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预防产出血 早接触早吸吮
如何预防产出血 早接触早吸吮
新生儿出生1小时内尽早进行早接触早吸吮,宝宝频繁的多吸吮妈妈乳房,不仅可以增加母乳量,还可以刺激脑垂体分泌缩宫素促进子宫收缩,有效地预防产后出血。与宝宝直接皮肤接触,可以增进母子感情,安稳宝宝与妈妈的情绪,减少出血。
避免奶水不足的小知识
1.产后72小时为泌乳过渡期
对于头几天的少乳,作为母亲千万不要慌张,因为产后72小时是建立泌乳期,是泌乳量从少到多的过渡时期。
分娩后早吸吮可促进下丘脑释放催产素和催乳素,使乳房早下奶,有利于乳汁分泌。
如果母亲在少乳期就使用奶瓶喂养,反而减少了新生儿对母亲乳头的刺激,从而母乳喂养失败。
2.出生后半小时内早接触、早吸吮
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对于纯母乳喂养的推荐定义为:在出生后半小时内给予婴儿早接触、早吸吮,除母乳外不添加任何食物和饮料包括水。
这样便能强化婴儿的吸吮能力,通过早吸吮刺激乳头神经末梢传入垂体前叶,促使乳腺提早分泌乳汁,提早充盈乳房,保证新生儿能吃到足够的母乳,不添加任何代乳品。
婴儿吸吮的次数越多,对母亲乳头乳晕的刺激越多,乳汁分泌也就越多。有效的吸吮也有利于乳汁分泌和乳房的排空,使泌乳始动时间提前、泌乳量增加、预防乳汁淤积。因此,早吸吮是保持乳腺不断泌乳的关键。
3.母乳喂养应按需哺乳
除了把好早接触、早吸吮的“时间关”以外,妈妈们还应按需哺乳,不要限制婴儿的吃奶次数。
按需哺乳能保证生长发育的需要,满足新生儿的口欲及心理需要。婴儿频繁有效的吸吮也能刺激泌乳素的分泌,加速产后子宫的恢复,并且能有效地预防奶胀。
4.母婴同室可促进母乳分泌
医院的传统做法是产后让产妇与新生儿分开,开奶时间推迟,就不利于产后泌乳,这可能会成为现代妇女产后缺乳的原因之一。近年来有些医院实行产后生活家庭化,让新生儿与产妇同居一室,产后尽早开奶,实践证明产妇的泌乳量有明显增加,所以,宝宝出生后一定要母婴同室,这样可以让新妈妈尽早开奶,从而促进母乳的分泌。
将母乳喂养坚持到底
1、信心
妈妈应该坚定母乳喂养的信心,充分了解母乳喂养带来的好处,并对能给宝宝充足营养的乳汁保持白信。遇到问题要耐心对待,特别是初产妇,喂养第一个孩子并不是件容易和舒适的事,妈妈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坚持下去。
2、支持
家庭和社会要大力支持母乳喂养。家人要鼓励妈妈进行母乳喂养,在妈妈需要帮助的时候提供大力支持。妈妈白己遇到问题时也要大胆求助,请专家或其他有经验的母亲提供意见和帮助。
3、营养
注意孕期和哺乳期营养,身体健康是妈妈能够坚持母乳喂养的前提,所以首先妈妈白己要做到饮食健康、均衡,才能保证白己和宝宝都能得
到充足的营养。
4、预防
孕检时发现乳头异常应立既纠正,不用担心,可在适当的时间根据医嘱,解决问题,做好预防工作。
5、早吸吮
