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冻了不妨试试民间偏方
手冻了不妨试试民间偏方
手冻了怎么治
1.用热盐水浸泡患处15分钟,连续1周。
2.“十滴水”外擦冻疮局部,每天6~10次,对于冻疮未溃者疗效较好;若局部皮肤破溃糜烂,可先用红霉素软膏涂擦,待炎症消散后再使用十滴水。
3.冻疮刚刚开始时,每天晚上用电吹风边吹边揉,几天后就没有了。
4.用伤湿止痛膏贴敷局部治疗皮肤红肿、自觉热痒或灼痛的一度冻疮,取得良好效果。方法是先用温水将患处洗净,擦干后将药膏紧贴在患处皮肤上,一般贴24小时可痊愈,如未愈可再换贴几次。皮肤破溃或过敏则不宜贴敷。
5.治冻疮的方法很多,但往往时间长,见效慢,而用云南白药治疗有良效。其方法是:冻疮未溃破者,用白酒将云南白药药粉调成糊状外敷,并注意保温。冻疮已溃破者,将患处洗净后,直接撒云南白药药粉于创面,用消毒纱布包扎,数日内可愈。
对付痔疮烦恼试试民间小偏方
现在很多的人群多多少少都有些痔疮,其实得了痔疮也没有必要太过紧张,有些人就会去医院看或者是吃药控制,下面小编为大家说说,不管是用药物还是用其他什么方法治疗痔疮时,都应注意改变饮食结构、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相关调查表明,饮食结构与痔疮的发病率密切相关。
早晚各使用一次;如今治疗痔疮的内服药很多,不过一定要混合痔疮治疗一般分为内痔、外痔和混合痔三种,而内痔又有一、二、三、四度之分,选择治疗方法必须根据患痔类型、轻重程度具体决定。如对症状较轻的一度、二度内痔可以选择药物治疗,而对早期血栓性外痔来说,手术治疗效果要比用药好。临床上,用于治疗痔疮的药物主要有局部外用药和内服药两大类。局部用药要选择副作用小的栓剂或软膏,如保护肛垫直肠粘膜的复方角菜酸酯。使用栓剂时一定要塞得深一些,以免脱落失去疗效。栓剂的药效一般可以保持12小时,在痔疮急性发作期最好每天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以免发生不良反应。
轻微痔疮患者药物治疗,全方位用药局部为主,一般外用药比口服药好。因为口服药只能软化大便,并不能直接针对痔疮的病根来治疗,最多能起到一个缓解作用,也就是“治标不治本”。
针对不同病情的痔疮患者,用药各有不同。对于心血管疾病的痔疮患者,要多吃活血化淤的药后再进行治疗,不要口服止血。患有痔疮的孕妇不要用含有麝香的药物进行治疗,因为对胎儿的发育不利,严重者甚至引起流产。糖尿病的痔疮患者最好外用抗生(菌)素药栓。很多人都没有掌握痔疮用药的规律,习惯在便后用药,认为便后使用洗剂可以对疮口进一步消毒,再涂上膏剂“更牢靠”。
正确的用药应该是在便前,目的是减轻大便对直肠的摩擦,减少出血的可能。另外注意的是,在使用药物时,一定要调整原有的不好的生活习惯,做到每日清洗一次肛门,严重者最好便后清洗。要养成按时排便,定时休息的好习惯,饮食清淡。
女人补肾不妨试试这些偏方
清补汤
材料
鸡腿1只,葱适量,姜适量,百合适量,莲子适量,枸杞适量,苡仁适量,人参适量,冬瓜适量。
做法
1.鸡腿切块。
2.和姜片一起抄水,再用冷水冲洗干净,重新烧一锅水,水开后放入鸡块和材料3,用大火煮沸后转入汤煲慢炖90分钟。
3.倒入切好的冬瓜,放适量盐和鸡精调味。
4.再炖15分钟即可。
紫米补肾粥
材料
黑米、糙米、桑葚、紫米、蓝莓酱。
做法
将桑葚洗净,用盐水浸泡30分钟,再晾干水分,在锅中,将紫米、黑米和糙米加入锅中煮成粥,再加入桑葚继续煮10分钟,根据个人口味,加蓝莓酱进行调味。
功效
可以滋阴补肾、健脾暖肝、明目活血。因此女性肾虚的话,可食用补肾。
宝宝偏食不妨试试这样做
不爱吃肉的宝宝 推荐肉末蔬菜软饭
这款食谱需要用到的食材有,大米,蔬菜,猪肉末,植物油,以及适量的食盐,葱末。
首先,你们要先将大米淘洗干净,加入清水浸泡个二十分钟,然后将其蒸熟后备用。接着,要将蔬菜切成碎末。
接着,将植物油倒入炒锅内,放入猪肉末翻炒,加入葱末炒香,再将蔬菜末也一起放进去翻炒直到炒到蔬菜变色之后,加入适量的水,以及盐,米饭搅拌均匀,盖上锅盖,稍微焖一会就可以出锅了。
这款食谱做起来其实还是比较简单的,而且肉末切成碎末会比较容易让宝宝比较容易接受哦!
