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性心肌病的症状有哪些
痛风性心肌病的症状有哪些
1.痛风心肌病,心脏痛风结石
心脏作为全身的一部分,偶可发生尿酸盐蓄积,结晶甚至形成结节,赘生物而破坏心脏结构,形成心脏病变。
2.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痛风患者易患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临床上,肥胖,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痛风常见于同一患者,不少学者指出,约半数痛风患者患有高血压,而高血压作为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可增加左心室压力负荷,促发左心室肥大形成高血压心脏病,近些年来,有学者指出高血压会刺激心肌肥厚增生,痛风患者由于病变累及关节,大多活动量不足,约半数患者发生肥胖,另外,痛风患者有高脂血症者可达21%~83%,糖耐量减低者达21%~73%,Bluhm报道血小板表面活性增加,呈高凝状态者占痛风患者的51%。
痛风性心肌病预防
专业指导
1.严格饮食控制
严格饮食控制能使尿酸下降1~2mg/dl,要做到“三大原则”:不喝酒;不吃动物内脏;少吃海产品,并要充分补充水分。
(1)限制嘌呤摄入量,每天不超过100~150mg,限制蛋白质摄入量,每千克体重不超过0.8~1g,限制总热量,体胖者每天减少 50g主食为宜,不食高嘌呤的食物,如动物内脏,鱼类,不食炖肉,瘦肉,禽肉煮沸后去汤食用,适当限制脂肪的摄入。
(2)蔬菜除晒干的香菇,紫菜干不宜大量食用外,皆可食用,水果无禁忌,避免大量食用果糖和维生素C。
(3)限制强烈刺激的调味品,香料;限盐,每天2~5g。
2.大量饮水
每天保持2000~3000ml,促进尿酸排除及避免尿路结石,最好每天保持1500ml的尿量。
3.禁酒
酒精在体内会代谢为乳酸,易使体内乳酸堆积,大量乳酸有抑制肾脏排泄尿酸的作用,同时酒精本身会促进ATP分解产生尿酸,易诱发痛风,尤其是啤酒最易导致痛风发作,应绝对禁止。
4.在控制饮食的基础上,坚持药物治疗。
5.预防和治疗痛风的并发症。
痛风有哪些危害
1.痛风石,一般以耳轮、跖趾、指间和掌指关节处的结石较多见。
2.痛风性关节炎,关节局部出现明显的红、肿、热、痛,体温在38℃左右。
3.痛风肾病,痛风病理变化,表现为水肿、高血压、血尿素氮和肌酐升高,最终可因肾脏功能衰竭或合并心血管病而死亡。
4.代谢综合征,痛风患者多有代谢障碍,对肝脏有不同程度的损害。
5.痛风性尿路结石,尿酸性尿结石多呈泥沙样结石,常无症状,结石较大者则出现肾绞痛、血尿,如结石反复发作时,可引起尿路梗阻和局部损伤,容易合并感染。
6.痛风性心脑血管疾病,患有冠心病、高血压的痛风患者,当病程较长,血尿酸水平较高时,可能有较多的尿酸盐结晶在心肌、动脉壁等处沉积,甚至出现尿酸性心脏病。
痛风性心肌病的检查项目有哪些
1.血尿酸测定 空腹8h以上抽血(晚上12点后禁食,但可喝水)。血尿酸正常值:210~420µmol/L或<7mg/dl。或男性为:0.38~0.42mmol/L(6.4~7mg/dl)。女性为:0.309mmol/L。当超过0.38mmol/L则易形成结晶物而沉积在人体的组织中,导致痛风。痛风急性发作期血尿酸常超过420µmol/L(7mg/dl),缓解期可正常。
2.尿液检查 可检测尿pH值。有无血尿、蛋白尿等。在疾病的晚期尿中常有蛋白。
3.发作期白细胞总数可增高、血沉增快。
4.关节X线摄片 痛风反复发作可见关节软骨缘破坏,关节面不规则,继而关节腔狭窄,软骨下骨内及骨髓内均可见痛风石沉积,骨质疏松,邻近关节的骨质有不整齐的穿凿样或圆形透明缺损区,大小不一,其边缘锐利呈半圆形或连续弧形,边缘可有增生钙化,严重者有骨折。
5腹部X线摄片 肾可见结石阴影。
6.关节腔穿刺检查 急性发作期关节腔穿刺,取滑囊液进行旋光显微镜检查。可发现尿酸盐结晶呈针形在白细胞内或游离,有弱折光现象。
痛风的危害会有哪些
痛风病从古至今都是存在的,痛风病发作的病因期初就是因为饮食。现在的最近几年来,痛风越来越多了,下面来了解一下痛风的危害有哪些。
痛风的危害:
1、痛风石:常突起于皮表,同时手脚关节处的痛风结石最为常见;
2、痛风性关节炎:关节局部及其周围伴有红肿胀热表现,少数人体表有轻微的暗红微热;
3、痛风肾病:该表现主要发生在痛风晚期。因持续较久的高尿酸水平从而导致患者肾部位发生病变,同时还可表现为一些常见的水肿、高血压及高尿酸血症等特征;
4、痛风性尿路结石:尿酸性尿结石多呈泥沙样结石,常无症状,结石较大者则出现肾痛苦、血尿,如结石重复发作时,可致使尿路梗阻和有些危害,简略吞并感染.
