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光毒辣导致皮肤病高发
日光毒辣导致皮肤病高发
给孩子慎用驱蚊手环
专家发现,最近有许多家长前来咨询驱蚊手环的使用情况。从门诊情况看,因驱蚊手环导致的过敏症状虽只是偶发现象,但是由于医学科学工作者并没有研究过驱蚊手环的制作原料,不能确定是否对孩子有害。
医生认为,不推荐给孩子使用带有刺激性气味的驱蚊手环。夏季防蚊仍然应该以物理防护为主,比如保持家居清洁卫生、使用蚊帐、纱窗等,这样既不会对孩子产生负作用,也能有效防蚊。
不要盲恋古铜色皮肤
目前流行晒黑的古铜色皮肤。对此,瑞金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袁卫如提醒:不要盲目恋上古铜色皮肤。因为皮肤晒黑的过程也是皮肤受伤的过程。医生认为,日光浴对改善人体的新陈代谢、增加食欲、改善睡眠、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等,都很有帮助。但务必要讲究科学,讲究时机,靠暴晒求美反而容易造成伤害。
连续的烈日酷暑,把上海变成了一座火炉。为求片刻清凉,许多人周末选择去水上乐园、游泳池、海边消暑,可恰恰是这片刻的清凉,把许多人送入了本市各大医院的皮肤科门诊。来自新华、瑞金、儿童医学中心等医院的数据显示,近日皮肤病门诊的患者数量猛增,大多为日晒伤、夏季皮炎和蚊虫叮咬后引发的细菌感染。
水上乐园造就大量水上伤员
五年级的豆豆前几天跟着暑期班同学一起到金山海边游泳。涂完防晒油后,豆豆在海里玩了一个多小时。由于海边风大凉快,暑期班的老师允许孩子们“多玩一会儿”。可没想到,问题便由此引发。
在回校的路上,孩子们普遍感到皮肤疼痛,有的孩子当场痛哭——他们被严重晒伤了。豆豆晒伤程度算轻的:背部留下明显的泳装图案,暴露在外的皮肤全部发红、发紫。更多小朋友的后背出现了水泡,这几天仍在痛苦的蜕皮阶段。
类似的“伤情”,在医院皮肤科比比皆是。新华医院皮肤科主任姚志荣说:“长时间的日光暴晒,造成了皮肤的光毒性反应。”7、8月份是日光、紫外线最为强烈的时期,光毒性反应会造成皮肤的坏死。
“在日晒伤患者中,成人多于儿童,皮肤白的人受伤严重程度重于肤色较黑的人。”瑞金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袁卫如从门诊的情况分析。肤色白皙的人体内缺少黑素细胞,而黑素细胞恰恰可以起到阻挡紫外线的作用。与此同时,一些平时不易暴露在阳光下的部位如后背等,对光线的照射也更为敏感,因此一旦下水游泳,晒伤最为严重的往往是后背、颈部等。
更让医生担忧的是,人们错误地夸大了防晒用品的作用,以为只要涂抹防晒霜就可以延长在日光下的暴晒时间。姚志荣说:“这是非常危险的,单纯涂抹防晒霜并不能避免光毒性反应,控制日晒时间才是防病的关键。”
专家提醒道,在水中游泳时更要防晒。实际上,除了暴露在水面外的身体部分易受太阳直射外,水面还能折射或反射大量的紫外线,使皮肤受伤。
皮肤科专家提醒,近期一定要减少户外活动的时间,尤其是正午时分。在室外活动或工作,务必做好物理遮阳,比如戴有宽大帽边的草帽,骑车时穿长袖等等。一旦晒伤后,应及时用较低水温的水清洗,如有起水泡、红肿明显的情况,需要及时就医,在医师指导下使用药物治疗。
为什么紫外线那么可怕
光线对皮肤的毒性作用包括光毒性反应和光变态反应两类。
