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血病分几种类型 急性髓性白血病
白血病分几种类型 急性髓性白血病
急性骨髓性白血病是一种骨髓性白细胞(而非淋巴性白细胞)异常增殖的血癌。其特点是骨髓内异常细胞的快速增殖而影响了正常血细胞的产生。
临床特点:发病快,数周或数月,主要表现贫血,出血,骨痛 , 疲劳、发热、肝脾大。一组在形态、遗传学、临床表现、治疗和预后等方面均不同的异质性肿瘤。 成人多见,15-39岁为发病高峰。
为何急性白血病M2治愈率不高
说起白血病,大家都知道,但若是说起急性白血病M2,有些人可能就要一头雾水了。其实,急性白血病M2是急性白血病中的一种类型。
急性白血病,是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发病时骨髓中异常的原始细胞及幼稚细胞大量增殖并抑制正常造血,广泛浸润肝、脾、淋巴结等脏器。表现为贫血、出血、感染和浸润等征象。国际上常将急性白血病分为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ALL)及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AML)两大类,每个大类中又分为几型,急性白血病M2就是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中的一种,即粒细胞白血病部分分化型。
据料及,急性白血病常进展迅速,若不经特殊治疗,平均生存期仅3个月左右,短者甚至在诊断数天后即死亡。
然而,也有医生表示,我国白血病的治疗还是很好的,初治患者1疗程完全缓解率可达70%-85%。 完全缓解后,根据具体情况不同,大约需坚持定期化疗1.5-3.5年左右。 部分患者经过大剂量联合化疗,可达到长期无病生存,少数患者可治愈。 对于一些难治性白血病,则必须骨髓移植才能获得长生存。当然,这也要看个人的情况具体分析,不过有一些本可“逃过一劫”的患者却因为得到不正确治疗而错失良机。
一些急性白血病M2患者治疗失败,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
对白血病治疗认识不足。有些人以为完全缓解就是治愈了,因而擅自停药,却不知治疗完全缓解的说法,只代表临床上症状消失,血和骨髓检查未见白血病细胞,实际上这时身体中仍然存在白血病细胞,如果就此结束治疗,按照白血病细胞的增殖计算,只需大约l到2个月就足以达到复发地步。也有的人认为白血病是根本无法治愈,治疗完全缓解后就擅自停药观察。
听信偏方秘方。一些患者治病心切,误信民间一些所谓的偏方、验方,停止化疗。当然也有不少是由于经济问题,因而不能坚持治疗。
治疗不当。根据以往研究,病人初次治疗不管用什么方案,达到完全缓解时间越短越好,时间越长越容易复发。
白血病有哪些类型
按起病的缓急可分为急、慢性白血病。急性白血病细胞分化停滞在早期阶段,以原始及早幼细胞为主,疾病发展迅速,病程数月。慢性白血病细胞分化较好,以幼稚或成熟细胞为主,发展缓慢,病程数年。按病变细胞系列分类,包括髓系的粒细胞、单核细胞、红细胞、巨核细胞和淋巴系的T细胞、B细胞系。临床上常将白血病分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以往称为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等。
得白血病一般多大年龄
1、得白血病一般多大年龄
虽然各种白血病在各个年龄组都可以发生,但在不同的年龄组,白血病的好发类型却有明显区别,一般来说:小儿白血病以急性白血病为主,占所有年龄组急性白血病总数的35%,以2~5岁最多见,其中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占70%~85%,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占15%~30%,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发病率高是儿童白血病的发病特点。
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以成人居多,40岁以上人群是发病高峰。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多见于成年人和老年人,小儿发病率仅占3%。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则是典型的老年病,发病年龄一般在50岁以上。得白血病一般多大年龄
