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怎么调理脾胃 揉按心窝

怎么调理脾胃 揉按心窝

心窝指中脘穴以上,胸骨以下的部位,是胃在体表的对应区,用手掌以顺时针及逆时针方向各揉36圈以上,使局部感到温暖、舒畅,有调节中焦气机,使胃气通畅的作用。

如果消化不良,胃胀症状明显,可由心窝处开始重复由上至下推按的手法,注意不要由下至上推按。

按摩3穴位可帮你养胃暖胃

1、点按中脘穴

中脘穴在人体前正中线任脉上,肚脐上4寸,是足阳明胃经的募穴,是胃经经气结聚之处,点按中脘穴能够促进经气运行,调节胃的功能。用手指点按或揉按中脘穴,每次2~3分钟,至局部产生发热感。

2、揉按心窝

心窝指中脘穴以上,胸骨以下的部位,是胃在体表的对应区,用手掌以顺时针及逆时针方向各揉36圈以上,使局部感到温暖、舒畅,有调节中焦气机,使胃气通畅的作用。如果消化不良,胃胀症状明显,可由心窝处开始重复由上至下推按的手法,注意不要由下至上推按。

3、推按两胁

两手掌在身体两侧由乳房下缘向下推按至侧腰部,使局部发热,能够疏通肝胆经,调畅气机。

经常练习这些手法可以有效调节胃功能,达到养胃、暖胃,调畅中焦气机、预防胃疾病的疗效。

按摩5穴位可以调理脾胃

按摩哪些穴位可以调理脾胃

1、点按中脘穴

中脘穴在人体前正中线任脉上,肚脐上4寸,是足阳明胃经的募穴,是胃经经气结聚之处,点按中脘穴能够促进经气运行,调节胃的功能。用手指点按或揉按中脘穴,每次2~3分钟,至局部产生发热感。

2、揉按心窝

心窝指中脘穴以上,胸骨以下的部位,是胃在体表的对应区,用手掌以顺时针及逆时针方向各揉36圈以上,使局部感到温暖、舒畅,有调节中焦气机,使胃气通畅的作用。如果消化不良,胃胀症状明显,可由心窝处开始重复由上至下推按的手法,注意不要由下至上推按。

3、推按两肋

将两只手的手掌放在身体两侧,然后由乳房下缘向下推按至侧腰部,以局部发热为准,这样按摩可以起到疏通肝胆经,调畅气机的作用。

经常练习这些手法可以有效调节胃功能,达到养胃、暖胃,调畅中焦气机、预防胃疾病的疗效。

4、艾灸中脘穴

用艾条灸中脘穴10-15分钟,或用艾罐灸20-30分钟。中脘穴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上4寸处,相当于五指的宽度。中脘穴有调胃补气、化湿和中、降逆止呕的作用,灸疗可改善胃疾。

调理阳虚体质该怎么按摩

1、点按中脘穴

中脘穴在人体前正中线任脉上,肚脐上4寸,是足阳明胃经的募穴,是胃经经气结聚之处,点按中脘穴能够促进经气运行,调节胃的功能。用手指点按或揉按中脘穴,每次2~3分钟,至局部产生发热感。

2、揉按心窝

心窝指中脘穴以上,胸骨以下的部位,是胃在体表的对应区,用手掌以顺时针及逆时针方向各揉36圈以上,使局部感到温暖、舒畅,有调节中焦气机,使胃气通畅的作用。

如果消化不良,胃胀症状明显,可由心窝处开始重复由上至下推按的手法,注意不要由下至上推按。

脾胃虚弱中医调理方法

点按中脘穴

中脘穴在人体前正中线任脉上,肚脐上4寸,是足阳明胃经的募穴,是胃经经气结聚之处,点按中脘穴能够促进经气运行,调节胃的功能。用手指点按或揉按中脘穴,每次2-3分钟,至局部产生发热感。

揉按心窝

心窝指中脘穴以上,胸骨以下的部位,是胃在体表的对应区,用手掌以顺时针及逆时针方向各揉36圈以上,使局部感到温暖、舒畅,有调节中焦气机,使胃气通畅的作用。如果消化不良,胃胀症状明显,可由心窝处开始重复由上至下推按的手法,注意不要由下至上推按。

推按两肋

将两只手的手掌放在身体两侧,然后由乳房下缘向下推按至侧腰部,以局部发热为准,这样按摩可以起到疏通肝胆经,调畅气机的作用。经常练习这些手法可以有效调节胃功能,达到养胃、暖胃,调畅中焦气机、预防胃疾病的疗效。

艾灸中脘穴

用艾条灸中脘穴10-15分钟,或用艾罐灸20-30分钟。中脘穴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上4寸处,相当于五指的宽度。中脘穴有调胃补气、化湿和中、降逆止呕的作用,灸疗可改善胃疾。

