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尿的病因
遗尿的病因
遗传因素(25%):
遗尿症有明显遗传倾向,遗传基因定位在染色体22q11上,统计表明双亲遗尿,单亲遗尿,无遗尿者后代遗尿发生率分别为77%,44%,15%。
发育迟缓(15%):
若大脑唤醒中枢发育延缓,则保持婴儿时期由低级中枢反射来完成的排尿模式,这种患儿常见其他发育延迟现象,儿童丘脑和垂体发育滞后,抗利尿激素夜间分泌减少,夜间尿量增多,这种功能性膀胱容量减少与夜间尿量不相匹配是遗尿的重要原因。
尿流动力学因素(10%):
睡眠时尿流动力学检查发现1 /3~1/2患儿膀胱极度活跃,自主收缩频繁且幅度大,这种不稳定膀胱可使患儿功能性膀胱容量进一步缩小。
继发性因素(8%):
继发于泌尿系统感染或梗阻 如后尿道瓣膜病和环状狭窄等。
神经系统因素(5%):
病人机体发育或疾病导致神经功能异常。
心理因素(3%):
病人遭遇某些事情导致心理压力。
发病机制
目前认为遗尿症的发病机制可能是膀胱逼尿肌与括约肌之间神经调节功能不平衡造成,当逼尿肌强烈的收缩力超过括约肌阻力时可出现遗尿现象,也可能与膀胱括约肌发育不全或麻痹有关。
糖尿病可导致小儿遗尿症吗
小孩子尿床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但如果小孩经常尿床那就不是正常了,这可能是小孩患了遗尿症,那糖尿病可导致小儿遗尿症吗?
近年来,糖尿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小儿糖尿病虽比成年人少得多,但也有增高的趋势。糖尿病在乳儿期较少见,到了儿童期、少年期,发病率明显提高。据资料显示,父母中若有一人患糖尿病,子代发病率约为7%;若父母均患糖尿病,子代发病率高达30%—50%,可见,遗传因素对糖尿病的发生起着重要作用。
另外,糖尿病与病毒感染、自身免疫反应、激素失调等因素也有关。糖尿病可分为三类,一类为胰岛素依赖型(Ⅰ型);另一类为非胰岛素依赖型(Ⅱ型);还有一类为各种继发性糖尿病。儿童时期发生的糖尿病绝大多数是Ⅰ型,而中老年阶段起病者绝大多数是Ⅱ型。
小儿糖尿病起病较急,症状也较成年人重。患儿年龄越小,酮症酸中毒的发生率越高。多食、多饮、多尿、体重减轻是糖尿病的“三多一少”症状。幼儿可出现夜尿增多或突然发生遗尿;多食并非儿童糖尿病必然出现的症状,患儿食欲可能正常甚至减退;有的患儿则因莫名其妙的消瘦、精神萎靡、呼吸道或皮肤反复感染而被发现。
糖尿病如果发生于成年人,常有多食、多饮、多尿症状,其远期并发症是微血管病变所致的眼睛、心脏、肾脏和神经系统损害。
婴幼儿患糖尿病时,多饮、多尿症状不易被发现,患儿常因夜尿多而出现遗尿。由于遗尿在幼儿阶段比较普遍,故很容易被家长忽视。
小儿糖尿病的致命危险是酮症酸中毒,并非微血管病变所致的并发症。患儿年龄越小,酮症酸中毒的发生率越高。酮症酸中毒常表现为多尿、呕吐、腹痛、严重脱水、神情呆滞甚至发生昏迷。
糖尿病一般都有“三多一少”的特点,小便过多就是其中之一。患糖尿病的小儿,一旦尿量倍增,会使小儿遗尿发作机会增多,也会更重,所以小儿糖尿病与小儿遗尿往往并发出现。治疗不当会长久难愈。糖尿病早已被现代医学界公认为终身难愈的疾病,因糖尿病引发的小儿遗尿当然也会伴随终身。一旦因糖尿病造成了小儿遗尿,治疗的难度就会更大。
小孩糖尿病好多都是Ⅰ型糖尿病,糖尿病人可以出现遗尿症状。随着糖尿病的逐渐减轻,有的症状也就好转了。适当做一下饮食注意,多做一下锻炼,可以不同程度缓解症状的。比如,适当憋憋尿,小便中断疗法,睡前注意饮食少喝水,睡前去厕所。睡觉中间逐渐推迟叫起夜时间等等,或许就会好多了。
小儿遗尿
一般情况下,孩子在3~4岁开始控制排尿,如果5~6岁以后还经常性尿床,每周二次以上并持续达6个月,医学上就称为“遗尿症”。夜遗尿是一种常见病,在我国男孩比女孩患此病的概率高。小儿遗尿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遗尿,原发性遗尿是指小儿从小至就诊时一直有遗尿,而继发性遗尿是指小儿曾经停止遗尿至少6个月,以后又发生遗尿。排除疾病引起尿床的原因,原发性夜遗尿确切病因尚不清楚。