不爱吃蔬菜的宝宝 推荐酸奶酪拌番茄
这款食谱需要用到的食材有,番茄,酸奶酪(这个爸爸妈妈可以去超市买)。准备好之后,就可以开始制作了。
首先,你们要先将番茄清洗干净,然后去皮。去皮的方法具体这样做,用到在番茄的皮上面划一个十字,然后放入热水里面烫过一下,这样皮就比较容易去掉了。
接着将去皮之后的番茄切成小块,然后加入你们超市买回来的酸奶酪就可以了。
喷门癌偏方
民间偏方一:组成:绞股蓝30~60g,黄芪15~30g,白术10~15g,茯苓15g,炙甘草10g。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用。病情好转后,2~3日1剂,用2个月。
民间偏方二:组成:八角金盘10个,青木香10g,八月扎30g,石见穿15g,急性子15g,半枝莲15g,丹参12g,生山碴12g组成。用法水煎服用,每日1剂。
民间偏方三:组成:黄药子300g,高度白酒1500g做成,做法是浸泡成药酒,每日服50~100ml,分数次少量勤饮。
民间偏方四:组成:猕猴桃根75g。用法加水1000ml,煎3小时以上,每天1剂,10~15天为1疗程。休息几天再眼,共4个疗程。
皮肤瘙痒用民间小偏方巧治
1、老生姜治皮肤瘙痒新鲜老生姜1块捣烂如泥,以纱布包裹,涂擦患处,疗效显著。此民间偏方既能止痒,又能滋润皮肤。
2、盐水或醋治皮肤瘙痒每晚睡前,用面盆盛半盆清水,放适量食盐或米醋,加热至盐溶解,用毛巾蘸水搽洗患处可见效。如有反复,可继续搽洗。此民间偏方适用于中老年人皮肤瘙痒症,效果较好。
3、猪蹄骨汤治皮肤瘙痒取猪蹄的骨头,加水煮沸后再熬5分钟。每天临睡前用卫生棉或洁净的白布条蘸猪蹄骨汤在皮肤瘙痒处搽洗一遍。此民间偏方可治老年人顽固性皮肤瘙痒。
4、银黄烧酒治老年人皮肤瘙痒银黄(中药店有售)与60度高粱酒调和(银黄、白酒)拌好,晚上睡觉时用棉球蘸调好的药浆涂抹在瘙痒处,当夜即可见效。此民间偏方适用于老年人皮肤瘙痒。
5、中药煎剂治冬令皮肤瘙痒苍耳子、艾叶,苦参、地肤子、白藓皮、露蜂房、土槿皮、苏叶、川椒,加适量水煎煮后,滤取药液,趁热洗浴,早晚各一次。此民间偏方适用于皮肤瘙痒症。
6、大枣雪梨膏治皮肤瘙痒大枣(或金丝枣),雪梨膏。将枣先泡半小时,入砂锅内加水煮至枣烂后加入雪梨膏后服用。此方可润肺护肤,健脾益气。此民间偏方适用于冬季皮肤干燥脱屑,老年皮肤瘙痒。
退烧偏方
退烧偏方1:热姜糖水
用姜煮成的红糖水,可以起到驱寒的作用,因此发烧时,妈妈不妨试试。
退烧偏方2:热姜可乐
可乐是我们现代年青人常喝的饮料了,不过,它不仅仅是一种饮料,把它跟姜片一起煮着来喝,可以驱寒、解热,对于发烧的患儿来说,是一种不错的退烧小验方。
退烧偏方3:菊花茶
菊花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当发烧时,用正处于开花期的菊花来泡一壶茶,就可以起到暖和身体,清除体内热毒的作用。因此,对于有畏寒症状的发烧病人,适时地来一壶热菊花茶,可以起到很好的退烧降温作用。
退烧偏方4:有助退烧的花草茶
在发烧时,也可以试试一些药草茶,例如具有杀菌、消炎、发汗作用的百里香、洋甘菊等中草药。用它们来泡热茶喝,趁热喝下去,对于退烧散热有很好的功效。
退烧偏方5:生姜萝卜糖水
当你感冒、发烧,同时伴有痰多、口干等症状时,不妨试试一些民间小偏方,用生姜、白萝卜、葱白,再加入红糖来煎煮,趁热饮服,当小孩出了一身汗后,就会感觉痰多、口干等症状明显减轻了。这一小偏方具有驱寒散热、消炎化痰的功效,发热时不妨试试。
冬季咳嗽不妨试试6偏方
1、萝卜葱白治风寒咳嗽
做法:萝卜1根,葱白6根,生姜15克,用水3碗先将萝卜煮熟,再放葱白、姜,煮成一碗汤,连渣一起服。适用:宣肺解表,化痰止咳。治风寒咳嗽、痰多泡沫、伴畏寒、身倦酸痛等。
