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的家庭常用西药
感冒的家庭常用西药
1.阿斯匹林:主要用于抑制前列腺素合成而解热、镇痛、抗炎、抗风湿,用于高热、感冒、头痛、肌肉痛等。不良反应: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病患者应慎用或不用,可引起胎儿异常,孕妇、肾功能不全者应慎用。
2.扑热息痛:有解热镇痛作用,用于发热、头痛、关节痛及神经痛等。不良反应:久服可致肾损害,过量可致肝损害,3岁以下的儿童最好不用。成人日服量不能大于2克,每次服0.25—0.5克,日服3次。
3.病毒灵:主要能抑制病毒增殖,对流感、副流感有较强的抑毒作用,用于治疗感冒、流感、病毒性气管炎、腮腺炎、水痘、麻疹及病毒性角膜炎、结膜炎。不良反应:会引起出汗、食欲不振等。成人日服3次,每次0.18-0.2克。
4.布洛芬:用于解热、镇痛、抗风湿、痛经、牙痛、腰背痛及风湿性关节炎。不良反应:有轻微胃肠道不适,宜饭后服用。成人日服3次,每次0.2克。
5.消炎痛:有较强的抗风湿、消炎镇痛作用,用于风湿性、类风湿性关节炎及发热等。不良反应:可有胃肠道反应及胃穿孔,溃疡病、精神病、癫痫、孕妇禁用。成人口服3次,每次25毫克,儿童每日每公斤体重0.5毫克一次。
6.板蓝根冲剂:主要用于清热解毒、凉血,治疗扁桃腺炎、流行性腮腺炎及预防和治疗小儿麻疹。成人每次口服10克,日服4次;儿童每次5克,日服4次。
7.感冒通片:具有一定抗病毒和退热作用,主要用于治疗感冒引起的头痛,咽喉痛、发热,并减轻由于感冒引起的上呼吸道变态反应。成人每次服2片,日服3次。
8.六神丸:可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抗病毒。用于治疗咽喉疼痛、感冒发热、疮、肿毒,成人每次服8一10粒,儿童1岁一次1粒,4-8岁一次5粒,9-15岁一次6粒,孕妇忌用。
9.银翘解毒片:主要用于治疗风热感冒、重型发热、轻度怕冷、头晕头痛、鼻塞咽痛、全身无力、口渴思饮。成人每次服4-6片,日服2次,小儿1-2岁每次1片,3-9岁每次2片,9-15岁每次4片。
10.通宣理肺片(丸):主要用于治疗风寒感冒、轻度发热、怕冷、头痛、无汗、全身酸痛、流鼻涕、咳嗽、咳痰。成人每次丸剂服2丸,日服2次,片剂服6片,日服3次。
11.紫雪散:主要用于治疗小儿发烧,对一惊一乍、烦躁不安、昏昏沉沉、大便干燥者,可根据年龄每次服0.3克。
儿童感冒要区分常用感冒药
天气变寒,儿童由于免疫功能较弱,在这个时节很容易发生感冒等病症。掌握对抗儿童感冒的方法“相当”重要。
儿童感冒总体上分两大类:一是病毒性感冒,一是细菌和支原体型感冒。据统计,秋冬季儿童感冒90%以上都是病毒性感冒,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属病毒性感冒的一种。因此,可在家中常备专治儿童病毒性感冒的药品,以备不时之需。
然而,要学会正确区分感冒药。一要区分儿童感冒药的两大种类:一种是家庭常备的、可直接从药房或药店购买的OTC(非处方药)感冒药;一种是不常用的、需要医生处方才能买到的抗生素类感冒药,如头孢、阿莫西林等只适用于少数细菌性感冒,家长要慎用。二要区分儿童OTC感冒药中的两类常用药物:如优卡丹等含抗病毒成分的药物与不含抗病毒成分的药物。目前被广泛应用于OTC感冒药中的抗病毒成分为金刚烷胺,它能快速抑制病毒的复制速度,缓解发热、流涕、鼻塞等感冒病症。
