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正常人一般有几颗牙齿

正常人一般有几颗牙齿

大家都知道每个人在成长阶段会出现牙齿脱落现象,人的一生总共有两副牙齿:分别为乳牙和恒牙。脱落前的牙齿叫做乳牙,而脱落后长出的新牙而成为恒牙,恒牙如果脱落就再也长不出新牙了。有些人想知道牙齿有多少颗,其实这个种问法并不正确,因为乳牙和恒牙的数量并不是一样,乳牙是牙齿骨骼为发育完全的牙齿,而恒牙是成人后发育完善的牙齿,经过换牙从乳牙到恒牙会发生数量上的改变,还有一些牙齿畸形也会导致数量出现变化。

乳牙:是人的第一副牙齿,共20颗。从出生后6个月左右开始萌出,到3岁时基本长齐。

恒牙:是人的第二副牙齿,共32颗。从6岁左右乳牙就开始逐渐脱落,恒牙开始萌出,取代乳牙,除了第三磨牙外,其余的28颗一般在12岁左右就全部萌出。第三磨牙萌出的时间较晚,在18-30岁萌出,有的终生不萌出或部分萌出(全部共4颗)。

以上介绍了恒牙和乳牙,但我们往往还忽略了阻生牙。除了乳牙和恒牙外,还有少数人有阻生牙。阻生牙是牙齿畸形的一个原因。它可以让恒牙移位,还可以加在恒牙的中间或后面。在阻生牙没长出前,恒牙过早掉落,那么阻生牙就替换了恒牙。

以上介绍了一般情况下牙齿的生长情况。牙齿对我们来说是很重要的,所以保护牙齿是每天都要进行的。除了要养成早晚刷牙的习惯,还要少吃坚硬和酸性的食物,吃了以后也要注意漱口。并且要少吃糖,防止蛀牙的产生。

正常人一天排便几次

1-2次

正常人,一般一昼夜排便1—2次,便量100~200克,质呈软腊肠状,棕色。这种颜色,主要与血液中红细胞的生理变化过程有关。血液中红细胞的平均寿命为120天,超过了这个寿限就要被清除破坏,分解成胆绿素、铁和珠蛋白三种成分。铁和珠蛋白多被机体重新吸收利用,而胆绿素却经过一系列的体内过程变为胆红素进入肠管,与食物残渣、多余的消化液、肠壁脱落细胞以及大量的细菌等混合在一起,经过氧化后排出体外,这就是大便。由于人们进食的品种较多,食物又有各种各样的颜色,因此也会一造成大便颜色的相应改变。

3-4次

当然有的人一天会排便3-4次,如果没有腹痛及大便性状的异常,也可视为正常现象。每天1次的排便足以排除肠道废物,没有必要人为地使排便增加至3-4次。因为对于没有养成每天3-4次的排便习惯者,机体没有生理性的排便条件反射,以致常无便意,排便成为负担,便秘可能日益加重。

规律每周3次也正常

每日排便是正常的、也是最好的。胃肠病学专家认为,如果粪便不是太松软或是太坚硬,人们从每天排便3次到每周3次都属于正常范围。也就是说,排便有规律并不意味着每天都应该排便,而是自始至终保持稳定一致的习惯。只有在排便频率发生突然变化时,才应引起注意。

正常人的颈椎一般有几节

颈椎,指颈椎骨,英文名为:cervical vertebra。颈椎位于头以下、胸椎以上的部位。

颈椎共有七块颈椎骨组成,除第一颈椎和第二颈椎外,其他颈椎之间都夹有一个椎间盘,加上第七颈椎和第一胸椎之间的椎间盘,颈椎共有6个椎间盘。除第1、第2颈椎结构有所特殊外,其余颈椎与胸、腰段椎骨大致相似,均由椎体、椎弓、突起(包括横突、上下关节突和棘突)等基本结构组成。