光毒性反应:是一种非免疫性反应,作用可能为光感物质发生能量传递或在光能作用下与DNA结合所致。又可分为急性光毒性反应和慢性光毒性反应。
急性光毒性反应是当一个人在经过暴晒如夏季在海边活动后,暴露部位出现鲜红斑、水肿,有的还会起疱脱屑。主要是由于UVB引起,常在暴晒后数分钟到2-6小时开始,经数小时至数日达到最高峰。未经暴晒的皮肤不会引起反应。
慢性光毒性反应:是由于长期反复遭受暴晒日光中的UVB之后,导致皮肤出现皱褶、松弛、表面干燥、粗糙或出现萎缩,色素沉着或色素减褪等,甚至还会出现皮肤癌。
光变态反应:是光能引起体内的抗原变化,进而通过变态反应导致皮肤的损伤,致敏光常为UVA,有时甚至为可见光。这种光损伤当首次接触时不会在极短时间内发病,而是存在一个致敏期,一般需要1-2天或更久才能发生反应,如果再次光照,则其反应时间缩短。光变态反应的皮肤表现为红肿,出现风团或丘疹、水疱等,很少有色素沉着。
此外,有些人服用一些含有光感性物质的食物或药物后照光也可以出现光损伤。引起光毒性反应的食物包括泥螺、竹虱、灰菜、小白菜、萝卜叶、菠菜、莴苣、木耳等;引起光毒性反应的药物包括磺胺药、四环素、氯喹等。
因此,应避免在服用这些物质后的强烈日晒。
慎防光敏性皮肤病
春夏季节是光敏性皮肤病的高发季节。
光敏性皮肤病是一大类由于对紫外线过敏而引起的皮肤病的统称。最常见的有:特应性光敏性皮肤病如多形性日光疹、慢性光化性皮炎等;外源性光敏性皮肤病如光毒性/光敏性皮炎等;内源性光敏性皮肤病如各种卟啉病、着色性干皮病等等。这些疾病轻者引起人体皮炎-湿疹样反应或晒伤反应,重者如着色性干皮病则由于紫外线损伤后人体dna不能修复,进而产生各种肿瘤,危及生命。
时下正当阳春三月,紫外线的强度也正经历由冬弱到春强的显着波动,加之春季又是人们户外活动增多的季节,故春季是光敏性皮肤病的高发季节。
由于光敏性皮肤病没有特效的药物治疗,现今所有的治疗方法都只能改善或暂时消除症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光敏体质,故此类疾病的正确预防就显得尤为重要。在这里特别提醒有光敏病史的患者平时应注意如下几点。
1、避光
如外出要早出晚归,以避开中午强烈的紫外线,外出时要打伞、戴宽边帽、着长袖衣衫等等,使皮肤避免紫外线照射。
2、搽防晒霜
防晒霜能吸收、散射或反射紫外线及可见光,在日晒前20分钟应常规在暴露部位如面部、上胸部、双上肢外涂防晒霜,以防止日晒伤及光敏性皮肤病的发生。
3、不食用含光敏物的蔬菜、水果
研究表明,部分蔬菜、水果含光敏物呋喃双香豆素(补骨脂素),可导致光敏性皮肤病的发生。这些蔬菜包括:香菜、芹菜、胡萝卜、萝卜叶、菠菜、小白菜、油菜、苋菜、马齿苋、马兰头、荠菜、芥菜、芥末、灰菜、紫云英、莴苣、红花草、茴香等,水果有无花果、酸橙等。泥螺体内含光敏物卟啉,食用后再暴露在阳光下,卟啉吸收光能可能引起皮肤晒伤反应称泥螺-日光性皮炎。有光敏性疾病的患者应尽量避免食用这些蔬菜、水果及泥螺。
4、避免接触含光敏物的植物
某些植物也含有光敏物质呋喃双香豆素,人在野外不慎接触此类植物的汁液后再经日光照射可导致所谓的“牧草皮炎”,引起刺痛性红斑、水疱、大疱。所以,穿过草地时最好要穿长裤。
5、不使用含光敏/光毒物质的化妆品
很多化妆品如香水中添加有呋喃双香豆素,可导致光敏反应;化妆品、染料、杀虫剂、消毒剂中添加有煤焦油可导致光毒性焦油皮炎。有光敏病史的人应避免使用。
6、不使用含光敏物质的药物