家庭常备感冒药有哪些
西药类
1、阿斯匹林:主要用于抑制前列腺素合成而解热、镇痛、抗炎、抗风湿,用于高热、感冒、头痛、肌肉痛等。不良反应: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病患者应慎用或不用,可引起胎儿异常,孕妇、肾功能不全者应慎用。
3、病毒灵:主要能抑制病毒增殖,对流感、副流感有较强的抑毒作用,用于治疗感冒、流感、病毒性气管炎、腮腺炎、水痘、麻疹及病毒性角膜炎、结膜炎。不良反应:会引起出汗、食欲不振等。成人日服3次,每次0.18-0.2克。4.布洛芬:用于解热、镇痛、抗风湿、痛经、牙痛、腰背痛及风湿性关节炎。不良反应:有轻微胃肠道不适,宜饭后服用。成人日服3次,每次0.2克。
3、板蓝根冲剂:主要用于清热解毒、凉血,治疗扁桃腺炎、流行性腮腺炎及预防和治疗小儿麻疹。成人每次口服10克,日服4次;儿童每次5克,日服4次。
7.感冒通片:具有一定抗病毒和退热作用,主要用于治疗感冒引起的头痛,咽喉痛、发热,并减轻由于感冒引起的上呼吸道变态反应。成人每次服2片,日服3次。
中药类
1、白云山小柴胡颗粒:解表散热,疏肝和胃。用于外感病,邪犯少阳证,症见寒热往来、胸胁苦满,食欲不振、心烦喜呕、口苦咽干。开水冲服,一次1-2袋,一日3次。
2、六神丸:可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抗病毒。用于治疗咽喉疼痛、感冒发热、疮、肿毒,成人每次服8一10粒,儿童1岁一次1粒,4-8岁一次5粒,9-15岁一次6粒,孕妇忌用。
3、银翘解毒片:主要用于治疗风热感冒、重型发热、轻度怕冷、头晕头痛、鼻塞咽痛、全身无力、口渴思饮。成人每次服4-6片,日服2次,小儿1-2岁每次1片,3-9岁每次2片,9-15岁每次4片。
4、银翘解毒片药物组成与感冒片近似,适应证同感冒片,可每日服2-3次,每次4片。
5、感冒宁(荆芥、防风、紫苏、大青叶、四季青)适用于感冒有风寒表证者,有明显怕冷,或有发热,伴头痛、鼻塞流清水涕。可每日服3-4次,每次1袋。
6、午时茶此系传统用治风寒感冒或有内伤积食挟感冒者,可每服1包,煎服或沸水泡服,药汁宜多,服后最好盖被使微微出汗。
治疗感冒的家庭常用西药
感冒的常用西药:
1.阿斯匹林:主要用于抑制前列腺素合成而解热、镇痛、抗炎、抗风湿,用于高热、感冒、头痛、肌肉痛等。不良反应: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病患者应慎用或不用,可引起胎儿异常,
感冒药
孕妇、肾功能不全者应慎用。
2.扑热息痛:有解热镇痛作用,用于发热、头痛、关节痛及神经痛等。不良反应:久服可致肾损害,过量可致肝损害,3岁以下的儿童最好不用。成人日服量不能大于2克,每次服0.25—0.5克,日服3次。
3.病毒灵:主要能抑制病毒增殖,对流感、副流感有较强的抑毒作用,用于治疗感冒、流感、病毒性气管炎、腮腺炎、水痘、麻疹及病毒性角膜炎、结膜炎。不良反应:会引起出汗、食欲不振等。成人日服3次,每次0.18-0.2克。4.布洛芬:用于解热、镇痛、抗风湿、痛经、牙痛、腰背痛及风湿性关节炎。不良反应:有轻微胃肠道不适,宜饭后服用。成人日服3次,每次0.2克。