椎体在前,椎弓在后,两者环绕共同形成椎孔。所有的椎孔相连就构成了椎管,脊髓就容纳其中。颈椎又是脊柱椎骨中体积最小,但灵活性最大、活动频率最高、负重较大的节段。

楔状缺损会带来哪些危害

楔状缺损会带来哪些危害?楔状缺损初期的危害表现为:在楔状缺损患者牙齿的颈部接近牙龈的部位,牙齿硬组织有少量缺损,病情逐渐加重后,便在牙颈部形成由两个平面所组成开头独特的缺损。缺损的表现光滑、坚硬而发亮、边缘整齐、牙本质暴露,有进度染有褐色,对化学温度刺激比较敏感。常伴有牙龈萎缩,牙根暴露,所以自觉牙齿变长,颜色大多为牙齿硬组织本色,呈现微黄色。楔状缺损重者可波及牙髓,造成牙髓炎、根尖炎、甚至 骨髓炎,更严重病例还会发生牙折等危害。

楔状缺损这种牙科疾病的临床表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典型的楔状缺损疾病,由两个平面相交而成,有的由三个平面组成,少数的缺损则呈卵圆形,缺损边缘整齐,表面坚硬而光滑,一般均为牙组织本色,有时可有程度不等的着色。

2.根据楔状缺损程度,这种牙科疾病可分浅形,深形和穿髓形三型,浅形和深形可无症状,也可发生牙本质过敏症,深度和症状不一定成正比关系,关键是个体差异性,穿髓形有牙髓病,尖周病症状,甚至发生牙齿横折。

3.楔状缺损疾病好发于第一前磨牙,位于牙弓弧度最突出处,刷牙时受力大,次数多,一般有牙龈退缩等危害。

4.随着楔状缺损疾病患者年龄的增长,楔状缺损有增加的趋势,楔状缺损疾病患者的年龄愈大,楔状缺损愈严重。

牙齿矫正的价格一般要多少钱?成人牙齿矫正要多少钱

牙齿矫正是通过正畸或外科手术等方法治疗错颌畸形,错颌畸形是指儿童生长发育过程中,由先天因素或后天因素导致的牙齿、颌骨、颅面的畸形,错颌畸形与龋齿、牙周病一起被列为口腔三大常见病,其患病率高达人口的50%以上。具体费用需要去医院检查后根据具体的治疗方案确定。

正常人一天排便几次

一、一天排便几次算正常

1-2次

正常人,一般一昼夜排便1—2次,便量100~200克,质呈软腊肠状,棕色。这种颜色,主要与血液中红细胞的生理变化过程有关。血液中红细胞的平均寿命为120天,超过了这个寿限就要被清除破坏,分解成胆绿素、铁和珠蛋白三种成分。铁和珠蛋白多被机体重新吸收利用,而胆绿素却经过一系列的体内过程变为胆红素进入肠管,与食物残渣、多余的消化液、肠壁脱落细胞以及大量的细菌等混合在一起,经过氧化后排出体外,这就是大便。由于人们进食的品种较多,食物又有各种各样的颜色,因此也会一造成大便颜色的相应改变。

3-4次

当然有的人一天会排便3-4次,如果没有腹痛及大便性状的异常,也可视为正常现象。每天1次的排便足以排除肠道废物,没有必要人为地使排便增加至3-4次。因为对于没有养成每天3-4次的排便习惯者,机体没有生理性的排便条件反射,以致常无便意,排便成为负担,便秘可能日益加重。

规律每周3次也正常

每日排便是正常的、也是最好的。胃肠病学专家认为,如果粪便不是太松软或是太坚硬,人们从每天排便3次到每周3次都属于正常范围。也就是说,排便有规律并不意味着每天都应该排便,而是自始至终保持稳定一致的习惯。只有在排便频率发生突然变化时,才应引起注意。

二、新生儿正常大便的形状和次数

吃母乳的婴儿大便呈金黄色,偶尔会微带绿色且比较稀;或呈软膏样,均匀一致,带有酸味且没有泡沫。通常在新生儿期大便次数较多,一般为一天排便2—5次,但有的婴儿会一天排便7—8次。随着孩子月龄的增长,大便次数会逐渐减少,2—3个月后大便次数会减少到每天1—2次。因此,吃母乳的婴儿如果出现大便较稀、次数较多等情况,只要婴儿精神饱满,吃奶情况良好,身高、体重增长正常,家长就没有必要担忧。