5、痛风性心脑血管疾病:患有冠心病、高血压的痛风患者,当病程较长,血尿酸水平较高时,可能有较多的尿酸盐结晶在心肌、动脉壁等处堆积,甚至出现尿酸性心脏病。
以上的内容就是关于痛风病的危害,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对于痛风大家一定要关注,多加注意,平时生活中,应该注意饮食的平衡。切记不要大量饮用海鲜与啤酒。
如何区别心肌病和心肌炎
心肌病的致病因至今尚不明确,通常是由多方面因素引起,还容易与一些心血管疾病混淆。按照临床症状心肌病可分为三种:扩张型性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和限制性心肌病。其中以扩张型心肌病和肥厚型心肌病较为常见。而心肌炎指心肌中有局限性或弥漫性的急性、亚急性或慢性的炎性病变。近年来病毒性心肌炎的相对发病率不断增加。病情轻重不同,表现差异很大,婴幼儿病情多较重,成年人多较轻,轻者可无明显病状,重者可并发严重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甚至猝死。下面就具体的介绍一下心肌病和心肌炎。以便大家更好的区别症状。
心肌病与心肌炎相同点:
心肌病与心肌炎都是人体的免疫力下降,风寒湿侵犯机体,由表及里侵犯心脏。发病症状都有不同程度的心功能不全的症状,心慌、胸闷、气促、咳嗽、纳差、而且活动后加重。检查时都需要对心脏扩大、心律失常、房颤、心包积液、肺淤血及双下肢浮肿等症状进行进一步确诊。症状轻微者都可采用中药治疗。
心肌病与心肌炎不同点:
心肌病的发病年龄30-50岁,发病原因尚未清楚,少数病人有家族史和遗传史,一般可能与营养、感染、代谢、妊娠等多种因素引起的心肌损害而导致心功能不全为主要特点疾玻检查:心脏彩色心动图可以确诊。
心肌炎的发病年龄儿童及青年,50岁以上患者罕见。发病原因:是由病毒感染所致的心肌急性或慢性,局限性及弥漫性炎症改变,使心肌发生水肿,变性和坏死的病理改变,发病早期有上呼吸道。
原发性心肌病的主要表现是什么
原发性心肌病的主要表现是(1) 肥厚型心肌病:症状较轻的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平时大多没 有症状,在活动后可感觉呼吸困难,心绞痛或胸痛、心律不齐,极 少数患者发生复杂心律不齐而猝死。症状严重者发生“特发性肥大 性主动脉下狭窄”,安静时也会感到心悸、胸闷、气短;轻度活动后 可出现头晕、四肢无力、眼前发黑,甚至晕厥。妊娠使心脏负担加 重,越到妊娠晚期症状越明显,甚至发生猝死。(2) 扩张型心肌病:体力活动时可感觉头晕、无力,甚至晕厥 和猝死。
心肌病与心肌炎有何异同
心肌病是一种原因不明的心肌疾病,它不包括病因明确的或断发于全身疾病的特异性心肌病。心肌病可分为三种为扩张型性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和限制性心肌病。其中以扩张型心肌病和肥厚型心肌病较为常见。
而心肌炎指心肌中有局限性或弥漫性的急性、亚急性或慢性的炎性病变。近年来病毒性心肌炎的相对发病率不断增加。病情轻重不同,表现差异很大,婴幼儿病情多较重,成年人多较轻,轻者可无明显病状,重者可并发严重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甚至猝死。
心肌病与心肌炎相同点
心肌病与心肌炎都是人体的免疫力下降,风寒湿侵犯机体,由表及里侵犯心脏。发病症状都有不同程度的心功能不全的症状,心慌、胸闷、气促、咳嗽、纳差、而且活动后加重。检查为心脏扩大、心律失常、房颤、心包积液、肺淤血及双下肢浮肿等症状。治疗都用中药治疗。
心肌病与心肌炎不同点
