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尿的原因
遗尿的原因
医学上把儿童不能自主控制的排尿称为遗尿症”。0-2岁的婴儿不能自主排尿是正常现象,因为神经系统和膀胱功能尚未发育成熟。5岁时大约有15%的小儿仍有夜间遗尿。一般到5岁时,大部分小儿夜间遗尿消失。夜间遗尿的男孩明显较女孩多,大部分女孩到了2岁时白天和夜间都不遗尿。
遗尿症的病因很多,包括发育迟缓、睡眠不正常、遗传因素、心理因素以及疾病影响。儿童2-4岁是能控制夜间排尿的最敏感阶段,如果小儿在这段期间生活环境不稳定、焦虑情绪重易导致遗尿症。
多数遗尿症的小儿无器质性疾病。就医时第一步要做的检查是查尿液,若无脓细胞、红细胞等感染证据可不需要进一步检查;反之,尿液如有异常,则还需要做B超、X光等泌尿外科专科检查。
遗尿的原因 家庭因素
严重精神创伤、极度惊吓、打骂、家庭不和、过分溺爱、过度疲劳后常发生遗尿;教育上欠缺,如疏于排尿训练,或过早强制排尿训练,或无规律的喊醒孩子,也是导致遗尿症的原团之—。
孩子遗尿症原因与事项
遗尿症原因
1大部分尿床的孩子存在着夜间“抗利尿激素(AVP)”分泌不足,导致孩子晚上的尿液增多。
2尿床的孩子可能还有膀胱功能障碍,即功能性膀胱容量减小(俗称小膀胱)或膀胱不稳定。
3中枢睡眠觉醒功能与膀胱的联系障碍。
4遗传因素对孩子尿床也有一定影响。
遗尿症孩子日常注意事项
1为避免孩子夜间熟睡后不易醒,白天应注意不要过度疲劳,中午最好安排一个小时的睡眠时间。
2晚饭菜中少放盐,少喝水,少喝汤。
3睡觉前制止孩子过度兴奋,要孩子养成睡觉之前排空小便再上床的习惯。
4父母要培养孩子自觉起床小便的习惯。入睡前提醒孩子自我默述“今晚x点起来小便”,父母还可以在孩子经常遗尿的钟点到来之前叫醒他,让他在清醒状态下小便。
5.训练孩子白天憋尿也可作为一种方法,每当出现尿意时主动控制暂不排尿,开始可推迟几分钟,逐渐延长时间。
小儿遗尿的主要原因
1、遗传:30%遗尿儿童的父亲和20%遗尿儿童的母亲,在小时候也曾犯遗尿病。反过来,父母有遗尿史,他们的儿子有40%会遗尿,女儿有25%会遗尿。
2、膀胱容量较小:一般来说,遗尿儿童的膀胱容量比正常儿童小。膀胱内还没容多少尿,它就收缩排尿了。
3、睡眠过深:孩子睡得很熟,很难唤醒,以致遗尿。这是较常见的现象。
4、精神紧张:这种原因引起的遗尿多为继发性遗尿,发生于2至4岁儿童,常是间歇性的或暂时性的。这类精神因素有:父母离异、亲人去世、家庭气氛紧张、遭受虐待等等。
5、泌尿系统畸形、感染,或患多尿(如、尿崩症、肾小管病)有及脊柱裂、脑脊膜膨出等均可引起小儿遗尿。
小儿遗尿的发病原因
1.遗传因素夜遗尿通常在家族中显性遗传,若父母都曾为夜遗尿患者,他们的孩子便有3/4机率尿床。若父母一方有曾为遗尿患者,他们的孩子有1/2的机率患病。
2.疾病因素蛲虫症(虫体对尿道口的刺激)、尿路感染、肾脏疾患、尿道口局部炎症、脊柱裂、脊髓损伤、骶部神经功能障碍、癫痫、大脑发育不全、膀胱容积过小等,但因病引起的遗尿只占很小的比例。绝大多数孩子的尿床与精神因素、卫生习惯、环境因素等有关。
3.睡眠很深不能及时醒来排尿。
4.膀胱的夜间控制能力发育迟缓由于膀胱的夜间控制能力发育迟缓,夜遗尿患者随年龄的增长,症状或许有所改善,停止尿床;但停止夜遗尿可能需要几年的时间,甚至有1%的人进入青春期后还继续尿床。
5.环境因素环境的改变、气候变化如寒冷等。此外,孩子入睡前饮水过多,吃了含水量多又有利尿作用的水果,父母在孩子夜间有便意时没有及时把尿等,都会造成孩子尿床。
6.不能产生足够的抗利尿激素ADH抗利尿激素是一种由人体自然产生并可减少尿液量的激素。有20%~30%的夜遗尿孩子在睡眠中,身体不能产生足够的控制尿激素ADH。
7.其他部分患儿没有受到排尿训练,如长期使用尿布,父母夜间不唤醒孩子,甚至有些父母在孩子躺在床上睡眠时帮他们排尿,造成孩子睡眠中排尿的习惯,久之容易发生夜间尿床。
成人遗尿是什么原因
成人遗尿指成年人有经常遗尿现象,是不正常的,是一种亚健康状态表现之一,多由儿童尿床没有纠正延续而来,与人体肾气不足有关。
遗尿包括两种情况,一则指遗尿病,即俗称的尿床。二则指遗尿症,即不仅是将尿液排泄在床上,同时也在非睡眠状态或清醒时将尿液排泄在衣物或其它不宜排放的地方。