2、白血病的病因
病毒因素
RNA病毒在鼠、猫、鸡和牛等动物的致白血病作用已经肯定,这类病毒所致的白血病多属于T细胞型。
化学因素
一些化学物质有致白血病的作用。接触苯及其衍生物的人群白血病发生率高于一般人群。亦有亚硝胺类物质、保泰松及其衍生物、氯霉素等诱发白血病的报道。某些抗肿瘤细胞毒药物,如氮芥、环磷酰胺、甲基苄肼、VP16、VM26等都有致白血病作用。
3、白血病的分类
按起病的缓急可分为急、慢性白血病。急性白血病细胞分化停滞在早期阶段,以原始及早幼细胞为主,疾病发展迅速,病程数月。慢性白血病细胞分化较好,以幼稚或成熟细胞为主,发展缓慢,病程数年。按病变细胞系列分类,包括髓系的粒、单、红、巨核系和淋巴系的T和B细胞系。临床上常将白血病分为淋巴细胞白血病、髓细胞白血病、混合细胞白血病等。
白血病分哪几种类型 急性白血病
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是一种进行性恶性疾病,其特征为大量的类似于淋巴母细胞的未成熟白细胞。这些细胞可在血液、骨髓,淋巴结、脾脏和其它器官中发现。
主要表现:发热、出血、贫血、肝脾肿大等。
诱因:急性白血病与电离辐射、化学制剂、药物、病毒和遗传有关。
白血病就是白血胞多吗
一般人会认为白血病患者的主要症状就是由于白细胞的数量超过了正常值的范围。那么是不是白血病就一定是白细胞含量增高的情况呢?下面就让我们具体的了解一下。
骨髓中的白血病细胞有时能进入外周血循环中,通常白细胞的总数会增加,超过每升(4--10)x10^9/l 。但是有时它会受到骨髓基质细胞及其它因素的影响而滞留于骨髓中,不易进入外周血循环,外周血白细胞数不增加。为什么有的病人白细胞增加,有的正常,有的减少呢?其确切的原因至今还不十分明确。
各种类型急性白血病患者的白细胞数常正常或低于正常。慢性白血病,不论是粒细胞型还是淋巴细胞型,白细胞数通常是增加的,其中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大多超过100×x10^9/l,甚至达700~800×x10^9/l。
急性白血病患者白细胞数高或低,外周血中常能见到各种原始及幼稚细胞,但是多少不一,相差甚大。有的高达90%以上,有的却不易见到。后者常是那些白细胞及减少的白血病患者。此时,应改用血细胞浓集法来进行分类检查,可增加发现白血病细胞的机会。需注意的是,白血病病人白细胞数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病情的恶化(除化疗药物影响),白细胞可增加。急性白血病一旦白细胞迅速上升,表明病情迅速恶化,预后恶劣,其中不少患者可因脑出血死亡。
白细胞数高低与白血病的类型有密切关系。通常,红白血病、亚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时白细胞大多偏低,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时常增加。另外它与疾病预后有着一定关系。白细胞减少的急性白血病患者常常比白细胞过高的治疗效果好,易缓解,生存期也长些。总之,白血病病人外周血的血细胞不一定都增高。预后的关键在于急性还是慢性,早期还是晚期以及细胞的类型和治疗措施。
引起白血病的主要原因 白血病急性好治还是慢性好治
白血病急性好治还是慢性好治,这是根据白血病的类型不一样而决定,一些急性髓系白血病M3型的是完全可治愈的,但是有些急性髓系白血病是不能治愈的。一些慢性白血病,例如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跟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白血病治疗比较温和,治疗不会那么棘手,但整体来说急性髓系白血病、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比慢性白血病,就是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不好治一些。
年末兴起装修热潮,当心招来“血癌
白血病的发病率近年来不断增加。南方医院血液病中心周淑芸教授介绍,慢性髓性白血病是一种常见的骨髓干细胞恶性增生性疾病,约占全部白血病的 15%,各年龄段均可发病,但根据临床收治的病例发现,慢性髓性白血病更多侵犯30多岁的青壮年男性。患者当中,以从事制鞋业、皮革业及小车司机多见。