心肌病的发病年龄30-50岁,发病原因尚未清楚,少数病人有家族史和遗传史,一般可能与营养、感染、代谢、妊娠等多种因素引起的心肌损害而导致心功能不全为主要特点疾玻检查:心脏彩色心动图可以确诊。
心肌炎的发病年龄儿童及青年,50岁以上患者罕见。病因是由病毒感染所致的心肌急性或慢性,局限性及弥漫性炎症改变,使心肌发生水肿,变性和坏死的病理改变,发病早期有上呼吸道。伴有发热、鼻塞、流涕。急性暴发型心肌炎感染后1-2周内猝死的原因与病毒直接侵犯心脏有关。所以心肌炎轻者无症状,重者可发生猝死。早期诊断,心肌酶学,心电图确诊。治疗早期除用营养心肌外均用中药治疗较理想。
高血压性心肌病症状
(1)心功能代偿阶段:此阶段常缺乏明显症状,体格检查或诊治其他疾病时发现高血压和高血压性心肌病,如伴有心律失常时,可有心悸感,心界正常或稍向左下扩大,心尖搏动有力,可有抬举感。
(2)限制型心功能障碍阶段:临床表现,体征类似限制型心肌病。
(3)收缩性心功能障碍阶段:此阶段表现为充血性心力衰竭症状,逐渐加重的呼吸困难,器官灌注不足表现,心界向左下扩大,肺淤血体征。
痛风的危害有哪些
1.痛风石,一般以耳轮、跖趾、指间和掌指关节处的结石较多见.
2.痛风性关节炎,关节局部出现明显的红、肿、热、痛,体温在38℃左右。
3.痛风肾病,痛风病理变化,表现为水肿、高血压、血尿素氮和肌酐升高,最终可因肾脏功能衰竭或合并心血管病而死亡。
4.代谢综合征,痛风患者多有代谢障碍,对肝脏有不同程度的损害.
5.痛风性尿路结石,尿酸性尿结石多呈泥沙样结石,常无症状,结石较大者则出现肾绞痛、血尿,如结石反复发作时,可引起尿路梗阻和局部损伤,容易合并感染.
6.痛风性心脑血管疾病,患有冠心病、高血压的痛风患者,当病程较长,血尿酸水平较高时,可能有较多的尿酸盐结晶在心肌、动脉壁等处沉积,甚至出现尿酸性心脏病。
以上是对痛风的危害做了简单的介绍,对于早期痛风的患者来说除了注意饮食以外,还要到正规医院做系统的治疗。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症状
(1)呼吸困难 多在劳累后出现,是由于左心室顺应性减低,舒张末期压升高,继而肺静脉压升高,肺淤血之故。与室间隔肥厚伴存的二尖瓣关闭不全可加重肺淤血。
(2)心前区痛 多在劳累后出现,似心绞痛,但可不典型,是由于肥厚的心肌需氧增加而冠状动脉供血相对不足所致。
(3)乏力、头晕与昏厥 多在活动时发生,是由于心率加快,使原已舒张期充盈欠佳的左心室舒张期进一步缩短,加重充盈不足,心排血量减低。活动或情绪激动时由于交感神经作用使肥厚的心肌收缩加强,加重流出道梗阻,心排血量骤减而引起症状。
(4)心悸 由于心功能减退或心律失常所致。
(5)心力衰竭 多见于晚期患者,由于心肌顺应性减低,心室舒张末期压显著增高,继而心房压升高,且常合并心房颤动。晚期患者心肌纤维化广泛,心室收缩功能也减弱,易发生心力衰竭与猝死。
心肌病有哪些表现
病毒性心肌病是指人体感染嗜心性病毒,引起的心肌非特异间质性炎症。心肌病的症状可能出现于上呼吸道感染或肠道感染的症状期或恢复期。如果在原发病的症状期出现,其表现可被这些原发病掩盖,容易造成漏诊。多数患者在发病前有发热、咽痛、咳嗽、全身酸痛、腹泻等症状,但也有部分患者原发病症状轻而不显着,必须经过仔细追问才能被注意到。
临床上诊断的心肌病中,90%左右以心律失常为主诉或首见症状,其中少数患者可由此而发生昏厥或阿-斯综合征,极少数患者起病后发展迅速,会出现心力衰竭或心源性休克。因此,病毒性心肌病有其特异性的心脏症状如心慌、胸闷、胸痛、心律失常,严重的可出现晕厥、气短和呼吸困难等。因而对于前期有感冒或肠道感染的患者,如出现上述心肌病症状应警惕是否继发病毒性心肌病,应及时到心脏科医生处就诊。
如何预防病毒性心肌病呢?
