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缺血患者日常生活注意事项
心肌缺血患者日常生活注意事项
(1)戒烟戒酒。香烟中的尼古丁可使血液中的纤维蛋白原增多,导致血液黏稠,将会增加心肌缺血的发病率。过多的乙醇可使心脏耗氧量增多,加重心脏负担。
(2)合理饮食,少食多餐,少吃富含胆固醇的食物如:蛋黄、奶油、肥肉、动物内脏和糖类,要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
(3)保持良好的心情。当人太过激动时,可使血压上升,心肌收缩增强,加重心肌缺血、缺氧。
(4)保持空气流畅。居室要经常通风换气,如长期供氧不足、冠心病患者易出现胸闷等症状,会加重动脉硬化程度。
(5)定时喝水。冠心病患者特别是老年人,血黏度都有所增高,水可以稀释血液,并促进血液流动,所以要养成定时喝水的习惯。
(6)不能过热过冷。受寒可引起末梢血管收缩,心率加快;炎热的夏季,交感神经易兴奋,也可使心率加快,加重心脏负担。
(7)适当的运动。心肌缺血患者既要坚持锻炼,又要严格掌握度,超负荷的运动量极易导致心脑血管急剧缺血、缺氧,可能造成急性心肌梗死。
(8)常备缓解心绞痛和心肌缺血的药物,以便随时服用。若有持续疼痛或服药不能缓解,应立即到就近的医院急诊。
老年人心肌缺血的早期症状都有哪些
1.出现胸闷、心悸、气短,休息时自行缓解也是常见的心肌缺血的症状。
2.心肌缺血的症状还包括性生活或用力排便时出现心慌、胸闷、气急或胸痛不适。
3.饱餐、寒冷或看惊险影片时出现胸痛、心悸也可能是常见的心肌缺血的症状。
4.心肌缺血患者还会出现与运动有关的头痛、牙痛、腿痛等。
5.劳累或精神紧张时,心肌缺血患者可出现胸骨后或心前区闷痛,或紧缩样疼痛,并向左肩、左上臂放射,持续3-5分钟,休息后自行缓解。这是常见的心肌缺血的症状。
6.夜晚睡眠枕头低时,感到胸闷憋气,心肌缺血患者需要高枕卧位方感舒适者;熟睡、或白天平卧时突然胸痛、心悸、呼吸困难,需立即坐起或站立方能缓解。
心肌缺血在日常生活中该如何调理?
良好的生活习惯是治疗疾病的基础,那么心肌缺血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该如何调理呢?专家介绍心肌缺血的日常调理应做到以下五点:
1、动静适宜。
活动锻炼宜在清晨较凉爽时进行,切忌在烈日下锻炼。活动强度要适量,时间不宜太长,以减少心脏负荷,降低心肌耗氧量,防止心肌缺血发作。
2、防暑降温。
在室外活动或劳动时应戴遮阳帽并备足水,防止因周围血管扩张、血容量不足而使得冠状动脉供血减少、心肌缺血而诱发心绞痛。
3、起居有序。
由于暑热,晚间入睡较晚,早晨不宜过早起床,中午要适当休息,以补充睡眠不足。
4、调整用药。
心肌缺血的日常调理应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对平时服用的治疗心脑血管病的药物做一些适当的调整,或加大某种药物的剂量,或增加某种药物。
5、饮食清淡。
夏季人的消化道功能减退,食欲下降,饮食宜清淡,多吃一些新鲜蔬菜,水果,黑木耳,豆制品等,可适当吃一些瘦肉、鱼类,尽量少吃过于油腻或高脂肪食物。饭菜不宜过咸,食盐过多会使血压升高。
以上就是心肌缺血的日常调理的五项基础工作,调节生活作息,对于患者的病情很有好处,不仅能帮助患者调理疾病,更能提高患者的身体素质。
预防心肌缺血的方法
1.烟酒。研究对于大部分疾病的治疗都是不利的,心肌缺血也不例外,心肌缺血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戒烟酒。香烟中的尼古丁可使血液中的纤维蛋白原增多,导致血液粘稠,增加心肌缺血的发病率。过多的乙醇可使心脏耗氧量增多,加重心脏负担。
2.饮食调节。在心肌缺血的治疗过程中,患者还应该要注意饮食的调节,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少食多餐,少吃富含胆固醇的食物(蛋黄、奶油、肥肉、动物内脏)和糖,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
3.心态。心肌缺血虽然治疗有一定的难度,但不是不治之症,患者不要过度恐慌,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心情舒畅,心境平和。当人过分激动时,可使血压上升,心肌收缩增强,加重心肌缺血、缺氧。
4.环境。心肌缺血患者生活中的环境一定要适宜,千万不要出现缺氧的情况。居室要经常通风换气,如长期供氧不足、冠心病患者易出现胸闷等症状,会加重动脉硬化程度。
5.运动。心肌缺血患者要在自身病情允许的情况下,进行适当的运动,但一定要根据患者病情,适度选择运动量。心肌缺血患者既要坚持锻炼,又要严格掌握一个“度”字,超负荷的运动量极易导致心脑血管急剧缺血、缺氧,可能造成急性心肌梗死。
6.药物。心肌缺血患者的家中,缓解心绞痛和心肌缺血的药物是要常备的,以便随时服用。若有持续疼痛或服药不能缓解,应立即到就近的医院急诊。
心肌缺血患者应该怎么保健?