5.消炎痛:有较强的抗风湿、消炎镇痛作用,用于风湿性、类风湿性关节炎及发热等。不良反应:可有胃肠道反应及胃穿孔,溃疡病、精神病、癫痫、孕妇禁用。成人口服3次,每次25毫克,儿童每日每公斤体重0.5毫克一次。
6.板蓝根冲剂:主要用于清热解毒、凉血,治疗扁桃腺炎、流行性腮腺炎及预防和治疗小儿麻疹。成人每次口服10克,日服4次;儿童每次5克,日服4次。
7.感冒通片:具有一定抗病毒和退热作用,主要用于治疗感冒引起的头痛,咽喉痛、发热,并减轻由于感冒引起的上呼吸道变态反应。成人每次服2片,日服3次
(以上药物仅供参考,具体应该怎样服用药物还是得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否则如有出现什么不良的后果,应该自己负责)
药物的治疗是有所针对性的,而且感冒有很多不同的种类,如果出现了服用药物之后,感冒的症状还没有所改善的应该及时到医院去找医生治疗,在医生的指导下对症下药,早日将感冒治好。
家庭常备的感冒发烧药
一.西药类
1.阿斯匹林:主要用于抑制前列腺素合成而解热、镇痛、抗炎、抗风湿,用于高热、感冒、头痛、肌肉痛等。不良反应: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病患者应慎用或不用,可引起胎儿异常,孕妇、肾功能不全者应慎用。
2.扑热息痛:有解热镇痛作用,用于发热、头痛、关节痛及神经痛等。不良反应:久服可致肾损害,过量可致肝损害,3岁以下的儿童最好不用。成人日服量不能大于2克,每次服0.25—0.5克,日服3次。
3.病毒灵:主要能抑制病毒增殖,对流感、副流感有较强的抑毒作用,用于治疗感冒、流感、病毒性气管炎、腮腺炎、水痘、麻疹及病毒性角膜炎、结膜炎。不良反应:会引起出汗、食欲不振等。成人日服3次,每次0.18-0.2克。
4.布洛芬:用于解热、镇痛、抗风湿、痛经、牙痛、腰背痛及风湿性关节炎。不良反应:有轻微胃肠道不适,宜饭后服用。成人日服3次,每次0.2克。
5.消炎痛:有较强的抗风湿、消炎镇痛作用,用于风湿性、类风湿性关节炎及发热等。不良反应:可有胃肠道反应及胃穿孔,溃疡病、精神病、癫痫、孕妇禁用。成人口服3次,每次25毫克,儿童每日每公斤体重0.5毫克一次。
6.板蓝根冲剂:主要用于清热解毒、凉血,治疗扁桃腺炎、流行性腮腺炎及预防和治疗小儿麻疹。成人每次口服10克,日服4次;儿童每次5克,日服4次。
7.感冒通片:具有一定抗病毒和退热作用,主要用于治疗感冒引起的头痛,咽喉痛、发热,并减轻由于感冒引起的上呼吸道变态反应。成人每次服2片,日服3次。
8.六神丸:可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抗病毒。用于治疗咽喉疼痛、感冒发热、疮、肿毒,成人每次服8一10粒,儿童1岁一次1粒,4-8岁一次5粒,9-15岁一次6粒,孕妇忌用。
9.银翘解毒片:主要用于治疗风热感冒、重型发热、轻度怕冷、头晕头痛、鼻塞咽痛、全身无力、口渴思饮。成人每次服4-6片,日服2次,小儿1-2岁每次1片,3-9岁每次2片,9-15岁每次4片。
10.通宣理肺片(丸):主要用于治疗风寒感冒、轻度发热、怕冷、头痛、无汗、全身酸痛、流鼻涕、咳嗽、咳痰。成人每次丸剂服2丸,日服2次,片剂服6片,日服3次。
11.紫雪散:主要用于治疗小儿发烧,对一惊一乍、烦躁不安、昏昏沉沉、大便干燥者,可根据年龄每次服0.3克。
二.中药类
(1)感冒退热冲剂(大青叶、板蓝根、连翘、草河车)适用于感冒有风热表现者,发热或不发热,伴头痛、咽痛口干、化验白细胞计数与分类均不高。可每日冲服3-4次,每次l袋。发热高,可每次2袋。咽痛者,可含漱后吞下。