早吸吮、早接触、早开奶。初乳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抗体,能提高婴儿抵抗力,促进胎便的排出,减少新生儿黄疸的发生。分娩后早吸吮可促进产妇下丘脑释放催产素,刺激子宫收缩,减少产后山血;早吸吮可强化婴儿的吸吮能力;早吸吮促进产妇泌乳素分泌,产生泌乳反射,促进乳汁分泌;早吸吮可增加母子之间的感情,促进长期的母乳喂养。
6、按需哺乳
母婴同室并按需哺乳,勤吸吮。当孩了饿了或母亲乳房胀了就应喂哺。喂奶的次数和问隔时问不受限制。按需哺乳能保证婴儿生长发育的需要,频繁有效的吸吮能刺激泌乳素的分泌,加速产后了宫的复旧,并且预防奶涨。母婴同室即母婴24小时在一起,每天分开的时问不超过1小时。母婴同室可保证按需哺乳,促进乳汁分泌,增加母了感情。母亲可以学到母乳喂养的知识,保证6个月纯母乳喂养。
如何预防产出血 体位
待产过程中,鼓励孕妈自由体位,取孕妇舒适的体位做适量的活动,未破膜产妇在助产士指导下可以下床自由活动,做直立前倾位扭臀动作,以方便宝宝以最合适的位置进入骨盆,从而加速产程进展,以缩短产程,减少出血。已破膜产妇在助产士指导下可以在床上左右翻身,切记不能因疼痛而在床上左右翻滚,从而导致胎方位不正而引起产程延长,增大了产后出血的风险。
特别提醒:每个月第三个星期三下午3点-5点孕妇学校分娩课堂有专业人员指导自由体位,带上你的爱人,来现场热身吧!
早产儿的护理 早产儿爱哭闹怎么办
早产宝宝不仅胎龄小,体重轻,身体素质也比一般的孩子要差些,医生一般都会先让早产宝宝到监护室进行特殊护理。医院护理过后,好不容易带着小宝宝回家了,对于毫无经验的父母来说,在家里应该要怎样特殊照顾早产宝宝呢?
应该要怎样特殊照顾早产宝宝
1、喂养要更精心
早产宝宝要恢复正常的生长发育,必须补给充足的营养,对于营养素的需求也高于正常宝宝,但这种需求同时和宝宝的生理特点存在着矛盾。
早产宝宝喂养需要妈妈更精心细心。母乳易于消化,营养均衡,有吸吮能力的早产宝宝应尽早哺乳。如无母乳,应喂早产儿专用配方奶,少食多餐,由稀到浓,由少到多,尽量根据宝宝的作息时间予以喂养。早产儿过早离开母体,因为母乳中缺乏维生素,生后易出现新生儿出血症,故应在生后及时补充维生素K及其他多种维生素。
早产宝宝的吸吮能力较差,吞咽反射不敏感,过多过快的喂养容易发生呛奶。对于吸吮力正常或稍差的宝贝,在喂母乳时注意喂养速度要慢,避免宝贝呛奶或窒息。对于吸吮能力差、不会吸吮但已具备吞咽功能的早产儿,可用滴管将奶液滴入宝贝口中。另外,早产宝宝的胃容量较小,胃肠道消化功能不健全,吃奶量过多易导致胃储留引起溢奶,严重的还会造成消化不良、腹泻。
2、宝宝更需保暖
早产儿的体温中枢发育不成熟,体表面积大,皮下脂肪少,不能稳定维持正常体温,很容易随着环境温度改变出现体温变化,合理保暖对于他们尤其重要。
适中的环境温度能使早产儿维持理想的体温,早产宝宝室内温度应保持在24 ~26 ,湿度保持在70%~80%。早产宝宝体重越轻,环境温度应越接近于早产宝宝的体温。妈妈要密切留意宝宝,勤量体温,尽量让宝宝的体温维持在36-37 。对于低体温或体重低于2千克的宝贝,应该立即放入暖箱。
3、养育环境要更舒适
新生儿宝宝需要大量的睡眠,这是身体发育成长的需要,早产宝宝尤其如此。给宝宝营造安静舒适的环境尤为重要。
