荐——
1、单纯的糖尿病患者,血脂管理属于高危,应该将“坏胆固醇”(即低密度胆固醇LDL-C)控制在低于2.6mmol/L(100mg/dL);
2、如果患有糖尿病,又同时患有冠心病或发生过卒中,属于极高危人群,其“坏胆固醇”LDL-C控制水平则要更加严格,应低于1.8mmol/L(80mg/dL)。
由此可见,所有的糖尿病患者都应把血脂控制在上述的合适范围,如达到边缘甚至超标,其心血管发病几率将大大增加。
纪立农强调,糖尿病患者胆固醇的控制目前远未得到应有的重视,60%以上的糖尿病患者LDL-C未达标,但控制血脂的他汀类药物的使用率不到20%,而在欧美国家,糖尿病患者他汀使用率已达60%。
纪立农说,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很多。从医生的治疗意识来讲,治疗糖尿病的工作中心还是围绕着血糖,不太重视血压、血脂的控制。从患者的角度来说,往往对血糖治疗用药物依从性稍好些,对血脂治疗的药物,因为没有认识到控制血脂的重要性而往往很忽视。“对于广大糖尿病患者来说,了解自己的胆固醇水平,对疾病的控制是非常必要的。”当血糖值高于正常范围即为高血糖。高血糖也是通常大家所说“三高”中的一高。另外“两高”分别是高血压和高脂血症。空腹血糖正常值在6.1mmol/L以下,餐后两小时血糖的正常值在7.8mmol/L以下,如果高于这一范围,称为高血糖。
正常情况下,人体能够通过激素调节和神经调节这两大调节系统确保血糖的来源与去路保持平衡,使血糖维持在一定水平。但是在遗传因素(如糖尿病家族史)与环境因素(如不合理的膳食、肥胖等)的共同作用下,两大调节功能发生紊乱,就会出现血糖水平的升高。
那么有什么办法可以降糖呢,下面介绍有效降血糖的中药:
生地黄:有滋阴清热的作用。按每公斤体重2克计算,喂服实验动物,能使血糖明显下降,也能抑制和预防肾上腺素所致的兔血糖上升,且能改善糖尿性的高血脂、高血压病情。临床应用于糖尿病时,多以生地配天冬、枸杞子等。
赤芍:是清热、凉血、散瘀的佳品。现代药理学证明它具有改善胰岛素抵抗,降低血糖、血脂等多方面的作用。
枸杞子:枸杞能补肾养肝,治肝肾阴虚、消渴等。枸杞子提取物能促进实验动物糖尿病血糖持久下降,对糖尿性血脂升高、视力不佳有改善作用。
丹参:有活血、行血、凉血、养血的作用,能化瘀、通络。丹参煎剂能明显降低实验动物的血糖,作用能持续5小时之久,且能降低血脂及血黏稠度。丹参、花粉、葛根各15克,黄芪20克,五味子7克,忍冬藤、玄参各10克,治疗糖尿病合并高凝血、高血脂有效。
海带:海带含有藻胶、氨基酸、核黄素、维生素c、钾、碘、钙、钴等。海带中有一种名为褐藻酸钠的成分,该成分能让糖尿病病人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提高,空腹血糖下降,糖的耐受量得以改善,达到高碳水化合物的饮食治疗要求。
糖尿病吃中药能治好吗
中药治疗糖尿病副作用较小,并且用药方式多种多样,更易被患者接受,但是中药治疗糖尿病降糖起效慢,效果有限,因此不能作为主导的治疗,血糖控制理想的糖尿病患者,可以在坚持西药降糖的同时,配合中药调理治疗。糖尿病人常用的中药有以下一些。
降糖的介绍