(2)感冒片(豆豉、桑叶、菊花、银花、连翘、牛蒡子、甘草、桔梗、钩藤、竹叶、荆芥、薄荷)适用于风热感冒,略有怕冷发热或不发热,鼻塞咽痛,头痛。可每日服3次;每次吞服6片。
(3)银翘解毒片(豆豉、银花、连翘、荆芥、薄荷脑、甘草、桔梗、板蓝根、竹叶)药物组成与感冒片近似,适应证同感冒片,可每日服2-3次,每次4片。
(4)感冒宁(荆芥、防风、紫苏、大青叶、四季青)适用于感冒有风寒表证者,有明显怕冷,或有发热,伴头痛、鼻塞流清水涕。可每日服3-4次,每次1袋。
(5)午时茶(茅术、陈皮、柴胡、连翘、白芷、枳实、山楂、羌活、前胡、防风、藿香、甘草、神曲、川芎、茶叶、厚朴、桔梗、麦芽、苏叶)此系传统用治风寒感冒或有内伤积食挟感冒者,可每服1包,煎服或沸水泡服,药汁宜多,服后最好盖被使微微出汗。
(6)川芎茶调散(薄荷、川芎、羌活、甘草、白芷、细辛、防风、荆芥)适用于寒感冒之头痛较重者,本药也可用于无感冒而头痛者。可每周服2次,每次服6克。
(7)银黄片(银花提取物、黄芩素)适用于上呼吸道感染,如急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也可用于丹毒、肠炎。可每日服3-4次,每次服2片。
(8)抗炎灵(一见喜)适用于上呼吸道感染,也可用于菌痢、尿路感染。每日服4次,每次服4-6片。
(9)清热消炎片(蒲公英)适用于上呼吸道感染,也可用于疮疖、乳腺炎。每日服4-6次,每次服8片。
(10)四季青片(四季青叶)适用于上呼吸道感染,也可用于肠炎、外伤感染或疮疖。每日服3-4次,每次服6片。
上述药均可用于上呼吸道感染,遇有易患咽炎、扁桃体炎者而对其中有耐药,则可更换便用,或联合二种药同服、以加强作用,为免碍胃,最好食后吞服。
婴儿护理小常识
一、发热
家庭常备儿退热栓,以备宝宝发烧的时候及时的服用。
二、感冒
家庭常备小儿感冒颗粒,专家忠告:勿乱服药家长在宝宝感冒后,性情急躁,欲疾病之速愈,往往杂药乱服或中西药并用,致使发汗不止或引起变证。应在用药、食疗、起居、饮食等方面多下点功夫。
三、咳嗽
家庭常备小儿咳喘口服液,在感冒期间可以有效的保护肺子和支气管,专家忠告:儿童容易咳嗽,但是很多孩子的妈妈都会给孩子经常备一瓶止咳糖浆,其实这种药副作用是很大的,不建议为孩子服用这种药。
儿童感冒咳嗽常用药有哪些
1.轻微感冒(喷嚏、流涕):小儿金丹、小儿感冒颗粒、馥感林口服液、小儿宝泰康(风热)、珠珀猴枣散、牛磺酸颗粒(风热感冒)、保婴丹(风寒感冒)。
2.感冒、咳嗽:清宣止咳露猴枣牛黄散、小儿止咳糖浆(露)、保婴丹、小儿清肺口服液(同仁堂)、小儿感冒颗粒。
3.咳嗽、多痰:小儿止咳糖浆(露)、清肺化痰颗粒、沐舒坦、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保婴丹、猴枣牛黄散、健儿清解液。
4.常用消炎药(抗生素):希刻劳、阿奇霉素、阿莫仙等。
5.常用抗病毒药:板蓝根(中)、新博林(西)。
6.也可以配合使用目前比较流行的方法,中药外贴,由于不用辨证效果较好,比较受推崇。如(夏天用的三伏帖、百草琼浆益气贴)等。
孩子的脾胃比较娇嫩,所以用药的时候一定要谨慎,不要伤到孩子的脾胃,同时还需要有治疗的效果,总的原则上治疗儿童感冒咳嗽需要遵循以下的原则:能用不用药的就不要用药,能用中药的就不用西药,能中西医结合的就不要用西药,实在是不行需要用西药的一定要注意孩子的反应,不能让副作用害了孩子。哪些标明了儿童使用需要注意一些什么什么的,一般来说副作用都比较大,尽量不要用。如果在家里服药效果不佳就一定要到正规的医疗机构进行诊治。
