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压药要一直吃吗
降压药要一直吃吗
降压药必须终身服用。
高血压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继发性高血压只占到高血压病人的5%左右,一般在其原发病治愈后,血压即可恢复正常。而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是一种心血管的慢性疾病,病程较长,发病机理较为复杂,一般来说除了极少数的患者可以自然缓解外,绝大多数病人将与高血压陪伴终身,因此必须长期服用降压药物来控制血压。
高血压患者降压记住四个要
第一,要使用真正长效、每日一次服药就能平稳控制24小时血压的降压药物。作用时间长,造成的血压波动小。
第二,假期作息可能与平时不同,但降压一定要规律:不能想起来就服药,想不起来就不服药,也要避免“今天早晨吃,明天晚上吃”,服降压药的时间一定要应当尽量固定。
第三,假期出游很刺激,降压要和缓:不能求快,如果血压突然一下子降下来,反而还有可能带来危险。一般服用了长效的降压药物,一到二周起效很正常,四到八周血压降到目标值是常态。
第四,服用降压药要坚持:确诊了高血压的患者,无论有没有症状,是否感觉到头晕,都要按时服药,更不能随便停药。停药会造成血压波动,而血压波动会造成血管的损伤。
高血压患者常备药
就目前的降压药来说,当然是长效药比较符合上述标准,如氨氯地平(络活喜)。它的优点是:每天清晨服一次可使血压在24小时内保持稳定,从而减少心脑血管病的发生。长效药物副作用小,病人依从性好,服用方便,有利于病人坚持正规化和长期性治疗。
但需注意的是,高血压患者最好在家里准备一些短效降压药以备急用。如果高血压患者在短时间内血压急剧升高,为了防止发生高血压危象或出现心力衰竭等并发症,可能需要临时使用短效降压药,如硝苯地平(心痛定)、卡托普利(开博通)等,可使较高的血压在短时间内下降。等血压降到理想水平后,再坚持服长效降压药,以保持血压昼夜平稳。
对高血压病的治疗,必须因人因病而异,采用个体化的治疗方法,该选用何种长效降压药,必须听从医生指导,而不要自己随意更换。
一般来讲,血压在2-4周的时间控制到正常是最理想的。长效降压药虽然在服药当天就有降压作用,但达到稳定的降压作用需要时间比较长,一般需2周左右,在一个月左右达到最佳降压作用,所以,病人服药后不要着急,似乎起效慢一些,但并不是没有效果,不要因血压下降不明显过早换药。 特别是老年人,血压下降速度不要太快。
除了降压药要在身边常备,患者要注意的一点是,在平时的生活或者和亲友聊天的时候要提到自己的血压问题,并且告知身边人自己身上有带降压药。如此一来,如果突然血压升高,可以及时得到救助。
体检还要吃降压药吗
对于很多高血压病人来说,每天服用降压药已经成了“例行公事”,但是什么时间服药效果最好,却让不少人感到为难。有的说早晨服好,有的说晚上服好,还有的说应该做一个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
北京宣武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说,单纯为了服药时间做血压监测没有必要,目前提倡高血压患者选择长效降压药,其药效能够持续24小时,降压效果稳定,所以对服药时间并没有特别的要求。大多数患者都在早上服药,这是用药的习惯问题。
无论是健康人还是高血压病人,血压波动的规律大致相同。白天血压有两个高峰阶段,一个是早上6点到8点,一个是下午4点到6点。多数长效降压药在服药后的2个小时开始起效。
虽然血压波动规律具有普遍性,但是仍有患者希望了解自己的具体波动特点,郝主任建议,如果不做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患者可以在一天中选择4个时间点,每6小时测一次血压,连测3天,就能够知道自己血压波动情况。然后仔细阅读所服用的长效降压药的说明书,上面一般都标明该药药效的高峰时间,由此也可以自己推断出一个服药时间。
郝主任强调说,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服药时间并不特别讲究,最重要的是坚持服药,任何原因都不能擅自停药。很多患者因为要体检或是到医院复诊,就不吃药了,以为这样才能够得出正确的结果。这是万万要不得的,甚至于宁可不体检也不应停药。因为医生正是要在患者长期服药、相对规律的状态下得出结论,如果结果不正常,就无法判断是因为停药还是所服药物不适合引起的。其实,无论是降压还是降脂、降糖药物,都不应该在体检时停服,即使是抽血化验也是如此。还有不吃饭不等于不吃药。
高血压病人服药七忌
一、忌擅自乱用药物
降压药有许多种,作用也不完全一样。有些降压药对这一类型高血压有效,有些降压药对另一类型高血压有效。服药类型不对路,降压作用不能充分发挥,有时会误以为“降压药不灵”。高血压病人的药物治疗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应按病情轻重和个体差异,分级治疗。