心肌缺血,这种疾病的主要症状表现就是患者心脏血液的供应量满足不良患者的日常生理需求。在心肌缺血之后,比较轻微的情况下,患者会与一些头晕症状。那么,心肌缺血患者在平时应该怎样来给自己保健的呢?一起看看吧。
心肌缺血,是指心脏的血液灌注减少,导致心脏的供氧减少,心肌能量代谢不正常,不能支持心脏正常工作的一种病理状态。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冠脉狭窄或闭塞是引起心肌缺血最主要、最常见的病因,进而导致心肌缺血缺氧,由此引起的心脏病即大家常说的“冠心病”,所以冠心病是心肌缺血的“罪魁祸首”。心肌缺血严重危害中老年人的健康,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呈现年轻化的趋势,一些20-30岁的年轻人也出现心肌缺血的表现。
日常保健
1、善待症状,处惊不变。对自己的心血管病能正确对待,既不掉以轻心,又不过于忧虑,在病情剧变发作时,不紧张惊慌,保持平和心态,泰然处之。除按医嘱服药,把精力投入食疗,饮食上做到:杂:粗细粮搭配;混:荤素搭配,以素为多;淡:低盐少糖,清淡为主;清:不吃油炸食物,不饮酒吸烟。
2、动静结合,劳逸适度。一天中,躺着或稍微抬起双腿坐着休息几次,每次15至20分钟。放松地平躺在地板或硬木床上非常有益。对于上班需要长时间坐着的人来说,一天应该从桌旁站起来数次,每次3至5分钟。
3、休闲娱乐,轻松悠然。把增多的休闲时间用于文化娱乐活动。活动中,保持轻松愉悦的心情。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
在今天的文章中,我们对于心肌缺血患者的日常保健的方法做出了详细的介绍。患者朋友们要注意,不要抽烟,也不要喝酒,饮食上尽量保持平和,食物也尽量选择一些温性平和的食物。一些刺激性强的食物减少食用。
无症状型心肌缺血应该做哪些检查
1.可有血脂升高 典型有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增高;高密度脂蛋白降低。
2.部分病人可有血糖增高。
心肌缺血发生后,心肌细胞会出现一系列代谢与功能的变化,采用多种无创及有创方法可以发现这些病理生理变化,从而反映心肌缺血的发生。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方法有:
1.心电图 普通心电图诊断SMI的依据是:ST段水平或下斜型压低≥1mm伴或不伴T波倒置,但无症状。持续性ST-T波异常者多有严重冠状动脉病变。
2.动态心电图监测 其临床应用最为普遍。它是目前研究日常生活中无痛性缺血的最好方法,具有无创、简便、准确、实时、可重复性及可定量等优点,能准确反映出心肌缺血的发作频度、持续时间、严重程度及其动态变化。在动态心电图中,约30%的心肌缺血发作是无症状的。冠心病患者日常生活中约68%~84%的缺血性ST段压低是无症状的。暂时性心肌缺血的标准是:在j点后80ms,ST段水平或下斜型压低≥1mm,持续1min以上,发作相隔时间1min以上。而ST段上斜型抬高和T波改变可频繁地发生在正常人,不作为暂时性缺血指标。动态心电图很少有假阳性,且能提供心肌缺血的发作频度和持续时间,有利于估计预后和指导治疗。
3.运动负荷试验心电图 它已广泛应用于筛选和初步诊断冠心病缺血患者。由于无痛性心肌缺血病人缺血发作时缺乏主观症状,因此在诊断时缺血激发试验是非常重要的辅助手段;也是筛选高危病人进一步做冠脉造影、冠脉介入治疗、冠脉搭桥手术及评价药物、手术疗效,预测病人预后的重要方法。