成人遗尿是什么原因
成人遗尿指成年人有经常遗尿现象,是不正常的,是一种亚健康状态表现之一,多由儿童尿床没有纠正延续而来,与人体肾气不足有关。
遗尿包括两种情况,一则指遗尿病,即俗称的尿床。二则指遗尿症,即不仅是将尿液排泄在床上,同时也在非睡眠状态或清醒时将尿液排泄在衣物或其它不宜排放的地方。
从病理角度看,前者多为神经功能不协调所致,多为单纯性持续性,即除尿床外无其它伴随症状。后者多为器质性病变,诸如神经系统的损害、相关器官的占位性病变,多为伴随性和一过性,即除尿床外还有其它更明显的病理表现,可随其它病变好转而好转。
包茎,包皮过长,尿道狭窄等泌尿系统疾病/长期的便秘或腹泻/肛裂/肠激惹综合症等胃肠道的疾病/垂体性或肾性尿崩症/糖尿病/食物过敏反应/蛲虫症/蛔虫症/心,肝,肾,肺等躯体疾病都可成为遗尿的原因,以上原因约占遗尿病人的10%。
介绍小儿遗尿的诊断检查
小儿遗尿的诊断检查概述。小儿遗尿症俗称尿床,。一般至4岁时仅20%有遗尿,10岁时5%有遗尿,有少数患者遗尿症状持续到成年期。遗尿症的后遗症会伴随患儿一生,所以一定要及时治疗。治疗之前需要经过科学的诊断检查,今天就请专家来为大家简单讲讲,小儿遗尿的诊断检查。
小儿遗尿诊断:
诊断原发性遗尿的原则主要为排除继发性遗尿的各种病因。
①病史:注意有无遗传因素,遗尿是否由婴儿开始,后来才出现者及日间有排尿症状者可能继发性遗尿。同时有便秘或神经系疾患者可能继发于神经原性膀胱。
②体检:作全身详细体检,特别注意肛门括约肌张力是否正常,有无脊柱裂,会阴部感觉有无减退及下肢活动是否正常。
③实验室检查:尿常规、尿培养。
④X线检查:平片观察有无脊柱裂,膀胱尿道造影观察有无机械性梗阻。
⑤尿流动力学检查:尿流率检查观察有无下尿路梗阻,膀胱内压测定观察有否无抑制性收缩。
小儿遗尿检查:
对每位患儿应作尿常规检查,排除泌尿系统感染和糖尿病等,并作泌尿系统B超,脊柱的X射线片,了解有无各种畸形。进一步可相应的检查血的抗利尿激素的水平,了解有无分泌不足;通过尿流动力检查可了解膀胱的功能问题。部分患儿还需进行脑电图检查。
孩子长大尿床很可能是有隐性脊柱裂
一、脊柱畸形的病因
二、脊柱畸形的症状
三、脊柱畸形的治疗
立马就要上小学了,可孩子晚上还是尿床,妈十分焦虑,带孩子来看医生,血、尿陈规检察正常,泌尿系统B超检察无阳性发现,后做X线腰骶部正位片时发现有隐性脊柱裂,隐性脊柱裂正是小儿遗尿病因之一,是脊柱变形的一种。实在像这样的例子现实生活中是有不少的,甚至有些人长大到十几岁也有尿床这样的情况出现,这说明是真的有疾病了,妈妈应该及时带小孩子到医院就诊治疗。
一般正常婴儿“反射性排尿”,两到三岁以后能“有意排尿”,四岁以后仍然任意排尿则称“遗尿症”。小儿遗尿症与精神因素、卫生习惯、局部炎症、蛲虫症、环境因素、肾脏及尿道器质性疾病及骶神经功能有关。有调查资料表示,儿童遗尿症中有30~40可发现隐性脊柱裂。隐性脊柱裂是脊柱先天畸形中常见的一种,一般只有脊柱管缺损,脊髓本身正常,因此没有神经系统症状,也不影响健康。由于骨骼缺损大都在腰骶部,多无明显临床症状,由于马尾神经受损而使膀胱括约肌功能障碍,表现有夜间遗尿、尿频等。所以有遗尿症儿童排除其他因素后有必要做骶部X线摄片,或许能找到病因所在。目前对隐性脊柱裂所致的遗尿症尚无一定有效的治疗方法,必要时可能作手术治疗,效果较好。部分随年龄增长、马尾升高而遗尿症有自愈倾向。孩子四岁以后还尿床,妈妈需及时带孩子到医院检察,很有可能是患了隐性脊柱裂。
小儿遗尿按摩方法 小儿遗尿病因病机
遗尿是由于膀胱失于约束所致,而导致膀胱约束功能失常的原因很多,可以是因为先天不足,脾,肺,肾功能失调,也可以是湿热下行影响到膀胱功能。
需要注意的是,学龄前后的孩子若因为白天游戏玩耍过度,夜晚睡眠过沉,偶然发生遗尿,则不属于疾病。
小孩晚上遗尿是什么原因 遗传因素