二、忌降压操之过急
有些人一旦发现高血压,恨不得立刻把血压降下来,随意加大药物剂量,很容易发生意外。短期内降压幅度挺好不超过原血压的20%,血压降得太快或过低都会发生头晕、乏力,重的还可导致缺血性脑中风和心肌梗死。
三、忌单一用药
除轻型或刚发病的高血压外,尽量不要单一用药,要联合用药,复方治疗。其优点是产生协同作用,减少每种药物剂量,抵消副反应。
四、忌不测血压服药
有些病人平时不测血压,仅凭自我感觉服药。感觉无不适时少服一些,头晕不适就加大剂量。其实,自觉症状与病情轻重并不一定一致,血压过低也会出现头晕不适,继续服药很危险。正确的做法是,定时测量血压,及时调整剂量,维持巩固。
五、忌间断服降压药
有的病人用降压药时服时停,血压一高吃几片,血压一降,马上停药。这种间断服药,不仅不能使血压稳定,还可使病情发展。
六、忌无症状不服药
有些高血压患者平时无症状,测量血压时才发现血压高。用药后头昏、头痛不适,索性停药。久不服药,可使病情加重,血压再升高,导致心脑血管疾患发生。事实表明,无症状高血压危害不轻,一经发现,应在医生指导下坚持用药,使血压稳定在正常水平。
七、忌临睡前服降压药
临床发现,睡前服降压药易诱发脑血栓、心绞痛、心肌梗死。正确的方法是睡前2小时服药。
高血压的女性能怀孕吗
患有慢性病的女性,不管是高血压还是其他疾病,最好怀孕前到产科做咨询。
尤其是有高血压的女性如果怀孕有一定的风险,不仅某些降压药会对胎儿有危害,妊娠本身也会导致孕妇疾病加重。
因此如果育龄女性患有高血压,首先要界定自身的健康能不能胜任妊娠这个过程。一般来说,如果患高血压的时间不长,而且没有导致其他的器官受累(如肾脏、心脏检测没有问题),这个时候才可以考虑怀孕。
在孕期中选择降压药要考虑到药物对胎儿的安全性问题。因为现在降压药有很多剂型,孕妇最好选择经过长时间临床验证,对孕妇、胎儿相对比较安全的。
患有高血压的孕妇一定要加强产前检查,次数频繁,并最好在综合医院进行产前保健检查。
服用降压药注意3件事
1.高血压患者要坚持长期服药
高血压病是一种慢性疾病,病程长。虽然高血压可以很好得到控制,但目前高血压还不能治愈。服降压药后,血压降到正常,并不是高血压病痊愈了,而是降压药物作用的结果。我们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一些病人服几天降压药,血压降到正常就不服药了,几天后血压又升高了,就再开始服药,这种服服停停的方法是错误的,不但达不到治疗的目的,还有危险。
停药后血压会升得更高,甚至会超过治疗前的水平,这种现象叫做“反跳”。血压“反跳”得太高,很容易出现高血压脑病、脑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因此,高血压病人若平时血压较高时,降压治疗是必要的,但需在专科医生指导下,坚持长期服药。
2.降压药应从小剂量开始服用
高血压病人服降压药物时,应先从小剂量开始,尤其是老年人更应注意。服药一周后,如果血压还很高或降得不明显,考虑一种药物不行时,可以再加一种,对大多数病人来说,同时服用两种降压药,血压是能够降到理想水平的。
血压降到理想水平后,要维持1~2月,若血压一直保持稳定,再逐渐减第二种药,直到用“最小剂量”的降压药维持血压在理想水平为止。这个“最小剂量”就叫维持量。维持量要坚持长期服用,不可随意停用,否则血压又会升高,前功尽弃,还得从头开始。
3.服用降压药要选择合适的时间
血压能否控制良好,药物选择是一方面,给药时间也是不容忽视的。药物作用时间有长有短,长效的每天吃1次即可,短效的每天需要服好几次。人的血压每天都在不停地波动,一般来讲,白天血压高,夜晚血压偏低,因此一般降压药物白天服用,每天一次的药就清晨醒后服用,两次的一般8点、16点吃,三次的7点,12点半,18点吃。
高血压患者用药有讲究
1.用药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比较多的时间,因此要选择药性温和、药力持久,便于患者服用的降压药。
2.服用降压药要循序渐进,切忌突然增加剂量。刚开始治疗的时候剂量应该由小到大。如果血压能降下来,患者就只需服用足以维持疗效的剂量,这样可以减少药物带来的副作用。
3.高血压的用药是因人而异的,因为患者各有不同的情况,医生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进行个性化用药治疗。例如:病情的缓急,病人是否有糖尿病、肾病、心脏病等合并的症状,有没有会影响降压药疗效的其它疾病用药,患者的经济状况等。
4.高血压的形成是由于基因、血管、血液受损造成的,因此需要通过调节血脂,活血化瘀,恢复血压来修复受损器官。在这一方面,中药的治疗能取得不错的效果。
5.当服用单一种降压药没收到良好的疗效,不要加大剂量,而是应换另一种降压药。
6.如果患者的高血压症状已经持续多年,不要服用能快速降压的药物,否则患者会不适应药效而导致其他突发症状。
7.高血压患者不能长期服用西药来降压,会对肝脏造成伤害。
小苏打泡脚降压当心会致病
香蕉皮、小苏打泡脚能降压?