目前,慢性髓性白血病发病机理仍不明确,但从临床病例观察发现,该病与装修污染、环境污染相关。装修材料中所含的甲醛和苯是国际卫生组织确认的致癌物,而苯可以引起白血病和再生障碍性贫血也被医务界公认。此外,高剂量放射线、杀虫剂、农药等也增加致病的风险。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李娟教授提醒市民,装修房子时一定要选购有环保标志的装修材料,装修好的新房不要急于搬进去住。
目前,随着医学的不断进展,白血病的治疗效果已有很大提高。近日,诺华研发的慢性髓性白血病靶向治疗新药在中国全面上市,这对于白血病患者来说又是一大福音。
如果你发现有以下不适,请不要大意,应及早到血液内科就医,做进一步的有关检查———
(1)原因不明的疲乏感、低热、消瘦;(2)体检时发现白细胞异常升高;(3)脾脏和淋巴结肿大;(4)关节骨骼疼痛。
白血病分为哪几类
一、急性白血病:是一类造血干祖细胞来源的恶性克隆性血液系统疾病。临床以感染、出血、贫血和髓外组织器官浸润为主要表现,病情进展迅速,自然病程仅有数周至数月。一般可根据白血病细胞系列归属分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两大类。
(一)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分型
1.FAB分型:
M0:未分化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M1:部分分化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M2:分化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M3: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
M4:粒单细胞性白血病
M5:单核细胞性白血病
M6:红白血病
M7:巨核细胞性白血病
2.WHO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和相关前驱细胞肿瘤2008分类
1997年来自美、欧、亚等各大洲的国际血液病学家和肿瘤学家组成的临床医师委员会与病理学家共同讨论,提出血液肿瘤疾病、白血病、淋巴瘤的新分类方法。在白血病FAB、MIC分类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WHO分类法,经过2年的临床试用后,于1999年及2000年对新分类修定,做了进一步的解释和认定,形成WHO 2000分类,在此基础上又形成2008分类。
(二)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分型
ALL根据免疫表型不同可分为B-细胞和T-细胞两大类。2000WHO将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分为三种亚型:(1)前体B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遗传学亚型):t(9;22)(q34;ql1),(BCR/ABL);t(4;llq23),(MLL重排);t(1;19) (q23;p13);(E2A/PBX1);t(12;21) (p12;q22),(ETV/CBFα)。(2)前体T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3)Burkitt细胞白血病。FAB分型中的急淋形态学亚型分型方法,因可重复性较差,现已基本放弃,不再把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分为L1、L2、L3。骨髓中幼稚细胞》25%时诊断采用ALL的名称,幼稚细胞≤25%称为母细胞淋巴瘤。
二、慢性白血病:其特征是有功能的已分化成熟细胞过度增生,因此慢性白血应是一种由于信号传导不良或细胞增殖失控所至的疾患,而非成熟障碍所至。慢性白血病常见有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CLL)。
急性白血病的分型及特征
急性白血病(AL)是一种急性恶性血液疾病,由于造血祖细胞在增殖发育过程中发生了一系列基因的改变使造血祖细胞增殖失控和分化停滞,大量原始细胞集聚在骨髓和外周血中,并抑制了正常的造血细胞,导致贫血、出血、感染和浸润等特征的一种疾病