由于早产宝宝视听觉发育不成熟,喜暗好静,应减少声光对早产儿的影响,房间内光线不宜过强,避免灯光直射宝宝眼睛,防止视网膜损伤。
保持安静,尽可能集中操作,动作轻柔,避免不必要的刺激和干扰。比如说话轻柔,尤其在靠近早产儿时要降低音量,最好不在早产儿暖箱或床旁说话;爸爸和妈咪走动要轻柔,尽量避免穿容易产生声音的鞋;监护仪及电话声音设定成最小音量,及时回应监护仪的报警;不要用力碰暖箱门,避免敲击暖箱等。尽量提供宝宝完整的睡眠时间,不宜使其突然惊醒,给宝宝提供一个舒适、安静、安全的环境。
4、抚触更须耐心
早产宝宝在妈咪体内没有发育完全,应给其更多的必要的身体刺激,促进身体机能的发育。研究证明,很多早产儿长大后表现为好动不安、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胆小害羞、脾气急躁,需要爸爸妈妈给予更耐心的情感抚慰和心理引导。
抚触是宝贝非常需要的亲密接触,有助于调节其神经、内分泌及免疫系统,增加迷走神经的紧张性,促使胃泌素、胰岛素分泌增加,同时减少宝贝的焦虑情绪,增加睡眠时间和奶量。抚触动作要轻柔,同时观察宝贝的反应。
相对于妈妈的抚触,爸爸和宝宝的抚触则更有利于身心的发育。有资料表明,父亲和孩子的接触过程,不仅有利于建立深厚的父子(女)感情,还能培养孩子坚毅、勇敢的性格。
5、疾病更不可忽视
早产宝宝常见疾病
早产宝宝对疾病的抵抗力低于足月宝宝,加上身体内部器官的功能性较差,如果没有采取安全有效的护理措施,早产宝宝的口腔、皮肤及脐部等身体部位容易发生病变。而贫血、骨发育不良(如早产儿佝偻病)、慢性肺功能异常(如支气管肺发育不良)、视力发育异常(如早产儿视网膜病等也需要多加注意。
早产宝宝接种疫苗
很多早产儿因体重过轻,暂时不宜接种疫苗。当孩子体重达到2000克时,可以考虑实施预防接种。但由于孩子出生体重不同,经历的疾病过程也不同,达到2000克的早晚差异较大。今后的预防接种程序只能因人而异,由医生为您的孩子制订特殊的预防接种时间表。家长应该根据这特殊的时间表到当地保健部门为孩子进行接种。
早产儿在各个方面都要比足月儿落后一些,所以需要爸爸妈妈们更加细心地呵护。如果早产儿有哭闹的现象,爸爸妈妈们要尽量用轻柔的方法来应对,如果宝宝有异常症状时,需及时就医。
新生儿低血糖如何护理 保证多次足量喂养
早期多次足量喂养,是预防和治疗新生儿低血糖症的关键措施。母乳是婴儿最佳营养食品和饮料,应首先母乳喂养,如母亲尚未泌乳,可在生后半小时给予10%葡萄糖液口服,反复多次直至泌乳后改为母乳喂养。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吸吮吞咽功能良好者,可直接哺喂母乳;吸吮吞咽功能差者,可采用鼻胃管喂养。
早产儿怎么护理
早产儿由于组织器官发育不成熟,生活能力差,抵抗力差,体温调节能力也差,呼吸和消化功能不健全,因此需要精心护理,注意保暖、合理喂养以及预防感染。
1.保暖
早产儿体温调节功能不稳定,所以保暖保湿很重要,出生之后立即擦干皮肤,穿上柔软温暖的衣服,有条件时可置于保暖箱中,湿度保持在60%左右。箱温根据孩子的体重来调定,使孩子的体温维持在正常范围之内。在没有条件的地方,可以用热水袋保温,将热水袋放在被子下面或者两侧,2小时换水1次,但是,要注意防止烫伤。