糖尿病是一种因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或者靶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引起的以糖代谢紊乱为主的慢性综合性疾病,其中2型糖尿病的发生是外周胰岛素抵抗和β细胞功能缺陷共同作用的结果。当糖尿病患者经过饮食和运动治疗以及糖尿病保健教育后,血糖的控制仍不能达到治疗目标时,需采用药物治疗。降糖化学药可大致分为口服降糖药物和注射降糖药物[1] 。目前国内常用的口服降糖药物分为促胰岛素分泌剂类、二甲双胍类、α-糖苷酶抑制剂类、噻唑烷二酮衍生物、DDP-4酶抑制剂等;其中促胰岛素分泌剂类又分为磺脲类和非磺脲类(格列奈类)。注射降糖药物有胰岛素及类似药物、GLP-1受体激动剂等。降糖中药分类比较复杂,最简单的是按照药物组成分为单方制剂和复方制剂。由于传统中药方剂的抓取、存放、煎煮比较麻烦,中药成药(中成药)的使用比传统煎煮方剂的使用更为普遍。但传统煎煮方剂的疗效更为理想。
降糖药的副作用 长期用药会不会损害肝肾
一般来说,降糖药物本身不会对肝肾造成直接伤害,但是有些药物药经过肝肾代谢,因此药物说明书上会注明“肝肾功能不良者禁用”,
如果患者本身存在肝肾疾病,用药后势必会加重肝肾的负担,导致肝肾功能进一步恶化,同时还会影响药物的代谢与清除,引起药物蓄积中毒。
珍芪降糖胶囊效果怎么样
珍芪降糖胶囊对胰岛细胞有一种特别的亲合力,可迅速使萎缩了的β细胞增殖,产生活性。其次,珍芪降糖胶囊重在恢复胰岛细胞功能,降低患者的血糖,并针对患者自身的病因病理变化,健脾益肾,活血化瘀,在提高自身免疫力预防和治疗血管并发症的同时,达到标本同治的目的。
同一堂(珍芪降糖胶囊)是国家三类新中药,新药一般都是在疗效上取得重大突破的药物,可分为1-5类,级别越靠前,效果越好,珍芪降糖胶囊就是国家三类新中药,其药理在防治、改善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方面有突破性的进展,专利保护期为七年,目前尚未发现超过珍芪降糖胶囊级别的降糖中药制剂。
不同地区、不同的医院和药店,所售出的同一堂(珍芪降糖胶囊)的价格可能会有一定的差异。建议患者最好到当地正规的医院和正规的药店进行购买,以免上当受骗。假药伪药不仅浪费您的金钱,还会危害您的健康,所以一定要到正规网店购买。
中药降糖药有哪些 黄芪
黄芪味甘,性温,归脾,肝,肾经。黄芪中所含的黄芪多糖可降低血糖水平,其机制与肾组织中IRS-1,InsR,P13-K水平,促进脂肪细胞分化,改善胰岛素信号传导有关,增加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黄芪根中分离出来的多糖成分具有双向性调节血糖的作用。
中药降糖药有哪些 灵芝
灵芝中的灵芝多糖能增加血浆胰岛素的浓度,增加周围组织对糖的利用,并通过强化参与肝脏糖代谢的各种关键酶的活性来提高肝脏对葡萄糖的利用,此外,口服灵芝多糖可以降低糖尿病的高血糖,升高胰岛素水平,起到降糖作用。
哪些中药有降糖作用
治疗糖尿病中药还有黄芪、山药、菟丝子、茯苓、石膏、乌梅、白术、黄精、玉竹、玄参、仙鹤草、地骨皮、苍耳子、麦冬、大黄、天花粉、苍术、女贞子、山茱萸、鬼箭羽、麦芽、泽泻、桔梗、冬桑叶、仙灵脾等。这些中药有的可降血糖,有的缓解症状,可在中医指导下辨证组方应用,或与西药合用。
为了寻求治疗糖尿病的有效药物,科研人员对中医古书所收载之治消渴病的中药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认为其应用得当时,对治疗糖尿病很有帮助。现将临床具有降糖作用的常用30余种中药简述如下。
丹参 丹参煎剂可明显降低实验动物的血糖,作用可持续5小时之久,且可降低血脂及血黏稠度。临床用于治疗糖尿病合并高凝血、高血脂有效。