用于检测平时心电图正常而存在有SMI危险因素的人群。但存在假阳性高和特异性低的缺点。运动试验出现下列变化提示有严重冠状动脉病变:①运动时间<10min,ST段压低≥1mm,且持续≥6min;②女性病人运动时间≤3min;③男性病人>40岁,运动时间<5min,ST段压低1mm或R波振幅增加;④收缩压下降≥1.33kPa(10mmHg);⑤运动心电图出现u波倒置;⑧开始ST段压低时的心率<140次/min。
4.放射性核素检查 放射性核素99mTc-MIBI心肌灌注显像显示无症状性心肌灌注减低,放射性核素心血池扫描显示无症状性室壁运动异常,均有助于心肌SMI的诊断。
5.超声心动图检查 静息或运动超声心动图显示局限性室壁运动异常有助于SMI的诊断。二维超声心动图与201铊(201Tl)心肌显像的特异性和敏感性相似。但运动超声由于病人过度换气等影响,虽对心尖及前壁观察较好,但对下壁观察较差。采用食管心房调搏负荷超声进行检查,可消除运动引起的不良影响,但敏感性低。
6.冠状动脉造影 冠状动脉造影可显示冠状动脉病变的部位、范围及程度,对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诊断有确诊价值,疑有冠状动脉痉挛因素者可作麦角新碱激发试验。
心肌缺血患者饮食的注意事项
心肌缺血不论是治疗还是预防,都需要注意饮食。
心肌缺血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多喝水,多吃一些苹果、梨等清凉的水果,多吃绿叶的蔬菜和粗粮,禁止吃辛辣的食物,少吃鸡、鱼、肉类、蛋类及奶油巧克力等高热量的食物,还要戒烟戒酒。
心肌缺血的患者在日常注意不要吃过多的食物,尤其是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以免增加心脏的负担,使腹部胀气,膈肌位置升高,从而限制心脏的正常收缩和舒张。因为消化食物的需要,全身血液大多集中在胃肠道,使塞状动脉供血更加不足,从而加重了心肌缺氧缺血。严重者还会诱发心绞痛、心肌梗塞,从而危及到生命。
心肌缺血患者还须注意晚餐不能吃的过饱。因为在人入睡以后血液的流速会比较慢,要是进食太饱,血液中的血脂会大大增加,使之沉淀在血管壁上,从而影响到血管的弹性,导致硬化。所以,心肌缺血患者饮食切忌勿过量。
心肌缺血有哪些症状
一、心肌缺血常见症状
冠状动脉痉挛、心肌细胞的浊肿、睡觉时心跳加快
二、心肌缺血症状
1.自发性心肌缺血: SMI发生在日常活动中。动态心电图监测发现约3/4为此类自发性SMI,表现为一过性ST段压低而临床无症状。通常出现在日常生活中非体力活动时或脑力活动时。发生心肌缺血时比活动平板试验引起心肌缺血时的心率要慢得多,大约慢20次/min。其中约50%发生在接近基础心率时,提示SMI发作是冠状动脉供血减少而不是心肌需求增加。此外,SMI的发作频度与有症状性心肌缺血一样,具有典型的昼夜周期变化,以上午为最常见。这种节律变化与多种生物学过程如儿茶酚胺的分泌等相一致。自发性SMI患者,貌似健康,但常以猝死、心肌梗死为首发临床表现。
2.诱发性心肌缺血:SMI发生在心脏负荷试验时。在运动诱发的心肌缺血中,约1/3为此型心肌缺血。诱发性SMI表现为运动性ST段压低,而平时心电图可完全正常。提示此类病人是在冠状动脉固定性狭窄的基础上,心肌耗氧增高的结果。
3.有冠心病症状病人的心肌缺血:可见于以下几种情况:①心绞痛病人约40%在运动试验中出现无痛性心肌缺血;②部分心绞痛病人在疼痛发作间期表现有持续性ST段压低;③心绞痛病人在药物治疗下的无症状性ST段压低;④急性心肌梗死后的无症状性ST段压低。
Pepine把本症患者分为两类:
1.完全无症状者:此类患者平时可完全无临床症状,可能在偶然检查中发现有暂时性心肌缺血,有时生前无法查到缺血证据,仅在死后的检查,发现严重冠状动脉病变及局灶性纤维化区才明确其生前有心肌缺血存在。