专家:从医30年未听说过
市民刘先生今年50岁,发现有高血压已经四五年了,吃过两种降压药,血压还是不太稳定,他就在网上搜集了一些颇有好评的偏方。诸如:“吃黑豆”;“香蕉皮煮水泡脚”;“精选山里红三斤、生地一两、白糖适量,山里红洗净去核放不锈钢锅内煮烂,放入白糖,煮熟晾凉后放冰箱储藏。每天不计时食用,就像吃零食”……有的偏方甚至号称永远断根,屡试不爽。
日前,刘先生将搜集到的六七种不同偏方拿到中日友好医院,请中西医结合心内科主任黄力教授甄别。
“我从事高血压治疗已经30年了,像香蕉皮煮水泡脚这样的偏方从来没有听说过。”黄力说。
黄力出门诊时经常碰到患者拿着剪下的民间降压偏方咨询,这些偏方都号称可以根治高血压,不用吃降压药。“这些是不可信的。我们目前普遍使用的降压药要经过大规模、长时间的临床试验,来证明它的药理和治疗效果。偏方只有一两个成功个案,不能证明效果。”
还有的偏方中提到鬼针草能降压。黄力教授表示,鬼针草因为含有黄酮甙,所以可能具有一定的降压效果,但是现在还不能证实临床确实有效,是不是用鬼针草就能停用其他的降压药,服用多大剂量,均无定论。
降压药要一直吃吗 降压药必须终身服用
高血压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继发性高血压只占到高血压病人的5%左右,一般在其原发病治愈后,血压即可恢复正常。而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是一种心血管的慢性疾病,病程较长,发病机理较为复杂,一般来说除了极少数的患者可以自然缓解外,绝大多数病人将与高血压陪伴终身,因此必须长期服用降压药物来控制血压。
如何按季节健康正确服用降压药
春季
高血压做常见的治疗方法就是使用降压药,但很多高血压患者在使用降压药的时候都存在误区。春季血压波动较大,一定要注意维持血压稳定,正确服用降压药就变得更加重要。一般来说,春季服用降压药要注意以下几点:
1.不能擅改药物剂量
一般来说,高血压患者冬季的血压要比夏季高,因此,冬天服用降压药物相应也要增加一些。春季气温开始回暖,很多高血压患者就擅自减掉降压药物的剂量,甚至是停服降压药。其实这种方法不可取。春季昼夜温差较大,血压容易波动,降压药的改变可增加血压的波动幅度, 使脑血管承受的压力时高时低,容易发生脑血管破裂。
高血压患者如需要改变高血压药物剂量或者种类,应先与医生商量,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调整,以免擅自改变造成严重后果。
2.注意药物过敏
春季是过敏性疾病的高峰季节,医学调查发现,很多过敏症高血压患者因为把握不好用药时间,导致药物的效果大打折扣,甚至引起高血压病情持续恶化。所以,医学专家提醒那些对花粉过敏的高血压患者服药时要注意避免药物过敏,服药期间尽量少吃高蛋白食物,特别是海鲜、乳酪、肉类、黄豆等,以免影响药物的效果。
3.注意服药时间
研究发现,通常在清晨觉醒后血压持续上升,上午8至10点达最高峰,随后逐渐下降,下午3至6点稍有波动,午夜至觉醒前血压最低。春季昼夜温差较大,服用降压药的时间也相当有讲究。目前大部分专家主张服用降压药的时间最好在上午8点1次、下午2点1次。睡前不宜服用降压药,即使是重度高血压患者,睡前也只能服用白天剂量的 1/3。
这样可以保持24小时血压平稳,防止心、脑血管严重并发症的发生。轻度高血压患者,则在清晨服用一次降压药即可,这样可减轻多次服药的负担,避免漏服,便于长期坚持。
夏季