艾灸足三里穴

外膝下3寸,胫骨外侧月一横指处,用艾条灸10-15分钟或艾罐20-30分钟。经常用此法施灸,具有补益脾胃、扶正培元、调和气血、祛邪防病之功效。

脾胃虚寒按摩哪些穴位

穴位按摩法:点按中脘穴

中脘穴在人体前正中线任脉上,肚脐上4寸,是足阳明胃经的募穴,是胃经经气结聚之处,点按中脘穴能够促进经气运行,调节胃的功能。用手指点按或揉按中脘穴,每次2~3分钟,至局部产生发热感。

穴位按摩法:揉按心窝

心窝指中脘穴以上,胸骨以下的部位,是胃在体表的对应区,用手掌以顺时针及逆时针方向各揉36圈以上,使局部感到温暖、舒畅,有调节中焦气机,使胃气通畅的作用。如果消化不良,胃胀症状明显,可由心窝处开始重复由上至下推按的手法,注意不要由下至上推按。

穴位按摩法:推按两肋

两手掌在身体两侧由乳房下缘向下推按至侧腰部,使局部发热,能够疏通肝胆经,调畅气机。

经常练习这些手法可以有效调节胃功能,达到养胃、暖胃,调畅中焦气机、预防胃疾病的疗效。

穴位艾灸法:艾灸中脘穴

用艾条灸中脘穴10-15分钟,或用艾罐灸20-30分钟。中脘穴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上4寸处,相当于五指的宽度。中脘穴有调胃补气、化湿和中、降逆止呕的作用,灸疗可改善胃疾。

穴位艾灸法:艾灸足三里穴

外膝下3寸,胫骨外侧月一横指处,用艾条灸10-15分钟或艾罐20-30分钟。经常用此法施灸,具有补益脾胃、扶正培元、调和气血、祛邪防病之功效。

肠胃道不好按摩哪里

1、点按中脘穴

中脘穴在人体前正中线任脉上,肚脐上4寸,是足阳明胃经的募穴,是胃经经气结聚之处,点按中脘穴能够促进经气运行,调节胃的功能。用手指点按或揉按中脘穴,每次2~3分钟,至局部产生发热感。

2、揉按心窝

心窝指中脘穴以上,胸骨以下的部位,是胃在体表的对应区,用手掌以顺时针及逆时针方向各揉36圈以上,使局部感到温暖、舒畅,有调节中焦气机,使胃气通畅的作用。如果消化不良,胃胀症状明显,可由心窝处开始重复由上至下推按的手法,注意不要由下至上推按。

3、推按两肋

将两只手的手掌放在身体两侧,然后由乳房下缘向下推按至侧腰部,以局部发热为准,这样按摩可以起到疏通肝胆经,调畅气机的作用。

经常练习这些手法可以有效调节胃功能,达到养胃、暖胃,调畅中焦气机、预防胃疾病的疗效。

脾胃虚按什么穴位

1、脾胃虚按摩中脘穴

中脘穴在人体前正中线任脉上,肚脐上4寸,是足阳明胃经的募穴,是胃经经气结聚之处,点按中脘穴能够促进经气运行,调节胃的功能。用手指点按或揉按中脘穴,每次2~3分钟,至局部产生发热感。

2、脾胃虚揉按心窝

心窝指中脘穴以上,胸骨以下的部位,是胃在体表的对应区,用手掌以顺时针及逆时针方向各揉36圈以上,使局部感到温暖、舒畅,有调节中焦气机,使胃气通畅的作用。如果消化不良,胃胀症状明显,可由心窝处开始重复由上至下推按的手法,注意不要由下至上推按。

3、脾胃虚推按两肋

两手掌在身体两侧由乳房下缘向下推按至侧腰部,使局部发热,能够疏通肝胆经,调畅气机。

经常练习这些手法可以有效调节胃功能,达到养胃、暖胃,调畅中焦气机、预防胃疾病的疗效。

相关推荐

耳朵五招捏出健康

1、牙龈肿痛耳垂 耳垂相当于面部,当因“上火”导致牙齿、牙龈肿痛,或脸上长小疙瘩时,可以用拇指和食指捏耳垂,或者去医院在耳垂上点刺放血,有很好的治疗效果。经常捏耳垂还能美容养颜。 2、心绞痛下耳窝 经常刺激耳甲腔部位,俗称下耳窝,对血液和循环系统有保健作用。下耳窝相当于胸腔内脏器官。心绞痛时首先要保持镇定,不要惊慌,立即停止活动,卧床休息,最好抬高上身,然后可对下耳窝进行压。方法是,将食指放到耳孔处,拇指放到耳的背面捏。这是最简便有效的急救方法,可以迅速缓解心绞痛,度过危险期。 3、打嗝上耳

婴儿厌食 操作方法

婴幼儿厌食、食积腹胀的时候可以板门穴。操作时用左手握住小儿的手指,用右手拇指蘸滑石粉或者麻油,板门穴。时,顺、逆时针皆可,注意力度适宜不宜过重。2-3分钟。 儿童消化功能不良,食欲差的时候经常推板门穴可以起到调理脾胃、增加食欲的作用。操作时将幼儿手指并拢,注意留出指掌的位置,再用拇指蘸取少量滑石粉或者麻油,从幼儿的拇指根大鱼际处推向腕横纹,称板门推向横纹,推50-100次即可。反之称横纹推向板门,也可以来回推,以达到调理脾胃的作用。