2、红糖姜枣汤治伤风咳嗽
做法:红糖30克,鲜姜15克,红枣30克。以水3碗煎至过半,顿服,服后出微汗即愈。适用:驱风散寒。治伤风咳嗽、胃寒刺痛、产后受寒腹泻等。
3、芫荽汤治伤风咳嗽
做法:芫荽(香菜)30克,饴糖30克,大米100克。先将大米洗净,加水煮汤。取大米汤三汤匙与芫荽,饴糖搅拌后蒸10分钟,趁热一次服,注意避风寒。适用:发汗透表。治伤风感冒引起的咳嗽。
4、白萝卜蜂蜜治风寒咳嗽
做法:大白萝卜1个,蜂蜜30克,白胡椒5粒,麻黄2克。将萝卜洗净,切片,放入碗内,倒入蜂蜜及白胡椒,麻黄等共蒸半小时趁热顿服,卧床见汗即愈。适用:发汗散寒,止咳化痰。治风寒咳嗽。
5、蒸贝母甲鱼滋阴补肺
做法:川贝母5克,甲鱼1只(约500克),鸡清汤1公斤,葱,姜,花椒,料酒,盐各适量。将甲鱼宰杀,去头及内脏,切块备用。将甲鱼块放蒸盆内,加入贝母、盐、料酒、花椒、葱、姜,上笼蒸1小时,趁热服食。适用:滋阴清热,润肺止咳,退热。治阴虚咳喘、低热、盗汗等。
6、鲜梨贝母治咳嗽肺痈
做法:鲜梨500克,贝母末6克,白糖30克。将梨去皮剖开,去核,把贝母末及白糖填入,合起放在碗内蒸熟。早晚分食。适用:清热化痰,散结解表。用治咳嗽或肺痈、症见胸痛、寒战、咳嗽、发热、口干、咽燥、痰黄腥臭或脓血痰等。
发烧时喝什么饮料好
1、热姜糖水:用姜煮成的红糖水,可以起到驱寒的作用,因此发烧时,你不妨试试。
2、热姜可乐:可乐是我们现代年青人常喝的饮料了,不过,它不仅仅是一种饮料,把它跟姜片一起煮着来喝,可以驱寒、解热,对于发烧的病人来说,是一种不错的退烧小验方。
3、菊花茶:菊花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当发烧时,用正处于开花期的菊花来泡一壶茶,就可以起到暖和身体,清除体内热毒的作用。因此,对于有畏寒症状的发烧病人,适时地来一壶热菊花茶,可以起到很好的退烧降温作用。你不妨试试。
4、有助退烧的花草茶:在发烧时,也可以不妨试试一些药草茶,例如具有杀菌、消炎、发汗作用的百里香、洋甘菊等中草药。用它们来泡热茶喝,趁热喝下去,对于退烧散热有很好的功效。
5、试试感冒发烧小偏方:当你感冒、发烧,同时伴有痰多、口干等症状时,不妨试试一些民间小偏方,用生姜、白萝卜、葱白,再加入红糖来煎煮,趁热饮服,当出了一身汗后,你就会感觉痰多、口干等症状明显减轻了。这一小偏方具有驱寒散热、消炎化痰的功效,发热时不妨试试。
治疗倒经需对症下药
治疗倒经的民间偏方1
〔组成〕插田泡不定根15g。
〔用法〕用酒、水各半蒸服,1日2次。
治疗倒经的民间偏方2
〔组成〕倒钩藤根15g。
〔用法〕水煎或炖鸡服。
治疗倒经的民间偏方3
〔组成〕秋葵花根30g。
〔用法〕水煎服,1日1剂。
治疗倒经的民间偏方4
〔组成〕倒触伞12g,笔筒草15g,茅草根15g。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
治疗倒经的民间偏方5
〔组成〕鲜韭菜叶适量。
〔用法〕洗净,捣烂取汁,和童便各一小杯内服。
治疗倒经的民间偏方6
〔组成〕大乌泡根30g,倒触伞根30g,茅草根15g,金银花藤15g。
〔用法〕煎水兑红糖服,1日3次。
治疗倒经的民间偏方7
〔组成〕倒扎草9~15g。
〔用法〕蒸酒服。
〔附注〕此方也可用于跌打损伤。
治疗倒经的民间偏方8
〔组成〕芒种花9~30g。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也可用于痧症、口腔炎、痢疾。
治疗倒经的民间偏方9
〔组成〕倒触伞12g,白泡刺根倒触伞12g,猫爪刺倒触伞12g。
〔用法〕泡酒500g,每次30g,日服2次。