在自然状态下,高血压病患者的血压,冬季最高,夏季次之,春秋两季最低,但很多高血压病患者降压的药方一年四季不变,这是非常不合理的。夏季由于气温较高,患者的外周小血管扩张,大部分患者的血压会有所降低。不少患者冬天去看医生开药,到了夏天,还按照冬天的剂量服用。夏天血压偏低,这时服用冬天的剂量就相对偏大,使血压降得太低,于是就容易出现诸如头晕、脑供血不足、浑身无力甚至出现脑梗死或是心绞痛发作。而有的患者是在夏季去看医生开药,到了冬天还在按夏天的剂量服用,血压在冬天偏高,夏天的剂量显然容易偏小,血压控制不好,自然就要波动。但有些患者由于睡眠不好,心情烦躁或其他原因也会导致血压升高。所以,高血压患者在夏天应注重监测血压变化,调整降压药物剂量,避免血压过低诱发心脑血管病发作,特别要减少利尿剂及含有利尿药成分的一些复合剂的应用。
此外,高血压病患者应该经常测量血压,一天测一次,最好一天测3次,并做好记录;在季节变化时应及时去看医生,医生根据患者监测的结果来调整用药。在用药方面,既不能长时间不作调整,也不能频繁换药,最忌讳的是患者自己随意用药。需要特别强调的是,高血压患者需终生服药。
秋季
秋季气温逐渐降低,血压会升高,因此应当及时到医院检查,确定是否需要及时调高用药量,以更好地控制血压。因此,高血压患者秋季用药要注意以下几点:
1.调整剂量
夏天时天气炎热,脑血管舒张,血压急剧升高的情况会减少,而到了秋天气温转凉,脑血管收缩,血压会随之升高,此时应及时调整降压药的剂量,控制好血压,减少脑卒中发生的概率。
2.调整服药时间
秋天天气变得干燥,早晚温差大,早晨的温度低,使血管收缩,造成血压升高,所以有些患者会感到头晕。这时,需要调整服药时间,在调整了服药时间后仍然经常头晕,就要做进一步的检查。
3.忌擅自停服药物
不要在秋季停服改善心脑血管的药物,如阿司匹林。因为秋季是一个过渡的季节,温度的降低会影响血管的收缩功能。较低的温度会使脑血管收缩,促使血压升高,容易造成脑卒中。
冬季
冬季气温较低,是高血压、心脑血管等疾病的高发季节,尤其是老年人更应注意。如何科学治疗高血压、预防因服药不当而诱发脑中风是至关重要的。一般来说,冬季服用降压药要注意以下几点:
1.不要大量服用骤然降压药物
脑组织的血流量、灌注压主要靠血压来维持,多数高血压病是由动脉硬化导致的,其主要脏器或多或少均存在供血不足的现象。很多患者因血压太高便大剂量服用降压药,或不遵医嘱服用并不适合自己病情的高效降压药,殊不知骤然降压会使血流速度减慢,大脑供血产生严重不足,灌注压降低,血小板及纤维蛋白沉积形成血栓,阻塞脑血管从而发生中风,所以,平稳降压是非常重要的。
2.慎服大剂量利尿剂
许多高血压患者因使用多种降压药物疗效欠佳,或因肾功能受损而常伴有不同程度的水肿,医生会根据患者的血压高低及浮肿程度进行利尿降压治疗,患者应谨遵医嘱服用利尿药, 此类药物在降低血压的同时,还有较强的利尿作用。人体内大量失水,血液高度浓缩,其黏滞度便会增加,从而形成了典型的低血压、高黏滞度而导致的缺血性中风,所以,冬季使用利尿剂降压应慎重。
3.慎用镇静剂
高血压患者中有一部分人可能伴有失眠或精神紧张等神经系统症状,为平稳降压,医生常给患者适量的镇静剂作辅助治疗。但切莫大剂量服用镇静剂,过强镇静的药物同样可使血压在短时间内急剧下降而使脑组织血流减少、缺血、缺氧而中风。所以,高血压患者冬季宜服用较为舒缓的镇静剂。
4.降压药物宜从小剂量开始
高血压患者在服用降压药物时宜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不要迅速降压,睡前更不可大量服用降压药。
高血压虽然不能算是什么绝症,但是一旦严重恶化对我们也是会有生命威胁的,因此我们要对高血压越来越重视起来。因此,我们在服用降压药的同时要了解清楚我们所处的季节健康正确的服用降压药,使我们的身体健康长寿。
吃降压药要注意什么 温馨提示
高血压病人在用药时一定要谨慎,不能胡乱用药和擅自用药,要注意上面四个事项,以防对身体造成危害。用药之后要随时观察自身的反应,如出现了异常应及时到医院进行咨询和检查,然后再调整用药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