从病理角度看,前者多为神经功能不协调所致,多为单纯性持续性,即除尿床外无其它伴随症状。后者多为器质性病变,诸如神经系统的损害、相关器官的占位性病变,多为伴随性和一过性,即除尿床外还有其它更明显的病理表现,可随其它病变好转而好转。
包茎,包皮过长,尿道狭窄等泌尿系统疾病/长期的便秘或腹泻/肛裂/肠激惹综合症等胃肠道的疾病/垂体性或肾性尿崩症/糖尿病/食物过敏反应/蛲虫症/蛔虫症/心,肝,肾,肺等躯体疾病都可成为遗尿的原因,以上原因约占遗尿病人的10%。
小孩晚上遗尿的原因
1、 遗传因素 :小儿遗尿与遗传息息相关,研究发现,家族有患病史,其家族幼儿单卵双胎的患病率较双卵双胎者为多。
2、 功能性膀胱容量减少 :遗尿患儿的膀胱容量低于正常值,平均小于正常50%,膀胱容量低,蓄尿容量小,刺激遗尿。
3、 睡眠过深
:夜间儿童睡眠深沉,不易被唤醒,不能自行起床排尿,有时被家长唤醒也是迷迷糊糊的,大脑昏沉,不易接受来自膀胱的尿意而觉醒,甚至在梦中发生反射性排尿,也就尿床了。
4、 心理因素
:儿童受到强烈的刺激或长期生活在不良的氛围环境里,会引发遗尿。加之家长对遗尿儿童的教育方式不正确,不能使用良好的疏导方式来纠正孩子的遗尿行为,反而责骂、规打孩子,加重了患儿的病情。
5、 未养成良好的排尿习惯
: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家长只是一味的给孩子把尿,或者让孩子自己排尿,任其边尿边玩,孩子未养成靓好多饿排尿习惯,无法自主憋尿,导致在夜间睡梦中,无意识的将尿液排出。
小儿遗尿症治疗
一概念
一般情况下,孩子在3~4岁开始控制排尿,如果5~6岁以后还经常性尿床,每周二次以上并持续达6个月,医学上就称为“遗尿症”。夜遗尿是一种常见病,在我国男孩比女孩患此病的概率高。小儿遗尿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遗尿,原发性遗尿是指小儿从小至就诊时一直有遗尿,而继发性遗尿是指小儿曾经停止遗尿至少6个月,以后又发生遗尿。排除疾病引起尿床的原因,原发性夜遗尿确切病因尚不清楚。
二治疗
儿童尿床的行为疗法
(1)排尿中断训练 鼓励孩子在每次排尿中间中断排尿,自己从数1数到10,然后再把尿排尽,这样能训练并提高膀胱括约肌控制排尿的能力。
(2)忍尿训练 白天让孩子多饮水,当有尿意时,让他忍住尿,每次忍尿不超过30分钟,每天训练1~2次,使膀胱扩张,增加容量,从而减少夜间排尿的次数。
(3)定时训练 在以往晚间经常尿床的时间,提前半小时用闹钟结合人为叫醒,让其在室内来回走动,或者用冷水洗脸,使在神志清醒状态下把尿排尽,目的也是有助于建立条件反射。
(4)家长要及时发现孩子尿床 督促孩子自己排空残余尿、擦干局部、更换内裤及干床处理。
(5)总结记录 家长每天记录尿床的原因、次数,在日程表上对尿床、不尿床都做个记号,每周总结一次,找出原因,当孩子有进步时应给鼓励。
(6)争取晚上少喝水
药物治疗
(1)丙咪嗪 为中枢兴奋剂,可减轻睡眠深度,每晚口服,适用于觉醒障碍型。
(2)奥昔布宁 别名尿多灵,能降低膀胱内压、增加容量,减少不自主性的膀胱收缩,入睡前口服,适用于昼夜尿频型。
(3)麻黄素 睡前口服,可增加膀胱颈部和后尿道的收缩力,同时有兴奋中枢作用,可用于混合型。
(4)去氨加压素 是一种人工合成的抗利尿激素,别名弥凝,睡前口服,适用于夜间多尿型。
遗尿症的原因
1.遗传因素
本病的家族发病率甚高。提示遗传与本病有一定关系。
2.功能障碍
功能性膀胱容量减少。
3.睡眠过深
本病患儿夜间睡眠很深,不易唤醒,唤醒之后,往往还是迷迷糊糊、半醒不醒,因此夜间唤醒排尿,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相对比较困难。其原因在于睡眠过深,不能接受来自膀胱的尿意而觉醒发生反射性排尿,遂成遗尿。
4.心理因素
亲人的突然死伤,父母吵闹离异,母子长期隔离,黑夜恐惧受惊,均可导致孩子遗尿。
5.排尿习惯训练不良
我们的孩子在生活中不要太溺爱孩子,让自己有独立的生活习惯,尽量的让孩子学会自己大小便,不要给孩子养成娇生惯养的毛病,这样的话,孩子就会自己在晚上尿尿的时候叫大人了!
