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息肉多大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胆囊息肉多大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胆囊息肉有良性息肉和恶性息肉之分,一般多数为一种胆囊的良性病变,但是就算是良性的,如果息肉大的话还是要及时手术治疗的,一般对于胆囊息肉小于十毫米,又没有什么不适症状的,那么是可以先观察并进行口服药物治疗的,而对于大于十毫米的息肉,就需要及时采取手术治疗。
一般来说,胆囊息肉的手术指征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息肉直径>12mm的。
(2)单发胆囊息肉样病变。
(3)胆囊息肉并发胆囊结石的。
(4)患者年龄大于 50岁 。
(5)多发性息肉且短期内息肉有明显增大,同时胆囊壁增厚的。
另外也有一些专家认为胆囊息肉手术适应证为:
(1)单发年龄大于50岁且直径大于10mm或合并有胆结石的,就要及时手术切除。
(2)有明症症状,经治疗后没有疗效并会影响到工作生活的,可以考虑手术。
(3)内科治疗后症状缓解或是没有症状的,可定期观察三个六个月,如发现有增大及时手术。
胆囊息肉0.9怎么回事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胆囊息肉会有什么样的临床表现。如果患者出现胆囊息肉,那么伴随的临床症状有腹痛,或者是会发生阵发性的呕吐腹胀以及不能够忍受脂肪性食物的摄入。但是绝大部分患者会没有任何的临床症状,仅仅是在,B超体检的时候检查出胆囊息肉。
胆囊息肉的检查是通过B超ct以及胆囊造影术来进行检查。这些检查都能够很好很准确的确认,胆囊息肉的大小以及部位。而胆囊息肉是否属于恶性肿瘤那么还应该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对于胆囊息肉的治疗应该从综合方面来考虑,首先就应该考虑到胆囊息肉的大小,以及患者的年龄等,综合情况。
通常来说,等新肉的大小是与它的良性还是恶性有很大关系的,小的胆囊息肉也就是说直径小于10毫米的息肉,已经被确定为大多数都属于良性的病变。辩解,即使不进行治疗,这样的胆囊息肉也可以保持多年不会发生任何变化,而对于大的胆囊息肉则应该注意是否会发生恶性病变。
通过以上的介绍我们知道,如果是比较年轻的胆囊息肉患者而且息肉直径比较小也就是说也在10毫米以内那么完全没有症状则没有必要进行手术治疗。而如果患者息肉比较小但是还会伴有比较明显的消化不良的症状了吗应该进行保守治疗,而对于息肉直径大于10毫米的患者应该进行手术治疗。
胆囊息肉会一直生长吗
有部分人的胆囊息肉在很长时间内大小可以没有变化,但大部分人息肉会逐渐长大,应定期进行超声检查,如有胆囊息肉手术适应症,应进行手术治疗。
胆囊息肉多大需要进行手术切除
胆囊对于人体胆汁的生成以及储存,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患者如果患有胆囊疾病,没有及时进行治疗的话,会出现腹痛以及黄疸等症状表现,还会伴有恶心等症状,胆囊疾病的换着要及时进行治疗。
胆囊息肉的情况在临床上比较多见,患者一旦检查出来有胆囊息肉的情况,一定要尽早的接受治疗,胆囊息肉的癌变率较高,延误治疗的情况下,很有可能发生恶变,导致患者出现胆囊癌的情况。
并不是所有的胆囊息肉患者都需要开刀的,当胆囊息肉直径大于10毫米的时候才会建议手术,因为以免继续长大而演变成癌。当胆囊息肉小于10毫米的时候患者可以采用中西医结合进行治疗。
患者可以从饮食上进行调整,患者要尽量吃低胆固醇和低脂肪的食物,如果使用胆固醇和脂肪含量过高的食物,容易加重病情,可以多吃些维生素A含量高的食物,少吃辛辣上火食物,忌食研究。