如果婴儿吃的是配方奶,那么大便通常呈淡黄色或土黄色,比较干燥、粗糙,如硬膏样,常带有难闻的粪臭味。如果奶中糖量较多,大便可能变软,并略带腐败样臭味,而且每次排便量也较多。有时大便里还混有灰白色的“奶瓣”。

不要和别的孩子进行比较,因为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生长轨迹,孩子不同,每日大便次数也不相同。但要注意如果平时每天仅有1~2次大便,突然增至5~6次大便,则应考虑是否患病。

三、长时间做马桶排便不是好习惯

多花些时间排便有益健康。长时间坐在马桶上排便并不是个好习惯。首先,在马桶上坐的时间太长易长痔疮,会引起肛门放松,随后是反复对直肠周围有助于控制排便的组织进行刺激,就会形成“肛垫”;它会导致痔疮,或是这个部位的静脉发炎。多项研究也发现,痔疮患者更有可能在马桶上长时间停留。其次是脏。大量研究表明,如厕时阅读材料或使用智能手机会导致人们受到粪便细菌的污染。

四、大便臭的有个性

大便应该很臭。大便的气味不好闻,但也不应当有腐臭味。如果大便的气味极度难闻,那么可能是感染的迹象,如果不加以控制,可能会发展为节段性肠炎、乳糜泻或溃疡性结肠炎。

结肠需要很好地冲洗。从长期来看,清洗结肠对健康很有害,它在冲刷掉坏细菌的同时也把好细菌冲刷掉了,更糟的是,结肠中并没有太多坏细菌。

五、排便多了体重会变轻?

排便更多,体重减轻更多。这种看法似乎与物理学定律相吻合:有更多的物质从体内排出,体重自然就减轻了。实际上并非如此, 很多人喝泻药或饮用“减肥茶”,希望通过排便减掉热量。但热量吸收主要发生在小肠内,而泻药针对的部位是大肠或结肠。

六、日常生活防便秘:

1、保持乐观:精神上要乐观,悲伤、忧愁易导致便秘;

2、重视早餐:早餐后,食物会引起胃及结肠反射,促使结肠产生蠕动,推动排便;

3、养成早晨饮水的习惯:起床后喝一杯开水或牛奶、蜂蜜、果汁,都有利排便作用;

4、多做运动:散步、跑步、按摩腹部、打太极拳等都可以加强胃肠运动,易于排便。

5、适当进食杂粮:杂食五谷、蔬菜、谷物皮中含有的纤维素较多,对肠腔有刺激作用,有利纠正便秘;

6、停服泻药:便秘不能依赖泻药,可多吃些黑芝麻、胡桃仁、葵花籽、杏仁、桑椹子、火麻仁、松子仁等食物,润肠通便;

正常人一天吃几克黄芪

10克左右。

黄芪是常见的补气中药材,其性温,具有解毒生肌、固表益气、利尿消肿等药性,如果只是用于养生保健的话,正常人一天吃10克左右即可,不可长期或大量服用,以免过量服用出现上火等副作用,反而影响身体健康。

正常人一天能吃多少草莓

一般建议最好不要超过10颗。

草莓是一种常见的水果,味道酸甜,气味芳香,其实它并没有严格的食用量的规定,但是任何食物的食用都要适可而止,食用过多反而会产生不利影响,一般建议正常体质的人群一天吃草莓的量最好不要超过10颗;而肠胃功能较弱的人群更是要减少食用量。

人的牙齿一般多少颗 吃什么对牙齿好

芋头因富含纤维素,所以有减肥与排毒的功效。但是除此之外,芋头还有一个功效可能不太为人所知。芋头含氟量较高,具有洁齿防龋、保护牙齿的作用。

无糖口香糖可以增加唾液分泌量中和口腔内的酸性,进一步预防蛀牙。在“无糖”口香糖中,蔗糖为甜味的多元醇所取代,但是并不会导致龋齿:木糖醇发挥杀菌的作用,有利于减少牙斑,还有山梨醇(从葡萄糖或果糖中合成的糖分,用作人工甜矫味剂)。因此一颗2.2克糖衣口香糖只含有3.8卡路里热量。