家庭常用肾炎食疗方
冬瓜赤豆粥
原料
《新中医》冬瓜500克 赤豆30克
制作
将冬瓜、赤豆加水适量煮汤。
用法
不加盐或少加盐。食瓜喝汤,每日2次。
功效
利小便,消水肿,解热毒,止消渴。适用于急性肾炎浮肿尿少者。
宜忌
慢性肾炎脾肾虚寒者不宜食用。
治疗感冒的家庭常用西药
1.阿斯匹林:主要用于抑制前列腺素合成而解热、镇痛、抗炎、抗风湿,用于高热、感冒、头痛、肌肉痛等。不良反应: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病患者应慎用或不用,可引起胎儿异常,
感冒药
孕妇、肾功能不全者应慎用。
2.扑热息痛:有解热镇痛作用,用于发热、头痛、关节痛及神经痛等。不良反应:久服可致肾损害,过量可致肝损害,3岁以下的儿童最好不用。成人日服量不能大于2克,每次服0.25—0.5克,日服3次。
3.病毒灵:主要能抑制病毒增殖,对流感、副流感有较强的抑毒作用,用于治疗感冒、流感、病毒性气管炎、腮腺炎、水痘、麻疹及病毒性角膜炎、结膜炎。不良反应:会引起出汗、食欲不振等。成人日服3次,每次0.18-0.2克。4.布洛芬:用于解热、镇痛、抗风湿、痛经、牙痛、腰背痛及风湿性关节炎。不良反应:有轻微胃肠道不适,宜饭后服用。成人日服3次,每次0.2克。
5.消炎痛:有较强的抗风湿、消炎镇痛作用,用于风湿性、类风湿性关节炎及发热等。不良反应:可有胃肠道反应及胃穿孔,溃疡病、精神病、癫痫、孕妇禁用。成人口服3次,每次25毫克,儿童每日每公斤体重0.5毫克一次。
6.板蓝根冲剂:主要用于清热解毒、凉血,治疗扁桃腺炎、流行性腮腺炎及预防和治疗小儿麻疹。成人每次口服10克,日服4次;儿童每次5克,日服4次。
7.感冒通片:具有一定抗病毒和退热作用,主要用于治疗感冒引起的头痛,咽喉痛、发热,并减轻由于感冒引起的上呼吸道变态反应。成人每次服2片,日服3次
婴儿毛细支气管肺炎大约多就能好
由于生理特点,宝贝很容易患感冒,并发气管炎或肺炎。宝贝患病是难免的,关键是如何应对。在实际生活中,有的宝贝一患病,立刻就带到医院看病。如果宝贝的症状不能很快缓解,就会不停地奔走于各大医院之间,家中各种药物都可以开个小药店了。还有些父母特有“主见”,拿出家中备用的消炎药、中成药喂给宝贝吃,有时是可以减轻病情,但是也有许多孩子的病不但不见好转,反而会更加重或出现严重的并发症。要知道这是非常危险的,应该引起父母的关注,一定要正确对待。比如,在医生指导下选择使用一些常用的止咳药物。
家庭常用治疗感冒的止咳药物
* 中成药:解肌宁嗽口服液、清宣止咳颗粒、小青龙冲剂、香苏散正柴胡饮冲剂、小儿感冒宁糖浆、葫芦散、小儿保泰康颗粒、小儿热速清口服液;小儿感冒冲剂、小儿咽扁颗粒、银黄口服液、双黄连口服液、抗病毒口服液、健儿清解液、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加味保和丸、珠珀猴枣散、消食退热糖浆、肺力咳合剂、急支糖浆、神奇止咳露、蛇胆陈皮口服液、肺热咳喘口服液、金振口服液、小儿清肺冲剂、复方鲜竹沥口服液、儿童清肺口服液、念慈庵川贝止咳膏、玉屏风散、童康片、黄芪颗粒等。
*外贴中药:目前很多家长在口服中西药物的同时,采用中药外贴,由于安全方便,副作用小,效果不错也越来越被更多的人采纳。如益气贴、三伏贴等