一.1.急性白血病分型:(形态学,流式细胞学,细胞遗传学、分子诊断学MICM)
①.FAB分型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包括(L1,L2,L3)
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或急性髓性白血病(AML)包括(M0,M1,M2,M3,M4,M5,M6,M7)
②.免疫学分型
T细胞:CD2、CD3、CD7
B细胞:CD10、CD19、CD22
粒细胞:CD13、CD33
单核细胞:CD14
造血干/祖细胞:CD34
红细胞:抗血型糖蛋白
巨核细胞:CD41、CD42、CD61
③.细胞遗传学、分子诊断学辅助更好的分型。
2.急性白血病发病情况:
病情发展迅速,骨髓及周围血中主要是异常原始和幼稚细胞
成年人ANLL多见,儿童ALL多见
3.病因和发病机制
1.病毒:已经证实多种病毒是引起急性白血病的主要原因
(例如:1.ATL的T细胞中分离出HTLV-Ⅰ
2.ATL患者血清检出HTLV-Ⅰ抗体等)
急性白血病与慢性白血病的区别
现在白血病在我国越来越普便,所以我们一定要认真了解什么是白血病。白血病分为两大类型。急性白血病与慢性白血病就是白血病的两种类型。白血病是一种血液系统的疾病。其实急性白血病与慢性白血病的症状比较相似,也有一定的区别。
下面详细介绍下慢性白血病与急性白血病的症状。
慢性白血病的症状;(1)发热:发热大多数是由感染所致。(2)出血:早期可有皮肤粘膜出血;继而内脏出血或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3)贫血:进行性加重。恶性肿瘤所致的贫血:除原发病所引起的症状外,常见的病状是进行性贫血,程度轻重不一。实验室检查与慢性感染所致的贫血特征相似。如骨髓受肿瘤浸润,骨髓中可见癌细胞,中性粒细胞、血小板可减少;发生DIC时可出现不能原发病解释的栓塞、出血和休克,如伴有溶血性贫血,可出现黄疸。(4)白血病细胞的浸润表现:淋巴结、肝、脾肿大,胸骨压痛。亦可表现其他部位浸润,如出现胸腔积液、腹腔积液或心包积液,以及中枢神经系统浸润等。
慢性白血病的症状包含有:1.贫血:表现为乏力、头晕、面色苍白或活动后气促等;2.反复感染且不易治好:主要由于缺少正常的白细胞,尤其是中性粒细胞;3.出血倾向:容易出血、出血不止、牙龈出血、大便出血及月经不规则出血等,由于血小板减少引起;4.脾大、不明原因的消瘦及盗汗等。盗汗是中医的一个病证名,是以入睡后汗出异常,醒后汗泄即止为特征的一种病征。“盗”有偷盗的意思,古代医家用盗贼每天在夜里鬼祟活动,来形容该病证具有每当人们入睡、或刚一闭眼而将入睡之时,汗液象盗贼一样偷偷的泄出来。
白血病不能吃什么
其实白血病在很多人的眼中是比癌症更加恐怖的一种病,通常白血病患者的身体恶化的速度是非常快的,如果没有及时治疗的话。一个白血病患者不用多少时间就会走向死亡的。白血病患者在平时的生活中是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那么下面就来说说白血病患者不能吃的食品。
白血病是一类造血干细胞恶性克隆性疾病。克隆性白血病细胞因为增殖失控、分化障碍、凋亡受阻等机制在骨髓和其他造血组织中大量增殖累积,并浸润其他组织和器官,同时正常造血受抑制。临床可见不同程度的贫血、出血、感染发热以及肝、脾、淋巴结肿大和骨骼疼痛。据报道,我国各地区白血病的发病率在各种肿瘤中占第六位。
按起病的缓急可分为急、慢性白血病。急性白血病细胞分化停滞在早期阶段,以原始及早幼细胞为主,疾病发展迅速,病程数月。慢性白血病细胞分化较好,以幼稚或成熟细胞为主,发展缓慢,病程数年。按病变细胞系列分类,包括髓系的粒、单、红、巨核系和淋巴系的T和B细胞系。临床上常将白血病分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以往称为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等。
白血病患者应忌食用以下食物:苜蓿菜、地软菜、炒花生米、炒瓜子、甑糕、新枣、硬柿子、玉米花、糕点、锅巴、鸡蛋、牛奶、辣椒,鱼、鸡、山楂、高橙、果冻、汽水、冰棍。
上面介绍的几种食品就是白血病患者主要不能吃的,除此之外,现实中 患有很多的食品,对于白血病患者来说也都是不可以食用的。另外,白血病患者还应该树立强大的自信心,再加上适当的户外运动,这有这样才能够保证能够治好白血病的,大家一定要注意。
五种典型的白血病
一、急性白血病