地黄 按2克/公斤体重计算,以地黄喂服实验动物,见血糖明显下降,也可抑制肾上腺素所致的血糖上升。临床用于糖尿病患者有降低血糖效果,且可改善糖尿病人的高血脂、高血压病情。
桑白皮 桑白皮的降血糖作用,可能与其在胃肠道内延缓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有关。与对照组相比,服桑白皮餐后血糖曲线较平坦,高峰值较低,高峰出现较迟,曲线下降较慢。
玉米须 玉米须发酵剂对实验动物有明显降血糖作用,且对糖尿病性高血压、肾病有改善作用。临床用玉米须45克,作食疗之用。
知母 知母水提取物能降低实验动物血糖,对药物引起的血糖升高,其降血糖作用更明显。
枸杞子 枸杞提取物可使实验动物血糖持久下降。研究者认为枸杞子的降血糖作用与枸杞子胍衍生物有关。枸杞子对糖尿病人血脂升高、视力不佳有缓解作用,每日用枸杞子煎汁当茶饮,可改善消渴症状。
人参 人参可促使实验动物血糖降低,并可缓解糖尿病人血脂升高及无力症状。人参浸膏对早期轻症糖尿病有治疗效果,使尿糖减少,血糖降低40毫克,停药后疗效仍可持续2周以上。对轻症糖尿病,人参可与生地合用;对中、重症糖尿病宜与胰岛素合用,因二者有协同降血糖的作用。
黄连 黄连素明显抑制糖原异生和促进糖酵解,故有降低血糖作用。
此外,治疗糖尿病中药还有黄芪、山药、菟丝子、茯苓、石膏、乌梅、白术、黄精、玉竹、玄参、仙鹤草、地骨皮、苍耳子、麦冬、大黄、天花粉、苍术、女贞子、山茱萸、鬼箭羽、麦芽、泽泻、桔梗、冬桑叶、仙灵脾等。这些中药有的可降血糖,有的缓解症状,可在中医指导下辨证组方应用,或与西药合用。
小儿咳嗽用药中西医有话说
中医说:化积食 清胃热
中医里对小儿咳嗽有一个十分明确的说法,即为“咳非独肺也”,也就是说小儿咳嗽并非一定是肺的问题,大部分的原因可能在于“停食着凉”。所谓的“停食着凉”,小儿咳嗽的病因出在了胃上,先是胃热,而后引起外感咳嗽。
“小孩子先是吃了些羊肉串等食物,造成‘食积’,后到室外感染风寒,就很容易引发咳嗽”。尹志超表示,小儿的咳嗽和老人的咳嗽大不一样,小儿咳嗽少痰,而且很可能是“肺胃兼起”从而出现发烧、咽喉肿痛等症状。
因此,家长们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观察儿童,在小儿胃热初起时,即开始清胃热、消积食,以免症状加重。
一个简便的观察方法,就是家长可以时常闻下孩子嘴里的味道,如果孩子嘴巴里散发出类似于抹布发馊的味道,那么很可能是孩子已经出现了消化不良的情况。另外,小儿舌头出现黄厚苔也在提示家长,小儿可能出现了胃热。
此时,家长就可以采取措施了,少让孩子吃一些刺激性的食物,尽量吃些清淡的食物,另外,还可以让孩子多吃些梨子。
西医说:找准病因是关键
在治疗小儿咳嗽用药的选择上,曹玲再三强调,家长们一定要分清孩子的咳嗽原因再选药,而不仅仅只是用药将孩子的咳嗽“压”下去。
引起小儿咳嗽的原因多种多样,最常见的就是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咳嗽。这种咳嗽和感冒的症状类似,但是治疗的方法却完全不同,家长们若单纯选择治疗感冒咳嗽的药给孩子服用,可能很难见效。
同时提醒家长,如果孩子只是出现轻微的咳嗽,在弄清病因后给孩子吃些中成药并非不可,但是如果孩子是被一些病毒感染了,则一定要到医院经医生诊断后方可进行治疗,否则可能贻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