部分药物如四环素族的四环素、美满霉素、多西环素及氯噻嗪类利尿药,磺胺类降糖药等能引起光敏反应及光毒反应,有光敏病史的人应避免使用。
夏天身上老是痒怎么办 皮肤瘙痒的原因
有很多患者出现皮肤瘙痒症是因为饮食不当的缘故,在夏季我们常常会吃到一些鲜美的水果和海鲜,但其中有一部分水果是很容易引发皮肤过敏症状的,所以常常导致我们出现皮肤瘙痒的症状,所以大家在吃这些东西时一定要适量。
夏季很容易会出汗,出汗的时候冲一冲就可以了,但是有许多人喜欢频繁洗澡并常常使劲揉搓皮肤,使其皮肤保护膜脱落出现皮肤瘙痒等症状。
夏季阳光毒辣,在太阳下暴晒也会导致会出现皮肤瘙痒症状,或是经常待在空调屋内,会使身体缺水,导致皮肤瘙痒。
经常暴晒警惕皮肤癌
经常暴晒小心皮肤癌
炎炎夏日,经常暴露在强烈的阳光下不仅会让人中暑,还会引起日光晒伤,导致皮肤病的发生。因此,专家提醒,晒太阳需要注意时间段与时间长短。日光晒伤是指在短时间内大量接触紫外线的照射而引起的一种光毒反应。轻者照光的局部皮肤红肿,重者出现水疱。累加晒伤的次数越多,造成的损伤越严重。一般情况下,人体的细胞损伤后会自身修复,如果没有自然修复或自然修复能力不强的话,若人体细胞发生突变,就有可能患上皮肤癌,尤为可能发生在老年人身上。而患有遗传性皮肤病的人,经反复晒伤,就更容易得皮肤癌。
目前已有不少证据表明,经常接触紫外线的照射、人体黑色素的防护与免疫系统功能的相互作用与皮肤癌发生密切相关。在日光中测定人体皮肤,皮肤接受紫外线量最大的部位是头部、面部、颈后、手部,鳞状细胞癌几乎全部发生于这些部位。如果人在一生中曾多次晒伤,那么这多次和多年晒伤的程度会累加在一起,引起皮肤的损伤,并可引起许多皮肤病,如日光角化病等,因此有皮肤病遗传背景的人更要在夏季避光防晒,因为这种人患日光性皮肤癌的几率要远远超出没有遗传背景的人,如基底细胞癌、鳞性细胞癌、恶性黑色素瘤等。
预防皮肤癌要预防晒伤
为了从根本上预防皮肤癌,最重要的是要防止日光晒伤。在炎炎夏日,要尽量避开烈日当头的时间,外出要做好防护措施,可以撑伞或戴宽边帽,着长袖衣衫,外出时最好穿上深色衣服或涂上防晒霜,并且要减少在阳光下活动的时间。
日光性皮炎的发病原因 暴晒导致日光性皮炎
皮肤在阳光的照射下会出现红肿、瘙痒、皮疹等症状,特别是在暴晒时候尤为明显,夏季时候脸、手、腿、颈胸三角、前臂等裸露在外,在阳光照射时很容易有灼热及痒痛感,暴晒是日光性皮炎患病的主要原因。
下列疾病不宜晒太阳
1、光线性皮肤病,如日光性皮炎、多形日光疹、植物-日光性皮炎等。这些疾病均是由于日光作用于机体引起的光毒性或光变态性反应。经日光(主要是紫外线)照射后可使疾病或加重。
另外,植物-日光性皮炎,在夏季吃了光敏性蔬菜如紫云英、灰菜、芥菜、马兰头、马齿苋、槐花等,不要过多接受阳光照射,以免发生皮肤反应。
2、皮肤癌前病变,如日光角化病、或疑有皮肤癌者,应避免日光照射。
3、红斑狼疮患者应避免晒太阳——因红斑狼疮患者中有40%的人对阳光过敏。因为被强烈阳光暴晒后,患者的面部或手及其他暴露部位可出现红斑,而原有红斑皮损的患者暴晒后则使皮损加重,严重者会引起疾病的复发。
所以红斑狼疮患者,应避免在户外的阳光直晒下活动。如必须在阳光下活动时,一定要戴上遮阳帽或打遮阳伞,穿长袖上衣和长裤,以免被阳光中的紫外线照射皮肤,加重病情或使疾病复发。
除了湿疹,什么病不能晒太阳
光线性皮肤病避免晒太阳
如日光性皮炎、多形日光疹、植物-日光性皮炎等。这些疾病均是由于日光作用于机体引起的光毒性或光变态性反应。经日光(主要是紫外线)照射后可使疾病或加重。