2.喂养
由于早产儿吸吮、吞咽能力差,尤其是那些出生周数小的早产儿,甚至连吞咽都很困难,早产儿喂养也就成了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如果出生体重较大,已经具有吸吮能力的孩子,可以直接母乳喂养,刚开始时,每次喂奶5~10分钟,每日5~8次,然后逐渐增加喂奶的次数和喂奶时间。对于体重较轻,吸吮和吞咽能力都较差的早产儿,可以从鼻孔插胃管,将母乳从胃管中缓缓注人,胃管喂养可以减少呕吐和窒息的发生,又能保证孩子的摄入量。但是,有些孩子已经具有一定的吸吮和吞咽能力,但还无力吸吮母乳,可用滴管和小勺喂母乳。对于孕周小于32周、体重小于1500克的早产儿,出生之后可以用脐静脉插管,输入氨基酸、脂类、葡萄糖以及各种维生素和电解质。
3.防治感染
早产儿居住的房间要保持室内空气洁净,暖箱以及日常护理用的体温计等用具,应当每日消毒。早产儿每日进行擦浴,同时,注意检查眼睛有无分泌物,口腔有无鹅口疮,脐带情况如何,皮肤上有无脓泡等皮疹。患呼吸道感染和皮肤感染的医护人员尽量避免与早产儿接触。
早产儿可以出院的条件:当早产儿体重增至2000克以上。在不吸氧的情况下,没有呼吸暂停。能够自己吸吮乳汁。在24℃的环境中可以保持体温稳定,孩子就可以抱回家去抚养,但是需要定期到儿童保健门诊随诊,连续监测孩子的生长发育情况。
如何预防产出血 二便
各位宝妈需要在动产前保持大便通畅,确保两个小时能排一次小便,切勿憋尿,排空大小便,以减少因膀胱充盈而影响胎头下降,导致产程延长,子宫收缩不好,增加出血风险。
涨奶怎么预防 及早开始吸吮
让宝贝及早开始吸吮,在出生半小时内开始哺喂母乳,这样乳汁分泌量也会较多。注意哺喂次数,约2-3小时1次,以移出乳汁,保证乳腺管通畅,预防涨奶。如果乳汁分泌过多,宝贝吃不了,应用吸奶器把多余的奶吸空。这样既解决产妇乳房胀痛,又能促进乳汁分泌。
急性宫颈炎的主要症状
【急性宫颈炎症状】白带增多,呈粘液脓性,伴有腰酸及下腹部坠痛。常有下泌尿道症状,如尿急、尿频、尿痛。严重时可出现经量增多、经间期出血、性.交后出血等症状。
【慢.性宫颈炎症状】白带增多、黏稠呈脓.性、有时带有血丝或少量血液,也可有接触性.出血。下腹或腰骶部疼痛,常有盆腔沉重感、痛经或月经不调,常于经期或性.交时加重
宫颈炎的危害:
导致不.孕:炎症造成的白带黏稠、脓性,会不利于精子通过宫颈管,从而导致不.孕。
诱发流.产:宫颈炎会使组织变化,弹性下降,使产程不顺利,进而诱发流.产、早.产
影响性.生活:严重的宫颈炎会影响性.生活质量,会让女性在性.生活过程中感到疼痛和不舒服,进而排斥性.生活。
诱发癌.变:据统计,有宫颈炎的妇女,其宫颈癌.发病率比没有宫颈炎的妇女高10倍。
早产儿因体内糖元储备不足生后易发生低血糖吗
早产儿因体内糖元储备不足生后易发生低血糖,因此主张早期足量喂养,生后6小时开始,喂奶前先试喂糖水1~2次。体重过低或一般情况弱者可推迟喂养,但要静脉补液。补液期间要让早产儿经常吸吮空奶头,利于刺激胃肠激素的分泌。凡具吸吮力的早产儿最好吃母乳,若无人乳,应喂专用于早产儿的配方奶。早产儿由于免疫功能低下,易患感染性疾病,为预防感染,护理早产儿时要先用肥阜洗手,有传染病时及时隔离。尽量减少探视的人数和次数,不要让成人随便触摸孩子,以免增加感染机会。