遗尿症有哪些原因
我的孩子在5岁半的时候还会尿床,看到别人家的孩子到了这个年龄都没有了尿床的情况,我才意识到儿子的情况可能是一种病,在我的一番了解后知道了儿子确实是有遗尿症。当时去医院给儿子做了检查,当时显示儿子有些肾虚,也就是这个原因导致他5岁多了依然还在尿床,好在在一番治疗后儿子的情况好转了。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下遗尿症有哪些原因?
1膀胱小、膀胱括约肌功能差可引起遗尿症,白天小便次数多,有尿憋不住,有尿急、尿频现象,有个别的孩子白天还有尿裤子现象。
2大脑内分泌失调,肾气不足可引起遗尿症,孩子再晚上12-2点之间尿床,叫时迷糊,不叫则尿。
3脾胃虚弱可以引起遗尿症,这个情况下的孩子会饭量小,挑食,体弱多病,易感冒上火闹嗓子。
4膀胱中枢神经功能失调会场导致遗尿症,灵敏度差,神经感受器传递信号有误,早上凌晨有尿不能醒,导致的尿床。
5肾虚会导致孩子遗尿症,发育慢个子矮小,晚上出盗汗,白天多动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差,记忆力差。
儿童遗尿症的原因 遗传因素
据统计遗尿症患儿一级亲属中约70%-80%有遗尿的历史,可能与控制排尿的神经调节功能成熟推迟有关。
跳绳后遗尿怎么办 其他遗尿原因
一般情况下,跳绳后的遗尿多考虑是压力性尿失禁,这也是最常见的原因。不过也不排除会有其他原因,比如尿路感染,药物反应,损伤尿道括约肌,心理性忧郁症,急性精神错乱性疾病,等。出现尿失禁经运动治疗无效者,要及时前往医院检查治疗。
小儿遗尿症的原因
遗尿的确切原因目前仍不完全清楚,认为与下列因素有关:
1、遗传因素:30%遗尿孩子的爸爸和20%遗尿孩子的妈妈,在小时候也曾犯遗尿病。反过来讲,爸妈均有遗尿史,他们儿子有40%会遗尿,他们的女儿有25%也患此病。另外,在双胞胎、单卵双胎兄弟同时遗尿的要比双卵双胎高出2倍,可见,遗尿有遗传倾向。
2、睡眠过深:这是一个较常见的因素。这类小儿常常在睡前玩的较疲乏,睡得很深,不易唤醒,也多在梦境中尿床。若睡前饮水较多,则更易发生尿床。
3、膀胱功能成熟延迟:有些患遗尿症的小儿的膀胱容易较正常孩子小,这些孩子平时排尿次数相对较多,但尿量不多。这是由于膀胱内的尿液没有多少,它就收缩排尿了。
4、精神紧张:据临床统计,家庭不合、父母离异、失去双亲,惨遭虐待、升学考试前,孩子发生尿床的机会明显增多,但这种遗尿常是暂时的,过一段时间,精神情绪会逐渐消失。
5、疾病的因素:由器质性疾病引起遗尿的情况并不多见。泌尿系感染、畸形、以及脊柱裂、脑脊膜膨出等可引起遗尿。另外,无症状性细菌尿和高钙尿也会引起遗尿,应引起人们的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