另外,植物-日光性皮炎,在夏季吃了光敏性蔬菜如紫云英、灰菜、芥菜、马兰头、马齿苋、槐花等,不要过多接受阳光照射,以免发生皮肤反应。
皮肤癌前病变避免晒太阳
如日光角化病、或疑有皮肤癌者,应避免日光照射。
红斑狼疮患者应避免晒太阳
因红斑狼疮患者中有40%的人对阳光过敏。因为被强烈阳光暴晒后,患者的面部或手及其他暴露部位可出现红斑,而原有红斑皮损的患者暴晒后则使皮损加重,严重者会引起疾病的复发。
夏天怎么给宝宝防晒 什么情况可被定义为晒伤
晒伤,主要是被太阳的中波紫外线(波长在290-320之间的紫外线)所伤害。
婴儿由于在日光下长时间曝晒并没有防御措施可能会导致皮肤发红、脱皮、气泡,也可能会导致日光性皮炎、多形性日光疹、荨麻疹等皮肤病的发生。
除了皮肤炎症,晒伤还可能出现远期伤害。如果宝宝的皮肤经常暴露在阳光下,就可能产生色素沉淀,形成色素斑,久而久之就会像胎记一样退之不去。
夏季排汗不通畅容易导致皮肤病
晒伤、光敏感皮肤病
梅册芳介绍,光敏性皮炎有时被认为是一种对阳光的过敏,是一种阳光引发的免疫系统反应,包括日光性皮疹、化学光敏性皮炎、多形性日光疹,每年5月以后进入多发期。夏季阳光中紫外线的含量骤增,人体对紫外线的敏感性也随之增高,容易在面部、颈部和四肢等曝光部位出现皮肤红斑,日晒后加重,甚至出现肿胀、水疱,痛痒难忍。另外,晒伤也是夏季常见的皮肤问题,因为夏季紫外线强烈,若不注意防晒,就容易被晒伤,出现皮肤发红、水肿、脱皮、疼痛等。
建议:夏季要避免长时间在阳光下暴晒,露天作业人员应做好防护。出门时可以涂抹防晒霜,打伞、戴遮阳帽或者穿长袖衣服等。遮阳伞应是防UV的,且不要选择晴雨两用的伞,因为伞的防晒大多依靠防晒涂层,如果再做雨伞往往容易把防晒涂层冲刷掉,起不到防晒效果。
排汗障碍性皮肤病
每年七八月都是排汗障碍性皮肤病高发期,梅册芳告诉记者,这是由于人体排汗过度汗腺管肿胀导致汗液排泄不畅,或汗液过多未及时清除导致皮肤敏感,如痱子、汗疱疹、夏季皮炎等,常见于婴幼儿和在烈日下工作的人。家长一旦发现孩子身上出现红疹,切忌乱抓,以免抓破皮肤,造成感染,应尽快到正规专科医院检查。临床发现不少婴幼儿合并有细菌或真菌感染的皮肤病,被家长当成了痱子。
建议:预防排汗障碍性皮肤病应注意环境通风,出汗后应及时擦干汗水,同时勤洗澡、勤换衣,保持皮肤清洁干燥,日常要穿宽松、透气性、吸湿性均好的棉质衣服。另外,过多和频繁使用粉类爽身用品,反而容易与孩子的汗液混合,堵塞汗腺出口,导致出汗不畅,引起痱子。
日光性皮炎导致皮肤红肿刺痛
日晒伤临床表现为:局部皮肤于日晒后数分钟到2-6小时开始出现弥漫性红斑,1--1.5天达到高峰,3-5天后逐渐消退。
有的病人在日晒后并不发生日晒伤症状,而是皮肤色素发生变化,呈即刻性或迟发性色素沉着晒斑。即刻性色素沉着是由长波紫外线和可见光引起,日晒15-30分钟即可出现,数小时后消退;迟发性色素沉着由中波紫外线引起,常在日晒后10小时出现,4-10天后达到顶点,可持续数月。除色素沉着外,日晒伤有时还可激起红斑狼疮、白癜风、毛细血管扩张症等损容性疾病。
红斑开始为鲜红色(较重时可伴水肿),以后渐变为暗红色或红褐色,落屑,消退后遗留褐色斑。自觉有烧灼感或有刺痛,触之痛甚。严重者除红斑、肿胀外,可发生水疱,破裂后形成糜烂,不久干燥、结痂、落屑,遗留色素沉着或色素减退。一般在日晒后的第二天病势达到顶点,经一周后方能恢复。自觉烧灼感、刺痒、刺痛。若遭日晒的皮肤面积广时,还可引起全身症状,如发热、恶心、呕吐、头痛、乏力等,甚至心悸。