如何预防产出血 饮食与体能
临产前宜进食高热量高蛋白易消化饮食,如鸡蛋,坚果,米饭,汤水和水果等。产前喝蜂蜜水软化宫颈,准备一些巧克力、红牛等帮助孕妇补充能量的食物带进产房待产。备好红糖水,保证产程液体的补充,宫口开全后就可以先喝两杯甜度适中的红糖水,以提高产妇体内的能量储备,以防新生儿出生后出现低血糖。宝宝出生后,可以继续喝红糖水,补充血容量,缓解产时的疲惫,减少出血。
产前备好眼罩和耳塞,在分娩发动早期,尽量多休息,闭目养神,通过轻音乐或是胎教音乐来放松身体。以减少疼痛时喊叫导致的体能消耗。
哺乳期妈妈怎么做有益乳房健康
1、调饮食,护脾胃:乳汁为气血所化生,气血又来源于脾胃,故只有脾胃功能正常,气血化生有源,乳汁才能充足。产妇因产伤而血气俱伤,脏腑虚弱,脾胃运化功能较差,因此饮食以富于营养,易消化为佳。不宜过于肥甘、滋腻,忌生冷、辛辣之品,以免再伤脾胃,影响化源而致缺乳,或胃热蕴结酿成乳痈。《产孕集·调摄》:“凡产后……饮食宜淡泊,毋食盐,犯之令无乳,毋食生冷坚硬一切异物,毋食炙博煎炒,毋过于肥腻,皆令致病。”《济阴纲目》:“饮食厚味,以致胃火上蒸,乳房乳汁为浊脓。”
2、早接触,早吸吮:产后实行早接触、早吸吮,掌握正确喂奶的技巧,是产后母乳喂养成功的关键。主张产后半小时内进行母婴的皮肤接触,早吸吮以及住院期间24小时母婴同室,按需喂养,不喂母乳代用品,不使用人工奶瓶奶头等。同时工作人员应随时提供指导。
3、畅情志,防肝郁:乳汁的分泌与精神情志因素有密切的关系。肝喜条达,主疏泄。疏泄有度,则乳汁分泌如常。产时失血,血虚火动,肝气易郁,若产后情志不遂,肝失条达,疏泄失司,乳汁运行受阻而产生缺乳。《格致余论》:“乳子之母,不知调养,忿怒所逆,郁闷所遏,厚味所酿,以致厥阴之气不行,故窍不得通,而汁不得出。”因此哺乳期应保持精神愉快,心情舒畅,避免因倩志不畅而发生的乳汁不足或其他乳病。
六大催乳食材,让新手妈妈奶水超充足! 产后缺乳的预防和调理母乳喂养
1.孕妇在孕期须做好乳头护理,若有乳头凹陷者,要经常把乳头向外拉,并要常用肥皂擦洗乳头,防止乳头皲裂而造成哺乳困难。
2.预防产后大出血而引起产后贫血,加强产后营养,积极纠正孕期贫血。
3.现在临床提倡母乳喂养,母婴同室,早接触,早吸吮,于产后30分钟内开始哺乳,尽早建立泌乳反射,坚持按需哺乳的原则。
4.保持乐观的情绪,忌抑郁、烦躁、恼怒等不良情绪的刺激,适当锻炼,有利于气血调和。
5.产后妇女要早哺乳、定时哺乳,以促进乳汁的分泌。
如何预防产出血 及时排尿
产后排尿非常非常的重要,因为膀胱充盈会影响子宫收缩,引起产后大出血,所以在分娩后及时饮水,建议红糖水热饮1000ml左右,尽量在产房内解出小便,不要超过4小时排尿,第一次小便应在床上使用便盆,第一次下床时需在床边坐5分钟,无头晕眼花方可在家属陪同下地,以防发生晕厥跌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