患者应该同时适当的调整个人不良生活习惯,坚持早睡早起,切忌不能熬夜,熬夜会加重胆囊的负担,调整好自身的心理状态,要经常进行锻炼,提升体质,增强身体抵御疾病的能力。
胆囊息肉何种情况下需要手术
并非所有的胆囊息肉都需要即刻治疗。(1)如果没有明显症状,但是当胆囊息肉有逐渐增大的趋势,或息肉直径超过 1 cm,或为单发病变,或息肉基底部宽大,或生长息肉的胆囊壁局部增厚,或息肉位于胆囊靠近肝脏或靠近胆囊出口的位置,或合并有胆囊结石等,特别是年龄超过 50 岁时,应考虑手术治疗;(2)有明显症状的患者,在排除精神因素、胃十二指肠和其他胆道疾病后,可行手术治疗;(3)因胆囊息肉而背负沉重思想负担,影响正常工作和生活的,也可进行手术治疗。(4)如患者没有以上情况,可不急于手术,建议每 3- 6 个月超声复查一次。
胆囊息肉的患者应该怎样治疗
胆囊息肉在医学上归总为胆囊息肉样病变(polypoid lesion of gallbladder ,PLG),可分为假性息肉与真性息肉。
假性息肉也称非肿瘤性病变,约占明胆囊息肉病人中82%,多为胆汁代谢异常引起的胆固醇结晶析出,属良性病变,这是最常见的胆囊息肉,另一种假性息肉称为炎性息肉,是由于反复多次的胆囊炎症,在胆囊壁局部纤维组织增生导致的炎性隆起。
B超检查是目前最常用的检查胆囊息肉的方法,一般多发性息肉多为假性息肉,而单发性息肉真性的可能性更大一些,如果B超提示息肉有血液供应,则表明其为真性息肉,如果是广基的更要引起注意,如果息肉较大,也可行CT检查,对良恶性的鉴别有帮助。另外,真性息肉如果直径超过1cm,其恶变的可能性也大大增加,应引起重视。
多发息肉,如果没有任何不适感,并且息肉小于1cm,可以每隔半年复查一次B超,同时可口服一些消炎利胆的药。如果经常有右上腹部不适、钝痛,又没有反酸等胃病表现,说明胆囊息肉已引起症状,应该考虑手术治疗。
对以下情况者均应考虑手术治疗:1B超描述息肉为单发、宽基底者;2大于10mm者;3 病变短期增大明显者;4合并有胆囊结石者。
胆囊息肉的治疗,如果是多发性的,那么就要选择手术的治疗方法来进行切除,大于10毫米的患者也需要用手术来进行治疗,但是如果胆囊息肉的病情不是非常的严重,那么患者可以采用保守治疗的方法来进行治疗,一旦患者发现身体有什么异常之后,就一定要及时的进行检查。
胆囊息肉治愈需要多长时间
1、息肉大小小于5mm的多发息肉、无明显临床症状的,不需手术治疗胆囊息肉,可继续观察,每三个月复查B超观察情况;
2、息肉小于10mm、无临床症状的单发性息肉,应定期观察治疗胆囊息肉,每3个月复查B超,若病变有增大趋势,应进行手术;
3、临床有明显症状的时候,比如常有腹泻、恶心、呕吐、厌油、口苦等消化不良症状以及腹部右上部疼痛的,是治疗胆囊息肉的好时期。这些情况手术后可以消除痛苦;
4、有其他并发症状如胆囊结石、胆囊炎或疑有癌变者等时,是需要尽快手术治疗胆囊息肉;
胆囊息肉形成的主要原因 胆囊息肉如何消除
胆囊息肉通过药物治疗,效果是比较差的,胆囊息肉也不可能自行消退, 最好还是到医院进行治疗,首先通过B超检查胆囊息肉的具体状况, 如果合并有肝功能损害或者严重的影响了生活质量,应该及时进行手术治疗。
胆囊息肉看什么科室比较好
胆囊息肉有三种:胆固醇息肉,炎性息肉,腺瘤性息肉。前两种息肉一般无恶变趋势,腺瘤性息肉尤其是单发息肉直径大于1厘米者,有恶变倾向。临床上以胆固醇息肉较多见,常为多发性,直径大于1厘米。但在手术前不易区分是哪一种息肉。一般认为,息肉单发,且直径大于1厘米,应及早手术;息肉多发,直径小于0.5厘米且无症状者,可暂不手术,但要定期复查;息肉直径在0.5~1厘米者,要追踪观察,短期内有增大趋势者,也应考虑手术治疗。
胆囊息肉是属于肝胆外科,去医院挂号的时候需要挂肝胆外科并且需要做外科检查,需要肝胆彩超检查或者手术治疗。如果多发性胆囊息肉需要手术治疗。也需要看胆囊息肉的大小 ,如果是超过1cm需要积极手术治疗。不需要担心。不能吃高脂肪饮食 。