芹菜所富含的粗纤维就像扫把,在你大口咀嚼时,帮助你的牙齿进行一次大扫除,扫掉一部分牙齿上的食物残渣。另一方面,你愈是费劲咀嚼,就愈能刺激分泌唾液,唾液可是大大有益处的东西。

吃杨梅牙齿为什么会酸 戴牙套能吃杨梅吗

可以吃。

牙套是用来矫正牙齿整齐度的工具,不影响个人的正常生活,若是没有牙本质敏感等问题的话,一般是可以和常人一样食用杨梅的,但是也要注意食用量,一般建议吃5-6颗杨梅即可。

相关推荐

​老年牙齿也应刷牙

王奶奶今年78岁,牙齿早已掉光了。因为没牙齿,她也就不再刷牙了。自从没刷牙后,王奶奶早上起床后总感觉嘴里苦苦的,平时出气也感觉一种臭味。自觉身体也不如从前,经常三天两头地“感冒”。她到医院检查也没发现什么大病,不过医生告诉她要继续坚持刷“牙”。王奶奶很纳闷,我都没牙了,还刷啥? 专家介绍,每个正常的口腔中都藏数以亿计的细菌,漱一次口可使细菌减少15%-25%,而刷一次牙,可使细菌减少70%左右,没牙齿的老年由于对食物的咀嚼能力下降,口腔中各种腺体的分泌功能也下降,更应该注意口腔卫生。 此

造成牙齿黄的原因

爱美的您是不是也会牙齿黄的困扰呢?牙齿黄不近会给牙齿不清洁的感觉,而且还会影响到笑容的魅力值,所以很多对于牙齿黄是很困扰的,那么牙黄怎么办呢? 因为牙黄而导致自己的整体美感和健康大打折扣的时候,心中不免感到失落与无奈。任何都希望自己的牙齿是洁白坚固的,但是,牙黄怎么办呢?牙齿美白能改善牙齿黄的难题吗。 牙齿黄一般一下几种因素造成的: 1、健康因素 牙齿在发育过程中由于营养不好或生过病,会使牙齿的钙化受到影响,牙齿会黄而松脆。 2、水质的因素 些地区,特别是些山区,由于水中含氟量高,过多的饮用

牙龈出血口臭是什么原因

牙龈出血的原因一般以下几种:菌斑、牙石的局部刺激。菌斑、牙石的聚集,可能是由食物塞在牙缝里,不良的口腔卫生习惯等引起,产生牙周组织炎症,常见的牙周炎等等。还在一些不良修复体,不良的填充体还矫正器的刺激下,都可能会造成牙龈出血,引起局部炎症。局部组织过敏,牙龈的局部接触过敏源的时候,就会引发过敏反应,这时牙龈及其容易出血。内分泌的改变,比如孕妇或者们在其他时候,内分泌发生改变,引起牙龈出血。全身性疾病,比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肿瘤等等,这种全身性疾病会导致全身的免疫力下降,牙龈出血是后果之一。​ 口

正常一天大便几次是好的

1-2次 正常,一般一昼夜排便1—2次,质呈软腊肠状,棕色。血液中红细胞分解成胆绿素、铁和珠蛋白三种成分。铁和珠蛋白多被机体重新吸收利用,而胆绿素却变为胆红素进入肠管,与食物残渣、多余的消化液、肠壁脱落细胞以及大量的细菌等混合在一起,经过氧化后排出体外,形成大便。 3-4次 一天排便3-4次,如果没腹痛及大便性状的异常,也可视为正常现象。每天1次的排便足以排除肠道废物,没必要为地使排便增加至3-4次。因为对于没养成每天3-4次的排便习惯者,机体没生理性的排便条件反射,以致常无便意,排便成