治疗灰指甲的偏方有什么
民间偏方一:取生大蒜捣烂如泥,加入盛有陈醋的玻璃瓶内,浸泡一周后备用,可将患指(趾)浸入蒜醋液中。
民间偏方二:将凤仙花(研细末)、蜂蜜调匀成膏。厚厚涂于病甲下,外用油纸覆盖,纱布包扎,每日换药一次,连用至愈。
民间偏方三:将鸦胆子(打碎)、生百部、白酒、醋共放入大口瓶内,密闭,浸泡10天后备用。将患手插入瓶中浸泡(浸泡过程中要注意尽量减少药液的挥发)
民间偏方四:将醋熬一段时间后,加入去皮大蒜头,二日后用醋每天浸手,浸后再用清水洗净。
民间偏方五:陈醋(越陈越好),放入铁锅内煮沸浓缩,然后将苦参花椒用水冲洗干净,放进浓缩醋内,浸泡一周即可用。
痛经 鸡蛋偏方不妨一试
痛经几乎是每一个成熟女性的困扰,它不仅影响正常生活,而且还可能引发其他疾病。为此,专家推荐了一种用鸡蛋来治疗的痛经的小偏方。
痛经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痛经是经妇科检查未发现病理变化;继发性痛经是生殖器官有明显的器质性病变,如生殖系肿瘤、盆腔炎症等。继发性痛经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积极治疗原发病。原发性痛经的朋友除了月经前及月经期要注意避免劳累、受凉、情绪紧张等因素外,用益母草煮鸡蛋吃也是一种很好的治疗方法。
具体做法是:取鸡蛋2个,益母草30克,元胡15克,放入砂锅中加入适量清水同煮,鸡蛋熟后去壳再煮片刻,去药渣,吃蛋喝汤。经前1~2天开始服,每日1剂,连服5~7天。
痛经的发生与淤血有着密切的关系。鸡蛋具有滋阴养血的作用;益母草是历代医家用来治疗妇科疾病之要药,具有活血化淤的作用。现代药理研究认为,益母草可通过松弛痉挛状态下子宫、缓解炎症等多种途径起到抗痛经的作用;元胡具有行气活血、散淤止痛的作用,是临床上治疗痛经的常用药。三者合用可起到行气、养血、活血、去淤、止痛的作用,是痛经患者的食疗佳品。
益母草煮鸡蛋并非对所有的痛经患者都有效。根据痛经患者的临床表现不同,痛经分为气滞血淤、寒湿凝滞、湿热下注、气血虚弱、肝肾不足五种证型,而益母草煮鸡蛋最适合于气滞血淤型痛经患者食用。这类患者典型的临床表现为:月经周期往往不太规律,在月经前2~3天开始出现莫名其妙心烦、胸闷,常常为一点小事而大发脾气,伴有乳房及胸胁部胀痛,经前或经期小腹胀痛,经量少,色黯有块。除了坚持吃益母草煮鸡蛋外,气滞血淤型痛经患者平日还应适当多吃一些具有舒肝理气、活血调经作用的食物,如白萝卜、柑橘、佛手、茴香菜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小提示
其他类型的痛经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辨证食疗,如寒湿凝滞型痛经患者平素应多吃一些具有散寒化湿、温经活血作用的食物,如生姜、羊肉、狗肉、葱白、山楂等;湿热下注型痛经患者平素应多吃一些具有清热除湿、化淤止痛作用的食物,如马齿苋、丝瓜、苦瓜、红小豆、绿豆、薏米、油菜、香椿叶、莴苣、莲藕、冬瓜、芹菜等;气血虚弱型痛经患者平素应适当多吃一些具有益气养血、调经止痛作用的食物,如红薯、山药、栗子、鸡肉、牛奶、土豆、葡萄、桂圆、大枣等;肝肾不足型痛经患者平素应适当多吃一些具有补益肝肾、调经止痛作用的食物,如枸杞子、桑椹子、核桃仁、黑豆、黑米、黑芝麻等。
对于痛经患者,只有原发性痛经患者用食疗效果较好,而继发性痛经患者必须积极治疗原发病。如果单单靠益母草煮鸡蛋这种食疗方法,不但效果不好,而且有可能会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