* 西药:核络口服液、芙露饮口服液、斯奇康注射液、小儿氨酚磺那敏、臣功再欣、小白糖浆、泰诺感冒糖浆、小儿百服咛、美林糖浆、奥特斯(复方福尔可定)臣功华芬、易坦净糖浆、贝莱糖浆、吐根糖浆等。
家庭常用物品治疗脚气
花椒盐水治脚气
可放花椒10克、盐20克,加入水中稍煮,待温度不致烫脚了,即可泡洗,每晚泡洗20分钟,连续泡洗一周即可痊愈。用过的花椒盐水,第二天经加温,可连续使用。已溃疡感染者慎用。
嫩柳树叶治脚气
用柳树叶洗脚的效果很好,不仅把自己的脚气问题治好了,在告诉几个朋友之后他们的脚气问题也得到了解决。还可将柳树叶揉成团状,脚在脚趾缝里面,睡觉之前夹上,第二天醒来就感觉有效果了。
碱面治脚气
夏天脚出汗多,容易患脚气。晚上临睡觉前,用碱面一汤匙(即蒸馒头用的碱面),温水溶化后,将脚浸入碱水中泡洗0分钟左右,轻者两三次,重者四五次即好。
韭菜汤水治癣病
我的手癣脚癣病有几十年历史,几乎体验了各种癣药,结果都是白搭。1986年我得到一个偏方竟然治好了,5年来再没有复发。其方很简单
将韭菜切碎然后弄成汁,再用开水冲开,然后温度合适的时候就可以用来泡脚的,每次泡三十分钟,泡两次就感觉到有效果了。
煮黄豆水可治脚气
用150克黄豆打碎煮水,用小火约煮20分钟,水约1公斤多,待水温能洗脚时用来泡脚,可多泡会儿。治脚气病效果极佳,脚不脱皮,而且皮肤滋润。我已连用两个夏天,很见效。一般连洗三四天即可见效,
黄精、食醋治脚气
我患脚气多年,后得一方治愈,3年多来未再反复。偏方是用黄精250克、食醋2000克,都倒在搪瓷盆内,泡3天3夜(不加热、不加水)后,把患脚伸进盆里泡。第一次泡3个小时,第二次泡2个小时,第三次泡一个小时。泡3个晚上可。
白醋可防治感冒和脚气
我从1985年开始用白醋防治感冒和脚气,效果很好。感冒初起,或者流清鼻涕时,可用卫生棉球浸白醋塞鼻孔,一日两三次,当天或第二天即可治好。
脚气患者,可用棉球浸白醋涂患部,止痒又杀菌,有轻微脱皮,涂一次可半个月不犯,再犯再涂。
家庭常用的物理降温方法
1、多喝温开水、青菜水和水果汁:给宝宝多喝水,补充体液,这是最基本的降温方法,而且非常有效实用,适合于所有发烧的宝宝。不要给宝宝喝冷的水,因为宝宝发烧时经常伴随有胃肠道症状和咳嗽,喝冷水会加重这些伴随症状。要给宝宝喝温水。
2、温水擦浴,即用温水毛巾擦拭全身。这是一种很好的降温方法,也适合所有发烧的宝宝。水的温度32—34度比较适宜,每次擦拭的时间10分钟以上。擦拭的重点部位在皮肤皱褶的地方,例如颈部、腋下、肘部、腹股沟处等。
3、温水浴:水温约比病儿体温低3—4℃,每次5—10分钟。很多家长认为宝宝发烧就不能洗澡,其实,恰恰相反,给宝宝洗个温水澡,可以帮宝宝降温。温水浴适合所有发烧的宝宝。
4、低温室法:发烧的孩子需要一个相对舒适的环境温度,将孩子放在室温24度左右的房间中,使其慢慢降温。这种方法适合一个月一下的宝宝,尤其是夏天的时候。但是如果宝宝伴有胃寒的情况,就不能使用此法。
5、退热贴:退热贴是近几年的新产品,很流行,其实退热效果一般,并不像广告夸大的效果。在宝宝额头贴上一贴,宝宝头部会舒服一点,家长的心也会舒服一些。应该是有益无害吧。
公认孩子感冒的最常用药方法
能不打针就不打针;能用中药不用西药;能中西药配合最好配合;标明小孩要注意怎么怎么用的,一般副作用大,尽量少用。
1、宝宝感冒轻微感冒(喷嚏、流涕):保婴丹(风寒感冒)、牛磺酸颗粒(风热感冒)、珠珀猴枣散、小儿宝泰康(风热)、小儿感冒颗粒、馥感林口服液、小儿金丹