2.具有冠状动脉疾病或冠状动脉痉挛症状和体征的患者:又分为:①陈旧性心肌梗死,无症状;②有时有心绞痛;③有猝死或近乎死亡的发作。这类病人有上述的症状,心电图、核素、或其他检查显示有暂时性心肌缺血而并无症状,这类缺血发作可比伴心绞痛更多见,成为这些冠心病患者日常生活中心肌缺血更为常见的形式。
三、心肌缺血诊断
诊断方法:
3)201铊显影和82铷中子发射断层扫描:是获得 ST段压低时,心肌缺血的证据。82铷中子发射断层扫描更能反映心脏缺血情况。
4)冷加压试验:把病人肢体放在冷水中诱发血管、包括冠状血管收缩,然后做心电图检查。
5)X线胸片检查冠状动脉严重粥样硬化者可以发现冠状动脉钙化点。
6)冠状动脉造影可直接了解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但毕竟由于其创伤性,不能用来对无症状的病人检测。
诊断要点:
1.具有心肌缺血的客观证据:心肌缺血的患者在接受心电图(包括心电图负荷试验及动态心电图)、核素、超声心动图等检查时,常可发生心肌缺血的客观证据。
2.没有心肌缺血的临床表现:尽管这类患者具有心肌缺血的客观证据,但缺血发作时无与心肌缺血相关的症状和体征,如心绞痛等。
3.常伴有多种缺血性心脏病的危险因素。
4.心肌缺血的患者常有多项缺血性心脏病的危险因素,如高脂血症、高血压病、糖尿病、吸烟和超重或肥胖等均可视为心肌缺血的辅助诊断标准。
心肌缺血有什么症状表现
(1)心肌缺血患者在疲劳,或者是精神紧张的情况下,会有胸骨后或者是心前区闷痛的症状出现,或紧缩样疼痛,并向左肩、左上臂放射,持续3—5分钟,休息后自行缓解。这是常见的心肌缺血的症状。
(2)心肌缺血患者可以进行适量的活动,但一定要根据自身病情,量力而行。但部分心肌缺血患者体力活动时出现胸闷、心悸、气短,休息时自行缓解,是常见的心肌缺血的症状。
(3)心肌缺血患者还会出现一部分与运动有关的症状,如头痛、牙痛、腿痛等。
(4)人们在饱餐、寒冷,或者是在看惊险影片的同时,部分会出现胸痛、心悸的表现,也可能是心肌缺血的症状。
(5)对于心肌缺血患者来说,大部分患者在夜晚睡觉时,枕头低的情况下,会感觉到胸闷憋气,心肌缺血患者需要高枕卧位方感舒适者;熟睡、或白天平卧时突然胸痛、心悸、呼吸困难,需立即坐起或站立方能缓解。
(6)部分人在性生活或者是在用力排便时,会出现心慌、胸闷、气急或者是胸痛不适的感觉,很可能是心肌缺血的症状表现。
心肌缺血应该吃什么水果
1、苹果
苹果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水果之一,苹果对各种疾病都有很好的预防作用,对于心肌缺血来说,苹果中含有丰富的钾离子,能够降低胆固醇,防止动脉硬化,防止心肌缺血。平常家里可以多预备一些苹果,注意每天坚持食用苹果。香蕉同样具有丰富的钾离子,不妨多吃。
2、猕猴桃
猕猴桃被誉为水果之王,其维生素含量高,同时具有抗氧化作用,对于心肌缺血有很好的预防作用。
3、核桃
核桃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能够防止动脉硬化带来的心肌缺血症状。具有补心健脑的功效。
4、山楂
山楂中有丰富的扩张血管的物质,具有增强心肌,调节血脂,减少胆固醇含量的作用,对预防心肌缺血有很好的疗效。
苹果,猕猴桃,核桃和山楂这四个水果都是心肌缺血患者应该去吃的水果,因为这四个水果可以帮助心肌缺血患者去对坑心肌缺血这个疾病,减轻自己所承受的痛苦,最后我希望以上的介绍会对心肌缺血患者有所帮助。
心肌缺血有哪些症状