30%遗尿孩子的爸爸和20%遗尿孩子的妈妈,在小时候也曾犯遗尿病。反过来讲,爸妈均有遗尿史,他们儿子有40%会遗尿,他们的女儿有25%也患此病。另外,在双胞胎、单卵双胎兄弟同时遗尿的要比双卵双胎高出2倍,可见,遗尿有遗传倾向。
遗尿的原因是什么 疾病因素
遗尿也有可能是因为患有一些泌尿道疾病而引起的;遗尿由疾病引起的有包茎炎、包皮龟头炎、尿道口狭窄、外阴炎、阴道炎、尿路感染、肾病等,多伴有泌尿系统的其他症状。
遗尿症的病因
原发性遗尿的主要病因可有下列几种:①大脑皮层发育延迟:不能抑制脊髓排尿中枢,在睡眠后逼尿肌出现无抑制性收缩,将尿液排出;②睡眠过深:未能在入睡后膀胱膨胀时立即醒来;③心理因素:如患儿心理上认为得不到父母的喜爱,失去照顾,患儿脾气常较古怪、怕羞、孤独、胆小、不合群;④遗传因素:患儿的父母或兄弟姐妹中有较高的遗尿症发病率。
小儿遗尿症危害大
什么是小儿遗尿
儿童到了能够控制膀胱排尿的年龄但仍不能从夜间睡眠中醒来所发生的无意识排尿行为称为遗尿症(enuresis)。正常小儿在1~1.5岁时就可以在白天自觉控制排尿,有些小儿到2~2.5岁时虽可在白天控制排尿,而夜间仍有无意识的排尿,这是一种生理现象。 3岁以后经常发生或5岁以上有时发生(至少每月1次)的夜间不自主排尿,则属于遗尿。遗尿在儿童中较多见,4~7岁约有20%~25%,7岁以上有约10%的儿童出现遗尿。男孩较女孩多见,单纯夜间遗尿远较日间或日夜混合型遗尿多见。
小儿遗尿的原因有哪些呢?
根据小儿遗尿的病因可分为原发性遗尿和继发性遗尿。
1、原发性遗尿症无任何泌尿系统、神经系统、行为心理障碍及内分泌系统症状疾病,且从婴儿期起病的遗尿为原发性遗尿症。
2、继发性遗尿症有过6个月以上能控制排尿的历史,而后来出现遗尿者称为继发性遗尿。
小儿遗尿的常见原因如下:
(1)泌尿系统疾病:如下尿路畸形或梗阻合并泌尿系感染、肾功能不全及肾小球疾病等。
(2)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尿崩症、镰状红细胞贫血、便秘、某些食物过敏等。
(3)神经系统疾病:如大脑发育不全。
(4)精神创伤和行为问题:如父母或母亲死亡或离异等,此类常为间歇性或一过性。
另外,根据资料,遗尿症的发生和遗传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父母曾有遗尿倾向的,孩子发生遗尿的概率可高达3/4。另外不可忽视的是,许多诱发因素,直接导致小儿遗尿的发生,例如蛲虫病,包茎、包皮过长,尿道口狭窄,疲劳和精神因素等。
小儿遗尿有哪些危害?
有些小孩遗尿会自动治愈,有些不会,却带来更严重的后果。
1、胃肠系统挑食、厌食、面黄肌瘦或虚胖、乏力、易饭前腹痛或受凉腹痛、易晕车、大便溏稀或干燥,直接影响机体的营供应及吸收。
2、大脑神经系统睡眠昏沉、难以叫醒为遗尿病的突出表现特点,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烦燥易怒、多梦咬牙、睡觉乱蹬乱翻、注意力不集中、好动或不能久坐、精神萎糜等,直接影响大脑神经系统的功能及其发育,致使智商下降。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显示:尿床孩子的智商比正常儿童低17%-23%。
3、免疫系统易感冒发烧,易患各种传染病,直接危害机体。
4、皮肤关节皮肤干燥、过敏、皮肤病、盗汗(夜间睡中出汗)、自汗(白天不自主出汗)、手脚易出汗、腰疼、腿软无力,甚或两腿的长短粗细有差异。
5、心理方面羞愧、自卑、内疚、胆怯或胆小、恐惧、焦虑,久而久之,引起人格变态,表现性格内向、孤癖、不合群、神经质或有暴力倾向等。
6、发育状况隐睾、隐裂、疝气、包茎、小阴茎、小子宫、囱门愈合晚、走路晚、说话晚、身高体重差,严重危及生长发育,若错过治疗时机,将遗恨终身,还将累及后代。日本厚生省儿童治疗中心5年观察1270例尿床儿童发现身高比正常儿童低2-5cm。
7、生殖功能少精、早泄、阳痿、不育等;月经不调、闭经、排卵障碍、更年期提前、不孕等,直接影响生育及性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