中医称本病为日晒疮,认为是在日光暴晒之下,阳热毒邪侵入体表,蕴郁肌肤,灼皮伤肌而致;若毒热夹暑湿或与内湿搏结,浸淫肌肤,则会出现肿胀、水疱,破后糜烂、渗液。
紫外线过敏的病理
紫外线过敏:阳光中的UVA和UVB这两种穿透性紫外线,会直达皮肤真皮层,使过敏体质人群受日光照射区皮肤出现红、灼、热、痛等症状,这便是医学上常说的日光性皮炎,即紫外线过敏;同时,紫外线辐射还会导致“健康杀手”——自由基在体内急剧增加,使局部皮肤产生皱纹、色素沉积、细胞损害,甚至可改变免疫系统,造成更严重的光毒性或光过敏反应。盛夏在阳光下暴晒后,颈面部、手臂部、肩背部等外露皮肤出现红斑、水疱等,火烧般痒痛难忍,数天后红斑或水肿消退,患处皮肤出现脱屑、蜕皮,并留下暂时性的色素沉着。这个过程是皮肤在强烈日光照晒下出现的急性损伤性反应,即日晒伤,反复日晒伤后,也会形成皮肤对光敏感,之后再受强烈日光照射,则产生光敏性反应,即日光性皮炎。常规紫外线防护措施包括防晒霜和防紫外线遮阳伞等,使用防晒霜只能阻挡部分UVA,对UVB则不太管用,而防紫外线遮阳伞对从地面和墙面反射来的紫外线根本无能为力。人们在阳光下暴晒不仅会导致皮肤过敏反应,而且引发皮肤癌的风险也比常人更大。因过多的太阳光照射引起皮肤伤害甚至皮肤癌是个不争的事实。皮肤癌在西方人的癌症患者中占50%以上,世界上皮肤癌患者也呈上升趋势,日常应尽量避免长期暴晒。
经常晒太阳会患皮肤癌吗
目前已有不少证据表明,经常接触紫外线的照射、人体黑色素的防护与免疫系统功能的相互作用与皮肤癌发生密切相关。在日光中测定人体皮肤,皮肤接受紫外线量最大的部位是头部、面部、颈后、手部,鳞状细胞癌几乎全部发生于这些部位。
如果人在一生中曾多次晒伤,那么这多次和多年晒伤的程度会累加在一起,引起皮肤的损伤,并可引起许多皮肤病,如日光角化病等,因此有皮肤病遗传背景的人更要在夏季避光防晒,因为这种人患日光性皮肤癌的几率要远远超出没有遗传背景的人,如基底细胞癌、鳞性细胞癌、恶性黑色素瘤等。
炎炎夏日,经常暴露在强烈的阳光下不仅会让人中暑,还会引起日光晒伤,导致皮肤病的发生。因此,专家提醒,晒太阳需要注意时间段与时间长短。日光晒伤是指在短时间内大量接触紫外线的照射而引起的一种光毒反应。轻者照光的局部皮肤红肿,重者出现水疱。累加晒伤的次数越多,造成的损伤越严重。一般情况下,人体的细胞损伤后会自身修复,如果没有自然修复或自然修复能力不强的话,若人体细胞发生突变,就有可能患上皮肤癌,尤为可能发生在老年人身上。而患有遗传性皮肤病的人,经反复晒伤,就更容易得皮肤癌。
近日美国和澳大利亚科学家公布了四个被评估为最容易引发癌症,尤其是皮肤癌的职业。
来自悉尼医学科学院的美国科学家通过长期研究公布了这一研究结果。通过定量标准检查及调查,科学家们发现,司机、农民、制造厂工人和市场上的销售员这四个职业由于长期暴露在室外或处于一定的辐射下,其体内的肿瘤细胞数量比其他职业的人要高出很多。
据专家介绍,仅就皮肤癌来说,长期暴露于太阳辐射下更容易引发癌症。统计结果显示,在澳大利亚有30%的男性和8%的女性长期暴露于太阳辐射中。
长期暴露于太阳辐射下工作会增加患癌症的概率,科学家们表示,这种环境还会引发神经衰弱,睡眠不足,长期的吸烟酗酒成瘾等不良反应,甚至还会改变人体遗传基因。因此预防皮肤癌,需要避免暴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