脾胃怎么调理 鼻头

每次鼻头20分钟左右,能改善胃胀气等症状。

摩哪些穴位可以去湿

1、极泉穴 腋窝的极泉穴是心经的重要穴位,可以去心脏的郁火毒素,应常常去,以疏通这口井。腋窝的极泉穴位于腋窝顶点,腋动脉搏动处,是心经的重要穴位,可以去心脏的火毒。 应常常去,或者拨动,一般不少于36下,最少一天两次,以疏通经络,还可起到调理睡眠和解决心脏不舒服的问题,包括白领经常不明原因出现的心悸、胸闷状况。 2、阴陵泉 是脾经的合穴,从脚趾出发的脾经这儿在往里深入,可以健脾除湿。它在膝盖下方,沿着小腿内侧骨往上捋,向内转弯时的凹陷,就是阴陵泉所在。 每天要用手指这里,时间不拘,空闲的时候就

调理脾胃摩哪里 调理脾胃摩手法

1.患者取仰卧位,双膝屈曲,两手掌相叠,置于腹部,以肚脐为中心,在中下腹部,分别沿顺时针,逆时针方向各摩动约5分钟,以腹部有温热感为宜,用力宜先轻后重,然后扩大范围摩动全腹部约2分钟。 2.患者取坐位,腰部前屈,两手五指并拢,掌面紧贴腰眼,用力擦向骶部,如此连续反复进行约1分钟,使皮肤微热,有热感为宜。

婴儿腹胀怎么

常用摩手法 治则:消食导滞,健脾和胃。 摩方法:推脾经,运内八卦,运板门,中脘,分腹阴阳,足三里。 摩功效:推脾经能健脾胃,补气血;运内八卦以宽胸利膈,理气化湿,消食导滞;运板门,中脘,分腹阴阳,足三里均能健脾和胃,消食化滞,调中理气。 实胀摩手法 主要症状:患儿腹部胀满呈饱和状,偶尔会有腹痛的症状,食量会有减少的情形,饮食之后,腹胀会更加明显。 摩手法: 主穴:小天心和小横纹各5分钟;逆运内八卦3分钟,推四横纹6分钟;合谷穴1分钟。 摩功效:小天心和小横纹可调理肝气,缓解腹

梁丘在哪个位置图片 梁丘的摩手法

可用带密封盖的热水杯热敷此穴后,再进行摩。用拇指朝大腿方向压或此穴1分钟。有调理脾胃之效,其为治疗胃肠病痛的名穴;长时间站立或行走所导致的膝部疼痛。

宝宝腹胀腹痛摩图解 寒邪致腹胀腹痛

补脾经,外劳宫,推三关,足三里各1分钟,顺时针摩腹2分钟,掐足三里各1分钟,顺时针摩腹2分钟,掐一窝风50次,拿肚角3-5次。 摩方解:补脾经,足三里,顺时针摩腹能帮助调理脾胃气机,外劳宫,推三关有温中散寒的作用;掐一窝风,拿肚角有止腹痛的效果。

胃口不好摩什么穴位

1、不想吃饭摩足三里穴 平常多摩足三里穴也是进步脾胃功用的办法之一。足三里位于外膝盖上面3寸、胫骨外侧约一横指处。摩时,可将拇指指端放在足三里穴处,尽力压,然后推拨筋肉,连做7次,两侧交替停止。用手掌搓擦腿部,自上而下各1遍,约1―3分钟,异样可以起到清暖和胃、促进消化吸收、添加食欲的作用。 2、不想吃饭摩中脘穴 “中”为中心、中央之意,“脘”为胃部,位于前正中线上,脐上4寸,心窝与肚脐中央即为中脘穴。摩此穴对胃溃疡、胃炎、胃酸过多、胃下垂、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腹胀、消化不良等胃部症状有很

小孩腹痛怎么推拿

寒凝腹痛推拿手法 主证:有感伤寒邪或饮冷史,突发腹痛,腹部,四肢均冷,面色青黑或苍白,身体蜷缩,小便不黄,口不渴或喜热饮,舌淡苔白,脉迟,指纹淡红或青。 治疗原则:温中散寒,行气止痛。 推拿处方:掐二扇门,小天心,外劳,一窝风,拿肚角,摩脘腹,点脾俞,胃俞及擦脉督,令热深透。 推拿原理:外劳与一窝风为阳掌阳穴,功能温里散寒,通治各种寒症。配二扇门发脏腑止汗,除脏腑之寒;小天心通经活络,畅运三焦,调理阳气之道;拿肚角与摩脘腹对病变部位直接作用。点脾胃之俞可调理脾胃,二者相配,止痛最宜。 燥热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