60岁老牙齿一点点掉正常吗

1、60岁老牙齿一点点掉正常吗 医生表示,世界卫生组织对于体口腔健康一个衡量的标准:“8020”,即到80岁时体口腔还20颗健康的牙齿。因此,“老掉牙”并不是一个正常的现象。 对于老年来说,牙齿脱落多是由牙周病引起的,老年由于年轻时不注意维护口腔清洁卫生,导致常年患牙龈炎、牙周炎等牙周疾病,并且没及时进行治疗,最终造成牙周病侵蚀牙齿,导致牙齿松动脱落等。60岁老牙齿一点点掉正常吗 2、老掉牙的原因 多个松动牙:牙齿松动多因牙周病破坏牙周骨质所致。老年口腔内常多个不同程度的松动牙,

成年后的错颌畸形还能够矫正吗

大家通常都认为只儿童和青少年才能进行牙齿矫正治疗(正畸),但事实并非如此,成年一样可以进行正畸治疗,只是治疗前要考虑的问题较多,如:是否牙周炎,是否需要填补缺失的牙齿等。而且治疗周期更长,治疗结束后需要保持的时间也更长。

正常牙齿咬合

牙齿的大小、形态正常。排列整齐。 ②上下颌牙齿咬合关系正常,上下牙齿尖窝相对且广泛接触,覆合、覆盖正常。 ③每个牙齿的邻接关系正常,上下牙弓的形态、长度和宽度合适,中线对齐。 ④上下颌骨的大小、形态及相互位置关系正常。 ⑤面部及口周肌肉的发育和功能正常。 ⑥颞下颌关节的结构及功能正常。 ⑦下颌功能运动时达到平衡合,闭口时为正中关系。 ⑧面部形态对称、协调、美观。 正常标准与正畸矫治着密切的关系,它是正畸医生对患者诊断治疗和评价治疗效果的理论依据。 目前,对错合畸形的矫治标准是个别正常合,而不是理想正

宝宝为什么会出新长牙顺序紊乱

文文妈带着文文去看了医生,医生告诉她,宝宝长牙顺序紊乱与遗传和营养都关系,如缺钙会出牙顺序紊乱的情况,可能会牙列不齐,但也可能是正常的,可暂时先观察,不要太担忧,牙齿正畸很容易解决牙列不齐问题。 按顺序萌牙是一般规律,但是宝宝长牙顺序颠倒不在少数,只要牙的质量好是没关系的。出牙时间没特定的,二周岁内出齐都是正常的。先出下门牙、上门牙、然后是下犬牙或是上犬牙(先出哪个都行)正常的宝宝平均六个月大开始长牙,以每个月增加一颗的速度,大约一岁大(十二个月)六颗牙。在两岁半左右二十颗乳牙会都长全。但是

正常一般倒立多长时为宜 倒立什么时候练最好

一般建议在傍晚5-8点。 倒立这项运动其实并没一定的时间要求,在时间充裕的时候都是可以的,但是要追求倒立效果的话,一般建议在傍晚5-8点,这个时候体体能达到了最佳,运动能力也处于巅峰,且身体协调性和平衡性较好,做倒立的话能够短时间内起到较好的效果,还能减少受伤的几率。

脑瘫也可以像正常一样吗

其实,小儿脑瘫如果在早期得到确诊,通过科学的康复治疗,这些患儿儿将来也可以像正常一样的生活。要做到这点,首先就要做到早期识别脑瘫儿。早期僵硬和松软症状可在新生儿出生后不久即可发现,其他一些症状,可能需要几个月后才显现。当年轻父母怀疑自己的孩子患脑瘫时,要及时带孩子去看医生检查。 下面的症状如果经常发生则要引起注意。 1、突然僵硬在某些体位,如在仰卧位时给孩子穿衣,屈曲他的身体或拥抱他时感到困难。 2、松软婴儿的头颈松软抬不起头来。将他悬空抱时,他的四肢下垂。婴儿很少活动。 3、发育迟缓学会抬头、坐和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