要预防病毒性心肌病应当首先预防感冒、肠道病毒性感染,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提高身体抗病能力,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在感冒高发季节,要尽量少去人多拥挤的场所,注意防止各种病毒感染。一旦发现病毒感染后要注意充分休息,避免过度疲劳。
肥厚性心肌病症状有哪些
一、肥厚性心肌病症状, 主要病理改变是不对称性进行性心肌肥厚。临床病例中男性多于女性,女性患者症状出现较早也较为严重。多数患者可存活数十年,故预后尚好。在死亡病例中,50%属于猝死。
二、肥厚性心肌病症状
主要病理改变是不对称性进行性心肌肥厚。根据心肌肥厚的部位和程度的不同,分为两种类型:
(1)以室间隔肥厚为主致流出道阻塞的称为肥厚梗阻型心肌病;
(2)心肌肥厚而无流出道阻塞的称肥厚非梗阻型心肌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心绞痛、晕厥、心悸、乏力、心脏扩大、心尖部和胸骨左缘第3及第4肋间收缩期粗糙的喷射性杂音。本病呈全球性分布,发病可呈家族性亦可为散发性,临床病例中男性多于女性,女性患者症状出现较早也较为严重。多数患者可存活数十年,故预后尚好。在死亡病例中,50%属于猝死。
三、临床表现
1.呼吸困难,心绞痛,晕厥、心悸,乏力,头晕,可发生猝死; 2.心尖搏动强有力,心尖部或沿胸骨左缘第3、4肋间收缩期震颤,心脏向左下扩大,第二心音分裂,闻第三、四心音,心尖部和胸骨左缘第3、4肋间闻及收缩期粗糙的喷射性杂音。
心肌病与心肌炎的异同点
心肌病是一种原因不明的心肌疾病,它不包括病因明确的或断发于全身疾病的特异性心肌病,心肌病可分为三种,扩张型性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和限制性心肌病.其中以扩张型心肌病和肥厚型心肌病较为常见,心肌病的发病原因至今未明。
心肌炎指心肌中有局限性或弥漫性的急性、亚急性或慢性的炎性病变。近年来病毒性心肌炎的相对发病率不断增加。病情轻重不同,表现差异很大,婴幼儿病情多较重,成年人多较轻,轻者可无明显病状,重者可并发严重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甚至猝死。
心肌病与心肌炎相同点:
心肌病与心肌炎都是人体的免疫力下降,风寒湿侵犯机体,由表及里侵犯心脏。发病症状都有不同程度的心功能不全的症状,心慌、胸闷、气促、咳嗽、纳差、而且活动后加重。检查:心脏扩大、心律失常、房颤、心包积液、肺淤血及双下肢浮肿等症状。治疗:用中药治疗。
心肌病与心肌炎不同点:
心肌病的发病年龄30~50岁,发病原因尚未清楚,少数病人有家族史和遗传史,一
般可能与营养、感染、代谢、妊娠等多种因素引起的心肌损害而导致心功能不全为主要特点疾玻检查:心脏彩色心动图可以确诊。
心肌炎的发病年龄儿童及青年,50岁以上患者罕见。发病原因:是由病毒感染所致的心肌急性或慢性,局限性及弥漫性炎症改变,使心肌发生水肿,变性和坏死的病理改变,发病早期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发热、鼻塞、流涕。急性暴发型心肌炎感染后1-2周内猝死的原因是:病毒直接侵犯心脏有关。所以心肌炎轻者无症状,重者可发生猝死。早期诊断,心肌酶学,心电图确诊。治疗早期除用营养心肌外均用中药治疗较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