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是一种进行性恶性疾病,其特征为大量的类似于淋巴母细胞的未成熟白细胞。这些细胞可在血液、骨髓,淋巴结、脾脏和其它器官中发现。 主要表现:发热、出血、贫血、肝脾肿大等。诱因:急性白血病与电离辐射、化学制剂、药物、病毒和遗传有关。
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是一种起源于B系或T系淋巴祖细胞的肿瘤性疾病,原始细胞在骨髓异常增生和聚集并抑制正常造血,导致贫血,血小板减少和中性粒细胞减少。 根据细胞形态学和临床预后可以将其分为三个亚型:L1型:以小淋巴细胞为主,胞浆极少,高核,浆比例,核形规则,染色质均匀致密,核仁不清晰。L2型:大多数细胞体积是小淋巴细胞的2倍,部分细胞大小有明显异质性,胞浆中等,嗜碱,染色质呈弥漫细致或密块状,核仁清晰,一个或多个。L3型:由均匀一致的大细胞组成,胞浆丰富,深嗜碱,含多数明显室泡,核圆形,染色质细而致密,核二清晰,一个或多个。
三、急性骨髓性白血病
急性骨髓性白血病是一种骨髓性白细胞(而非淋巴性白细胞)异常增殖的血癌。其特点是骨髓内异常细胞的快速增殖而影响了正常血细胞的产生。临床特点:发病快,数周或数月,主要表现贫血,出血,骨痛 , 疲劳、发热、肝脾大。一组在形态、遗传学、临床表现、治疗和预后等方面均不同的异质性肿瘤。成人多见,15-39岁为发病高峰。
四、特殊类型急性白血病
1、低增生性急性白血病:外周血呈全血细胞减少,偶见原始细胞,一般无肝、脾肿大,骨髓增生减低,有核细胞减少,原性细胞>30%,骨髓活检增生低下。
2、成人T淋巴细胞白血病,有浅表淋巴结肿大,外周血多形核淋巴细胞占10%以上,属T细胞型。
3、浆细胞白血病:外周血中浆细胞>20%或绝对值≥2.0×109/L,骨髓象浆细胞明显增生,原始及幼稚浆细胞明显增多,伴形态异常。
4、肥大细胞白血病:临床有白血病或肥大细胞增生症的表现,有淋巴结,肝或脾肿大,外周血中有肥大细胞,骨髓像中肥大细胞明显增生,占有核细胞的50%以上;尿中组织胺增多。
5、嗜酸粒细胞白血病,血象中嗜酸粒细胞明显而持续增多,多数高达60%,异常有幼稚型嗜酸粒细胞,骨髓中嗜酸粒细胞增多,形态异常,核左移,有多各阶段幼稚嗜酸粒细胞。
6、嗜碱粒细胞白血病,血象中嗜碱粒细胞明显增多,异有幼稚型嗜碱粒细胞,骨髓中可以大量嗜碱粒 细胞原性粒>5%,嗜碱早、中、晚幼粒细胞亦增多,有核左移现象。
7、混合细胞白血病,指急性白血病中髓细胞系和淋巴细胞系共同累及的一组疾病。按细胞来源和表达不同可分为3型。
a.双表现型白血病,每个细胞能同时表达髓细胞系和淋巴细胞系特征。
b.双克隆性白血病,白血病细胞不均一、一部分表达髓细胞系特征,另一部分则表达淋巴细胞系特征。
c.双系列型白血病,与以双克隆型白血病相似,但这两部分白血病细胞系来自同一多能干细胞。
8、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
1)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
2)有脑脊液的改变,涂片中见到白血病细胞。
3)排除其他原因造成的中枢神经系统或脑脊液的相似改变。
五、慢性白血病
慢性白血病,分为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和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简称慢粒是临床上一种起病及发展相对缓慢的白血病。他是一种起源于骨髓多能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增殖性疾病。
白血病的预防
1、避免接触过多的X射线及其他有害的放射线。对从事放射工作的人员需做好个人防护。孕妇及婴幼儿尤其应注意避免接触放射线。
2、防治各种感染,特别是病毒感染。如C型RNA病毒。
3、慎重使用某些药物。如氯霉素、保泰松、某些抗病毒药物、某些抗肿瘤药物及免疫抑制剂等,应避免长期使用或滥用。
4、避免接触某些致癌物质,做好职业防护及监测工作。如在生产酚、氯苯、硝基苯、香料、药品、农药、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塑料、染料等的过程中,注意避免接触有害、有毒物质。
5、对白血病高危人群应做好定期普查工作,特别注意白血病警号及早期症状。有条件者可服用天仙活力源做预防性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