在临床上,胆囊息肉的发病以中青年为主,30-50岁的人群占了总病人数的57.8%。胆囊息肉的隐蔽性强,有相当数量的人之前没有任何症状,只是体检时才发现。等出现症状时,多数与慢性胆囊炎相似,主要表现为右上腹部轻度不适;伴有结石时,可出现胆绞痛。
由于胆囊息肉的症状对于有些人很不明显,基本没有任何症状的表现,甚至没有办法发现。所以一定要做好日常的预防措施,比如:多吃有机食品,多食瓜果蔬菜,加强体育锻炼,保持心情愉悦。并且定期体检也是关键。如果发现自己有胆囊息肉的症状,一定要及时治疗。
胆囊息肉如何进行手术治疗
一般来讲,大多胆囊息肉是良性的,而且对日常生活的影响并不太大,因此很多人平时都不能感觉到它的存在。对无症状或轻微症状、病变,原则上不考虑手术,强调B超动态观察,每4~6个月要做1次检查,发现有增长趋势者,还可缩短复查期。
但胆囊息肉直径大于10毫米者;B超动态观察时,发现胆囊息肉体积增长较迅速;发现有胆囊息肉病变并且还伴有结石的患者等情况则要考虑手术切除。目前,胆囊息肉的手术方法有传统手术、腹腔镜手术和保胆手术。
传统手术:医学界普遍认为创伤大、恢复慢,目前使用得比较少。
腹腔镜手术:是在病人的腹壁上做四个小切口,然后放入穿刺器械,通过从肚脐放入的腹腔镜可以观察得一目了然,可以进行很好的切除工作。如果在有经验的医生操作下,则创伤小、恢复快。
保胆手术:胆囊有消化和储藏胆汁的作用,一部分患者觉得切了可惜,可以采用保胆囊取息肉的方法,保胆手术在皮肤上打个小口,用纤维胆道镜进入胆囊,找到病理的部位。
这种方法的优势在于保住了整个胆囊,而且可以做病理检查,看看息肉到底是恶性的还是良性的,如果是恶性的就同时处理。但这种方法开展的时间比较短,还有待临床的进一步观察。
胆囊息肉病变
胆囊息肉是泛指胆囊壁向腔内呈息肉状生长的所有非结石性病变的总称,,又称胆囊隆起性病变,是一种胆囊腔内的良性占位性病变,以胆固醇性息肉多见,多无症状,部分患者仅有轻微的上腹部不适或隐痛。对于胆囊息肉的治疗,应以手术治疗为主,以非术治疗为辅。手术治疗多采用胆囊切除术,方式除传统大切口切除以外,目前更多被采用的为腹腔镜胆囊切除及小切口胆囊切除,以及保胆取息肉术。建议您到正规医院就医,并且一定要在医师的指导之下采取积极正确的治疗措施。
胆囊息肉有哪些治疗方法呢
1.胆囊息肉的手术时机
(1)息肉呈单发,直径大于1cm,尤其是息肉位于胆囊颈部,患者年龄大于50岁的应该尽早手术治疗。
(2)胆囊内有多个息肉,并伴有胆囊结石,且患者年龄大于50岁的,可不考虑息肉直径大小,应当及时采取手术治疗。
(3)息肉单发病变小于1cm,患者年龄小于50岁的,可以每隔3-6个月随访检查,如果息肉增大或形态有变化应及时手术治疗。
(4)药物治疗胆囊息肉的过程中,如果发现病变有明显变化且反复发作的患者,也要积极进行手术。
2.胆囊息肉的三种手术方法
(1)在胆囊周围结缔组织中剥离的单纯胆囊切除术。
(2)切除全部胆囊结缔组织的全厚胆囊切除术。
(3)扩大胆囊息肉切除术。
胆囊息肉的症状表现:
1、超声诊断胆管息肉的经验表明,胆管内息肉样团块,不伴声影且不随体位改变而移动是胆囊息肉的病变较具有特征性的声像表现。但胆管息肉的症状应与胆道蛔虫残尸、胆管癌、胆管结石等病变的胆管内声像相鉴别。
2、胆囊息肉的症状与慢性胆囊炎的症状比较相似,主要表现为右上腹轻度不适,假如胆囊息肉患者伴有结石时,会有可能出现胆绞痛。但是有大部分的胆囊息肉患者没有症状,只要在健康体检或诊断其他疾病时才被发现。胆囊息肉的症状是一种多发性疾病,分为单发性胆囊息肉和多发性胆囊息肉两种。
3、大多数胆囊息肉的症状与慢性胆囊炎相似,主要表现为右上腹轻度不适,伴有结石时可出现胆绞痛,但也有相当数目的患者并无症状,只是在做健康体检时才被发现。一般以为,胆囊息肉是胆囊癌的诱发因素,近些年来国内外也有很多关于胆囊息肉癌变的报道,尤其在伴有结石时,癌变机率会明显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