2、宝宝感冒感冒、咳嗽:猴枣牛黄散、小儿感冒颗粒、小儿清肺口服液(同仁堂)、小儿止咳糖浆(露)、清宣止咳露
3、宝宝感冒咳嗽、多痰:小儿止咳糖浆(露)、清肺化痰颗粒、沐舒坦、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保婴丹、猴枣牛黄散、健儿清解液
4、宝宝感冒常用抗病毒药:板蓝根(中)、新博林(西)
5、常用消炎药(抗生素):希刻劳、阿奇霉素、阿莫仙等。
6、也可以配合使用目前比较流行的方法,中药外贴,由于不用辨证效果较好,比较受推崇。如(夏天用的三伏帖、百草琼浆益气贴)等。
能不打针就不打针;能用中药不用西药;能中西药配合最好配合;标明小孩要注意怎么怎么用的,一般副作用大,尽量少用。
家庭常用的清洁小窍门
擦伤/烧痕/烫痕/水印/油污
擦伤但未能及漆膜下的木质,可用软布蘸少许溶化的蜡液,覆盖伤痕。待蜡质变硬后,再涂一层,如此反复涂几次,即可将漆膜伤痕掩盖。
烧痕:灼烧,留下焦痕,而未烧焦膜下的木质,可用一小块细纹硬布,包一根筷子头,轻轻擦抹的烧痕迹,然后,涂上一层薄蜡液即可。
烫痕:家具放置盛有热水、热汤的茶杯、汤盘,有时会出现白色的圆疤。一般只要及时擦抹就会除去。但若烫痕过深,用普通的碘酒轻抹在上面,或在烫痕上涂上凡士林,过两天后,用软布擦抹,可将烫痕除去。
水印:家具漆膜泛起“水印”时,可将水渍印痕上盖上块干净湿布,然后小心地用熨斗压熨湿布。这样,聚集在水印里的水会被蒸发出来,水印也就消失了。
油污:家具漆膜被油类玷污,可用一壶浓茶,待茶水温凉时,用软布蘸些茶水擦洗漆面,反复擦洗几次即可。
巧除汗液染黄的衣服
不少人在夏天因排汗过多,特别是腋下汗液常常把衣服污染了。汗液染黄的衣服往往又不易洗净。这里告诉你一个诀窍:将被汗液染黄的衣服,放在温水里浸十分钟左右,然后在污染处用去污粉搓洗数次,就可洗净。
巧去电视机荧光屏灰尘
取一沾了酒精的棉球,从荧光屏中心轻而均匀地向四周打圈擦干净,这样不会损伤荧屏。
电视机荧光屏表面玻璃积聚的灰尘一多,不但影响亮度,还会加大反盖,因此要定期给荧光屏去污。给荧光屏去污千万不能用手拍,最好是用细软的绒布或药棉。擦时应从屏幕的中心开始,轻轻地逐渐向外打圈,直到屏幕的四周。这样既不会损坏屏幕玻璃,也能擦得干干净净。
邮票污迹去除妙法
邮票上出现污霉斑,可把烧开的牛奶倒进碗内凉透,再放入一小撮盐,而后将有霉斑的邮票投入,约一小时后取出用清水洗净即可。
邮票上如果沾上油或蜡,如时间不长,可把邮票夹在两张吸水纸中间用熨斗烫一下,污迹就会除去。如果邮票上沾了墨水迹,除用褪色灵外,还可将食盐放在热水中溶解,降温后把邮票泡入,片刻后墨水迹一般能消除。
假如邮票上沾有红印泥油,可用棉花球沾上汽油轻轻地擦拂。擦时须变换方向,同时不要使棉花球本身沾上红印泥油。
带有背胶的邮票,有时会互相粘连一起,要使它们分开而又不损伤背胶,可把邮票放在热水瓶口,利用热气使邮票卷曲或自动分开。
巧擦琴键灰尘
钢琴、电子琴、手风琴上的琴键脏了,如用柠檬汁加盐调成清洁剂,可把琴键擦得洁净如新。琴键发了黄,可用软布蘸.. 1:1的水与酒精溶液轻拭琴键即可。
巧洗椅垫
海绵椅垫用久了会吸收灰尘而变硬,清洗时将整个垫子放入水中挤压,把脏物挤出,洗净后不可晒太阳,要放在阴凉处风干,才能恢复柔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