1.自发性心肌缺血: SMI发生在日常活动中。动态心电图监测发现约3/4为此类自发性SMI,表现为一过性ST段压低而临床无症状。通常出现在日常生活中非体力活动时或脑力活动时。发生心肌缺血时比活动平板试验引起心肌缺血时的心率要慢得多,大约慢20次/min。其中约50%发生在接近基础心率时,提示SMI发作是冠状动脉供血减少而不是心肌需求增加。此外,SMI的发作频度与有症状性心肌缺血一样,具有典型的昼夜周期变化,以上午为最常见。这种节律变化与多种生物学过程如儿茶酚胺的分泌等相一致。自发性SMI患者,貌似健康,但常以猝死、心肌梗死为首发临床表现。
2.诱发性心肌缺血:SMI发生在心脏负荷试验时。在运动诱发的心肌缺血中,约1/3为此型心肌缺血。诱发性SMI表现为运动性ST段压低,而平时心电图可完全正常。提示此类病人是在冠状动脉固定性狭窄的基础上,心肌耗氧增高的结果。
3.有冠心病症状病人的心肌缺血:可见于以下几种情况:①心绞痛病人约40%在运动试验中出现无痛性心肌缺血;②部分心绞痛病人在疼痛发作间期表现有持续性ST段压低;③心绞痛病人在药物治疗下的无症状性ST段压低;④急性心肌梗死后的无症状性ST段压低。
Pepine把本症患者分为两类:
1.完全无症状者:此类患者平时可完全无临床症状,可能在偶然检查中发现有暂时性心肌缺血,有时生前无法查到缺血证据,仅在死后的检查,发现严重冠状动脉病变及局灶性纤维化区才明确其生前有心肌缺血存在。
2.具有冠状动脉疾病或冠状动脉痉挛症状和体征的患者:又分为:①陈旧性心肌梗死,无症状;②有时有心绞痛;③有猝死或近乎死亡的发作。这类病人有上述的症状,心电图、核素、或其他检查显示有暂时性心肌缺血而并无症状,这类缺血发作可比伴心绞痛更多见,成为这些冠心病患者日常生活中心肌缺血更为常见的形式。
心肌缺血怎么办才好
心肌缺血患者经常会出现心肌绞痛的现象,这种痛苦是很多人无法想象的。因为心肌缺血,患者朋友也不能去工作和学习,影响到了患者的正常生活。下面我们来看看心肌缺血的治疗方式吧,希望大家能够重视。
心肌缺血的治疗有:
1、控制体重:肥胖者要设法减肥,减少食物的总热能卡;不宜过多地饱食,并通过体力活动、锻炼来减轻体重,务使达到较理想水平。这就属于心肌缺血的治疗措施。
2、温水浴疗:给左上肢做局部温水浴,水温从37℃开始,逐渐开始42℃,使局部末梢血管和冠状动脉反射性扩张,改善冠脉循环。这也是心肌缺血的治疗方式。
2、生活调理:要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在日温差变化大时,注意保暖。起居应有规律,睡眠要充足,心境要平稳,万勿大喜大悲、忧愁郁闷。禁止吸烟饮洒。这是心肌缺血的治疗里比较常见的方法。
在中医里有些药物对治疗心肌缺血的效果很好,而且几乎不会产生副作用,对心肌缺血患者十分有益。那常见的中医治疗心肌缺血的药物有哪些呢?下面就为大家讲讲常见的中医治疗心肌缺血的药物。
一般,常见的中医治疗心肌缺血的药物有:
1、芳香开窍类
具有镇静止痛,改善微循环,降低外周血管阻力,减轻心脏负荷,改善心肌缺血的作用。这种治疗心肌缺血的药物具有服用剂量小,起效快,疗效高的优点。推荐阅读:心肌缺血的危害及中医治疗方法
2、活血化瘀、疏通血管、芳香开窍双效类
对已发生的冠心病心肌缺血、心绞痛,基因靶向护心组合利用“活血化瘀、芳香开窍降脂抗凝”治疗机理,能够从改善血液、血管病变两方面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进行治疗。
3、活血化瘀类
对心肌细胞有保护作用,对心脏功能有改善作用。能治疗并预防动脉硬化组织缺氧引起的冠心病心肌缺血,心绞痛等血栓病。临床应用总有效率达92.7%,心电图有效率为53%,且无肝、肾功能损害等副作用。这也是常见的治疗心肌缺血的药物。
每个心肌缺血患者都希望能够早日摆脱这种痛苦,因此患上了这种疾病后,我们决不能怠慢,一定要去医院,让医生帮助我们治疗。患上了心肌缺血的人,尤其应该注意自己的饮食,不然的话,是很容易导致病情恶化的。